CN210634361U - 汽车前悬架 - Google Patents

汽车前悬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34361U
CN210634361U CN201921728338.3U CN201921728338U CN210634361U CN 210634361 U CN210634361 U CN 210634361U CN 201921728338 U CN201921728338 U CN 201921728338U CN 210634361 U CN210634361 U CN 2106343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shock attenuation
damping
vertical
front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2833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宏
朱恩洲
宁封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shan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Lushan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shan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Lushan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172833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343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343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3436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悬架,包括摆臂组件、连接于车架上的支撑组件和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减震方向为竖向,所述摆臂组件中部以使其可相对车架竖向摆动的方式转动配合于支撑组件,所述摆臂组件两端连接于车轮转向节以及减震组件上以将车轮的上下摆动转化为减震组件的竖向往复减震运动。本实用新型摆臂组件形成杠杆结构,其一端承接来自于车轮的摆动,并通过另一端将摆动转化为减震器竖向方向的减震运动,该结构的悬架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可在竖向方式布置减震组件,其空间紧凑,减小车辆头部空间。

Description

汽车前悬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前悬架。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拥堵现象及其严重,故对于体积小的轻型车辆代步需要越来越多,现有的轻型车辆的前悬架系统通常直接采用现有车辆的悬架结构,其结构复杂,空间利用率不高,零件较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前悬架,该悬架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空间紧凑,可减小车辆头部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前悬架,该悬架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空间紧凑,可减小车辆头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悬架,包括摆臂组件、连接于车架上的支撑组件和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减震方向为竖向,所述摆臂组件中部以使其可相对车架竖向摆动的方式转动配合于支撑组件,所述摆臂组件两端连接于车轮转向节以及减震组件上以将车轮的上下摆动转化为减震组件的竖向往复减震运动。
进一步,所述摆臂组件包括上摆臂和下摆臂,所述上摆臂中部转动配合于支撑组件上,上摆臂外端转动配合于车轮转向节、内端连接于减震组件,所述下摆臂外端转动配合于车轮转向节内端转动配合于车架上。
进一步,所述上摆臂和下摆臂呈V形结构,所述上摆臂和下摆臂的交叉端转动配合于车轮转向节,所述上摆臂的分叉端连接于减震组件,所述下摆臂的分叉端转动配合于车架上。
进一步,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纵向排列并竖向延伸连接于车架上的一号减震梁以及二号减震梁,所述一号减震梁和二号减震梁上设置有减震方向为竖向的缓冲件,所述上摆臂分叉端分别连接于两缓冲件上实现竖向减震。
进一步,所述支撑组件位于车轮与减震组件之间,支撑组件包括纵向排列并竖向延伸连接于车架上的一号支撑梁以及二号支撑梁,所述一号支撑梁和二号支撑梁之间转动配合有转轴,所述转轴固连于上摆臂中部。
进一步,所述一号减震梁和二号减震梁均为槽钢结构,在竖向投影所述槽钢开口端朝向上摆臂侧,所述槽钢的上下两端封闭并连接有竖向延伸的导向轴,所述导向轴上可竖向滑动的套有减震套组件,所述缓冲件包括套于导向轴上的上缓冲件以及下缓冲件,所述上缓冲件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槽钢上端和减震套组件上端,所述下缓冲件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减震套组件下端和槽钢下端。
进一步,所述减震套组件包括上减震套和下减震套,所述上减震套和下减震套通过U形缓冲件连接,所述U形缓冲件的封闭端朝向靠近上摆臂一侧并连接于上摆臂分叉端。
进一步,所述U形缓冲件封闭端连接有滑套,所述上摆臂分叉端可轴向滑动套于滑套内。
进一步,所述一号减震梁和二号减震梁两内侧壁上具有竖向导槽,上减震套和下减震套的两端向外凸起形成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可竖向滑动设置于导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摆臂组件形成杠杆结构,其一端承接来自于车轮的摆动,并通过另一端将摆动转化为减震器竖向方向的减震运动,该结构的悬架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可在竖向方式布置减震组件,其空间紧凑,减小车辆头部空间;而且减震组件安装于车架上,可通过摆臂组件、支撑组件和减震组件将受力传递至车架上,宜于改善车辆转弯时的侧倾现象,尤其适用于轻型车辆,提高其运行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缓冲件和下缓冲件的拉伸或压缩共同作用提高减震效果,V形摆臂结构配合一号减震梁和二号减震梁上的减震组件,通过两个减震组件提高缓冲性能,并可降低安装减震梁和缓冲件所需的竖向空间,上摆臂两分叉的分支杆与一号减震梁以及二号减震梁构成框架结构,其结构强度高,支撑性能以及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上减震套和下减震套分别连接于U形缓冲件的自由端,通过U形缓冲件将上减震套和下减震套连为一体,改善减震套组件的受力,使得减震套受力均匀,提高沿导向轴轴向滑动的流畅性,上减震套和下减震套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通过U形缓冲件形变能力使得上下减震套轴向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同样可起到缓冲作用,提高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减震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A点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U形缓冲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减震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A点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U形缓冲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局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悬架结构,包括摆臂组件、连接于车架上的支撑组件和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减震方向为竖向,所述摆臂组件中部以使其可相对车架竖向摆动的方式转动配合于支撑组件,所述摆臂组件两端连接于车轮转向节以及减震组件上以将车轮的上下摆动转化为减震组件的竖向往复减震运动;摆臂组件中部转动配合于支撑组件上,使得摆臂组件形成杠杆结构,其一端承接来自于车轮的摆动,并通过另一端将摆动转化为减震器竖向方向的减震运动,该结构的悬架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可在竖向方式布置减震组件,其空间紧凑,减小车辆头部空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摆臂组件包括上摆臂1和下摆臂2,所述上摆臂中部转动配合于支撑组件上,上摆臂外端转动配合于车轮转向节、内端连接于减震组件,所述下摆臂外端转动配合于车轮转向节内端转动配合于车架上;结合图1所示,车轮16内侧固连有转向节17,其中上摆臂外端通过球铰转动配合于转向节,上摆臂位于下摆臂的上方,内端为横向靠近车身中心的一端,外端为横向远离车身中心的一端,通过上下摆臂提高车轮运行的稳定性和连接可靠性;车轮受颠簸时,将颠簸的摆动传递至上摆臂外端并通过杠杆原理转化为上摆臂内端的摆动并通过减震组件的竖向运动实现减震,该竖向空间布局形式可降低车头部位纵向尺寸,提高了车辆的结构紧凑性,而且减震组件安装于车架18上,可通过摆臂组件、支撑组件和减震组件将受力传递至车架上,宜于改善车辆转弯时的侧倾现象,尤其适用于轻型车辆,提高其运行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摆臂和下摆臂呈V形结构,所述上摆臂和下摆臂的交叉端转动配合于车轮转向节,所述上摆臂的分叉端连接于减震组件,所述下摆臂的分叉端转动配合于车架上;通过该结构可将车轮的摆动通过上摆臂两分叉的分支杆传递至减震组件,改善悬架受力,使得悬架受力均匀。
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纵向排列并竖向延伸连接于车架上的一号减震梁3以及二号减震梁4,所述一号减震梁和二号减震梁上设置有减震方向为竖向的缓冲件,所述上摆臂分叉端分别连接于两缓冲件上实现竖向减震;上摆臂两分叉的分支杆分别连接于一号减震梁以及二号减震梁上,上摆臂两分叉的分支杆各配套一个缓冲件,提高缓冲性能,并可降低安装减震梁和缓冲件所需的竖向空间,进一步提高车辆头部的结构紧凑性,上摆臂两分叉的分支杆与一号减震梁以及二号减震梁构成框架结构,其结构强度高,支撑性能以及稳定性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位于车轮与减震组件之间,支撑组件包括纵向排列并竖向延伸连接于车架上的一号支撑梁11以及二号支撑梁12,所述一号支撑梁和二号支撑梁之间转动配合有转轴13,所述转轴固连于上摆臂中部;结合图2所示,一号支撑梁11以及二号支撑梁12均为槽钢结构,转轴转动配合于两支撑梁上形成框架结构,一号支撑梁11以及二号支撑梁12的纵向中心距大于一号减震梁以及二号减震梁的纵向中心距,为上摆臂的安装提供避让空间,转轴一体成型连接于上摆臂两个分支杆的中部,提高上摆臂的结构强度,该结构同样提高了上摆臂的摆动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一号减震梁和二号减震梁均为槽钢结构,在竖向投影所述槽钢开口端朝向上摆臂侧,所述槽钢的上下两端封闭并连接有竖向延伸的导向轴3,所述导向轴上可竖向滑动的套有减震套组件,所述缓冲件包括套于导向轴上的上缓冲件6a以及下缓冲件6b,所述上缓冲件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槽钢上端和减震套组件上端,所述下缓冲件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减震套组件下端和槽钢下端;结合图3所示,上缓冲件和下缓冲件均采用硬质圆柱螺旋弹簧,减震套位于上缓冲件6a以及下缓冲件6b之间,减震套可沿着导向轴上下滑动,通过压缩或拉伸上缓冲间或下缓冲件实现减震,其中当减震套向上滑动时,压缩上减震件拉伸下减震件,其中当减震套向下滑动时,拉伸上减震件压缩下减震件,该结构通过上下减震件的共同作用提高减震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套组件包括上减震套5a和下减震套5b,所述上减震套和下减震套通过U形缓冲件7连接,所述U形缓冲件7的封闭端连接于上摆臂分叉端;结合图3和图5所示,上减震套和下减震套分别连接于U形缓冲件的自由端,通过U形缓冲件将上减震套和下减震套连为一体,改善减震套组件的受力,使得减震套受力均匀,提高沿导向轴轴向滑动的流畅性,上减震套和下减震套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通过U形缓冲件形变能力使得上下减震套轴向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同样可起到缓冲作用,提高缓冲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U形缓冲件7封闭端连接有滑套8,所述上摆臂分叉端可轴向滑动套于滑套内;结合图3和图6所示,上摆臂分叉端在上下摆动的过程中可相对滑套自适应滑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套径向截面呈腰型孔结构,所述上摆臂分叉端部与滑套内壁之间填充有橡胶缓冲块9;通过滑套的腰型孔腔体使得上摆臂分叉端在摆动过程中自适应滑套相对运动,并通过橡胶缓冲块实现上摆臂与滑套之间的缓冲。
本实施例中,所述橡胶缓冲块9与滑套内壁贴合侧开有减震槽10;结合图6所示,上摆臂分叉端呈圆柱结构,该分叉端位于滑套腔体中部位置,在滑套腔体位于上摆臂分叉端的上下位置各填充有橡胶缓冲块,橡胶缓冲块外轮廓与滑套腔体以及上摆臂分叉端外圆相适配,橡胶缓冲块与滑套内壁连接侧均匀开设有三个周向延伸的减震槽,便于橡胶缓冲块的形变,提高其缓冲性能,橡胶缓冲块与滑套内侧壁之间通过硫化实现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橡胶缓冲块与上摆臂分叉端之间设置有塑料内衬套19,所述塑料内衬套套于上摆臂分叉端上;或者内衬套可连接于橡胶缓冲块上,上摆臂可相对内衬套滑动,通过内衬套将橡胶缓冲块与上摆臂之间隔离,防止上摆臂在摆动过程中对橡胶缓冲块的磨损,也便于更换内衬套降低维护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一号减震梁和二号减震梁两内侧壁上具有竖向导槽14,上减震套和下减震套的两端向外凸起形成导向块15,所述导向块可竖向滑动设置于导槽内;如图4所示,通过导向块在导槽内的滑动实现上减震套和下减震套的定向滑动,而且通过该导向块与导槽的约束配合减震套与导向轴的约束改善减震套的受力,防止减震套卡死。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汽车前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摆臂组件、连接于车架上的支撑组件和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减震方向为竖向,所述摆臂组件中部以使其可相对车架竖向摆动的方式转动配合于支撑组件,所述摆臂组件两端连接于车轮转向节以及减震组件上以将车轮的上下摆动转化为减震组件的竖向往复减震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组件包括上摆臂和下摆臂,所述上摆臂中部转动配合于支撑组件上,上摆臂外端转动配合于车轮转向节、内端连接于减震组件,所述下摆臂外端转动配合于车轮转向节内端转动配合于车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臂和下摆臂呈V形结构,所述上摆臂和下摆臂的交叉端转动配合于车轮转向节,所述上摆臂的分叉端连接于减震组件,所述下摆臂的分叉端转动配合于车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纵向排列并竖向延伸连接于车架上的一号减震梁以及二号减震梁,所述一号减震梁和二号减震梁上设置有减震方向为竖向的缓冲件,所述上摆臂分叉端分别连接于两缓冲件上实现竖向减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位于车轮与减震组件之间,支撑组件包括纵向排列并竖向延伸连接于车架上的一号支撑梁以及二号支撑梁,所述一号支撑梁和二号支撑梁之间转动配合有转轴,所述转轴固连于上摆臂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减震梁和二号减震梁均为槽钢结构,在竖向投影所述槽钢开口端朝向上摆臂侧,所述槽钢的上下两端封闭并连接有竖向延伸的导向轴,所述导向轴上可竖向滑动的套有减震套组件,所述缓冲件包括套于导向轴上的上缓冲件以及下缓冲件,所述上缓冲件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槽钢上端和减震套组件上端,所述下缓冲件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减震套组件下端和槽钢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套组件包括上减震套和下减震套,所述上减震套和下减震套通过U形缓冲件连接,所述U形缓冲件的封闭端朝向靠近上摆臂一侧并连接于上摆臂分叉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缓冲件封闭端连接有滑套,所述上摆臂分叉端可轴向滑动套于滑套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减震梁和二号减震梁两内侧壁上具有竖向导槽,上减震套和下减震套的两端向外凸起形成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可竖向滑动设置于导槽内。
CN201921728338.3U 2019-10-15 2019-10-15 汽车前悬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6343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28338.3U CN210634361U (zh) 2019-10-15 2019-10-15 汽车前悬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28338.3U CN210634361U (zh) 2019-10-15 2019-10-15 汽车前悬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34361U true CN210634361U (zh) 2020-05-29

Family

ID=70795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28338.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634361U (zh) 2019-10-15 2019-10-15 汽车前悬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343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9943A (zh) 导出式多承点独立悬架
CN102328561A (zh) 一种双减震单纵臂式独立悬架
RU2713263C2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подвеска оси для задней ос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209191631U (zh) 一种后悬架
CN110481255A (zh) 后轮悬架装置和汽车
CN211308172U (zh) 一种汽车减震底盘悬架装置
US8573618B2 (en) Wheel suspension of a motor vehicle
CN203752819U (zh) 一种口型副车架的前悬架总成
CN210634361U (zh) 汽车前悬架
CN204432281U (zh) 导出式多承点独立悬架
CN211335485U (zh) 汽车前悬架减震结构
CN104989758A (zh) 用于汽车悬架的螺旋弹簧、独立悬架总成及汽车
US7354051B2 (en) Independent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wheeled vehicle
CN207902061U (zh) 一种纵向臂扰动杆式独立悬架结构
CN106585312A (zh) 一种横置板簧式独立悬挂结构
CN206841112U (zh) 一种低速电动四轮车前承载减震装置
CN108215687A (zh) 一种纵向臂扰动杆式独立悬架结构
CN103660827B (zh) 一种麦弗逊独立悬架
CN204774474U (zh) 用于汽车悬架的弹簧支座、独立悬架总成及汽车
CN203666317U (zh) 一种麦弗逊独立悬架
CN210760117U (zh) 五连杆后悬架及具有该后悬架的车辆结构
CN112026467A (zh) 一种车辆减震装置
CN105216884A (zh) 一种滑块导向型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217753396U (zh) 一种汽车悬架
CN219237267U (zh) 电动车减震结构以及电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9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