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21873U - 一种生物安全防护地下排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安全防护地下排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621873U CN210621873U CN201921529987.0U CN201921529987U CN210621873U CN 210621873 U CN210621873 U CN 210621873U CN 201921529987 U CN201921529987 U CN 201921529987U CN 210621873 U CN210621873 U CN 2106218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layer
- protection area
- floor drain
- prot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2351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395 bree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488 br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70 easy-to-clea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81 potential ener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12 wast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生物安全防护地下排污系统,地漏设置于第一防护区的地面,用于过滤污物;套管段包括至少两层相互套装的管道,套管段位于第一防护区下方的非防护区;套管段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竖直段与地漏相连,水平段用于横向导流,从地漏中流入的废水在重力作用向下进入竖直段,从竖直段进入水平段平直流动;单层排污段连接套管段的水平段,将废水导入处理设备;单层排污段弯折形成存水弯,起到水封的作用,单层排污段位于非防护区侧方的第二防护区,位于非防护区的套管段不设置水封,废水可快速通过套管段,减少泄漏的概率,存水弯距离地漏的距离较远,可避免滋生细菌造成污染,保证了排污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排污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种生物安全防护地下排污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简称P3实验室,整个实验室完全密封,室内处于负压状态,实验室外的空气具有向实验室内流入的趋势,实验室内部的气体或液体不会泄漏到外面而造成污染。
P3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区内所使用的地漏同样需满足生物安全隔离效果,易于清理,易于无死角消毒;不易堵塞,并有防止液体回流的措施;普通常规的地漏将存水弯设置在地漏下方的非防护区域,存水弯内存水作为水封,不仅不安全,还容易对实验室造成污染。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保证排污安全,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安全防护地下排污系统,废水可快速通过非防护区的套管段,减少泄漏的概率,存水弯距离地漏的距离较远,可避免滋生细菌造成污染,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生物安全防护地下排污系统,包括:
地漏,设置于第一防护区的地面,用于过滤污物;
套管段,包括至少两层相互套装的管道,所述套管段位于所述第一防护区下方的非防护区;所述套管段包括与所述地漏相连的竖直段以及横向导流的水平段;
单层排污段,连接所述套管段的水平段,将废水导入处理设备;所述单层排污段弯折形成存水弯;所述单层排污段位于所述非防护区侧方的第二防护区。
可选地,所述存水弯的底部固定设置固定法兰,所述固定法兰上连接活动法兰实现密封。
可选地,所述地漏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分别开设过滤孔的面层孔板、中层孔板和底层网兜,所述面层孔板上的孔径大于所述中层孔板上的孔径,所述中层孔板上的孔径大于所述底层网兜上的孔径。
可选地,所述底层网兜包括圆环形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连接过滤网,所述支撑板由第一防护区地板的开孔支撑;
所述中层孔板包括水平的过滤层和圆筒形的支撑壁,所述过滤层的边缘压在所述支撑板上;
所述面层孔板由所述支撑壁支撑。
可选地,所述面层孔板的过滤孔直径为10mm、中心距10mm;所述中层孔板过滤孔直径为8mm、中心距8mm;所述底层网兜的过滤孔直径为6mm、中心距8mm。
可选地,所述套管段的外层管道贯穿所述非防护区和所述第二防护区之间的混凝土墙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安全防护地下排污系统,地漏设置于第一防护区的地面,用于过滤污物;套管段包括至少两层相互套装的管道,套管段位于第一防护区下方的非防护区;套管段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竖直段与地漏相连,水平段用于横向导流,从地漏中流入的废水在重力作用向下进入竖直段,从竖直段进入水平段平直流动;单层排污段连接套管段的水平段,将废水导入处理设备;单层排污段弯折形成存水弯,起到水封的作用,单层排污段位于非防护区侧方的第二防护区,位于非防护区的套管段不设置水封,废水可快速通过套管段,减少泄漏的概率,存水弯距离地漏的距离较远,可避免滋生细菌造成污染,保证了排污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安全防护地下排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地漏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A和图3B分别为底层网兜的剖面图和俯视图;
图4A和图4B分别为中层孔板的剖面图和俯视图;
图5A和图5B分别为面层孔板的剖面图和俯视图。
图中包括:
地漏1、面层孔板11、中层孔板12、过滤层121、支撑壁122、底层网兜13、支撑板131、过滤网132、套管段2、单层排污段3、存水弯4、固定法兰41、活动法兰4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安全防护地下排污系统,废水可快速通过非防护区的套管段,减少泄漏的概率,存水弯距离地漏的距离较远,可避免滋生细菌造成污染。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生物安全防护地下排污系统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安全防护地下排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A表示第一防护区,B表示非防护区,C表示第二防护区;整个生产车间或实验室按功能来设计划分为防护区与非防护区,防护区设有送排风,空间程负压,通常为-25Pa~-60Pa,排风设有袋进袋出高效过滤器,非防护区即为普通区域,为实验室或成生车间配套区域或辅助区域。
该生物安全防护地下排污系统包括地漏1、套管段2、单层排污段3等结构;地漏1设置于第一防护区的地面,用于过滤污物,第一防护区地面的污物经地漏1初步过滤,阻挡颗粒较大的污物,含有较小颗粒污物的废水通过地漏1向下流动。
套管段2包括至少两层相互套装的管道,图1所示设置两层管道,外层管道套在内层管道之外,起到防护作用;内层管道用于导流,内层管道与外层管道之间的间隙用于隔离,起到防漏作用。
套管段2位于第一防护区下方的非防护区,由于非防护区为普通区域,不设置防护设施,因此为了避免实验室排出的废水发生泄漏对非防护区造成污染,本实用新型将套管段2设置为双层套管结构,避免废水外漏。
如图1所示,套管段2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竖直段与地漏1相连,经过地漏1过滤后的废水进入竖直段,废水流动的路径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废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动,在竖直段和水平段之间设置转角,废水在竖直段重力势能转换为动能,经过转角到达水平段时仍具有惯性,继续在水平段中流动,由水平段起到横向导流的的作用。
单层排污段3位于非防护区侧方的第二防护区,由于单层排污段3处于防护区内,防护区为隔离区域,因此单层排污段3仅设置一层管道即可,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排除将单层排污段3也设置为双层套管的结构。
单层排污段3连接套管段2的水平段,如图1所示,单层排污段3的右端连接于套管段2,左端连接于处理设备,处理设备在图中未体现,处理设备用于对废水进行处理。
单层排污段3弯折形成存水弯4,如图1所示,存水弯4呈U形结构,存水弯4中可存储一定的水作为水封,水封高度不低于150mm;水封由上次流经存水弯4的废水形成,将处理设备与地漏1相互隔离,避免废气进入实验室。
本实用新型在非防护区B内不设置水封,从地漏进入的废水可快速地通过套管段2,不会在套管段形成积水,套管段2内部的液体残留最少,便于彻底消毒;到达第二防护区内的存水弯4后形成水封,避免废水长时间存储发生泄漏;并且水封的位置距离地漏1较远,可防止水封中滋生细菌对实验室产生污染。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在存水弯4的底部固定设置固定法兰41,固定法兰41为存水弯4相对固定,并且固定法兰41为盘形,环绕在存水弯4底部的开孔周围;固定法兰41上连接活动法兰42实现密封,活动法兰42为一完成的盘形结构,在固定法兰41与活动法兰42之间设置密封圈,通过螺栓将固定法兰41与活动法兰42相互压紧固定,实现密封;需要清除存水弯4内积累的污物时,将活动法兰42拆除即可,污物排入第二防护区内,不会对非防护区造成影响。
如图2所示,为地漏1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地漏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分别开设过滤孔的面层孔板11、中层孔板12和底层网兜13,面层孔板11上的孔径大于中层孔板12上的孔径,中层孔板12上的孔径大于底层网兜13上的孔径;污物经过面层孔板11、中层孔板12和底层网兜13实现三层过滤,在隔离大颗粒污物的同时防止堵塞。
如图3A和图3B所示,分别为底层网兜13的剖面图和俯视图;底层网兜13包括圆环形的支撑板131,支撑板131上固定连接过滤网132,支撑板131由第一防护区地板的开孔支撑,支撑板131放置在第一防护区地板上开孔的台阶上;过滤网132上端边沿固定在支撑板131上,支撑板131的支撑使过滤网132悬空。过滤网132上均匀地开设小孔,起到过滤的作用。
如图4A和图4B所示,分别为中层孔板12的剖面图和俯视图,中层孔板12包括水平的过滤层121和圆筒形的支撑壁122,过滤层121的边缘压在支撑板131上;过滤层121为水平板状,其上均匀地开设小孔,起到过滤的作用;在过滤层121的边缘设置支撑壁122,支撑壁122为竖向设置的筒形结构或者间隔设置的若干个块状结构,通过支撑壁122起到承托支撑的作用。
面层孔板11由支撑壁122支撑,如图5A和图5B所示,分别为面层孔板11的剖面图和俯视图,面层孔板11为圆盘形结构,其上均匀地开设小孔,起到过滤的作用。面层孔板11位于最上层,其孔径最大,起到第一层过滤作用;中层孔板12位于中间,其孔径小于面层孔板11的孔径,起到第二层过滤的作用;底层网兜13位于最底层,其孔径最小,起到第三层过滤的作用。三层过滤分别滤除不同直径的污物,防止管道发生堵塞。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面层孔板11上开设的过滤孔直径为10mm、中心距10mm;中层孔板12上开设的过滤孔直径为8mm、中心距8mm;底层网兜13上开设的过滤孔直径为6mm、中心距8mm;中心距为两个过滤孔圆心之间的距离。设置三种不同的孔径,由粗到细,采用此形式进行过滤目前是最简单、最有效的结构形式。
如图1所示,套管段2的外层管道伸入非防护区和第二防护区之间的混凝土墙壁内,外层管道作为预埋套管贯穿混凝土墙一定的距离,便于后期焊接施工安装,套管段2的内层管道与外层管道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套管段2连接地漏1的部分也采用双层结构,防止漏液。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生物安全防护地下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漏(1),设置于第一防护区的地面,用于过滤污物;
套管段(2),包括至少两层相互套装的管道,所述套管段(2)位于所述第一防护区下方的非防护区;所述套管段(2)包括与所述地漏(1)相连的竖直段以及横向导流的水平段;
单层排污段(3),连接所述套管段(2)的水平段,将废水导入处理设备;所述单层排污段(3)弯折形成存水弯(4);所述单层排污段(3)位于所述非防护区侧方的第二防护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安全防护地下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弯(4)的底部固定设置固定法兰(41),所述固定法兰(41)上连接活动法兰(42)实现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安全防护地下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分别开设过滤孔的面层孔板(11)、中层孔板(12)和底层网兜(13),所述面层孔板(11)上的孔径大于所述中层孔板(12)上的孔径,所述中层孔板(12)上的孔径大于所述底层网兜(13)上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安全防护地下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网兜(13)包括圆环形的支撑板(131),所述支撑板(131)上固定连接过滤网(132),所述支撑板(131)由第一防护区地板的开孔支撑;
所述中层孔板(12)包括水平的过滤层(121)和圆筒形的支撑壁(122),所述过滤层(121)的边缘压在所述支撑板(131)上;
所述面层孔板(11)由所述支撑壁(122)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安全防护地下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孔板(11)的过滤孔直径为10mm、中心距10mm;所述中层孔板(12)过滤孔直径为8mm、中心距8mm;所述底层网兜(13)的过滤孔直径为6mm、中心距8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安全防护地下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段(2)的外层管道贯穿所述非防护区和所述第二防护区之间的混凝土墙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29987.0U CN210621873U (zh) | 2019-09-12 | 2019-09-12 | 一种生物安全防护地下排污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29987.0U CN210621873U (zh) | 2019-09-12 | 2019-09-12 | 一种生物安全防护地下排污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621873U true CN210621873U (zh) | 2020-05-26 |
Family
ID=70763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529987.0U Active CN210621873U (zh) | 2019-09-12 | 2019-09-12 | 一种生物安全防护地下排污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621873U (zh) |
-
2019
- 2019-09-12 CN CN201921529987.0U patent/CN21062187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187482A (zh) | 一种垃圾焚烧废气多重处理装置 | |
JP2013504418A (ja) | 雨水濾過装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CN108554043A (zh) | 一种具有滤芯冲洗功能的废气处理装置 | |
JP2018501087A (ja) | 水浄化装置 | |
CN210621873U (zh) | 一种生物安全防护地下排污系统 | |
KR100840014B1 (ko) | 원통형 물탱크 | |
CN103981938B (zh) | 一种用于污水源热泵系统的污水过滤取水装置 | |
CN204138468U (zh) | 一种矿山废水处理回用系统 | |
CN215559362U (zh) | 一种餐饮废水处理装置 | |
CN212631874U (zh) | 顶出式过滤砂缸 | |
CN205287794U (zh) | 一种圆筒过滤器 | |
CN210331929U (zh) | 一种水路阻垢装置 | |
CN204767710U (zh) | 一种防阻塞式污水过滤栅格装置 | |
CN204212258U (zh) | 固液分离自动排污设备 | |
CN211312708U (zh) | 一种卫生间地砖下二次排水端口用防反味装置 | |
CN208185731U (zh) | 一种新型建筑用排水管 | |
CN208018289U (zh) | 一种垃圾焚烧废气多重处理装置 | |
CN207919669U (zh) | 一种防臭存水弯结构 | |
CN208517175U (zh) | 一种家用高速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0827764U (zh) | 一种水封式快速排水地漏 | |
CN218757849U (zh) | 悬挂式双封地漏 | |
CN211311252U (zh) | 一种小型观赏水体易排污溢流过滤装置 | |
CN215712169U (zh) | 一种环保型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3506236U (zh) | 一种集成化海水淡化装置 | |
CN212954556U (zh) | 一种工业污水池污水除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8 Address after: 050004 16 / F, CLP information building, 356 Zhongshan West Road, Shijiazhuang,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Electronics System Engineering Fourth Constru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641300 No.38, group 12, Kunlun village, Linjiang Town, Yanjiang District, Zi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ng Jun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