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18453U - 螺旋桨 - Google Patents

螺旋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18453U
CN210618453U CN201920547849.9U CN201920547849U CN210618453U CN 210618453 U CN210618453 U CN 210618453U CN 201920547849 U CN201920547849 U CN 201920547849U CN 210618453 U CN210618453 U CN 2106184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paddle
propeller
degrees
fixed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4784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占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dge Smart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dge Smart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dge Smart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dge Smart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4784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184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184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184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旋桨。所述螺旋桨包括固定座及桨叶,桨叶包括靠近固定座的叶柄、远离固定座的叶尖及连接叶柄和叶尖的连接部,叶柄、叶尖及连接部均包括叶背、与叶背相对设置的叶面、连接叶面与叶背一侧边的前缘及连接叶面和叶背另一侧边的后缘,桨叶还包括自叶尖的后缘往远离叶尖的前缘方向延伸的第一突出部、自叶柄的后缘往远离叶柄的前缘方向延伸的第二突出部及自叶柄的前缘往远离叶柄的后缘方向延伸的第三突出部,桨叶以固定座的中心为原点旋转一周形成桨盘;在距离固定座的中心为桨盘的半径的40%处,桨叶的攻角为16.27°±2.5°,桨叶的弦长为125.91mm±5mm。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旋桨的工作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螺旋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旋桨。
【背景技术】
螺旋桨是飞行器的重要部件,其用于将电机输出轴的转动转化为推力或升力以实现无人机的起降、转向、悬停等。
现有技术的螺旋桨,其外形形状通常呈矩形,由于采用矩形的螺旋桨阻力大、效率低,使得电机输出轴的转动转化为推力或升力的传动效率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飞行器的飞行速度小、续航距离短,在工作时无法满足预期推力或升力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螺旋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提高工作效率的螺旋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旋桨,其包括:固定座和桨叶,所述桨叶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桨叶包括靠近所述固定座一侧的叶柄、远离所述固定座一侧的叶尖及连接所述叶柄和所述叶尖的连接部,所述叶柄、所述叶尖及所述连接部均包括叶背、与所述叶背相对设置的叶面、连接所述叶面与所述叶背一侧边的前缘及连接所述叶面和所述叶背另一侧边的后缘,所述桨叶还包括自所述叶尖的后缘往远离所述叶尖的前缘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突出部、自所述叶柄的后缘往远离所述叶柄的前缘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突出部及自所述叶柄的前缘往远离所述叶柄的后缘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三突出部,所述桨叶以所述固定座的中心为原点旋转一周形成一圆形的桨盘;在距离所述固定座的中心为所述桨盘的半径的40%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16.27°±2.5°,所述桨叶的弦长为125.91mm±5mm。
优选的,所述桨叶旋转一周形成的桨盘的直径为1583mm±50mm,在距离所述固定座的中心316.6mm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16.27°±2.5°,所述桨叶的弦长为125.91mm±5mm。
优选的,在距离所述固定座的中心为所述桨盘的半径的70%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10.17°±2.5°,所述桨叶的弦长为96.58mm±5mm。
优选的,所述桨叶旋转一周形成的桨盘的直径为1583mm±50mm,在距离所述固定座的中心554.05mm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10.17°±2.5°,所述桨叶的弦长为96.58mm±5mm。
优选的,在距离所述固定座的中心为所述桨盘的半径的97%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7.11°±2.5°,所述桨叶的弦长为64.32mm±5mm。
优选的,所述桨叶旋转一周形成的桨盘的直径为1583mm±50mm,在距离所述固定座的中心445.23mm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7.11°±2.5°,所述桨叶的弦长为64.32mm±5mm。
优选的,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厚度自靠近所述叶尖的前缘方向往远离所述叶尖的前缘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厚度自靠近所述叶柄的前缘方向往远离所述叶柄的前缘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三突出部的厚度自靠近所述叶柄的后缘方向往远离所述叶柄的后缘方向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桨叶设有两个,两所述桨叶关于所述固定座的中心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桨叶为一体结构。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螺旋桨通过合理设计桨叶的形状,使得采用该桨叶的螺旋桨能够减少空气阻力,从而提高了螺旋桨的工作效率,进而增加了飞行器的续航距离并提高了飞行器的飞行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旋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螺旋桨的正视图;
图3为图1所示螺旋桨中距离固定座的中心316.6mm处的III-III剖面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螺旋桨中距离固定座的中心554.05mm处的IV-IV剖面的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螺旋桨中距离固定座的中心767.32mm处的V-V剖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2,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螺旋桨100。所述螺旋桨100可以是正桨也可以是反桨,其中正桨指从驱动件(如电机)尾部向驱动件头部方向看,顺时针旋转以产生升力的螺旋桨;反桨指从所述驱动件尾部向驱动件头部方向看,逆时针旋转以产生升力的螺旋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出现的上、下等方位用语是以所述螺旋桨100安装于飞行器后,螺旋桨以及飞行器的常规运行姿态为参考。
具体的,所述螺旋桨100包括桨叶10及固定座20,所述桨叶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桨叶10关于所述固定座20的中心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桨叶10与所述固定座20一体加工成型,使得所述螺旋桨100整体结构稳定。
所述固定座20的中心设有安装孔210,所述驱动件的旋转轴安装于所述安转孔210内,使得所述螺旋桨100固定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驱动件通电后,所述旋转轴旋转,驱动所述螺旋桨100旋转。
所述螺旋桨100工作时,所述桨叶10围绕所述固定座20的中心旋转从而形成桨盘,以扰动气流产生升力或推力带动飞行器运动。本实施例中,所述桨叶1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的材质进行制造,包括但不限于钢材、铝合金、塑料、碳纤维等。在制造时,也可以采用包括模塑、冲压、锻造等各种现有技术的加工工艺。
进一步的,所述桨叶10包括靠近所述固定座20一侧的叶柄11、远离所述固定座20一侧的叶尖12及连接所述叶柄11和所述叶尖12的连接部13。
所述叶柄11、所述叶尖12及所述连接部13均包括叶背、与所述叶背相对设置的叶面、连接所述叶面与所述叶背一侧边的前缘及连接所述叶面与所述叶背另一侧边的后缘。其中,所述叶背为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所述桨叶10朝上(此处朝上为所述螺旋桨100工作时推力方向)的一面;所述叶面为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所述桨叶10朝下(此处朝下为与所述叶背相对一侧)的一面;所述后缘位于所述前缘的下方(即所述前缘相对于所述后缘来说更靠近所述螺旋桨100工作时推力方向)。
也就是说所述叶柄11、所述叶尖12及所述连接部13均由所述叶背、所述叶面、所述前缘及所述后缘四个面围合形成。即所述叶柄11的叶背、所述叶柄11的叶面、所述叶柄11的前缘及所述叶柄11的后缘围成所述叶柄11;所述叶尖12的叶背、所述叶尖12的叶面、所述叶尖12的前缘及所述叶尖12的后缘围成所述叶尖12;所述连接部13的叶背、所述连接部13的叶面、所述连接部13的前缘及所述连接部13的后缘围成所述连接部13。
所述叶背与所述叶面上的最高点均位于所述叶背与所述叶面的中间局域且靠近所述前缘一侧,所述叶背与所述叶面上的最低点为所述后缘所在位置。即自所述前缘往所述后缘方向,所述叶背与所述叶面的高度先会呈上升趋势,上升至最高点后再呈下降趋势,使得所述叶背与所述叶背均呈弧形且开口方向朝下(此处朝下为所述螺旋桨100工作时推力方向的相反方向)。
所述叶背及所述叶面均为曲面且为平滑过渡,没有急剧扭转的位置,具有较小的应力。
自所述叶柄11往所述叶尖12方向,所述桨叶10的厚度递减。即所述叶柄11为所述桨叶10中厚度较厚的一侧,而所述叶尖12为所述桨叶10中厚度较薄的一侧。
所述桨叶10还包括自所述叶尖12的后缘处往远离所述叶尖12的前缘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突出部14、自所述叶柄11的后缘处往远离所述叶柄11的前缘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突出部15及自所述叶柄11的前缘处往远离所述叶柄11的后缘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三突出部16。
所述第一突出部14自靠近所述叶尖12的前缘方向往远离所述叶尖12的前缘方向的厚度逐渐减小。
具体的,所述第一突出部14自所述叶尖12距离所述固定座20的最远一端往远离所述叶尖12的前缘方向且远离所述叶尖12的叶背方向倾斜延伸形成。
所述第一突出部14能减少所述叶尖12部分形成的涡流并降低所述叶尖12部分的涡流强度,削弱所述叶尖12附近的气压变化程度,从而减少所述桨叶10受到的空气阻力,进而增加了所述桨叶10在旋转时的推力或升力。
所述第二突出部15自靠近所述叶柄11的前缘方向往远离所述叶柄11的前缘方向的厚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三突出部16自靠近所述叶柄11的后缘方向往远离所述叶柄11的后缘方向的厚度逐渐减小。
所述第二突出部15与所述第三突出部16能更好的减少所述叶柄11部分受到的空气阻力,使得所述桨叶10在旋转时具有更佳的推力或升力。
优选的,所述螺旋桨100还包括覆盖于所述叶尖12及所述第一突出部14上的保护层(未图示),所述保护层由金属材质制成。
所述螺旋桨100在工作时,所述保护层能有效的防止所述螺旋桨100的所述叶尖12和所述第一突出部14受到损坏和腐蚀。所述螺旋桨100在长时间高速运转时,所述叶尖12和所述第一突出部14长时间受到空气中的砂石等固态物质的打击容易操作所述叶尖12和所述第一突出部14受损,并且在特殊天气条件下工作时,所述叶尖12和所述第一突出部14容易受到腐蚀,对安全性能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保护层使得所述叶尖12和所述第一突出部14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保护层与所述桨叶10通过注塑为一体结构。
更优的,所述保护层可设于叶柄11的前缘和后缘、所述叶尖12的前缘和后缘、所述连接部13的前缘和后缘、所述第一突出部14的边缘、所述第二突出部15的边缘及所述第三突出部16的边缘。即在所述桨叶10的侧边设置所述保护层,避免所述桨叶10的侧边受到腐蚀和受损。也就是说,如果将所述桨叶10看成一个整体,并且所述桨叶10由叶背、叶面、前缘、后缘组成的话,所述保护层就设置于所述桨叶10的前缘和后缘上,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桨叶10的前缘和后缘,从而增加所述桨叶10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请结合参阅图3。在距离所述固定座20的中心为所述桨盘的半径40%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16.27°±2.5°,所述桨叶的弦长为125.91mm±5mm;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桨叶10旋转一周形成的桨盘的直径的为1583mm±50mm,在距离所述固定座20的中心316.6mm处,所述桨叶10的攻角为16.27°±2.5°,所述桨叶10的弦长为125.91mm±5mm。
请结合参阅图4。在距离所述固定座20的中心为所述桨盘的半径70%处,所述桨叶10的攻角为10.17°±2.5°,所述桨叶10的弦长为96.58mm±5mm;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桨叶10旋转一周形成的桨盘的直径为1583mm±50mm,在距离所述固定座20中心554.05mm处,所述桨叶10的攻角为10.17°±2.5°,所述桨叶10的弦长为96.58mm±5mm。
请结合参阅图5。在距离所述固定座20的中心为所述桨盘的半径97%处,所述桨叶10的攻角为7.11°±2.5°,所述桨叶10的弦长为64.32mm±5mm。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桨叶10一周形成的桨盘的直径为1583mm±50mm,在距离所述固定座20的中心767.32mm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7.11°±2.5°,所述桨叶的弦长为64.32mm±5mm。
其中,弦长是指在该截面处所述前缘位于该截面上最右侧的端点与所述后缘位于该截面上最左侧的端点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攻角是指所述前缘位于该截面上最右侧的端点与所述后缘位于该截面最左侧的端点之间的连接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或者攻角也可以理解为所述桨叶10的翼弦与气体来流方向的夹角(此处最右侧与最左侧均为参考图3至图5方向)。
通过对所述螺旋桨100的所述桨叶10上各部位的攻角与弦长进行改变,使得所述螺旋桨100具有更佳的飞行效果,提升了飞行时的推力或升力。
请参见表1,表1为本实施例中桨盘、攻角、弦长的具体参数数据。
【表1】
Figure BDA0002034009120000071
请参见表2,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旋桨100与传统螺旋桨的测试结构的对比,由表2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拉力,从而降低电量损耗,增加续航能力,使得采用该螺旋桨100的飞行器能有更好的推力或升力,并且具备更长的续航时间。
【表2】
Figure BDA0002034009120000081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螺旋桨通过合理设计桨叶的形状,使得采用该桨叶的螺旋桨能够减少空气阻力,从而提高了螺旋桨的工作效率,进而增加了飞行器的续航距离并提高了飞行器的飞行性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螺旋桨,包括:固定座和桨叶,所述桨叶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包括靠近所述固定座一侧的叶柄、远离所述固定座一侧的叶尖及连接所述叶柄和所述叶尖的连接部,所述叶柄、所述叶尖及所述连接部均包括叶背、与所述叶背相对设置的叶面、连接所述叶面与所述叶背一侧边的前缘及连接所述叶面和所述叶背另一侧边的后缘,所述桨叶还包括自所述叶尖的后缘往远离所述叶尖的前缘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突出部、自所述叶柄的后缘往远离所述叶柄的前缘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突出部及自所述叶柄的前缘往远离所述叶柄的后缘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三突出部,所述桨叶以所述固定座的中心为原点旋转一周形成一圆形的桨盘;在距离所述固定座的中心为所述桨盘的半径的40%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16.27°±2.5°,所述桨叶的弦长为125.91mm±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旋转一周形成的桨盘的直径为1583mm±50mm,在距离所述固定座的中心316.6mm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16.27°±2.5°,所述桨叶的弦长为125.91mm±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在距离所述固定座的中心为所述桨盘的半径的70%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10.17°±2.5°,所述桨叶的弦长为96.58mm±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旋转一周形成的桨盘的直径为1583mm±50mm,在距离所述固定座的中心554.05mm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10.17°±2.5°,所述桨叶的弦长为96.58mm±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在距离所述固定座的中心为所述桨盘的半径的97%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7.11°±2.5°,所述桨叶的弦长为64.32mm±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旋转一周形成的桨盘的直径为1583mm±50mm,在距离所述固定座的中心445.23mm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7.11°±2.5°,所述桨叶的弦长为64.32mm±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厚度自靠近所述叶尖的前缘方向往远离所述叶尖的前缘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厚度自靠近所述叶柄的前缘方向往远离所述叶柄的前缘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三突出部的厚度自靠近所述叶柄的后缘方向往远离所述叶柄的后缘方向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设有两个,两所述桨叶关于所述固定座的中心对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桨叶为一体结构。
CN201920547849.9U 2019-04-19 2019-04-19 螺旋桨 Active CN2106184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7849.9U CN210618453U (zh) 2019-04-19 2019-04-19 螺旋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7849.9U CN210618453U (zh) 2019-04-19 2019-04-19 螺旋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18453U true CN210618453U (zh) 2020-05-26

Family

ID=70756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47849.9U Active CN210618453U (zh) 2019-04-19 2019-04-19 螺旋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184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24781A1 (zh) 螺旋桨、动力套装及无人飞行器
WO2017128742A1 (zh) 螺旋桨、动力组件及飞行器
WO2017148133A1 (zh) 螺旋桨、动力组件及飞行器
US10697427B2 (en) Vortex generator and wind turbine blade assembly
WO2017070978A1 (zh) 一种螺旋桨及飞行器
US6302652B1 (en) Elliptical propeller and windmill blade assembly
WO2017148134A1 (zh) 螺旋桨、动力组件及飞行器
WO2017148128A1 (zh) 螺旋桨、动力组件及飞行器
CN210618453U (zh) 螺旋桨
CN210235310U (zh) 螺旋桨、动力组件及飞行器
WO2019000547A1 (zh) 螺旋桨、动力装置及飞行器
CN209905055U (zh) 一种旋翼桨及无人机
WO2021043330A1 (zh) 一种螺旋桨及飞行器
CN211364941U (zh) 旋翼飞行器的桨叶及旋翼飞行器
CN208119410U (zh) 螺旋桨
CN109952247B (zh) 螺旋桨、动力组件及飞行器
CN112249319A (zh) 一种桨叶、螺旋桨及飞行器
CN108820187A (zh) 螺旋桨、动力组件及飞行器
CN219154732U (zh) 一种桨叶、螺旋桨及飞行器
CN214776520U (zh) 螺旋桨、动力组件及飞行器
CN219428401U (zh) 一种降噪桨叶及含其的无人机
CN218717236U (zh) 一种双叶片耦合涡轮机
WO2019148878A1 (zh) 螺旋桨、动力组件及飞行器
CN220640210U (zh) 一种新型的提高效率的桨叶
CN111498108A (zh) 一种适用于多旋翼高速飞行的高效桨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