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18388U - 用于连接船舶的系泊浮筒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连接船舶的系泊浮筒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18388U
CN210618388U CN201921649583.5U CN201921649583U CN210618388U CN 210618388 U CN210618388 U CN 210618388U CN 201921649583 U CN201921649583 U CN 201921649583U CN 210618388 U CN210618388 U CN 2106183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chor
mooring
reinforcement
ground
anchor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4958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文
程峥
陈明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Ganglu Survey And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Ganglu Survey And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Ganglu Survey And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Ganglu Survey And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4958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183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183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183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连接船舶的系泊浮筒结构,涉及了船舶系泊浮筒技术领域,解决了吸力锚容易在水流作用下,引起旋流冲刷处于其下方的水底土体,导致吸力锚的锚固力削弱,出现走锚的问题,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锚杆地牛、锚链、连接浮筒,锚链固定连接有系船环,水底土体开设有用于容纳锚杆地牛的锚孔,锚孔内部浇筑有浇筑体,水底土体的表面开设有加固槽,加固槽内浇筑有加固体。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浇筑体和加固体实现锚杆地牛位置固定,同时能够对水底土体进行加固,较传统地牛大大减少开挖对原地形的扰动,有利于原地形边坡稳定,使得船体系泊浮筒结构不受水位的影响,连接浮筒可随水位变动浮出水面,使得船体更加平衡。

Description

用于连接船舶的系泊浮筒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系泊浮筒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连接船舶的系泊浮筒结构。
背景技术
系泊浮筒是指在水上系泊船舶的密封钢质浮体,主要由浮筒、锚链、锚碇三个部分组成,锚链与固定于水底的锚碇连接,浮筒通过锚链固定在水面上,浮筒上有供船舶系缆用的系船环和钢质卸扣,利用浮筒将船舶进行系泊,通过锚链传递给船舶的拉力抵抗海流、风浪的外载荷对于定位的影响,船舶即可稳定在水面上。
授权公告号为CN101239651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自升沉抗冰型系泊系统,包括系泊浮筒,该系泊浮筒的顶部连接有系泊缆,并与无缝钢管相连,并通过锚链与压载浮筒的一端相连,压载浮筒的另一端通过锚链与锚相连,锚为吸力锚,在压载浮筒与系泊浮筒之间的锚链上连接有至少一个平衡浮筒。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吸力锚是通过自重增大的方式增加沉锚里和沉锚深度,以增加锚固能力,但是吸力锚的配重结构位于筒体顶部,吸力锚在水底沉放完后,吸力锚的配重结构始终位于水底土体以上,容易在水流作用下,引起旋流冲刷处于其下方的水底土体,导致吸力锚的锚固力削弱,出现走锚的情况,影响了船舶的压载浮筒的系泊稳定性,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抗拔能力强、锚固稳定、船体系泊稳定、更加安全的用于连接船舶的系泊浮筒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用于连接船舶的系泊浮筒结构,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锚杆地牛、锚链、连接浮筒,所述锚链固定远离所述锚杆地牛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浮筒后固定连接有系船环;
所述锚杆地牛远离所述锚链的一端穿入水底土体内,水底土体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锚杆地牛的锚孔,所述锚孔内部于所述锚杆地牛的周侧浇筑有浇筑体,水底土体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锚孔连通的加固槽,所述加固槽内于所述锚杆地牛的周侧浇筑有加固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锚杆地牛、锚链、连接浮筒共同形成船体的系泊浮筒结构,使用过程中,将系船环搭接于船体的外部,通过锚链传递船体移动所形成的拉力,利用锚固于水底土体内的锚杆地牛拉紧锚链,从而保持船体的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锚杆地牛是锚固于码头两侧的水底土体内,通过浇筑体和加固体实现锚杆地牛位置固定,同时能够对水底土体进行加固,较传统地牛大大减少开挖对原地形的扰动,有利于原地形边坡稳定,可适应山区陡峭的岸坡地形,结合浮筒结构,使用于船体系泊浮筒结构不受水位的影响,连接浮筒可随水位变动浮出水面,使得船体更加平衡。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固体包括内加固层和外加固层,所述内加固层和外加固层均由细石混凝土浇筑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内加固层和外加固层对锚孔进行封口,减小外部水流的冲击对锚杆地牛的影响,同时利用内加固层对锚杆地牛进行初步加固,待内加固层成形后,再浇筑外加固层,利用外加固层进一步加强锚杆地牛的加固效果,使得锚杆地牛的抗冲击能力强,进而使得锚链和连接浮筒更加稳定。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固体还包括内钢筋网和外钢筋网,所述内加固层内部和所述外加固层内部分别固定嵌设有内钢筋网和外钢筋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内钢筋网和外钢筋网分别提高内加固层和外加固层的凝结力,加强内加固层和外加固层的强度,减少内加固层和外加固层开裂的情况。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加固层和所述外加固层内固定嵌设有与所述锚杆地牛固定连接的加强钢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加强钢筋加强锚杆地牛与内加固层和外加固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锚杆地牛的抗剪能力和抗冲击能力更强。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杆地牛与所述加强钢筋之间固定连接有附加钢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附加钢筋加强附加钢筋与锚杆地牛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锚杆地牛的固定效果更好。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杆地牛于处于所述锚孔内的一端的周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托架,所述托架的外壁与所述锚孔的内壁贴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托架将锚杆地牛在锚孔内进行支撑,使得锚杆地牛在锚孔保持稳定,从而在锚孔浇筑浇筑体时,减少锚杆地牛在锚孔的位置偏移,加强锚杆地牛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浇筑体采用的是水泥沙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泥砂浆的流动性更好,更易于在锚孔内成型,并易于与水底土体黏结成型,减少蜂窝麻面的情况,使得锚杆地牛在锚孔内的锚固更稳定。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杆地牛、所述锚链、所述系船环的外表面均涂覆有防锈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防锈漆加强锚杆地牛、锚链、系船环的抗腐蚀能力,使得锚杆地牛、锚链、系船环的使用寿命更加长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利用锚固的锚杆地牛、锚链、连接浮筒共同组成系泊结构,通过系船环与船体连接,利用锚链和锚杆地牛共同传递拉力,将船体拉紧实现系泊;
(2)利用水泥沙浆浇筑的浇筑体将锚杆地牛浇筑固定于水下土体的锚孔内,实现锚杆地牛的固定,利用细石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内加固层和外加固层将锚孔封口,并在内加固层和外加固层内固定嵌入内钢筋网和外钢筋网,最终实现锚杆地牛的锚固,减少外部水源对锚杆地牛的冲击,锚杆地牛的结构更加结实稳固,系泊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于水下边坡上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锚杆地牛和托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四;(便于展示加强钢筋和附加钢筋)。
附图标记:1、锚杆地牛;2、锚链;3、连接浮筒;4、系船环;5、锚孔;6、浇筑体;7、加固槽;8、内加固层;9、外加固层;10、内钢筋网;11、外钢筋网;12、加强钢筋;13、附加钢筋;14、托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用于连接船舶的系泊浮筒结构,分布于码头的两侧水下边坡,每侧水下边坡设有多个系泊浮筒结构,多个系泊浮筒结构等间距排列设置,利用处于码头两侧边坡上的多个系泊浮筒结构共同实现船体的系泊。
参照图2与图3,系泊浮筒结构,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锚杆地牛1、锚链2、连接浮筒3,锚链2固定远离锚杆地牛1的一端沿垂直于连接浮筒3的轴线的方向贯穿连接浮筒3,锚链2与连接浮筒3的内壁固定连接,锚链2贯穿连接浮筒3后固定连接有系船环4。利用系船环4与船体连接,利用锚杆地牛1、锚链2、连接浮筒3共同实现船体的系泊,使船体保持稳定。
锚杆地牛1、锚链2、系船环4的外表面均涂覆有防锈漆。利用防锈漆加强锚杆地牛1、锚链2、系船环4的抗腐蚀能力,使得锚杆地牛1、锚链2、系船环4的使用寿命更加长久。
锚杆地牛1远离锚链2的一端穿入水底土体内,锚杆地牛1相对水底土体的边坡倾斜设置,水底土体开设有用于容纳锚杆地牛1的锚孔5,锚孔5与水底土体同轴设置,锚孔5内部于锚杆地牛1的周侧浇筑有浇筑体6,浇筑体6采用的是水泥沙浆。利用浇筑体6将锚杆地牛1固定于锚孔5内,水泥砂浆的流动性更好,更易于在锚孔5内成型,并易于与水底土体黏结成型,减少蜂窝麻面的情况,使得锚杆地牛1在锚孔5内的锚固更稳定。
参照图4,锚杆地牛1于处于锚孔5内的一端的周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托架14,多个托架14沿锚杆地牛1的轴线延伸方向等间距排列设置,托架14由三个托扣构成,托扣呈“C”字形设置,托扣的两端与托架14的外壁固定连接,三个托扣于锚杆地牛1的周向等间距排列设置,托扣远离锚杆地牛1的一端外壁与锚孔5的内壁贴合设置。利用托架14将锚杆地牛1在锚孔5内进行支撑,使得锚杆地牛1在锚孔5保持稳定,从而在锚孔5浇筑浇筑体6时,减少锚杆地牛1在锚孔5的位置偏移,加强锚杆地牛1的固定效果。
参照图3与图5,水底土体的表面开设有与锚孔5连通的加固槽7,加固槽7内于锚杆地牛1的周侧浇筑有加固体。参照图5,加固体包括内加固层8和外加固层9,加固槽7内于靠近浇筑体6的一侧且于锚杆地牛1的周侧浇筑有内加固层8,并于内加固层8远离浇筑体6的一侧且锚杆地牛1的周侧浇筑有外加固层9,内加固层8和外加固层9的周侧均与加固槽7的内壁贴合设置,锚杆地牛1远离浇筑体6的一端穿出内加固层8和外加固层9与锚链2固定连接,内加固层8和外加固层9均由细石混凝土浇筑而成。利用加固槽7内的内加固层8和外加固层9对锚孔5进行封口,减小外部水流的冲击对锚杆地牛1的影响,同时利用内加固层8对锚杆地牛1进行初步加固,待内加固层8成形后,再浇筑外加固层9,利用外加固层9进一步加强锚杆地牛1的加固效果,使得锚杆地牛1的抗冲击能力强,进而使得锚链2和连接浮筒3更加稳定。
加固体还包括内钢筋网10和外钢筋网11,内加固层8内部和外加固层9内部分别固定嵌设有内钢筋网10和外钢筋网11,内钢筋钢和外钢筋网11相互平行设置。利用内钢筋网10和外钢筋网11分别提高内加固层8和外加固层9的凝结力,加强内加固层8和外加固层9的强度,减少内加固层8和外加固层9开裂的情况。
参照图5与图6,内加固层8和外加固层9内固定嵌设有与锚杆地牛1固定连接的加强钢筋12。利用加强钢筋12加强锚杆地牛1与内加固层8和外加固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锚杆地牛1的抗剪能力和抗冲击能力更强。
内钢筋网10与锚杆地牛1之间固定连接有附加钢筋13。利用附加钢筋13加强附加钢筋13与锚杆地牛1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锚杆地牛1的固定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在系泊浮筒结构施工过程中,在码头两侧的水下边坡土体内开设多个锚孔5,并于每个锚孔5内打入锚杆地牛1,在锚孔5内浇筑水泥砂浆,再依次将内钢筋网10、加强钢筋12和附加钢筋13与锚杆地牛1固定连接,在加固槽7内浇筑内加固层8,浇筑完后,在锚杆地牛1周侧固定外钢筋网11,并浇筑外加固层9,完成锚杆地牛1与水底土体的锚固连接,利用锚杆地牛1、锚链2、连接浮筒3共同形成的系泊浮筒结构,使用过程中,将系船环4搭接于船体的外部,通过锚链2传递船体移动所形成的拉力,利用锚固于水底土体内的锚杆地牛1拉紧锚链2,从而保持船体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中的锚杆地牛1是锚固于码头两侧的水底土体内,实现锚杆地牛1位置固定,同时能够对水底土体进行加固,使得船体系泊浮筒结构不受水位的影响,连接浮筒3可随水位变动浮出水面,船体更加平衡。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用于连接船舶的系泊浮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锚杆地牛(1)、锚链(2)、连接浮筒(3),所述锚链(2)固定远离所述锚杆地牛(1)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浮筒(3)后固定连接有系船环(4);
所述锚杆地牛(1)远离所述锚链(2)的一端穿入水底土体内,水底土体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锚杆地牛(1)的锚孔(5),所述锚孔(5)内部于所述锚杆地牛(1)的周侧浇筑有浇筑体(6),水底土体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锚孔(5)连通的加固槽(7),所述加固槽(7)内于所述锚杆地牛(1)的周侧浇筑有加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船舶的系泊浮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体包括内加固层(8)和外加固层(9),所述内加固层(8)和外加固层(9)均由细石混凝土浇筑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连接船舶的系泊浮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体还包括内钢筋网(10)和外钢筋网(11),所述内加固层(8)内部和所述外加固层(9)内部分别固定嵌设有内钢筋网(10)和外钢筋网(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连接船舶的系泊浮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加固层(8)和所述外加固层(9)内固定嵌设有与所述锚杆地牛(1)固定连接的加强钢筋(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连接船舶的系泊浮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地牛(1)与所述加强钢筋(12)之间固定连接有附加钢筋(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连接船舶的系泊浮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地牛(1)于处于所述锚孔(5)内的一端的周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托架(14),所述托架(14)的外壁与所述锚孔(5)的内壁贴合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船舶的系泊浮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体(6)采用的是水泥沙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船舶的系泊浮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地牛(1)、所述锚链(2)、所述系船环(4)的外表面均涂覆有防锈漆。
CN201921649583.5U 2019-09-30 2019-09-30 用于连接船舶的系泊浮筒结构 Active CN2106183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49583.5U CN210618388U (zh) 2019-09-30 2019-09-30 用于连接船舶的系泊浮筒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49583.5U CN210618388U (zh) 2019-09-30 2019-09-30 用于连接船舶的系泊浮筒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18388U true CN210618388U (zh) 2020-05-26

Family

ID=70750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49583.5U Active CN210618388U (zh) 2019-09-30 2019-09-30 用于连接船舶的系泊浮筒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183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61081B (zh) 一种反张式锚索体系支撑悬浮隧道结构
CN103321241A (zh) 深水开敞式组合基础码头及其施工方法
CN113389222B (zh) 一种悬浮隧道结构
CN113585302A (zh) 用于深水裸岩地质无封底混凝土双壁钢围堰的施工方法
CN201981547U (zh) 一种预制安装和现场浇注相结合的水上承台结构
CN205822123U (zh) 20万吨级深水板桩岸壁结构
CN210618388U (zh) 用于连接船舶的系泊浮筒结构
CN113622366A (zh) 一种沉箱码头及其施工方法
CN201816726U (zh) 一种浮式多功能避风港结构
CN202787247U (zh) 高桩码头phc桩与钢管桩的复合桩
US11920559B2 (en) Floating platform for high-power wind turbines
CN216515566U (zh) 基于螺旋锚的紧张式单点系泊组合锚碇结构
CN102839660A (zh) 高桩码头phc桩与钢管桩的复合桩
CN208088227U (zh) 一种双排重力式圆筒码头结构
JP5562715B2 (ja) 水中基礎の構築方法および外殻部構造
US10214870B2 (en) Buoyancy compensated erosion control module
CN211671960U (zh) 先喷水后注浆的网箱锚泊基础
CN110525589B (zh) 一种可调节式系泊固定水上浮标及其安装方法
RU145661U1 (ru) Шпунтовой больверк
JPH10338187A (ja) 浮体構造物の係留連結装置
CN209958290U (zh) 一种带桩基的护岸结构
CN208517891U (zh) 重力式码头新型加固结构
CN207419371U (zh) 一种游艇码头浮桥抱桩结构
CN111042190A (zh) 包含注浆板结体的鱼雷锚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116812079B (zh) 一种浮动标志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