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07909U - 一种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07909U
CN210607909U CN201921913319.8U CN201921913319U CN210607909U CN 210607909 U CN210607909 U CN 210607909U CN 201921913319 U CN201921913319 U CN 201921913319U CN 210607909 U CN210607909 U CN 2106079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shell
socket
housing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1331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延超
赵志伟
尚浩杰
高华
周纪光
姜洪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l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l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1331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079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07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079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头及连接器组件。插头包括插头前壳体和插头后壳体,插头前壳体中设有插头接触件,插头后壳体用于套装在电缆上,插头后壳体上设有电缆固定结构,插头还包括间隙套装在插头前壳体外的插头外壳体,插头外壳体具有用于与插座壳体螺纹配合的前螺纹段以及用于与插头后壳体螺纹配合的后螺纹段,两螺纹段旋向相反,插头外壳体上设有朝前的前顶推面,插头前壳体上设有朝后的前挡止面,前顶推面在插头外壳体与插座壳体及插头后壳体螺纹配合时向前顶推前挡止面以实现插头与插座插接。当电缆受外力作用发生晃动时,晃动产生的力能够通过插头外壳体传递至插座壳体,由于插座壳体位置固定,因此插头壳体将不会发生晃动。

Description

一种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航空插头作为一种连接元件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连接中。一般的航插组件如图1所示,包括插头2和插座1,插座1包括插座壳体11,插座壳体11内设有插座接触件12,插头2包括插头壳体,插头壳体内设有插头接触件23,插头接触件23用于与插座接触件12导电连接,插头壳体外部设有锁紧套3,锁紧套3与插座壳体11螺纹连接而将插头壳体锁紧在插座壳体11上,使插头接触件23与插座接触件12实现了良好的导电连接。
现有的航插组件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插头壳体和外部锁紧套通常为铸造或冲压成型的薄壁型零件,插头与插座插接连接后电缆伸出插头外的部分可能产生晃动,这种晃动会传递至插头壳体,由于插头壳体与外部锁紧套之间为间隙配合且配合长度较短,因此外部锁紧套不能抑制插头壳体的晃动,晃动较为严重时,还会影响插头接触件与插座接触件的导电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以解决现有航插组件在使用时电缆晃动容易引起插头壳体晃动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插头的连接器组件,以解决现有航插组件在使用时电缆的晃动容易引起插头壳体晃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插头的技术方案是:包括:
插头前壳体;
插头接触件,固设在插头前壳体中,用于导电连接电缆;
插头后壳体,用于固定套装在所述电缆上;
插头外壳体,间隙套装在所述插头前壳体外,所述插头外壳体包括旋向相反的前螺纹段和后螺纹段,所述前螺纹段用于与相应插座壳体螺纹配合,所述后螺纹段用于与所述插头后壳体螺纹配合;
所述插头外壳体上设有朝前的前顶推面,所述插头前壳体上设有朝后的前挡止面,在正向转动插头外壳体时,前顶推面向前顶推前挡止面,以实现插头与插座插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插头与插座插接连接时,插头前壳体套装在插头外壳体内部,插头后壳体通过插头外壳体与插座壳体固定连接,利用插头外壳体与插座壳体、插头后壳体的螺旋装配,在正向转动插头外壳体时,不仅实现插头和插座插接,而且使插头后壳体与插头外壳体相向运动,增加重合尺寸,缩短插头整体尺寸,提高整个插头的强度。当电缆伸出插头后壳体外的部分在受外力作用发生晃动时,晃动产生的力将作用于插头后壳体上并能够通过插头外壳体传递至插座壳体,由于插座壳体位置固定,因此,电缆发生晃动时插头壳体将不会发生晃动。
进一步地,所述前螺纹段、后螺纹段均为设置在插头外壳体的内壁面上的内螺纹段。插头外壳体旋装在插座壳体和插头后壳体的外部,能够更好的保护插座壳体和插头后壳体,同时,可以减小插头的整体尺寸。
更进一步地,所述插头前壳体包括插头内壳体及螺纹连接在插头内壳体后端的压紧螺母,所述插头接触件固设在插头内壳体中,插头内壳体具有所述前挡止面,压紧螺母具有朝前的后防脱面,插头外壳体上设有朝后的用于与所述后防脱面防脱挡止配合的后挡止面。插头内壳体上的前挡止面与插头外壳体上的前顶推面顶推配合,压紧螺母上的后防脱面与插头外壳体上的后挡止面挡止配合,从而实现插头外壳体和插头前壳体的防脱装配。
更进一步地,插头外壳体上具有向内凸出布置的环形内凸起,环形内凸起位于所述前挡止面和后防脱面之间,环形内凸起的前端面构成所述前顶推面,后端面构成所述后挡止面。在插头外壳体内设置环形内凸起,便于实现,且环形内凸起与插头内壳体以及压紧螺母的配合都很方便。
在上述任意一种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前顶推面和前挡止面之间设有向两者施加相背弹性作用力的前弹性件。插头与插座插接连接时,插头外壳体与插座壳体之间螺纹配合,通过设置前弹性件对前顶推面和前挡止面施加向背的弹性作用力,能够使插头外壳体与插座壳体螺纹配合处的螺纹段互相挤压,增大摩擦力,从而防止受外力作用时插头外壳体相对插座壳体向后旋退而发生松动,使插头在振动环境中也能够使用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前弹性件为前弹性垫片。
当插头外壳体上的后螺纹段为内螺纹段时,插头后壳体螺旋装配在插头外壳体的后端,在此基础上,在所述插头外壳体中预装有用于向插头后壳体施加向后弹性作用力的后弹性件。通过后弹性件对插头后壳体施加向后的弹性作用力,使插头后壳体与插头外壳体螺纹配合处的螺纹段互相挤压,增大摩擦力,从而防止受外力作用时插头后壳体相对插头外壳体向后旋退而发生松动,使插头后壳体与插头外壳体之间的锁紧连接更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后弹性件的前端与所述插头前壳体后端顶压配合。后弹性件对插头前壳体施加向前的作用力,使插头前壳体与插头外壳体之间连接更紧固。
更进一步地,所述后弹性件为后弹性垫片,所述插头外壳体上于后弹性垫片后侧设有内凸环,所述内凸环用于与后弹性垫片的后端面顶压配合以将后弹性垫片预装在插头外壳体中。通过在插头外壳体内设置内凸环,使后弹性垫片的后端面顶压在内凸环上即可将后弹性垫片预装在插头外壳体内,安装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是:
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座和与插座插接连接的插头,插座包括插座壳体,插座壳体内设有用于与插头接触件导电连接的插座接触件,插头包括:
插头前壳体;
插头接触件,固设在插头前壳体中,用于导电连接电缆;
插头后壳体,用于固定套装在所述电缆上;
插头外壳体,间隙套装在所述插头前壳体外,所述插头外壳体包括旋向相反的前螺纹段和后螺纹段,所述前螺纹段用于与相应插座壳体螺纹配合,所述后螺纹段用于与所述插头后壳体螺纹配合;
所述插头外壳体上设有朝前的前顶推面,所述插头前壳体上设有朝后的前挡止面,在正向转动插头外壳体时,前顶推面向前顶推前挡止面,以实现插头与插座插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插头与插座插接连接时,插头前壳体套装在插头外壳体内部,插头后壳体通过插头外壳体与插座壳体固定连接,利用插头外壳体与插座壳体、插头后壳体的螺旋装配,在正向转动插头外壳体时,不仅实现插头和插座插接,而且使插头后壳体与插头外壳体相向运动,增加重合尺寸,缩短插头整体尺寸,提高整个插头的强度。当电缆伸出插头后壳体外的部分在受外力作用发生晃动时,晃动产生的力将作用于插头后壳体上并能够通过插头外壳体传递至插座壳体,由于插座壳体位置固定,因此,电缆发生晃动时插头壳体将不会发生晃动。
进一步地,所述前螺纹段、后螺纹段均为设置在插头外壳体的内壁面上的内螺纹段。插头外壳体旋装在插座壳体和插头后壳体的外部,能够更好的保护插座壳体和插头后壳体,同时,可以减小插头的整体尺寸。
更进一步地,所述插头前壳体包括插头内壳体及螺纹连接在插头内壳体后端的压紧螺母,所述插头接触件固设在插头内壳体中,插头内壳体具有所述前挡止面,压紧螺母具有朝前的后防脱面,插头外壳体上设有朝后的用于与所述后防脱面防脱挡止配合的后挡止面。插头内壳体上的前挡止面与插头外壳体上的前顶推面顶推配合,压紧螺母上的后防脱面与插头外壳体上的后挡止面挡止配合,从而实现插头外壳体和插头前壳体的防脱装配。
更进一步地,插头外壳体上具有向内凸出布置的环形内凸起,环形内凸起位于所述前挡止面和后防脱面之间,环形内凸起的前端面构成所述前顶推面,后端面构成所述后挡止面。在插头外壳体内设置环形内凸起,便于实现,且环形内凸起与插头内壳体以及压紧螺母的配合都很方便。
在上述任意一种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前顶推面和前挡止面之间设有向两者施加相背弹性作用力的前弹性件。插头与插座插接连接时,插头外壳体与插座壳体之间螺纹配合,通过设置前弹性件对前顶推面和前挡止面施加向背的弹性作用力,能够使插头外壳体与插座壳体螺纹配合处的螺纹段互相挤压,增大摩擦力,从而防止受外力作用时插头外壳体相对插座壳体向后旋退而发生松动,使插头在振动环境中也能够使用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前弹性件为前弹性垫片。
当插头外壳体上的后螺纹段为内螺纹段时,插头后壳体螺旋装配在插头外壳体的后端,在此基础上,在所述插头外壳体中预装有用于向插头后壳体施加向后弹性作用力的后弹性件。通过后弹性件对插头后壳体施加向后的弹性作用力,使插头后壳体与插头外壳体螺纹配合处的螺纹段互相挤压,增大摩擦力,从而防止受外力作用时插头后壳体相对插头外壳体向后旋退而发生松动,使插头后壳体与插头外壳体之间的锁紧连接更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后弹性件的前端与所述插头前壳体后端顶压配合。后弹性件对插头前壳体施加向前的作用力,使插头前壳体与插头外壳体之间连接更紧固。
更进一步地,所述后弹性件为后弹性垫片,所述插头外壳体上于后弹性垫片后侧设有内凸环,所述内凸环用于与后弹性垫片的后端面顶压配合以将后弹性垫片预装在插头外壳体中。通过在插头外壳体内设置内凸环,使后弹性垫片的后端面顶压在内凸环上即可将后弹性垫片预装在插头外壳体内,安装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航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插座的左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插头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压紧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插头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左侧示意图。
图中:1-插座;11-插座壳体;110-插座连接孔;12-插座接触件;13-插座卡簧;14-插座接触件座;2-插头;21-插头前壳体;211-插头内壳体;212-压紧螺母;213-前挡止面;214-后防脱面;22-插头后壳体;220-插头连接孔;221-电缆穿孔;23-插头接触件;24-插头外壳体;241-前螺纹段;242-后螺纹段;243-环形内凸起;244-前顶推面;245-后挡止面;246-内凸环;25-前弹性垫片;26-后弹性垫片;27-插头卡簧;28-插孔座;3-锁紧套;200-插头结构件,201-插头电缆;300-插座结构件;301-插座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2至图9所示,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座1和与插座1插接连接的插头2。
插座1包括插座壳体11,插座壳体11上设有用于与固定面板固定连接的插座连接孔110,插座连接孔110用于连接插座结构件300,插座结构件300供插座电缆301穿过,以将插座固定在相应基础上。另外,插座壳体11内通过插座接触件座14固设有插座接触件12,插座接触件12具体为插针,插座接触件座14通过插座卡簧13固定装配在插座壳体11中,插座接触件12固定在插座接触件座14中,插座接触件座14为绝缘结构。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插头2包括插头壳体,插头壳体包括插头前壳体21和插头后壳体22,插头前壳体21包括插头内壳体211和螺纹连接在插头内壳体211后端的压紧螺母212,插头内壳体211中通过插孔座28固设有插头接触件23,插头接触件23具体为插孔接触件,插头接触件23通过插头卡簧27固定装配在插头内壳体211中,插头接触件用于导电连接电缆,插头后壳体22上设有用于供插头电缆201穿过的电缆穿孔221。实际上,在插头后壳体22上可安装插头结构件200,以便于将插头电缆201的电缆外皮与插头后壳体固定在一起。
将插头电缆201与插头2连接时,插头电缆201一端的线芯导体伸入插头前壳体21内与插头接触件23导电连接,插头电缆201的外皮伸出插头后壳体22外,并可通过插头后壳体22上的插头结构件200与插头后壳体22相对固定。
在插头后壳体22上周向均布有四个插头连接孔220,插头连接孔220用于固定相应的插头结构件200,以将插头电缆201与插头2较好的连接在一起。
插头2还包括套装在插头前壳体21外的插头外壳体24,插头外壳体24与插头前壳体21间隙配合,插头外壳体24的前端具有与插座壳体11螺纹配合的前螺纹段241,后端具有与插头后壳体22螺纹配合的后螺纹段242,两螺纹段均为设在插头外壳体24内壁面上的内螺纹段,且两螺纹段的旋向相反。
插头内壳体211具有朝后的前挡止面213,插头外壳体24上具有向内凸出布置的环形内凸起243,环形内凸起243的前端面与前挡止面213在插接方向上顶推配合,环形内凸起243的前端面构成向前顶推插头前壳体21的前顶推面244。在插头外壳体24与插座壳体11及插头后壳体22螺纹配合时前顶推面244向前顶推前挡止面213而实现插头2与插座1的插接。压紧螺母212具有朝前的后防脱面214,环形内凸起243的后端面与后防脱面214在插接方向上防脱挡止配合,环形内凸起243的后端面构成后挡止面245。插头内壳体211上的前挡止面213与插头外壳体24上的前顶推面244顶推配合,同时,压紧螺母212上的后防脱面214与插头外壳体24上的后挡止面245挡止配合,从而实现插头外壳体24和插头前壳体21的防脱装配。
在前顶推面244和前挡止面213之间还设有前弹性垫片25,前弹性垫片25对前顶推面244和前挡止面213施加相背的弹性作用力,使插头外壳体24与插座壳体11螺纹配合处的螺纹段互相挤压,增大摩擦力,这样能够进一步防止受外力作用时插头外壳体24相对插座壳体11向后旋退而发生松动,使插头2在振动环境中也能够使用可靠。
插头外壳体24上于环形内凸起243的后侧设有内凸环246,内凸环246的内径大于压紧螺母212的外径以保证不会对压紧螺母212装配造成干涉,插头外壳体24内于压紧螺母212与内凸环246之间预装有后弹性垫片26,后弹性垫片26的后端面与内凸环246顶压配合,前端面与插头前壳体21后端顶压配合。插头后壳体22与插头外壳体24螺纹装配在一起后,后弹性垫片26能够对插头后壳体22施加向后的弹性作用力,使插头后壳体22与插头外壳体24螺纹配合处的螺纹段互相挤压,增大摩擦力,从而防止受外力作用时插头后壳体22相对插头外壳体24向后旋退而发生松动,使插头后壳体22与插头外壳体24之间的锁紧连接更可靠。同时,后弹性垫片26能够对插头前壳体21施加向前的作用力,使插头前壳体21与插头外壳体24之间连接更紧固。
将插头2与插座1插接连接时,旋转插头外壳体24,由于插座壳体11固定,因此插头外壳体24将向前移动。由于插头外壳体24上的两螺纹段的旋向相反,相当于插座壳体11和插头后壳体22将同步向插头外壳体24靠近。使用时,插头前壳体21套装在插头外壳体24内部,插头后壳体22通过插头外壳体24与插座壳体11固定连接,当电缆伸出插头后壳体22外的部分受外力作用发生晃动时,晃动产生的力将作用于插头后壳体22上并能够通过插头外壳体24传递至插座壳体11,由于插座壳体11位置固定,因此,电缆发生晃动时插头壳体将不会发生晃动。
同时,由于插头内壳体211与插头外壳体24间隙配合,隔断了应力传递,因此在转动插头外壳体24以实现插头2和插座1插接时,插头内壳体211不会转动,从而能够保护内部的插头接触件23、插座接触件12不受外力损坏。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因为在装拆过程中插头后壳体22与插头外壳体24存在相对位移,为保证连接器正常使用,会在插头壳体的腔体中布置线芯导体的冗余段,这些冗余段会以弯曲的形式存在,当然,插头壳体也提供存在相应冗余段的内腔空间。
上述实施例中,插头外壳体的两端分别通过前、后螺纹段与插座壳体、插头后壳体螺纹装配,前、后螺纹段均为内螺纹段,这样能够更好的保护插座壳体和插头后壳体,同时,可以减小插头的整体尺寸。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插头外壳体两端的螺纹段均设为外螺纹段,当然,此时插座壳体、插头后壳上的配合螺纹段均为内螺纹段。在保证螺纹装配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插头外壳体的一端的螺纹段为外螺纹段,另一端的螺纹段为内螺纹段。
上述实施例中,插头外壳体上的前顶推面和插头内壳体上的前挡止面之间设有向两者施加相背弹性作用力的前弹性垫片,在其他实施例中,前弹性垫片也可以用弹簧替代,前顶推面与前挡止面之间也可以不设任何弹性件,二者直接顶推接触。
上述实施例中,在插头外壳体内预装有后弹性垫片,后弹性垫片的后端与插头后壳体顶压配合而向插头后壳体施加向后的弹性作用力,前端与插头前壳体顶压配合而向插头前壳体施加向前的弹性作用力,设置后弹性垫片的主要目的是使插头外壳体与插头后壳体连接更可靠,防止两者发生松动,同时也能够使插头外壳体与插头前壳体之间的连接更可靠。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后弹性垫片的前端与插头前壳体后端之间也可以没有任何配合关系,使后弹性垫片仅能够对插头后壳体施加向后的弹性作用力,而对插头前壳体没有任何影响;后弹性垫片还可以用弹簧替代,当然,还可以不设任何后弹性件。
上述实施例中,插头前壳体包括插头内壳体和压紧螺母,利用插头内壳体和压紧螺母配合实现插头前壳体与插头外壳体的防脱装配,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省去压紧螺母,此时,可利用插头后壳体与插头外壳体的连接装配,将插头外壳体预装在相应电缆上,保证插头外壳体在插头和插座装配时与插座壳体、插头后壳体的正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插头的实施例,其具体结构与上述连接器组件各实施例中插头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Claims (10)

1.插头,其特征是,包括:
插头前壳体;
插头接触件,固设在插头前壳体中,用于导电连接电缆;
插头后壳体,用于固定套装在所述电缆上;
插头外壳体,间隙套装在所述插头前壳体外,所述插头外壳体包括旋向相反的前螺纹段和后螺纹段,所述前螺纹段用于与相应插座壳体螺纹配合,所述后螺纹段用于与所述插头后壳体螺纹配合;
所述插头外壳体上设有朝前的前顶推面,所述插头前壳体上设有朝后的前挡止面,在正向转动插头外壳体时,前顶推面向前顶推前挡止面,以实现插头与插座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是,所述前螺纹段、后螺纹段均为设置在插头外壳体的内壁面上的内螺纹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其特征是,所述插头前壳体包括插头内壳体及螺纹连接在插头内壳体后端的压紧螺母,所述插头接触件固设在插头内壳体中,插头内壳体具有所述前挡止面,压紧螺母具有朝前的后防脱面,插头外壳体上设有朝后的用于与所述后防脱面防脱挡止配合的后挡止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其特征是,插头外壳体上具有向内凸出布置的环形内凸起,环形内凸起位于所述前挡止面和后防脱面之间,环形内凸起的前端面构成所述前顶推面,后端面构成所述后挡止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插头,其特征是,所述前顶推面和前挡止面之间设有向两者施加相背弹性作用力的前弹性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其特征是,所述前弹性件为前弹性垫片。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插头,其特征是,所述插头外壳体中预装有用于向插头后壳体施加向后弹性作用力的后弹性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其特征是,所述后弹性件的前端与所述插头前壳体后端顶压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头,其特征是,所述后弹性件为后弹性垫片,所述插头外壳体上于后弹性垫片后侧设有内凸环,所述内凸环用于与后弹性垫片的后端面顶压配合以将后弹性垫片预装在插头外壳体中。
10.连接器组件,其特征是,包括插座和与插座插接连接的插头,插座包括插座壳体,插座壳体内设有用于与插头接触件导电连接的插座接触件,插头为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插头。
CN201921913319.8U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06079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13319.8U CN210607909U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13319.8U CN210607909U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07909U true CN210607909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689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13319.8U Active CN210607909U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079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56645B (zh) 快速锁定同轴连接器
CN201230090Y (zh) 一种螺旋连接式电连接器及其插座
US5358433A (en) Female electrical contact terminal for a connector
CN103125051A (zh) 连接器系统
CN201853858U (zh) 一种射频集成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
CN102280758B (zh) 具有连接到位手感的连接器组件
CN210607909U (zh) 一种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CN104538807A (zh) 大电流电连接器
CN111555080B (zh) 抗振动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9149280B (zh) 一种电缆组件、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器附件
CN107317167B (zh) 一种汽车用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CN202423597U (zh) 一种弹性接触件及其接触件组件
CN106558803B (zh) 一种连接器自锁结构
CN112736596B (zh) 一种高可靠自锁射频连接器结构
CN210607704U (zh) 连接器转接端子组件
CN105958249A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09936003B (zh) 一种电缆组件、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器
CN109286100B (zh) 电连接器
CN110556655A (zh) 一种高抗振防水大功率电连接器
CN212784068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219576000U (zh) 分体式连接器插头端子及连接器插头
CN210517209U (zh) 一种弯式连接器
CN213242987U (zh) 一种充电插头固定结构、充电插头及充电终端
CN220753924U (zh) 一种使用屏蔽圈固定屏蔽网的电缆附件结构及电连接器
CN203339385U (zh) 一种连接器及其屏蔽圈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