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88186U - 一种可转换工件加工面的全自动换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转换工件加工面的全自动换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88186U
CN210588186U CN201921717944.5U CN201921717944U CN210588186U CN 210588186 U CN210588186 U CN 210588186U CN 201921717944 U CN201921717944 U CN 201921717944U CN 210588186 U CN210588186 U CN 2105881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clamping
assembly
chuck
movabl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1794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Tongh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Tongh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Tongh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Tongh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1794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881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881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881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转换工件加工面的全自动换向装置,包括转盘驱动组件、转盘、夹料组件、第一推杆组件、换向组件和第二推杆组件,所述转盘驱动组件的输出轴连接有所述转盘,所述夹料组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夹料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转盘,所述第一推杆组件的推出或回退运动控制所述夹料组件的夹料端松弛或夹紧,所述换向组件用于夹持和旋转工件,所述第二推杆组件用于将位于换向组件的工件推送到所述夹料组件的夹料端。本实用新型采用全自动工件换面的结构设计,无需人工辅助,生产效率高,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可转换工件加工面的全自动换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倒角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转换工件加工面的全自动换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工件的端部进行倒角加工时,先将工件夹在机床上,再采用机床上刀盘的切刀对工件进行倒角,当需要进行双面加工时,需要待工件一端完成倒角后,人工将工件取出,再重新对该工件进行换向夹装,以完成该工件另一端倒角,采用这种加工方式,其耗费时间长,倒角的效率低下,不利于工件的批量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转换工件加工面的全自动换向装置,采用全自动工件换面的结构设计,结构简单,无需人工辅助,生产效率高,可实现流水线生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转换工件加工面的全自动换向装置,包括转盘驱动组件、转盘、夹料组件、第一推杆组件、换向组件和第二推杆组件;
所述转盘驱动组件的输出轴连接有所述转盘,所述夹料组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夹料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转盘,所述第一推杆组件的推出或回退运动控制所述夹料组件的夹料端松弛或夹紧;任意一个所述夹料组件的夹料端正对设置有所述换向组件和所述第二推杆组件,所述换向组件用于夹持和旋转工件,所述第二推杆组件用于将位于换向组件的工件推送到所述夹料组件的夹料端。
优选地,所述夹料组件包括第一活动轴、夹头、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所述夹头可前后伸出或回退地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轴套的前端,所述夹料端设于所述夹头的前端,所述第一活动轴可前后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轴套的后端内,且所述第一活动轴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夹头的后端,所述第一轴套套设于所述第二轴套内,所述第二轴套固定于所述转盘。
优选地,所述第一推杆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器和第一推杆,所述第一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一推杆推出或回退,所述第一推杆的前端正对所述第一活动轴的后端设置,且所述第一推杆推出或回退带动所述第一活动轴向前或向后移动,使所述夹头的夹料端松弛或夹紧。
优选地,所述夹料组件还包括蝶形弹簧,所述第一活动轴的左端设有凸部,所述第一活动轴套设于所述蝶形弹簧,所述蝶形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轴套,所述蝶形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套相抵,所述蝶形弹簧的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一活动轴的凸部设置。
优选地,所述夹头设有贯穿所述夹头的侧壁的隔槽,所述隔槽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隔槽均匀分布设置,所述夹头的夹料端为开口朝前的夹槽,所述第一轴套的前端的内径小于所述夹头的前端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夹料组件还包括定位销,所述夹头的前端的外壁设有键槽,所述第一轴套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竖直设置,且所述定位销的一端插入所述定位孔,所述定位销的另一端与所述键槽的槽底相抵。
优选地,所述换向组件包括套件、伸缩组件、第二活动轴、夹持部件、第三驱动器和第三推杆,所述第二活动轴可上下活动地套设于所述套件,所述夹持部件铰接于所述套件的底端,所述伸缩组件的伸缩端靠近所述第二活动轴的上端设置,所述第二活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部件活动连接;
所述第三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三推杆前后移动,所述套件的外壁与所述第三推杆的伸缩端啮合。
优选地,所述夹持部件包括左夹持部件和右夹持部件,所述左夹持部件和所述右夹持部件左右相对设置,所述左夹持部件和所述右夹持部件分别铰接于所述套件的底端;
所述第二活动轴的下端的左右两侧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左夹持部件和所述右夹持部件分别设有与所述弧形凹槽相配合的凸部,所述凸部铰接于所述凹槽的内部。
优选地,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一推杆组件和第二推杆组件均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全自动工件换面设计,无需人工辅助,生产效率高,结构简单。
2.采用多个夹料组件均匀分布地固定于转盘,使整个加工结构更加紧凑、简单,设备占地面积更小。
3.设置有蝶形弹簧,无需第一推杆将第一活动轴拉回,第一活动轴可通过蝶形弹簧的弹力自动退回原始位置,结构更简单。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可转换工件加工面的全自动换向装置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可转换工件加工面的全自动换向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夹料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换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夹持部件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转盘驱动组件210;转盘220;夹料组件230;第一活动轴231;夹头232;隔槽2321;夹槽2322;第一轴套233;凸部2311;蝶形弹簧234;第二轴套235;定位销237;键槽2371;定位孔2372;第一推杆组件240;第一驱动器241;第一推杆242;换向组件250;套件251;伸缩组件252;第二活动轴253;弧形凹槽2531;夹持部件254;左夹持部件2541;右夹持部件2542;凸部2543;第三驱动器255;第三推杆256;第二推杆组件260;壳体2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的可转换工件加工面的全自动换向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转盘驱动组件210、转盘220、夹料组件230、第一推杆组件240、换向组件250和第二推杆组件260;
所述转盘驱动组件210的输出轴连接有所述转盘220,所述夹料组件230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夹料组件230分别设置在所述转盘220,所述第一推杆组件240的推出或回退运动控制所述夹料组件230的夹料端松弛或夹紧;任意一个所述夹料组件230的夹料端正对设置有所述换向组件250和所述第二推杆组件260,所述换向组件250用于夹持和旋转工件,所述第二推杆组件260用于将位于换向组件250的工件推送到所述夹料组件230的夹料端。
所述的可转换工件加工面的全自动换向装置,用于对工件进行双面加工,特别是进行双面倒角,采用全自动工件换面的结构设计,无需人工辅助,生产效率高,结构简单。
转盘驱动组件210驱动转盘220逆时针旋转至夹料组件230的夹料端正对第二推杆组件260,第一推杆组件240推出控制夹料组件230的夹料端松弛,第二推杆组件260推出并将夹料组件230的夹料端的工件取出送至换向组件,换向组件250夹持夹料组件230的夹料端的工件并旋转180°,第二推杆组件260再将换向组件250的工件推送到夹料组件230的夹料端,第一推杆组件240回退控制夹料组件230的夹料端夹紧工件,实现工件换向;而且,因多个夹料组件230均匀分布地固定于转盘220,使结构更加紧凑、简单,占地面积更小。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夹料组件230包括第一活动轴231、夹头232、第一轴套233和第二轴套235,所述夹头232可前后伸出或回退地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轴套233的前端,所述夹料端设于所述夹头232的前端,所述第一活动轴231可前后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轴套233的后端内,且所述第一活动轴231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夹头232的后端,所述第一轴套233套设于所述第二轴套235内,所述第二轴套235固定于所述转盘220。
当夹头232的夹料端需要松开工件时,第一推杆组件240带动第一活动轴231向前或向后移动,从而带动夹头232推出或回退,便于夹头232的夹料端对工件的松弛或夹紧,结构简单,运行效率高。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推杆组件240包括第一驱动器241和第一推杆242,所述第一驱动器241驱动所述第一推杆242推出或回退,所述第一推杆242的前端正对所述第一活动轴231的后端设置,且所述第一推杆242推出或回退带动所述第一活动轴231向前或向后移动,使所述夹头232的夹料端松弛或夹紧。
通过第一驱动器241驱动第一推杆242推出或回退,第一推杆242带动第一活动轴231向前或向后移动,实现夹头232的夹料端对工件的松弛或夹紧。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夹料组件230还包括蝶形弹簧234,所述第一活动轴231的左端设有凸部2311,所述第一活动轴231套设于所述蝶形弹簧234,所述蝶形弹簧234套设于所述第一轴套233,所述蝶形弹簧23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套233相抵,所述蝶形弹簧234的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一活动轴231的凸部2311设置。
设置有所述蝶形弹簧234,使得所述第一活动轴231被所述第一推杆242的向前推出后,第一活动轴231可自动复位回退到原始位置,实现夹头232的夹料端对工件的夹紧,无需第一推杆242将第一活动轴231拉回,第一活动轴231可通过蝶形弹簧234的弹力自动退回原始位置,结构更简单;
另外,蝶形弹簧234具有缓冲效果,在第一活动轴231向前移动过程,蝶形弹簧234具有减缓第一活动轴231的作用,从而减少夹头232的推出速度,防止因推出速度太快导致夹头232松弛的过程中晃动太大,导致工件掉出。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夹头232设有贯穿所述夹头232的侧壁的隔槽2321,所述隔槽232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隔槽2321均匀分布设置,所述夹头232的夹料端为开口朝前的夹槽2322,所述第一轴套233的前端的内径小于所述夹头232的前端的内径。
当需要夹头232夹紧工件时,在夹头232回退的过程中,因第一轴套233的前端的内径小于夹头232的前端的内径以及隔槽2321的设计,第一轴套233对夹头232的夹槽2322具有挤压的作用,从而实现夹料的目的;当需要夹头232松开工件时,第一推杆242被第一驱动器241推出,夹头232随即被推出,夹头232的隔槽2321复原从而使夹头232的夹槽2321松弛;采用夹头232的夹槽2322直接用于夹住工件,无需单独设计夹持部件,减少结构件,结构简单。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夹料组件230还包括定位销237,所述夹头232的前端的外壁设有键槽2371,所述第一轴套233设有定位孔2372,所述定位销237竖直设置,且所述定位销237的一端插入所述定位孔2372,所述定位销237的另一端与所述键槽2371的槽底相抵。
定位销237的另一端与键槽2371的槽底相抵,提高夹头232的摩擦力,能够减缓夹头232向前或向后移动的速度,从而提高夹料组件230的稳定性,也能在夹头232松开工件的过程中,防止因为振动大导致工件掉出。
优选地,如图5、图6所示,所述换向组件250包括套件251、伸缩组件252、第二活动轴253、夹持部件254、第三驱动器255和第三推杆256,所述第二活动轴253可上下活动地套设于所述套件251,所述夹持部件254铰接于所述套件251的底端,所述伸缩组件253的伸缩端靠近所述第二活动轴253的上端设置,所述第二活动轴253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部件254活动连接;
所述第三驱动器255驱动所述第三推杆256前后移动,所述套件251的外壁与所述第三推杆256的伸缩端啮合。
因夹持部件254与第二活动轴253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且与套件251的底端铰接,当工件需要换向时,伸缩组件252推出,夹持部件254张开,第二推杆组件260将工件取出,并放置夹持部件254的夹持范围,夹持部件254夹持工件;
第三驱动器255驱动第三推杆256向前或向后移动,因套件251的外壁与第三推杆256的伸缩端啮合,从而实现夹持部件254旋转180°,当换向完成后,第二推杆组件260再将工件推入夹料组件230的夹料端。
优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夹持部件254包括左夹持部件2541和右夹持部件2542,所述左夹持部件2541和所述右夹持部件2542左右相对设置,所述左夹持部件2541和所述右夹持部件2542分别铰接于所述套件251的底端;
所述第二活动轴253的下端的左右两侧设有弧形凹槽2531,所述左夹持部件2541和所述右夹持部件2542分别设有与所述弧形凹槽551相配合的凸部2543,所述凸部2543铰接于所述凹槽2531的内部。
通过左夹持部件2541和右夹持部件2542与套件251铰接,并配合凸部2543铰接于凹槽2531的内部,当第二活动轴253向下或向上移动时,左夹持部件2541和右夹持部件2542同时向外或向内,从而实现对工件的夹紧或松弛,结构简单。
优选地,如图1、图2所示,还包括壳体270,所述第一推杆组件240和第二推杆组件270均固定于所述壳体270的内部。
壳体270除了具有固定支撑第一推杆组件240和第二推杆组件270的作用,还具有防尘作用,防止粉尘进入第一推杆组件240和第二推杆组件270的驱动部件导致运行流畅性低,影响生产效率。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可转换工件加工面的全自动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盘驱动组件、转盘、夹料组件、第一推杆组件、换向组件和第二推杆组件;
所述转盘驱动组件的输出轴连接有所述转盘,所述夹料组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夹料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转盘,所述第一推杆组件的推出或回退运动控制所述夹料组件的夹料端松弛或夹紧;任意一个所述夹料组件的夹料端正对设置有所述换向组件和所述第二推杆组件,所述换向组件用于夹持和旋转工件,所述第二推杆组件用于将位于换向组件的工件推送到所述夹料组件的夹料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换工件加工面的全自动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料组件包括第一活动轴、夹头、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所述夹头可前后伸出或回退地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轴套的前端,所述夹料端设于所述夹头的前端,所述第一活动轴可前后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轴套的后端内,且所述第一活动轴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夹头的后端,所述第一轴套套设于所述第二轴套内,所述第二轴套固定于所述转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转换工件加工面的全自动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杆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器和第一推杆,所述第一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一推杆推出或回退,所述第一推杆的前端正对所述第一活动轴的后端设置,且所述第一推杆推出或回退带动所述第一活动轴向前或向后移动,使所述夹头的夹料端松弛或夹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转换工件加工面的全自动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料组件还包括蝶形弹簧,所述第一活动轴的左端设有凸部,所述第一活动轴套设于所述蝶形弹簧,所述蝶形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轴套,所述蝶形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套相抵,所述蝶形弹簧的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一活动轴的凸部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转换工件加工面的全自动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设有贯穿所述夹头的侧壁的隔槽,所述隔槽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隔槽均匀分布设置,所述夹头的夹料端为开口朝前的夹槽,所述第一轴套的前端的内径小于所述夹头的前端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转换工件加工面的全自动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料组件还包括定位销,所述夹头的前端的外壁设有键槽,所述第一轴套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竖直设置,且所述定位销的一端插入所述定位孔,所述定位销的另一端与所述键槽的槽底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换工件加工面的全自动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包括套件、伸缩组件、第二活动轴、夹持部件、第三驱动器和第三推杆,所述第二活动轴可上下活动地套设于所述套件,所述夹持部件铰接于所述套件的底端,所述伸缩组件的伸缩端靠近所述第二活动轴的上端设置,所述第二活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部件活动连接;
所述第三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三推杆前后移动,所述套件的外壁与所述第三推杆的伸缩端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转换工件加工面的全自动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件包括左夹持部件和右夹持部件,所述左夹持部件和所述右夹持部件左右相对设置,所述左夹持部件和所述右夹持部件分别铰接于所述套件的底端;
所述第二活动轴的下端的左右两侧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左夹持部件和所述右夹持部件分别设有与所述弧形凹槽相配合的凸部,所述凸部铰接于所述凹槽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换工件加工面的全自动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一推杆组件和第二推杆组件均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CN201921717944.5U 2019-10-14 2019-10-14 一种可转换工件加工面的全自动换向装置 Active CN2105881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17944.5U CN210588186U (zh) 2019-10-14 2019-10-14 一种可转换工件加工面的全自动换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17944.5U CN210588186U (zh) 2019-10-14 2019-10-14 一种可转换工件加工面的全自动换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88186U true CN210588186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716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17944.5U Active CN210588186U (zh) 2019-10-14 2019-10-14 一种可转换工件加工面的全自动换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881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48935A (zh) 一种全自动双面倒角机
CN104108086B (zh) 螺钉夹持装置及螺钉工具
CN109794693B (zh) 一种卡盘机构及激光切割夹持装置
CN109128883A (zh) 一种双头车床
CN210588186U (zh) 一种可转换工件加工面的全自动换向装置
CN108115423A (zh) 一种钻孔攻牙机刀盘动力源定位结构
CN207953243U (zh) 一种可适用于平面和曲面工件的钻床夹具
CN210587489U (zh) 一种全自动双面倒角机
US4884332A (en) Tool changer
WO2020243995A1 (zh) 一种台球杆先角修杆机
CN214213381U (zh) 一种木质家具板材表面抛光装置
CN111924481B (zh) 一种棒料翻转装置
JP3759866B2 (ja) 工作機械の心押台
CN218575618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夹具
JPS62199310A (ja) 深孔穿孔機
CN111644893A (zh) 一种新型除钻头长屑设备
CN110883574A (zh) 一种镗削夹具组合装置
CN218698107U (zh) 弹簧夹头夹紧机
CN112676611B (zh) 一种易维护的具有钻头快速切换功能的电钻
WO2018090632A1 (zh) 带尾置棘轮的快换螺丝批
CN218613926U (zh) 一种钢材加工定位平台
CN215199980U (zh) 一种齿轮加工用生产设备
CN213857206U (zh) 一种四轴双台面加工中心
CN219275316U (zh) 一种分度盘定位机构
CN213470415U (zh) 一种加工中心主轴松刀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