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79204U - 喇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喇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79204U
CN210579204U CN201922009719.2U CN201922009719U CN210579204U CN 210579204 U CN210579204 U CN 210579204U CN 201922009719 U CN201922009719 U CN 201922009719U CN 210579204 U CN210579204 U CN 2105792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magnets
horn device
magne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0971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朝阳
黄杰
姚青山
李嘉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Am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Am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Am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Am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0971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792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792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792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喇叭装置,该喇喇叭装置包括磁路系统以及振动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依序间隔地嵌套的至少三个磁体,所述至少三个磁体之间形成至少两个环形间隙;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以及与所述振膜相连接的至少两个环形驱动线路,所述至少两个环形驱动线路分别对应所述至少两个环形间隙设置。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至少三个磁体和至少两个环形驱动线路搭配,可以更好地驱动振膜,能够满足喇叭装置大型化的需求。

Description

喇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喇叭装置。
背景技术
喇叭装置是手机、多媒体设备等电子设备的重要元器件,其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随着目前薄型化的趋势,对扬声器的尺寸要求也更加严格。相关技术中的喇叭装置通常包括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相关技术中也有采用平面型驱动线圈与磁体结合的方式,以实现喇叭装置的尺寸扁平化需求。然而,随着电子设备表面大型化、厚度小型化的发展,扬声器的横向尺寸也相应地往大型化方向发展,此时,相关技术中的喇叭装置已经难以满足良好的声学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喇叭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喇叭装置,包括磁路系统以及振动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依序间隔地嵌套的至少三个磁体,所述至少三个磁体之间形成至少两个环形间隙;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以及与所述振膜相连接的至少两个环形驱动线路,所述至少两个环形驱动线路分别对应所述至少两个环形间隙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基板以及共轴地形成于该基板顶面的至少两个环形分隔部,所述至少两个环形分隔部分别将所述至少三个环形磁体分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板的中部设有穿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喇叭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壁,所述底壁的中部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穿孔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周缘向上突起有凸缘,所述凸缘贯穿所述穿孔而突出于所述基板的顶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三个磁体呈环形且共面,所述至少三个磁体的磁极呈上下交错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三个环形磁体呈圆环形,且呈共轴地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环形驱动线路呈平面型,且分别布置于所述至少两个环形间隙的正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环形驱动线路呈并联或串联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膜包括位于中部的球顶,所述球顶呈圆锥形。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喇叭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至少三个环形磁体和至少两个环形的平面型驱动线路搭配,可以更好地驱动振膜,能够满足喇叭装置大型化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喇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喇叭装置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喇叭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喇叭装置的磁体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底”、“顶”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至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喇叭装置1,该喇叭装置1可应用于手机、耳机、多媒体播放机等电子设备中,其可包括壳体10、安装于该壳体10内的磁路系统20以及安装于该壳体10顶部的振动系统30,该振动系统30可在该磁路系统20的作用下运动,以发出声音。
再如图2所示,壳体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扁圆筒状,其包括圆形底壁11以及立设于该底壁11周缘的圆筒形侧壁12,底壁11的中心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形成有一个通孔110,通孔110的周缘向上突起有一个环形凸缘112。
磁路系统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设置于壳体10的底壁11上的支架21以及设置于该支架21上的磁体组22。支架2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圆盘状。磁体组22则可以共面地铺设于该支架21上。
支架2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一个圆形基板211以及共轴地形成于该基板211顶面的圆环形第一分隔部212和圆环形第二分隔部213。基板211的直径略小于壳体10的内径,以便该基板211可以平铺设置于壳体10的底壁11上。第一分隔部212的外径小于基板211的直径,第一分隔部212的内径大于第二分隔部213的外径,从而形成三个圆环形的收容空间210,以供磁体组22安置于其中。基板211的中心设有穿孔2110,该穿孔2110的孔径略大于壳体10的底壁11上的凸缘112的外径,以便该凸缘112能够穿过该穿孔2110,与第二分隔部213一道对磁体组22进行限位。
磁体组22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圆环形第一磁体221、圆环形第二磁体222以及圆环形第三磁体223。第一磁体221的内径与支架21的第一分隔部212的外径相适配,以便第一磁体221地套设于第一分隔部212的外围。第二磁体222的外径略小于第一分隔部212的内径,内径与第二分隔部213的外径相适配,以便第二磁体222嵌设于第一分隔部212和第二分隔部213之间的间隙中。第三磁体223的外径略小于第二分隔部213的内径,但内径与凸缘112的外径相适配,以便第三磁体223嵌设于第二分隔部213和凸缘112之间的间隙中。于此,第一磁体221、第二磁体222以及第三磁体223共轴且间隔地分布于一个平面内。第一磁体221和第二磁体222以及第二磁体222和第三磁体223各形成有一道环形间隙。第一磁体221、第二磁体222以及第三磁体223的磁性呈上下交替布置,也即,当第一磁体221和第三磁体223的磁极呈上N下S布置时,则第二磁体222的磁极呈上S下N布置。反之,当第一磁体221和第三磁体223的磁极呈上S下N布置时,则第二磁体222的磁极呈上N下S布置。以便在第一磁体221和第二磁体222以及第二磁体222和第三磁体223的间隙的正上方形成水平磁场。第一磁体221、第二磁体222以及第三磁体223在一些实施例中均为永磁体。
振动系统3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结合于壳体10顶部的振膜31以及结合于振膜31底面的驱动线路组32,以便驱动线路组32通电后产生磁场,而能在磁路系统20的磁场作用下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振膜31上下震动。
振膜3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可供驱动线路组32结合的圆环形平板部311、结合于该平板部311中部的球顶部312、结合于该平板部311周缘的弹性部313以及结合于该弹性部313周缘的垫圈314。该球顶部31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圆锥形,该弹性部313以为平板部311提供弹性支撑力,该垫圈314用以与壳体10结合。
驱动线路组3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结合于平板部311上的圆环形的平面型第一驱动线路321以及圆环形的平面型第二驱动线路322,第一驱动线路321对应布置于第一磁体221和第二磁体222之间的间隙的正上方,第二驱动线路322对应布置于第二磁体222和第三磁体223之间的间隙的正上方。第一驱动线路321和第二驱动线路322可采用并联或串联的方式连接。第一驱动线路321和第二驱动线路322可为单层或多层。第一驱动线路321和第二驱动线路322可以采用导线缠绕成型再通过粘贴的方式结合于平板部311上,也可以采用印刷的方式结合于平板部311上。
上述喇叭装置1采用间隔且嵌套布置的三个环形磁体与两个平面型线圈的搭配设置,可以让振膜31具有更强、更均匀的受力。特别适合一些厚度受限,但是横向尺寸比较大的喇叭装置的声学需求。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的喇叭装置的磁体组22a,如图所示,该磁体组22a包括依序嵌套在一个平面上的方环形第一磁体221、方环形第二磁体222以及方形第三磁体223,该磁体组22a形成两个方环形磁间隙。相应地,与该磁体组22a匹配的驱动线路组也可以包括两个与该两个方环形磁间隙相匹配的方环形驱动线路。
可以理解地,上述驱动线圈以及磁体并不局限于圆环形、或方环形,其也可以呈跑道环形等其他适合的形状。另外,上述磁体并不局限于三个,三个以上的情形也可适用。相应地,上述驱动线圈也不局限于两个,两个以上的情形也可适用。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喇叭装置,包括磁路系统以及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依序间隔地嵌套的至少三个磁体,所述至少三个磁体之间形成至少两个环形间隙;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以及与所述振膜相连接的至少两个环形驱动线路,所述至少两个环形驱动线路分别对应所述至少两个环形间隙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基板以及共轴地形成于该基板顶面的至少两个环形分隔部,所述至少两个环形分隔部分别将所述至少三个磁体分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中部设有穿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喇叭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壁,所述底壁的中部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穿孔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周缘向上突起有凸缘,所述凸缘贯穿所述穿孔而突出于所述基板的顶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磁体呈环形且共面,所述至少三个磁体的磁极呈上下交错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磁体呈圆环形,且呈共轴地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环形驱动线路呈平面型,且分别布置于所述至少两个环形间隙的正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环形驱动线路呈并联或串联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包括位于中部的球顶,所述球顶呈圆锥形。
CN201922009719.2U 2019-11-19 2019-11-19 喇叭装置 Active CN2105792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09719.2U CN210579204U (zh) 2019-11-19 2019-11-19 喇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09719.2U CN210579204U (zh) 2019-11-19 2019-11-19 喇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79204U true CN210579204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60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09719.2U Active CN210579204U (zh) 2019-11-19 2019-11-19 喇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792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08894B2 (en) Double resonance vibration motor
US10312788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US10003887B2 (en) Miniature sound generator
US9113258B2 (en) Speaker
CN101287303A (zh) 微型扬声器
US9071909B2 (en) Electromagnetic transducer
US10499157B2 (en) Vibration diaphragm
CN106804020B (zh) 振动发声器件
CN110418251B (zh) 一种发声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终端
US7181041B2 (en) Flat speaker of full-face driving
KR20110001968U (ko) 다기능 마이크로 스피커
JP2022502911A (ja) スピーカー構造及びその磁気回路システム
KR101096788B1 (ko) 다기능 마이크로 스피커
CN210579204U (zh) 喇叭装置
CN112312285A (zh) 音圈、扬声器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N207166759U (zh) 单磁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US10779087B2 (en) Vibration diaphragm
US20050123166A1 (en) Structure of speaker
CN210298063U (zh) 喇叭结构
CN210298066U (zh) 喇叭装置
US20200396545A1 (en) Screen Sounding Device
CN201134927Y (zh) 电声转换器
CN210298067U (zh) 喇叭装置
CN219740553U (zh) 一种喇叭结构
CN217470276U (zh) 一种扁平化的扬声器及带有该扬声器的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