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98066U - 喇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喇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98066U
CN210298066U CN201921613124.1U CN201921613124U CN210298066U CN 210298066 U CN210298066 U CN 210298066U CN 201921613124 U CN201921613124 U CN 201921613124U CN 210298066 U CN210298066 U CN 2102980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
electromagnets
magnetic circuit
circuit system
driving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1312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朝阳
孟献振
李嘉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Am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Am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Am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Am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1312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980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980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980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喇叭装置,该喇叭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可在所述磁路系统的磁场作用下产生机械运动的驱动线圈以及受所述驱动线圈驱动的振膜;所述磁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磁体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电磁体电性连接至少一个控制器,所述至少一个控制用于控制流经所述至少一个电磁体的电流的大小,以控制该至少一个电磁体的电磁场力的大小。本实用新型中的喇叭装置采用控制器用来控制流经电磁体的电流,以控制电磁场力的大小,从而可以控制灵敏度。

Description

喇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学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喇叭装置。
背景技术
喇叭装置是一种电声元件,其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随着目前薄型化的趋势,对喇叭装置的尺寸要求也更加严格。
相关技术中的喇叭装置包括动铁单元以及动圈单元两个种类。动铁单元是通过驱动杆驱动振膜振动,使其振动发声,这种结构的喇叭装置,外形规则且体积小,但结构复杂成本很高。动圈单元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低,但外形不规则且尺寸太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喇叭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喇叭装置,该喇叭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可在所述磁路系统的磁场作用下产生机械运动的驱动线圈以及受所述驱动线圈驱动的振膜;所述磁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磁体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电磁体电性连接至少一个控制器,所述至少一个控制用于控制流经所述至少一个电磁体的电流的大小,以控制该至少一个电磁体的电磁场力的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电磁体顶部的导磁片,所述驱动线圈呈环形,并环绕在该至少一个电磁体的外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线圈呈平面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电磁体包括多个电磁体,这些电磁体呈长条状,并呈平行间隔排列;每相邻两个电磁体的极性呈上下交错布置;所述驱动线圈包括若干个平直段;所述若干平直段分别对应所述电磁体之间的间隙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电磁体包括多个电磁体,所述多个电磁体包括位于位于中部的中心电磁体以及呈圆形阵列排布于该中心电磁体周围的若干个周边电磁体,所述中心电磁体与所述周边电磁体之间均形成有间隙,所述中心电磁体与所述周边电磁体的极性呈上下交错排布;所述驱动线圈对应所述间隙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电磁体包括多个电磁体,每个电磁体均呈长条状,这些电磁体包括位于位于中部的中心电磁体、平行间隔布置于该中心电磁体两相对侧的两个侧部电磁体以及间隔且垂直分布于该中心电磁体两端的两个端部电磁体,该中心电磁体与该两个侧部电磁体和该两个端部电磁体之间均形成有间隙;该中心电磁体与该两个侧部电磁体和该两个端部电磁体的极性呈上下交错排布,所述驱动线圈对应所述间隙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一个电磁体以及两个永磁体;所述电磁体和所述永磁体均呈长条状,所述两个永磁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电磁体的两相对侧,且呈平行间隔排列;所述两个永磁体和所述电磁体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电磁体和所述两个永磁体的极性呈上下交错排布;所述驱动线圈包括两个相对的平直段,所述两个平直段分别与所述两个间隙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路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电磁体顶部的导磁凸起,所述导磁凸起在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驱动线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线圈包括位于中部的透空部,所述导磁凸起经由该透空部贯穿所述驱动线圈;所述振膜包括朝远离所述磁路系统的方向拱起的避让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膜包括供所述驱动线圈设置的平面部,所述避让部形成于该平面部中部。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喇叭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控制器用来控制流经电磁体的电流,以控制电磁场力的大小,从而可以控制喇叭装置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喇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喇叭装置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喇叭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喇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喇叭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的喇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喇叭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喇叭装置的立体分解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的喇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喇叭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的喇叭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喇叭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的喇叭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中的喇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喇叭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4所示喇叭装置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至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喇叭装置1,该喇叭装置1可用于耳机、手机等电子产品中,将电信号转化为机械运动,并最终转化为声音信号。该喇叭装置1可包括壳体110、设置于壳体110内的磁路系统120以及设置于壳体110内并可在磁路系统120的作用下运动的振动系统130。在一些实施例中,磁路系统120可设置于壳体110的底壁上,振动系统130设置于磁路系统120的正上方。壳体1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长方体状,其可包括下壳体111以及与该下壳体111相配合的上壳体112。下壳体111和上壳体112结合在一起,界定出容置磁路系统120以及振动系统130的安装空间。
磁路系统1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电磁体121以及设置于电磁体121顶部的导磁体122,电磁体12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平铺在下壳体111底壁上的矩形铁芯1211以及环绕于铁芯1211侧壁面的跑道环型驱动线圈1212。导磁体12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片状,其形状和尺寸与电磁体121相适配。磁路系统12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与驱动线圈1212相连接的控制器(未图示),该控制器用来控制流经驱动线圈1212的电流,以控制该电磁体121的电磁场力的大小,从而可以控制喇叭装置1的灵敏度。相比单纯采用永磁体的磁路系统而言,该磁路系统120的优点非常明显。
振动系统130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水平布置于磁路系统120上方的平面型振膜131以及结合于振膜131底面的驱动线圈132,驱动线圈132可采用导线缠绕成跑道环型,并环绕在电磁体121的外围,该驱动线圈132可以是一层或一层以上。该驱动线圈132通电后,能够磁路系统120的作用下运动,并带动振膜131运动产生声音。振膜131在一些实施例包括平面部1311以及连接于该平面部1311周缘的拱起的麦拉膜1312。振膜131经由麦拉膜1312与壳体110相连接。
图4及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喇叭装置2,该喇叭装置2可包括壳体210、设置于壳体210内的磁路系统220以及设置于壳体210内并可在磁路系统220的作用下运动的振动系统230。在一些实施例中,磁路系统220可设置于壳体210的底壁上,振动系统230设置于磁路系统220的正上方。壳体2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圆形,其可包括下壳体211以及与该下壳体211相配合的上壳体(未)。下壳体211和上壳体结合在一起,界定出容置磁路系统220以及振动系统230的安装空间。
磁路系统2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多个电磁体221构成的阵列。每个电磁体221均呈纵长型,这些电磁体221平行间隔地排布,相邻的电磁体221之间形成有间隙222。每个电磁体221包括纵长的铁芯2211以及环绕于铁芯侧壁上的线圈2212。相邻电磁体221的极性呈上下交错排布,即一个电磁体221若上端为N极,则相邻的电磁体221的上端为S极。磁路系统22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分别与这些电磁体221相连接的控制器(未图示),该控制器用来控制流经这些电磁体221的线圈2212的电流,以控制这些电磁体221的电磁场力的大小,从而可以控制喇叭装置2的灵敏度。
振动系统230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水平布置于磁路系统220上方的平面型振膜231以及结合于振膜231表面的平面型驱动线圈232,驱动线圈232可采用印刷、蚀刻、热压成型、胶合或激光腐蚀等方式形成于振膜231表面,其可以形成于振膜231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振膜23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柔性电路板。驱动线圈23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若干个平直段2321,这些平直段2321分别与这些电磁体221之间的间隙222对应设置。工作过程中,根据左手法则,驱动线圈232通电后,这些平直段2321会在磁路系统220的间隙222的正上方的水平磁场内受到向上或者向下的力,从而产生运动。
图6至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的喇叭装置3,该喇叭装置3可包括壳体310、设置于壳体310内的磁路系统320以及设置于壳体310内并可在磁路系统320的作用下运动的振动系统330。在一些实施例中,磁路系统320可设置于壳体310的底壁上,振动系统330设置于磁路系统320的正上方。壳体3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圆形,其可包括下壳体311以及与该下壳体311相配合的上壳体(未)。下壳体311和上壳体结合在一起,界定出容置磁路系统320以及振动系统330的安装空间。
磁路系统3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多个电磁体321构成的阵列。每个电磁体321均呈圆柱状,这些电磁体321包括位于位于中部的中心电磁体321以及呈圆形阵列排布于该中心电磁体321周围的若干个周边电磁体321,中心电磁体321与周边电磁体321之间均形成有间隙322。每个电磁体321包括圆柱状铁芯3211以及环绕于铁芯3211侧壁上的线圈3212。中心电磁体321与周边电磁体321的极性呈上下交错排布,即中心电磁体321若上端为N极,则周边电磁体321的上端为S极。磁路系统32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分别与这些电磁体321相连接的控制器(未图示),该控制器用来控制流经这些电磁体321的线圈3212的电流,以控制这些电磁体321的电磁场力的大小,从而可以控制喇叭装置3的灵敏度。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电磁体321大于周边电磁体321的尺寸。
振动系统330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水平布置于磁路系统220上方的平面型振膜331以及结合于该振膜331表面上的平面型驱动线圈332,该驱动线圈332可采用导线呈螺旋形缠绕而成,并可采用粘接等方式结合于振膜331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驱动线圈33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圆环状,并与中心电磁体321与周边电磁体321之间的间隙322对应设置。工作过程中,根据左手法则,驱动线圈332通电后,会在磁路系统320的间隙322的正上方的水平磁场内受到向上或者向下的力,从而产生运动。
图9及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的喇叭装置4,该喇叭装置4可包括壳体410、设置于壳体410内的磁路系统420以及设置于壳体410内并可在磁路系统420的作用下运动的振动系统430。在一些实施例中,磁路系统420可设置于壳体410的底壁上,振动系统430设置于磁路系统420的正上方。壳体4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矩形,其可包括下壳体411以及与该下壳体411相配合的上壳体412。下壳体411和上壳体412结合在一起,界定出容置磁路系统420以及振动系统430的安装空间。
磁路系统4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多个电磁体421构成的阵列。每个电磁体421均呈长条状,这些电磁体421包括位于位于中部的中心电磁体421、平行间隔布置于中心电磁体421两相对侧的侧部电磁体421以及间隔且垂直分布于中心电磁体421两端的端部电磁体421,中心电磁体421与侧部电磁体421和端部电磁体421之间均形成有间隙422。每个电磁体421包括长条状铁芯4211以及环绕于铁芯4211侧壁上的线圈4212。中心电磁体421与侧部电磁体421和端部电磁体421的极性呈上下交错排布,即中心电磁体421若上端为N极,则侧部电磁体421和端部电磁体421的上端为S极。磁路系统42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分别与这些电磁体421相连接的控制器(未图示),该控制器用来控制流经这些电磁体421的线圈4212的电流,以控制这些电磁体421的电磁场力的大小,从而可以控制喇叭装置4的灵敏度。
振动系统430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水平布置于磁路系统420上方的平面型振膜431以及结合于该振膜431表面上的平面型驱动线圈432,该驱动线圈432可采用导线呈螺旋形缠绕而成,并可采用粘接等方式结合于振膜431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驱动线圈43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跑道环型,并与中心电磁体421与侧部电磁体421和端部电磁体421之间的间隙422对应设置。工作过程中,根据左手法则,驱动线圈432通电后,会在磁路系统420的间隙422的正上方的水平磁场内受到向上或者向下的力,从而产生运动。
图11及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的喇叭装置5,该喇叭装置5可包括壳体510、设置于壳体510内的磁路系统520以及设置于壳体510内并可在磁路系统520的作用下运动的振动系统530。在一些实施例中,磁路系统520可设置于壳体510的底壁上,振动系统530设置于磁路系统520的正上方。壳体5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矩形,其可包括下壳体511以及与该下壳体511相配合的上壳体。下壳体511和上壳体结合在一起,界定出容置磁路系统520以及振动系统530的安装空间。
磁路系统5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多个电磁体521构成的阵列。每个电磁体521均呈长条状,这些电磁体521呈平行间隔排列,相邻电磁体521之间均形成有间隙522。每个电磁体521包括长条状铁芯5211以及环绕于铁芯5211侧壁上的线圈5212。相邻电磁体521的极性呈上下交错排布,即一个电磁体521若上端为N极,则其相邻电磁体521的上端为S极。磁路系统52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分别与这些电磁体521相连接的控制器(未图示),该控制器用来控制流经这些电磁体521的线圈5212的电流,以控制这些电磁体521的电磁场力的大小,从而可以控制喇叭装置5的灵敏度。磁路系统5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多个环形华司523,这些华司523分别覆盖在这些电磁体521的线圈5212顶部,且形状和尺寸与相应的线圈5212相适配。
振动系统530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水平布置于磁路系统520上方的平面型振膜(未图示)以及结合于该振膜表面上的平面型驱动线圈532,该驱动线圈532可采用导线呈螺旋形缠绕而成,并可采用粘接等方式结合于振膜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驱动线圈53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S型,其包括若干个平直段5321,这些平直段5321分别这些间隙522对应设置。工作过程中,根据左手法则,驱动线圈532通电后,会在磁路系统520的间隙522的正上方的水平磁场内受到向上或者向下的力,从而产生运动。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的喇叭装置6,该喇叭装置6可包括壳体610、设置于壳体610内的磁路系统620以及设置于壳体610内并可在磁路系统620的作用下运动的振动系统(未图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磁路系统620可设置于壳体610的底壁上,振动系统设置于磁路系统620的正上方。壳体6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矩形,其可包括下壳体611以及与该下壳体611相配合的上壳体。下壳体611和上壳体结合在一起,界定出容置磁路系统620以及振动系统的安装空间。
磁路系统6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一个电磁体621以及两个永磁体624。电磁体621和永磁体624均呈长条状,该两个永磁体624分别设置于该电磁体621的两相对侧,且呈平行间隔排列。永磁体624和电磁体621之间形成有间隙622。电磁体621包括长条状铁芯6211以及环绕于铁芯6211侧壁上的线圈6212。电磁体621和永磁体624的极性呈上下交错排布,即电磁体621若上端为N极,则永磁体624的上端为S极。磁路系统62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与电磁体621相连接的控制器(未图示),该控制器用来控制流经这些电磁体621的线圈6212的电流,以控制电磁体621的电磁场力的大小,从而可以控制喇叭装置6的灵敏度。
图14及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中的喇叭装置7,该喇叭装置7可包括壳体710、设置于壳体710内的磁路系统720以及设置于壳体710内并可在磁路系统720的作用下运动的振动系统730。在一些实施例中,磁路系统720可设置于壳体710的底壁上,振动系统730设置于磁路系统720的正上方。壳体7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矩形,其可包括下壳体711以及与该下壳体711相配合的上壳体712。下壳体711和上壳体712结合在一起,界定出容置磁路系统720以及振动系统730的安装空间。
磁路系统7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一个电磁体721以及两个永磁体724。电磁体721和永磁体724均呈长条状,该两个永磁体724分别设置于该电磁体721的两相对侧,且呈平行间隔排列。永磁体724和电磁体721之间形成有间隙722。电磁体721包括长条状铁芯7211以及环绕于铁芯7211侧壁上的线圈7212。电磁体721和永磁体724的极性呈上下交错排布,即电磁体721若上端为N极,则永磁体724的上端为S极。磁路系统72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与电磁体721相连接的控制器(未图示),该控制器用来控制流经这些电磁体721的线圈7212的电流,以控制电磁体721的电磁场力的大小,从而可以控制喇叭装置7的灵敏度。
一同参阅图16,磁路系统72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设置于电磁体721的铁芯7211顶部的导磁凸起725,该导磁凸起725能够靠近或深入到振动系统730的平面型驱动线圈732中部,以提升振动效率。具体地,因为驱动线圈732为环形平面线圈,其通电后产生的磁场,磁场力最强位置在驱动线圈732的中心位置,如果磁路系统720的主要磁场在整个驱动线圈732下方,则无法与驱动线圈732的磁场的最大受力位置最佳的配合。因此,当在电磁体721上增加一个导磁凸起725时,并且将导磁凸起725放置在驱动线圈732的磁场的中心,该中心处驱动线圈732的受力最大,增加了振幅,提高了喇叭装置7的整体感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导磁凸起725并不局限于应用于电磁体721,其也可以适用于永磁体上。
振动系统730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水平布置于磁路系统720上方的平面型振膜731以及结合于该振膜731表面上的平面型驱动线圈732,该驱动线圈732可采用导线呈螺旋形缠绕而成,并可采用粘接等方式结合于振膜731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驱动线圈73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跑道环型,其包括两相对的平直段7321及介于该两个平直段7321之间的透空部7320,该平直段7321与间隙722对应设置。工作过程中,根据左手法则,驱动线圈732通电后,会在磁路系统720的间隙722的正上方的水平磁场内受到向上或者向下的力,从而产生运动。振膜731对应透空部7320处设有朝外侧拱起的球顶型避让部7310,以形成一个导磁凸起725能伸入其中,从而让导磁凸起725能够由驱动线圈732的一侧贯穿至另一侧,引导磁路系统720的磁场集中区域延伸至或靠近驱动线圈732的最大受力位置。
振膜731在一些实施例包括平面部7311以及连接于该平面部7311周缘的拱起的麦拉膜7312。振膜731经由麦拉膜7312与壳体710相连接。避让部7310形成于平面部7311中部,用于防止振膜731在振动的过程中与导磁凸起725触碰。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喇叭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可在所述磁路系统的磁场作用下产生机械运动的驱动线圈以及受所述驱动线圈驱动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磁体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电磁体电性连接至少一个控制器,所述至少一个控制用于控制流经所述至少一个电磁体的电流的大小,以控制该至少一个电磁体的电磁场力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电磁体顶部的导磁片,所述驱动线圈呈环形,并环绕在该至少一个电磁体的外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线圈呈平面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磁体包括多个电磁体,这些电磁体呈长条状,并呈平行间隔排列;每相邻两个电磁体的极性呈上下交错布置;所述驱动线圈包括若干个平直段;所述若干平直段分别对应所述电磁体之间的间隙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磁体包括多个电磁体,所述多个电磁体包括位于位于中部的中心电磁体以及呈圆形阵列排布于该中心电磁体周围的若干个周边电磁体,所述中心电磁体与所述周边电磁体之间均形成有间隙,所述中心电磁体与所述周边电磁体的极性呈上下交错排布;所述驱动线圈对应所述间隙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磁体包括多个电磁体,每个电磁体均呈长条状,这些电磁体包括位于位于中部的中心电磁体、平行间隔布置于该中心电磁体两相对侧的两个侧部电磁体以及间隔且垂直分布于该中心电磁体两端的两个端部电磁体,该中心电磁体与该两个侧部电磁体和该两个端部电磁体之间均形成有间隙;该中心电磁体与该两个侧部电磁体和该两个端部电磁体的极性呈上下交错排布,所述驱动线圈对应所述间隙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一个电磁体以及两个永磁体;所述电磁体和所述永磁体均呈长条状,所述两个永磁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电磁体的两相对侧,且呈平行间隔排列;所述两个永磁体和所述电磁体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电磁体和所述两个永磁体的极性呈上下交错排布;所述驱动线圈包括两个相对的平直段,所述两个平直段分别与所述两个间隙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电磁体顶部的导磁凸起,所述导磁凸起在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驱动线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线圈包括位于中部的透空部,所述导磁凸起经由该透空部贯穿所述驱动线圈;所述振膜包括朝远离所述磁路系统的方向拱起的避让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包括供所述驱动线圈设置的平面部,所述避让部形成于该平面部中部。
CN201921613124.1U 2019-09-25 2019-09-25 喇叭装置 Active CN2102980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3124.1U CN210298066U (zh) 2019-09-25 2019-09-25 喇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3124.1U CN210298066U (zh) 2019-09-25 2019-09-25 喇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98066U true CN210298066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65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13124.1U Active CN210298066U (zh) 2019-09-25 2019-09-25 喇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980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56292A1 (zh) * 2019-09-25 2021-04-01 常州阿木奇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喇叭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56292A1 (zh) * 2019-09-25 2021-04-01 常州阿木奇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喇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40916B (zh) 用于激励器的振子组件、激励器以及屏幕发声装置
US11206492B2 (en) Screen sounding excit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2711025A (zh) 磁路系统及其扬声器
CN110267171B (zh) 一种屏幕发声装置
CN115119115B (zh) 发声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EP3855762A1 (en) Horn structure and magnetic circuit system thereof
CN210298066U (zh) 喇叭装置
KR101305164B1 (ko) 피씨비 보이스 필름 일체형 진동판을 구비한 평판형 스피커
KR101208243B1 (ko) 박형 스피커 및 이를 위한 자기회로
CN111355826A (zh) 屏幕振动发声装置和电子产品
CN112868246B (zh) 面板音频扬声器用带线圈移动磁铁致动器
CN116193338B (zh) 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0298067U (zh) 喇叭装置
CN210298000U (zh) 喇叭装置
CN210298063U (zh) 喇叭结构
WO2021056292A1 (zh) 喇叭装置
WO2021056294A1 (zh) 喇叭装置
JP2003009283A (ja) 平面スピーカおよび平面スピーカ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WO2021056293A1 (zh) 喇叭装置
JP2013128376A (ja)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スピーカ
CN218352730U (zh) 一种扬声器
CN214154834U (zh) 喇叭
CN212519424U (zh) 一种屏幕振动发声装置
CN210579204U (zh) 喇叭装置
CN113596685B (zh)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