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73827U - Lcd指纹识别系统、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Lcd指纹识别系统、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73827U
CN210573827U CN201921324000.1U CN201921324000U CN210573827U CN 210573827 U CN210573827 U CN 210573827U CN 201921324000 U CN201921324000 U CN 201921324000U CN 210573827 U CN210573827 U CN 2105738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light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module
detection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2400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青小刚
李顺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CN2018/10066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0034119A1/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CN2018/10233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0037683A1/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CN2019/09769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1012259A1/zh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738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738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24Sensors therefor by using geometrical optics, e.g. using pris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3Sensing or illuminating at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7Image acquisition using hand-held instru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包括设置在液晶显示屏幕下方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所述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的指纹检测区域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显示区域;所述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用于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背光模组下方,以接收检测光源发射的探测光照射到所述指纹检测区域上方的手指形成的并携带有指纹信息的指纹检测光;所述指纹检测光与所述背光模组提供的用于显示画面的背光的波长不同,且所述背光模组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可透过所述指纹检测光的透光区域,以使所述指纹检测光穿过所述背光模组传输到其下方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装置。

Description

LCD指纹识别系统、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装置
本申请分别要求于2018年8月15日提交国际专利局、申请号为PCT/CN2018/100665、申请名称为“屏下光学指纹识别系统、背光模组、显示屏幕及电子设备”的PCT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于2018年8月24日提交国际专利局、申请号为PCT/CN2018/102339、申请名称为“背光模组、屏下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的PCT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以及于2019年7月25日提交国际专利局、申请号为PCT/CN2019/097696、申请名称为“屏下指纹识别模组、LCD光学指纹识别系统及电子设备”的PCT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与本申请的相关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物识别领域,尤其涉及适用于液晶显示屏幕的指纹识别系统、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进入全面屏时代,手机的屏占比越来越大,屏下指纹识别技术顺势成为潮流。目前,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屏幕手机的光学屏下指纹技术已经进入商用时代。采用OLED屏幕的手机利用OLED屏幕像素自发光作为光源,光线照射到手指形成指纹检测光并返回透过OLED屏幕,被屏幕下方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接收,实现指纹图像采集和指纹识别。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屏幕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中。LCD屏幕一般需要采用背光模组照亮液晶面板以显示画面。
然而,当手指按压在LCD屏幕时,在手指形成的指纹检测光一般无法穿透背光模组以形成屏下指纹的光信号探测回路,因此在液晶显示屏幕实现屏下光学指纹识别存在较大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装置,以解决现有液晶显示屏幕无法实现屏下光学指纹识别的问题。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包括设置在液晶显示屏幕下方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所述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的指纹检测区域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显示区域;所述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用于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背光模组下方,以接收检测光源发射的探测光照射到所述指纹检测区域上方的手指形成的并携带有指纹信息的指纹检测光;其中,所述指纹检测光与所述背光模组提供的用于显示画面的背光的波长不同,且所述背光模组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可透过所述指纹检测光的透光区域,以使所述指纹检测光穿过所述背光模组传输到其下方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光学元件和指纹传感器,所述光学元件用于将透过所述背光模组的指纹检测光引导或者汇聚到所述指纹传感器,所述指纹传感器用于接收所述指纹检测光以获取所述手指的指纹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指纹传感器包括感应阵列,且所述光学元件的光学中心偏离所述指纹传感器的感应阵列中心或者与所述指纹传感器的感应阵列中心垂直对准。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还包括所述检测光源,所述检测光源发出的探测光为特定波长的非可见光,且所述背光模组提供的背光为可见光。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光源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一起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的下方,且所述检测光源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外围或者集成在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内部。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屏幕还包括具有保护盖板和液晶面板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检测光源设置在所述保护盖板的边缘区域下方。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特定波长的非可见光为红外光,所述背光模组对所述红外光的雾度小于其对可见光的雾度,且对所述红外光的反射率小于其对所述可见光的反射率。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匀光膜,所述匀光膜用于对可见光进行匀光处理,其包括膜材本体以及分布在所述膜材本体的透红外颗粒,所述透红外颗粒用于提高所述匀光膜对所述红外光的穿透率。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匀光膜对所述可见光的雾度大于90%,且对所述红外光的雾度小于30%。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膜,用于将可见光反射至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显示模组;所述反射膜包括反射膜本体和形成在所述反射膜本体表面的部分穿透部分反射膜层,所述部分穿透部分反射膜层用于对可见光进行反射且对红外光进行透射。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反射膜对所述红外光的透过率大于90%,且对所述可见光的透过率小于10%。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增亮膜,用于对所述背光模组提供的背光进行增亮处理,所述增亮膜采用单层棱镜膜或者非棱镜结构的增亮膜。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增亮膜为具有棱镜突起结构的单层棱镜膜,所述棱镜突起结构包括两个棱镜斜面,其中所述指纹检测光以倾斜角度入射到所述背光模组并仅从所述棱镜突起结构的其中一个棱镜斜面穿过所述棱镜膜。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棱镜突起结构的两个棱镜斜面为非对称的棱镜斜面。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光学元件和指纹传感器,其中所述光学元件的光学中心偏离所述指纹传感器的感应阵列中心,以扩大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视场角;其中,所述光学元件用于将所述以倾斜角度入射并穿过所述背光模组的指纹检测光引导或汇聚到所述指纹传感器的感应阵列。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微距镜头和微孔光阑,所述微距镜头用于配合所述微孔光阑来使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获取一个增大的视场角以扩大所述指纹检测区域的有效面积,并使所述指纹检测光在所述指纹传感器进行光学成像。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还包括可见光过滤件,所述可见光过滤件设置在所述指纹传感器的上方,用于阻止可见光进入所述指纹传感器,且所述可见光过滤件的透射波段覆盖所述指纹检测光的波长。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钢板,用于支撑保护所述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其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在所述钢板的下方,且所述钢板在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相应区域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用于使所述指纹检测光透过所述钢板进入所述指纹识别模组。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钢板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开孔外围的多个第二开孔,且所述检测光源具有多个且分别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开孔下方,所述第二开孔用于使所述检测光源发出的探测光透过所述钢板并照射到所述液晶显示屏幕上方的手指。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背光引导区域和透射区域,所述背光引导区域用于将背光光源提供的可见光转换为平面光以照亮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显示模组,所述透射区域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位置相对应,用于透射将所述指纹检测光以使其传输至所述指纹识别模组。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包括导光颗粒,其中所述导光颗粒在所述透射区域的密度小于其在所述背光引导区域的密度,或者,所述导光板在所述透射区域不设置所述导光颗粒。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光光源,所述背光光源设置所述背光模组的背光光源区域,用于为所述背光模组提供可见光,其中所述背光光源区域在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非显示区域下方,且所述检测光源和所述背光光源一起设置在所述背光光源区域。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光源和所述背光光源以直线排列在所述背光光源区域,且二者在靠近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指纹检测区域的位置相互交替间隔设置,并通过同一个电路板与外部电路进行连接。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适用于具有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屏幕,其中,所述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的指纹检测区域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显示区域;所述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指纹识别模组,用于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背光模组下方,以接收检测光源发射的探测光照射到所述指纹检测区域上方的手指形成的并携带有指纹信息的指纹检测光;其中,所述指纹检测光的波长与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用于显示画面的背光波长不同,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通过所述背光模组的可透过所述指纹检测光的透光区域接收所述指纹检测光以获取所述手指的指纹图像。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光学元件和指纹传感器,所述光学元件用于将透过所述背光模组的指纹检测光引导或者汇聚到所述指纹传感器,所述指纹传感器用于接收所述指纹检测光以获取所述手指的指纹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指纹传感器包括感应阵列,其中,在所述指纹检测光以倾斜角度入射并穿过所述背光模组,且所述光学元件的光学中心偏离所述指纹传感器的感应阵列中心,以得到扩大的视场角并将所述以倾斜角度入射的指纹检测光传输到所述指纹传感器的感应阵列。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元件的光学中心与所述指纹传感器的感应阵列中心垂直对准。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微距镜头和微孔光阑,所述微距镜头用于配合所述微孔光阑来使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获取一个增大的视场角以扩大所述指纹检测区域的有效面积,并使所述指纹检测光在所述指纹传感器进行光学成像。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还包括可见光过滤件,所述可见光过滤件设置在所述指纹传感器的上方,用于阻止可见光进入所述指纹传感器,且所述可见光过滤件的透射波段覆盖所述指纹检测光的波长。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还包括所述检测光源,所述检测光源发出的探测光为红外光,且所述背光模组提供的背光为可见光。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光源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一起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的下方,且所述检测光源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外围或者集成在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内部。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光源位于在所述显示模组的保护盖板的边缘区域下方,其中所述检测光源贴合在所述保护盖板的下表面或者设置在所述保护盖板的边缘区域下方的内部支撑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对所述红外光的雾度小于其对可见光的雾度,且对所述红外光的反射率小于其对所述可见光的反射率。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匀光膜,所述匀光膜用于对可见光进行匀光处理,其包括膜材本体以及分布在所述膜材本体的透红外颗粒,所述透红外颗粒用于提高所述匀光膜对所述红外光的穿透率,以使所述匀光膜对所述可见光的雾度大于90%,且对所述红外光的雾度小于30%。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膜,用于将可见光反射至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显示模组;所述反射膜包括反射膜本体和形成在所述反射膜本体表面的部分穿透部分反射膜层,所述部分穿透部分反射膜层用于对可见光进行反射且对红外光进行透射,并使得所述反射膜对所述红外光的透过率大于90%,且对所述可见光的透过率小于10%。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利用单层棱镜膜作为增亮膜,所述单层棱镜膜具有棱镜突起结构,所述棱镜突起结构包括两个棱镜斜面,其中所述指纹检测光以倾斜角度入射到所述背光模组并仅从所述棱镜突起结构的其中一个棱镜斜面穿过所述棱镜膜。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棱镜突起结构的两个棱镜斜面为非对称的棱镜斜面。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钢板,用于支撑保护所述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其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在所述钢板的下方,且所述钢板在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相应区域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用于使所述指纹检测光透过所述钢板进入所述指纹识别模组。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钢板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开孔外围的多个第二开孔,且所述检测光源具有多个且分别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开孔下方,所述第二开孔用于使所述检测光源发出的探测光透过所述钢板并照射到所述液晶显示屏幕上方的手指。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背光引导区域和透射区域,所述背光引导区域用于将背光光源提供的可见光转换为平面光以照亮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显示模组,所述透射区域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位置相对应,用于透射将所述指纹检测光以使其传输至所述指纹识别模组。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包括导光颗粒,其中所述导光颗粒在所述透射区域的密度小于其在所述背光引导区域的密度,或者,所述导光板在所述透射区域不设置所述导光颗粒。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具有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屏幕以及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屏幕下方的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其中所述光学指纹识别装置为上所述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
在本申请提供的液晶显示屏纹识别系统、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装置中,所述指纹检测光与所述背光模组提供的用于显示画面的背光的波长不同,并且所述背光模组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可透过所述指纹检测光的透光区域,因此实现检测光源发出的探测光照射到液晶显示屏幕上方的手指,且在手指形成的指纹检测光可以穿过液晶显示屏幕被指纹识别模组接收以获取到所述手指的指纹图像,从而解决传统液晶显示屏幕无法进行屏下光学指纹识别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LCD指纹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背光模组可以采用的一种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背光模组可以采用的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背光模组可以采用的另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检测光源的布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检测光源的布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另一种检测光源的布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LCD指纹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显示模组-1;
保护盖板-101;
液晶面板-102;
背光模组-2;
钢板-201;
第一开孔-2011;
第二开孔-2012;
反射膜-202;
导光板-203;
背光引导区域-2031;
透射区域-2032;
导光颗粒-2033;
匀光膜-204;
增亮膜-205;
背光光源-206;
背光光源区域-207;
指纹识别模组-3;
指纹传感器-301;
可见光过滤件-302;
光学元件-303;
检测光源-30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目前,OLED和LCD是在智能移动终端等电子装置应用较为广泛的显示屏幕。其中,OLED属于一种电流型的有机发光器件,采用OLED屏幕的电子装置可以实现屏下光学指纹检测,比如,光学指纹传感器可以设置在OLED屏幕下方,OLED屏幕的自发光像素可以被利用作为指纹激励光源,其发射的光线照射到手指上经过手指反射之后,透过手机屏幕和光学镜头,被OLED屏幕下方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接收,实现指纹图像采集和指纹识别。
LCD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同样被广泛的应用于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中。LCD是一种被动发光显示器,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能发光,一般需要采用由显示面板背后的背光模组来照亮显示面板以使其显示画面。然而,传统的LCD屏幕的背光模组为了实现均匀的面光源,需要采用导光板、反射膜、棱镜膜、匀光膜等光学膜片对背光进行导光、反射、增亮、雾化匀光等处理。因此,手指反射/透射回来的光线无法穿透背光模组形成屏下指纹的光信号探测回路,以致上述OLED屏幕的屏下光学指纹实现方案无法直接适用于LCD屏幕。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LCD屏幕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系统,以实现LCD屏下光学指纹检测。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LCD指纹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LCD指纹识别系统,包括液晶显示屏幕以及设置在液晶显示屏幕下方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液晶显示屏幕包括显示模组1和背光模组2,显示模组1包括保护盖板101和液晶面板102,其中液晶面板102可以为具有触控检测功能的触控显示面板,保护盖板101设置在液晶面板102上方,用于保护该液晶面板102并为用户提供手指操作的人机交互界面。背光模组2设置在显示模组1下方,用于为显示模组1提供背光源;背光模组2包括背光光源206,背光光源206发出的可见光经过背光模组2转换为均匀地面光源并照射显示模组1以使其显示画面。
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可以具体设置在液晶显示屏幕的背光模组2的下方,且其指纹检测区域至少部分位于显示模组1的显示区域之内,指纹检测区域可以具体为供用户进行手指按压以实现指纹输入操作的区域。作为一种实施例,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可以包括检测光源304和指纹识别模组3;其中,检测光源304可以具体为与背光模组2提供的背光(可见光)具有不同波段的光源,其可以用于发射特定波段的探测光,特定波段的探测光用于供指纹识别模组3进行屏下光学指纹检测。
具体地,检测光源304可以具体位于背光模组2的下方,并靠近指纹识别模组3设置或者集成在指纹识别模组3内部,其可以用于向液晶显示屏幕上方的手指发射探测光,并经过液晶显示屏幕上方的手指反射或者透射之后形成携带有指纹信息的指纹检测光,指纹检测光进一步穿过液晶显示屏幕返回到指纹识别模组3。为保证检测光源304发射的探测光以及其照射到手指形成的指纹检测光可以穿过液晶显示屏幕,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2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可透过指纹检测光的透光区域,透光区域可以具体为探测光及其在手指形成的指纹检测光在液晶显示屏幕的传输路径所对应的区域,且其透射波段覆盖检测光源304的发射波段,以使探测光及其在手指形成的指纹检测光可以穿透背光模组2的透光区域。指纹识别模组3用于接收穿过背光模组2的透光区域返回的指纹检测光,并可以根据指纹检测光携带的指纹信息获取到手指的指纹图像。
其中,本实施例中,检测光源304向液晶显示屏幕上方的手指发射的探测光和背光模组2提供的可见光为不同波段的光,比如,特定波段的探测光可以为位于可见光波段之外的不可见光,比如红外光。也就是说,用户通过显示模组1无法看到或察觉上述用于指纹识别的探测光,而显示模组1显示图像的光信号为背光模组2的可见光。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模组3不仅能够利用穿过背光模组2的指纹检测光实现屏下光学指纹检测,而且还能降低检测光源304发出的探测光液晶显示屏幕的显示效果造成干扰,避免对图像的显示效果产生影响。
其中,本实施例中,检测光源304发出的探测光可以为红外光或其他波长位于可见光的波段之外且能够实现指纹识别的光信号,在本实施例中,探测光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红外光。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背光模组2设置可透过探测光的透光区域,使得检测光源304发出的探测光照射到指纹检测区域上方的手指并发生反射或者透射之后形成的指纹检测光,进一步通过透光区域传输到指纹识别模组3,从而在检测光源304和指纹识别模组3之间形成屏下光学指纹探测回路。指纹识别模组3根据指纹检测光携带的指纹信息获取到手指的指纹图像。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为了确保在手指形成的指纹检测光能够透过背光模组2的透光区域,透光区域所处的位置应至少包括指纹识别模组3的视角场范围内的区域,也就是说透光区域所处的范围应包括指纹识别模组3接收指纹检测光的最大角度范围。另一方面,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检测光源304与指纹识别模组3一起设置在背光模组2的下方,因此背光模组2的透光区域还需要包括检测光源304向液晶显示屏幕的指纹检测区域上方的手指发出的探测光的传输路径范围,以使得探测光可以顺利照射到手指并形成相应的指纹检测光。
本实施例中,指纹检测区域103位于显示模组1的显示区域之中。由此,用户在需要对电子装置进行解锁或者其他指纹验证的时候,只需要将手指按压在位于显示模组1的指纹检测区域,便可以实现指纹的输入操作。
其中,本实施例通过在背光模组2设置上述透光区域,可以使得检测光源提供的探测光及其在手指形成的指纹检测光穿过背光模组2时的雾度小于背光模组2提供的用于显示图像的可见光穿过背光模组2时的雾度,不仅能够实现对可见光信号的调制来形成均匀的面光源,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探测光信号在光路传输中的损耗。
并且,本实施例通过在背光模组2设置上述透光区域,可以使得检测光源提供的探测光及其在手指形成的指纹检测光在穿过背光模组2时的反射率小于背光模组2提供的用于显示图像的可见光穿过背光模组2时的反射率,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可见光对指纹识别造成的干扰,还能降低指纹检测光对图像的显示效果产生影响。
进一步地,虽然在图1的实施例中,检测光源304可以位于背光模组2下方,不过应当理解,在本申请提供的LCD指纹识别系统对检测光源304的位置和数量并无具体的限定。比如,在其他实施例中,检测光源304也可以位于背光模组2的靠近指纹模组1一端的端部,比如与背光模组2的背光光源206一起设置在液晶显示屏幕的非显示区域。在另一种替代实施例中,检测光源304也可以设置在保护盖板101下方的边缘区域,比如,请参阅图1,保护盖板101可以相对于液晶面板102具有一个边缘延伸部,边缘延伸部可以对应于移动智能终端等电子装置的下巴区域,其可以用于作为液晶面板102的走线区域,且检测光源304便可以设置在保护盖板101的边缘延伸部的下方,并与液晶面板102的主体区域并排设置(即不相互重叠);或者,检测光源304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只需保证检测光源304发射的探测光能够照射到显示模组1的指纹检测区域上方的手指,且经手指反射或透射形成的指纹检测光能够透过背光模组2的透光区域进入指纹识别模组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CD指纹识别系统及其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可以实现检测光源发出的探测光照射到液晶显示屏幕上方的手指,且在手指形成的指纹检测光可以穿过液晶显示屏幕被指纹识别模组3接收以获取到手指的指纹图像,从而解决传统液晶显示屏幕无法进行屏下光学指纹识别的问题。
实施例二
基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LCD指纹识别系统,本申请还进一步提供一种可以适用于上述LCD指纹识别系统的背光模组。请参阅图2至图5,其中,图2为本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背光模组可以采用的一种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背光模组可以采用的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背光模组可以采用的另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2,背光模组2可以为光学膜层组件,比如具体可以包括导光板203、位于导光板203的出光面(即顶面)的匀光膜204和增亮膜205、位于导光板203的底面的反射膜202以及设置在背光模组2最下方的钢板。另外,背光模组2还可以包括如图1所示的背光光源206,背光光源206可以具体设置在导光板203的其中一个侧面,即导光板203朝向背光光源206的侧面作为入光面。其中,导光板203主要用于通过入光面接收背光光源206的提供的可见光,并将可见光转换为均匀平面光并从其出光面出射;反射膜202主要用于将从导光板203底面出射的可见光反射回导光板203;匀光膜204和增亮膜205主要用于对导光板203的出光面出射的平面光进行匀光扩散以及增亮处理。钢板201主要用于对背光模组2的其他光学膜片进行支撑保护。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钢板201在与指纹识别模组3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开孔2011,以使在手指形成的指纹检测光可以透过背光模组2,并进入指纹识别模组3,且被指纹识别模组3接收以获取到手指的指纹图像。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指纹识别模组3可以具体位于钢板201的第一开孔2011之下,指纹识别模组3用于接收检测光源304发出的探测光在照射人体手指后形成而返回并穿过第一开孔2011的指纹检测光。因此,第一开孔2011的开孔形状及大小可以满足指纹检测光基本可以透过,以避免由于指纹检测光无法正常透过钢板201而影响指纹图像的获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开孔2011的大小以指纹识别模组3的接收光路为准。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钢板201在与检测光源304相对应的位置还可以形成有第二开孔2012,第二开孔2012的具体位置和数量与检测光源304相对应;比如,在一种实施例中,检测光源304具体包括四个光源,其分别设置在指纹识别模组3的四周区域(比如前后左右),相对应地,如图3所示,钢板201可以在第一开孔2011的四周区域分别开设有四个第二开孔2012。第二开孔2012的开孔形状及大小通过设计使得其满足四个检测光源304发出的探测光可以分别透过其对应的第二开孔2012进行传输,以照射到显示模组1的指纹检测区域上方的手指。
本实施例中,反射膜202具体可以为可透射探测光及其在手指形成的指纹检测光并可反射可见光部分穿透部分反射膜,比如其可以为可穿透特定非可见光波段(即探测光及相应的指纹检测光的波段)且可反射可见光波段(即背光的波段)的部分穿透部分反射膜。其中,反射膜202位于钢板201远离指纹识别模组3的一侧,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反射膜202,不仅能够有效的避免背光模组2提供的可见光从背光模组2下方出射而对指纹识别模组3的光学指纹检测时造成干扰,提高指纹识别质量,而且能够降低检测光源304发出的探测光及其在手指形成并返回的指纹检测光在光路传输中的损耗,并且,有效降低指纹检测光对图像的显示效果产生影响。
其中,本实施例中,反射膜202可以具体包括反射膜本体,反射膜本体的表面可以通过镀膜或者其他工艺形成有可穿透特定非可见光波段(比如探测光采用的红外波段)且可反射背光采用的可见光波段的部分穿透部分反射膜层,通过该膜层,一方面可以实现检测光源304通过第二开孔2012发出的探测光可以穿透反射膜202以照射到显示模组1的指纹检测区域上方的手指,并且,在手指反射或者透射而形成的携带有指纹信息的指纹检测光(与探测光波长一致)从显示模组1返回进入背光模组2之后可以透过反射膜202被第一开孔2011下方的指纹识别模组3接收;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背光模组2提供的背光(可见光)无法穿过反射膜202到达背光模组2下方的指纹识别模组3,而是被反射回导光板203以照亮到显示模组1。也就是说,反射膜202通过上述膜层可以探测光及其在手指形成的指纹检测光的透过率远远高于可见光的透过率,且对可见光的反射率远远高于对探测光及指纹检测光的反射率。
其中,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本实施例中,反射膜202对探测光及其在手指形成的指纹检测光的透过率大于90%,而对可见光的透过率小于10%。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背光模组2的导光板203具体为可以供探测光及其在手指形成的指纹检测光穿透的导光板。
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确保到达指纹识别模组3识别的准确性,导光板203可以定义有背光引导区域2031和透射区域2032;背光引导区域2031用于将背光光源206提供的可见光转化为从导光板203靠近显示模组1一侧的出光面出射的平面光,以照亮显示模组1,确保背光模组2能够正常提供背光。透射区域2032主要用于在手指形成的携带有指纹信息的指纹检测光可以顺利透过导光板2并进入指纹识别模组3,以实现指纹识别,避免携带有指纹信息的指纹检测光受导光板203的光路引导影响而无法正常进入指纹识别模组3从而造成指纹图像失真。
可选地,在具体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模组3可以至少部分位于导光板203的透射区域2032的垂直下方;或者,导光板的透射区域2032可以与指纹识别模组3进行偏离设置,以使指纹识别模组3可以接收通过导光板203的透射区域2032接收到的具有倾斜角度的指纹检测光,即接收到入射角度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的指纹检测光。上述设置是为了使得指纹识别模组3接收的携带有指纹信息的指纹检测光失真度较低。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导光板203包括导光颗粒2033,导光颗粒2033又称为导光网点,其可以设置在导光板203的底面或者其他区域。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光颗粒2033在透射区域2032内的密度小于导光颗粒2033在背光引导区域2031的密度;或者,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光板203的导光颗粒2033仅设置在光引导区域,而在透射区域2032未设置导光颗粒2033,以增大指纹检测光在透射区域2032的透过率。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导光颗粒2033可以作为导光板203的背光引导结构,当背光光源206发出的可见光进入导光板203并射到各个导光颗粒2033时,可见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而破坏反射条件,因此可见光会被引导至从导光板203的出光面射出以照亮显示模组1,确保背光模组2能够正常提供背光。
其中,本实施例中,导光颗粒2033可以为能够实现改变光线且使光线向各个角度扩散的微小颗粒,如塑料颗粒或高反射颗粒等。
本实施例中,匀光膜204可以具体位于导光板203靠近显示模组1的一侧,即靠近导光板203的出光面设置。其中,匀光膜204对于特定波段非可见光的雾度小于其对可见光的雾度,以使得检测光源304发出的探测光及其在手指形成的指纹检测光在传输到匀光膜204时可以顺利穿过,而从背光模组2的导光板203出射的背光在传输到匀光膜204时会受到匀光或扩散处理而形成较为均匀的平面光。
其中,本实施例中,匀光膜204包括膜材本体,以及分布在膜材本体上的透红外颗粒(在图中未标识)。透红外颗粒主要用于提高检测光源304发出的探测光及其在手指形成的指纹检测光在匀光膜204的透过率,从而尽可能携带有指纹信息的指纹检测光在光路传输中的损耗。在具体实施例中,透红外颗粒可以采用对红外光透过率较高的材料制备而成的颗粒物质,其中,红外光透过率较高的材料可以例如包括玻璃、陶瓷、塑料、金刚石和类金刚石等,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透红外颗粒的材料可以不做进一步限定。
其中,本实施例中,利用探测光与背光分别采用的红外光和可见光的波长不同,通过在匀光膜204的膜材本体分布设置透红外颗粒,可以实现匀光膜204可透过红外光而对可见光进行雾化匀光。比如,可以实现匀光膜204对可见光的雾度大于90%,对红外光的雾度小于30%,从而在实现增大指纹检测光通过匀光膜204的透过率的同时,降低对显示模组1的显示效果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增亮膜205可以设置在匀光膜204上方,也可以设置在匀光膜204的下方;并且,增亮膜205可以具体为单层棱镜膜,或者增亮膜205为无棱镜结构的增亮膜205。
其中,单层棱镜膜可以包括膜材基底以及在膜材基底表面形成的棱镜突起结构,其中棱镜突起结构可以包括两个棱镜斜面,两个棱镜斜面可以为非对称棱镜斜面;在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光路设计,使得探测光照射到手指形成的指纹检测光是以一定的倾斜角度返回并被指纹检测模组3接收,且在指纹检测光传输到背光模组2的过程中,仅从单层棱镜膜的其中一个棱镜斜面穿过,以避免两个棱镜斜面分别同时指纹检测光进行折射或者其他光路调制并且相互叠加而造成指纹图像失真或者其他干扰。
传统的液晶显示屏幕的背光模组一般采用双层棱镜膜作为增亮膜,双层棱镜膜通常为两层棱镜膜上下垂直设置,其主要是通过对出光角度进行限制来提升液晶显示屏幕的显示亮度。但是,当双层棱镜膜应用在屏下光学指纹检测的场景下,双层棱镜膜会使得小角度入射的指纹检测光无法穿透而导致指纹识别模组的图像中心区域无任何指纹信号,而本实施例通过采用上述单层棱镜膜来作为增亮膜205,并通过光路设计使得指纹检测光仅从其中一个棱镜斜面进行倾斜入射,可以提高各种入射角度的指纹检测光在增亮膜205的穿透率,从而提高指纹图像的准确和完整性。除此之外,本实施例采用单层棱镜膜作为增亮膜205还可以降低背光模组2以及LCD指纹识别系统的制造成本。
作为一种替代实施例,增亮膜205还可以采用非棱镜膜结构的膜材来实现,比如,增亮膜205可以包括膜材基底以及在膜材基底分布设置的增亮材料或者微结构,增亮材料或者微结构主要用于提高传输至增亮膜205的可见光的亮度,而本身并不会对穿过增亮膜的指纹检测光造成明显的干扰。
实施例三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检测光源的布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检测光源304具体为红外光源,其发出的探测光均为红外光,因此探测光照射到手指并在手指反射或透射形成的指纹检测光也为红外光。
检测光源304可以为红外灯、红外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ertical CavitySurface Emitting Laser,简称VCSEL)、红外的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等红外光源。
其中,本实施例中,检测光源304的发出探测光的光谱范围可以为780nm-1100nm。优选地,可以为850nm或940nm等。这样利用可见光和红外光在背光模组2的各类背光膜材中不同的特性,可以既保证背光均匀化,又保证携带有指纹信息的指纹检测光在背光模组2的传输过程中失真小,确保指纹识别准确性高。另一方面,利用检测光源304发出的红外光来作为探测光,由于红外光的穿透能力比可见光强,可以更有效地增强穿透液晶显示屏幕及其各个背光膜材的指纹检测光的信号,提高指纹识别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中,检测光源304包括一个或多个检测光源304,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检测光源304的个数优选但不仅限于4个。
其中,本实施例中,检测光源304位于背光模组2靠近指纹识别模组3的一侧,且如图3所示,钢板201在与检测光源304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开孔2012,检测光源304对应地设置在第二开孔2012的下方,以使检测光源304发出的探测光可以顺利透过钢板01。
作为一种实施例,如图1和图6所示,多个检测光源304围绕指纹检测区域103,且均匀分布在背光模组2下方并靠近指纹识别模组3,以使多个检测光源304发出的探测光可以穿过液晶显示屏幕并照射到指纹检测区域上方的手指,以进行指纹识别。
实施例四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检测光源的布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另一种检测光源的布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检测光源304的设置位置不同。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检测光源304位于液晶显示屏幕靠近指纹识别模组3一端的非显示区域,比如下方区域。比如,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多个检测光源304可以位于可以设置在显示模组1的保护盖板101的边缘区域之下。或者,如图8所示,多个检测光源304可以集成设置在背光模组2的背光光源区域207,比如,背光光源区域207可以位于背光模组2的导光板203的入光面附近,并位于液晶显示屏幕的非显示区域;多个检测光源304与背光光源206均设置在背光光源区域207,并且检测光源304与背光光源206在靠近液晶显示屏幕的指纹检测区域的位置相互交替间隔设置,双方还可以通过同一个电路板与外部电路进行连接。
在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多个检测光源304呈直线形排列在液晶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域,比如保护盖板101边缘区域或者背光光源区域207。在其他替代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检测光源304和背光光源206也可以通过非并列的方式集成设置。
其中,本实施例中,当检测光源304位于保护盖板101的边缘区域下方时,检测光源304可以通过光学胶粘贴在保护盖板101的下表面或者设置在电子装置的边缘支撑部件。光学胶可以是任一种光学液态胶或者光学固态胶。其中,本实施例中,光学胶和保护盖板101的光学折射率相同或者近似,由此,能够尽可能的提高检测光源304发出的探测光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检测光源304还可采用其他的设置方式,如检测光源304可以有部分如图6所示设置在背光模组2之下并位于指纹识别模组3的外围,还有部分如图7或图8所示设置在液晶显示屏幕的非显示区域,即,本实施例中检测光源304的设置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中提及的三种设置方式。
实施例五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指纹识别模组3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301和光学元件303,光学元件303位于指纹传感器301朝向背光模组2的一侧,且光学元件303设置在与指纹传感器301相应位置处,即光学元件303的光学中心与指纹传感器301的感应阵列中心垂直对准,以使得指纹检测光透过背光模组2后可以经过光学元件303的光路引导或者光学汇聚并进入指纹传感器301以实现指纹图像的光学成像。
其中,指纹传感器301也可以称为光学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光学指纹传感器301、光学感应器或指纹检测感应器等,其可以具体包括光学成像芯片,或者具有一定光学叠层的光学成像芯片,其具有用于接收指纹检测光并对指纹检测光进行光电转换的感应阵列。
如图1所示,光学元件303可以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球面或非球面透镜的微距镜头以及用于承载微距镜头的物理组件,光学元件还可以包括其他光学组件,例如至少一个微孔光阑等。其中,至少一个透镜可以由树脂材料或者玻璃材料形成,用于将穿过液晶显示屏幕的指纹检测光汇聚到指纹传感器301,并配合微孔光阑形成一个增大的指纹识别模组3的视场角来扩大指纹检测区域的有效面积,提升指纹识别的准确度。
另外,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指纹识别模组3还包括可见光过滤件302,可见光过滤件302位于指纹传感器301和光学元件303之间,其中,可见光过滤件302一方面可以用于对传输至可见光过滤件302处的可见光进行滤除,以阻止背光模组2的背光以及其他环境干扰光透过钢板201的开孔进入指纹传感器301而对指纹成像干扰,另一方面,可见光过滤件302的透射波段覆盖检测光源304的发射波段,以使指纹检测光可以透过可见光过滤件302并进入指纹传感器301。
其中,本实施例中,若检测光源304发出的探测光为红外光时,可见光过滤件302可以具体为红外滤镜层,红外滤镜层可以通过滤波片截止除红外光之外的其他波段的光线。
本可见光过滤件302具体地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光学过滤器,一个或多个光学过滤器可以配置为例如带通过滤器,以滤除可见光同时透射红外光。一个或多个光学过滤器可以通过例如光学过滤涂层来实现,该光学过滤涂层形成在一个或多个连续界面上,或可以实现为一个或多个离散的界面上。
应理解,可见光过滤件302还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比如在其他替代实施例中,可见光过滤件302可以制作在指纹识别模组3的任何光学部件的表面上,或者设置在LCD指纹识别系统中探测光照射到手指形成的指纹检测光传输至指纹识别模组3的光学路径上。比如,可见光过滤件302可以设置在钢板201和指纹识别模组3之间,或者,可见光过滤件302可以贴合在包括显示模组1底面、钢板201表面或指纹识别模组3的内部等。
实施例六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LCD指纹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背光模组2的增亮膜205可以采用如上的单层棱镜膜,为了能够使指纹模组3的指纹传感器301的能够获取的指纹图像,本实施例将光学元件303平行设置在背光模组2以及指纹传感器301之间;并且,光学元件303的光学中心偏离指纹传感器301的感应阵列中心。也即是说,光学元件303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偏离于指纹传感器301的感应区域,由此还可以使得指纹检测光以倾斜角度入射到指纹感应模组3,并使光学元件303的视场角大于预设角度,比如大于图1所示的光学元件303与指纹传感器301相互垂直对准时的视场角。因此,指纹传感器301可以接收到指纹检测光以获取到与指纹检测光相对应的指纹图像。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获取足够大的视场角度,指纹传感器301从光学元件303接收到的边缘光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可以至少为35度,也可以是35度-80度之间的任意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光学元件303的光学中心与指纹传感器301的感应区域中心垂直对准的情况(如图1所示),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当光学元件303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偏离指纹传感器301的感应区域时,指纹传感器301可以接收到的是从单层棱镜膜的其中一侧棱镜斜面倾斜入射的指纹检测光,因此基于指纹检测光获取到的指纹图像可以消除指纹图像从中间被分割的现象,即得到成像效果较佳的指纹图像。
实施例七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的LCD指纹识别系统。
LCD指纹识别系统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屏幕和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其中液晶显示屏幕的显示模组1包括液晶面板102、以及位于液晶面板102上方的保护盖板101,保护盖板101可以为透明盖板,比如玻璃盖板或者蓝宝石盖板,其位于液晶面板102的上方并覆盖电子装置的正面,且保护盖板101表面还可以设置有保护层。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指按压显示模组1的指纹检测区域实际上可以是指手指按压在液晶面板102上方的保护盖板101或者覆盖保护盖板101的保护层表面。
其中,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具体可以为包括液晶显示屏幕的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指纹锁等电子产品或部件。
其中,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基于LCD指纹识别系统便可以获得用户的指纹信息,并且可以进一步进行指纹匹配验证,从而完成当前用户的身份验证以便于确认其是否有权限对该电子装置进行相应的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42)

1.一种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液晶显示屏幕下方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所述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的指纹检测区域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显示区域;所述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用于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背光模组下方,以接收检测光源发射的探测光照射到所述指纹检测区域上方的手指形成的并携带有指纹信息的指纹检测光;其中,所述指纹检测光与所述背光模组提供的用于显示画面的背光的波长不同,且所述背光模组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可透过所述指纹检测光的透光区域,以使所述指纹检测光穿过所述背光模组传输到其下方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光学元件和指纹传感器,所述光学元件用于将透过所述背光模组的指纹检测光引导或者汇聚到所述指纹传感器,所述指纹传感器用于接收所述指纹检测光以获取所述手指的指纹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传感器包括感应阵列,且所述光学元件的光学中心偏离所述指纹传感器的感应阵列中心或者与所述指纹传感器的感应阵列中心垂直对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还包括所述检测光源,所述检测光源发出的探测光为特定波长的非可见光,且所述背光模组提供的背光为可见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光源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一起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的下方,且所述检测光源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外围或者集成在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屏幕还包括具有保护盖板和液晶面板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检测光源设置在所述保护盖板的边缘区域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波长的非可见光为红外光,所述背光模组对所述红外光的雾度小于其对可见光的雾度,且对所述红外光的反射率小于其对所述可见光的反射率。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匀光膜,所述匀光膜用于对可见光进行匀光处理,其包括膜材本体以及分布在所述膜材本体的透红外颗粒,所述透红外颗粒用于提高所述匀光膜对红外光的穿透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匀光膜对所述可见光的雾度大于90%,且对所述红外光的雾度小于3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膜,用于将可见光反射至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显示模组;所述反射膜包括反射膜本体和形成在所述反射膜本体表面的部分穿透部分反射膜层,所述部分穿透部分反射膜层用于对可见光进行反射且对红外光进行透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对所述红外光的透过率大于90%,且对所述可见光的透过率小于10%。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增亮膜,用于对所述背光模组提供的背光进行增亮处理,所述增亮膜采用单层棱镜膜或者非棱镜结构的增亮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亮膜为具有棱镜突起结构的单层棱镜膜,所述棱镜突起结构包括两个棱镜斜面,其中所述指纹检测光以倾斜角度入射到所述背光模组并仅从所述棱镜突起结构的其中一个棱镜斜面穿过所述棱镜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突起结构的两个棱镜斜面为非对称的棱镜斜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光学元件和指纹传感器,其中所述光学元件的光学中心偏离所述指纹传感器的感应阵列中心,以扩大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视场角;其中,所述光学元件用于将以倾斜角度入射并穿过所述背光模组的指纹检测光引导或汇聚到指纹传感器的感应阵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微距镜头和微孔光阑,所述微距镜头用于配合所述微孔光阑来使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获取一个增大的视场角以扩大所述指纹检测区域的有效面积,并使所述指纹检测光在所述指纹传感器进行光学成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还包括可见光过滤件,所述可见光过滤件设置在所述指纹传感器的上方,用于阻止可见光进入所述指纹传感器,且所述可见光过滤件的透射波段覆盖所述指纹检测光的波长。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钢板,用于支撑保护所述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其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在所述钢板的下方,且所述钢板在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相应区域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用于使所述指纹检测光透过所述钢板进入所述指纹识别模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开孔外围的多个第二开孔,且所述检测光源具有多个且分别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开孔下方,所述第二开孔用于使所述检测光源发出的探测光透过所述钢板并照射到所述液晶显示屏幕上方的手指。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背光引导区域和透射区域,所述背光引导区域用于将背光光源提供的可见光转换为平面光以照亮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显示模组,所述透射区域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位置相对应,用于透射将所述指纹检测光以使其传输至所述指纹识别模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导光颗粒,其中所述导光颗粒在所述透射区域的密度小于其在所述背光引导区域的密度,或者,所述导光板在所述透射区域不设置所述导光颗粒。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光光源,所述背光光源设置所述背光模组的背光光源区域,用于为所述背光模组提供可见光,其中所述背光光源区域在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非显示区域下方,且所述检测光源和所述背光光源一起设置在所述背光光源区域。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光源和所述背光光源以直线排列在所述背光光源区域,且二者在靠近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指纹检测区域的位置相互交替间隔设置,并通过同一个电路板与外部电路进行连接。
24.一种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具有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屏幕,其中,所述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的指纹检测区域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显示区域;所述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指纹识别模组,用于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背光模组下方,以接收检测光源发射的探测光照射到所述指纹检测区域上方的手指形成的并携带有指纹信息的指纹检测光;其中,所述指纹检测光的波长与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用于显示画面的背光波长不同,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通过所述背光模组的可透过所述指纹检测光的透光区域接收所述指纹检测光以获取所述手指的指纹图像。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光学元件和指纹传感器,所述光学元件用于将透过所述背光模组的指纹检测光引导或者汇聚到所述指纹传感器,所述指纹传感器用于接收所述指纹检测光以获取所述手指的指纹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传感器包括感应阵列,其中,在所述指纹检测光以倾斜角度入射并穿过所述背光模组,且所述光学元件的光学中心偏离所述指纹传感器的感应阵列中心,以得到扩大的视场角并将所述以倾斜角度入射的指纹检测光传输到所述指纹传感器的感应阵列。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的光学中心与所述指纹传感器的感应阵列中心垂直对准。
28.根据权利要求25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微距镜头和微孔光阑,所述微距镜头用于配合所述微孔光阑来使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获取一个增大的视场角以扩大所述指纹检测区域的有效面积,并使所述指纹检测光在所述指纹传感器进行光学成像。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还包括可见光过滤件,所述可见光过滤件设置在所述指纹传感器的上方,用于阻止可见光进入所述指纹传感器,且所述可见光过滤件的透射波段覆盖所述指纹检测光的波长。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还包括所述检测光源,所述检测光源发出的探测光为红外光,且所述背光模组提供的背光为可见光。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光源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一起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的下方,且所述检测光源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外围或者集成在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内部。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光源位于在所述显示模组的保护盖板的边缘区域下方,其中所述检测光源贴合在所述保护盖板的下表面或者设置在所述保护盖板的边缘区域下方的内部支撑结构。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对所述红外光的雾度小于其对可见光的雾度,且对所述红外光的反射率小于其对所述可见光的反射率。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匀光膜,所述匀光膜用于对可见光进行匀光处理,其包括膜材本体以及分布在所述膜材本体的透红外颗粒,所述透红外颗粒用于提高所述匀光膜对所述红外光的穿透率,以使所述匀光膜对所述可见光的雾度大于90%,且对所述红外光的雾度小于30%。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膜,用于将可见光反射至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显示模组;所述反射膜包括反射膜本体和形成在所述反射膜本体表面的部分穿透部分反射膜层,所述部分穿透部分反射膜层用于对可见光进行反射且对红外光进行透射,并使得所述反射膜对所述红外光的透过率大于90%,且对所述可见光的透过率小于10%。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利用单层棱镜膜作为增亮膜,所述单层棱镜膜具有棱镜突起结构,所述棱镜突起结构包括两个棱镜斜面,其中所述指纹检测光以倾斜角度入射到所述背光模组并仅从所述棱镜突起结构的其中一个棱镜斜面穿过所述棱镜膜。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突起结构的两个棱镜斜面为非对称的棱镜斜面。
38.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钢板,用于支撑保护所述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其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在所述钢板的下方,且所述钢板在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相应区域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用于使所述指纹检测光透过所述钢板进入所述指纹识别模组。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开孔外围的多个第二开孔,且所述检测光源具有多个且分别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开孔下方,所述第二开孔用于使所述检测光源发出的探测光透过所述钢板并照射到所述液晶显示屏幕上方的手指。
40.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背光引导区域和透射区域,所述背光引导区域用于将背光光源提供的可见光转换为平面光以照亮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显示模组,所述透射区域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位置相对应,用于透射将所述指纹检测光以使其传输至所述指纹识别模组。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导光颗粒,其中所述导光颗粒在所述透射区域的密度小于其在所述背光引导区域的密度,或者,所述导光板在所述透射区域不设置所述导光颗粒。
42.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屏幕以及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屏幕下方的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其中所述光学指纹识别装置为如权利要求24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
CN201921324000.1U 2018-08-15 2019-08-15 Lcd指纹识别系统、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装置 Active CN21057382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100665 WO2020034119A1 (zh) 2018-08-15 2018-08-15 屏下光学指纹识别系统、背光模组、显示屏幕及电子设备
CNPCT/CN2018/100665 2018-08-15
PCT/CN2018/102339 WO2020037683A1 (zh) 2018-08-24 2018-08-24 背光模组、屏下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PCT/CN2018/102339 2018-08-24
CNPCT/CN2019/097696 2019-07-25
PCT/CN2019/097696 WO2021012259A1 (zh) 2019-07-25 2019-07-25 屏下指纹识别模组、lcd光学指纹识别系统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73827U true CN210573827U (zh) 2020-05-19

Family

ID=6952518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3991.XA Active CN111033518B (zh) 2018-08-15 2019-08-15 Lcd指纹识别系统、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装置
CN201921324000.1U Active CN210573827U (zh) 2018-08-15 2019-08-15 Lcd指纹识别系统、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3991.XA Active CN111033518B (zh) 2018-08-15 2019-08-15 Lcd指纹识别系统、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34283A1 (zh)
EP (1) EP3637316A4 (zh)
CN (2) CN111033518B (zh)
WO (1) WO202003502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3518A (zh) * 2018-08-15 2020-04-17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cd指纹识别系统、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1681551A (zh) * 2020-06-28 2020-09-1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1708405A (zh) * 2020-06-22 2020-09-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组件以及穿戴设备
CN112578948A (zh) * 2020-12-17 2021-03-3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指纹识别方法
WO2023082372A1 (zh) * 2021-11-15 2023-05-1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车载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06713B2 (en) * 2015-10-14 2024-02-20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Optical fingerprint sensing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optical fingerprint detection
CN112749588A (zh) * 2019-10-30 2021-05-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CN111461050A (zh) * 2020-04-13 2020-07-28 南京巨鲨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身份识别的多功能结构设备
CN111487708B (zh) * 2020-04-24 2022-07-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液晶显示装置
WO2021224715A1 (en) * 2020-05-08 2021-11-1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flective polarizer with improved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TWI780436B (zh) * 2020-05-19 2022-10-11 英屬開曼群島商敦泰電子有限公司 屏下指紋辨識裝置
CN113808549A (zh) * 2020-06-11 2021-12-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Lcd显示屏的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1650779B (zh) * 2020-06-23 2022-08-0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596489B (zh) * 2020-06-30 2022-08-0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75135A (ja) * 2001-08-31 2003-03-12 Nec Corp 指紋画像入力装置および指紋画像による生体識別方法
CN203012748U (zh) * 2012-12-26 2013-06-19 周正三 杂散光耦合式生物信息感测模块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WO2015005959A1 (en) * 2013-04-01 2015-01-15 Patrick Baudisch A touchscreen capable of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WO2016117452A1 (ja) * 2015-01-19 2016-07-28 旭硝子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および光学部材
CN105989342A (zh) * 2015-02-17 2016-10-05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以及指纹识别系统
CN105184248B (zh) * 2015-08-28 2019-03-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及指纹识别系统
US10635878B2 (en) * 2015-10-23 2020-04-28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ptical fingerprint sensor with force sensing capability
US20180012069A1 (en) * 2016-07-06 2018-01-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ngerprint sensor, fingerprint sensor package, and fingerprint sensing system using light sources of display panel
TWI599801B (zh) * 2016-07-26 2017-09-21 Au Optronics Corp 影像感測裝置及其光學膜片
CN106326855B (zh) * 2016-08-19 2020-01-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采集方法及模块、彩膜基板、显示装置
CN107885361B (zh) * 2016-09-30 2022-02-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6940598B (zh) * 2016-12-20 2019-12-03 上海交通大学 集触控和指纹识别的光学触摸屏
CN106845451A (zh) * 2017-02-23 2017-06-13 上海理鑫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成像的光学系统
CN106773229B (zh) * 2017-03-10 2018-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7480584B (zh) * 2017-07-05 2021-11-26 上海交通大学 扫描式指纹识别与触控一体屏
CN207601817U (zh) * 2017-11-30 2018-07-10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特征检测装置和终端
WO2020035021A1 (zh) * 2018-08-15 2020-02-2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cd指纹识别系统、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装置
CN208985184U (zh) * 2018-08-24 2019-06-1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0124306A1 (zh) * 2018-12-17 2020-06-2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指纹模组、屏下指纹识别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0036394A (zh) * 2019-02-20 2019-07-19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指纹识别的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0068957A (zh) * 2019-04-30 2019-07-30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lcd屏内指纹识别的背光模组以及lcd显示设备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3518A (zh) * 2018-08-15 2020-04-17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cd指纹识别系统、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1033518B (zh) * 2018-08-15 2023-10-2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cd指纹识别系统、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1708405A (zh) * 2020-06-22 2020-09-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组件以及穿戴设备
CN111681551A (zh) * 2020-06-28 2020-09-1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1681551B (zh) * 2020-06-28 2021-07-0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2578948A (zh) * 2020-12-17 2021-03-3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指纹识别方法
CN112578948B (zh) * 2020-12-17 2023-12-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指纹识别方法
WO2023082372A1 (zh) * 2021-11-15 2023-05-1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车载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34283A1 (en) 2020-04-30
CN111033518A (zh) 2020-04-17
WO2020035021A1 (zh) 2020-02-20
EP3637316A1 (en) 2020-04-15
CN111033518B (zh) 2023-10-24
EP3637316A4 (en) 2020-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73827U (zh) Lcd指纹识别系统、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0678874B (zh) 屏下光学指纹识别系统及电子装置
CN110062932B (zh) 一种背后光学指纹识别系统及电子装置
EP3819898B1 (en) Display screen and terminal
CN213240740U (zh) 应用于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
CN111066031B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1095289B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以及终端设备
US20210133421A1 (en) Under-scree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lcd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1319243U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以及终端设备
CN211319247U (zh) 指纹识别装置、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1095288A (zh) 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及系统、液晶显示屏
CN210401950U (zh) 屏下检测系统、液晶显示装置和背光模组
CN211349377U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1464727A (zh) 光学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3186221U (zh) 光学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3210660U (zh) 背光模组、被动式发光的显示装置、屏下生物特征检测系统和电子设备
CN212163466U (zh) 光学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3210659U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装置、屏下生物特征检测系统和电子设备
CN210402375U (zh) 背光模组、显示器、生物特征检测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0573817U (zh) 生物特征检测模组和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0402376U (zh) 生物特征检测模组和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1458934A (zh) 背光模组、被动式发光的显示装置、屏下生物特征检测系统和电子设备
CN211319234U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以及终端设备
CN111758101A (zh) 指纹检测装置、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210402377U (zh) 红外背光单元、检测模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