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68639U - 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68639U
CN210568639U CN201921197751.1U CN201921197751U CN210568639U CN 210568639 U CN210568639 U CN 210568639U CN 201921197751 U CN201921197751 U CN 201921197751U CN 210568639 U CN210568639 U CN 210568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on
base
ring
main control
control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9775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高朝岗
陈国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9775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68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68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686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烹饪器具,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安装有面板;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有风扇和主控板,所述底座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加热件,位于所述面板下方,所述加热件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以及外层隔热环,所述外层隔热环位于所述底座内部,所述外层隔热环的顶部向上延伸至与所述上盖或所述面板配合,所述加热件、所述风扇及所述主控板均位于所述外层隔热环与所述底座包围的空间内,所述外层隔热环具有面向所述出风口的第一缺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层隔热环,可将加热件的热量集中在较小的范围内,方便散热,且可大幅降低加热件向烹饪器具外部壳体的传热,延缓了外部壳体老化的速度,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磁炉、电陶炉等烹饪器具,一般包括外壳、面板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加热元件、散热风扇和主控板等结构,面板位于加热元件上方,采用发热盘、发热线圈、卤素管等加热元件,以对加热面板上放置的物品进行加热。烹饪器具运行过程中,加热元件会散发大量的热量,烹饪器具的散热性能成为影响烹饪器具整体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若其散热性能较差,会影响主控板的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引线熔化,而且,加热元件散发的热量还会使外壳温度的升高,造成外壳的老化。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电陶烹饪炉,其包括微晶面板、加热组件、壳体、底板和电路板,所述微晶面板、壳体和底板配合装配形成具有腔室的炉体,加热组件与电路板相互电性连接,且分别设置于该腔室内,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发热体、隔热圈和底座,隔热圈呈环状设置,微晶面板和底座分别封闭隔热圈的上下端形成加热腔,发热体设置于加热腔内,并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电陶烹饪炉虽然使用所述隔热圈和底座将所述发热体封闭在加热腔内,以实现发热体向微晶面板的集中供热,但是使用过程中所述发热体产生的热量依然会透过所述加热腔辐射至所述炉体的内部空间,此外,所述微晶面板在加热锅具的同时也会向炉体内热辐射,导致炉体内部温度较高,使炉体内的电路元件处于高温的工作环境,影响其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且炉体内温度升高也会导致壳体的温度随之升高,从而加剧了壳体的老化,缩短了电陶烹饪炉的使用寿命。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烹饪器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烹饪器具,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安装有面板;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有风扇和主控板,所述底座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加热件,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面板下方,所述加热件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以及外层隔热环,所述外层隔热环位于所述底座内部,所述外层隔热环的顶部向上延伸至与所述上盖或所述面板配合,所述加热件、所述风扇及所述主控板均位于所述外层隔热环与所述底座包围的空间内,所述外层隔热环具有面向所述出风口的第一缺口。
所述外层隔热环的底部与所述底座通过插接、卡接或卡扣之一的方式固连。
所述底座成型有用于固定所述外层隔热环的支撑筋;所述支撑筋呈环状,或者所述支撑筋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支撑筋呈间隔布置。
所述外层隔热环的顶部与所述上盖或所述面板密封连接。
所述外层隔热环与所述加热件之间存在散热间隙。
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的中环,所述上盖安装于所述中环;
所述上盖或中环设置有用于操纵所述烹饪器具的旋钮和/或控制面板,或者所述上盖设置有用于操纵所述烹饪器具的控制面板,所述中环设置有用于操纵所述烹饪器具的旋钮。
所述风扇和所述主控板在所述底座内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所述加热件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风扇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加热件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主控板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所述底座内还设置有容置腔室,所述风扇和所述主控板均位于所述容置腔室内,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容置腔室的外侧。
所述容置腔室在与所述风扇的出风侧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导风口。
所述容置腔室包括位于所述加热件下方的隔热盘以及围绕所述风扇和所述主控板设置的内层隔热环,所述内层隔热环的底部与所述底座固连,所述内层隔热环的顶部与所述隔热盘配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烹饪器具具有位于所述烹饪器具内部的外层隔热环,所述外层隔热环将所述加热件与所述烹饪器具的外壳分隔开,降低了加热件向外壳的传热,延缓了外壳的老化,延长了外壳的使用寿命。而且,所述外层隔热环可将所述发热件辐射的热量集中在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可提高散热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外层隔热环的上部与所述上盖或所述面板密封配合,可以避免热量自所述外层隔热环与所述上盖或所述面板的结合位置处泄漏,一方面可以节能,另一方面可降低烹饪器具外壳的温升。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层隔热环具有较强的反射效果,一方面可将所述加热件辐射的热量反射至所述面板,提高热量利用率,达到节能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阻止热量的进一步扩散,提升散热效率。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隔热盘可将所述烹饪器具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上部空间内,所述主控板位于所述下部空间内,实现了热量的冷热分区,上下分层,大幅减少了所述加热件对所述主控板的热辐射,降低了主控板的温升速率,保证了主控板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更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盘采用隔热材料制成,其可以吸收所述加热件辐射的热量,实现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的隔热,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所述加热件向所述下部空间的热辐射。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热件与所述主控板上下叠放,减小了所述烹饪器具的整体体积,使所述烹饪器具的整体结构更加小巧、紧凑,有利于整机的小型化,在厨房环境中使用时可减少占用空间,在户外使用时,方便用户携带,从而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烹饪器具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烹饪器具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剖视图,其中箭头方向示出了风的流动方向。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座及其内部分结构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座及其内部分结构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座及其内部分结构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烹饪器具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剖视图,其中箭头方向示出了风的流动方向。
其中,
1面板;2上盖;3外层隔热环、31第一缺口;4中环、41旋钮;5加热件;6隔热盘、61导风口;7主控板;8风扇;9底座、91进风口、92出风口、93支撑筋、931卡槽;10内层隔热环;11挡风板;12第一引流风道;13第二引流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便于散热的烹饪器具,包括:底座9,所述底座9开有进风口91和出风口92,所述底座9内设置有主控板7;上盖2,所述上盖2安装有面板1;位于所述面板1下方的加热件5,所述加热件5电连接至所述主控板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加热件5安装于所述底座9。更为具体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加热件安装架以及用于防止热量外散的隔热罩,所述隔热罩同时起到承托所述加热件5的作用,所述加热件5放置在所述隔热罩内,所述隔热罩设置有多个安装凸耳,所述加热件安装架设置有所述安装凸耳位置相对的安装柱,所述安装凸耳与所述安装柱相连。更进一步地,为了使所述加热件5更靠近所述面板1,所述安装柱设置有预压弹簧,通过预压弹簧的弹簧力带动所述安装凸耳上升,以使所述加热件更靠近所述面板1,提高加热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加热件5安装于所述上盖2。更为具体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承托座和安装于所述上盖的安装环,所述承托座具有容置腔,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承托座具有翻边结构,所述安装环具有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所述面板被夹持在所述上、下限位部之间,所述翻边结构被压紧在所述面板与所述下限位部之间。当然,所述承托座与所述安装环还可以采用其它的连接方式,例如通过卡扣结构连接,或者通过螺钉紧固等。
所述加热件5可以是下述加热件中的任意一种:电磁线圈加热件、碳纤维加热丝、热盘加热件、热膜加热件、红外加热件、光波加热件、微波加热件、薄膜加热件或厚膜加热件。对于具有双加热件的烹饪器具而言,例如,烹饪器具具有内层加热件以及围绕所述内层加热件设置的外层加热件,在该情况下,所述内层加热件和所述外层加热件可以分别采用上述加热件类型中的任意一种,即所述内层加热件与所述外层加热件可以采用同样的加热件,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加热件以实现组合式加热。不同类型的加热件具有不同的特点,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加热件类型,以实现不同的加热效果。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位于所述烹饪器具内部的外层隔热环3,所述外层隔热环3的顶部向上延伸至与所述上盖2或所述面板1配合,所述加热件5、所述风扇8以及所述主控板7均位于所述外层隔热环3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外层隔热环3具有面向所述出风口92的第一缺口31,将所述第一缺口31设置在靠近所述烹饪器具的所述出风口92的一侧,有助于缩短风的流出路径,提高散热效率。部分冷风通过所述第一引流风道12进入所述隔热盘6、所述加热件5及所述外层隔热环3围成的空间内,并经所述第一缺口31流向所述出风口92。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层隔热环3底部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加热件5的位置高度,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对所述加热件5辐射热量的阻隔和反射。
通过设置所述外层隔热环3,可大幅降低所述加热件5向所述烹饪器具外壳(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的传热,降低外壳老化的速率,延长所述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而且,所述外层隔热环3可将所述加热件5产生的热量集中在较小的范围内,方便散热。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层隔热环3可以采用金属、塑料或其它耐温材料制成。例如,所述外层隔热环3由金属薄片(如铝薄片、铁薄片、不锈钢薄片等)经过冲压等工艺制成;又如,所述外层隔热环3采用耐温塑料制成;再如,所述外层隔热环3采用陶瓷玻璃制成。对于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外层隔热环3,其自身具有较强的反射效果,一方面可将所述加热件5辐射的热量反射至所述面板1,提高热量利用率,达到节能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阻止热量的进一步扩散,提升散热效率。而对于由非金属材料支撑的外层隔热环3,为增强其反射效果,可在其内表面电镀金属层或粘贴金属薄膜。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层隔热环3的内表面附着有热反射涂层,以使所述外层隔热环3具有更好的反射能力。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所示,所述外层隔热环3的上部与所述上盖2或所述面板1密封配合,以避免热量自所述外层隔热环3与所述上盖2或所述面板1的结合位置处泄漏,一方面可以节能,另一方面可降低烹饪器具外壳的温升。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层隔热环3与所述上盖2或所述面板1之间设置有环形封闭结构,以实现外层隔热环3与上盖2或面板1的密封。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层隔热环3的上部设置有用于抵接所述上盖2或所述面板1的翻边,从而增加了所述外层隔热环3与所述上盖2或所述面板1的接触面积,使所述外层隔热环3与所述上盖2或所述面板1贴靠的更加紧密,以降低热量自两者的抵接位置处泄漏。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所示,所述外层隔热环3与所述加热件5之间存在散热间隙,通过设置散热间隙,可降低对隔热环耐热性能的要求,降低成本,同时间隙的存在,方便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外层隔热环3可以沿竖直方向平直的延伸。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层隔热环上部的内径大于下部的内径,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层隔热环的内径自下而上逐渐扩大,以使所述外层隔热环的截面呈现向外拱起的弧形,以方便所述外层隔热环将所述加热件5的热量向所述面板的方向反射,使热量集中供向所述面板1,以提高热量利用率,实现节能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外层隔热环3放置于所述底座9,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层隔热环3被夹持固定在所述上盖2与所述底座9之间,或者所述外层隔热环3被夹持固定在所述面板1与所述底座9之间,本实施方式通过结构尺寸的限定即可实现外层隔热环3的定位,大幅提升了装配效率,而且省却了用于实现装配的零部件或结构,降低了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外层隔热环3与所述底座9固连。更进一步地,为方便所述外层隔热环3的装配,所述外层隔热环3的底部与所述底座9通过插接、卡接或卡扣之一的方式固连。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层隔热环的底部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固定销,所述底座设有多个与所述固定销相适配的销孔,将所述固定销对应插入所述销孔,之后再将上盖、面板压在所述外层隔热环并实现上盖与底座或下述中环的固定,以及所述面板的安装,即可实现所述外层隔热环的固定。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底座9成型有用于固定所述外层隔热环3的支撑筋93,所述支撑筋93呈环状,或者所述支撑筋93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支撑筋93呈间隔布置,所述支撑筋93的上部开设有卡槽931,所述外层隔热环3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卡槽931相适配的卡凸,或者薄片状的外层隔热环3的底部可直接卡入所述卡槽931,可实现所述外层隔热环3的固定。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9成型有用于固定所述外层隔热环的支撑筋,所述支撑筋呈环状,或者所述支撑筋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支撑筋呈间隔布置,所述支撑筋的上部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外层隔热环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相适配的第二卡槽,将所述第二卡槽卡入所述第一卡槽内,可实现所述外层隔热环的固定。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层隔热环3的固定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例举的实施例,其还可以采用其它的实施方式来实现。
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9的中环4,所述上盖2安装于所述中环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上盖2或中环4设置有用于操纵所述烹饪器具的旋钮41,通过旋转所述旋钮41,可实现烹饪器具的开启或停止、烹饪时间的选择、烹饪功率的选择、或者烹饪功能(如蒸煮、爆炒、煎炸、煮粥等)的选择等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中环4设置有用于操纵所述烹饪器具的旋钮41,通过旋转所述旋钮41,可实现烹饪时间的选择和/或烹饪功率的选择,所述上盖设置有用于操纵所述烹饪器具的控制面板,通过操作所述控制面板,可实现烹饪器具的开启或停止、或者烹饪功能(如蒸煮、爆炒、煎炸、煮粥等)的选择等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盖2或中环4设置有用于操作所述烹饪器具的控制面板,通过操作所述控制面板,可实现烹饪器具的开启或停止、烹饪时间的选择、烹饪功率的选择、或者烹饪功能(如蒸煮、爆炒、煎炸、煮粥等)的选择等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旋钮和所述控制面板设置在所述上盖2或所述中环4。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烹饪器具并不必然设置有所述中环,其可以通过所述底座9、安装在所述底座9的上盖2以及安装在所述上盖2的面板构成其外壳,在该实施方式下,优选地,将用于操纵所述烹饪器具的旋钮或控制面板设置在所述上盖2。
所述底座内还设置有容置腔室,所述风扇8和所述主控板7均位于所述容置腔室内,所述加热件5位于所述容置腔室的外侧。所述容置腔室在与所述风扇的出风侧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导风口61。通过所述容置腔室将所述主控板7与所述加热件5分隔在不同的空间内,大幅降低了所述加热件5向所述主控板7的传热。
具体地来说,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所述容置腔室包括内层隔热环10以及位于所述加热件5下方的隔热盘6,隔热盘6下表面与内层隔热环10上端配合。所述隔热盘6将所述烹饪器具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所述加热件5位于所述上部空间内,所述主控板7位于所述下部空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隔热盘6采用隔热材料制成,其可以阻碍所述加热件5向所述下部空间大量传热,降低了所述下部空间中的温度。所述隔热盘6可以为云母片、硅酸铝材料片或气凝胶材料片。利用所述隔热盘6自身的材料特性吸收所述加热件5辐射的热量,实现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的隔热,以进一步减少所述加热件5向所述下部空间的热辐射。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隔热盘6将所述加热件5与所述主控板7分隔开,实现了热量的冷热分区、温度的上下分层,大幅降低了所述加热件5散发出的热量对所述主控板7的影响,保证了所述主控板7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延长了所述主控板7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所示,所述加热件5位于所述上部空间,所述主控板7位于所述下部空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加热件5与所述主控板7上下叠放,即所述加热件5在所述底座9的投影遮盖所述主控板7的至少部分区域,更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件5在所述底座9的投影覆盖所述主控板7的全部,从而实现了所述加热件5与所述主控板7的重叠垂直布置,大大减小了所述烹饪器具的径向尺寸,整机结构更加紧凑、小巧,有利于烹饪器具的小型化,减少了其占地空间,便于携带和存放,提升了用户体验。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隔热盘6与所述加热件5之间形成有第一引流风道12,所述隔热盘6与所述主控板7之间形成有第二引流风道13,所述第一引流风道12和所述第二引流风道13均与所述出风口92连通。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位于所述底座9内的风扇8,用以将所述进风口91进入的风分别经所述第一引流风道12吹向所述加热件5,经所述第二引流风道13吹向所述主控板7。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引流风道对风进行引流以实现散热,所述第一引流风道12和所述第二引流风道13互不干扰,且各自分别与所述出风口92连通以实现分别出风,提高了散热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风扇8位于所述下部空间内,且所述风扇8和所述主控板7在所述底座9内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一方面方便向所述主控板7导风,另一方面可使结构更加紧凑。所述隔热盘6在与所述风扇8相对的位置开设有所述导风口61,所述导风口61与所述第一引流风道12连通,以实现冷风向所述加热件5的流动。所述导风口61的数量和形状在此不做限定。作为一种更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加热件5在所述底座9内的投影分别遮盖所述风扇8和所述主控板7的至少部分区域,更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件5在所述底座9内的投影覆盖所述风扇8和所述主控板7,一方面方便风扇8分别向所述加热件5和所述主控板7引风,另一方面可使烹饪器具内部空间内的各部件更加紧凑和集成,可大幅减小所述烹饪器具的尺寸,降低整机重量,方便存放、携带和运输。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进风口91设于所述底座9对应所述风扇8的位置。所述底座9设置有挡风板11,所述挡风板11围绕所述风扇8和所述主控板7设置且沿所述第二引流风道13延伸,所述挡风板11具有面向所述出风口91的第三缺口。更进一步地,所述挡风板11的上部向上延伸至与所述隔热盘6的下表面抵接,以将所述风扇8和所述主控板7包围起来,避免风自所述挡风板11的上部与所述隔热盘6的下部的结合位置处逃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挡风板11与所述底座9一体成型,从而省却了两者各自独立成型后再进行装配的步骤,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而且将所述挡风板11一体成型在所述底座9,可使所述挡风板11的底部与所述底座9呈密封状态,避免了风从两者的结合处溢出,使尽可能多的风通过所述第二引流风道13引流至所述主控板7,实现对所述主控板11的散热。此外,所述挡风板11与所述隔热盘6、所述底座9相配合,将所述风扇8和所述主控板7包围在一个相对较小的空间内,可以减少风量的损失,提升散热效率。
如图2所示,空气从所述进风口91进入所述底座9内部,经所述风扇9产生冷风,一部分冷风经所述导风口61和所述第一引流风道12流向所述加热件5,实现对所述加热件5的散热后通过所述出风口92流出,另一份部冷风经所述第二引流风道13流向所述主控板7,实现对所述主控板7的散热后通过所述出风口92流出。采用一个风扇,即可实现对两个主要部件的散热,降低了功耗,且降低了噪音。而且,整个引流风道设计简单、流畅,有利于风的顺利引入和流出,避免了风在所述底座9内部的停留,散热效果好。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内层隔热环10与所述隔热盘6的形状匹配,所述内层隔热环10包围在所述挡风板11的外侧,所述内层隔热环10的底部与所述底座9固连,所述内层隔热环10的上部与所述隔热盘6配合,所述风扇8和所述主控板7均位于所述内层隔热环10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内层隔热环10具有面向所述出风口92的第二缺口。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内层隔热环10在所述底座9的投影与所述加热件5在所述底座9的投影基本对齐,所述内层隔热环10将所述加热件5的传热范围进一步外扩,使其远离所述主控板7,进一步地降低了所述加热件5向所述主控板7的传热,实现了冷热分区,有助于提高散热效率。此外,所述内层隔热环10还实现对所述隔热盘6的支撑,在所述隔热盘6的装配过程中,可对所述隔热盘6起到粗定位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装配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内层隔热环10与所述底座9一体成型,两者一体成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可参考所述挡风板11与所述底座9一体成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烹饪器具可以是电磁炉、电陶炉,甚至电饭煲、电压力锅内加热件与风扇、主控板的排布方式和散热方式也可以采用或借鉴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盖,所述上盖安装有面板;
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有风扇和主控板,所述底座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加热件,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面板下方,所述加热件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以及
外层隔热环,所述外层隔热环位于所述底座内部,所述外层隔热环的顶部向上延伸至与所述上盖或所述面板配合,所述加热件、所述风扇及所述主控板均位于所述外层隔热环与所述底座包围的空间内,所述外层隔热环具有面向所述出风口的第一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层隔热环的底部与所述底座通过插接、卡接或卡扣之一的方式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成型有用于固定所述外层隔热环的支撑筋;
所述支撑筋呈环状,或者所述支撑筋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支撑筋呈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层隔热环的顶部与所述上盖或所述面板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层隔热环与所述加热件之间存在散热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的中环,所述上盖安装于所述中环;
所述上盖或中环设置有用于操纵所述烹饪器具的旋钮和/或控制面板,或者所述上盖设置有用于操纵所述烹饪器具的控制面板,所述中环设置有用于操纵所述烹饪器具的旋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和所述主控板在所述底座内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所述加热件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风扇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加热件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主控板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内还设置有容置腔室,所述风扇和所述主控板均位于所述容置腔室内,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容置腔室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置腔室在与所述风扇的出风侧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导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置腔室包括位于所述加热件下方的隔热盘以及围绕所述风扇和所述主控板设置的内层隔热环,所述内层隔热环的底部与所述底座固连,所述内层隔热环的顶部与所述隔热盘配合。
CN201921197751.1U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烹饪器具 Active CN210568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97751.1U CN210568639U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97751.1U CN210568639U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68639U true CN210568639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39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97751.1U Active CN210568639U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686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0027401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0568639U (zh) 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烹饪器具
CN110754931B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0568640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烹饪器具
CN218164953U (zh) 一种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JP4148212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6087060U (zh) 电磁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KR101875136B1 (ko) 전기조리기
EP3926244B1 (en) Heating 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same
WO2021143292A1 (zh) 冷却结构及压力锅
CN211704261U (zh) 冷却结构及压力锅
CN210951418U (zh) 电磁炉
CN115211716B (zh) 蒸烤设备
CN219578737U (zh) 一种电热烹饪装置的散热组件及电烤箱结构
CN219103069U (zh) 一种红外加热组件、加热装置以及烹饪器具
CN117553330B (zh) 一种燃气灶
CN216114194U (zh) 用于内部保护的辐热炉安装结构
CN213551309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110030590A (zh) 烹饪炉具
CN213248558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15723406U (zh) 超薄电陶炉
CN216431825U (zh) 一种具有空气炸功能的微波炉
CN215127426U (zh) 烹饪器具
CN218480648U (zh) 一种多炉电磁炉
CN219761362U (zh) 一种线圈盘组件及烹饪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25

Address after: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