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59650U - 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59650U
CN210559650U CN201921344337.9U CN201921344337U CN210559650U CN 210559650 U CN210559650 U CN 210559650U CN 201921344337 U CN201921344337 U CN 201921344337U CN 210559650 U CN210559650 U CN 210559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wetland
ecological
water
submersi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443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
李池鸿
尚晓
左小益
钱佳欢
赵宏元
常黎明
蔡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aterway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aterway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aterway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aterway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443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59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59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596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包括:预处理塘、兼性塘、高效湿地净化系统、生态塘、水生植物塘、隔堤和仿生水草,预处理塘通过隔堤与兼性塘连接,兼性塘通过隔堤与高效湿地净化系统连接,高效湿地净化系统通过隔堤与生态塘连接,生态塘通过隔堤与水生植物塘连接,仿生水草与预处理塘、兼性塘和高效湿地净化系统内部连接。其中,高效湿地净化系统包括:第一曝气好氧塘、第二曝气好氧塘、第一离心式潜水曝气机、第二离心式潜水曝气机、第一潜水式推流器和第二潜水式推流器。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强化各塘体的脱氮除磷效果,削减了入湖河流污染负荷,提升河道水质,构建了完善的湿地水生生态系统。

Description

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入湖河流污染负荷是湖泊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之一,入湖河流水质提升和污染负荷的削减对于防治湖泊富营养化至关重要。入湖河流水质提升的方式主要包括河道原位净化和河道异位净化,引河道水体进入人工湿地进行河道水体提升净化是目前工程上常用的河道水质异位净化方式,由于传统的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力负荷小,占地面积大,潜流湿地长期运行过程容易发生堵塞,不适合大面积布置,且在入湖河道旁侧湿地面积有限条件下,湿地净化水质时间较短,自然净化效果有限,需要在空间和时间上强化净化效果等。因此,亟待研发出一种在有限的可利用土地面积条件下,具有高效的去除水体氮磷污染物,达到对水质进行强化净化效果的多级塘-湿地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做出了一系列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包括:预处理塘、兼性塘、高效湿地净化系统、生态塘、水生植物塘、隔堤和仿生水草,所述预处理塘通过隔堤与兼性塘连接,所述兼性塘通过隔堤与高效湿地净化系统连接,所述高效湿地净化系统通过隔堤与生态塘连接,所述生态塘通过隔堤与水生植物塘连接,所述仿生水草与预处理塘、兼性塘和高效湿地净化系统内部连接;
其中,所述高效湿地净化系统包括:第一曝气好氧塘、第二曝气好氧塘、第一离心式潜水曝气机、第二离心式潜水曝气机、第一潜水式推流器和第二潜水式推流器,所述第一曝气好氧塘一端通过隔堤与兼性塘连接,所述第一曝气好氧塘另一端通过隔堤与第二曝气好氧塘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曝气好氧塘另一端与生态塘连接,所述第一离心式潜水曝气机和第一潜水式推流器与第一曝气好氧塘内部连接,所述第二离心式潜水曝气机和第二潜水式推流器与第二曝气好氧塘内部连接。
进一步,所述兼性塘内部设有第三离心式潜水曝气机和第三潜水式推流器。
进一步,所述生态塘包括:第四潜水式推流器、渔网、第一沉水植物和生态浮岛,所述第四潜水式推流器与生态塘内底部连接,所述渔网与生态塘内两侧及中间连接,所述第一沉水植物与生态塘内底部连接,所述生态浮岛设于生态塘内上方,所述生态浮岛为插杆式固定结构。
进一步,所述水生植物塘包括:第五潜水式推流器、第二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所述第五潜水式推流器和第二沉水植物和水生植物塘内底部连接,所述挺水植物与水生植物塘内侧壁连接。
进一步,所述仿生水草的布置容积不超过相应塘体容积的40%。
进一步,所述预处理塘的水深3~4m,所述预处理塘的水力停留时间≥0.05d。
进一步,所述兼性塘的水深1.5~3m,所述兼性塘的水力停留时间≥0.3d。
进一步,所述第一曝气好氧塘的水深3~5m,所述第一曝气好氧塘的水力停留时间≥0.8d,所述第二曝气好氧塘的水深3~5m,所述第二曝气好氧塘的水力停留时间≥0.3d。
进一步,所述生态塘的水深0.3~2.5m,所述生态塘的水力停留时间≥0.4d。
进一步,所述水生植物塘的水深0.3~2m,所述水生植物塘的水力停留时间≥0.4d。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增设高效湿地净化系统,可根据碳源、脱氮需求在缺氧和好氧环境切换,同时在主要塘体内布设曝气设备、推流设备、仿生水草、生态浮岛等强化净化措施,并进行水生植物恢复和水生生物调控,强化各塘体的脱氮除磷效果,削减了入湖河流污染负荷,提升河道水质,构建了完善的湿地水生生态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左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预处理塘100、兼性塘200、第三离心式潜水曝气机210和第三潜水式推流器220。
高效湿地净化系统300、第一曝气好氧塘310、第二曝气好氧塘320、第一离心式潜水曝气机330、第二离心式潜水曝气机340、第一潜水式推流器360和第二潜水式推流器370。
生态塘400、第四潜水式推流器410、渔网420、第一沉水植物430和生态浮岛440。
水生植物塘500、第五潜水式推流器510、第二沉水植物520、挺水植物530、隔堤600和仿生水草7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包括:预处理塘100、兼性塘200、高效湿地净化系统300、生态塘400、水生植物塘500、隔堤600和仿生水草700,预处理塘100通过隔堤600与兼性塘200连接,兼性塘200通过隔堤600与高效湿地净化系统300连接,高效湿地净化系统300通过隔堤600与生态塘400连接,生态塘400通过隔堤600与水生植物塘500连接,仿生水草700与预处理塘100、兼性塘200和高效湿地净化系统300内部连接;
其中,高效湿地净化系统300包括:第一曝气好氧塘310、第二曝气好氧塘320、第一离心式潜水曝气机330、第二离心式潜水曝气机340、第一潜水式推流器360和第二潜水式推流器370,第一曝气好氧塘310一端通过隔堤600与兼性塘200连接,第一曝气好氧塘310另一端通过隔堤600与第二曝气好氧塘320一端连接,第二曝气好氧塘320另一端与生态塘400连接,第一离心式潜水曝气机330和第一潜水式推流器360与第一曝气好氧塘310内部连接,第二离心式潜水曝气机340和第二潜水式推流器370与第二曝气好氧塘320内部连接。
兼性塘200内部设有第三离心式潜水曝气机210和第三潜水式推流器220。
生态塘400包括:第四潜水式推流器410、渔网420、第一沉水植物430和生态浮岛440,第四潜水式推流器410与生态塘400内底部连接,渔网420与生态塘400内两侧及中间连接,第一沉水植物430与生态塘400内底部连接,生态浮岛440设于生态塘400内上方,生态浮岛440为插杆式固定结构。
水生植物塘500包括:第五潜水式推流器510、第二沉水植物520和挺水植物530,第五潜水式推流器510和第二沉水植物520和水生植物塘500内底部连接,挺水植物530与水生植物塘500内侧壁连接。
仿生水草700的布置容积不超过相应塘体容积的40%。
预处理塘100的水深3~4m,预处理塘100的水力停留时间≥0.05d,通过布置仿生水草强化净化措施,去除泥沙及悬浮有机颗粒物,同时在湿地入水口设置格栅,拦截上游水漂浮垃圾及悬浮物;
兼性塘200的水深1.5~3m,兼性塘200的水力停留时间≥0.3d,通过布置仿生水草、曝气设备、水生植物,去除可溶性有机污染物,与后置曝气好氧塘串联,促进氮磷营养盐去除;
第一曝气好氧塘310的水深3~5m,第一曝气好氧塘310的水力停留时间≥0.8d,第二曝气好氧塘320的水深3~5m,第二曝气好氧塘320的水力停留时间≥0.3d,通过布置仿生水草、曝气设备、水生植物,利用串联曝气提高塘体内挂膜的微生物活性,提高氨氮的去除能力,并根据水体中碳源含量适时调整曝气量,提供反硝化条件,提高水体中总氮的去除;
生态塘400的水深0.3~2.5m,生态塘400的水力停留时间≥0.4d,通过布置生态浮岛、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多条食物链的物质迁移、转化和能量的逐级传递、转化,对塘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
水生植物塘500的水深0.3~2m,水生植物塘500的水力停留时间≥0.4d,通过布置水生植物,消除水中菌藻,提高水体出水透明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河道水体通过河道进水闸进入河道旁侧设置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由预处理塘100、兼性塘200、第一曝气好氧塘310、第二曝气好氧塘320、生态塘400和水生植物塘500的多级串联组成,其中第一曝气好氧塘310和第二曝气好氧塘320根据碳源、脱氮需求在缺氧和好氧环境切换,形成高效湿地净化系统300,在主要塘体内布设曝气设备、推流设备、仿生水草700、生态浮岛440等强化净化措施,并进行水生植物恢复和水生生物调控,强化各塘体的脱氮除磷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高效湿地净化系统,可根据碳源、脱氮需求在缺氧和好氧环境切换,同时在主要塘体内布设曝气设备、推流设备、仿生水草、生态浮岛等强化净化措施,并进行水生植物恢复和水生生物调控,强化各塘体的脱氮除磷效果,削减了入湖河流污染负荷,提升河道水质,构建了完善的湿地水生生态系统。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各种变化。

Claims (10)

1.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塘(100)、兼性塘(200)、高效湿地净化系统(300)、生态塘(400)、水生植物塘(500)、隔堤(600)和仿生水草(700),所述预处理塘(100)通过隔堤(600)与兼性塘(200)连接,所述兼性塘(200)通过隔堤(600)与高效湿地净化系统(300)连接,所述高效湿地净化系统(300)通过隔堤(600)与生态塘(400)连接,所述生态塘(400)通过隔堤(600)与水生植物塘(500)连接,所述仿生水草(700)与预处理塘(100)、兼性塘(200)和高效湿地净化系统(300)内部连接;
其中,所述高效湿地净化系统(300)包括:第一曝气好氧塘(310)、第二曝气好氧塘(320)、第一离心式潜水曝气机(330)、第二离心式潜水曝气机(340)、第一潜水式推流器(360)和第二潜水式推流器(370),所述第一曝气好氧塘(310)一端通过隔堤(600)与兼性塘(200)连接,所述第一曝气好氧塘(310)另一端通过隔堤(600)与第二曝气好氧塘(320)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曝气好氧塘(320)另一端与生态塘(400)连接,所述第一离心式潜水曝气机(330)和第一潜水式推流器(360)与第一曝气好氧塘(310)内部连接,所述第二离心式潜水曝气机(340)和第二潜水式推流器(370)与第二曝气好氧塘(320)内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兼性塘(200)内部设有第三离心式潜水曝气机(210)和第三潜水式推流器(2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塘(400)包括:第四潜水式推流器(410)、渔网(420)、第一沉水植物(430)和生态浮岛(440),所述第四潜水式推流器(410)与生态塘(400)内底部连接,所述渔网(420)与生态塘(400)内两侧及中间连接,所述第一沉水植物(430)与生态塘(400)内底部连接,所述生态浮岛(440)设于生态塘(400)内上方,所述生态浮岛(440)为插杆式固定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塘(500)包括:第五潜水式推流器(510)、第二沉水植物(520)和挺水植物(530),所述第五潜水式推流器(510)和第二沉水植物(520)和水生植物塘(500)内底部连接,所述挺水植物(530)与水生植物塘(500)内侧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水草(700)的布置容积不超过相应塘体容积的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塘(100)的水深3~4m,所述预处理塘(100)的水力停留时间≥0.05d。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兼性塘(200)的水深1.5~3m,所述兼性塘(200)的水力停留时间≥0.3d。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曝气好氧塘(310)的水深3~5m,所述第一曝气好氧塘(310)的水力停留时间≥0.8d,所述第二曝气好氧塘(320)的水深3~5m,所述第二曝气好氧塘(320)的水力停留时间≥0.3d。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塘(400)的水深0.3~2.5m,所述生态塘(400)的水力停留时间≥0.4d。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塘(500)的水深0.3~2m,所述水生植物塘(500)的水力停留时间≥0.4d。
CN201921344337.9U 2019-08-19 2019-08-19 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 Active CN210559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4337.9U CN210559650U (zh) 2019-08-19 2019-08-19 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4337.9U CN210559650U (zh) 2019-08-19 2019-08-19 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59650U true CN210559650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34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44337.9U Active CN210559650U (zh) 2019-08-19 2019-08-19 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596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2645A (zh) * 2019-08-19 2019-10-18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2645A (zh) * 2019-08-19 2019-10-18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83355Y (zh) 污水处理与利用生态塘
CN204400695U (zh) 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CN110028150B (zh) 一种模块化耦合污水处理系统
CN103058383B (zh) 一种用于受污染河湖原位修复的多功能模块化浮岛
CN105585223B (zh) 一种淡水养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及其方法
CN101817615A (zh) 厌氧-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人工湿地处理猪场废水的方法
CN108715486B (zh) 一种流域深潭浅滩分子流体生态修复的方法
CN102276068A (zh) 河道生态构建与水体修复系统
CN105776733A (zh) 无重金属及化工污染河道旁路生态净水方法
CN104512986A (zh) 一种富营养化湖泊的联合修复方法
CN105601025A (zh) 一种养殖废水高效降解脱氮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03256023U (zh) 用于尾水深度处理的曝气型竹丝填料基质的生态浮岛
CN210559650U (zh) 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
CN104591509A (zh) 一种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高效脱氮装置
CN110342645A (zh) 一种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
CN207362002U (zh) 一种生物接触氧化和人工湿地联用的农业污水处理系统
CN204211541U (zh) 一种回流立式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CN201065368Y (zh) 径流型仿生生态湿地
CN203613025U (zh) 一种高浓度工业废水厌氧处理系统
CN106673220B (zh) 一种用于水环境质量改善原位处理方法
CN216039071U (zh) 一种湖泊循环供应活水系统
CN215161945U (zh) 用于城镇污水的深度处理提标系统
CN213834719U (zh) 一种固定化载体微生物稳定塘
CN115557626A (zh) 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异位生态治理方法
CN211226797U (zh) 一种利用组合生物技术净化黑臭水体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