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59352U - 一种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559352U CN210559352U CN201921172084.1U CN201921172084U CN210559352U CN 210559352 U CN210559352 U CN 210559352U CN 201921172084 U CN201921172084 U CN 201921172084U CN 210559352 U CN210559352 U CN 2105593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piston
- port
- cavity
- t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Fuel Tanks Or Sh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包括与加油管路连通的第一油腔、与油罐连通的第二油腔、用于间隔所述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的隔板,在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的连通口,还包括可封闭或打开所述连通口的活塞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活塞装置动作的控制装置;当所述油罐内的液面达到最高液位时,所述控制装置驱动所述活塞动作,使得所述连通口封闭。可以实现油罐的自动加油,并避免出现过满,且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罐加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油罐是用于储存油品的大型容器,油罐内的液位要低于最高液位,避免油品的外溢。
目前一般采用操作人员的肉眼观察,来及时的停止继续加油;或者采用液位检测装置进行提醒,但液位检测需要设置检测电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或损坏,可靠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通过设置控制活塞动作的控制装置,实现自动加油,并避免出现过满,且可靠性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包括与加油管路连通的第一油腔、与油罐连通的第二油腔、用于间隔所述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的隔板,在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的连通口,还包括可封闭或打开所述连通口的活塞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活塞装置动作的控制装置;当所述油罐内的液面达到最高液位时,所述控制装置驱动所述活塞动作,使得所述连通口封闭。
进一步的,否则所述连通口处于打开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连通口处于常闭状态,当开始向油罐内加油时,所述控制装置驱动所述活塞动作,使得所述连通口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油腔连通的第一油管、与所述活塞装置的活塞腔连通的第二油管、与所述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连接的三通阀、用于液位控制且可实现三通阀内阀路切换的油漂。
进一步的,所述三通阀具有阀腔、与第一油管连通的A口、与第二油管连通的B口、用于排空的C口、可移动的位于所述阀腔内且用于可选择的封闭所述A口或C口的转换芯,所述A口、B口和C均与阀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转换芯具有位于所述阀腔内的转换芯本体、沿所述转换芯本体向上延伸且伸入所述A口的第一导向柱、沿所述转换芯本体向下延伸且穿过所述C口的第二导向柱、套设在所述第一导柱外侧用于封闭所述A口的第一套环、套设在所述第二导柱外侧用于封闭所述C口的第二套环。
进一步的,所述油漂铰接设置在三通阀处,在所述三通阀上设有向下伸出处的用于限定所述油漂漂浮旋转路径的限定槽,所述限定槽具有向下延伸的槽底面和设置在所述槽底面两侧且向下延伸的两个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油漂具有铰接设置的油漂杆、设置在油漂杆端部的油漂本体;当所述油罐内的液面达到最高液位时,所述油漂杆推动所述转换芯向上移动并封闭所述A口。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装置包括活塞腔和活塞,所述活塞具有与所述活塞腔相匹配的活塞本体、与所述活塞本体固连且伸出所述活塞腔的活塞杆、设置在所述活塞杆上的且可封闭所述连通口的堵头。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本体将所述活塞腔间隔为靠近所述活塞杆的第一活塞腔和远离所述活塞杆的第二活塞腔,所述第二油管与所述第一活塞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装置还包括推动所述活塞封闭所述连通口的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腔设有外凸的连接部,所述活塞腔固定在所述连接部,所述活塞杆伸入所述第一油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通过设置可封闭或打开所述连通口的活塞装置和用于控制所述活塞装置动作的控制装置;当所述油罐内的液面低于最高液位时,所述控制装置驱动所述活塞动作,使得所述连通口打开;当所述油罐内的液面达到最高液位时,所述控制装置驱动所述活塞动作,使得所述连通口打开; 当所述油罐内的液面低于最高液位时,所述控制装置驱动所述活塞动作,使得所述连通口封闭; 可以实现油罐的自动加油,并避免出现过满,且可靠性高。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三通阀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转换芯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油罐加油过程的一个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活塞装置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活塞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油罐内的液面达到最高液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三通阀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阅图1-8,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的一个实施例, 图1为油罐开始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箭头方向为油的流动方向,虚线的箭头为控制装置内的油流动方向;图4为控制装置50驱动活塞装置40动作,使得连通口31打开,向油罐内加油的状态;图7当油罐内的液面达到最高液位,控制装置50驱动活塞装置40动作,连通口31封闭的状态。
一种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包括与加油管路连通的第一油腔10、与油罐连通的第二油腔20、用于间隔第一油腔10和第二油腔20的隔板30,在隔板30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一油腔10和第二油腔20的连通口31,还包括可封闭或打开连通口31的活塞装置40,当活塞装置40动作打开连通口31时,第一油腔10和第二油腔20连通,也就是进入第一油腔10的油可以通过连通口进入第二油腔20内,进而进入油罐内。为了避免向油罐内加油过慢,也就是使得油罐内的液位高于最高液位,设置用于控制活塞装置40动作的控制装置50;当油罐内的液面低于最高液位时,控制装置50驱动活塞装置40动作,使得连通口31打开,参见图4所示;当油罐内的液面达到最高液位时,控制装置50驱动活塞装置40动作,使得连通口31封闭,参见图7所示;在油罐内的液面低于最高液位时,就可以实现向油罐内自动加油,并避免出现过满,且可靠性高。
其中,连通口31处于常闭状态,也就是活塞装置40处于封闭连通口31的状态;当开始向油罐内加油时,控制装置50驱动活塞装置40动作,使得连通口31打开,向油罐内加油。
参见图1和图5所示,控制装置50包括与第一油腔10连通的第一油管51、与活塞装置40的活塞腔41连通的第二油管52、与第一油管51和第二油管52连接的三通阀53、用于液位控制的油漂54,当油罐内的液面达到最高液位时,油漂推动实现三通阀53内阀路切换,使得活塞装置40动作,使得连通口31封闭。第一油管51的一端连接第一油腔10、另一端连接三通阀53;第二油管52的一端连接活塞腔41、另一端连接三通阀53。加油管路向第一油腔10内加油,也就加油管路内的油具有一定的压力,由于连通口31处于常闭状态,进入第一油腔10的油此时不能进入第二油腔20;进入第一油腔10的油,可以进入第一油管51内,之后油压冲击使得三通阀53内的阀路实现第一油管51和第二油管52连通,也就是第一油腔10内的油经第一油管51、第二油管52后可以进入活塞腔41内,进而推动活塞装置40动作,实现连通口31的打开;使得第一油腔10内的油进入第二油腔20后,再进入油罐内。
参见图2和图3所示,三通阀53具有阀腔531、与第一油管51连通的A口、与第二油管52连通的B口、用于排空的C口、可移动的位于阀腔531内的转换芯532,转换芯532用于封闭A口或者用于封闭C口,其中A口、B口和C均与阀腔531连通。当转换芯532封闭C口时,A口和B口通过阀腔531相连通;在连通口31处于打开状态时,转换芯532封闭C口。当转换芯532封闭A口时,B口和C口通过阀腔531相连通;在连通口31的处于封闭状态时,转换芯532封闭A口。当加油管路向第一油腔10内加油,由于连通口31处于常闭状态,进入第一油腔10的油此时不能进入第二油腔20;进入第一油腔10的油,可以进入第一油管51内,之后第一油管51内的有进入阀腔531内,在油压冲击推动下,使得转换芯532被压紧在C口处,使得C口封闭,A口和B口通过阀腔531相连通;也就是第一油腔10内的油经第一油管51、第二油管52后可以进入活塞腔41内,进而推动活塞装置40动作,实现连通口31的打开;使得第一油腔10内的油进入第二油腔20后,再进入油罐内。当油罐内的液面达到最高液位时,油漂54向上推动转换芯532,使得当转换芯532封闭A口,此时B口和C口通过阀腔531相连通,第二油管52内的油通过C口流入油罐内,也就使得活塞腔41内的油,经第二油管52和C口流入油罐内,使得活塞装置40通过弹簧复位,实现关闭状态,不能在向油罐内加油,避免了加油过满带来的问题。
在三通阀53上,A口和C口上下相对设置,转换芯532可上下移动的位于阀腔531内,通过推动转换芯532的向上移动或者向下移动,来实现三通阀53内的阀路转换。转换芯532具有位于阀腔531内的转换芯本体5321、沿转换芯本体5321向上延伸的第一导向柱5322、沿转换芯本体5321向下延伸的第二导向柱5323,其中第一导向柱5322伸入A口,第二导向柱5323伸入并穿过C口,有利于转换芯532在上下移动时的导向,确保对于A 口和C的封闭;并通过设置第二导向柱5323伸出C口,使得在油漂54浮起到位时,可以推动第二导向柱5323向上移动。为了进一步增加转换芯532对于A口和C 口封闭效果,转换芯532还具有套设在第一导柱5322外侧的第一套环5324和套设在第二导柱5323外侧的第二套环5325,其中,第一套环5324用于封闭A口,第二套环5325用于封闭C口,第一套环5324和第二套环5325优选采用弹性材料,增加密封性。
油漂54铰接设置三通阀53上,在三通阀53上设有向下伸出的限定槽533,限定槽533用于限定油漂54的漂浮旋转路径,也就是随着油罐内的液面升高,油漂54绕铰接带你向上漂浮时,按照限定槽533限定出的路径铰接旋转,保证油罐内的液面到达最高液位时,油漂54能推动转换芯532实现A口的封闭。限定槽533具有向下延伸的槽底面和设置在槽底面两侧且向下延伸的两个侧面。
油漂54具有铰接设置的油漂杆541、设置在油漂杆541端部的油漂本体542,当油罐内的液面达到最高液位时,油漂杆541推动转换芯532向上移动并封闭A口。
参见图5和图6所示,活塞装置40包括活塞腔41和活塞42,活塞42具有与活塞腔41相匹配的活塞本体421、与活塞本体411固连且伸出活塞腔41的活塞杆422、设置在活塞杆422上的堵头423,堵头423用于封闭连通口31,堵头423为锥形结构,保证对于连通口31的密封。活塞本体421与活塞腔41可移动的紧密接触,活塞本体421将活塞腔41间隔为靠近活塞杆422的第一活塞腔411和远离活塞杆422的第二活塞腔412,第二活塞腔412与外界连通,第二油管52与第一活塞腔411连通。活塞装置40还包括推动活塞42封闭连通口31的弹簧43,弹簧43套装在活塞杆422上、位于堵头423与活塞腔41的壳体之间,实现连通口31的常闭状态。
第一油腔10设有外凸的连接部,活塞腔41固定在连接部处,所述活塞杆伸入所述第一油腔。隔板30具有竖向设置的第一隔板部、沿第一隔板部的上端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二隔板部、沿第一隔板部的下端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三隔板部,第二隔板部和第三隔板部与第一油腔10的腔壁固定,或者说是第二隔板部和第三隔板部与第二油腔10的腔壁固定,在第一隔板部上开设有连通口31。
本实施例中,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的工作方法,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S10.通过加油管路向第一油腔10内加油,此时连通口31处于封闭状态,参见图1所示。
S20.控制装置50驱动活塞装置40动作使得连通口31打开,参见图4所示。
具体的,进入第一油腔10的油此时不能进入第二油腔20,进入第一油腔10的油,可以进入第一油管51内,之后第一油管51内的有进入阀腔531内,在油压冲击推动下,使得转换芯532被压紧在C口处,使得C口封闭,A口和B口通过阀腔531相连通;也就是第一油腔10内的油经第一油管51、第二油管52后可以进入活塞腔41内,进而推动活塞装置40动作,实现连通口31的打开。
S30. 第一油腔内的油经连通口进入第二油腔,之后到达油罐内,参见图2所示。
具体的,连通口31的打开后,使得第一油腔10内的油进入第二油腔20后,再进入油罐内,随着油罐内的液面增高,油漂54按照限定槽限定的旋转路径漂浮起来。
S40. 当油罐内的液面达到最高液位时,控制装置50驱动活塞装置40动作,使得连通口31封闭,参见图7所示。
具体的,当油罐内的液面低于最高液位时,油漂54向上推动转换芯532,使得当转换芯532封闭A口,此时B口和C口通过阀腔531相连通,第二油管52内的油通过C口流入油罐内,也就使得活塞腔41内的油,经第二油管52和C口流入油罐内,使得活塞装置40复位,实现关闭状态,不能在向油罐内加油,避免了加油过满带来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加油管路连通的第一油腔、与油罐连通的第二油腔、用于间隔所述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的隔板,在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的连通口,还包括可封闭或打开所述连通口的活塞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活塞装置动作的控制装置;当所述油罐内的液面达到最高液位时,所述控制装置驱动所述活塞动作,使得所述连通口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处于常闭状态,当开始向油罐内加油时,所述控制装置驱动所述活塞动作,使得所述连通口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油腔连通的第一油管、与所述活塞装置的活塞腔连通的第二油管、与所述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连接的三通阀、用于液位控制且可实现三通阀内阀路切换的油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具有阀腔、与第一油管连通的A口、与第二油管连通的B口、用于排空的C口、可移动的位于所述阀腔内且用于可选择的封闭所述A口或C口的转换芯,所述A口、B口和C均与阀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芯具有位于所述阀腔内的转换芯本体、沿所述转换芯本体向上延伸且伸入所述A口的第一导向柱、沿所述转换芯本体向下延伸且穿过所述C口的第二导向柱、套设在第一导柱外侧用于封闭所述A口的第一套环、套设在第二导柱外侧用于封闭所述C口的第二套环。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漂铰接设置在三通阀处,在所述三通阀上设有向下伸出处的用于限定所述油漂漂浮旋转路径的限定槽,所述限定槽具有向下延伸的槽底面和设置在所述槽底面两侧且向下延伸的两个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漂具有铰接设置的油漂杆、设置在油漂杆端部的油漂本体;当所述油罐内的液面达到最高液位时,所述油漂杆推动所述转换芯向上移动并封闭所述A口。
8.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装置包括活塞腔和活塞,所述活塞具有与所述活塞腔相匹配的活塞本体、与所述活塞本体固连且伸出所述活塞腔的活塞杆、设置在所述活塞杆上的且可封闭所述连通口的堵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本体将所述活塞腔间隔为靠近所述活塞杆的第一活塞腔和远离所述活塞杆的第二活塞腔,所述第二油管与所述第一活塞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装置还包括推动所述活塞封闭所述连通口的弹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72084.1U CN210559352U (zh) | 2019-07-24 | 2019-07-24 | 一种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72084.1U CN210559352U (zh) | 2019-07-24 | 2019-07-24 | 一种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559352U true CN210559352U (zh) | 2020-05-19 |
Family
ID=70676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172084.1U Active CN210559352U (zh) | 2019-07-24 | 2019-07-24 | 一种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55935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71914A (zh) * | 2019-07-24 | 2019-10-25 | 青岛金黄海集装箱有限公司 | 一种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2019
- 2019-07-24 CN CN201921172084.1U patent/CN21055935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71914A (zh) * | 2019-07-24 | 2019-10-25 | 青岛金黄海集装箱有限公司 | 一种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CN110371914B (zh) * | 2019-07-24 | 2024-08-27 | 青岛金黄海集装箱有限公司 | 一种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559352U (zh) | 一种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 | |
CN210920911U (zh) | 一种真空泵自动注油装置 | |
CN202718204U (zh) | 一种进水阀 | |
CN110371914B (zh) | 一种油罐加油过满保护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CN208560261U (zh) | 一种定量倒取液体的定量盖 | |
CN102095016A (zh) | 一种浮力式自控阀 | |
CN101201361B (zh) | 气液隔离式储液装置 | |
CN216320118U (zh) | 储罐油水分离器 | |
US4310038A (en) | Metering valve for beverage containers | |
CN114353405A (zh) | 一种带有自动下料装置的雪花冰机 | |
CN202215831U (zh) | 一种浮力式自控阀 | |
CN201420012Y (zh) | 一种定容式灌装阀 | |
CN108523673B (zh) | 防溢流型饮水机 | |
CN109702953B (zh) | 药袋打孔器 | |
CN102388861A (zh) | 带有液氮自动充装控制装置的干细胞储存罐 | |
CN208632081U (zh) | 一种防溢灌装头 | |
CN216769877U (zh) | 一种带有自动下料装置的雪花冰机 | |
CN210533701U (zh) | 一种加油站油罐防溢阀检测装置 | |
CN216922655U (zh) | 一种模温机油箱 | |
CN113593833B (zh) | 一种智能油浸变压器补油装置 | |
CN213640550U (zh) | 一种带双进水管式水罐的饮水机 | |
US1171800A (en) | Vessel for inflammable liquids. | |
CN215514931U (zh) | 一种植物燃油存储导流装置 | |
CN217161916U (zh) | 一种皂液器补液结构 | |
CN219652673U (zh) | 一种菜籽油生产用定量灌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