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57852U - 变距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变距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57852U
CN210557852U CN201920794395.5U CN201920794395U CN210557852U CN 210557852 U CN210557852 U CN 210557852U CN 201920794395 U CN201920794395 U CN 201920794395U CN 210557852 U CN210557852 U CN 2105578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tch
assembly
variable
clamping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9439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爱群
苏舟
严俊可
刘亚周
杨迅
高云松
黄祥虎
高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n's Lithium Battery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 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 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 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9439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578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57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578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距输送系统。该变距输送系统包括机架、上料旋转机构、变距机构及转移机构,上料旋转机构包括第一夹持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一转动件,第一夹持组件对工件进行取放,第一驱动组件驱动转动件相对机架平移及升降,转动件带动工件转动,变距机构包括安装板、第二转动件及变距组件,安装板上设有多个接收工件的安装位,变距组件能调节安装位之间的间隔距离,转移机构安装于机架上,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及第二夹持组件,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二夹持组件相对机架平移及升降,将工件转移到夹具中。上述的变距输送系统中,对工件的旋转及变距在单独的机构上实现,避免将各个功能结构集中到一个机构上进行实现,占用过多的空间。

Description

变距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自动化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变距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池自动化加工流水线中,电池的流动路径往往是较多转折,在电池路径产生变化的过程中,为适应设备内部电池夹具工装的工作要求,流水线体中电池的相对位置往往需要进行改变才能放入设备中运行。
现阶段,由于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电池容量的不断提升,电池的外形尺寸越来越大,相应的,电池生产设备的外形尺寸也变得越来越大,受厂房布局限制以及前后段工序的制约,电池生产设备的流水线结构需要做得更加紧凑合理。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节省空间的变距输送系统。
一种变距输送系统,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装载工件的夹具;
上料旋转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包括第一夹持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对所述工件进行取放,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转动件相对所述机架平移及升降,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连接,以带动所述工件转动,使所述工件的朝向与所述夹具的朝向相对应;
变距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包括安装板、第二转动件及变距组件,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多个接收所述工件的安装位,所述变距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变距组件能调节所述安装位之间的间隔距离,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安装板连接,以使所述安装位相对所述机架转动;及
转移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及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相对所述机架平移及升降,以使所述第二夹持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安装位,将所述工件转移到所述夹具中。
上述的变距输送系统中,对工件的旋转及变距在单独的机构上实现,避免常规的变距输送系统将各个功能结构集中到一个机构上进行实现,占用过多的空间,同时还要预留足够的空间用于旋转时的避让,还可以减小单个机构的负载,提升机构移动速度,从而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夹爪组件及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连接,所述第一夹爪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夹爪,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夹爪传动连接,以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夹爪靠近或远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为两个,间隔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夹爪组件为两个,对应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驱动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述变距组件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两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距组件包括第一载具及第二载具,所述第一载具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二载具与所述第一载具间隔设置且滑设于所述安装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距组件还包括滑台气缸,所述滑台气缸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滑台气缸与所述第二载具传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动件为中空旋转平台,所述第二转动件驱动所述安装板转动18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平移件及第二升降件,所述第二升降件设有两个,间隔设于所述第二平移件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设有两个,对应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二升降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夹爪组件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二转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夹爪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夹爪,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夹爪传动连接,以驱动两个所述第二夹爪靠近或远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爪包括第二主板及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设有多个,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主板上,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二主板围成容置腔,所述工件的两侧分别收纳于两侧所述第二夹爪上的所述容置腔中。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变距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变距输送系统中上料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如图1所示变距输送系统中变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如图1所示变距输送系统中转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如图2所示上料旋转机构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如图4所示转移机构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一实施方式的变距输送系统10包括机架100、上料旋转机构200、变距机构300及转移机构400。变距输送系统10用于当工件11从流水线体中流入后,将工件11进行旋转合适的角度并改变工件11之间的间隔,使得工件11 与夹具位置对应,并将工件转移到夹具中以便后续的加工操作。
参见图1及图2,其中,机架100上设有用于装载工件11的夹具,夹具用于固定工件11,使后续的加工过程如激光焊接更为稳定,也是工件11从流水线体12中流入后,进行调节相对距离后最后转移到的位置。上料旋转机构200安装于机架100上,上料旋转机构200包括第一夹持组件210、第一驱动组件220 及第一转动件230。第一夹持组件210对工件11进行取放,第一驱动组件220 驱动转动件相对机架100平移及升降,第一转动件230与第一夹持组件210连接,以带动工件11转动,使工件11的朝向与夹具的朝向相对应。工件11从流水线体12流入时的初始位置与夹具有一定夹角,通过第一转动件230的转动,使得工件11与夹具平行。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工件11为动力电池。
参见图1及图3,变距机构300安装于机架100上,变距机构300包括安装板310、第二转动件320及变距组件330。安装板310上设有多个接收工件11 的安装位,上料旋转机构200将调节好方向的工件11放置于安装位中。变距组件330安装于安装板310上,变距组件330能调节安装位之间的间隔距离,使得工件11与工件11之间的距离与夹具上放置工件11的容置腔相对应。第二转动件320与安装板310连接,以驱动安装位相对机架100转动,变距完成的工件11通过转动件的转动改变与上料旋转机构200的相对位置。具体地,上料旋转机构200单次取料工件11的数量为四个,而单次放置于安装位的工件11的数量为两个。第二转动件320驱动安装板310转动,使得变距完成的工件11转动到转移工位等待转移机构400进行转移,同时使其他未放置工件11的安装位与上料旋转机构200对应,以进行下一轮工件11的变距。
参见图1及图4,转移机构400安装于机架100上,转移机构400包括第二驱动组件410及第二夹持组件420。第二驱动组件410驱动第二夹持组件420相对机架100平移及升降,以使第二夹持组件420靠近或远离安装位,将工件11 转移到夹具中。
上述的变距输送系统10中,对工件11的旋转及变距在单独的机构上实现,避免常规的变距输送系统10将各个功能结构集中到一个机构上进行实现,占用过多的空间,同时还要预留足够的空间用于旋转时的避让,还可以减小单个机构的负载,提升机构移动速度,从而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
参见图2及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持组件210包括第一固定板211、第一夹爪组件212及第一驱动件213。第一驱动件213安装于第一固定板211上,第一固定板211与第一转动件230连接,以驱动固定板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夹爪组件212上的工件11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转动的角度为90度,当然也可以根据夹具的实际安装位置调节固定板转动的角度,使工件11的朝向与夹具的朝向相对应。第一夹爪组件21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夹爪214,第一驱动件213与第一夹爪214传动连接,以驱动两个第一夹爪214靠近或远离。第一夹爪214包括第一主板215及第一限位板216。第一限位板216设有两个,间隔设置于第一主板215上,以围成容置腔,工件11的两侧分别收纳于两侧第一夹爪214上的容置腔中。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件213为两个,间隔安装于第一固定板211上,第一夹爪214组件212为两个,对应安装于两个第一驱动件213上。工件11从流水线体12上以并排的排列方式流入,第一驱动组件220驱动第一夹持组件210相对机架100平移及升降,使得第一夹爪214组件212与工件11相对,工件11 的两侧收容于容置腔中,两个第一驱动件213驱动两个第一夹爪214组件212 同时夹取四个工件11。夹取完成后,第一驱动组件220驱动第一夹持组件210 朝变距机构300移动,将工件11输送到变距机构300上。具体地,第一转动件 230可以为旋转气缸,第一驱动件213为气缸。第一驱动组件220包括第一平移件及第一升降件,第一平移件为直线伺服电机,第一升降件也为直线伺服电机。
再参见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变距组件330为两个,分别设于安装板310 的两端。一个变距组件330一次对两个工件11进行间隔距离的调节。上料旋转机构200将工件11下料到变距组件330上时一次下料两个,变距组件330完成变距后,第二转动件320驱动安装板310转动180度,将另一端的变距组件330 转动到与上料旋转机构200相对应的位置,以对剩下的两个工件11下料并变距。需要注意的是,第二转动件320驱动安装板310的转动可以是与工件11的变距同步进行,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具体地,第二转动件320为中空旋转平台。
进一步地,变距组件330包括第一载具331及第二载具332。第一载具331 与第二载具332各为一个安装位。第一载具331固定于安装板310上,第二载具332与第一载具331间隔设置且滑设于安装板310上,滑动第二载具332可以改变第一载具331与第二载具332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改变工件11之间的距离以完成变距。其中,变距组件330还包括滑台气缸333,滑台气缸333安装于安装板310上,滑台气缸333与第二载具332传动连接,实现第二载具332 相对第一载具331的滑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载具331与安装板310之间还设有支架,以提升第一载具331的高度,滑台气缸333从支架下穿过与第二载具332连接。
参见图4及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410包括第二平移件411 及第二升降件412。第二升降件412设有两个,间隔设于第二平移件411上,第二夹持组件420设有两个,对应安装于两个第二升降件412上。如此设置,使得两个夹持组件能分别单独进行升降,以夹取变距机构300上完成变距的工件 11。具体地,第二平移件411为直线伺服电机,第二升降件412为直线伺服电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夹持组件420包括第二固定板421、第二夹爪组件 422及第二驱动件423。第二驱动件423安装于第二固定板421上,第二固定板 421与第二转动件320连接,第二夹爪组件42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夹爪 424,第二驱动件423与第二夹爪424传动连接,以驱动两个第二夹爪424靠近或远离。第二夹爪424包括第二主板425及第二限位板426。第二限位板426设有两个,间隔设置于第二主板425上,以围成容置腔,工件11的两侧分别收纳于两侧第二夹爪424上的容置腔中。
需要说明的是,变距组件330完成工件11的变距后位于安装板310上远离旋转机构的一端,第二夹爪424通过第二平移件411及第二升降件412对变距完成的工件11进行夹取,夹取后,第二升降组件驱动夹持着工件11的第二夹爪424上升,避免产生干涉。此时,变距组件330上的第二载具332滑动至变距前的与第一载具331之间的间隔距离。另一组第二夹爪424接收上料旋转机构200上剩下的两个工件11,工件11的转动与变距同时进行,完成后第二平移件411与第二升降将驱动第二夹爪424组件422移动,使未夹持工件11的第二夹爪424夹取新变距完成的工件11,最后转移机构400将四个工件11转移到夹具中,完成工件11的输送。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变距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装载工件的夹具;
上料旋转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包括第一夹持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对所述工件进行取放,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转动件相对所述机架平移及升降,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连接,以带动所述工件转动,使所述工件的朝向与所述夹具的朝向相对应;
变距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包括安装板、第二转动件及变距组件,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多个接收所述工件的安装位,所述变距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变距组件能调节所述安装位之间的间隔距离,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安装板连接,以使所述安装位相对所述机架转动;及
转移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及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相对所述机架平移及升降,以使所述第二夹持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安装位,将所述工件转移到所述夹具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距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夹爪组件及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连接,所述第一夹爪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夹爪,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夹爪传动连接,以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夹爪靠近或远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距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为两个,间隔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夹爪组件为两个,对应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驱动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距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组件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距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组件包括第一载具及第二载具,所述第一载具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二载具与所述第一载具间隔设置且滑设于所述安装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距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组件还包括滑台气缸,所述滑台气缸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滑台气缸与所述第二载具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距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件为中空旋转平台,所述第二转动件驱动所述安装板转动18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距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平移件及第二升降件,所述第二升降件设有两个,间隔设于所述第二平移件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设有两个,对应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二升降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距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夹爪组件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二转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夹爪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夹爪,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夹爪传动连接,以驱动两个所述第二夹爪靠近或远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距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爪包括第二主板及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设有多个,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主板上,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二主板围成容置腔,所述工件的两侧分别收纳于两侧所述第二夹爪上的所述容置腔中。
CN201920794395.5U 2019-05-29 2019-05-29 变距输送系统 Active CN2105578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4395.5U CN210557852U (zh) 2019-05-29 2019-05-29 变距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4395.5U CN210557852U (zh) 2019-05-29 2019-05-29 变距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57852U true CN210557852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23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94395.5U Active CN210557852U (zh) 2019-05-29 2019-05-29 变距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578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63927A (zh) 一种可变距电池模组自动装配系统
EP3943236B1 (en) Multi-spindle fully automatic vertical machining center
CN113680608A (zh) 一种导热板自动涂胶设备
CN112827725B (zh) 一种全自动冲片喷胶智能化柔性生产线及其运行方法
CN210557852U (zh) 变距输送系统
CN116081279B (zh) 电芯贴胶产线
CN217045685U (zh) 一种多工位加工系统
CN111332797A (zh) 一种自动智能加工线
CN106563899A (zh) 低成本的新型自动焊接机及其焊接方法
CN214569054U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装置
CN113857742B (zh) 非标零件组配焊接智能制造系统及制造方法
CN114193052A (zh)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及生产线
CN212607573U (zh) 一种多工位转换的转盘机构
CN214610205U (zh) 一种精确自动上下料机械手设备
CN213922985U (zh) 自动化移载翻转输送设备
CN113001234A (zh) 机床加工材料可升降搬运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CN220330478U (zh) 一种pcb面板自动化组装设备
CN219286477U (zh) 电芯间距调节机构及电池组装生产线
CN216966730U (zh)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及生产线
CN111002331A (zh) 一种可调行程同步对中料框夹持手爪
CN216971168U (zh) 一种并行插针设备及生产线体
CN211629227U (zh) 一种可变距电池模组自动装配系统
CN216706434U (zh) 用于车辆的生产线
CN217619038U (zh) 单双卡机械成型自动线
CN212291934U (zh) 一种自动智能加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31

Address after: 518000 workshop 501, building 3,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enter park, No. 12, Chongqing Road, Hepi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n's lithium battery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1 Dazu laser building, 9 new West Road, North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park,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AN'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