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55082U - 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55082U
CN210555082U CN201921359030.6U CN201921359030U CN210555082U CN 210555082 U CN210555082 U CN 210555082U CN 201921359030 U CN201921359030 U CN 201921359030U CN 210555082 U CN210555082 U CN 2105550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steering wheel
friction ring
auxiliary
pu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5903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盛君
任珊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5903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550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550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550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包括:转向器;主方向盘;主带轮,与主方向盘相连,主方向盘通过主带轮将动力输出至转向器;主转向管柱,主方向盘通过主转向管柱与主带轮相连;副方向盘;副带轮,与副方向盘相连;副转向管柱,副方向盘通过副转向管柱与副带轮相连;皮带,分别与主带轮和副带轮相连;锁止机构,设在副方向盘和副带轮之间且在锁止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转换,锁止机构被构造成在锁止位置副方向盘通过副带轮将动力输出至转向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副方向盘需通过锁止机构才能操控车辆,有利于提高整车行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以及设有上述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双方向盘控制采用的方案是方向盘离合器,虽然它能实现方向盘与万向传动轴的接合与分离,然而,方向盘离合器制造技术要求高及使用维护成本高。其结构复杂,组成零部件多,零部件的制造精度要求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所述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的结构简单且成本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包括:转向器;主方向盘;主带轮,所述主带轮与所述主方向盘相连,所述主方向盘适于通过所述主带轮将动力输出至所述转向器;主转向管柱,所述主方向盘通过所述主转向管柱与所述主带轮相连;副方向盘;副带轮,所述副带轮与所述副方向盘相连;副转向管柱,所述副方向盘通过所述副转向管柱与所述副带轮相连;皮带,所述皮带分别与所述主带轮和所述副带轮相连;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设在所述副方向盘和所述副带轮之间,所述锁止机构在锁止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转换,所述锁止机构被构造成:在所述锁止位置所述副方向盘适于通过所述副带轮将动力输出至所述转向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主驾驶位的主方向盘始终可以操控车辆,副驾驶位的副方向盘需通过锁止机构才能操控车辆,这样可以避免副驾驶乘员误操作控制车辆转向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整车行驶的安全性。并且所述转向系统只使用一个锁止机构,极大的节约了布置空间与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止机构包括:第一摩擦环,所述第一摩擦环设在所述副带轮上;第二摩擦环;滑动齿套,所述滑动齿套与所述第二摩擦环相连;其中,当需要通过所述副方向盘驱动所述副带轮将动力输出时,施加在所述滑动齿套上的轴向力使所述第二摩擦环与所述第一摩擦环压紧,以实现所述副方向盘与所述副带轮的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副带轮上形成有环形安装槽,所述第一摩擦环包括:底壁,所述底壁的内端设在所述环形安装槽处;周壁,所述周壁与所述底壁的外端相连,且所述周壁被构造成在由所述副带轮至所述滑动齿套的方向上径向尺寸逐渐增大的锥形;其中,所述第二摩擦环的内端与所述副带轮间隔开且外端适于与所述周壁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齿套上形成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处设有定位销以使所述滑动齿套与所述第二摩擦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摩擦环的邻近所述定位销的一侧形成有定位槽,所述定位销适于穿过所述定位孔并配合在所述定位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齿套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定位孔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有弹簧和钢珠,所述弹簧的一端止抵所述容置槽的底面且另一端与所述钢珠相连,所述钢珠的远离所述弹簧的一侧止抵所述定位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滑动齿套上形成有锁销孔,所述锁销孔处设有锁销以使所述滑动齿套与所述第二摩擦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摩擦环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摩擦环设置的通孔,所述锁销适于穿过所述锁销孔和所述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锁销上形成有锁止面,所述锁销孔上形成有与所述锁止面相匹配的锥面,当所述滑动齿套受到轴向力使所述第二摩擦环与所述第一摩擦环压紧时,所述锁止面止抵所述锥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的一个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中锁止机构的一个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中锁止机构的一个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中锁止机构的另一个示意图,其中箭头F的指向代表滑动齿套的受力方向;
图5是相关技术中的转向系统的一个示意图。
附图标记:
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100,
转向器1,主方向盘2,主带轮3,主转向管柱4,副方向盘5,副带轮6,环形安装槽61,副转向管柱7,皮带8,
锁止机构9,第一摩擦环91,底壁911,周壁912,第二摩擦环92,滑动齿套93,锥面9331,定位销10,弹簧11,钢珠12,锁销13,锁止面131,滚针轴承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相关技术中的一种装有两套操控装置的汽车(参照图5),正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各有一套方向盘、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油门踏板和控制开关及仪表。可在汽车行驶中对以下三种操控模式进行切换:模式一,正驾驶位置操控汽车而副驾驶位置脱离操控。模式二,副驾驶位置操控汽车而正驾驶位置脱离操控。模式三,正驾驶位置和副驾驶位置共同操控汽车。这种汽车作为驾驶培训专用车辆(教练车)来使用,可为新驾驶员的培训过程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在不同交通规则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往复行驶的汽车如采用本实用新型,可根据需要实现左方向盘和右方向盘的零过程转换。这种能够双人共同驾驶的汽车如果作为军事用途,在作战中会提高车辆的生存能力和持续行驶能力。
其中,上述双方向盘控制采用的方案是方向盘离合器,虽然它能实现方向盘与万向传动轴的接合与分离,然而,方向盘离合器制造技术要求高及使用维护成本高。其(例如,方向盘离合器)结构复杂,组成零部件多,零部件的制造精度要求高。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100。
本申请中的一种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100主要涉及到专用汽车领域,特指一种不同场地满足两边均可操作驾驶需求。目前主要用于城市垃圾清理环卫车,原因是垃圾存放位置长期习惯放在道路右侧,如果驾驶员在左侧驾驶操作视线存在盲区,因此驾驶员在市区连续清理垃圾时需要在右侧驾驶,当装满货箱后再到左侧位置驾驶运到市区外的垃圾处理厂,这就是双方向盘操作的转向系统形成原因。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100,包括:转向器1、主方向盘2(参照图1中所示的左侧的方向盘)、主带轮3、主转向管柱4、副方向盘5(参照图1中所示的右侧的方向盘)、副带轮6、副转向管柱7、皮带8以及锁止机构9。
具体而言,主带轮3与主方向盘2相连,主方向盘2适于通过主带轮3将动力输出至转向器1;主方向盘2通过主转向管柱4与主带轮3相连;副带轮6与副方向盘5相连。
副方向盘5通过副转向管柱7与副带轮6相连;皮带8分别与主带轮3和副带轮6相连。
锁止机构9设在副方向盘5和副带轮6之间,锁止机构9在锁止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转换,锁止机构9被构造成:在所述锁止位置副方向盘5适于通过副带轮6将动力输出至转向器1。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副方向盘5和副带轮6之间可以设有锁止机构9,锁止机构9可以在锁止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转换,其中,在所述锁止位置,副方向盘5适于通过副带轮6将动力输出至转向器1;在所述释放位置,副方向盘5不能通过副带轮6将动力输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100,有两种操控模式:模式一,主驾驶位置操控汽车而副驾驶位置脱离操控。模式二,主驾驶位置和副驾驶位置共同操控汽车。主驾驶位置的主方向盘2始终可以操控车辆,副驾驶位置的副方向盘5需要通过锁止机构9才能操控车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100,通过在副方向盘5与副带轮6之间设有锁止机构9,可以避免副驾驶乘员误操作控制车辆转向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整车行驶的安全性。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100的控制示意图,所述转向系统100主要包括:主方向盘2、主转向管柱4、副方向盘5、主带轮3、副带轮6、副转向管柱7、皮带8以及锁止机构9等。
主驾驶位置的主方向盘2通过主转向管柱4直接与主带轮3刚性连接,转动主方向盘2,力直接通过主带轮3输出到转向器1。转动副驾驶位置的副方向盘5,力不能通过副带轮6直接输出,副带轮6相对副转向管柱7可以转动,需通过锁止机构9将副方向盘5与副带轮6结合,实现副驾驶位置的副方向盘5控制转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100,主驾驶位置的主方向盘2始终可以操控车辆,副驾驶位置的副方向盘5需要通过锁止机构9才能操控车辆,这样可以避免副驾驶乘员误操作控制车辆转向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整车行驶的安全性。并且所述转向系统100只使用一个锁止机构9,极大的节约了布置空间与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100,锁止机构9可以采用锁销式同步器的工作原理,利用摩擦力达到副方向盘5与副带轮6的结合,零件数量少,结构简单。
结合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锁止机构9可以包括:第一摩擦环91、第二摩擦环92以及滑动齿套93。
具体而言,第一摩擦环91可以设在副带轮6上;滑动齿套93与第二摩擦环92相连。其中,当需要通过副方向盘5驱动副带轮6将动力输出时,施加在滑动齿套93上的轴向力(参照图4中的力F)可以使第二摩擦环92与第一摩擦环91压紧,以实现副方向盘5与副带轮6的同步转动。由此,通过滑动齿套93与第一摩擦环91和第二摩擦环92的配合,可以利用摩擦力达到副方向盘5与副带轮6的结合,零件数量少且结构简单。
进一步地,参照图2,副带轮6上可以形成有环形安装槽61,第一摩擦环91可以包括:底壁911以及周壁9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底壁911和周壁91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
具体而言,底壁911的内端设在环形安装槽61处。例如,底壁911的邻近副带轮6的中心轴线的一端可以与环形安装槽61相连,通过所述底壁911的内端与环形安装槽61的配合,可以实现第一摩擦环91与副带轮6之间的装配连接。
周壁912与底壁911的外端相连,且周壁912被构造成在由副带轮6至滑动齿套93的方向上径向尺寸逐渐增大的锥形。例如,周壁912可以与底壁911的远离副带轮6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相连,并且在由副带轮6至滑动齿套93的方向(例如,图2中所示的BA方向)上,周壁912可以被构造成径向尺寸逐渐增大的锥形。
其中,第二摩擦环92的内端与副带轮6间隔开且外端适于与周壁912配合。例如,结合图2,第二摩擦环92的邻近副带轮6的中心轴线的一端可以与副带轮6间隔开,这样便于通过滑动齿套93的受力进一步实现第二摩擦环92与第一摩擦环91的同步转动;并且第二摩擦环92的远离副带轮6的中心轴线的一端适于与周壁912配合。由此,通过第一摩擦环91与第二摩擦环92的配合,可以更好地利用摩擦力达到副方向盘5与副带轮6的结合,零件数量少且结构简单。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滑动齿套93上形成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处设有定位销10以使滑动齿套93与第二摩擦环92相连。例如,滑动齿套93上可以形成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处设有定位销10,通过所述定位孔与定位销10的配合,可以实现滑动齿套93与第二摩擦环92之间的装配连接。
进一步地,结合图2,第二摩擦环92的邻近定位销10的一侧形成有定位槽,定位销10适于穿过所述定位孔并配合在所述定位槽内。例如,第二摩擦环92上可以形成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可以设在第二摩擦环92的邻近定位销10的一侧(例如,所述定位槽可以设在图2中所示的第二摩擦环92的A侧),定位销10适于穿过所述定位孔并配合在所述定位槽内。由此,通过定位销10与所述定位孔以及所述定位槽的配合,可以实现滑动齿套93与第二摩擦环92之间的装配连接。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滑动齿套93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定位孔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有弹簧11和钢珠12,弹簧11的一端止抵所述容置槽的底面且另一端与钢珠12相连,钢珠12的远离弹簧11的一侧止抵定位销10。
例如,滑动齿套93上还可以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可以连通所述定位孔设置,所述容置槽内设有弹簧11和钢珠12,弹簧11的一端止抵所述容置槽的底面,并且弹簧11的另一端与钢珠12相连,钢珠12的远离弹簧11的一侧可以止抵定位销10。由此,通过在所述容置槽内设有弹簧11和钢珠12,可以防止滑动齿套93朝向副带轮6的运动距离过大,从而有利于保证定位销10与滑动齿套93的相对位置,进而可以保证所述锁止机构9的使用可靠性。
参照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滑动齿套93上形成有锁销孔,所述锁销孔处设有锁销13以使滑动齿套93与第二摩擦环92相连。例如,滑动齿套93上可以形成有锁销孔,所述锁销孔处设有锁销13,通过锁销13与所述锁销孔的配合,可以实现滑动齿套93与第二摩擦环92之间的装配连接。
参照图2,在本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副带轮6的内侧与副转向管柱7的外侧之间可以设有滚针轴承14。
进一步地,结合图2,第二摩擦环92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第二摩擦环92设置的通孔,锁销13适于穿过所述锁销孔和所述通孔。例如,第二摩擦环92上可以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可以沿厚度方向贯穿第二摩擦环92设置,锁销13适于穿过所述锁销孔和所述通孔,通过锁销13与所述锁销孔以及所述通孔的配合,可以实现滑动齿套93与第二摩擦环92之间的装配连接。
更进一步地,参照图3和图4,锁销13上形成有锁止面131,所述锁销孔上形成有与锁止面131相匹配的锥面9331,当滑动齿套93受到轴向力使第二摩擦环92与第一摩擦环91压紧时,锁止面131止抵锥面9331。
例如,锁销13上可以形成有锁止面131,所述锁销孔上可以形成有锥面9331,所述锥面9331与锁止面131相匹配,当滑动齿套93受到轴向力(参照图4中的轴向力F)使第二摩擦环92与第一摩擦环91压紧时,锁止面131止抵锥面9331。由此,通过所述锥面9331与锁止面131的配合,可以使第二摩擦环92与第一摩擦环91压紧,从而有利于实现第二摩擦环92与第一摩擦环91的同步转动,便于实现副方向盘5与副带轮6的结合。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100中锁止机构9的示意图,锁止机构9可以包括:第一摩擦环91、第二摩擦环92、滑动齿套93、定位销10、钢球11、弹簧11、锁销13以及滚针轴承14。
第一摩擦环91固定在副带轮6上,当需要在副驾驶位置操纵车辆时,滑动齿套93受到轴向推力(如图4中的力F所示),通过钢球11和定位销10带动第二摩擦环92轴向移动,使第二摩擦环92与第一摩擦环91接触,轻微转向副方向盘5使第二摩擦环92与第一摩擦环91形成转速差,产生摩擦力矩,接触后摩擦力使第二摩擦环92和锁销13相对于滑动齿套93上的所述锁销孔轴线偏移,如图3所示,锁销13的锁止面131与所述锁销孔的锥面9331相抵触,阻止滑动齿套93继续向副带轮6方向移动。此时施加在滑动齿套93上的轴向力使第二摩擦环92与第一摩擦环91压紧,实现副方向盘5与副带轮6的同步,从而带动副带轮6,达到控制转向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100的具体实施例。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100,包括:转向器1、主方向盘2(参照图1中所示的左侧的方向盘)、主带轮3、主转向管柱4、副方向盘5(参照图1中所示的右侧的方向盘)、副带轮6、副转向管柱7、皮带8以及锁止机构9。
具体而言,主带轮3与主方向盘2相连,主方向盘2适于通过主带轮3将动力输出至转向器1;主方向盘2通过主转向管柱4与主带轮3相连;副带轮6与副方向盘5相连。副方向盘5通过副转向管柱7与副带轮6相连;皮带8分别与主带轮3和副带轮6相连。锁止机构9设在副方向盘5和副带轮6之间,锁止机构9在锁止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转换,锁止机构9被构造成:在所述锁止位置副方向盘5适于通过副带轮6将动力输出至转向器1。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副方向盘5和副带轮6之间可以设有锁止机构9,锁止机构9可以在锁止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转换,其中,在所述锁止位置,副方向盘5适于通过副带轮6将动力输出至转向器1;在所述释放位置,副方向盘5不能通过副带轮6将动力输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100,有两种操控模式:模式一,主驾驶位置操控汽车而副驾驶位置脱离操控。模式二,主驾驶位置和副驾驶位置共同操控汽车。主驾驶位置的主方向盘2始终可以操控车辆,副驾驶位置的副方向盘5需要通过锁止机构9才能操控车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100,通过在副方向盘5与副带轮6之间设有锁止机构9,可以避免副驾驶乘员误操作控制车辆转向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整车行驶的安全性。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100的控制示意图,所述转向系统100主要包括:主方向盘2、主转向管柱4、副方向盘5、主带轮3、副带轮6、副转向管柱7、皮带8以及锁止机构9等。
主驾驶位置的主方向盘2通过主转向管柱4直接与主带轮3刚性连接,转动主方向盘2,力直接通过主带轮3输出到转向器1。转动副驾驶位置的副方向盘5,力不能通过副带轮6直接输出,副带轮6相对副转向管柱7可以转动,需通过锁止机构9将副方向盘5与副带轮6结合,实现副驾驶位置的副方向盘5控制转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100,主驾驶位置的主方向盘2始终可以操控车辆,副驾驶位置的副方向盘5需要通过锁止机构9才能操控车辆,这样可以避免副驾驶乘员误操作控制车辆转向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整车行驶的安全性。并且所述转向系统100只使用一个锁止机构9,极大的节约了布置空间与成本。
结合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锁止机构9可以包括:第一摩擦环91、第二摩擦环92以及滑动齿套93。
具体而言,第一摩擦环91可以设在副带轮6上;滑动齿套93与第二摩擦环92相连。其中,当需要通过副方向盘5驱动副带轮6将动力输出时,施加在滑动齿套93上的轴向力(参照图4中的力F)可以使第二摩擦环92与第一摩擦环91压紧,以实现副方向盘5与副带轮6的同步转动。由此,通过滑动齿套93与第一摩擦环91和第二摩擦环92的配合,可以利用摩擦力达到副方向盘5与副带轮6的结合,零件数量少且结构简单。
进一步地,参照图2,副带轮6上可以形成有环形安装槽61,第一摩擦环91可以包括:底壁911以及周壁9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底壁911和周壁91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
具体而言,底壁911的内端设在环形安装槽61处。例如,底壁911的邻近副带轮6的中心轴线的一端可以与环形安装槽61相连,通过所述底壁911的内端与环形安装槽61的配合,可以实现第一摩擦环91与副带轮6之间的装配连接。
周壁912与底壁911的外端相连,且周壁912被构造成在由副带轮6至滑动齿套93的方向上径向尺寸逐渐增大的锥形。例如,周壁912可以与底壁911的远离副带轮6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相连,并且在由副带轮6至滑动齿套93的方向(例如,图2中所示的BA方向)上,周壁912可以被构造成径向尺寸逐渐增大的锥形。
其中,第二摩擦环92的内端与副带轮6间隔开且外端适于与周壁912配合。例如,结合图2,第二摩擦环92的邻近副带轮6的中心轴线的一端可以与副带轮6间隔开,这样便于通过滑动齿套93的受力进一步实现第二摩擦环92与第一摩擦环91的同步转动;并且第二摩擦环92的远离副带轮6的中心轴线的一端适于与周壁912配合。由此,通过第一摩擦环91与第二摩擦环92的配合,可以更好地利用摩擦力达到副方向盘5与副带轮6的结合,零件数量少且结构简单。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滑动齿套93上形成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处设有定位销10以使滑动齿套93与第二摩擦环92相连。例如,滑动齿套93上可以形成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处设有定位销10,通过所述定位孔与定位销10的配合,可以实现滑动齿套93与第二摩擦环92之间的装配连接。
进一步地,结合图2,第二摩擦环92的邻近定位销10的一侧形成有定位槽,定位销10适于穿过所述定位孔并配合在所述定位槽内。例如,第二摩擦环92上可以形成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可以设在第二摩擦环92的邻近定位销10的一侧(例如,所述定位槽可以设在图2中所示的第二摩擦环92的A侧),定位销10适于穿过所述定位孔并配合在所述定位槽内。由此,通过定位销10与所述定位孔以及所述定位槽的配合,可以实现滑动齿套93与第二摩擦环92之间的装配连接。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滑动齿套93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定位孔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有弹簧11和钢珠12,弹簧11的一端止抵所述容置槽的底面且另一端与钢珠12相连,钢珠12的远离弹簧11的一侧止抵定位销10。
例如,滑动齿套93上还可以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可以连通所述定位孔设置,所述容置槽内设有弹簧11和钢珠12,弹簧11的一端止抵所述容置槽的底面,并且弹簧11的另一端与钢珠12相连,钢珠12的远离弹簧11的一侧可以止抵定位销10。由此,通过在所述容置槽内设有弹簧11和钢珠12,可以防止滑动齿套93朝向副带轮6的运动距离过大,从而有利于保证定位销10与滑动齿套93的相对位置,进而可以保证所述锁止机构9的使用可靠性。
参照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滑动齿套93上形成有锁销孔,所述锁销孔处设有锁销13以使滑动齿套93与第二摩擦环92相连。例如,滑动齿套93上可以形成有锁销孔,所述锁销孔处设有锁销13,通过锁销13与所述锁销孔的配合,可以实现滑动齿套93与第二摩擦环92之间的装配连接。
参照图2,在本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副带轮6的内侧与副转向管柱7的外侧之间可以设有滚针轴承14。
进一步地,结合图2,第二摩擦环92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第二摩擦环92设置的通孔,锁销13适于穿过所述锁销孔和所述通孔。例如,第二摩擦环92上可以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可以沿厚度方向贯穿第二摩擦环92设置,锁销13适于穿过所述锁销孔和所述通孔,通过锁销13与所述锁销孔以及所述通孔的配合,可以实现滑动齿套93与第二摩擦环92之间的装配连接。
更进一步地,参照图3和图4,锁销13上形成有锁止面131,所述锁销孔上形成有与锁止面131相匹配的锥面9331,当滑动齿套93受到轴向力使第二摩擦环92与第一摩擦环91压紧时,锁止面131止抵锥面9331。
例如,锁销13上可以形成有锁止面131,所述锁销孔上可以形成有锥面9331,所述锥面9331与锁止面131相匹配,当滑动齿套93受到轴向力(参照图4中的轴向力F)使第二摩擦环92与第一摩擦环91压紧时,锁止面131止抵锥面9331。由此,通过所述锥面9331与锁止面131的配合,可以使第二摩擦环92与第一摩擦环91压紧,从而有利于实现第二摩擦环92与第一摩擦环91的同步转动,便于实现副方向盘5与副带轮6的结合。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100中锁止机构9的示意图,锁止机构9可以包括:第一摩擦环91、第二摩擦环92、滑动齿套93、定位销10、钢球11、弹簧11、锁销13以及滚针轴承14。
第一摩擦环91固定在副带轮6上,当需要在副驾驶位置操纵车辆时,滑动齿套93受到轴向推力(如图4中的力F所示),通过钢球11和定位销10带动第二摩擦环92轴向移动,使第二摩擦环92与第一摩擦环91接触,轻微转向副方向盘5使第二摩擦环92与第一摩擦环91形成转速差,产生摩擦力矩,接触后摩擦力使第二摩擦环92和锁销13相对于滑动齿套93上的所述锁销孔轴线偏移,如图3所示,锁销13的锁止面131与所述锁销孔的锥面9331相抵触,阻止滑动齿套93继续向副带轮6方向移动。此时施加在滑动齿套93上的轴向力使第二摩擦环92与第一摩擦环91压紧,实现副方向盘5与副带轮6的同步,从而带动副带轮6,达到控制转向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未示出),包括上述所述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100。由此,通过在所述车辆上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100,有利于简化所述车辆的结构,且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100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厚度”、“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器;
主方向盘;
主带轮,所述主带轮与所述主方向盘相连,所述主方向盘适于通过所述主带轮将动力输出至所述转向器;
主转向管柱,所述主方向盘通过所述主转向管柱与所述主带轮相连;
副方向盘;
副带轮,所述副带轮与所述副方向盘相连;
副转向管柱,所述副方向盘通过所述副转向管柱与所述副带轮相连;
皮带,所述皮带分别与所述主带轮和所述副带轮相连;
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设在所述副方向盘和所述副带轮之间,所述锁止机构在锁止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转换,所述锁止机构被构造成:在所述锁止位置所述副方向盘适于通过所述副带轮将动力输出至所述转向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包括:
第一摩擦环,所述第一摩擦环设在所述副带轮上;
第二摩擦环;
滑动齿套,所述滑动齿套与所述第二摩擦环相连;
其中,当需要通过所述副方向盘驱动所述副带轮将动力输出时,施加在所述滑动齿套上的轴向力使所述第二摩擦环与所述第一摩擦环压紧,以实现所述副方向盘与所述副带轮的同步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带轮上形成有环形安装槽,所述第一摩擦环包括:
底壁,所述底壁的内端设在所述环形安装槽处;
周壁,所述周壁与所述底壁的外端相连,且所述周壁被构造成在由所述副带轮至所述滑动齿套的方向上径向尺寸逐渐增大的锥形;
其中,所述第二摩擦环的内端与所述副带轮间隔开且外端适于与所述周壁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齿套上形成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处设有定位销以使所述滑动齿套与所述第二摩擦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摩擦环的邻近所述定位销的一侧形成有定位槽,所述定位销适于穿过所述定位孔并配合在所述定位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齿套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定位孔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有弹簧和钢珠,所述弹簧的一端止抵所述容置槽的底面且另一端与所述钢珠相连,所述钢珠的远离所述弹簧的一侧止抵所述定位销。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齿套上形成有锁销孔,所述锁销孔处设有锁销以使所述滑动齿套与所述第二摩擦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摩擦环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摩擦环设置的通孔,所述锁销适于穿过所述锁销孔和所述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销上形成有锁止面,所述锁销孔上形成有与所述锁止面相匹配的锥面,当所述滑动齿套受到轴向力使所述第二摩擦环与所述第一摩擦环压紧时,所述锁止面止抵所述锥面。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
CN201921359030.6U 2019-08-20 2019-08-20 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05550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9030.6U CN210555082U (zh) 2019-08-20 2019-08-20 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9030.6U CN210555082U (zh) 2019-08-20 2019-08-20 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55082U true CN210555082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30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59030.6U Active CN210555082U (zh) 2019-08-20 2019-08-20 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550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69854B1 (en) Disconnectable driveline for all-wheel drive vehicle
US8795126B2 (en) Disconnectable driveline for all-wheel drive vehicle
US8523727B2 (en) Multi ratio drive
US9784355B1 (en) Axle disconnect and differential lock combination
GB2267322A (en) Differential gearing unit
JP2010254058A (ja) 4輪駆動車用駆動力伝達装置
JP2010260383A (ja) 4輪駆動車用駆動力伝達装置
EP4063680B1 (en) Two-speed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vehicle
CN113915310A (zh) 差速器锁止结构
CN210555082U (zh) 双方向盘单侧可独立操作的转向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JPS61211569A (ja) 歯車アセンブリ
USRE39054E1 (en) Vehicle drive system including drive mode-shifting mechanism for shifting between two-wheel drive and four-wheel drive
US6585094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JP2013035530A (ja) 駆動力断接装置
CN216589828U (zh) 差速器锁止结构
JP2529245B2 (ja) デフアレンシヤル装置
CN214874230U (zh) 四轮摩托车的分时四驱传动总成
CN213298740U (zh) 一种用于双动力源驱动减速器的差速锁及驻车结构
WO2016022292A1 (en) Tandem axles with disconnects
CN212407539U (zh) 车辆防溜制动器及主减速器
CN215214621U (zh) 驱动桥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6181527U (zh) 牵引机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JP2554072Y2 (ja) クラッチ装置
JP2007182965A (ja) 四輪駆動車の差動制限装置
JPH0647344B2 (ja) 4輪駆動車の自動変速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