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42943U - 一种空气呼吸器背板装置用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呼吸器背板装置用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42943U
CN210542943U CN201921213455.6U CN201921213455U CN210542943U CN 210542943 U CN210542943 U CN 210542943U CN 201921213455 U CN201921213455 U CN 201921213455U CN 210542943 U CN210542943 U CN 2105429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plate
hole
main
mode
movable b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1345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凯
苏亚兵
续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Yaoz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Yaoz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Yaoz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Yaoz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1345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429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429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429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呼吸器背板装置用固定装置包括:主背板、以及与所述主背板活动连接的活动背板;所述主背板与活动背板接触的一面开有U型卡槽;所述主背板与活动背板之间设有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分为螺丝固定方式、卡销固定方式及弹扣固定方式;所述螺丝固定方式还包括防滑方式;所述卡销固定方式分为单孔卡销固定和双孔卡销固定。本实用新型当使用螺丝固定方式时,设计了两种防滑方式,可以确保在使用螺丝固定方式时,杜绝因螺丝没有拧紧出现主背板与活动背板出现移位现象,且设计卡销和弹扣固定方式,取代螺丝固定方式,进而不会出现螺丝没有拧紧出现移位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呼吸器背板装置用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旋转装置,具体是一种空气呼吸器背板装置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呼吸器是一种自给开放式空气呼吸器,广泛应用于消防、化工、船舶、石油、冶炼、仓库、试验室、矿山等部门,供消防员或抢险救护人员在浓烟、毒气、蒸汽或缺氧等各种环境下安全有效地进行灭火,抢险救灾和救护工作。
在消防救援、抢险救灾、工业场所等高危行动中,作业人员需要使用空气呼吸器确保作业中的安全,作业人员进入现场时,背负的空气呼吸器通常会承载于背板装置上。
而现有的呼吸器背板装置用固定装置,基本使用螺丝固定方式,而在使用螺丝固定方式时并没有设计防滑装置,这样使得在螺丝在没有拧紧的情况下容易使得主背板与活动背板出现移位现象,进而改变主背板与活动背板之间形成的尺寸。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空气呼吸器背板装置用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呼吸器背板装置用固定装置,包括:
主背板、以及与所述主背板活动连接的活动背板;所述主背板与活动背板接触的一面开有U型卡槽;所述主背板与活动背板之间设有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分为螺丝固定方式、卡销固定方式及弹扣固定方式;所述螺丝固定方式还包括防滑方式;所述卡销固定方式分为单孔卡销固定和双孔卡销固定。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螺丝固定方式包括在主背板上开有螺丝固定孔,所活动背板上开有与螺丝固定孔适配的腰孔,在主背板上开螺丝固定孔和在活动背板上开有与螺丝固定孔适配的腰孔,主要可以当进行对活动背板进行移动时无需将螺丝进行取出,只需将螺丝进行放松即可。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螺丝固定方式还可以在主背板上开有腰孔,以及在所述活动背板上开有与所述腰孔适配的螺丝固定孔,将腰孔开在主背板上主要为了在对活动背板进行移动时,进行带动螺丝沿腰孔范围进行滑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清洁效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滑方式包括在主背板与活动背板的接触面设有规则的、锯齿状的与所述活动背板滑动方向垂直的横向凹齿槽与凸齿槽,所述主背板和活动背板的齿槽相适配;所述防滑方式还可以在具有腰孔的背板上,在两块背板接触面的另一侧,设计多个分布均匀的限位凸起筋条或限位凹槽,将有规则的、锯齿状凹齿槽与凸齿槽设置为与活动背板滑动方向垂直,且将规则的、锯齿状凹齿槽与凸齿槽设置为横向,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对活动背板的限位效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单孔卡销固定方式包括在主背板上设有单个限位孔,活动背板设有单排限位孔;所述单排限位孔的方向与活动背板的移动方向平行;所述单孔卡销固定方式还可以在主背板上设有单排限位孔,活动背板设有单个限位孔;所述单排限位孔的方向与活动背板的移动方向平行。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双孔卡销固定包括在主背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单排限位孔,活动背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单个限位孔;所述单排限位孔的方向与活动背板的移动方向平行;所述单个限位孔设置在所述活动背板至少四分之三处;所述双孔卡销固定还包括在活动背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单排限位孔,主背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单个限位孔;所述单排限位孔的方向与活动背板的移动方向平行,所述单个限位孔设置在所述主背板至少四分之三处,使用双孔卡销固定方式可以使用两个限位孔进行对主背板与活动背板的固定,可以减少活动背板的晃动现象。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扣固定方式包括在所述主背板的两侧设有多组分布均匀的限位块,与所述活动背板固定连接的两组弹性筋条,以及与所述两组弹性筋条固定连接的阻挡块,所述阻挡块的大小与所述多组分布均匀的限位块中每两组之间的预定间距适配,使用探后固定方式可以杜绝使用卡销与螺丝固定时卡销乎哟这螺丝出现脱落现象。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扣固定方式还包括在所述活动背板的两侧设有多组分布均匀的限位块,与所述主背板固定连接的两组弹性筋条,以及与所述两组弹性筋条固定连接的阻挡块,所述阻挡块的大小与所述多组分布均匀的限位块中每两组之间的预定间距适配。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呼吸器背板装置用固定装置,当使用螺丝固定方式时,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两种防滑方式,可以确保在使用螺丝固定方式时,杜绝因螺丝没有拧紧出现主背板与活动背板出现移位现象,且设计卡销和弹扣固定方式,取代螺丝固定方式,进而不会出现螺丝没有拧紧出现移位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板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U型卡槽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二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三、四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五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六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七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八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九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十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二、四的防滑方式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二、四的防滑方式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三的防滑方式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活动背板1、凸齿槽101、主背板2、凹齿槽201、螺丝固定孔3、腰孔4、限位凹槽401、凸起筋条402、单个限位孔5、单排限位孔6、弹性筋条7、限位块8、阻挡块9。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经过申请人的研究分析,出现这一问题(螺丝在没有拧紧的情况下容易使得主背板与活动背板出现移位现象)的原因在于,现有的呼吸器背板装置用固定装置,基本使用螺丝固定方式,而在使用螺丝固定方式时并没有设计防滑装置,这样使得在螺丝在没有拧紧的情况下容易使得主背板与活动背板出现移位现象,进而改变主背板与活动背板之间形成的尺寸,而本实用新型当使用螺丝固定方式时,型设计了两种防滑方式,可以确保在使用螺丝固定方式时,杜绝因螺丝没有拧紧出现主背板与活动背板出现移位现象,且设计卡销和弹扣固定方式,取代螺丝固定方式,进而不会出现螺丝没有拧紧出现移位现象。
一种空气呼吸器背板装置用固定装置,包括:活动背板1、凸齿槽101、主背板2、凹齿槽201、螺丝固定孔3、腰孔4、限位凹槽401、凸起筋条402、单个限位孔5、单排限位孔6、弹性筋条7、限位块8、阻挡块9。
其中,所述主背板2与所述活动背板1活动邻居,所述主板板与所述活动背板1接触面开有U型卡槽,所述主背板2与所述活动背板1之间设有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分为螺丝固定方式和卡销固定方式以及弹扣固定方式,所述螺丝固定方式还好看防滑方式,所述防滑方式分为齿槽限位方式和螺栓限位方式,所述开销固定方式分为反恐卡销固定个双孔卡销固定。图1中的A、B、C附图为该背板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所述多个分布均匀的限位凸起筋条402中每两组限位凸起筋条402之间形成的间距不小于螺母相对的两角距离,将限位凸起筋条402中每两组限位凸起筋条402之间形成的间距不小于螺母相对的两角距离,可以实现螺母的最长距离小于凸起筋条402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实现使用凸起筋条402进行对螺母进行限位,进而完成对主背板2与活动背板1之间形成的尺寸进行限定。
所述限位凹槽401内壁轮廓不小于螺母的外轮廓,将限位凹槽401内壁轮廓设计为不小于螺母的外轮廓,可以实现螺母完全嵌在限位凹槽401,进而完成对主背板2与活动背板1之间形成的尺寸进行限定。
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螺丝固定方式包括在主背板2与活动背板1交叉的重叠区域,用一组螺丝结合螺母进行调节固定,所述主背板2上开有螺丝固定孔3,所述活动背板1上开有与螺丝固定孔3适配的腰孔4,在主背板2上开螺丝固定孔3和在活动背板1上开有与螺丝固定孔3适配的腰孔4,主要可以当进行对活动背板1进行移动时无需将螺丝进行取出,只需将螺丝进行放松即可。
所述防滑方式包括在主背板2与活动背板1的接触面设有规则的、锯齿状的与所述活动背板1滑动方向垂直的横向凹齿槽201与凸齿槽101,所述主背板2和活动背板1的齿槽相适配,将有规则的、锯齿状凹齿槽201与凸齿槽101设置为与活动背板1滑动方向垂直,且将规则的、锯齿状凹齿槽201与凸齿槽101设置为横向,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对活动背板1的限位效果,由于设置互相适配,有规则的、锯齿状凹齿槽201与凸齿槽101,使得在凹齿槽201与凸齿槽101进行适配时由于凹齿槽201与凸齿槽101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而完成对主背板2与活动背板1的接触,图3中的A、B附图为该实施例的伸缩装置的伸缩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二:所述螺丝固定方式包括在主背板2与活动背板1交叉的重叠区域,用一组螺丝结合螺母进行调节固定,所述主背板2上开有螺丝固定孔3,所述活动背板1上开有与螺丝固定孔3适配的腰孔4,在主背板2上开螺丝固定孔3和在活动背板1上开有与螺丝固定孔3适配的腰孔4,主要可以当进行对活动背板1进行移动时无需将螺丝进行取出,只需将螺丝进行放松即可。
在具有腰孔4的背板上,在两块背板接触面的另一侧,设计多个分布均匀的限位凸起筋条402或限位凹槽401,所述限位凹槽401与凸起筋条402均设置在所述腰孔4两侧,所述限位凹槽401与所述螺母适配,由于螺母直径大于螺丝,可以实现当螺母部分嵌在限位凹槽401中时,活动背板1与主背板2将被限位,此时无法进行移动,由螺母在拧紧后将突出部分在腰孔4外侧,当凸起筋条402与螺母凸出部分抵接时,此时活动背板1与主背板2将被限位,此时无法进行移动,图3中的A、B附图为该实施例的伸缩装置的伸缩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三:所述螺丝固定方式还包括在主背板2上开有腰孔4,以及在所述活动背板1上开有与所述腰孔4适配的螺丝固定孔3,将腰孔4开在主背板2上组要为了在对活动背板1进行移动时,进行带动螺丝沿腰孔4范围进行滑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清洁效果。
所述螺丝固定方式还包括防滑方式;所述防滑方式包括在主背板2与活动背板1的接触面设有规则的、锯齿状的与所述活动背板1滑动方向垂直的横向凹齿槽201与凸齿槽101,所述主背板2和活动背板1的齿槽相适配,将有规则的、锯齿状凹齿槽201与凸齿槽101设置为与活动背板1滑动方向垂直,且将规则的、锯齿状凹齿槽201与凸齿槽101设置为横向,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对活动背板1的限位效果,图4中的A、B附图为该实施例的伸缩装置的伸缩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四:所述螺丝固定方式还包括在主背板2上开有腰孔4,以及在所述活动背板1上开有与所述腰孔4适配的螺丝固定孔3,将腰孔4开在主背板2上组要为了在对活动背板1进行移动时,进行带动螺丝沿腰孔4范围进行滑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清洁效果。
所述防滑方式还包括在具有腰孔4的背板上,在两块背板接触面的另一侧,设计多个分布均匀的限位凸起筋条402或限位凹槽401,所述限位凹槽401与凸起筋条402均设置在所述腰孔4两侧,所述限位凹槽401与所述螺母适配,由于螺母直径大于螺丝,可以实现当螺母部分嵌在限位凹槽401中时,活动背板1与主背板2将被限位,此时无法进行移动,当凸起筋条402与螺母部分抵接时,此时活动背板1与主背板2将被限位,此时无法进行移动,图4中的A、B附图为该实施例的伸缩装置的伸缩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五:所述单孔卡销固定方式包括在主背板2上设有单个限位孔5,活动背板1设有单排限位孔6;所述单排限位孔6的方向与活动背板1的移动方向平行,图5中的A、B附图为该实施例的伸缩装置的伸缩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六:所述单孔卡销固定方式还可以在主背板2上设有单排限位孔6,活动背板1设有单个限位孔5;所述单排限位孔6的方向与活动背板1的移动方向平行,图6中的A、B附图为该实施例的伸缩装置的伸缩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七:所述双孔卡销固定包括在主背板2的两侧分别设有单排限位孔6,活动背板1的两侧分别设有单个限位孔5;所述单排限位孔6的方向与活动背板1的移动方向平行;所述单个限位孔5设置在所述活动背板1至少四分之三处,使用两个限位孔进行对主背板2与活动背板1的固定,较之单孔卡销固定方式可以减少活动背板1的晃动现象,图7中的A、B附图为该实施例的伸缩装置的伸缩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八:所述双孔卡销固定还包括在活动背板1的两侧分别设有单排限位孔6,主背板2的两侧分别设有单个限位孔5;所述单排限位孔6的方向与活动背板1的移动方向平行,所述单个限位孔5设置在所述主背板2至少四分之三处,图8中的A、B附图为该实施例的伸缩装置的伸缩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九:所述弹扣固定方式包括在所述主背板2的两侧设有多组分布均匀的限位块8,与所述活动背板1固定连接的两组弹性筋条7,以及与所述两组弹性筋条7固定连接的阻挡块9,所述阻挡块9的大小与所述多组分布均匀的限位块8中每两组之间的预定间距适配,设计弹扣固定方式进行对主背板2与活动背板1进行固定,可以有效的防止卡销出现脱落现象,图9中的A、B附图为该实施例的伸缩装置的伸缩状态图,图9中的C、D附图为该实施例中两组弹性筋条7带动阻挡块9的运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十:所述弹扣固定方式还包括在所述活动背板1的两侧设有多组分布均匀的限位块8,与所述主背板2固定连接的两组弹性筋条7,以及与所述两组弹性筋条7固定连接的阻挡块9,所述阻挡块9的大小与所述多组分布均匀的限位块8中每两组之间的预定间距适配,图10中的A、B附图为该实施例的伸缩装置的伸缩状态图。
工作原理说明:使用螺丝紧固方式时,使用紧固螺丝穿过固定孔和腰孔4,通过手拧或者工具拧动螺丝螺母进行固定,松开螺丝或螺母,将活动背板1调节至需要的位置,然后拧紧螺丝或螺母,完成调节;当螺丝与螺母拧紧后,为了防止主背板2和活动背板1发生滑动,设计两组防滑方式:
(1)在具有腰孔4的背板上,两块背板接触面的另一侧,设计一些分布均匀的限位凸起筋条402或凹槽;所述限位凹槽401与凸起筋条402均设置在所述腰孔4两侧,所述限位凹槽401与所述螺母适配,由于螺母直径大于螺丝,可以实现当螺母部分嵌在限位凹槽401中时,活动背板1与主背板2将被限位,此时无法进行移动,由螺母在拧紧后将突出部分在腰孔4外侧,当凸起筋条402与螺母凸出部分抵接时,此时活动背板1与主背板2将被限位,此时无法进行移动;
(2)在两块背板的接触面,分布设计规则的、锯齿状的与滑动方向垂直的横向凹齿槽201与凸齿槽101,主背板2和活动背板1的齿槽相互吻合,由于设置互相适配,有规则的、锯齿状凹齿槽201与凸齿槽101,使得在凹齿槽201与凸齿槽101进行适配时由于凹齿槽201与凸齿槽101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而完成对主背板2与活动背板1的接触。
使用单孔卡销固定方式时,当两块背板在U型槽内调节长度时,在某个特定位置,主背板2和活动背板1之间的限位孔将会出现重叠,使用此时使用卡销穿过两个重叠孔,此时两块背板将不能在U型卡槽内滑动,卡销带有防脱落功能,可以是销钉,可以是螺丝,也可以是弹性扣,当卡扣从主背板2或活动背板1的任意一个背板的孔中移除,主背板2和活动背板1将再次进行调节;
使用双孔卡销固定方式时,当两块背板在U型槽内调节长度时,在某个特定位置,主背板2和活动背板1之间的限位孔会出现重叠,使用可以穿过两个重叠孔的卡销,穿过两个背板的重叠孔,此时两块背板将不能再在U型卡槽内滑动,卡销是带有防脱落功能的弹性扣,当卡扣从主背板2的限位孔中移出,主背板2和活动背板1将再次进行调节;
使用弹扣固定方式时,将两块阻挡块9进行靠近,此时阻挡款将沿弹性筋条7进行靠近,此时两块背板在U型槽内调节长度,在某个特定位置时,此时松开对阻挡块9的控制,此时阻挡块9将随弹性筋条7的弹力进行回弹,此时阻挡块9将卡在两组限位块8所形成的间隙中,进而完成对背板装置的固定,由于阻挡块9与限位块8的抵接,进而形成一组相互作用力,进而进行对主背板2与活动背板1的位置限定,进而对背板装置进行防滑动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 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空气呼吸器背板装置用固定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主背板、以及与所述主背板活动连接的活动背板;所述主背板与活动背板接触的一面开有U型卡槽;所述主背板与活动背板之间设有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分为螺丝固定方式、卡销固定方式及弹扣固定方式;所述螺丝固定方式还包括防滑方式;所述卡销固定方式分为单孔卡销固定和双孔卡销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呼吸器背板装置用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螺丝固定方式包括在主背板上开有螺丝固定孔,所活动背板上开有与螺丝固定孔适配的腰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呼吸器背板装置用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螺丝固定方式还可以在主背板上开有腰孔,以及在所述活动背板上开有与所述腰孔适配的螺丝固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呼吸器背板装置用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防滑方式包括在主背板与活动背板的接触面设有规则的、锯齿状的与所述活动背板滑动方向垂直的横向凹齿槽与凸齿槽,所述主背板和活动背板的齿槽相适配;所述防滑方式还可以在具有腰孔的背板上,在两块背板接触面的另一侧,设计多个分布均匀的限位凸起筋条或限位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呼吸器背板装置用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单孔卡销固定方式包括在主背板上设有单个限位孔,活动背板设有单排限位孔;所述单排限位孔的方向与活动背板的移动方向平行;所述单孔卡销固定方式还可以在主背板上设有单排限位孔,活动背板设有单个限位孔;所述单排限位孔的方向与活动背板的移动方向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呼吸器背板装置用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双孔卡销固定包括在主背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单排限位孔,活动背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单个限位孔;所述单排限位孔的方向与活动背板的移动方向平行;所述单个限位孔设置在所述活动背板至少四分之三处;所述双孔卡销固定还包括在活动背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单排限位孔,主背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单个限位孔;所述单排限位孔的方向与活动背板的移动方向平行,所述单个限位孔设置在所述主背板至少四分之三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呼吸器背板装置用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扣固定方式包括在所述主背板的两侧设有多组分布均匀的限位块,与所述活动背板固定连接的两组弹性筋条,以及与所述两组弹性筋条固定连接的阻挡块,所述阻挡块的大小与所述多组分布均匀的限位块中每两组之间的预定间距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呼吸器背板装置用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扣固定方式还包括在所述活动背板的两侧设有多组分布均匀的限位块,与所述主背板固定连接的两组弹性筋条,以及与所述两组弹性筋条固定连接的阻挡块,所述阻挡块的大小与所述多组分布均匀的限位块中每两组之间的预定间距适配。
CN201921213455.6U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空气呼吸器背板装置用固定装置 Active CN2105429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13455.6U CN210542943U (zh)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空气呼吸器背板装置用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13455.6U CN210542943U (zh)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空气呼吸器背板装置用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42943U true CN210542943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44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13455.6U Active CN210542943U (zh)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空气呼吸器背板装置用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429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2640701C3 (de) Schutzhelm kombiniert mit Atemschutzmaske
US7503194B2 (en) Multiple padlock lock system
WO2007081668A1 (en) Slidable beam anchor
EP3903615B1 (de) Schutzhelm mit mechanischen codierungen für steckverbindungen zwischen innenausstattung und tragstruktur
DE10318947A1 (de) Elektrische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Akkupack
EP3337987B1 (en) Carabiner divider and fall arrest system
CN210542943U (zh) 一种空气呼吸器背板装置用固定装置
CN112295127B (zh) 一种空气呼吸器背板装置用防滑固定方式及其防滑方法
CN112295126B (zh) 一种可伸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背板装置及其伸缩方法
CN112295125A (zh) 一种空气呼吸器背板装置用卡销固定方式及其固定方法
DE2810928A1 (de) Absturzsicherung
DE202011102506U1 (de) Schutzvorrichtung zum Schutz einer Leiter gegen unbefugte Benutzung
CN215876020U (zh) 一种用于呼吸器背板的紧固结构
CN210477016U (zh) 一种救援用消防斧
DE821463C (de) Vorrichtung zum gasdichten Verschliessen und schnellen OEffnen eines Behaelters, insbesondere eines Bereitschaftsbehaelters fuer Atemschutzgeraete
CN214996735U (zh) 一种中压配电柜后盖板的闭锁装置
US20220306421A1 (en) Rope edge protector
CN112548923B (zh) 防护装置
KR200497936Y1 (ko) 결속 해제가 어려운 안전대용 죔줄
DE102008064480A1 (de) Mittel zum Auffangen von mechanischen Energien bei medizinischen Geräten
TWM479958U (zh) 防墜裝置改良結構
CN219700337U (zh) 一种消防救援用多功能救援担架
CN210520337U (zh) 一种随身工具挂设装置
CH699865B1 (de) Sicherheitskarabiner mit Aushängesicherung.
DE202007014776U1 (de) Vorrichtung zur Sicherung eines Gegenstan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Tang Kai

Inventor after: Su Yabing

Inventor before: Tang Kai

Inventor before: Su Yabing

Inventor before: Hsin Hsi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