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37752U - 一种农业大棚的立柱连接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农业大棚的立柱连接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37752U
CN210537752U CN201921331260.1U CN201921331260U CN210537752U CN 210537752 U CN210537752 U CN 210537752U CN 201921331260 U CN201921331260 U CN 201921331260U CN 210537752 U CN210537752 U CN 2105377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plate
fixed
agricultural greenhouse
backup p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3126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联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Nongfengyuan Greenhouse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Nongfengyuan Greenhous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Nongfengyuan Greenhouse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Nongfengyuan Greenhous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3126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377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377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377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农业大棚的立柱连接件,包括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上的固定部和分别连接在支撑板两端上的连接部,支撑板通过两连接部能悬空架设于水槽的两斜面上,固定部能与大棚的立柱相连接,连接部具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折弯连接形成V型结构,第一连接板上端与支撑板一端相连接并使第二连接板相对第一连接板上翘,第二连接板能贴合于水槽的斜面上,且第二连接板能通过锁定件与水槽的斜面形成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折弯连接形成V型结构,且第一连接板上端与支撑板一端相连接并使第二连接板相对第一连接板上翘,在安装锁定件时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间,能大大地提高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农业大棚的立柱连接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大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业大棚的立柱连接件。
背景技术
中国文献CN108112398A申请日:(2018年03月06)日公开了一种农业大棚,可包括至少两排上层立柱、至少两排下层立柱、至少两根上层横梁、多根上层纵梁、至少两个水槽结构、多根下层纵梁和多根拱形纵梁,下层立柱,每个水槽结构、下层纵梁通过相应连接件形成下层立体结构;上层立柱、上层纵梁、上层横梁通过相应连接件形成上层立体结构;上层立体结构覆盖有遮阳网,拱形纵梁位于上层立体结构中,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水槽结构,上层横梁、上层纵梁和下层纵梁均由第一异形角钢制成;拱形纵梁由第二异形角钢制成,第二异形角钢的上表面具有卡槽,卡槽配合有卡簧,拱形纵梁上覆盖有保温膜,保温膜部分夹持在卡条和卡簧之间。其中,该技术方案还公开了上层立柱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在水槽上。第二连接件可包括分别固定在水槽的两个侧面上的两个下固定部和固定在上层立柱的上固定部。下固定部和上固定部上均具有相应的安装孔,但在实际应用时,当下固定部与水槽的斜面通过螺栓固定时,需要将螺栓从下固定部的内侧插入下固定部的安装孔中,存在锁定不便的缺陷,因农业大棚的整体结构中需要应用到非常多的连接上层立柱用的第二连接件,装配时每个第二连接件均需从内侧锁入两个螺栓,这势必会大大降低大棚的安装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农业大棚的立柱连接件,其主要解决的是现有农业大棚中的立柱连接件与水槽固定时存在不便于锁螺栓导致装配效率低等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农业大棚的立柱连接件,包括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上的固定部和分别连接在支撑板两端上的连接部,支撑板通过两连接部能悬空架设于水槽的两斜面上,固定部能与大棚的立柱相连接,连接部具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折弯连接形成V型结构,第一连接板上端与支撑板一端相连接并使第二连接板相对第一连接板上翘,第二连接板能贴合于水槽的斜面上,且第二连接板能通过锁定件与水槽的斜面形成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连接孔,通过在连接孔中锁入锁定件使第二连接板能锁定于水槽的斜面上。
进一步,所述锁定件为螺栓。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两端上的连接部呈对称设置。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和连接于支撑板两端上的连接部通过折弯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侧板、第一固定侧板和第三固定侧板,第二固定侧板和第三固定侧板分别连接于第二固定侧板的两端上形成与立柱外形相适配的折弯结构,立柱能适配地卡入固定部中并被固定。
进一步,所述固定部垂直连接于支撑板上,且固定部的底部通过焊接与支撑板相固定。
进一步,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若干用于锁定立柱的锁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农业大棚的立柱连接件,具有如下优点:
连接部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折弯连接形成V型结构,且第一连接板上端与支撑板一端相连接并使第二连接板相对第一连接板上翘,在装配过程中,当第二连接板贴合于水槽的斜面上后通过在第二连接板与水槽的斜面之间锁入锁定件使第二连接板与斜面形成固定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立柱连接件在与水槽的斜面固定时需要将螺栓从下固定部的内侧插入下固定部的安装孔中的安装方式,第二连接板相对第一连接板上翘,在安装锁定件时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间,能大大地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柱连接件与大棚的水槽及立柱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农业大棚整体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支撑板,2、固定部,3、连接部,4、锁定件,5、水槽,6、立柱,21、第一固定侧板,22、第二固定侧板,23、第三固定侧板,24、锁孔,31、第一连接板,32、第二连接板,51、斜面,321、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4,本实施例中,一种农业大棚的立柱连接件,包括支撑板1、设置在支撑板1上的固定部2和分别连接在支撑板1两端上的连接部3,支撑板1通过两连接部3能悬空架设于水槽5的两斜面51上,固定部2能与大棚的立柱6相连接,连接部3具有第一连接板31和第二连接板32,第一连接板31和第二连接板32折弯连接形成V型结构,第一连接板31上端与支撑板1一端相连接并使第二连接板32相对第一连接板31上翘,第二连接板32能贴合于水槽5的斜面51上,且第二连接板32能通过锁定件4与水槽5的斜面51形成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的第一连接板31和第二连接板32折弯连接形成V型结构,且第一连接板31上端与支撑板1一端相连接并使第二连接板32相对第一连接板31上翘,在装配过程中,当第二连接板32贴合于水槽5的斜面51上后通过在第二连接板32与水槽5的斜面51之间锁入锁定件4使第二连接板32与斜面51形成固定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立柱连接件在与水槽5的斜面51固定时需要将螺栓从下固定部的内侧插入下固定部的安装孔中的安装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32相对第一连接板31上翘,在安装锁定件4时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间,能大大地提高装配效率。
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3,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连接板32上开设连接孔321,通过在连接孔321中锁入锁定件4使第二连接板32能锁定于水槽5的斜面51上。优选地,锁定件4为螺栓。
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3,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板1两端上的连接部3呈对称设置。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板1两端上的连接部3的排布也可根据水槽两斜面的具体结构进行相应的设计,而不拘泥于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对称设置方式。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板1和连接于支撑板1两端上的连接部3通过折弯一体成型。
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3,本实施例中,固定部2包括第一固定侧板21、第二固定侧板22和第三固定侧板23,第一固定侧板21和第三固定侧板23分别连接于第二固定侧板22的两端上形成与立柱6外形相适配的折弯结构,立柱6能适配地卡入固定部2中并被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固定部2垂直连接于支撑板1上,且固定部2的底部通过焊接与支撑板1相固定。固定部2上开设有若干用于锁定立柱6的锁孔24。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的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农业大棚的立柱连接件,包括支撑板(1)、设置在支撑板(1)上的固定部(2)和分别连接在支撑板(1)两端上的连接部(3),支撑板(1)通过两连接部(3)能悬空架设于水槽(5)的两斜面(51)上,固定部(2)能与大棚的立柱(6)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连接部(3)具有第一连接板(31)和第二连接板(32),第一连接板(31)和第二连接板(32)折弯连接形成V型结构,第一连接板(31)上端与支撑板(1)一端相连接并使第二连接板(32)相对第一连接板(31)上翘,第二连接板(32)能贴合于水槽(5)的斜面(51)上,且第二连接板(32)能通过锁定件(4)与水槽(5)的斜面(51)形成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大棚的立柱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32)上开设连接孔(321),通过在连接孔(321)中锁入锁定件(4)使第二连接板(32)能锁定于水槽(5)的斜面(5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业大棚的立柱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4)为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大棚的立柱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两端上的连接部(3)呈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业大棚的立柱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和连接于支撑板(1)两端上的连接部(3)通过折弯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农业大棚的立柱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包括第一固定侧板(21)、第二固定侧板(22)和第三固定侧板(23),第一固定侧板(21)和第三固定侧板(23)分别连接于第二固定侧板(22)的两端上形成与立柱(6)外形相适配的折弯结构,立柱(6)能适配地卡入固定部(2)中并被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农业大棚的立柱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垂直连接于支撑板(1)上,且固定部(2)的底部通过焊接与支撑板(1)相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农业大棚的立柱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上开设有若干用于锁定立柱(6)的锁孔(24)。
CN201921331260.1U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农业大棚的立柱连接件 Active CN2105377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1260.1U CN210537752U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农业大棚的立柱连接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1260.1U CN210537752U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农业大棚的立柱连接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37752U true CN210537752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18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31260.1U Active CN210537752U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农业大棚的立柱连接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377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9041286A (ja) 構造物設置架台、その組立方法、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構造物設置架台を用いた施工構造
JP4029816B2 (ja) 簡易構造物
KR102211102B1 (ko) 독립지주방식의 영농형 태양광 발전구조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영농형 태양광 발전시스템
CN210537752U (zh) 一种农业大棚的立柱连接件
KR101626593B1 (ko) 태양전지 구조물 설치공법
CN211818500U (zh) 篷房支架和模块化篷房
CN210067613U (zh) 一种拼接式密网护栏
JP3756276B2 (ja) 合成樹脂製竹垣
CN215056020U (zh) 一种围挡立柱及围挡
CN217053792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柱预留钢筋固定施工装置
CN214996678U (zh) 一种拼装式围挡
CN215168516U (zh) 一种便于定位的立体车库
CN220365141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组件及装配式建筑
JP2005240372A (ja) カーポート
CN216314195U (zh) 组合式立体绿化架和绿化系统
CN114197697B (zh) 一种便于运输和安装施工的可伸缩装配式网格墙结构体系
CN219420650U (zh) 光伏支架及屋顶光伏系统
JP3772296B2 (ja) バルコニー
CN217984894U (zh) 支架结构及应用其的光伏装置
CN212343691U (zh) 一种防盗光伏支架
CN215444665U (zh) 一种支架连接结构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茶几桌
CN215977688U (zh) 阳光房梁柱连接结构
CN218233770U (zh) 一种檩条连接结构
CN217870120U (zh) 一种便于回收用交通标志杆件
CN216651553U (zh) 护栏抱箍伞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