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35732U - 卡扣机构、铜排定位组件及其动力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卡扣机构、铜排定位组件及其动力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35732U
CN210535732U CN201921790779.6U CN201921790779U CN210535732U CN 210535732 U CN210535732 U CN 210535732U CN 201921790779 U CN201921790779 U CN 201921790779U CN 210535732 U CN210535732 U CN 2105357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bar
lid
damping layer
vibration damping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9077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学文
孙海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9077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357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357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357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卡扣机构、铜排定位组件及其动力电池包,其中的卡扣机构,包括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相对扣合并形成允许铜排穿设的容置空间,在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中的至少一者中的至少一者的盖体内壁上设有用于使所述铜排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固定的减振层(300)。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卡扣机构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中的至少一者的盖体内壁上设有减振层,有效保护铜排并实现铜排的稳固定位。

Description

卡扣机构、铜排定位组件及其动力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卡扣机构、铜排组件及其动力电池包。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动力电池包内部,高压部分器件之间大部分靠铜排或电缆相互连接而组成高压回路,而导电铜排都是由可折弯的硬铜排或软铜排制成的,铜排外通常还有套设有热缩套管,以起到对铜排的保护及绝缘作用。而现有铜排的固定方式,大部分采用扎带或一些简单的塑料卡扣固定。采用扎带固定时,先将扎带捆扎在铜排上,再通过扎带上的卡头卡接在模组端板或电池箱下壳体的固定孔中,来实现铜排的固定。由于扎带与铜排接触面积较小,会造成与铜排绝缘皮在接触部位变形或产生勒痕,在电池包的长时间使用中,变形和有勒痕的局部绝缘皮最先发生老化,从而引起高压铜排绝缘保护失效;扎带在长期振动的环境下,也容易因变松而起不到较好的铜排固定效果,易造成铜排的窜动和磨损。另外,在电池包维修需要拆铜排时,拆扎带的包括专用起子、剪刀、小刀等工具也易划伤铜排绝缘皮,有造成高压铜排绝缘保护失效的风险;而且重装铜排时,还要重新更换扎带。
而采用卡扣固定时,先将卡扣卡在铜排上,再通过卡扣上的卡头来固定铜排,和扎带固定方法类似。使用普通卡扣固定时,大部分卡扣针对不同厚度和宽度的铜排不能实现兼容和通用化。如直接使用尺寸较大的铜排卡扣兼容覆盖宽度和厚度较小的铜排,不能实现铜排较好的可靠固定,而且铜排在卡扣内会前后左右晃动,易产生磨损和噪音,长时间窜动,可能会导致铜排两端的电连接紧固螺钉扭矩衰减,甚至失效;若是振动情况进一步加剧,铜排折叠位置也会因振动而产生金属疲劳,出现裂痕,甚至是断裂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铜排固定构件通用性差、易断裂的问题,提供卡扣机构、铜排组件及其动力电池包,通过在卡扣机构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中的至少一者的盖体内壁上设有减振层,有效保护铜排并实现铜排的稳固定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卡扣机构,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相对扣合并形成允许铜排穿设的容置空间,在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中的至少一者的盖体内壁上设有用于使所述铜排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固定的减振层。
优选地,所述减振层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设有用于粘接固定在所述铜排表面的胶黏层。
优选地,所述减振层的设置面积与所述盖体内壁的面积相同;或者,所述减振层的设置面积小于所述盖体内壁的面积,所述减振层的设置位置位于所述盖体内壁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卡扣机构包括沿所述盖体内壁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为多个长条状的所述减振层。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铜排定位组件,包括铜排和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为如上所述的卡扣机构,所述铜排被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扣合固定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减振层与所述铜排的表面贴合压实。
优选地,所述铜排穿设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减振层为可变形层,所述减振层的厚度与所述铜排的厚度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模组,多个所述电池模组通过如上所述的铜排定位组件彼此串联。
优选地,所述铜排定位组件中的所述铜排包括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本体两侧的连接端,每个所述铜排的两个所述连接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模组的电极相连。
优选地,所述铜排定位组件在所述电池模组的端面两侧与所述电池模组的电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模组端板,所述模组端板的外侧开设定位孔,所述第二盖体的盖体朝向所述模组端板的方向对应凸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嵌设在所述定位孔中使所述铜排定位组件与所述电池模组位置彼此固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卡扣机构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中的至少一者的盖体内壁上设有减振层,有效保护铜排并实现铜排的稳固定位,结构简单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卡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铜排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动力电池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向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盖体 200第二盖体 210定位柱 300减振层 310胶黏层 400铜排410本体 420连接端 500电池模组 510模组端板 511定位孔卡扣机构 10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通常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远、近”通常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远近。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扣机构1000,包括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所述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相对扣合并形成允许铜排400穿设的容置空间,在所述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中的至少一者的盖体内壁上设有减振层300。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卡扣机构的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中的至少一者的盖体内壁上设有用于使所述铜排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固定的减振层300,有效保护铜排并实现铜排的稳固定位。也就是说,减振层300既可以只设置在第一盖体100或第二盖体200其中之一上,也可以分别同时设置在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上。为了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所述减振层300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设有用于粘接固定在所述铜排表面的胶黏层310。根据需要固定的铜排的大小尺寸不同,所述减振层300的设置方式也会有所区别。例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铜排的尺寸较大,宽度较宽,厚度较厚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固定效果,减振层300的设置面积应当与所述盖体内壁的面积相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在铜排尺寸适中,宽度稍窄,厚度较薄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减振层300的设置面积小于所述盖体内壁的面积并设置在所述盖体内壁的中部。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为了节约材料、降低成本,所述减振层300还可以设置为沿所述盖体内壁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为多个长条状。因此,减振层300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铜排的实际情况进行多种选择。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铜排定位组件,包括铜排400和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为如上所述的卡扣机构,所述铜排400被所述第一盖体100和所述第二盖体200扣合固定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减振层300与所述铜排400的表面贴合压实。所述铜排400穿设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减振层300为可变形层,通常可以采用两面有胶层的减振泡棉。为了起到贴紧和压实的作用,确保稳定定位,所述减振层300的厚度与所述铜排400的厚度对应设置,由于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两者扣合之后所形成的容置空间的大小即为固定的,需要考虑到减振层300和铜排400被压合在一起的总厚度。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当铜排400的厚度较薄时,减振层300的厚度需要加厚,而当铜排400的厚度较厚时,减振层300的厚度则需要随之减薄。可以根据铜排400的不同厚度对应设置减振层300的设置厚度,形成厚度可变的系列部件。在其他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减振层300直接设置为具有一定的厚度而弹性变形能力比较好的减振泡棉,即使铜排400在一定范围内厚度有上下浮动变化,也都可以使用同样的铜排定位组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通用性,使用更加方便。
在图1和图2的基础上并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模组500,多个所述电池模组500通过如上所述的铜排定位组件彼此串联。具体来说,所述铜排定位组件中的所述铜排400包括本体410和设置在所述本体410两侧的连接端420,每个所述铜排400的两个所述连接端420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模组500的电极相连,具体来说,一侧的连接端420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500其中一个所述电池模组500的电极相连,通常可以为正极;另一侧的连接端420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电池模组500的电极相连,通常为负极。结合图4所示,为了方便铜排定位组件的布置以使其自身或者与电池包中的其他部件之间不产生干涉,所述铜排定位组件在所述电池模组500的端面两侧与所述电池模组500的电极相连。具体结合图4所示,并列设置的多个所述电池模组500包括两列,在两列中,连接电池模组500之间的铜排定位组件分别位于电池模组500的外部两侧。为了防止卡扣机构在铜排上发生位移和窜动,如图4所示,所述电池模组500包括模组端板510,所述模组端板510的外侧开设定位孔511,如图1并结合图2所示,所述第二盖体200的盖体朝向所述模组端板510的方向对应凸设有定位柱210,所述定位柱210嵌设在所述定位孔511中,使所述铜排定位组件与所述电池模组500位置彼此固定。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选择与铜排400结构尺寸相适合的卡扣机构,用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相对扣合将铜排400通过减振层300贴紧压实在容置空间中;其次,将定位柱210嵌设在定位孔511中,使所述铜排定位组件与所述电池模组500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最后,再将位于本体410两侧的连接端420分别与一个电池模组500的正极和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电池模组500的负极相连即可,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螺栓将两者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卡扣机构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中的至少一者的盖体内壁上设有减振层,有效保护铜排并实现铜排的稳固定位;通过设置厚度适合的减振层,实现常用规格铜排的卡扣通用化,并解决扎带易损伤绝缘皮的缺点,以及在电池包维修时,铜排需要拆装时,易划伤铜排绝缘皮以及需重新更换扎带问题,降低后续售后维修成本;有效降低铜排因固定不牢而导致的在折叠位置发生金属疲劳、裂痕,甚至是断裂的风险;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例如,可以将减振层的形状和厚度做适应性改变。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卡扣机构,包括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所述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相对扣合并形成允许铜排穿设的容置空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中的至少一者的盖体内壁上设有用于使所述铜排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固定的减振层(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层(300)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设有用于粘接固定在所述铜排表面的胶黏层(3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层(300)的设置面积与所述盖体内壁的面积相同;
或者,所述减振层(300)的设置面积小于所述盖体内壁的面积,所述减振层(300)的设置位置位于所述盖体内壁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机构包括沿所述盖体内壁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为多个长条状的所述减振层(300)。
5.一种铜排定位组件,包括铜排和定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卡扣机构,所述铜排(400)被所述第一盖体(100)和所述第二盖体(200)扣合固定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减振层(300)与所述铜排(400)的表面贴合压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铜排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排(400)穿设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减振层(300)为可变形层,所述减振层(300)的厚度与所述铜排(400)的厚度对应设置。
7.一种动力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500)通过如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铜排定位组件彼此串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排定位组件中的所述铜排(400)包括本体(410)和设置在所述本体(410)两侧的连接端(420),每个所述铜排(400)的两个所述连接端(420)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模组(500)的电极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排定位组件在所述电池模组(500)的端面两侧与所述电池模组(500)的电极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500)包括模组端板(510),所述模组端板(510)的外侧开设定位孔(511),所述第二盖体(200)的盖体朝向所述模组端板(510)的方向对应凸设有定位柱(210),所述定位柱(210)嵌设在所述定位孔(511)中使所述铜排定位组件与所述电池模组(500)的位置彼此固定。
CN201921790779.6U 2019-10-23 2019-10-23 卡扣机构、铜排定位组件及其动力电池包 Active CN2105357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90779.6U CN210535732U (zh) 2019-10-23 2019-10-23 卡扣机构、铜排定位组件及其动力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90779.6U CN210535732U (zh) 2019-10-23 2019-10-23 卡扣机构、铜排定位组件及其动力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35732U true CN210535732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608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90779.6U Active CN210535732U (zh) 2019-10-23 2019-10-23 卡扣机构、铜排定位组件及其动力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357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66485B2 (ja) 2020-07-01 2023-10-23 エルジー エナジー ソリュー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デバイス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66485B2 (ja) 2020-07-01 2023-10-23 エルジー エナジー ソリュー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デバイ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29882B2 (en) Battery module
JP5902811B2 (ja)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間の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KR101853397B1 (ko) 전지모듈
CN210866299U (zh) 电芯极耳缓冲结构和动力电池
JP6622163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の電圧検出体及び電池パック
EP3671902A1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bus bar assembly
JP6510666B2 (ja) 導電部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JP5673387B2 (ja) 車両用電源装置
JP2013093307A (ja) 電池用配線モジュール
KR101095207B1 (ko) 2차 전지 및 그 조전지 및 2차 전지를 탑재하는 차량
CN210535732U (zh) 卡扣机构、铜排定位组件及其动力电池包
CN109075300A (zh) 外部连接母线保持结构
CN207572443U (zh) 电池包
US20220217865A1 (en) Circuit structure
CN214254670U (zh) 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EP3780152B1 (en) Connector and battery product
EP3246965B1 (en) Battery cell assembly
JP2013080619A (ja) 電池用配線モジュール
DE112008000341B4 (de) Befestigung von Energiespeicherzellen in einem Gehäuse
CN109962189B (zh) 一种用于列尾安全防护装置的电池
JP2018098151A (ja) 車両用の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CN211128666U (zh) 一种功率管安装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充电机
CN208622795U (zh) 输出极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9717182U (zh) 汇流排防护装置和电池包
CN216085222U (zh) 模组间连接装置和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