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32756U - 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回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回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32756U
CN210532756U CN201921058231.2U CN201921058231U CN210532756U CN 210532756 U CN210532756 U CN 210532756U CN 201921058231 U CN201921058231 U CN 201921058231U CN 210532756 U CN210532756 U CN 2105327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over
cylinder
regenerator
tube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5823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雪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ojin Oub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Rondo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Rondo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Rondo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5823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327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327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327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回热器,包括回热器筒体,以及分别位于回热器筒体两端的第一端盖筒体和第二端盖筒体,所述第一端盖筒体和第二端盖筒体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端盖板和第二端盖板,所述回热器筒体内设置有若干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第一端盖筒体和第二端盖筒体相连通,形成回热器的管程,所述第二端盖板上设置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液体从所述进液管进入回热器筒体内的管程,并有出液管排出;所述回热器筒体的内腔作为回热器的壳程,回热器筒体上设置有制冷剂进气口和制冷剂出气口,制冷剂由制冷剂进气口进入回热器的壳程,并有制冷剂出气口排出;本实用新型杜绝回气带液,同时提高制冷剂液体的过冷度,从而提升制冷系统的能效。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回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回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对节能、环保要求的越来越高,如何提升空调、制冷设备的能效比则变得尤为重要。目前,在制冷、空调领域,大型中央空调和冷冻冷藏场所的制冷机组普遍采用螺杆式或离心式冷水机组,采用的是螺杆式或离心式压缩机,压缩机在运行时要防止回气带液。如果制冷剂液体进入螺杆压缩机会导致压缩机转子油膜被破坏进而使转子润滑失效从而导致转子干磨甚至抱死。如果制冷剂液体进入离心式压缩机会导致压缩机叶片磨损,特别是现在使用的一种磁悬浮压缩机,回气带液会给压缩机带来极大危害,导致压缩机损毁。一般为防止压缩机回气带液会在压缩机回气口之前设置一个气液分离器,在气液分离器里制冷剂液体与气体进行分离,以此来解决回气带液的问题。现有的气液分离器起到气液分离的效果但也增加的回气的阻力,从而影响制冷系统的能效。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回热器,本实用新型既能解决压缩机回气带液问题又能不影响系统能效。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回热器,包括回热器筒体,以及分别位于回热器筒体两端的第一端盖筒体和第二端盖筒体,所述第一端盖筒体和第二端盖筒体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端盖板和第二端盖板,所述回热器筒体内设置有若干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第一端盖筒体和第二端盖筒体相连通,形成回热器的管程,所述第二端盖板上设置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液体从所述进液管进入回热器筒体内的管程,并有出液管排出;所述回热器筒体的内腔作为回热器的壳程,回热器筒体上设置有制冷剂进气口和制冷剂出气口,制冷剂由制冷剂进气口进入回热器的壳程,并有制冷剂出气口排出;
所述第二端盖筒体设置有一横向密封第二端盖中间隔筋,所述第二端盖中间隔筋将第二端盖筒体的内腔分隔为上、下两部分,作为回热器管程内腔和热回收流程内腔;所述进液管位于第二端盖筒体内腔的下部分,出液管位于第二端盖筒体内腔的上部分;
所述制冷剂进气口位于回热器筒体的下部,正对着制冷剂进气口的回热器筒体内部设置有进气挡板,所述进气挡板两端分别固定于回热器筒体的内腔上,所述制冷剂出气口位于回热器筒体的上部,沿制冷剂出气口的下方的回热器筒体上分别设置有上侧边挡板,所述上侧边挡板位于换热管的上方,其与制冷剂出气口成锐角;
所述换热管的两端设置有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所述第二端盖中间隔筋紧贴在第二管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盖筒体与回热器筒体之间设置有第一管板,所述第二端盖筒体与回热器筒体之间设置有第二管板,所述第一管板与第二管板之间的回热器筒体内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插入密封所述回热器筒体两端的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上,并与第一/第二管板胀接或焊接密封。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盖筒体通过第一端盖法兰安装在所述第一管板的外侧,所述第二端盖筒体通过第二端盖法兰安装在所述第二管板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盖筒体上部设置有第一端盖检修阀座,下部设置有第一端盖排污阀座;所述第二端盖筒体上部设置有第二端盖检修阀座,下部设置有第二端盖排污阀座。
优选地,所述回热器筒体上部设置有安全阀座,下部设置有排液阀座。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盖法兰和所述第一管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端盖密封垫,所述第二端盖法兰和所述第二管板之间设置有第二端盖密封垫;所述第一端盖法兰和第二端盖法兰上分别安装有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一:
作为回热器使用,回热器的壳程进气口为制冷剂进气口,位于回热器筒体下部,回热器的壳程出气口为制冷剂出气口,位于回热器筒体上部,壳程进气口与蒸发器出气口相连,壳程出气口与压缩机进气口相连,管程进液口即进液管与冷凝器出液口相连,管程出液口即出液管与制冷系统的节流机构的进口相连;制冷剂气体从壳程进气口进入壳程,制冷剂液体从管程进液口进入管程,壳程制冷剂气体与管程制冷剂液体在换热管两侧进行热交换,使壳程制冷剂气体中的液滴彻底蒸发成气体,提高了壳程气体的过热度,同时降低了管程制冷剂液体的温度,在杜绝回气带液问题发生的同时提高实现制冷剂液体的过冷度,从而提升制冷系统的能效。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二:
作为油冷却器使用,用于冷却制冷压缩机里的润滑油,回热器的壳程进气口为制冷剂进气口,位于回热器筒体下部,回热器的壳程出气口为制冷剂出气口,位于回热器筒体上部,壳程进气口与蒸发器出气口相连,壳程出气口与压缩机进气口相连,管程进液口即进液管与压缩机出油口相连,管程出液口即出液管与压缩机回油口相连;壳程制冷剂气体与管程润滑油在换热管两侧进行热交换,使壳程制冷剂气体中的液滴彻底蒸发成气体,提高了壳程气体的过热度,同时降低了管程润滑油的温度,在杜绝回气带液问题发生的同时实现了油冷却的功能,省去了单独设置油冷却器,从而降低了设备成本。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在作为回热器使用时,回热器的壳程进气口为制冷剂进气口,位于回热器筒体下部,回热器筒体正对着壳程进气口处设置有进气挡板,进气挡板将壳程进气口进入的制冷剂气体分散至回热器筒体的两端,壳程制冷剂气体与管程制冷剂液体在换热管两侧进行热交换,使壳程制冷剂气体中的液滴彻底蒸发成气体,提高了壳程气体的过热度,同时降低了管程制冷剂液体的温度,在杜绝回气带液问题发生的同时提高实现制冷剂液体的过冷度,从而提升制冷系统的能效;
(2)本实用新型作为油冷却器使用时,用于冷却制冷压缩机里的润滑油,回热器的壳程进气口为制冷剂进气口,位于回热器筒体下部,正对着壳程进气口的油冷却器内部设置有进气挡板,回热器的壳程出气口为制冷剂出气口,位于回热器筒体上部,位于壳程出气口的下方的油冷却器内腔上分别设置有上侧边挡板,壳程制冷剂气体与管程润滑油在换热管两侧进行热交换,使壳程制冷剂气体中的液滴彻底蒸发成气体,提高了壳程气体的过热度,同时降低了管程润滑油的温度,在杜绝回气带液问题发生的同时实现了油冷却的功能,省去了单独设置油冷却器,从而降低了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回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中,1-第一端盖板,2-第一端盖筒体,3-第一端盖检修阀座,4-螺栓,5-第一端盖法兰,6-第一管板,7-回热器筒体,8-安全阀座,9-上侧边挡板,10-制冷剂出气口,11-第二管板,12-第二端盖法兰,13-第二端盖检修阀座,14-第二端盖筒体,15-第二端盖板,16-出液管,17-进液管,18-第二端盖中间隔筋,19-第二端盖排污阀座,20-第二端盖密封垫,21-换热管,22-进气挡板,23-制冷剂进气口,24-排液阀座,25-第一端盖密封垫,26-第一端盖排污阀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回热器,包括回热器筒体7,以及分别位于回热器筒体7两端的第一端盖筒体2和第二端盖筒体14,第一端盖筒体2和第二端盖筒体14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端盖板1和第二端盖板15,回热器筒体7内设置有若干换热管21,换热管21与第一端盖筒体2和第二端盖筒体14相连通,形成回热器的管程,第二端盖板15上设置有进液管17和出液管16,液体从进液管17进入回热器筒体7内的管程,并有出液管16排出;回热器筒体7的内腔作为回热器的壳程,回热器筒体7上设置有制冷剂进气口23和制冷剂出气口10,制冷剂由制冷剂进气口23进入回热器的壳程,并有制冷剂出气口10排出;
第二端盖筒体14设置有一横向密封第二端盖中间隔筋18,第二端盖中间隔筋18将第二端盖筒体14的内腔分隔为上、下两部分,作为回热器管程内腔和热回收流程内腔;进液管17位于第二端盖筒体14内腔的下部分,出液管16位于第二端盖筒体14内腔的上部分;
制冷剂进气口23位于回热器筒体7的下部,正对着制冷剂进气口23的回热器筒体7内部设置有进气挡板22,进气挡板22两端分别固定于回热器筒体7的内腔上,制冷剂出气口10位于回热器筒体7的上部,沿制冷剂出气口10的下方的回热器筒体7上分别设置有上侧边挡板9,上侧边挡板9位于换热管21的上方,其与制冷剂出气口10成锐角,上侧边挡板9为长方形结构,沿回热器筒体的长度方向进行安装;
换热管2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管板6和第二管板11,第二端盖中间隔筋18紧贴在第二管板11上;第一端盖筒体2与回热器筒体7之间设置有第一管板6,第二端盖筒体14与回热器筒体7之间设置有第二管板11,第一管板6与第二管板11之间的回热器筒体7内设置有换热管21,换热管21的两端分别插入密封回热器筒体7两端的第一管板6和第二管板11上,并与第一/第二管板胀接或焊接密封。
第一端盖筒体2通过第一端盖法兰5安装在第一管板6的外侧,第二端盖筒体14通过第二端盖法兰12安装在第二管板11的外侧;第一端盖筒体2上部设置有第一端盖检修阀座3,下部设置有第一端盖排污阀座26;第二端盖筒体14上部设置有第二端盖检修阀座13,下部设置有第二端盖排污阀座19;回热器筒体7上部设置有安全阀座8,下部设置有排液阀座24;第一端盖法兰5和第一管板6之间设置有第一端盖密封垫25,第二端盖法兰12和第二管板11之间设置有第二端盖密封垫20;第一端盖法兰5和第二端盖法兰12上分别安装有螺栓4。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一:
作为回热器使用,回热器的壳程进气口为制冷剂进气口23,位于回热器筒体7下部,回热器的壳程出气口为制冷剂出气口10,位于回热器筒体7上部,壳程进气口与蒸发器出气口相连,壳程出气口与压缩机进气口相连,管程进液口即进液管17与冷凝器出液口相连,管程出液口即出液管16与制冷系统的节流机构的进口相连;制冷剂气体从壳程进气口进入壳程,制冷剂液体从管程进液口进入管程,壳程制冷剂气体与管程制冷剂液体在换热管21两侧进行热交换,使壳程制冷剂气体中的液滴彻底蒸发成气体,提高了壳程气体的过热度,同时降低了管程制冷剂液体的温度,在杜绝回气带液问题发生的同时提高实现制冷剂液体的过冷度,从而提升制冷系统的能效。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二:
作为油冷却器使用,用于冷却制冷压缩机里的润滑油,回热器的壳程进气口为制冷剂进气口23,位于回热器筒体7下部,回热器的壳程出气口为制冷剂出气口10,位于回热器筒体7上部,壳程进气口与蒸发器出气口相连,壳程出气口与压缩机进气口相连,管程进液口即进液管17与压缩机出油口相连,管程出液口即出液管16与压缩机回油口相连;壳程制冷剂气体与管程润滑油在换热管21两侧进行热交换,使壳程制冷剂气体中的液滴彻底蒸发成气体,提高了壳程气体的过热度,同时降低了管程润滑油的温度,在杜绝回气带液问题发生的同时实现了油冷却的功能,省去了单独设置油冷却器,从而降低了设备成本。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6)

1.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回热器,包括回热器筒体,以及分别位于回热器筒体两端的第一端盖筒体和第二端盖筒体,所述第一端盖筒体和第二端盖筒体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端盖板和第二端盖板,所述回热器筒体内设置有若干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第一端盖筒体和第二端盖筒体相连通,形成回热器的管程,所述第二端盖板上设置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液体从所述进液管进入回热器筒体内的管程,并有出液管排出;所述回热器筒体的内腔作为回热器的壳程,回热器筒体上设置有制冷剂进气口和制冷剂出气口,制冷剂由制冷剂进气口进入回热器的壳程,并有制冷剂出气口排出;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筒体设置有一横向密封第二端盖中间隔筋,所述第二端盖中间隔筋将第二端盖筒体的内腔分隔为上、下两部分,作为回热器管程内腔和热回收流程内腔;所述进液管位于第二端盖筒体内腔的下部分,出液管位于第二端盖筒体内腔的上部分;
所述制冷剂进气口位于回热器筒体的下部,正对着制冷剂进气口的回热器筒体内部设置有进气挡板,所述进气挡板两端分别固定于回热器筒体的内腔上,所述制冷剂出气口位于回热器筒体的上部,沿制冷剂出气口的下方的回热器筒体上分别设置有上侧边挡板,所述上侧边挡板位于换热管的上方,其与制冷剂出气口成锐角;
所述换热管的两端设置有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所述第二端盖中间隔筋紧贴在第二管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筒体与回热器筒体之间设置有第一管板,所述第二端盖筒体与回热器筒体之间设置有第二管板,所述第一管板与第二管板之间的回热器筒体内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插入密封所述回热器筒体两端的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上,并与第一/第二管板胀接或焊接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筒体通过第一端盖法兰安装在所述第一管板的外侧,所述第二端盖筒体通过第二端盖法兰安装在所述第二管板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筒体上部设置有第一端盖检修阀座,下部设置有第一端盖排污阀座;所述第二端盖筒体上部设置有第二端盖检修阀座,下部设置有第二端盖排污阀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热器筒体上部设置有安全阀座,下部设置有排液阀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法兰和所述第一管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端盖密封垫,所述第二端盖法兰和所述第二管板之间设置有第二端盖密封垫;所述第一端盖法兰和第二端盖法兰上分别安装有螺栓。
CN201921058231.2U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回热器 Active CN2105327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58231.2U CN210532756U (zh)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回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58231.2U CN210532756U (zh)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回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32756U true CN210532756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597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58231.2U Active CN210532756U (zh)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回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327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8306A1 (zh) * 2020-12-31 2022-04-07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回热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8306A1 (zh) * 2020-12-31 2022-04-07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回热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32756U (zh) 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回热器
CN211147362U (zh) 一种压缩气体干燥机的换热除水结构
CN215724254U (zh) 一种填埋气冷剂压缩单元
CN108120103A (zh) 外壳内蒸发双间隔板制冷换热器
CN108106086A (zh) 热泵空调扰流单系统干式蒸发器
CN108120104A (zh) 外壳内蒸发双间隔板冷水换热器
CN108120080A (zh) 外壳内蒸发双间隔板冷水蒸发器
CN108106068A (zh) 外壳内蒸发双间隔板制冷蒸发器
CN108120095A (zh) 外壳内蒸发壳管式双间隔板制冷换热器
CN108106140A (zh) 外壳内蒸发壳管式双间隔板制冷蒸发器
CN108120114A (zh) 外壳内蒸发铜管共用双间隔板制冷换热器
CN108120083A (zh) 中央空调单系统干式蒸发器
CN108120061A (zh) 外壳内蒸发铜管水路双间隔板冷水换热器
CN108106130A (zh) 外壳内蒸发铜管水路双间隔板制冷换热器
CN107940816A (zh) 外壳内蒸发壳管式双间隔板冷水换热器
CN108120058A (zh) 外壳内蒸发单间隔板制冷换热器
CN108954936A (zh) 外壳相连双间隔板制冷换热器
CN108106105A (zh) 外壳相连铜管水路双间隔板冷水蒸发器
CN108106136A (zh) 外壳内蒸发铜管水路双间隔板冷水蒸发器
CN108106168A (zh) 外壳串接铜管水路双间隔板制冷蒸发器
CN108106132A (zh) 外壳内蒸发铜管水路双间隔板制冷蒸发器
CN108106101A (zh) 外壳串接铜管水路双间隔板冷水蒸发器
CN108106155A (zh) 外壳串接双间隔板冷水蒸发器
CN108120094A (zh) 外壳串接铜管水路双间隔板制冷换热器
CN108106061A (zh) 外壳相连铜管水路双间隔板制冷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6

Address after: 341101 No.1, Taiyangping Road, phase 4, Gan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anxian District,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Haojin OBO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1211 Dongping Street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rea, Lishui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RONDO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Wang Xuefeng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41101 No.1, Taiyangping Road, phase 4, Gan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anxian District,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ojin Oub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41101 No.1, Taiyangping Road, phase 4, Gan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anxian District,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xi Haojin OBO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