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32138U - 一种防眩光罩及led灯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眩光罩及led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32138U
CN210532138U CN201921927089.0U CN201921927089U CN210532138U CN 210532138 U CN210532138 U CN 210532138U CN 201921927089 U CN201921927089 U CN 201921927089U CN 210532138 U CN210532138 U CN 2105321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zzle
light
led
cov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2708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天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uli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uliang Lighting Electrical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uliang Lighting Electrical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uliang Lighting Electrical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2708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321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321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321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眩光罩及LED灯具,该防眩光罩包括罩壳本体以及多片防眩光翅片,罩壳本体形成有上下开口的腔体,腔体的上下开口分别为入光口和出光口,多片防眩光翅片间隔设于腔体内,且沿着腔体的内壁面向腔体的中心延伸设置,相邻的两防眩光翅片之间形成用于通过光线的间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眩光罩及LED灯具,通过在多个第一LED光源的出光侧设置有防眩光罩,使得多个第一LED光源发出的光线均可经过相邻的两防眩光翅片之间的间隙照射出去,因此,多个第一LED光源可共用一个防眩光罩,无需每一LED光源配备一个独立的防眩光罩,从而可减少防眩光罩的使用数量,有利于节约LED灯具的材料成本,减小LED灯具的整体体积,符合小型化设计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防眩光罩及LED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防眩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眩光罩及LED灯具。
背景技术
LED照明灯因其具有体积小、能耗低、使用寿命长、亮度高、环保等特点,在各种照明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使用时,LED照明灯会产生强烈的眩光,容易刺激使用者的眼睛,使人产生视觉疲劳,因此通常需要对LED光源进行防眩光处理。
为了保证LED照明灯的照明效果,市面上大部分的LED照明灯通常设有多个LED光源,在进行防眩光处理时主要采用在LED光源的出光侧增设防眩光罩的方式。但是,由于大部分的防眩光罩一般只有一个入光孔和一个出光孔,因此,对于设有多个LED光源的LED照明灯,通常需要在每一LED光源的出光侧增设一独立的防眩光罩,这无疑会增加防眩光罩的使用数量以及需要增大LED照明灯壳的内腔,使得LED照明灯的材料成本增加。此外,增大LED照明灯壳的内腔,也会使得LED照明灯的整体体积随之增大,不利于某些小型化的LED照明灯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防眩光罩的LED灯具,不仅具有良好的防眩光效果,而且还能减少防眩光罩的使用数量,节约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眩光罩,包括
罩壳本体,其形成有上下开口的腔体,所述腔体的上下开口分别为入光口和出光口;以及
多片防眩光翅片,间隔设于所述腔体内,且沿着所述腔体的内壁面向所述腔体的中心延伸设置,相邻的两所述防眩光翅片之间形成用于通过光线的间隙。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相邻两所述防眩光板形成的角度为5.5°~8.8°,各所述防眩光板的厚度为1.2mm~3.8m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防眩光翅片的上表面与所述罩壳本体的上表面齐平,且每一所述防眩光翅片的下表面与所述罩壳本体的下表面齐平。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罩壳本体为圆形壳体,所述罩壳本体的外表面向外环绕延伸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罩壳本体一体成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台阶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罩壳本体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台阶向外延伸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环绕所述第一台阶的外表面设置,所述第二台阶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罩壳本体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台阶上设有散热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孔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孔在所述第二台阶上呈多边形排列或呈圆形排列。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台阶的底部向下延伸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翅片,多个所述散热翅片在所述第二台阶上呈多边形排列或呈圆形排列。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腔体的中心设有止挡部,每一所述防眩光翅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腔体的内壁,所述第二端连接于所述止挡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ED灯具,所述LED灯具包括灯壳、设于所述灯壳内的第一LED光源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防眩光罩,所述防眩光罩固设于所述灯壳内,且所述防眩光罩的入光口朝向所述第一LED光源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LED光源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LED光源间隔设置在所述灯壳内呈多边形排列或呈圆形排列,相邻的两所述防眩光翅片之间的间隙用于通过多个所述第一LED光源发出的光线;
所述LED灯具还包括设于所述灯壳内的第二LED光源,所述第二LED光源位于所述多个第一LED光源的中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眩光罩及LED灯具,通过在多个第一LED光源的出光侧设置有防眩光罩,由于防眩光罩上设有多片防眩光翅片,相邻的两防眩光翅片之间形成用于通过光线的间隙,能够使得多个第一LED光源发出的光线均可经过相邻的两防眩光翅片之间的间隙照射出去,因此,多个第一LED光源可共用一个防眩光罩,无需每一个第一LED光源配备一个独立的防眩光罩,从而可减少防眩光罩的使用数量,有利于节约LED灯具的材料成本,减小LED灯具的整体体积,减低LED灯具的空间占用率,其设计可以符合某些小型化LED灯具的设计要求。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防眩光罩及LED灯具,利用防眩光罩上呈辐射状分布的防眩光翅片,可使得第一LED光源发出的光线因被分散而显得柔和,从而达到防眩光的目的,解决了因光线直射眼睛而感到头晕及刺眼眩光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防眩光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LED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眩光罩及LED灯具,通过在防眩光罩上设有多片防眩光翅片,能够使得多个第一LED光源发出的光线均可经过相邻的两防眩光翅片之间的间隙照射出去,从而使得多个第一LED光源可共用一个防眩光罩,而无需为每一个第一LED光源配备一个独立的防眩光罩,从而可减少防眩光罩的使用数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防眩光罩,该防眩光罩包括罩壳本体1以及多片防眩光翅片2,罩壳本体1形成有上下开口的腔体,该腔体的上下开口分别为入光口和出光口,多片防眩光翅片2间隔设于腔体内且沿着腔体的内壁面向腔体的中心延伸设置,相邻的两防眩光翅片2之间形成用于通过光线的间隙。
其中,罩壳本体1可优选为圆形壳体,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罩壳本体1也可为其他形状的壳体,例如:方形壳体或椭圆形壳体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每一防眩光翅片2的上表面可与罩壳本体1的上表面齐平,且每一防眩光翅片2的下表面可与罩壳本体1的下表面齐平。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相邻两防眩光板形成的角度可为5.5°~8.8°,例如:该角度θ可为5.5°、6.0°、6.5°、7.0°、7.5°、8.0°或8.8°等。而各防眩光板的厚度可为1.2mm~3.8mm,例如:该厚度d可为1.2mm、1.8mm、2.3mm、2.8mm、3.3mm或3.8mm等。这样,有利于使得防眩光罩具有较佳的防眩光功能。
在本专利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眩光罩可应用于设有多个光源的LED灯具,利用防眩光罩上呈辐射状分布的防眩光翅片2,可使得多个光源发出的光线均匀发射出去,以降低LED灯具的眩光值。
当本专利中的防眩光罩应用在设有多个光源的LED灯具时,该光源可对应防眩光罩的入口光设置,由于在多个光源的出光侧设置有防眩光罩,且该防眩光罩上设有多片防眩光翅片2,其中,相邻的两防眩光翅片2之间形成用于通过光线的间隙,从而能够使得多个光源发出的光线均可经过相邻的两防眩光翅片2之间的间隙照射出去,因此,将本实用新型的防眩光罩应用在设有多个光源的LED灯具时,LED灯具无需在每一光源配备一个独立的防眩光罩,从而可减少防眩光罩的使用数量,不仅可以节约LED灯具的材料成本,还能减小LED灯具的整体体积,减低LED灯具的空间占用率,符合某些小型化LED灯具的设计要求。
进一步地,当本专利中的防眩光罩应用在LED灯具时,为了便于将防眩光罩固定在LED灯具上,该罩壳本体1的外表面可向外环绕延伸有与罩壳本体1一体成型的第一台阶3,这样一来,可借助在第一台阶3上环绕设置的固定部31,通过在固定部31上设有螺纹孔311,利用螺栓或螺丝穿过螺纹孔311将防眩光罩固定在LED灯具的灯壳上。但是,这样的设计,会出现光线穿过螺纹孔311的情况,造成漏光的现象,因此,该第一台阶3的上表面可优选低于罩壳本体1的上表面,这样还可以进一步在第一台阶3上贴设挡光圈4,以避免出现漏光的现象。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罩壳本体1优选为圆形壳体,则多个防眩光翅片4在罩壳本体1上呈辐射状分布,第一台阶3则自罩壳本体1的外周面向外环设一圈,即,第一台阶3可优选为圆形台阶。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减小防眩光罩的整体体积。
可以知道的是,市面上大部分的LED灯具的电光转换效率一般只有20%~35%,其余65%~80%的电能以热能的形式转换为热量,因此,LED灯具的散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LED灯具的使用寿命。基于此,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LED灯具的散热效率,第一台阶3的外表面向外环绕延伸有第二台阶5,其中,该第二台阶5的上表面高于罩壳本体1的上表面,在第二台阶5上设有散热孔51。具体地,该散热孔51可优选为多个,其中,多个散热孔51在第二台阶5上呈多边形排列或成圆形排列,使得光源产生的热量可经过散热孔51扩散至灯壳的外部。
同样的,为了使防眩光罩可以符合某些小型化防眩光罩的设计要求,第二台阶5也可优选为圆形台阶,因此,可优选多个散热孔51在第二台阶5上呈圆形排列。
进一步地,第二台阶5的底部向下延伸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翅片52,这样能更加有效地提高防眩光罩的散热能力。具体地,多个散热翅片52在第二台阶5上呈多边形排列或成圆形排列。但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台阶5优选为圆形台阶,则多个散热翅片52优选在第二台阶5上呈圆形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多片防眩光翅片2是沿着腔体的内壁面向腔体的中心延伸设置,越是靠近腔体的中心,相邻的两防眩光翅片2之间的间隙越小,这样反而会影响防眩光罩的出光效率,因此,腔体的中心可设有止挡部1a,其中,该止挡部1a可优选为设有向上下开口的中空结构。具体地,每一防眩光翅片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连接于腔体的内壁,第二端连接于止挡部1a。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防眩光罩,其设置有多片间隔设置的防眩光翅片,其中,相邻的两防眩光翅片之间形成可通过光线的间隙,能够使得光源发出的光线在经过相邻的两防眩光翅片之间的间隙时被分散而显得柔和,从而达到防眩光的目的。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防眩光罩,其可应用在设有多个光源的LED灯具上,由于防眩光罩上设有多片防眩光翅片,可以形成多个用于通过光线的间隙,从而使得多个光源发出的光线均可经过相邻的两防眩光翅片之间的间隙照射出去,因此,多个光源可共用一个防眩光罩,而无需为每一个光源配备一个独立的防眩光罩,从而可减少防眩光罩的使用数量,有利于节约LED灯具的材料成本,减小LED灯具的整体体积,减低LED灯具的空间占用率。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LED灯具,该LED灯具包括灯壳6、设于灯壳6内的第一LED光源(未图示)及如实施例一所述的防眩光罩,该防眩光罩固设于灯壳内,且防眩光罩的入光口朝向第一LED光源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LED光源可为多个,相邻的两防眩光翅片之间的间隙可用于通过多个第一LED光源发出的光线。具体地,多个第一LED光源间隔设置在灯壳内呈多边形排列或呈圆形排列,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罩壳本体优选为圆形壳体,且多片防眩光翅片是沿着腔体的内壁面向腔体的中心延伸设置的,优选地,多个第一LED光源间隔设置在灯壳内呈圆形排列。
进一步地,LED灯具还包括设于灯壳内的第二LED光源(未图示),该第二LED光源正对止挡部的中空部设置,以便于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可经过止挡部的中空部照射出去。
优选地,多个第一LED光源环设在第二LED光源的外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眩光罩及LED灯具,通过在多个第一LED光源的出光侧设置有防眩光罩,由于防眩光罩上设有多片防眩光翅片,相邻的两防眩光翅片之间形成用于通过光线的间隙,能够使得多个第一LED光源发出的光线均可经过相邻的两防眩光翅片之间的间隙照射出去,因此,多个第一LED光源可共用一个防眩光罩,而无需为每一个第一LED光源配备一个独立的防眩光罩,从而可减少防眩光罩的使用数量,有利于节约LED灯具的材料成本,减小LED灯具的整体体积,减低LED灯具的空间占用率,其设计可以符合某些小型化LED灯具的设计要求。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防眩光罩及LED灯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眩光罩及LED灯具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防眩光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罩壳本体,其形成有上下开口的腔体,所述腔体的上下开口分别为入光口和出光口;以及
多片防眩光翅片,间隔设于所述腔体内,且沿着所述腔体的内壁面向所述腔体的中心延伸设置,相邻的两所述防眩光翅片之间形成用于通过光线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罩,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防眩光板形成的角度为5.5°~8.8°,各所述防眩光板的厚度为1.2mm~3.8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光罩,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防眩光翅片的上表面与所述罩壳本体的上表面齐平,且每一所述防眩光翅片的下表面与所述罩壳本体的下表面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本体为圆形壳体,所述罩壳本体的外表面向外环绕延伸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罩壳本体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眩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罩壳本体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台阶向外延伸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环绕所述第一台阶的外表面设置,所述第二台阶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罩壳本体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台阶上设有散热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眩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孔在所述第二台阶上呈多边形排列或呈圆形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防眩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台阶的底部向下延伸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翅片,多个所述散热翅片在所述第二台阶上呈多边形排列或呈圆形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防眩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中心设有止挡部,每一所述防眩光翅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腔体的内壁,所述第二端连接于所述止挡部。
9.一种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具包括灯壳、设于所述灯壳内的第一LED光源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防眩光罩,所述防眩光罩固设于所述灯壳内,且所述防眩光罩的入光口朝向所述第一LED光源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ED光源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LED光源间隔设置在所述灯壳内呈多边形排列或呈圆形排列,相邻的两所述防眩光翅片之间的间隙用于通过多个所述第一LED光源发出的光线;
所述LED灯具还包括设于所述灯壳内的第二LED光源,所述第二LED光源位于所述多个第一LED光源的中心。
CN201921927089.0U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防眩光罩及led灯具 Active CN2105321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27089.0U CN210532138U (zh)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防眩光罩及led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27089.0U CN210532138U (zh)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防眩光罩及led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32138U true CN210532138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608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27089.0U Active CN210532138U (zh)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防眩光罩及led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321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16897B1 (ko) 엘이디 조명 장치
US9127824B2 (en) LED lamp
US20130322088A1 (en) Large-Angle Lens and Large-Angle Emission LED Light Source Module
CN212456342U (zh) 一种led灯
KR101072584B1 (ko) 엘이디 조명 장치
CN209856800U (zh) 一种具有散热通道的led灯
KR101106586B1 (ko) Led 형광등 장치
CN210532138U (zh) 一种防眩光罩及led灯具
CN209782516U (zh) 一种防眩光的反光杯装置及线型灯
CN217603959U (zh) 一种薄型防眩光筒灯
KR20220098713A (ko) 조명 장치
US20140347856A1 (en) Outdoor luminaire
CN210891508U (zh) 灯具
CN210532248U (zh) 一种出光颜色可调的led灯具
KR101292217B1 (ko) Led 조명등
CN111998240A (zh) 照明灯具的光源系统及照明灯具
KR101220909B1 (ko) 형광등형 엘이디 조명등
CN201983020U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
KR20160126385A (ko) 눈부심 방지용 엘이디 조명장치
CN204756840U (zh) Led灯具风扇散热装置
CN215863287U (zh) 一种发光均匀且具有防水效果的灯具
CN213089607U (zh) 吸顶灯
KR200457599Y1 (ko) 엘이디 형광등
CN211875808U (zh) 一种防眩光筒灯
CN214890614U (zh) 一种led灯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0555 No. 3, Fenghuang road 3, Jiulong Industrial Park, Jiulong Town,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Yuli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555 No. 3, Fenghuang road 3, Jiulong Industrial Park, Jiulong Town, Luogang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YULIANG LIGHTING ELECTRICAL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