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31396U - 一种可产生多段切换转动的双轴铰链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产生多段切换转动的双轴铰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31396U
CN210531396U CN201920907149.6U CN201920907149U CN210531396U CN 210531396 U CN210531396 U CN 210531396U CN 201920907149 U CN201920907149 U CN 201920907149U CN 210531396 U CN210531396 U CN 2105313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protrusion
cam
contact surfac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0714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永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Shuangh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Shuang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Shuangh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Shuang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0714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313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313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313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产生多段切换转动的双轴铰链,包括支架、设于所述支架一侧的第一轴、设于支架另一侧的第二轴及转动切换组件,所述第一轴设有分别位于所述支架两面的第一凸轮和第二轮,所述第二轴设有分别位于所述支架两面的第三凸轮和蒂斯图伦,所述转动切换组件包括分贝设于所述支架两面的第一推动片、第二推动片及连接所述第一推动片和第二推动片的连接件,所述转动切换组件滑动在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并由第一推动片或第二推动片分别限制第一轴或第二轴的转动,令第一轴与第二轴在双轴铰链运行开关动作时分段转动。

Description

一种可产生多段切换转动的双轴铰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双轴铰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产生多段切换转动的双轴铰链。
背景技术
市场上销售的多为可进行大角度翻转的电子装置,均由铰链来连接两个部件进行开启或闭合动作。如台湾专利第M433709号专利中,该专利揭露了一张双轴枢纽器,所述双轴枢纽器具有一轴心固定件、分别枢设于该轴心固定件中的一第一轴心及一第二轴心、该第一轴心与该第二轴心可分别相对该轴心固定件转动。然而,此种设计虽可满足大角度翻转开启的需求,但此种设计未具有令该第一轴心与该第二轴心分别依序转动的机制,使得第一轴心与第二轴心同时旋转作动,而容易产生转动不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产生多段切换转动的双轴铰链用于解决现有双轴铰链在大角度翻转时容易出现转动不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产生多段切换转动的双轴铰链,包括支架,界定有第一面及相对第一面的第二面,所述支架成形有第一穿孔、与第一穿孔分隔的第二穿孔、设于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之间的安装孔、对应第一穿孔设置并位于第一面的第一限位块及对应第二穿孔设置并位于第二面的第二限位块;第一轴,设于第一穿孔,包括对应第一面设置且转动轨迹受第一限位块干涉的第一凸轮及对应第二面设置的第二凸轮;第二轴,设于第二穿孔,包括对应第一面设置的第三凸轮及对应第二面设置且转动轨迹受第二限位块干涉的第四凸轮;转动切换组件,包括设于第一面的第一推动片、设于第二面的第二推动片及穿设与安装孔并连接第一推动片与第二推动片的连接件,所述转动切换组件滑动在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并令所述第一轴与第二轴在所述双轴铰链的开合动作中分段转动。
所述第一推动片具有分别面对所述第一轴与第二轴的第一接触面及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推动片具有分别面对所述第一轴与第二轴的第三接触面及第四接触面,所述第一凸轮面对第一接触面具有第一凸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凸部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凸轮面对所述第三接触面具有第二凸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凸部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三凸轮面对所述第二接触面具有第三凸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三凸部的第三凹部,所述第四凸轮面对所述第四接触面具有第四凸部以及连接所述第四凸部的第四凹部。
所述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为交错设置。
所述第三凸部的弧长小于所述第一凸部、第二凸部、第四凸部任一者的弧长。
所述第一接触面具有两个分别在开关动作中与所述第一凸部产生卡掣关系的第一卡掣区以及一设于所述两个第一卡掣区之间并令所述第一凸部产生滑动的第一滑移区,所述第二接触面具有两个在开关动作中与所述第三凸部产生卡掣关系的第二卡掣区以及一设于所述两个第二卡掣区并令所述第三凸部产生滑移的第二滑移区。
所述第三接触面具有两个分别在开关动作动中与第二凸部产生卡掣关系的第三卡掣区以及一设于所述两个第三卡掣区之间并令所述第二凸部产生滑移的第三滑移区,所述第四接触面具有两个分别在所述第二推动片两侧边的导引端以及一设于所述导引端之间并令所述第四凸部产生滑移的第四滑移区。
所述第一凸轮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轴上。
所述第三凸轮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轴上。
所述支架两侧分别成形有凸出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且与另一者共同限制所述转动切换组件活动轨迹的挡墙。
所述第一轴连接有共外部构件组接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轴连接有供外部构件组接的第二固定板。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双轴铰链的转动切换组件在进行开阖动作时滑移在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使得第一轴与第二轴分段转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双轴铰链转动不顺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的作动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的作动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三)。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的作动示意图(三)。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四)。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向作动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产生多段切换转动的双轴铰链100,用于连接一翻盖式电子装置的显示器及装置本体,所述显示器和装置本体图中未示。本实用新型的双轴铰链100包括支架10、第一轴20、第二轴30以及转动切换组件,具体的,所述支架10界定出有第一面11及相对所述第一面11的第二面12,所述支架10成形有第一穿孔13、与所述第一穿孔13分隔的第二穿孔14、设于第一穿孔13及第二穿孔14之间的安装孔15、第一限位块16以及第二限位块17,所述第一限位块16对应所述第一穿孔13设置并位于第一面11,所述第二限位块17对应所述第二穿孔14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二面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轴20设置在所述第一穿孔13并连接有供外部构件组接的第一固定板21,所述外部构件可为上述显示器。
再者,所述第一轴20包括对应所述第一面11设置且转动轨迹受所述第一限位块16干涉的第一凸轮22及对应所述第二面设置的第二凸轮23。另一方面,所述第二轴30设置于所述第二穿孔14并连接有供外部构件组接的第二固定板31,这里所称的外部构件可为装置本体。再有,所述第二轴30包括对应所述第一面11设置的第三凸轮32及对应所述第二面12设置且转动轨迹受所述第二限位块17干涉的第四凸轮33。所述转动轨迹受干涉是指当所述第一凸轮22或所述第四凸轮33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抵触所述第一限位块16或第二限位块17而使得第一轴20或第二轴30无法转动,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限位块16与所述第二限位块17分别用以限制所述第一轴20及所述第二轴30的旋转范围。此外,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轮22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轴20上,所述第三凸轮32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轴30上,另一方面,所述第二凸轮23是以额外构件套于所述第一轴20上的方式实施,所述第四凸轮33也是以额外构件太社在第二轴30上的方式实施。
再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转动切换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面11的第一推动片41、设于所述第二面12的第二推动片42及穿设于所述安装孔15并连接所述第一推动片41与所述第二推动片42的连接件43。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15为长形孔,所述转动切换组件透过所述连接件43滑移在所述安装孔15中而令所述转动个切换组件可在第一轴20与第二轴30之间滑移。
再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动片41具有分别面对第一轴20与第二轴30的第一接触面411及第二接触面412,另一方面,所述第二推动片42具有分别面对所述第一轴20与第二轴30的第三接触面421及第四接触面422。所述第一凸轮22面对所述第一接触面411具有第一凸部211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凸部211的第一凹部222,第二凸轮23面对所述第三接触面421具有第二凸部231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凸部231的第二凹部232,所述第三凸轮32面对所述第二接触面412具有第三凸部321以及连接所述第三凸部321凹部322,所述第四凸轮33面对所述第四接触面422具有第四徒步331以及连接所述第四凸部331的第四凹部33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部221与所述第二凸部231为交错设置,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凸部221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凹部232,而第二凸部231的位置则是对应第一凹部222.此外,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凸部321的弧长小于所述第一凸部221、第二徒步231及第四徒步331任一者的弧长。
再请参阅图1至图4,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面411包括两个第一卡掣区413以及设置与所述两个第一卡掣区413之间的第一滑移区414,所述两个第一卡掣区413在所述双轴铰链100转动时可与第一凸部221产生卡掣关系而限制第一轴20的转动,而第一滑移区414则令第一凸部221滑移于其上。此外,第二接触面412具有两个第二卡掣区415以及设于第二卡掣区415的第二滑移区416,第二卡掣区415于双轴铰链100转动时可以与第三凸部321产生卡掣关系而限制第二轴30的转动,第二滑移区416则令第二凸部231滑移于其上。
再请参阅图1至图4,第三接触面421具有两个第三卡掣区423以及设于两个第三卡掣区423之间的第三滑移区424,两个第三卡掣区423在双轴铰链100转动时可以与第二凸部231产生卡掣关系而限制第一轴20的转动,第三滑移区424则令第二凸部231滑移于其上。进一步的,第四接触面422具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二推动片42两侧边的导引端425以及设于两个导引端425的第四滑移区426,两个导引端425在双轴铰链100转动时引导第四凸部331滑入第四滑移区426。
再请参阅图3至图10,现就本实用新型的双轴铰链100的详细作动方式,即对双轴铰链100进行开阖动作进行说明。在初始状态,假设第一固定板21未相对第二固定板31开启,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凸部231抵触第三接触面421令转动切换组件无法上下滑移,第三凸部321则与其中一个第三卡掣区423产生卡掣关系,令第二轴30无法相对支架10转动。同一时间,第一限位块16抵触第一凸部221,第二限位块17抵触第四徒步331,令第一轴20与第二轴30无法朝面对另一者的方向转动,再者,此时,第一轴20地受力朝向远离第二轴30的方向转动,第二轴30被限制而无法转动。
接着,第一固定板21受力,令第一轴20相对支架10转动一定角度,图图5和图6所示,第二凸部231因第一注20的旋转而与第三接触面421分离,使得第三徒步321得滑移于第二滑移区416,进而推抵第二推动片42向第一轴20滑移,同时,第一推动片41被第二推动片42带动,当第一推动片41的第一卡掣区413与第一凸部221产生卡掣关系时,第二轴30得朝远离第一轴20的方向转动,而第一轴20则因第一凸部221与第一推动片41的第一卡掣区413产生卡掣关系而无法转动。
接着,当第一固定板21持续受力,第一轴20除相对第二轴30再转动一定角度外,也带动支架10改变位置,如图7和图8所示,与此同时,第二轴30于支架10改变位置的同时,相对支架10产生转动,使第三徒步321由第二滑移区416进入另一个第二卡掣区415。此时,第一凸部221可滑移于第一滑移区414。并推抵第一推动片41向第二轴30滑移,直至第一推动片41上的其中一个第二卡掣区415与第三徒步321产生卡掣关系。也就是说,与此同时,第一轴20地相对支架10向远离第二轴30的方向转动,第二轴30则因其中一个第二卡掣区415与第三凸部321产生卡掣关系而无法相对支架10转动。最后,当第一固定板21再次受力,第一轴20将再次相对支架10转动另一角度,如图9、图10所示,第一轴20所连接的外部构件产生饿了相对另一外部构件转动180度的动作。再者,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因转动切换组件的作用,使得第一轴20与第二轴30在转动时,并非同步进行,而是分段转动,因此,可以避免同步转动所产生的机械异常。
再请参阅图1至图4,为减少第一凸轮22及第二凸轮23与支架10之间的摩擦力,在一实施例中,支架10上成形有若干分别供润滑油填入其中的储油槽18,储油槽18分别于第一面11及第二面12并环第一穿孔13排列设置而成。在另一实施例中,储油槽18可环第二穿孔14排列设置,用以降低第三凸轮32及第四凸轮33与支架10之间的摩擦力。
再请参阅图1至图2,为限制转动切换组件的活动轨迹,在一实施例中,支架10两侧分别成形有突出第一面11与第二面12的挡墙19,进一步的,挡墙19令转动切换组件在开阖动作进行的过程中,只能在第一轴20与第二轴30之间做线性滑移而无法产生偏移,使得转动切换组件能准确的限制第一轴20或第二轴30转动。再有,两个挡墙19之间的距离是对应第一推动片41与第二推动片42的宽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可产生多段切换转动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支架,界定有第一面及相对第一面的第二面,所述支架成形有第一穿孔、与第一穿孔分隔的第二穿孔、设于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之间的安装孔、对应第一穿孔设置并位于第一面的第一限位块及对应第二穿孔设置并位于第二面的第二限位块;
第一轴,设于第一穿孔,包括对应第一面设置且转动轨迹受第一限位块干涉的第一凸轮及对应第二面设置的第二凸轮;
第二轴,设于第二穿孔,包括对应第一面设置的第三凸轮及对应第二面设置且转动轨迹受第二限位块干涉的第四凸轮;
转动切换组件,包括设于第一面的第一推动片、设于第二面的第二推动片及穿设与安装孔并连接第一推动片与第二推动片的连接件,所述转动切换组件滑动在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并令所述第一轴与第二轴在所述双轴铰链的开合动作中分段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产生多段切换转动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片具有分别面对所述第一轴与第二轴的第一接触面及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推动片具有分别面对所述第一轴与第二轴的第三接触面及第四接触面,所述第一凸轮面对第一接触面具有第一凸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凸部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凸轮面对所述第三接触面具有第二凸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凸部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三凸轮面对所述第二接触面具有第三凸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三凸部的第三凹部,所述第四凸轮面对所述第四接触面具有第四凸部以及连接所述第四凸部的第四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产生多段切换转动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为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可产生多段切换转动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部的弧长小于所述第一凸部、第二凸部、第四凸部任一者的弧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产生多段切换转动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具有两个分别在开关动作中与所述第一凸部产生卡掣关系的第一卡掣区以及一设于所述两个第一卡掣区之间并令所述第一凸部产生滑动的第一滑移区,所述第二接触面具有两个在开关动作中与所述第三凸部产生卡掣关系的第二卡掣区以及一设于所述两个第二卡掣区并令所述第三凸部产生滑移的第二滑移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产生多段切换转动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触面具有两个分别在开关动作动中与第二凸部产生卡掣关系的第三卡掣区以及一设于所述两个第三卡掣区之间并令所述第二凸部产生滑移的第三滑移区,所述第四接触面具有两个分别在所述第二推动片两侧边的导引端以及一设于所述导引端之间并令所述第四凸部产生滑移的第四滑移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产生多段切换转动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产生多段切换转动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轮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轴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产生多段切换转动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两侧分别成形有凸出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且与另一者共同限制所述转动切换组件活动轨迹的挡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产生多段切换转动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连接有共外部构件组接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轴连接有供外部构件组接的第二固定板。
CN201920907149.6U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可产生多段切换转动的双轴铰链 Active CN2105313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7149.6U CN210531396U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可产生多段切换转动的双轴铰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7149.6U CN210531396U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可产生多段切换转动的双轴铰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31396U true CN210531396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595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07149.6U Active CN210531396U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可产生多段切换转动的双轴铰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313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13169A1 (zh) * 2022-05-05 2023-11-09 安费诺飞凤(安吉)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一种顺序转动的双轴铰链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13169A1 (zh) * 2022-05-05 2023-11-09 安费诺飞凤(安吉)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一种顺序转动的双轴铰链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74014B1 (en) Opening/closing device
CN110162133B (zh) 电子装置
US9027205B2 (en) Gear cam mounting device in dual-hinge device for a portable terminal
US20120149438A1 (en) Mobile phone of folding type and hinge device of the same
US8966715B1 (en) Synchronous rotation mechanism for dual-shaft hinge
US20180073613A1 (en) Linkage mechanism
US20240098164A1 (en) Rotation Mechanism and Foldable Terminal
CN210531396U (zh) 一种可产生多段切换转动的双轴铰链
US20230014585A1 (en) Synchronous opening or closing thin hinge
US7173825B2 (en) Hinge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1622457B2 (en) 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pivot shaft device
US20220269315A1 (en) Hin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5807983A (zh) 触控单元及具有此触控单元的电子装置
JP2015121238A (ja) 二軸ヒンジ装置
US11289284B2 (en) Keyswitch structure
US8693175B2 (en) Cover lift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system with cover lifting structure
CN111984062B (zh) 具滑转机制的电子装置
TWM581358U (zh) A multi-axis hinge that can generate multiple stages of switching rotation
US20210081004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4790861B (zh) 冰箱
CN114721467B (zh) 双转轴模块与折叠式电子装置
CN210344019U (zh)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CN215370583U (zh) 一种枢纽结构及其扭力片
KR100678627B1 (ko) 휴대 전화기용 180도 회전 힌지장치
US11775029B2 (en) Connec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