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19656U - 一种自动化菌棒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化菌棒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19656U
CN210519656U CN201921539762.3U CN201921539762U CN210519656U CN 210519656 U CN210519656 U CN 210519656U CN 201921539762 U CN201921539762 U CN 201921539762U CN 210519656 U CN210519656 U CN 2105196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placing
fungus stick
conveyer belt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3976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焦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Senyuan Edible Fungi Eco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Senyuan Edible Fungi Eco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Senyuan Edible Fungi Eco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Senyuan Edible Fungi Eco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3976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196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196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196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菌棒加工装置,包括圆盘型底座,设置在底座外沿的环形循环传送带,所述环形循环传送带中等间距竖直安装有若干个放置管,所述放置管的直径与所加工的菌棒直径相配合,所述底座上方对应环形循环传送带的位置还分别设置有进料机构和封口机构,且进料机构和封口机构分别对应放置管的顶部设置,所述放置管底部为可开关式结构;本实用新型利用环形循环传送带来移动菌棒并且通过进料机构和封口机构进行流水式加工,可以极大的提高菌棒的生产效率,并且该生产过程中仅需要人工放入塑料袋这一简单操作,相比以前单人手工填料封装的方式,也降低了人力消耗,节约了成本,同时还降低了单人的劳动量,更为人性化。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化菌棒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种植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自动化生产菌棒并且包装密封好的装置。
背景技术
食用菌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体地说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几百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
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达12万余种,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达6000余种,可供食用的有2000余种,能大面积人工栽培的只有40~50种。食用菌在分类上属于菌物介真菌门,绝大多数属于担子菌亚门(如平菇、香菇),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如羊肚菌)。中国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据卯晓岚(1988)统计,中国已知的食用菌约657种,它们分属于41个科、132个属,其中担子菌620种(占94.4%),子囊菌39种(占5.6%)。2000年统计中国的食用菌达938种,人工栽培的50余种。
食用菌种植过程中需要用到菌棒,菌棒的作用是将培养基封装在圆筒形包装袋中,然后将菌种植入培养基内部进行初步繁殖。目前的菌棒通常需要人手工填料再进行密封,这样在大规模种植的时候需要较多的人力成本,工作效率也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菌棒加工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菌棒生产过程中是手工进行菌棒填料和密封操作,导致菌棒生产过程工作效率低、人力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化菌棒加工装置,包括圆盘型底座,设置在底座外沿的环形循环传送带,所述环形循环传送带中等间距竖直安装有若干个放置管,所述放置管的直径与所加工的菌棒直径相配合,所述底座上方对应环形循环传送带的位置还分别设置有进料机构和封口机构,且进料机构和封口机构分别对应放置管的顶部设置,所述放置管底部为可开关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环形循环传送带来移动放置管,放置管内装入空的竖直型塑料袋,然后放置管移动至进料机构装置时装入培养基,然后再移动至封口机构对塑料袋进行封口,即制得菌棒产品,最后通过从放置管可开关式的底部取出菌棒,然后换上新的塑料袋,即可进行循环式自动化操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环形循环传送带来移动菌棒并且通过进料机构和封口机构进行流水式加工,可以极大的提高菌棒的生产效率,并且该生产过程中仅需要人工放入塑料袋这一简单操作,相比以前单人手工填料封装的方式,也降低了人力消耗,节约了成本,同时还降低了单人的劳动量,更为人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放置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环形循环传送带2、放置管3、进料机构4、封口机构5、线圈31、底盖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动化菌棒加工装置,包括圆盘型底座1,设置在底座1外沿的环形循环传送带2,所述环形循环传送带2中等间距竖直安装有若干个放置管3,所述放置管3的直径与所加工的菌棒直径相配合,当放置管3内放入空的竖直塑料袋,然后对塑料袋进行填料时,即可制得与放置管3内径相配合大小的菌棒。
其中底座1上方对应环形循环传送带2的位置还分别设置有进料机构4和封口机构5,且进料机构4和封口机构5分别对应放置管3的顶部设置。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中,进料机构4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进料漏斗、输送机和进料头,所述进料头底部正对放置管3开口所在位置,且进料头的直径与放置管3内径相配合。其中输送机为旋转桨叶式水平输送机,从而对培养基提供动力,使其能受控制的从进料头进行进料。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封口机构5为自动封口机,所述自动封口机的封口平面紧贴放置管3的上端,当填料完的放置管3移动至封口机下方时,封口机自动对塑料袋的顶端进行封口。
本实施例中,放置管3底部为可开关式结构。优选的,所述放置管3为铁磁性材质,所述放置管3底部设置有磁性底盖32。该底盖32包括上下设置的卡笋和盖头,其中卡笋与放置管3内径相配合并伸入放置管3中,盖头则与放置管3的外径相配合卡设封闭放置管3的底面。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放置管3外侧绕设有线圈31,所述线圈31在通电后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底盖32相斥,当线圈31未通电时,底盖32吸附在放置管3底部进行密封,当线圈31通电时,底盖32被强大的电磁力弹开,使得放置管3底部打开,此时内部装有的菌棒可以从底部滑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环形循环传送带2来移动放置管3,放置管3内装入空的竖直型塑料袋,然后放置管3移动至进料机构4装置时装入培养基,然后再移动至封口机构5对塑料袋进行封口,即制得菌棒产品,最后通过控制线圈31的通电情况,可以从放置管3的底部取出菌棒,然后关闭线圈31并装上底盖32,再换上新的塑料袋,即可进行循环式自动化操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自动化菌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盘型底座,设置在底座外沿的环形循环传送带,所述环形循环传送带中等间距竖直安装有若干个放置管,所述放置管的直径与所加工的菌棒直径相配合,所述底座上方对应环形循环传送带的位置还分别设置有进料机构和封口机构,且进料机构和封口机构分别对应放置管的顶部设置,所述放置管底部为可开关式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菌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进料漏斗、输送机和进料头,所述进料头底部正对放置管开口所在位置,且进料头的直径与放置管内径相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菌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机构为自动封口机,所述自动封口机的封口平面紧贴放置管的上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菌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管为铁磁性材质,所述放置管底部设置有磁性底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菌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管外侧绕设有线圈,所述线圈在通电后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底盖相斥。
CN201921539762.3U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自动化菌棒加工装置 Active CN2105196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39762.3U CN210519656U (zh)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自动化菌棒加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39762.3U CN210519656U (zh)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自动化菌棒加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19656U true CN210519656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605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39762.3U Active CN210519656U (zh)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自动化菌棒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196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28008B (zh) 碗状方便食品的装碗投料封盖系统
CN204341435U (zh) 碗状方便食品的装碗投料封盖系统
CN104488566A (zh) 菌种袋自动套盖机组
CN204392921U (zh) 菌种袋自动套盖机组
CN109380062B (zh) 食用菌原料基质自动循环装袋设备
CN210519656U (zh) 一种自动化菌棒加工装置
CN204415763U (zh) 一种培养基打包机
CN213044500U (zh) 一种食用菌固态打孔接种装置
CN103318429A (zh) 一种打包机
CN113428689A (zh) 一种粽叶的吸盘上料装置和方法
CN103662129A (zh) 一种精确打包机
CN205266360U (zh) 食用菌菌袋装填进料装置
CN208836712U (zh) 一种能够保证金针菇品质的金针菇采收装置
CN207340809U (zh) 一种食用菌培养袋全自动套环机套环装置
CN204846474U (zh) 一种吸头自动装盒装置
CN214709731U (zh) 一种赤眼蜂水田放蜂器自动化包装装置
CN205076075U (zh) 一种碗装蔬菜封口装置
CN204776210U (zh) 一种香菇用压缩抽真空设备
CN208836690U (zh) 一种食用菌栽培基质袋套环装置
CN205431836U (zh) 一种新鲜鲍鱼去壳系统
CN210671538U (zh) 虎松茸菌种装瓶机
CN101697692A (zh) 菌棍制菌食用菌栽培技术
CN109335074A (zh) 一种卤蛋包装机
CN109380061B (zh) 一种食用菌原料基质自动装袋机
CN206050169U (zh) 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杏鲍菇加工用装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