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16684U - 一种压接式电极外壳压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接式电极外壳压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16684U
CN210516684U CN201921949083.3U CN201921949083U CN210516684U CN 210516684 U CN210516684 U CN 210516684U CN 201921949083 U CN201921949083 U CN 201921949083U CN 210516684 U CN210516684 U CN 2105166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ody
handle
hinged
electrode shell
hing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4908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建随
卢冉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Tengw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Tengw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Tengw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Tengw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4908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166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166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166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极外壳的组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压接式电极外壳压紧装置,包括底撑板、设置于底撑板上的支撑台以及承力架,承力架的两侧顶部分别竖直有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第一架体的顶部高于第二架体的顶部,且第一架体位于第二架体与支撑台之间,第一架体的顶部铰接有第一铰接部,第二架体的顶部铰接有第二铰接部,还包括有第三铰接部,第三铰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铰接部远离第一架体的端部以及第二铰接部远离第二架体的端部铰接,第三铰接部靠近第二铰接部的端部设置有操作柄,第一铰接部上设置有传递部,传递部上与传递部相垂直设置有压紧杆。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压接式电极外壳压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极外壳的组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接式电极外壳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电极外壳是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壳体结构,其主要功效是将功率半导体模块中的功能模块结构与外界隔开;其中413F3D电极外壳就是这些电极中的一种,413F3D电极外壳的结构如图6和图7所示,其主要包括有壳体25以及连接在壳体25一端的连接部26,同时在连接部26上开设有用于卡接一个螺母27的连接孔28,连接孔28的一端为用于卡进螺母27的开口,另一端开有用于一个螺杆29穿过的螺杆孔30,且螺杆孔30贯穿了连接部26。413F3D 外壳在使用时的状态如图8所示,螺杆29从连接孔28的背侧穿过连接部26并与螺母27螺纹连接,及螺杆29穿过螺杆孔30后与螺母27连接,同时在螺杆29的螺帽与连接部26之间还可以串接其他的零件或接线端子x等。
其中,电极外壳,例如413F3D外壳在使用前需要首先将螺母27卡进到连接孔28中,并且为了防止螺母27掉落出来,连接孔28的内径需略小于螺母27的外径,这样螺母27便可以与连接孔28呈过盈配合而不掉出。但是目前在将螺母27组装到连接孔28中时,大多采用工人用手向下将螺母27压入到连接孔28中,虽然工人可以通过戴手套等方式起缓冲作用,但是螺母27还是会与手掌或手指之间产生较大的应力,组装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接式电极外壳压紧装置,旨在解决组装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压接式电极外壳压紧装置,包括底撑板、设置于所述底撑板上的支撑台以及承力架,所述承力架的两侧顶部分别竖直有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二架体的顶部,且所述第一架体位于所述第二架体与所述支撑台之间,所述第一架体的顶部铰接有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架体的顶部铰接有第二铰接部,还包括有第三铰接部,所述第三铰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铰接部远离所述第一架体的端部以及所述第二铰接部远离所述第二架体的端部铰接,所述第三铰接部靠近所述第二铰接部的端部设置有操作柄,所述第一铰接部上设置有传递部,所述传递部上与所述传递部相垂直设置有压紧杆;
当所述操作柄呈水平状态时,所述第二铰接部和所述第三铰接部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压紧杆呈竖直状态,且所述压紧杆位于所述支撑台的正上方,所述压紧杆的底端与所述支撑台的顶部之间具有设定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贯穿所述传递部开设有用于所述压紧杆穿过的调节槽,所述压紧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二调节螺母,所述第一调节螺母和所述第二调节螺母可分别抵触于所述传递部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穿过所述支撑台的两端设置有定位螺杆,所述定位螺杆可穿过所述支撑台并与所述底撑板螺纹连接,还包括有若干个调节片,所述调节片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所述定位螺杆相配合的调节孔,所述支撑台与所述底撑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调节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操作柄上套接有延长筒,所述延长筒的一端与所述操作柄套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延长筒包括调节部和与所述操作柄连接的套接部,所述调节部的一端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另一端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调节部的内螺纹可与所述套接部螺纹连接或与另一所述调节部的外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撑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水平转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转动盘,且所述转动杆连接于所述转动盘的中心,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转动盘的一端与所述转动杆相垂直设置有L形的转动柄,所述转动柄远离所述转动盘的一端的轴心所在的直线与所述转动盘所在的平面相垂直,所述支撑架和所述转动柄位于所述转动盘的同一侧,所述操作柄上铰接有传力杆,所述传力杆远离所述操作柄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转动盘背离所述转动柄的一侧,且所述传力杆与所述转动盘的铰接端与所述转动盘的中心之间具有设定间隔,所述底撑板上开设有用于所述传力杆穿过的活动槽,当所述传力杆活动到最低处时,所述操作柄呈水平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柄上转动连接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的轴心所在的直线与所述转动盘所在的平面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将螺母卡进到连接孔中时,首先需要向上转动操作柄,然后操作柄带动第三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向上转动,同时第三铰接部也带动第一铰接部向下转动,第一铰接部向下转动的同时带动了传递部和压紧杆向上转动,并使得压紧杆底端与支撑台顶端之间的高度差大于螺母和连接部的厚度和。然后将螺母摆放到连接部上合适的位置处,即位于连接孔的正上方,并移动整个壳体使得连接部的底部抵触到支撑台上,且螺母低于压紧杆的底端。然后向下转动操作柄,操作柄带动第三铰接部、第二铰接部向下转动,同时也带动第一铰接部向上转动,第一铰接部向上转动的同时带动传递部和压紧杆向下,直到压紧杆抵触到螺母上,继续向下转动操作柄使得螺母完全卡进到连接孔中;其中压紧杆与支撑台顶部之间的设定距离略大于连接部的厚度,这样当操作柄水平时,压紧杆也能够将螺母稳定的压入到连接孔中。
其中由于整个压入螺母的过程都无需工人直接作用到螺母上,而是只需要通过向上和向下转动操作柄即可,因此也不会造成工人的手掌或手指的不舒适,可以使得组装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压接式电极外壳压紧装置实施例一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压接式电极外壳压紧装置实施例一中调节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压接式电极外壳压紧装置实施例二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压接式电极外壳压紧装置实施例二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413F3D电极外壳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413F3D电极外壳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413F3D电极外壳与外界连接时的状态图。
图中,1、底撑板;2、支撑台;3、承力架;4、第一架体;5、第二架体;6、第一铰接部;7、第二铰接部;8、第三铰接部;9、操作柄;10、传递部;11、压紧杆;12、调节槽; 13、第一调节螺母;14、第二调节螺母;15、定位螺杆;16、调节片;17、延长筒;17a、调节部;17b、套接部;18、支撑架;19、转动杆;20、转动盘;21、转动柄;22、传力杆;23、活动槽;24、转动套;25、壳体;26、连接部;27、螺母;28、连接孔;29、螺杆;30、螺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压接式电极外壳压紧装置,如图1至图3、图6至图8所示,包括底撑板1、设置于所述底撑板1上的支撑台2以及承力架3,所述承力架3的两侧顶部分别竖直有第一架体4 和第二架体5,所述第一架体4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二架体5的顶部,且所述第一架体4位于所述第二架体5与所述支撑台2之间,所述第一架体4的顶部铰接有第一铰接部6,所述第二架体5的顶部铰接有第二铰接部7,还包括有第三铰接部8,所述第三铰接部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铰接部6远离所述第一架体4的端部以及所述第二铰接部7远离所述第二架体5 的端部铰接,所述第三铰接部8靠近所述第二铰接部7的端部设置有操作柄9,所述第一铰接部6上设置有传递部10,所述传递部10上与所述传递部10相垂直设置有压紧杆11;
当所述操作柄9呈水平状态时,所述第二铰接部7和所述第三铰接部8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压紧杆11呈竖直状态,且所述压紧杆11位于所述支撑台2的正上方,所述压紧杆11的底端与所述支撑台2的顶部之间具有设定距离,该设定距离略小于待加工的连接部26的厚度。
贯穿所述传递部10开设有用于所述压紧杆11穿过的调节槽12,所述压紧杆11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母13和第二调节螺母14,所述第一调节螺母13和所述第二调节螺母14可分别抵触于所述传递部10的两侧。穿过所述支撑台2的两端设置有定位螺杆15,所述定位螺杆15可穿过所述支撑台2并与所述底撑板1螺纹连接,还包括有若干个调节片16,所述调节片16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所述定位螺杆15相配合的调节孔,所述支撑台2与所述底撑板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调节片16。
所述操作柄9上套接有延长筒17,所述延长筒17的一端与所述操作柄9套接。所述延长筒17包括调节部17a和与所述操作柄9连接的套接部17b,套接部17b与操作柄9呈过盈卡接,所述调节部17a的一端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另一端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调节部17a的内螺纹可与所述套接部17b螺纹连接或与另一所述调节部17a的外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接式电极外壳压紧装置,在将螺母27卡进到连接孔28中时,首先需要向上转动操作柄9,然后操作柄9带动第三铰接部8和第二铰接部7向上转动,同时第三铰接部8也带动第一铰接部6向下转动,第一铰接部6向下转动的同时带动了传递部10和压紧杆11向上转动,并使得压紧杆11底端与支撑台2顶端之间的高度差大于螺母27 和连接部26的厚度和。然后将螺母27摆放到连接部26上合适的位置处,即位于连接孔28 的正上方,并移动整个壳体25使得连接部26的底部抵触到支撑台2上,且螺母27低于压紧杆11的底端。然后向下转动操作柄9,操作柄9带动第三铰接部8、第二铰接部7向下转动,同时也带动第一铰接部6向上转动,第一铰接部6向上转动的同时带动传递部10和压紧杆 11向下,直到压紧杆11抵触到螺母27上,继续向下转动操作柄9使得螺母27完全卡进到连接孔28中;其中压紧杆11与支撑台2顶部之间的设定距离略大于连接部26的厚度,这样当操作柄9水平时,压紧杆11也能够将螺母27稳定的压入到连接孔28中。
其中由于整个压入螺母27的过程都无需工人直接作用到螺母27上,而是只需要通过向上和向下转动操作柄9即可,因此也不会造成工人的手掌或手指的不舒适,可以使得组装效果更好。
其中,对于不同的型号的电极外壳,连接部26的厚度也许会存在差异,同时连接部26 的底部与壳体25的底部之间的高度差(即附图8中的S)也有可能会存在差异,此时就需要对压紧杆11与支撑台2之间的高度差、支撑台2与底撑板1之间的高度差进行调节。压紧杆11与支撑台2之间的高度差用于适应不同的连接部26的厚度,支撑台2与底撑板1之间的高度差用于使用不同的连接部26与壳体25之间的高度差。其中在调节压紧杆11的高度的时候,只需保持住压紧杆11不转动后,转动第一调节螺母13和第二调节螺母14即可;而在调节支撑台2的高度的时候,只需调节位于支撑台2与底撑板1之间调节片16的个数即可;不仅如此,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型号将支撑台2的顶部设置呈不同的形状,比如413F3D电极外壳的连接部26底部是圆弧形的,这样支撑台2顶部也是圆弧形的,如果其他的电极外壳是直线型的,则支撑台2也可以选用顶部为矩形形状的。
通过延长筒17能够延长操作柄9的长度,通过杠杆原理可知,通过延长筒17可以减小转动操作柄9的力度,操作更为省力。同时通过调节套接部17b上调节部17a的个数可以改变延长筒17的总长度,因此工人可以根据自身手臂长度和操作习惯选用不同长度的延长筒17,适用范围广。
实施例2
一种压接式电极外壳压紧装置,如图4和图5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底撑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18,所述支撑架18上水平转动设置有转动杆19,所述转动杆19上设置有转动盘20,且所述转动杆19连接于所述转动盘20的中心,所述转动杆19远离所述转动盘20的一端与所述转动杆19相垂直设置有L形的转动柄21,所述转动柄21远离所述转动盘20的一端的轴心所在的直线与所述转动盘20所在的平面相垂直,所述支撑架18 和所述转动柄21位于所述转动盘20的同一侧,所述操作柄9上铰接有传力杆22,所述传力杆22远离所述操作柄9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转动盘20背离所述转动柄21的一侧,且所述传力杆22与所述转动盘20的铰接端与所述转动盘20的中心之间具有设定间隔,如此转动盘20 起到的是偏心轮的作用,可以带动传力杆22做往复的升降动作,所述底撑板1上开设有用于所述传力杆22穿过以及活动的活动槽23,当所述传力杆22活动到最低处时,所述操作柄9 呈水平状态(附图仅为示意,并非代表实际结构)。所述转动柄21上转动连接有转动套24 (转动套24为筒形,套接在转动柄21上),所述转动套24的轴心所在的直线与所述转动盘 20所在的平面相垂直。
工人在将螺母27压进到连接孔28中时,首先通过一只手固定壳体25的位置,另一只手转动转动柄21,并通过转动柄21带动转动盘20转动,转动盘20在转动时也通过传力杆22 带动了操作柄9转动,其中当传力杆22转动到最低处时操作柄9处于水平状态,则同时也完成了对螺母27的压紧;而当继续转动使得传力杆22上升时,则传力杆22也带动了操作柄9上升,此时压紧杆11也上升,从而可以取出壳体25并放入新的壳体25。
由于此时工人转动转动柄21的高度较低,因此不需要工人一直悬着手臂,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由于工人是在向下转动转动柄21时实现了对螺母27的压入,即可以利用人体的身体重量来实现压入,进一步的提高了可实施性;同时在转动转动柄21时,转动套24 能够与转动柄21之间进行相对的转动,即转动套24减小了工人的手与转动柄21之间的摩擦,提高了操作舒适度。
实施例3
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传力杆22的顶部是铰接在延长筒17的,而且延长筒17此时为一根整体的结构;如此不仅可以便于控制压紧杆11的升降,同时也使得向下转动转动柄21时更为省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压接式电极外壳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撑板(1)、设置于所述底撑板(1)上的支撑台(2)以及承力架(3),所述承力架(3)的两侧顶部分别竖直有第一架体(4)和第二架体(5),所述第一架体(4)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二架体(5)的顶部,且所述第一架体(4)位于所述第二架体(5)与所述支撑台(2)之间,所述第一架体(4)的顶部铰接有第一铰接部(6),所述第二架体(5)的顶部铰接有第二铰接部(7),还包括有第三铰接部(8),所述第三铰接部(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铰接部(6)远离所述第一架体(4)的端部以及所述第二铰接部(7)远离所述第二架体(5)的端部铰接,所述第三铰接部(8)靠近所述第二铰接部(7)的端部设置有操作柄(9),所述第一铰接部(6)上设置有传递部(10),所述传递部(10)上与所述传递部(10)相垂直设置有压紧杆(11);
当所述操作柄(9)呈水平状态时,所述第二铰接部(7)和所述第三铰接部(8)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压紧杆(11)呈竖直状态,且所述压紧杆(11)位于所述支撑台(2)的正上方,所述压紧杆(11)的底端与所述支撑台(2)的顶部之间具有设定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接式电极外壳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贯穿所述传递部(10)开设有用于所述压紧杆(11)穿过的调节槽(12),所述压紧杆(11)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母(13)和第二调节螺母(14),所述第一调节螺母(13)和所述第二调节螺母(14)可分别抵触于所述传递部(10)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接式电极外壳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穿过所述支撑台(2)的两端设置有定位螺杆(15),所述定位螺杆(15)可穿过所述支撑台(2)并与所述底撑板(1)螺纹连接,还包括有若干个调节片(16),所述调节片(16)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所述定位螺杆(15)相配合的调节孔,所述支撑台(2)与所述底撑板(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调节片(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压接式电极外壳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柄(9)上套接有延长筒(17),所述延长筒(17)的一端与所述操作柄(9)套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压接式电极外壳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筒(17)包括调节部(17a)和与所述操作柄(9)连接的套接部(17b),所述调节部(17a)的一端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另一端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调节部(17a)的内螺纹可与所述套接部(17b)螺纹连接或与另一所述调节部(17a)的外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压接式电极外壳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撑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18),所述支撑架(18)上水平转动设置有转动杆(19),所述转动杆(19)上设置有转动盘(20),且所述转动杆(19)连接于所述转动盘(20)的中心,所述转动杆(19)远离所述转动盘(20)的一端与所述转动杆(19)相垂直设置有L形的转动柄(21),所述转动柄(21)远离所述转动盘(20)的一端的轴心所在的直线与所述转动盘(20)所在的平面相垂直,所述支撑架(18)和所述转动柄(21)位于所述转动盘(20)的同一侧,所述操作柄(9)上铰接有传力杆(22),所述传力杆(22)远离所述操作柄(9)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转动盘(20)背离所述转动柄(21)的一侧,且所述传力杆(22)与所述转动盘(20)的铰接端与所述转动盘(20)的中心之间具有设定间隔,所述底撑板(1)上开设有用于所述传力杆(22)穿过的活动槽(23),当所述传力杆(22)活动到最低处时,所述操作柄(9)呈水平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压接式电极外壳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柄(21)上转动连接有转动套(24),所述转动套(24)的轴心所在的直线与所述转动盘(20)所在的平面相垂直。
CN201921949083.3U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压接式电极外壳压紧装置 Active CN2105166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9083.3U CN210516684U (zh)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压接式电极外壳压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9083.3U CN210516684U (zh)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压接式电极外壳压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16684U true CN210516684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74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49083.3U Active CN210516684U (zh)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压接式电极外壳压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166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16684U (zh) 一种压接式电极外壳压紧装置
CN208866670U (zh) 一种汽车冲压件夹具
CN211539077U (zh) 一种钢板弯折设备
CN108526800A (zh) 一种旋转式金属部件焊接用夹持机构
CN108526792A (zh) 一种圆形部件焊接用夹持机构
CN213352367U (zh) 一种用于家具生产固定装置
CN214135651U (zh) 一种压紧机构
CN211005587U (zh) 一种平面靶材固定压紧装置
CN212578373U (zh) 一种手机壳间距可调型夹具
CN204222173U (zh) 键盘变形度矫正装置
CN208005591U (zh) 用于对齿轮泵安全阀的弹簧进行预紧的装置
CN209424807U (zh) 紧凑型压紧装置
CN207788365U (zh) 一种偏心轮定位打孔nc夹具
CN213162779U (zh) 一种冲压电机外壳连续模具
CN112108900A (zh) 一种曲轴打孔专用夹紧装置
CN210648168U (zh) 一种冲床用可调节固定装置
CN218377426U (zh) 一种带有辅助弹簧层的腰鼓型弹簧
CN213646719U (zh) 一种电机轴加工斜孔中的定位装置
CN215918803U (zh) 一种新型打孔模具
CN219787461U (zh) 一种治具
CN218856060U (zh) 一种电动执行机构出力轴内孔整形装置
CN216647064U (zh) 一种用于紧固工业相机镜头的支撑板
CN219787498U (zh) 一种减速机壳体开孔用夹持工装
CN214162183U (zh) 一种路由器外壳生产用定位机构
CN218397825U (zh) 用于边缘计算主机的组装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pressing device for crimping electrode shell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0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2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Xiangyang Branch

Pledgor: HUBEI TENGW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0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