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08601U - 贴建建筑间带有消能减震装置的跨结构缝通道构造 - Google Patents

贴建建筑间带有消能减震装置的跨结构缝通道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08601U
CN210508601U CN201920925699.0U CN201920925699U CN210508601U CN 210508601 U CN210508601 U CN 210508601U CN 201920925699 U CN201920925699 U CN 201920925699U CN 210508601 U CN210508601 U CN 2105086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seam
seam crossing
floor
type da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2569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振青
花炳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China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2569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086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08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086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的一种贴建建筑间带有消能减震装置的跨结构缝通道构造。技术方案为:跨缝构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建筑物楼面,另一端跨过结构缝后延伸至第二建筑物楼面,并能沿第二建筑物楼面滑动;消能减震装置包括剪切型阻尼器和支撑构件;剪切型阻尼器与跨缝构件的底部固定;剪切型阻尼器通过支撑构件与第二建筑物固定;消能减震装置与第一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剪切型阻尼器的最大滑动方向水平剪切变形;跨缝构件在第二建筑物楼面的搭接长度大于剪切型阻尼器的最大滑动方向水平剪切变形。其解决了贴建建筑沿结构缝宽度方向运动造成的跨结构缝通道破坏问题,又解决了贴建建筑水平面内错动造成的跨结构缝通道破坏问题。

Description

贴建建筑间带有消能减震装置的跨结构缝通道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贴建建筑间带有消能减震装置的跨结构缝通道构造,也可适用于相邻建筑物之间。
背景技术
贴建建筑是指建在一起的几个建筑单体,两个建筑单体之间一般只有一个结构缝的宽度。结构缝是指贴建建筑物之间为避免在地震和风荷载等水平力作用下碰撞而设置的缝隙。
贴建建筑为便于平面交通,会在结构缝处设置连接贴建建筑的建筑通道,即跨结构缝通道。现有技术中,跨结构缝通道的两端一般均固定在贴建建筑上。
在地震和风荷载等水平力作用下,贴建建筑沿结构缝宽度方向运动或者贴建建筑水平面内错动都使跨结构缝通道的两个固定位置距离发生改变,引起跨结构缝通道破坏。沿结构缝宽度方向与错动方向在平面内互相垂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贴建建筑间带有消能减震装置的跨结构缝通道构造。其首先解决了贴建建筑沿结构缝宽度方向运动造成的跨结构缝通道破坏问题,又解决了贴建建筑水平面内错动造成的跨结构缝通道破坏问题。本专利具有保证通道安全、消能减振、贴建建筑防碰撞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贴建建筑间带有消能减震装置的跨结构缝通道构造,第一建筑物和第二建筑物贴建建造,结构缝位于第一建筑物和第二建筑物之间,跨缝构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建筑物楼面,另一端跨过结构缝后延伸至第二建筑物楼面,并能沿第二建筑物楼面滑动;消能减震装置位于跨缝构件下,且在结构缝内,消能减震装置包括剪切型阻尼器和支撑构件;剪切型阻尼器与跨缝构件的底部固定;剪切型阻尼器通过支撑构件与第二建筑物固定;消能减震装置与第一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剪切型阻尼器的最大滑动方向水平剪切变形;跨缝构件在第二建筑物楼面的搭接长度大于剪切型阻尼器的最大滑动方向水平剪切变形。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跨缝构件位于第二建筑物楼面的侧边设有墙体,墙体与跨缝构件的接触处设置错动槽,使跨缝构件在第一建筑物与第二建筑物发生错动时在错动槽内运动,错动的方向与滑动的方向在水平面上互为垂直。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剪切型阻尼器为多个,沿跨结构缝通道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支撑构件固定在第二建筑物外边界结构构件外,剪切型阻尼器的下端固定在支撑构件上。
上述方案中,楼面应做广义的理解,还包括屋面。跨缝构件一般可为金属构件或混凝土构件等。跨缝构件与第一建筑物的楼面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任意现有技术实现。剪切型阻尼器可以是采用橡胶阻尼器或软钢阻尼器等。剪切型阻尼器本身属于现有技术。墙体也可作广义理解,包括栏板或栏杆等。
本实用新型构造的工作原理为:跨缝构件作为贴建建筑的跨结构缝通道的构件,一端固定在第一建筑物楼面上作为固定端;另一端与第二建筑物楼面搭接,形成滑动端;跨缝构件在地震和风荷载等水平力作用下可以在第二建筑物楼面上滑动;跨缝构件与剪切型阻尼器相连;剪切型阻尼器为通过剪切变形产生阻尼并耗能的装置。当贴建建筑在地震和风荷载等水平力作用下在平面内错动时,跨缝构件在第二建筑物的墙体根部的错动槽内运动,避免跨缝构件与墙体碰撞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保证跨结构缝通道的结构安全和建筑功能:在水平力作用下,贴建建筑间的跨结构缝通道可以在第二建筑物楼面两个方向上的自由滑动,避免通道破坏,同时保证了建筑通道的畅通。
2.具有消能减振作用:剪切型阻尼器提高了建筑物的阻尼,减小了贴建建筑在地震和风荷载等水平力作用下的内力。
附图说明
图1为贴建建筑间跨结构缝通道平面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侧视图。
图4为图2的A-A剖面图。
图5为图3的B-B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建筑物墙体与跨缝构件相交处设槽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示意为:
跨缝构件1;第一建筑物楼面2;第二建筑物楼面3;第一建筑物外边界混凝土构件4a;第一建筑物外边界金属构件4b;第二建筑物外边界混凝土构件5a;第二建筑物外边界金属构件5b;橡胶剪切型阻尼器6a;软钢剪切型阻尼器6b;支撑构件7;预埋件8;跨结构缝通道9;结构缝10;第二建筑物墙体11;错动槽12;水平距离A;搭接长度B;错动槽长度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所示,第一建筑物和第二建筑物贴建设置,结构缝10位于第一建筑物和第二建筑物之间,在第一建筑物楼面2和第二建筑物楼面3之间设有跨过结构缝10连通第一建筑物楼面2和第二建筑物楼面3的结构缝通道9。第二建筑物楼面3上的墙体11设置在结构缝通道9的两侧。
如图2和图3所示,结构缝位于第一建筑物和第二建筑物之间,跨缝构件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建筑物楼面2,另一端跨过结构缝后延伸至第二建筑物楼面3,搭接长度为B;跨缝构件1在地震和风荷载等水平力作用下可以在第二建筑物楼面3上滑动,即沿图1所示的x轴方向滑动。当跨缝构件1为金属构件时,与第一建筑物楼面2之间的固定连接可如图2所示,在第一建筑物楼面2上设置预埋件8,把跨缝构件1的一端固定在预埋件8上;也可以如图3所示,把跨缝构件1的一端焊接固定在第一建筑物楼面2的第一建筑物外边界金属构件4b上。
消能减震装置位于结构缝内,消能减震装置包括剪切型阻尼器和支撑构件7;剪切型阻尼器包括橡胶阻尼器6a和软钢阻尼器6b, 剪切型阻尼器可与跨缝构件1的底部固定;剪切型阻尼器通过支撑构件7与第二建筑物固定;消能减震装置与第一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A大于剪切型阻尼器的最大滑动方向水平剪切变形;跨缝构件1在第二建筑物楼面3的搭接长度B大于剪切型阻尼器的最大滑动方向水平剪切变形。
如图4和图5所示,剪切型阻尼器为多个,沿跨结构缝通道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剪切型阻尼器可为图4所示的橡胶阻尼器6a或图5所示的软钢阻尼器6b。图4和图5中剪切型阻尼器的数量仅为一种示意,剪切型阻尼器可为一个或多个。
剪切型阻尼器的下端与支撑构件7固定连接,支撑构件7固定在第二建筑物外边界混凝土构件5a(见图2)上或第二建筑物外边界金属构件5b(见图3)上。如图2所示,支撑构件7与第二建筑物外边界混凝土构件5b之间可采用预埋件8固定连接;也可如图3所示,支撑构件7直接焊接在第二建筑物外边界金属构件5b上。支撑构件7可为金属构件或混凝土构件。
第一建筑物物外边界构件和第二建筑物外边界结构构件可为墙、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构件或者金属构件等。如图2所示的第一建筑物物外边界构件和第二建筑物外边界结构构件分别为第一建筑物外边界混凝土构件4a和第二建筑物外边界混凝土构件5a;图3所示的第一建筑物物外边界构件和第二建筑物外边界结构构件分别为第一建筑物外边界金属构件4b和第二建筑物外边界金属构件5b。
跨缝构件1、第一建筑物物外边界构件和第二建筑物外边界结构构件和支撑构件7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撑剪切型阻尼器发生剪切变形。
作为一种优化,如图1和图6所示,跨缝构件1位于第二建筑物楼面3的侧边设有墙体11,墙体11与跨缝构件1的接触处设置错动槽12,使跨缝构件1在第一建筑物与第二建筑物发生错动时在错动槽12内运动。错动的方向与滑动的方向在水平面上互为垂直,即错动方向为图1中所示的y轴方向。错动槽长度C大于贴建建筑水平错动距离。
设错动槽12的好处在于,使墙体11不阻挡跨缝构件1在第二建筑物楼面的y轴方向运动。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贴建建筑间带有消能减震装置的跨结构缝通道构造,第一建筑物和第二建筑物贴建建造,结构缝(10)位于所述第一建筑物和所述第二建筑物之间,其特征在于:跨缝构件(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建筑物楼面(2),另一端跨过所述结构缝后延伸至第二建筑物楼面(3),并能沿所述第二建筑物楼面(3)滑动;消能减震装置位于所述跨缝构件(1)下,且在所述结构缝(10)内,所述消能减震装置包括剪切型阻尼器和支撑构件(7);所述剪切型阻尼器与所述跨缝构件(1)的底部固定;所述剪切型阻尼器通过支撑构件(7)与所述第二建筑物固定;所述消能减震装置与所述第一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A)大于所述剪切型阻尼器的最大滑动方向水平剪切变形;所述跨缝构件(1)在所述第二建筑物楼面(3)的搭接长度(B)大于所述剪切型阻尼器的最大滑动方向水平剪切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建建筑间带有消能减震装置的跨结构缝通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跨缝构件(1)位于第二建筑物楼面(3)的侧边设有墙体(11),所述墙体(11)与所述跨缝构件(1)的接触处设置错动槽(12),使所述跨缝构件(1)在第一建筑物与第二建筑物发生错动时在所述错动槽(12)内运动,所述错动的方向与所述滑动的方向在水平面上互为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贴建建筑间带有消能减震装置的跨结构缝通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型阻尼器为多个,沿跨结构缝通道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建建筑间带有消能减震装置的跨结构缝通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7)固定在第二建筑物外边界结构构件外,所述剪切型阻尼器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构件(7)上。
CN201920925699.0U 2019-06-19 2019-06-19 贴建建筑间带有消能减震装置的跨结构缝通道构造 Active CN2105086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25699.0U CN210508601U (zh) 2019-06-19 2019-06-19 贴建建筑间带有消能减震装置的跨结构缝通道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25699.0U CN210508601U (zh) 2019-06-19 2019-06-19 贴建建筑间带有消能减震装置的跨结构缝通道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08601U true CN210508601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79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25699.0U Active CN210508601U (zh) 2019-06-19 2019-06-19 贴建建筑间带有消能减震装置的跨结构缝通道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086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5400C (zh) 连肢剪力墙耗能连梁钢板阻尼器及其使用方法
US20120017523A1 (en) Metal joint, damping structure, and architectural construction
RU2596857C2 (ru) Демпфер для автомобилей
CN105803966A (zh) 一种新型结构铁路声屏障
JP2010037868A (ja) 波形鋼板耐震壁
CN108163004B (zh) 吸能装置
JP2010037905A (ja) 連結制震構造、及び建物
CN210508601U (zh) 贴建建筑间带有消能减震装置的跨结构缝通道构造
JP2010001700A (ja) 制震ダンパー
CN203238802U (zh) 建筑物的减震结构
CN211547311U (zh) 钢丝绳阻尼减震伸缩缝及桥梁
EP3357785B1 (en) Energy absorption device and rail vehicle having same
JP3016634B2 (ja) 制振構造体
JP5405062B2 (ja) 粘弾性ダンパーと座屈拘束ブレースを併用した制振間柱
JP5095492B2 (ja) 波形鋼板耐震壁
CN110318569A (zh) 贴建建筑间带有消能减震装置的跨结构缝通道构造
JP2014167205A (ja) 耐力壁
GB2515422A (en) Railroad vehicle body structure having shock absorbing structure
CN213087105U (zh) 一种大吨位连梁阻尼器的连接构造
CN218540376U (zh) S形多缝模数式伸缩装置
CN110847004B (zh) 一种适用于桥梁结构的梳齿状限位阻尼器
CN211815554U (zh) S状互扣式型钢波形防震降噪单缝
KR102487523B1 (ko) 단면계수 확장형 빔과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방음벽 구조물
CN210737329U (zh)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桥梁
CN111945922A (zh) 一种大吨位连梁阻尼器的连接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