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85999U - 热回收装置和排风热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热回收装置和排风热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85999U
CN210485999U CN201921090206.2U CN201921090206U CN210485999U CN 210485999 U CN210485999 U CN 210485999U CN 201921090206 U CN201921090206 U CN 201921090206U CN 210485999 U CN210485999 U CN 210485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unit
exhaust
recovery device
heat reco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9020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晓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viation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9020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85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85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85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热量回收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热回收装置和排风热回收系统。热回收装置包括吸热单元和放热单元以及热量转移单元,其中,在吸热单元的热量转移状态,所述吸热单元通过所述热量转移单元与所述放热单元之间建立热转移,在吸热单元的热量非转移状态,所述吸热单元能够从排风热回收装置移出以使得所述吸热单元与所述放热单元之间建立的热转移断开。该热回收装置的吸热单元能够便于拆卸以进行清理维护,同时在不需要进行热量回收工况下,可以很方便地将吸热单元从携带热量的流体的流动路径上移出,以减小流体排放阻力,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热回收装置和排风热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量回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热回收装置和一种排风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建筑物都设置有供暖与空调系统,而供暖与空调系统是建筑物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空调能耗已经达到建筑物能耗的大约50%左右。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物的室内空气品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对新风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空调系统中处理新风的能耗大致要占到总能耗的25%~30%,对于高级宾馆和办公建筑可达40%,这些新风进入房间,吸收房间的热量和湿量,最后大多以排风的形式排放到室外。空调的排风中蕴含大量的热能量,把空调房间的排风热量排放到大气中既造成城市的热污染,又白白地浪费了热能。如果对排风中的余热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就可以大幅节省能量。
目前已经有多种排风热回收装置。但这些装置基本都固定在排风管系统中,从而可以将排风中的热量回收。但是,在实际中发现存在以下不足,比如:1)热回收装置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以后,排风热回收装置位于排风管道内的部分上将会沉积大量的污垢,这将降低排风中热量的回收,同时导致排风管道的阻力大幅增加,反而使得排风机能耗增加,另外,需要清理时,由于拆卸比较困难,则需要清洁人员进入到排风管道内进行清理,从而费时费力;2)一年中许多时段,排风中的能量不适合进行热回收,但排风还要经过排风热回收装置,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排风,使得排风机的能耗不能有所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热回收装置,该热回收装置的吸热单元能够便于拆卸以进行清理维护,同时在不需要进行热量回收工况下,可以很方便地将吸热单元从携带热量的流体的流动路径上移出,以减小流体排放阻力,降低能耗。
根据本申请,提出一种热回收装置,热回收装置包括吸热单元和放热单元以及热量转移单元,其中,在吸热单元的热量转移状态,所述吸热单元通过所述热量转移单元与所述放热单元之间建立热转移,在吸热单元的热量非转移状态,所述吸热单元能够从排风热回收装置移出以使得所述吸热单元与所述放热单元之间建立的热转移断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中,吸热单元可以设置在排放流体比如排风通道的排风路径上,由于吸热单元在热量转移状态时能够与放热单元之间建立热转移,这样,吸热单元可以将排放流体比如排放废水例如洗澡热水或排风中的热量回收并通过热量转移单元转移到放热单元,以进行后续热利用,而在吸热单元的热量非转移状态,吸热单元则能够从排风热回收装置移出,以对吸热单元便捷地进行清理维护,并在不需要进行热量回收的工况下,可以将吸热单元从排放流体的排放路径上移出,比如从排放通道的排风路径上移出,以减小流体排放阻力,降低能耗。
进一步地,所述热回收装置包括用于供含有待回收热量的流体通过的吸热单元壳体,吸热单元壳体的内部形成为两端敞开的流体通道,所述吸热单元设置在所述流体通道内并能够从流体通道内移出。
更进一步地,吸热单元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门出口,所述门出口通过保温门封盖,所述保温门打开时,所述吸热单元能够通过所述门出口从流体通道内移出。
进一步地,所述放热单元包括能够打开的保温盖,其中,保温盖打开时,所述热量转移单元能够从所述热回收装置中移出。
进一步地,所述吸热单元包括吸热套管和形成在吸热套管外的吸热翅片;所述放热单元包括放热壳体和设置在所述放热壳体中的放热套管,以在所述放热壳体中形成围绕所述放热套管布置的放热流体流动通道;所述热量转移单元为热管;其中,所述热管的蒸发段插装在所述吸热套管内,所述热管的冷凝段插装在所述放热套管;其中,所述热管能够移出。
更进一步地,所述放热流体流动通道为多个,每个放热流体流动通道中设置有放热套管,其中,多个放热流体流动通道的入口与放热流体分配器连接,多个放热流体流动通道的出口与放热流体集合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吸热单元包括框架,其中,多个吸热套管间隔设置在所述框架上。
另外,本申请提供一种排风热回收系统,排风热回收系统包括具有排风通道的排风壳体和以上任意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其中,吸热单元处于排风通道的排风路径上,放热单元设置在排风通道的外部;其中,在热量非转移状态,所述吸热单元能够从排风路径上移出。
这样,如上所述的,由于吸热单元能够从排风路径上移出,这样,可以对吸热单元便捷地进行清理维护,同时在不需要进行热量回收的工况下,可以将吸热单元从排风路径上移出,比如从排放通道的排风路径上移出,以减小流体排放阻力,降低能耗。
进一步地,所述排风通道的侧壁上形成有门体,门体打开时,吸热单元能够从排风通道中移出;或者,在热回收装置包括吸热单元壳体的情形中,吸热单元壳体连接在排风壳体上,使得流体通道作为排风通道的一部分。
另外,所述放热单元中使用取热流体为制冷剂时,排风热回收系统还包括节流阀、冷凝器和压缩机,所述放热单元作为蒸发器;或者,所述放热单元中使用取热流体为水、载冷剂或空气时,排风热回收系统还包括与放热单元连通并具有泵的用热场所循环管路。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热回收装置在实际使用中的结构示意图,比如,作为排风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排风热回收系统的一种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排风热回收系统的另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参考图1所示的结构,本申请提供的热回收装置比如排风热回收装置或者排液热回收装置包括吸热单元1和放热单元2以及热量转移单元3,其中,在吸热单元的热量转移状态,吸热单元1通过热量转移单元3与放热单元2之间建立热转移,在吸热单元的热量非转移状态,吸热单元1能够从排风热回收装置移出以使得吸热单元1与放热单元2之间建立的热转移断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中,吸热单元可以设置在排放流体比如排风通道的排风路径上,由于吸热单元在热量转移状态时能够与放热单元之间建立热转移,这样,吸热单元可以将排放流体比如排放废水例如洗澡热水或排风中的热量回收并通过热量转移单元转移到放热单元,以进行后续热利用,而在吸热单元的热量非转移状态,吸热单元则能够从排风热回收装置移出,以对吸热单元便捷地进行清理维护,并在不需要进行热量回收的工况下,可以将吸热单元从排放流体的排放路径上移出,比如从排放通道的排风路径上移出,以减小流体排放阻力,降低能耗。
本申请的热回收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吸热单元1可以设置在排风通道内,并能够从排风通道取出,比如,排风通道的侧壁上开设有能够被封闭门封盖的开口,封闭门打开后,可以从该开口将吸热单元1从排风通道内取出。
或者,热回收装置包括用于供含有待回收热量的流体通过的吸热单元壳体4,吸热单元壳体4的内部形成为两端敞开的流体通道5,吸热单元1设置在流体通道5内并能够从流体通道5内移出,这样,例如可以将吸热单元壳体4连接在排风通道的通道壁上,使得流体通道5与排风通道连通。此时,可以将吸热单元壳体4与排风通道的通道壁可拆卸连接,这样,可以将吸热单元壳体4从排风通道的通道壁上拆卸下来即可,或者,进一步地,吸热单元壳体4的侧壁上设置有门出口,门出口通过保温门封盖,保温门打开时,吸热单元1能够通过门出口从流体通道5内移出,以便于维护清洁或者在不需要热量回收时将吸热单元1从流体通道5移出。
另外,参考图1,放热单元2包括能够打开的保温盖6,其中,保温盖6打开时,热量转移单元3能够从热回收装置中移出,这样,可以从排风路径的外部便捷地将热量转移单元3移出以进行维护。
当然,本申请的热回收装置中,吸热单元1、放热单元2和热量转移单元3可以具有多种形式,比如,一种形式中,吸热单元1可以为蒸发器,放热单元2可以为冷凝器,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通过能够拆卸断开的管路连接,热量转移单元3可以为管路中的制冷剂。当需要将吸热单元1移出时,只需要将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管路的连接接头断开即可(断开后,由于两者之间的连接管路段的端头的接头的封闭,制冷剂也是将封闭流在各自的管路中)。
或者,另一种形式中,如图1所示的,吸热单元1包括吸热套管7和形成在吸热套管7外的吸热翅片8,放热单元2包括放热壳体10和设置在放热壳体10中的放热套管9,以在放热壳体10中形成围绕放热套管9布置的放热流体流动通道11;热量转移单元3为热管;其中,热管的蒸发段12插装在吸热套管7内,热管的冷凝段13插装在放热套管9;其中,热管能够移出。这样,吸热套管7和吸热翅片8可以设置在排风通道内,排风中的热量通过热管的蒸发段12吸收并转移到冷凝段13,冷凝段13与放热流体流动通道11内的取热介质进行热交换。
热管则可以从吸热套管7处取出,或者可以从放热套管9中取出。比如,在图1的结构中,可以将保温盖6开启,然后将热管抽出,在热管抽出后,可以将吸热套管7从排风通道的侧壁上取出,或者从吸热单元壳体4的侧壁上设置的门出口处取出。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的,为了提升热回收效率,优选地,放热流体流动通道11为多个,每个放热流体流动通道11中设置有放热套管9,比如放热壳体10中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放热套管9,从而在放热壳体10内形成多个放热流体流动通道,其中,多个放热流体流动通道11的入口与放热流体分配器14连接,多个放热流体流动通道11的出口与放热流体集合器15连接,这样,取热介质可以在放热流体分配器14的分配下进入各个放热流体流动通道11,然后取热后通过放热流体集合器15的汇集后流出。
另外,为了便捷地将吸热单元移出,比如将多个吸热单元移出,优选地,吸热单元1包括框架,其中,多个吸热套管7间隔设置在框架上。这样,只需移动框架,即可将吸热单元1全部移出。
此外,本申请提供一种排风热回收系统,参考图1,排风热回收系统包括具有排风通道16的排风壳体17和以上任意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其中,吸热单元1处于排风通道16的排风路径上,放热单元2设置在排风通道16的外部;其中,在热量非转移状态,吸热单元1能够从排风路径上移出。
这样,如上所述的,由于吸热单元能够从排风路径上移出,这样,可以对吸热单元便捷地进行清理维护,同时在不需要进行热量回收的工况下,可以将吸热单元从排风路径上移出,比如从排放通道的排风路径上移出,以减小流体排放阻力,降低能耗。
进一步地,排风通道16的侧壁上形成有门体,门体打开时,吸热单元能够从排风通道16中移出以清理维护,或者在不需要回收热量时,将吸热单元从排风通道16中移出;或者,在热回收装置包括吸热单元壳体4的情形中,吸热单元壳体连接在排风壳体17上,使得流体通道5作为排风通道16的一部分。此时,可以将吸热单元壳体4与排风通道的通道壁可拆卸连接,这样,可以将吸热单元壳体4从排风通道的通道壁上拆卸下来即可,或者,吸热单元壳体4的侧壁上设置有门出口,门出口通过保温门封盖,保温门打开时,吸热单元1能够通过门出口从流体通道5内移出,以便于维护清洁或者在不需要热量回收时将吸热单元1从流体通道5移出
最后,如图2所示的,放热单元2中使用取热流体为制冷剂时,排风热回收系统还包括节流阀18、冷凝器19和压缩机20,放热单元2作为蒸发器;或者,如图3所示的,放热单元2中使用取热流体为水、载冷剂或空气时,排风热回收系统还包括与放热单元2连通并具有泵21的用热场所循环管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申请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申请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申请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申请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申请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热单元(1)和放热单元(2)以及热量转移单元(3),其中,在吸热单元的热量转移状态,所述吸热单元(1)通过所述热量转移单元(3)与所述放热单元(2)之间建立热转移,在吸热单元的热量非转移状态,所述吸热单元(1)能够从排风热回收装置移出以使得所述吸热单元(1)与所述放热单元(2)之间建立的热转移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装置包括用于供含有待回收热量的流体通过的吸热单元壳体(4),吸热单元壳体(4)的内部形成为两端敞开的流体通道(5),所述吸热单元(1)设置在所述流体通道(5)内并能够从流体通道(5)内移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吸热单元壳体(4)的侧壁上设置有门出口,所述门出口通过保温门封盖,所述保温门打开时,所述吸热单元(1)能够通过所述门出口从流体通道(5)内移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热单元(2)包括能够打开的保温盖(6),其中,保温盖(6)打开时,所述热量转移单元(3)能够从所述热回收装置中移出。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单元(1)包括吸热套管(7)和形成在吸热套管(7)外的吸热翅片(8);
所述放热单元(2)包括放热壳体(10)和设置在所述放热壳体(10)中的放热套管(9),以在所述放热壳体(10)中形成围绕所述放热套管(9)布置的放热流体流动通道(11);
所述热量转移单元(3)为热管;
其中,所述热管的蒸发段(12)插装在所述吸热套管(7)内,所述热管的冷凝段(13)插装在所述放热套管(9);
其中,所述热管能够移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热流体流动通道(11)为多个,每个放热流体流动通道(11)中设置有放热套管(9),其中,多个放热流体流动通道(11)的入口与放热流体分配器(14)连接,多个放热流体流动通道(11)的出口与放热流体集合器(15)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单元(1)包括框架,其中,多个吸热套管(7)间隔设置在所述框架上。
8.一种排风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排风通道(16)的排风壳体(17)和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其中,
吸热单元(1)处于排风通道(16)的排风路径上,放热单元(2)设置在排风通道(16)的外部;
其中,在热量非转移状态,所述吸热单元(1)能够从排风路径上移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风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通道(16)的侧壁上形成有门体,门体打开时,吸热单元能够从排风通道(16)中移出;
或者,在热回收装置包括吸热单元壳体(4)的情形中,吸热单元壳体连接在排风壳体(17)上,使得流体通道(5)作为排风通道(16)的一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排风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热单元(2)中使用取热流体为制冷剂时,排风热回收系统还包括节流阀(18)、冷凝器(19)和压缩机(20),所述放热单元(2)作为蒸发器;
或者,所述放热单元(2)中使用取热流体为水、载冷剂或空气时,排风热回收系统还包括与放热单元(2)连通并具有泵(21)的用热场所循环管路。
CN201921090206.2U 2019-07-11 2019-07-11 热回收装置和排风热回收系统 Active CN210485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0206.2U CN210485999U (zh) 2019-07-11 2019-07-11 热回收装置和排风热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0206.2U CN210485999U (zh) 2019-07-11 2019-07-11 热回收装置和排风热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85999U true CN210485999U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30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90206.2U Active CN210485999U (zh) 2019-07-11 2019-07-11 热回收装置和排风热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859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17538U (zh) 混合通风采暖空调设备
CN104061630A (zh) 单元式新风处理机
JPH01502774A (ja) とくに部屋の換気および空調用空気の一次側流体と二次側流体との間の独立形熱交換装置
CN103090481A (zh) 建筑物能量转换与换气装置
CN210485999U (zh) 热回收装置和排风热回收系统
WO2021020786A1 (ko) 라디에이터 냉난방 장치
CN108488986A (zh) 一种余热回收型空气处理机组
CN203586490U (zh) 一种带旁通风阀的空气-空气能量回收机组
CN217685580U (zh) 一种高效冷风机
CN109974261A (zh) 一种空气换热器芯体
CN109682003A (zh) 一种带新风的散热器供暖装置
CN102317696A (zh) 通过设置于每个房间的双流动热交换器使多个房间空气更新的设备
CN204678534U (zh) 一种水冷式移动空调
CN209763399U (zh) 一种带新风的散热器供暖装置
CN210512783U (zh) 高温印染废气处理用气气换热装置
CN207438732U (zh) 一种壁挂式新风换气机
CN210089079U (zh) 一种空气换热器芯体
CN208012408U (zh) 一种冷却塔
CN208108407U (zh) 一种余热回收型空气处理机组
SU1733871A1 (ru) Система гелиотеплохладоснабжени
CN206504395U (zh) 一种适用于沙尘天气的数据中心用空调系统
CN105509196A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溶液式空调系统
CN110285557A (zh) 热回收装置和排风热回收系统
CN205279364U (zh) 节能热交换通风管道
CN219607238U (zh) 一种风机盘管结构及新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