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81940U - 水陆两用机场 - Google Patents

水陆两用机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81940U
CN210481940U CN201921090271.5U CN201921090271U CN210481940U CN 210481940 U CN210481940 U CN 210481940U CN 201921090271 U CN201921090271 U CN 201921090271U CN 210481940 U CN210481940 U CN 2104819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land
runway
amphibious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9027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祥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viation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9027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819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819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819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机场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水陆两用机场。该水陆两用机场包括水上跑道区、陆上跑道区和水陆连接部,水上跑道区包括水上跑道;陆上跑道区设置在岸边区域,陆上跑道区包括与水上跑道相邻布置的陆上跑道;水陆连接部从陆上跑道延伸到水面以下,以用于供飞机在水上跑道和陆上跑道之间移动。因此,该水陆两用机场能够很好地满足飞机,特别是水陆两栖飞机的使用需求,既能够满足单独的陆上飞机的起降,也能够满足单独的水上飞机的起降,可以使得水陆两栖飞机灵活地选择陆上起降或水上起降,提升了水上跑道和陆上跑道的使用率。

Description

水陆两用机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陆两用机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陆两用机场。
背景技术
水上飞机是特指能在水面上起飞、降落和停泊的飞机,其中有些同时也能在陆上起降的,称为两栖飞机。起降距离短、水陆两栖、应用广泛,是水上飞机具有的独特优势,非常适合沟通海岛间各大旅游目的地。单独满足水上飞机起降的机场叫水上机场,水上机场投资低、见效快。在陆上机场尚未及时建设的情况下,可先行利用水上飞机在江河湖海等天然水面起降。
目前,国内所有的民用机场都是陆上机场,其中包含陆上通用机场和陆上民用机场。然而,一般陆上机场在选址过程中,为了避免机场出现被洪水淹没的风险,首选远离各种水面。
随着水陆两栖飞机使用的越来越广泛,目前的水上机场或远离水面的陆地机场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水陆两用机场,该水陆两用机场的水上跑道与陆上跑道相邻布置,能够很好地满足飞机,特别是水陆两栖飞机的使用需求。
根据本申请,提出一种水陆两用机场,包括:
水上跑道区,所述水上跑道区包括水上跑道;
陆上跑道区,所述陆上跑道区设置在岸边区域,所述陆上跑道区包括与水上跑道相邻布置的陆上跑道;
水陆连接部,所述水陆连接部从陆上跑道延伸到水面以下以用于供飞机在水上跑道和陆上跑道之间移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陆上跑道区设置在岸边区域,并且陆上跑道区的陆上跑道与水上跑道相邻布置,并且水陆连接部从陆上跑道延伸到水面以下以用于供飞机在水上跑道和陆上跑道之间移动,因此,该水陆两用机场能够很好地满足飞机,特别是水陆两栖飞机的使用需求,即能够满足单独的陆上飞机的起降,也能够满足单独的水上飞机的起降,可以使得水陆两栖飞机灵活地选择陆上起降或水上起降,提升了水上跑道和陆上跑道的使用率。
进一步地,所述陆上跑道区包括依次往上布置的透水基层、中间垫层和地表面层。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基层为粒径均匀的毛石和/或块石层;所述中间垫层为碎砾石层;所述地表面层为混凝土面层。
进一步地,所述陆上跑道区在靠近水上跑道区的一侧设置有向地下延伸的防水地墙。
另外,所述水陆连接部包括面板式坡道或者包括与飞机的起落架位置相适应的多条间隔布置的滑轨。
进一步地,所述滑轨之间的间距能够调整。
另外,陆上跑道区还包括用于牵引飞机从水上跑道通过水陆连接部移动到陆上跑道区的辅助外力牵引设备。
另外,水上跑道沿着水岸的延伸方向布置,陆上跑道与水上跑道平行布置。
另外,陆上跑道区包括位于远离岸边的一侧的停机坪,并且陆上跑道区包括外周四周布置的围界安防系统,围界安防系统在水陆连接部处设置有能够打开的水陆分界门。
另外,水陆两用机场包括设置在水陆连接部附近的浮码头。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水陆两用机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水陆两用机场中陆上跑道区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飞机通过水陆连接部的一种示意图。
图4为飞机通过水陆连接部的另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参考图1所示的结构,本申请提供的水陆两用机场包括水上跑道区、陆上跑道区和水陆连接部3,其中,水上跑道区包括水上跑道1,水上跑道1可以为一条或者多条比如两条或三条,比如可以修建在河面、湖面、或海面上;陆上跑道区设置在岸边区域,陆上跑道区包括与水上跑道相邻布置的陆上跑道2,陆上跑道2可以为一条或者多条比如两条或三条;水陆连接部3从陆上跑道2延伸到水面11以下以用于供飞机在水上跑道1和陆上跑道2之间移动,比如便于水上飞机滑行至水上跑道区。
由于陆上跑道区设置在岸边区域,并且陆上跑道区的陆上跑道与水上跑道相邻布置,并且水陆连接部从陆上跑道延伸到水面以下以用于供飞机在水上跑道和陆上跑道之间移动,因此,该水陆两用机场能够很好地满足飞机,特别是水陆两栖飞机的使用需求,即能够满足单独的陆上飞机的起降,也能够满足单独的水上飞机的起降,可以使得水陆两栖飞机灵活地选择陆上起降或水上起降,提升了水上跑道和陆上跑道的使用率。
传统上,陆上跑道要远离水域,如各种河流、湖泊、海洋等,以避免地表水和地下水对陆上跑道的不利影响。传统的陆上跑道的基层多采用水泥稳定土或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碎石是以级配碎石作骨料,采用一定数量的胶凝材料和足够的灰浆体积填充骨料的空隙,按嵌挤原理摊铺压实。具有较高的强度,抗渗度和抗冻性较好。
而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完全突破陆上跑道的选址原则,而是将陆上跑道设计为邻近水面,地下水可能会十分丰富,因此,为了提升陆上跑道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避免地下水对陆上跑道区的基础的侵蚀和破坏,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所示的,陆上跑道区包括依次往上布置的透水基层4、中间垫层5和地表面层6。这样,由于透水基层4自身材料的透水性能以及高强度特性,透水基层4将具有很好的强度和良好的透水性,避免或减轻了地下水对陆上跑道区的地基的损害,同时,通过中间垫层5的缓冲防护,可以确保地表面层6的可靠性和平整性。
当然,透水基层4、中间垫层5和地表面层6分别可以根据实际地形来选择适当的材料,比如,透水基层4可以选用粒径均匀的毛石和/或块石以形成毛石和/或块石层;二中间垫层5为碎砾石层;地表面层6为混凝土面层或者包括沥青材料的面层。
毛石可以是不成形的石料,处于开采以后的自然状态。它是岩石经爆破或者人工开凿后所得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形状不规则的称为乱毛石,有大致平行面的称为平毛石。一般块较大粒径在300mm以上,质量约20~30kg,甚至更重。块石一般指稍做加工的、符合工程要求、形状大致方正的石块。其粒径与质量与毛石大致相当。碎砾石是由颗粒较大的碎石和颗粒较小的土粒组成,来源广泛,压实后具有强度高、变形小、渗透性好的优点。也可以将粒径大于30mm碎石颗粒含量超过30%的土称为碎砾石。
由此可见,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上述跑道区域基础的设计方案,完全突破了传统上不能将机场跑道选址为邻近水域的惯常思路,从而实现水面跑道和陆地跑道的整合。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升陆上跑道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避免地下水对陆上跑道区的基础的侵蚀和破坏,在一种实施例中,陆上跑道区在靠近水上跑道区的一侧设置有向地下延伸的防水地墙,比如,在陆上跑道区的靠近水上跑道区的一侧,向下浇铸一道具有适当深度和适当厚度的混凝土防水地墙,以阻挡地下水流向陆上跑道区,进一步防止水对陆上跑道区的地基的侵蚀。
当然,水陆连接部3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水陆连接部3的具体形式可以根据实际地形需求来设置,比如,水陆连接部3包括面板式坡道12(如图3所示)或者包括与飞机的起落架位置相适应的多条间隔布置的滑轨13(如图4)。滑轨13可以有效节约材料,降低施工难度。水陆连接部3的坡度可以根据水上飞机的性能综合确定,要满足飞机能够爬上坡道。此外,水陆连接部3的材料要能够经受水比如海水的侵袭和腐蚀,比如水陆连接部3的基础可以采用具有足够强度的大块石,例如小于100公斤的块石来形成地基。
进一步地,水陆连接部3包括滑轨时,滑轨之间的间距能够调整,这样,可以根据不同规格的水上飞机或者水陆两栖飞机的起落架之间的距离,来相应地调整滑轨之间的距离,以更好地满足使用需求。
当然,滑轨之间的距离的调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比如,滑轨可以拆卸地设置在水陆连接部3的地基上,当需要调整时,操作人员可以使用工具将滑轨从一个位置拆卸下并安装在另一个位置上,或者,滑轨能够在水陆连接部3的宽度方向(沿着岸边的延伸方向)上滑动并在滑动到所需位置时固定,比如,水陆连接部3的地基上形成有宽度方向上的滑槽,滑轨上轮子滑动地配合在滑槽内,轮子沿着滑槽滑动到所需位置时保持定位,比如可以通过滑轨上的卡接爪卡入到地基上的定位孔内保持定位。
面板式坡道或者水陆连接部3的地基可以采用现浇水泥混凝土、预制水泥混凝土板或木质面板来形成。面板式坡道的宽度采用了水陆两栖飞机起落架全尺寸宽度。
此外,飞机通过水陆连接部3时比如上岸时,可以自滑行通过,或者陆上跑道区还包括用于牵引飞机从水上跑道1通过水陆连接部3移动到陆上跑道区的辅助外力牵引设备,如图3所示的,牵引力F可以牵引飞机上岸。辅助外力牵引设备可以采用包括钢索挂钩的固定牵引设备,比如电机带动卷筒,卷筒上的钢索通过定滑轮连接到飞机,或者采用移动牵引车来实现。
另外,水上跑道1可以向远离水岸的方向延伸,陆上跑道2也可以向远离水岸的方向延伸,或者,如图1所示的,水上跑道1沿着水岸的延伸方向布置,陆上跑道2与水上跑道1平行布置。这样,可以减少该水陆两用机场的占地面积,同时,沿着水岸相互平行布置可以更利于控制塔无死角地监控机场。
另外,如图1所示的,陆上跑道区包括位于远离岸边的一侧的停机坪7,停机坪7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在任何适当位置处,比如,停机坪7与水陆连接部3在陆上跑道2的两侧相对布置,这样,从水陆连接部3上来的飞机可以直接滑过陆上跑道2进入到停机坪7停放,另外,可以根据水上飞机的特点和需求,设置相应的固定地锚,并且如图1所示的,陆上跑道区包括外周四周布置的围界安防系统8,围界安防系统8在水陆连接部3处设置有能够打开的水陆分界门9。
另外,如图1所示的,水陆两用机场包括设置在水陆连接部3附近的浮码头10。这样,浮码头10处的救生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便于在水上飞机运行发生紧急情况时实施救援。
另外,水上跑道区可以设置浮标进行保护,以防止有水面运行的船舶进入水上跑道区域。
另外,陆上跑道区的塔台可以对水上跑道区和陆上跑道区进行统一管理,塔台高度及遮蔽角的设计和分析要综合考虑水上跑道区,在塔台上要能通视水上跑道区,确保塔台可以对水上跑道区实施有效的管理。此外,塔台上要设置有能够与海事部门直接沟通的通信系统,便于水上飞机在水上跑道区运行时,与海事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避免其在水面与船舶发生碰撞。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申请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申请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申请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申请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水陆两用机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上跑道区,所述水上跑道区包括水上跑道(1);
陆上跑道区,所述陆上跑道区设置在岸边区域,所述陆上跑道区包括与水上跑道相邻布置的陆上跑道(2);
水陆连接部(3),所述水陆连接部(3)从陆上跑道(2)延伸到水面以下以用于供飞机在水上跑道(1)和陆上跑道(2)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机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陆上跑道区包括依次往上布置的透水基层(4)、中间垫层(5)和地表面层(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陆两用机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基层(4)为粒径均匀的毛石和/或块石层;
所述中间垫层(5)为碎砾石层;
所述地表面层(6)为混凝土面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水陆两用机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陆上跑道区在靠近水上跑道区的一侧设置有向地下延伸的防水地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机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陆连接部(3)包括面板式坡道或者包括与飞机的起落架位置相适应的多条间隔布置的滑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陆两用机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之间的间距为能够调整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机场,其特征在于,陆上跑道区还包括用于牵引飞机从水上跑道(1)通过水陆连接部(3)移动到陆上跑道区的辅助外力牵引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机场,其特征在于,水上跑道(1)沿着水岸的延伸方向布置,陆上跑道(2)与水上跑道(1)平行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机场,其特征在于,陆上跑道区包括位于远离岸边的一侧的停机坪(7),并且陆上跑道区包括外周四周布置的围界安防系统(8),围界安防系统(8)在水陆连接部(3)处设置有能够打开的水陆分界门(9)。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机场,其特征在于,水陆两用机场包括设置在水陆连接部(3)附近的浮码头(10)。
CN201921090271.5U 2019-07-11 2019-07-11 水陆两用机场 Active CN2104819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0271.5U CN210481940U (zh) 2019-07-11 2019-07-11 水陆两用机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0271.5U CN210481940U (zh) 2019-07-11 2019-07-11 水陆两用机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81940U true CN210481940U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30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90271.5U Active CN210481940U (zh) 2019-07-11 2019-07-11 水陆两用机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8194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3344A (zh) * 2019-07-11 2019-09-24 中国航空国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水陆两用机场
CN112373712A (zh) * 2020-11-17 2021-02-19 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水上飞机的水上牵引上岸方法和系统
CN112389668A (zh) * 2020-11-10 2021-02-23 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无动力上岸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3344A (zh) * 2019-07-11 2019-09-24 中国航空国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水陆两用机场
CN112389668A (zh) * 2020-11-10 2021-02-23 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无动力上岸的方法
CN112389668B (zh) * 2020-11-10 2022-03-15 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无动力上岸的方法
CN112373712A (zh) * 2020-11-17 2021-02-19 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水上飞机的水上牵引上岸方法和系统
CN112373712B (zh) * 2020-11-17 2023-10-20 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水上飞机的水上牵引上岸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81940U (zh) 水陆两用机场
CN100419164C (zh) 移运大体积重型构件下水、水上浮运和构件安装的方法
WO2012167694A1 (zh) 浮箱履带式挖掘机
CN203345167U (zh) 可移动自升式人工岛
CN103195039B (zh) 自升式直通甲板平台的人工岛构筑方法
CA2758930C (en) Ice building machine
US464874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structing an artificial island
Kask et al. Geological setting of areas endangered by waves generated by fast ferries in Tallinn Bay.
CN110273344A (zh) 水陆两用机场
CN103074879B (zh) 人工岛制造方法
CN108454793A (zh) 一种新型浅吃水、低净空、高环保的开体驳船
CN101016735B (zh) 水中坝体快速连续浇筑式大型人工岛的建设方法
CN102535390B (zh) 一种防波式海洋平台施工方法
Mellor Hard-surface runways in Antarctica
CN108691307B (zh) 自升式钻井平台
RU2641810C2 (ru) Способ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преодоления водного препятствия в районах вечной мерзлоты
CN113512931A (zh) 一种大型可移动拼接式海上陆桥
CN115434296B (zh) 一种防冲刷沉降的海上升压站的施工方法
Ranganathan et al. Extension of Passenger Jetty Using Interconnected Concrete Block and Gabion Boxes at Vivekendhar Rock Memorial Kanyakumari India
CN110552339A (zh) 海岛型海上组合式机场及其施工方法
Wako et al. Man-Made Island Airport, Japan
Li et al.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floating underwater foundation bed riprap leveling ship for inland river immersed tunnel
Phillips et al. CIDS Completion And Mobilization To The Antares Site
CA1185800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structing an artificial island
CN115384715A (zh) 水上悬浮组合式钢混结构航空机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