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81673U - 一种功能性涤纶面料织造的经纱张力调节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功能性涤纶面料织造的经纱张力调节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81673U
CN210481673U CN201921344037.0U CN201921344037U CN210481673U CN 210481673 U CN210481673 U CN 210481673U CN 201921344037 U CN201921344037 U CN 201921344037U CN 210481673 U CN210481673 U CN 210481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um
parallel
rotating rod
warp
warp 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440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国明
郭光发
艾君君
范敏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xing Hualong Sil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xing Hualong Sil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xing Hualong Silk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xing Hualong Sil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4403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81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81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816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功能性涤纶面料织造的经纱张力调节机构,包括输沙机、舌针,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输沙机的输出端且与输沙机平行设置;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传动组件下方的调节件和与所述调节件同步传动且位于所述调节件下方的拉紧件;以及平行组件,所述平行组件设置在所述张紧组件下方且平行设置两组,该平行组件位于所述舌针的输入端且与其平行设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输纱器的输送速度需与舌针进线的速度相同,难以通过输纱器使纱线处于涨紧度较大状态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功能性涤纶面料织造的经纱张力调节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涤纶面料织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能性涤纶面料织造的经纱张力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针织机是利用织针把各种原料和品种的经纱构成线圈、再经串套连接成针织物的工艺过程的一种纺织设备。小圆机在针织时,需要通过输纱器将纱架上的经纱输送至舌针内进行编织,此时的输纱器大多起输送作用,同时使经纱在输纱器和舌针之间处于直线状态,避免经纱交叉凌乱,但根据所需编织的产品不同,其要求经纱之间的密度和张力不同。
专利号为CN2015206202774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纺织机输纱器,包括纺织机输纱器本体,及设置在纺织机输纱器本体上的输纱带,输纱带下方设置有滚筒,纺织机输纱器本体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安装在输纱带的首端,纺织机输纱器本体设置有梳理针,梳理针安装在输纱带的收尾部,输纱带的表面上设置有疏导轨道,疏导轨道上安装有软面。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输纱器的输送速度需与舌针进线的速度相同,难以通过输纱器使经纱处于涨紧度较大状态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设置张紧组件配合传动组件,即在经纱张力较大时,张紧组件起到缓冲作用,同时在经纱张力较小时,张紧组件起到补偿张力作用,从而解决了输纱器的输送速度需与舌针进线的速度相同,难以通过输纱器使经纱处于涨紧度较大状态的技术问题。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功能性涤纶面料织造的经纱张力调节机构,包括输沙机、舌针,还包括:
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输沙机的输出端且与输沙机平行设置;
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传动组件下方的调节件和与所述调节件同步传动且位于所述调节件下方的拉紧件;以及
平行组件,所述平行组件设置在所述张紧组件下方且平行设置两组,该平行组件位于所述舌针的输入端且与其平行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机架;以及
转筒a,所述转筒a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件包括:
滑槽a,所述滑槽a开设在所述机架上且平行设置;
转筒b,所述转筒b的两端匹配滑动在所述滑槽a内;以及
伸缩单元,所述伸缩单元设置在所述转筒的一侧且与所述滑槽a同一线性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单元包括:
托盘a,所述托盘a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弹簧,所述弹簧水平设置且一端与所述托盘a固定连接;以及
托盘b,所述托盘b与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拉紧件包括:
滑槽b,所述滑槽b开设在所述机架上;
转筒c,所述转筒c的两端匹配滑动在所述滑槽b内;以及
传动单元,所述传动单元驱动所述转筒c沿着所述滑槽b上下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单元包括:
转动杆a,所述转动杆a一端与所述托盘b固定连接;
转动杆b,所述转动杆b一端与所述转动杆a另一端铰接相连;
转动杆c,所述转动杆c与所述转动杆b的另一端铰接相连且该转动杆c另一端与所述转筒c固定连接;以及
定位轴,所述定位轴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所述转动杆为折线式结构,且其拐角处转动设置在所述定位轴上。
作为又优选,所述平行组件包括:
转筒d,所述转筒d转动设置所述机架上;以及
转筒e,所述转筒e转动设置所述机架上且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转筒d后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张紧组件配合传动组件,实现在遇到所需编织的产品不同,其要求经纱之间的密度和张力不同的状况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即使调整作用在经纱上的力,使经纱始终保持足够张力,其结构简单,传动性高;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调节件,利用弹簧的伸缩改变作用在与经纱接触的转筒b上,当经纱张力过大时,弹簧起到缓冲效果;当经纱张力过小时,弹簧起到补偿张力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传动单元与伸缩单元连接,利用伸缩单元的走向同步驱动转筒c的走向,即当弹簧起缓冲作用时,转筒c下降,避免张力过大导致经纱紧绷断裂,仅仅起到导向作用;即当弹簧起补偿张力作用时,转筒c抬升,避免张力过小,导致经纱耷拉松弛,起到绷紧效果的同时起到导向作用;
(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平行组件,保证了经纱在输纱器和舌针之间处于直线状态,避免经纱交叉凌乱。
综上所述,该设备具有结构简单、张力调节的优点,尤其适用于涤纶面料织造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功能性涤纶面料织造的经纱张力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调节件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张紧组件遇到张力较小的经纱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5为张紧组件遇到张力较大的经纱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6为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功能性涤纶面料织造的经纱张力调节机构,包括输沙机10、舌针20,还包括:
传动组件1,所述传动组件1设置在所述输沙机10的输出端且与输沙机10平行设置;
张紧组件2,所述张紧组件2包括设置在所述传动组件1下方的调节件21和与所述调节件21同步传动且位于所述调节件21下方的拉紧件22;以及
平行组件3,所述平行组件3设置在所述张紧组件2下方且平行设置两组,该平行组件3位于所述舌针20的输入端且与其平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张紧组件2配合传动组件1,实现在遇到所需编织的产品不同,其要求经纱之间的密度和张力不同的状况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即使调整作用在经纱上的力,使经纱始终保持足够张力,进而解决了输纱器的输送速度需与舌针进线的速度相同,难以通过输纱器使经纱处于涨紧度较大状态的技术问题。
详细的说,当输沙机10传输出的经纱状态为张力较大或密度较小时,经纱首先经过转筒a12,然后传动至转筒b212,并压至转筒b212且压缩弹簧232,与此同时,托盘b233同步沿着弹簧232压缩方向移动,接着利用传动单元223实现转筒c222向下行走,避免造成对经纱压紧导致断裂,接着在保持足够张力的情况下,顺着转筒d31及转筒e32平行行走至舌针20;
当输沙机10传输出的经纱状态为张力较小或密度较大时,经纱首先经过转筒a12,然后传动至转筒b212,压缩弹簧232由压缩状态转变复位伸长状态,与此同时,托盘b233同步沿着弹簧232压缩方向移动,接着利用传动单元223实现转筒c222向上行走,增大对经纱的压紧,接着在保持足够张力的情况下,顺着转筒d31及转筒e32平行行走至舌针20。
进一步,如图6所示,所述传动组件1包括:
机架11;以及
转筒a12,所述转筒a12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11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传动组件1,起到对经纱传输的导向,同时保证了经纱传输至张紧组件2时,保持足够张力。
进一步,如图2、图3所示,所述调节件21包括:
滑槽a211,所述滑槽a211开设在所述机架11上且平行设置;
转筒b212,所述转筒b212的两端匹配滑动在所述滑槽a211内;以及
伸缩单元23,所述伸缩单元23设置在所述转筒的一侧且与所述滑槽a211同一线性设置。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伸缩单元23包括:
托盘a231,所述托盘a231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11上;
弹簧232,所述弹簧232水平设置且一端与所述托盘a231固定连接;以及
托盘b233,所述托盘b233与所述弹簧23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调节件21,利用弹簧232的伸缩改变作用在与经纱接触的转筒b212上,当经纱张力过大时,弹簧232起到缓冲效果;当经纱张力过小时,弹簧232起到补偿张力效果。
进一步,如图4、图5所示,所述拉紧件22包括:
滑槽b221,所述滑槽b221开设在所述机架11上;
转筒c222,所述转筒c222的两端匹配滑动在所述滑槽b221内;以及
传动单元223,所述传动单元223驱动所述转筒c222沿着所述滑槽b221上下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传动单元223与伸缩单元23连接,利用伸缩单元23的走向同步驱动转筒c222的走向,即当弹簧232起缓冲作用时,转筒c222下降,避免张力过大导致经纱紧绷断裂,仅仅起到导向作用;即当弹簧232起补偿张力作用时,转筒c222抬升,避免张力过小,导致经纱耷拉松弛,起到绷紧效果的同时起到导向作用。
另外,通过设置传动单元223,其连动性高,使得前后工作联系紧密,误差小;另一方面节省额外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如图4、图5所示,所述传动单元223包括:
转动杆a224,所述转动杆a224一端与所述托盘b233固定连接;
转动杆b225,所述转动杆b225一端与所述转动杆a224另一端铰接相连;
转动杆c227,所述转动杆c227与所述转动杆b225的另一端铰接相连且该转动杆c227另一端与所述转筒c222固定连接;以及
定位轴226,所述定位轴226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11上;
所述转动杆c227为折线式结构,且其拐角处转动设置在所述定位轴226上。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平行组件3包括:
转筒d31,所述转筒d31转动设置所述机架11上;以及
转筒e32,所述转筒e32转动设置所述机架11上且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转筒d31后方。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平行组件3,保证了经纱在输纱器和舌针之间处于直线状态,避免经纱交叉凌乱。
工作过程:
当输沙机10传输出的经纱状态为张力较大或密度较小时,经纱首先经过转筒a12,然后传动至转筒b212,并压至转筒b212且压缩弹簧232,与此同时,托盘b233同步沿着弹簧232压缩方向移动,接着利用传动单元223实现转筒c222向下行走,避免造成对经纱压紧导致断裂,接着在保持足够张力的情况下,顺着转筒d31及转筒e32平行行走至舌针20;
当输沙机10传输出的经纱状态为张力较小或密度较大时,经纱首先经过转筒a12,然后传动至转筒b212,压缩弹簧232由压缩状态转变复位伸长状态,与此同时,托盘b233同步沿着弹簧232压缩方向移动,接着利用传动单元223实现转筒c222向上行走,增大对经纱的压紧,接着在保持足够张力的情况下,顺着转筒d31及转筒e32平行行走至舌针2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然在本技术方案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提示下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功能性涤纶面料织造的经纱张力调节机构,包括输沙机(10)、舌针(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动组件(1),所述传动组件(1)设置在所述输沙机(10)的输出端且与输沙机(10)平行设置;
张紧组件(2),所述张紧组件(2)包括设置在所述传动组件(1)下方的调节件(21)和与所述调节件(21)同步传动且位于所述调节件(21)下方的拉紧件(22);以及
平行组件(3),所述平行组件(3)设置在所述张紧组件(2)下方且平行设置两组,该平行组件(3)位于所述舌针(20)的输入端且与其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性涤纶面料织造的经纱张力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1)包括:
机架(11),所述机架(11)由两组钢板对称设置组成,两组所述钢板之间形成安装空间(30);以及
转筒a(12),所述转筒a(12)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功能性涤纶面料织造的经纱张力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21)包括:
滑槽a(211),所述滑槽a(211)开设在所述机架(11)上且平行设置;
转筒b(212),所述转筒b(212)的两端匹配滑动在所述滑槽a(211)内;以及
伸缩单元(23),所述伸缩单元(23)设置在所述转筒的一侧且与所述滑槽a(211)同一线性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功能性涤纶面料织造的经纱张力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单元(23)包括:
托盘a(231),所述托盘a(231)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11)上;
弹簧(232),所述弹簧(232)水平设置且一端与所述托盘a(231)固定连接;以及
托盘b(233),所述托盘b(233)与所述弹簧(23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功能性涤纶面料织造的经纱张力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件(22)包括:
滑槽b(221),所述滑槽b(221)开设在所述机架(11)上;
转筒c(222),所述转筒c(222)的两端匹配滑动在所述滑槽b(221)内;以及
传动单元(223),所述传动单元(223)驱动所述转筒c(222)沿着所述滑槽b(221)上下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功能性涤纶面料织造的经纱张力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元(223)包括:
转动杆a(224),所述转动杆a(224)一端与所述托盘b(233)固定连接;
转动杆b(225),所述转动杆b(225)一端与所述转动杆a(224)另一端铰接相连;
转动杆c(227),所述转动杆c(227)与所述转动杆b(225)的另一端铰接相连且该转动杆c(227)另一端与所述转筒c(222)固定连接;以及
定位轴(226),所述定位轴(226)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11)上;
所述转动杆c(227)为折线式结构,且其拐角处转动设置在所述定位轴(226)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功能性涤纶面料织造的经纱张力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组件(3)包括:
转筒d(31),所述转筒d(31)转动设置所述机架(11)上;以及
转筒e(32),所述转筒e(32)转动设置所述机架(11)上且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转筒d(31)后方。
CN201921344037.0U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功能性涤纶面料织造的经纱张力调节机构 Active CN210481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4037.0U CN210481673U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功能性涤纶面料织造的经纱张力调节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4037.0U CN210481673U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功能性涤纶面料织造的经纱张力调节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81673U true CN210481673U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36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44037.0U Active CN210481673U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功能性涤纶面料织造的经纱张力调节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816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3440A (zh) * 2020-05-28 2020-08-28 陈海霞 一种可以稳定捻绳张力的加捻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3440A (zh) * 2020-05-28 2020-08-28 陈海霞 一种可以稳定捻绳张力的加捻设备
CN111593440B (zh) * 2020-05-28 2022-06-14 浙江宏邦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稳定捻绳张力的加捻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88655B (zh) 一种经编机的张力装置
CN210481673U (zh) 一种功能性涤纶面料织造的经纱张力调节机构
CN1138114A (zh) 纺织机械,特别是经编机
US3030786A (en) Textile material and manufacture
CN103194852A (zh) 用于处理至少两个织物幅的针织机
CN2915903Y (zh) 经编机的成圈机构
CN100402722C (zh) 牵伸和集合纤维条的装置
US2743596A (en) Apparatus for delivering weft threads for incorporation in fabric being knitted
US4176530A (en) Device for covering warp yarn with covering yarns
US4331009A (en) Jacquard attachment for a warp knitting machine
US4202185A (en) Warp knitting machine
US3099921A (en) Warp knitting machine
CN204080346U (zh) 一种织袜机的置袜框传送装置
CN207845931U (zh) 一种电子贾卡经编机
GB2145120A (en) Straight bar knitting machine (cotton system)
US3403536A (en) Yarn feeding means for raschel knitting machines
CN106592066B (zh) 一种生产高速带的织带机
CN113151973A (zh) 一种多维提花经编机
US2309026A (en) Thread tensioning mechanism for textile fabricating machines
US2451499A (en) Warp knitting machine
US2775881A (en) Guide bar shogging means for knitting machines
US2931197A (en) Warp knitting apparatus
CN111809305A (zh) 一种经编机
CN207878015U (zh) 双针床电子横移经编机
US2029879A (en) Knitting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