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80755U - 一种用于智能停车机器人的举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智能停车机器人的举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80755U
CN210480755U CN201921477318.3U CN201921477318U CN210480755U CN 210480755 U CN210480755 U CN 210480755U CN 201921477318 U CN201921477318 U CN 201921477318U CN 210480755 U CN210480755 U CN 210480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driving
supporting
roller
intelligent pa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7731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德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dia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i Yuan Hong Ye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i Yuan Hong Ye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i Yuan Hong Ye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7731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80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80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80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停车机器人的举升装置,属于智能停车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周侧的地面上放置有承托架,所述承托架上放置有车辆,所述车体的内部空腔内安装有多个举升机构,所述举升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车体内部的两端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转动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上设置有多组旋进方向相反的驱动螺纹,每组所述驱动螺纹均螺纹配合有两个驱动环,所述驱动环上转动安装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上转动安装有支撑台,所述车体上还开设有供所述支撑台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车体上还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转杆的驱动件。本实用新型具有相较于液压举升系统具有更长使用寿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智能停车机器人的举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停车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停车机器人的举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较先进的智能停车场的停车方式为,车主只需驾驶车辆到指定承托架上,确认无误后,就会有停车机器人托起承托架,并将承托架及车辆运输至停车位,随后停车机器人释放对承托架的承托,则车辆和承托架均位于车位内,完成停车操作。当车主需要取车时,只需扫描凭证或输入车牌号等方式,停车机器人就会将停车位上的承托架和车辆运输到车主的取车位置,车主即可将车辆驶离。由于车主只需将车辆停在承托架上,极大减少了停车时与其他车辆碰撞的可能,且由于停车场内的车位由系统统一分配,降低了车主寻找车位的时间,提高了停车效率,且停车场内仅有停车机器人,降低了车主停完车后与他人车辆发生碰撞的可能,提高了安全系数,因此智能停车场是时下的研究热门。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55185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AGV小车的液压式举升结构,其包括小车面板、顶升机构、油箱、液压泵、输油管道和控制阀组,所述顶升机构设为多个,多个顶升机构安装在所述小车面板的底面下方,所述顶升机构与所述油箱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液压泵、所述控制阀组连接在所述油箱与所述顶升机构之间的输油管道上并与所述油箱固定为一个整体结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活塞杆、活塞导向套、活塞密封圈、缸盖和油缸,所述油缸为一端封闭的中空圆筒形结构,所述活塞导向套安装在所述油缸开放的一端并由所述缸盖盖合,所述活塞杆的中部贯穿有一个活塞,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活塞导向套配合在所述油缸内,所述活塞密封圈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缸盖连接的一端密封盖合。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液压举升系统作为目前较为常用的举升系统,存在各类易磨损件容易损坏漏油,而对于大型智能停车场而言,一天的停车数量可以达到几百辆甚至更多,因此停车机器人需要极其频繁的运输车辆,与之对应的,停车机器人需要极其频繁的举升车辆,这就意味着,液压举升系统中的易磨损件损耗速度较快,需要较为频繁的对液压举升系统进行检修,十分浪费人力物力,因此需要一种相较于液压举升系统具有更长使用寿命的举升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智能停车机器人的举升装置,其具有相较于液压举升系统具有更长使用寿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智能停车机器人的举升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周侧的地面上放置有承托架,所述承托架上放置有车辆,所述车体的内部空腔内安装有多个举升机构,所述举升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车体内部的两端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转动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上设置有多组旋进方向相反的驱动螺纹,每组所述驱动螺纹均螺纹配合有两个驱动环,所述驱动环上转动安装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上转动安装有支撑台,所述车体上还开设有供所述支撑台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车体上还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转杆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体驶到装载有车辆的承托架下方后,启动驱动件,驱动件能够带动转杆转动,转杆转动则设置在转杆上的驱动螺纹也随之转动,由于驱动螺纹的两端旋进方向相反,则与之螺纹配合的驱动环在驱动螺纹的带动下,或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此时通过驱动件控制转杆转动并使两个驱动环相互远离,在此过程中,两个驱动环分别推动一根驱动杆,提供竖直向上的分力,从而多根驱动杆配合推动支撑台竖直升起,并穿过第一通孔以对装载有车辆的承托架进行承托,承托架脱离地面后,车体即可再次启动将承托架和车辆输送到停车位,随后通过反转驱动件将支撑台缩回,再将承托架和车辆放下即可。由于整个驱动过程没有易损的橡胶件、管线等,因此其使用寿命长,维护周期短,节约了大量时间和劳动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举升机构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车体内部空间的两侧,且每个所述转杆上均设置有两组所述驱动螺纹,所述转杆下方的所述车体上还安装有承托块,所述承托块上开设有承托槽,所述承托槽与两组所述驱动螺纹之间的所述转杆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驱动螺纹可分别驱动两个支撑台,而两组驱动机构则有四个支撑台,由于承托架和车辆整体重量较大,通过四个支撑台对其进行承托可提高承托稳定性。且由于转杆受到较大的力,转杆的两端均有支撑块进行支撑,转杆的中间容易受压发生形变甚至是损伤,额外增设的承托块可对转杆的中间进行承托,与两个支撑块配合,降低转杆发生形变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支撑块上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卡接安装有滚柱轴承,所述转杆安装在所述滚柱轴承的轴孔内;所述承托槽上还开设有辊槽,所述辊槽内转动安装有支撑辊,所述支撑辊与所述转杆转动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杆受力较大,则相应的转杆与两个支撑座之间的摩擦力也较大,转杆容易发生磨损,从而影响举升机构的使用寿命。额外增设的滚柱轴承将转杆和安装座进行隔离,并通过自身的转动降低摩擦力。且与一般的滚珠轴承相比,滚柱轴承内的滚柱接触面由点变为线,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相应的,其摩擦损耗也更小,由于其荷载分布更均匀,因此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而转杆的中间与支撑辊转动接触,则支撑辊转动将转杆与承托槽之间的摩擦力变为滚动摩擦,降低转杆与承托槽之间的摩擦力,以降低转杆与承托槽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车体的内部空腔内,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上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两侧的所述车体的内部空腔内安装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上转动安装有驱动辊,所述驱动辊上固定套接有与所述蜗杆啮合的蜗轮,所述转杆两端均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两根所述转杆靠近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通过蜗轮蜗杆的配合,带动驱动辊转动,驱动辊转动则驱动辊两端的第一锥齿轮也随之转动,两个第一锥齿轮分别带动一个第二锥齿轮转动,并通过第二锥齿轮带动转杆转动。在驱动辊的带动下,两个第一锥齿轮的转动完全同步,相对应的两个第二锥齿轮的转动也完全同步,因此通过转杆带动升降的升降台的运动也完全同步,则举升机构的荷载分布更均匀,举升机构的运作更稳定,对于承托架及车辆的承托也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台上固定安装有托辊轴承,所述驱动辊穿过所述托辊轴承的轴孔,并与所述托辊轴承固定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辊与安装台之间也会存在摩擦,而额外设置的托辊轴承能够将驱动辊与安装台之间的摩擦力转化为托辊轴承内部的转动摩擦,从而大大降低驱动辊和安装台之间的摩擦力,以降低其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台远离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安装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上设置有防滑花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车体带动承托架和车辆运动时,需要加速、转向、停止等操作,而由于车辆的重量较大,其惯性也较大,因此车辆和承托架容易与支撑台之间发生相对滑移。额外增设的防滑垫受压发生形变,能够增大与承托架之间的接触面积,并通过防滑花纹增大摩擦系数,从而降低承托架和车辆发生滑动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台内设有空腔,且所述支撑台的空腔内固定安装有立杆,所述立杆上滑动套接安装有推杆,所述支撑台上还开设有供所述推杆通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周侧的所述支撑台上还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支撑台的空腔内还安装有在所述推杆的推动下伸出所述第三通孔以对负载有车辆的所述承托架进行卡固的卡固部件,所述承托架的下表面还开设有与所述卡固部件配合的卡固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台升起的时候,首先接触到承托架的是推杆,则支撑台继续升起时,推杆沿着第二通孔伸入支撑台内,而在推杆滑动的过程中,卡固部件在推杆的推动下伸出第三通孔,则卡固部件与卡固槽配合,对承托架进行卡固,进一步降低其发生相对滑动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固部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推杆的周侧壁上的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远离所述推杆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一滑移块,所述立杆周侧的所述支撑台上还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滑移块滑动连接的第一滑移槽,所述第一滑移块上还转动安装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远离所述第一滑移块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二滑移块,所述支撑台的内周侧壁上还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滑移块滑动连接的第二滑移槽,所述第二滑移块上固定安装有与卡固槽配合的卡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杆沿着立杆滑动时,会带动与之转动连接的第一传动杆,并通过第一传动杆推动第一滑移块在第一滑移槽内滑动。第一滑移块滑动的过程中还会推动第二传动杆,并通过第二传动杆推动第二滑移块在第二滑移槽内滑动。第二滑移块在第二滑移槽内滑动的过程中能够推动与之相连的卡固杆沿着第三通孔滑动,卡固杆与卡固槽配合以对承托架进行卡固,以降低承托架和车辆发生滑动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杆上还套接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车体的内侧壁和所述推杆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体带动承托架驶到指定位置后,支撑台收回,受压收缩的复位弹簧恢复形变,则推杆在复位弹簧的推动下,沿着第二通孔伸出,并带动卡固杆沿着第三通孔收回,由于支撑台上仅有一个拖杆凸起,可以降低对支撑台表面以及车体表面完整性的破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整个驱动过程中没有橡胶件、管线等易损件的升降机构,以提高升降机构的寿命,降低其维护周期,从而节约时间和劳动力;
2.通过设置两个升降机构,四个支撑台,对承托架形成稳定的承托;
3.通过设置滚柱轴承降低转杆和支撑座的摩擦损耗,且与一般的滚珠轴承不同,滚柱轴承内部为线接触,其荷载分布更均匀,损耗更小,也能够承载更大的荷载;
4.通过设置能够同步带动两个驱动机构的驱动件,提高聚成机构荷载分布的均匀性,使举升机构的运作更稳定,对于承托架及车辆的承托也更稳定;
5.通过在支撑台上设置推杆和推杆推动的卡固部件,与承托架上的卡固槽配合,降低承托架和车辆因为惯性而滑动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车体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承托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台的剖视图。
图中,1、车体;11、承托架;12、车辆;2、举升机构;21、转杆;22、支撑块;23、安装槽;24、滚柱轴承;25、驱动螺纹;26、承托块;27、承托槽;28、辊槽;29、支撑辊;3、驱动件;31、驱动电机;32、蜗杆;33、安装台;34、托辊轴承;35、驱动辊;36、蜗轮;37、第一锥齿轮;38、第二锥齿轮;4、驱动环;41、驱动杆;42、支撑台;43、第一通孔;5、立杆;51、推杆;52、复位弹簧;53、第二通孔;6、卡固部件;61、第一传动杆;62、第一滑移块;63、第一滑移槽;64、第二传动杆;65、第二滑移块;66、第二滑移槽;67、卡固杆;68、第三通孔;7、防滑垫;71、防滑花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智能停车机器人的举升装置,包括车体1,车体1周侧的地面上放置有承托架11,承托架11上荷载有车辆12。
如图2和图3所示,车体1的内部空腔内安装有两个用于举升和承托承托架11的举升机构2,且两个举升机构2分别位于车体1的内部空腔的两侧。
如图3和图6所示,举升机构2包括转杆21,转杆21的两端均转动安装有支撑块22,且支撑块22均固定安装在车体1的底板的内侧壁上。两个支撑块22上均开设有安装槽23,安装槽23内卡接安装有滚柱轴承24,转杆21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一个滚柱轴承24的轴孔内。
如图3和图4所示,每根转杆21上均设置有两组驱动螺纹25,每组驱动螺纹25均从中间向两端旋进方向相反,两个支撑块22之间的车体1的内侧壁上还安装有承托块26。
如图3和图7所示,承托块26上开设有承托槽27,且承托槽27上还开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辊槽28,多个辊槽28内均转动安装有支撑辊29,支撑辊29与两组驱动螺纹25之间的转杆21转动接触。
如图3和图5所示,车体1的内部空腔内还安装有用于驱动两根转杆21转动的驱动件3。驱动件3包括驱动电机31,驱动电机31固定安装在车体1的内部空腔内,且驱动电机31的转轴上固定安装有蜗杆32,蜗杆32两侧的车体1的内部空腔内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台33,每个安装台33内均安装有托辊轴承34。四个托辊轴承34的轴孔内安装有驱动辊35,驱动辊35与托辊轴承34固定相连,并通过托辊轴承34与安装台33转动连接。
驱动辊35上固定套接安装有与蜗杆32啮合的蜗轮36,驱动电机31通过蜗轮36与蜗杆32的啮合带动驱动辊35转动。驱动辊35的两端均固定套接有同向的第一锥齿轮37,而两根转杆21靠近第一锥齿轮37的一端均固定套接安装有第二锥齿轮38,且驱动辊35通过第一锥齿轮37和第二锥齿轮38的啮合带动两根转杆21同向转动。
如图2和图4所示,每组驱动螺纹25上均螺纹配合有两个驱动环4,两个驱动环4分别与驱动螺纹25的两端螺纹配合。每个驱动环4上均转动安装有驱动杆41,驱动杆41远离驱动环4的一端转动安装有支撑台42。车体1的顶板上还开设有供支撑台42穿过并对支撑台42的运动路径进行限位的第一通孔43。
如图4和图8所示,支撑台42内设有空腔,且支撑台42的内部空腔内还固定安装有立杆5,立杆5上滑动套接有推杆51,且立杆5上还套接安装有复位弹簧52,复位弹簧52的两端分别与车体1的内侧壁和推杆51相连。支撑台42的顶板上还开设由供推杆51穿过并对推杆51的滑动路径进行限位的第二通孔53,推杆51在复位弹簧52的推动下通过第二通孔53伸出。
支撑台42的内部空腔内还安装有卡固部件6,卡固部件6包括四个周向等距转动安装在推杆51的周侧壁上的第一传动杆61,第一传动杆61远离推杆51的一端则转动安装有第一滑移块62,立杆5周侧的支撑台42上还周向等距安装有四个第一滑移槽63,第一滑移槽63与第一滑移块62滑动连接。第一滑移块62远离第一传动杆61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二传动杆64,第二传动杆64远离第一滑移块62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二滑移块65,支撑块22的内周侧壁上则固定安装有四个第二滑移槽66,第二滑移槽66与第二滑移块65滑动连接。第二滑移块65远离第二传动杆6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卡固杆67,第二通孔53周侧的支撑台42的顶板上周向等距开设有四个供卡固杆67穿过的第三通孔68。承托架11的下表面则开设有与卡固杆67配合的卡固槽,卡固杆67穿过第三通孔68与卡固槽配合以对负载有车辆12的承托架11进行卡固。
支撑台42的顶板的外侧壁上还安装有橡胶制成的防滑垫7,防滑垫7上设置有防滑花纹71。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车体1驶到装载有车辆12的承托架11下方后,启动驱动件3。此时启动驱动电机31,驱动电机31通过蜗轮36蜗杆32的配合,带动驱动辊35转动,驱动辊35转动则驱动辊35两端的第一锥齿轮37也随之转动。在此过程中,驱动辊35与安装台33之间存在摩擦,而额外设置的托辊轴承34能够将驱动辊35与安装台33之间的摩擦力转化为托辊轴承34内部的转动摩擦,从而大大降低驱动辊35和安装台33之间的摩擦力,以降低其磨损。
两个第一锥齿轮37分别带动一个第二锥齿轮38转动,并通过第二锥齿轮38带动转杆21转动。转杆21转动则设置在转杆21上的驱动螺纹25也随之转动,由于驱动螺纹25的两端旋进方向相反,则与之螺纹配合的驱动环4在驱动螺纹25的带动下,或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此时通过驱动件3控制转杆21转动并使两个驱动环4相互远离,在此过程中,两个驱动环4分别推动一根驱动杆41,提供竖直向上的分力,从而多根驱动杆41配合推动支撑台42竖直升起,并穿过第一通孔43以对装载有车辆12的承托架11进行承托,承托架11脱离地面后,车体1即可再次启动将承托架11和车辆12输送到停车位,随后通过反转驱动件3将支撑台42缩回,再将承托架11和车辆12放下即可。
在转杆21转动的过程中,由于承托架11和车辆12整体重量较大,转杆21受力较大,则相应的转杆21与两个支撑座之间的摩擦力也较大,转杆21容易发生磨损,从而影响举升机构2的使用寿命。额外增设的滚柱轴承24将转杆21和安装座进行隔离,并通过本身的转动降低摩擦力。且与一般的滚珠轴承相比,滚柱轴承24内的滚柱接触面由点变为线,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相应的,其摩擦损耗也更小,由于其荷载分布更均匀,因此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而转杆21的中间与支撑辊29转动接触,则支撑辊29转动将转杆21与承托槽27之间的摩擦力变为滚动摩擦,降低转杆21与承托槽27之间的摩擦力,以降低转杆21与承托槽27的磨损。
在上述传动过程中,在驱动辊35的带动下,两个第一锥齿轮37的转动完全同步,相对应的两个第二锥齿轮38的转动也完全同步,因此通过转杆21带动升降的升降台的运动也完全同步,则举升机构2的荷载分布更均匀,举升机构2的运作更稳定,对于承托架11及车辆12的承托也更稳定。
在支撑台42升起的时候,首先接触到承托架11的是推杆51,则支撑台42继续升起时,推杆51沿着第二通孔53伸入支撑台42内。而在推杆51滑动的过程中,会带动与之转动连接的第一传动杆61,并通过第一传动杆61推动第一滑移块62在第一滑移槽63内滑动。第一滑移块62滑动的过程中还会推动第二传动杆64,并通过第二传动杆64推动第二滑移块65在第二滑移槽66内滑动。第二滑移块65在第二滑移槽66内滑动的过程中能够推动与之相连的卡固杆67沿着第三通孔68滑动,卡固杆67与卡固槽配合以对承托架11进行卡固,以降低承托架11和车辆12发生滑动的可能。
支撑台42和承托架11抵紧后,额外增设的防滑垫7受压发生形变,能够增大与承托架11之间的接触面积,并通过防滑花纹71增大摩擦系数,从而降低承托架11和车辆12发生滑动的可能。
当车体1带动承托架11驶到指定位置后,支撑台42收回,受压收缩的复位弹簧52恢复形变,则推杆51在复位弹簧52的推动下,沿着第二通孔53伸出,并带动卡固杆67沿着第三通孔68收回,由于支撑台42上仅有一个拖杆凸起,可以降低对支撑台42表面以及车体1表面完整性的破坏。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智能停车机器人的举升装置,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周侧的地面上放置有承托架(11),所述承托架(11)上放置有车辆(1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内部空腔内安装有多个举升机构(2),所述举升机构(2)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车体(1)内部的两端的支撑块(22),所述支撑块(22)上转动安装有转杆(21),所述转杆(21)上设置有多组旋进方向相反的驱动螺纹(25),每组所述驱动螺纹(25)均螺纹配合有两个驱动环(4),所述驱动环(4)上转动安装有驱动杆(41),所述驱动杆(41)上转动安装有支撑台(42),所述车体(1)上还开设有供所述支撑台(42)穿过的第一通孔(43);所述车体(1)上还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转杆(21)的驱动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停车机器人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机构(2)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车体(1)内部空间的两侧,且每个所述转杆(21)上均设置有两组所述驱动螺纹(25),所述转杆(21)下方的所述车体(1)上还安装有承托块(26),所述承托块(26)上开设有承托槽(27),所述承托槽(27)与两组所述驱动螺纹(25)之间的所述转杆(21)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停车机器人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块(22)上均开设有安装槽(23),所述安装槽(23)内卡接安装有滚柱轴承(24),所述转杆(21)安装在所述滚柱轴承(24)的轴孔内;所述承托槽(27)上还开设有辊槽(28),所述辊槽(28)内转动安装有支撑辊(29),所述支撑辊(29)与所述转杆(21)转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停车机器人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包括驱动电机(31),所述驱动电机(31)固定安装在所述车体(1)的内部空腔内,所述驱动电机(31)的转轴上安装有蜗杆(32),所述蜗杆(32)两侧的所述车体(1)的内部空腔内安装有安装台(33),所述安装台(33)上转动安装有驱动辊(35),所述驱动辊(35)上固定套接有与所述蜗杆(32)啮合的蜗轮(36),所述转杆(21)两端均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37),两根所述转杆(21)靠近所述第一锥齿轮(37)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二锥齿轮(38),所述第二锥齿轮(38)与所述第一锥齿轮(37)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停车机器人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33)上固定安装有托辊轴承(34),所述驱动辊(35)穿过所述托辊轴承(34)的轴孔,并与所述托辊轴承(34)固定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停车机器人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42)远离所述驱动杆(41)的一端安装有防滑垫(7),所述防滑垫(7)上设置有防滑花纹(7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停车机器人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42)内设有空腔,且所述支撑台(42)的空腔内固定安装有立杆(5),所述立杆(5)上滑动套接安装有推杆(51),所述支撑台(42)上还开设有供所述推杆(51)通过的第二通孔(53),所述第二通孔(53)周侧的所述支撑台(42)上还开设有第三通孔(68),所述支撑台(42)的空腔内还安装有在所述推杆(51)的推动下伸出所述第三通孔(68)以对负载有车辆(12)的所述承托架(11)进行卡固的卡固部件(6),所述承托架(11)的下表面还开设有与所述卡固部件(6)配合的卡固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停车机器人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固部件(6)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推杆(51)的周侧壁上的第一传动杆(61),所述第一传动杆(61)远离所述推杆(51)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一滑移块(62),所述立杆(5)周侧的所述支撑台(42)上还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滑移块(62)滑动连接的第一滑移槽(63),所述第一滑移块(62)上还转动安装有第二传动杆(64),所述第二传动杆(64)远离所述第一滑移块(62)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二滑移块(65),所述支撑台(42)的内周侧壁上还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滑移块(65)滑动连接的第二滑移槽(66),所述第二滑移块(65)上固定安装有与卡固槽配合的卡固杆(6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停车机器人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5)上还套接安装有复位弹簧(52),所述复位弹簧(5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车体(1)的内侧壁和所述推杆(51)相连。
CN201921477318.3U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用于智能停车机器人的举升装置 Active CN210480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7318.3U CN210480755U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用于智能停车机器人的举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7318.3U CN210480755U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用于智能停车机器人的举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80755U true CN210480755U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41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77318.3U Active CN210480755U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用于智能停车机器人的举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807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20637U (zh) 一种适用于agv机器人的新型旋转顶升机构
KR101317334B1 (ko) 자동차 제자리 회전장치 및 그의 작동방법
CN1784339A (zh) 可转向/可收回货物动力驱动单元
CN108678468B (zh) 一种夹持式全向自动搬运车
CN104002720A (zh) 一种电缆放线专用汽车
CN107054388B (zh) 轨道台车及其在大直径压力钢管施工中的使用方法
CN208412982U (zh) 一种机械传动运输带
CN108760348B (zh) 重型承载轮试验台
US3799292A (en) Screw-nut and nut follower-controlled lift apparatus and components
CN210480755U (zh) 一种用于智能停车机器人的举升装置
US5526923A (en) Drive unit for loading equipment in an airplane
CN103737960A (zh) 一种压力机换模装置
CN203961392U (zh) 仓储类停车设备
WO1992006024A1 (en)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related method of operation
CN113276598A (zh) 一种自动更换家用车轮胎机构的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08716131U (zh) 一种伸缩爬坡一体式输送机
CN204475940U (zh) 一种双驱动翻板式阻车定位装置
CN110561999A (zh) 一种减震及自动提升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自动导向运输车
CN112757313B (zh) 一种多功能巡检机器人
CN214327010U (zh) 一种丝杆双向传动的顶升装置
CN109747546B (zh) 车辆用脚踏装置及电动踏板控制方法
CN109606037B (zh) 一种车轮快速换装方法
CN109095221B (zh) 一种电力变压器牵引装置
US4929032A (en) Emergency spare wheel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talling same
CN206998707U (zh) 一种具有大载荷柔性切换单元的车身固定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206, 12 / F, Xinglong community complex building, 2 Xinglong West Street, Gaobeidian,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0

Patentee after: Shangdian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206, 12 / F, Xinglong community complex building, 2 Xinglong West Street, Gaobeidian,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0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Zhi Yuan Hong Ye Robo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