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66682U - 一种新型地质灾害预警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地质灾害预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66682U
CN210466682U CN201922007334.2U CN201922007334U CN210466682U CN 210466682 U CN210466682 U CN 210466682U CN 201922007334 U CN201922007334 U CN 201922007334U CN 210466682 U CN210466682 U CN 210466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leeve
early warning
warning device
chas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0733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铁永波
梁京涛
张彦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Geological Survey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Geological Survey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Geological Survey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filed Critical Chengdu Geological Survey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Priority to CN20192200733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66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66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666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地质灾害预警装置,其结构包括底盘、固定螺栓、顶盘、凸腔、斜缘、插杆、锥头、传感模块和防水装置,为解决预警装置使用时防水性能较差,影响使用稳定和寿命的问题,通过在底盘内设置了防水装置,再通过底座对渗入进行格挡,使渗水或湿气渗入时再通过吸水层和海绵对水分进行进一步的吸收,达到便捷稳定的进行防水,避免渗水侵蚀部件,提高使用稳定和寿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地质灾害预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地质灾害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通过在土壤内装设预警装置,其内部是以计算机软件技术为核心,结合专业地质灾害检测设备和数据分析技术,使传感器对土壤内的对应数据进行检测,并将数据发送至远程计算机内,从而能够对隐患点进行预防和提前预知,减少相对的损失。
现有的预警装置在使用时,由于其长期安装放置于土壤内,在一些地质相对潮湿的环境内使用时需要较高的防水性能,而预警装置防水措施通常则是通过较为一体式的固定结构,使其内部进行密闭,从而进行防水,若长期处于积水内时,其连接处仍容易发生渗水状况,对内部的传感部件进行侵蚀损坏,导致预警装置使用时防水性能较差,影响使用稳定和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地质灾害预警装置,解决了预警装置使用时防水性能较差,影响使用稳定和寿命的问题,达到便捷稳定的进行防水,避免渗水侵蚀部件,提高使用稳定和寿命的优点。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地质灾害预警装置,包括底盘和防水装置,所述底盘顶端通过固定螺栓与顶盘螺纹连接,所述顶盘顶端中部一体成型有凸腔,所述凸腔外侧顶端设置有斜缘,所述底盘底端与插杆进行焊接,所述插杆底端设置有锥头,所述底盘内部底端与传感模块螺栓固定,所述防水装置底端与底盘焊接贴合,所述防水装置由底座、套筒、观察窗、固定机构、凸板、插槽、吸水层和海绵组成,所述底座顶面周缘与套筒相互贴合,所述套筒顶端中部通过强力胶与观察窗进行粘接,所述底座左右两侧通过固定机构与套筒进行固定,所述套筒底侧周缘一体成型有垂直向下延伸的凸板,所述凸板外壁通过插槽与底座进行插接,所述底座内侧顶端和套筒内侧底端对称设置有吸水层,所述海绵外端通过强力胶与底座和套筒粘接固定,所述底座底端与底盘焊接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由撑架、挂槽、挂杆、翻板、贴座和扭簧组成,所述撑架前侧底端通过一体铸造方式设置有挂槽,所述挂槽内壁与挂杆进行插接,所述挂杆底端与翻板进行焊接,所述翻板顶端转动安装于贴座上,所述扭簧底端与翻板进行焊接,所述撑架后侧与套筒螺栓固定,所述贴座后侧与底座焊接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撑架和贴座后侧均为与套筒和底座外壁相配对的圆弧面,所述扭簧内侧与翻板进行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观察窗整体呈圆盘状,并且观察窗的厚度尺寸大小为3.3mm。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层外侧与底座和套筒进行粘接,并且吸水层内侧与海绵嵌入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海绵的横截面轮廓呈圆圈状,所述观察窗外侧周沿开设有圆形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的数量设置有两个,并且固定机构分别在底座和套筒上呈左右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插杆外侧呈由上之下渐缩状,所述斜缘的倾斜角度大小为60度。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层的材质为硅胶。
进一步的,所述扭簧的材质为弹簧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预警装置使用时防水性能较差,影响使用稳定和寿命的问题,通过在底盘内设置了防水装置,再通过底座对渗入进行格挡,使渗水或湿气渗入时再通过吸水层和海绵对水分进行进一步的吸收,达到便捷稳定的进行防水,避免渗水侵蚀部件,提高使用稳定和寿命的优点,并且通过在底座上设置了固定机构,再转动翻板,带动挂杆与挂槽进行插入,并使扭簧提供复位施力,达到便捷的对底座和套筒进行固定和分离,提高使用便利性的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盘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盘-1、固定螺栓-2、顶盘-3、凸腔-4、斜缘-5、插杆-6、锥头-7、传感模块-8、防水装置-9、底座-901、套筒-902、观察窗-903、固定机构-904、凸板-905、插槽-906、吸水层-907、海绵-908、撑架-9041、挂槽-9042、挂杆-9043、翻板-9044、贴座-9045、扭簧-904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与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地质灾害预警装置:包括底盘1和防水装置9,底盘1顶端通过固定螺栓2与顶盘3螺纹连接,顶盘3顶端中部一体成型有凸腔4,凸腔4外侧顶端设置有斜缘5,底盘1底端与插杆6进行焊接,插杆6底端设置有锥头7,底盘1 内部底端与传感模块8螺栓固定,防水装置9底端与底盘1焊接贴合,防水装置9由底座901、套筒902、观察窗903、固定机构904、凸板905、插槽906、吸水层907和海绵908组成,底座901顶面周缘与套筒902相互贴合,套筒902顶端中部通过强力胶与观察窗903进行粘接,底座901左右两侧通过固定机构904与套筒902进行固定,套筒902底侧周缘一体成型有垂直向下延伸的凸板905,凸板905外壁通过插槽906与底座901进行插接,底座901内侧顶端和套筒902内侧底端对称设置有吸水层907,海绵 908外端通过强力胶与底座901和套筒902粘接固定,底座901底端与底盘 1焊接贴合。
其中,所述固定机构904由撑架9041、挂槽9042、挂杆9043、翻板 9044、贴座9045和扭簧9046组成,所述撑架9041前侧底端通过一体铸造方式设置有挂槽9042,所述挂槽9042内壁与挂杆9043进行插接,所述挂杆9043底端与翻板9044进行焊接,所述翻板9044顶端转动安装于贴座9045 上,所述扭簧9046底端与翻板9044进行焊接,所述撑架9041后侧与套筒902螺栓固定,所述贴座9045后侧与底座901焊接贴合,对底座901和套筒902进行便捷的安装和分离。
其中,所述撑架9041和贴座9045后侧均为与套筒902和底座901外壁相配对的圆弧面,所述扭簧9046内侧与翻板9044进行插接,为翻板9044 提供便利的翻转复位施力。
其中,所述观察窗903整体呈圆盘状,并且观察窗903的厚度尺寸大小为3.3mm,规格适中,利于安装和使用。
其中,所述吸水层907外侧与底座901和套筒902进行粘接,并且吸水层907内侧与海绵908嵌入贴合,使其相互配合,对渗水进行吸收。
其中,所述海绵908的横截面轮廓呈圆圈状,所述观察窗903外侧周沿开设有圆形通孔,使传感模块8进行散热。
其中,所述固定机构904的数量设置有两个,并且固定机构904分别在底座901和套筒902上呈左右对称分布,提高安装固定时的稳固效果。
其中,所述插杆6外侧呈由上之下渐缩状,所述斜缘5的倾斜角度大小为60度,利于安装时与土壤的接触面,增加安装稳固。
其中,所述吸水层907的材质为硅胶,吸水性较好。
其中,所述扭簧9046的材质为弹簧钢,弹性较好。
Figure BDA0002279843700000051
根据上表所示,本实用新型扭簧9046采用弹簧钢,可以达到弹性较好的效果。
本专利所述的吸水层907是一种由硅胶制成的厚层结构,其内部为纳米级微孔结构,其表面存在大量羟基,通过分子间的相互引力,羟基与空气中的水分子亲和,从而实现吸水,所述的观察窗903是一种由聚乙烯制成的圆盘状物件,整体呈透明状,利于使用时的观察。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本装置固定于合适的位置,随后将插杆6和锥头7插入需要进行放置的土壤内,使底盘1底部与土壤进行平行的贴合接触,随后,便可以将土壤填平,使本装置放置于土壤内,通过传感模块8 进行常规的检测以及与远程计算机的数据传输流程,使用时,当底盘1内部渗入积水时,便可以使底座901对积水进行初步的格挡,若积水或者潮湿的空气沿着凸板905和插槽906连接处继续渗入底座901内部时,便可以使由硅胶制成,具备吸水特性的吸水层907对积水进行吸收,若积水过多,便可以使海绵908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吸收,从而提高防水性能,当需要对套筒902进行移出,对传感模块8进行检修时,便可以向上拉动翻板 9044,使其受力受在贴座9045上进行转动,并使翻板9044随之推动挂杆9043,使其从挂槽9042中进行移出,随后,便可以通过向上的提力提动套筒902,使其带动凸板905与插槽906分离,安装时,使套筒902底端通过凸板905与插槽906进行插入,然后取消对翻板9044的施力,使其通过扭簧9046的弹力进行复位,使挂杆9043移入挂槽9042内,完成固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 在此不再详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新型地质灾害预警装置,包括底盘(1),所述底盘(1)顶端通过固定螺栓(2)与顶盘(3)螺纹连接,所述顶盘(3)顶端中部一体成型有凸腔(4),所述凸腔(4)外侧顶端设置有斜缘(5),所述底盘(1)底端与插杆(6)进行焊接,所述插杆(6)底端设置有锥头(7),所述底盘(1)内部底端与传感模块(8)螺栓固定;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水装置(9),所述防水装置(9)底端与底盘(1)焊接贴合,所述防水装置(9)由底座(901)、套筒(902)、观察窗(903)、固定机构(904)、凸板(905)、插槽(906)、吸水层(907)和海绵(908)组成,所述底座(901)顶面周缘与套筒(902)相互贴合,所述套筒(902)顶端中部通过强力胶与观察窗(903)进行粘接,所述底座(901)左右两侧通过固定机构(904)与套筒(902)进行固定,所述套筒(902)底侧周缘一体成型有垂直向下延伸的凸板(905),所述凸板(905)外壁通过插槽(906)与底座(901)进行插接,所述底座(901)内侧顶端和套筒(902)内侧底端对称设置有吸水层(907),所述海绵(908)外端通过强力胶与底座(901)和套筒(902)粘接固定,所述底座(901)底端与底盘(1)焊接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地质灾害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904)由撑架(9041)、挂槽(9042)、挂杆(9043)、翻板(9044)、贴座(9045)和扭簧(9046)组成,所述撑架(9041)前侧底端通过一体铸造方式设置有挂槽(9042),所述挂槽(9042)内壁与挂杆(9043)进行插接,所述挂杆(9043)底端与翻板(9044)进行焊接,所述翻板(9044)顶端转动安装于贴座(9045)上,所述扭簧(9046)底端与翻板(9044)进行焊接,所述撑架(9041)后侧与套筒(902)螺栓固定,所述贴座(9045)后侧与底座(901)焊接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地质灾害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架(9041)和贴座(9045)后侧均为与套筒(902)和底座(901)外壁相配对的圆弧面,所述扭簧(9046)内侧与翻板(9044)进行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地质灾害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903)整体呈圆盘状,并且观察窗(903)的厚度尺寸大小为3.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地质灾害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层(907)外侧与底座(901)和套筒(902)进行粘接,并且吸水层(907)内侧与海绵(908)嵌入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地质灾害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908)的横截面轮廓呈圆圈状,所述观察窗(903)外侧周沿开设有圆形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地质灾害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904)的数量设置有两个,并且固定机构(904)分别在底座(901)和套筒(902)上呈左右对称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地质灾害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6)外侧呈由上之下渐缩状,所述斜缘(5)的倾斜角度大小为60度。
CN201922007334.2U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新型地质灾害预警装置 Active CN210466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07334.2U CN210466682U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新型地质灾害预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07334.2U CN210466682U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新型地质灾害预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66682U true CN210466682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36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07334.2U Active CN210466682U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新型地质灾害预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666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0700A (zh) * 2020-06-30 2020-10-16 杭州鲁尔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0700A (zh) * 2020-06-30 2020-10-16 杭州鲁尔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66682U (zh) 一种新型地质灾害预警装置
CN205718949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测量装置
CN208534508U (zh) 一种煤矿开采防塌支架
CN207542753U (zh) 一种电缆保护管连接装置
CN209482320U (zh) 一种山坡地段路基结构
CN212156496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水准仪三角脚架
CN204137306U (zh) 水面漂浮遮阳用品
CN212691332U (zh) 一种测绘工程用测绘仪定位装置
CN214089829U (zh) 一种建筑用建筑桩
CN210672566U (zh) 一种地质灾害巡查坐标记录绘图装置
CN207828961U (zh) 一种倒刺式建筑桩
CN211371554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地下水管道对接装置
CN220352855U (zh) 一种用于防止滑坡地质灾害的锚固装置
CN213839841U (zh) 一种水利管道承压固定装置
CN211007857U (zh) 一种基于土木工程用的减震支撑架
CN209245561U (zh) 一种石油管道防护装置
CN209780310U (zh) 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的结构加固连接装置
CN219941626U (zh) 一种避险逃生管道
CN216119023U (zh) 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泥石流预警装置
CN220434714U (zh) 一种岩土勘探标杆
CN217541898U (zh) 一种用于浅层滑坡防治的分布式监测装置
CN217687151U (zh) 一种公路工程检测用测距装置
CN218757405U (zh) 一种防止桩体偏移的混凝土管桩
CN211358908U (zh) 一种带防减震的天平台
CN212933952U (zh) 一种用于地产展示的易拆卸路桥模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