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66355U - 滤光条、边框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 Google Patents

滤光条、边框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66355U
CN210466355U CN201921641232.XU CN201921641232U CN210466355U CN 210466355 U CN210466355 U CN 210466355U CN 201921641232 U CN201921641232 U CN 201921641232U CN 210466355 U CN210466355 U CN 210466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ing
attaching
edge
clamping edg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4123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金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4123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66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66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663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滤光条、边框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通过第一扣合部与第三扣合部卡扣配合,使得滤光本体一端安装在第一卡边上;再通过第二扣合部与第四扣合部卡扣配合,使得滤光本体另一端安装在第二卡边上,如此,使得滤光本体在边框本体上的安装操作变得简单、方便,有利于提高交互智能平板的组装效率。由于第一扣合部与第三扣合部卡扣配合时,第一贴合部与第一卡边贴合;同时,第二扣合部与第四扣合部卡扣配合时,第二贴合部与第二卡边贴合,因此,滤光本体卡扣在边框本体上的同时,还分别通过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使之紧密贴合在边框本体上,有效避免滤光本体在边框本体上存在松动而导致干扰光线发生渗漏。

Description

滤光条、边框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平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滤光条、边框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背景技术
交互智能平板(简称一体机、会议机或会议用平板)是一种融合电视技术、电脑技术、触控技术、音响技术于一体,实现人机交互的一体化设备。交互智能平板不仅具有传统液晶电视的高清显示功能,还可以通过内置的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模块使交互智能平板具有计算能力,并通过触控技术实现交互操作,获得便捷的人机交互式体验。
传统触控技术一般采用红外触控技术,在边框上设置红外发生元件与红外接收元件,通过红外发生元件与红外接收元件,在触控面板上形成交叉的红外矩阵。当用户在触控面板上操作时,手指会挡住该位置上的红外线,从而定位出该触控点的具体位置。
在红外发生元件与红外接收元件前面,往往设置滤光条。通过滤光条,过滤掉其他干扰光线,只通过红外光线,以保证触控技术的灵敏性。然而,传统的滤光条无法紧密固定在边框上,导致大量干扰光线从滤光条与边框之间渗漏,从而严重影响交互智能平板的触控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滤光条、边框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保证交互智能平板结构紧凑,避免因结构松动而导致漏光现象发生,有利于提高交互智能平板的触控效果。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滤光条,包括:滤光本体,所述滤光本体上间隔设有第一扣合部、第二扣合部、第一贴合部及第二贴合部,所述第一贴合部与所述第一扣合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贴合部与所述第二扣合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扣合部用于与第一卡边上的第三扣合部卡扣配合时,所述第一贴合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卡边贴合;所述第二扣合部用于与第二卡边上的第四扣合部卡扣配合时,所述第二贴合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卡边贴合。
上述的滤光条,通过第一扣合部与第三扣合部卡扣配合,使得滤光本体一端安装在第一卡边上;再通过第二扣合部与第四扣合部卡扣配合,使得滤光本体另一端安装在第二卡边上,如此,使得滤光本体在边框本体上的安装操作变得简单、方便,有利于提高交互智能平板的组装效率。由于第一扣合部与第三扣合部卡扣配合时,第一贴合部与第一卡边贴合;同时,第二扣合部与第四扣合部卡扣配合时,第二贴合部与第二卡边贴合,因此,滤光本体卡扣在边框本体上的同时,还分别通过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使之紧密贴合在边框本体上,保证结构与结构之间紧凑,减小滤光本体与边框本体之间的缝隙,有效避免滤光本体在边框本体上存在松动而导致干扰光线发生渗漏,如此,有利于提高交互智能平板的触控效果。同时,滤光本体与边框本体紧密贴合,也有效避免因结构松动而存在拍打异响的现象。
下面结合上述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光本体上还设有第三贴合部,所述第一贴合部与所述第三贴合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扣合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扣合部用于与第一卡边上的第三扣合部卡扣配合时,所述第一贴合部与所述第三贴合部均用于与所述第一卡边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扣合部为凸起结构,所述第二扣合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卡边上的凹槽结构卡扣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扣合部在所述滤光本体上拱形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贴合部位于所述第二扣合部的内弯侧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光本体上还设有抵触部,所述抵触部用于与显示屏边缘抵触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贴合部的贴合面相对水平方向倾斜,且所述第一贴合部的贴合面朝向所述第一扣合部设置。
一种边框结构,包括边框本体与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滤光条,所述边框本体用于沿着显示屏的周向设置,所述边框本体包括第一卡边、及与所述第一卡边连接的第二卡边,所述第一卡边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扣合部卡扣配合的第三扣合部,所述第二卡边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扣合部卡扣配合的第四扣合部。
上述的边框结构,采用以上的滤光条,通过第一扣合部与第三扣合部卡扣配合,使得滤光本体一端安装在第一卡边上;再通过第二扣合部与第四扣合部卡扣配合,使得滤光本体另一端安装在第二卡边上,如此,使得滤光本体在边框本体上的安装操作变得简单、方便,有利于提高交互智能平板的组装效率。由于第一扣合部与第三扣合部卡扣配合时,第一贴合部与第一卡边贴合;同时,第二扣合部与第四扣合部卡扣配合时,第二贴合部与第二卡边贴合,因此,滤光本体卡扣在边框本体上的同时,还分别通过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使之紧密贴合在边框本体上,保证结构与结构之间紧凑,减小滤光本体与边框本体之间的缝隙,有效避免滤光本体在边框本体上存在松动而导致干扰光线发生渗漏,如此,有利于提高交互智能平板的触控效果。同时,滤光本体与边框本体紧密贴合,也有效避免因结构松动而存在拍打异响的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边框结构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二卡边上,所述支撑架的支撑面用于与所述显示屏的边缘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的支撑面、所述滤光本体及所述第二卡边围成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插入所述显示屏,且所述滤光本体用于与所述显示屏的边缘抵触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框结构还包括粘接剂,所述粘接剂用于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支撑面与所述显示屏的边缘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边框结构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二卡边与所述显示屏的端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边上还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边上还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分别用于卡入线路板的两端。
一种交互智能平板,包括显示屏与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边框结构,所述显示屏装设在所述边框结构上。
上述的交互智能平板,采用以上的滤光条,通过第一扣合部与第三扣合部卡扣配合,使得滤光本体一端安装在第一卡边上;再通过第二扣合部与第四扣合部卡扣配合,使得滤光本体另一端安装在第二卡边上,如此,使得滤光本体在边框本体上的安装操作变得简单、方便,有利于提高交互智能平板的组装效率。由于第一扣合部与第三扣合部卡扣配合时,第一贴合部与第一卡边贴合;同时,第二扣合部与第四扣合部卡扣配合时,第二贴合部与第二卡边贴合,因此,滤光本体卡扣在边框本体上的同时,还分别通过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使之紧密贴合在边框本体上,保证结构与结构之间紧凑,减小滤光本体与边框本体之间的缝隙,有效避免滤光本体在边框本体上存在松动而导致干扰光线发生渗漏,如此,有利于提高交互智能平板的触控效果。同时,滤光本体与边框本体紧密贴合,也有效避免因结构松动而存在拍打异响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滤光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滤光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边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的边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滤光条,110、滤光本体,120、第一扣合部,130、第二扣合部,140、第一贴合部,150、第二贴合部,160、第三贴合部,170、抵触部,200、边框本体,210、第一卡边,211、第三扣合部,212、第一卡槽,220、第二卡边,221、第四扣合部,222、第二卡槽,223、弯曲槽,230、支撑架,231、安装槽,300、显示屏,310、玻璃,320、液晶模组,400、光源收发器,500、线路板,600、缓冲件,700、粘接剂,800、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2及图3,一种滤光条100,包括:滤光本体110。滤光本体110上间隔设有第一扣合部120、第二扣合部130、第一贴合部140及第二贴合部150。第一贴合部140与第一扣合部120相对设置。第二贴合部150与第二扣合部130相对设置。第一扣合部120用于与第一卡边210上的第三扣合部211卡扣配合时,第一贴合部140用于与第一卡边210贴合。第二扣合部130用于与第二卡边220上的第四扣合部221卡扣配合时,第二贴合部150用于与第二卡边220贴合。
上述的滤光条100,通过第一扣合部120与第三扣合部211卡扣配合,使得滤光本体110一端安装在第一卡边210上;再通过第二扣合部130与第四扣合部221卡扣配合,使得滤光本体110另一端安装在第二卡边220上,如此,使得滤光本体110在边框本体200上的安装操作变得简单、方便,有利于提高交互智能平板的组装效率。由于第一扣合部120与第三扣合部211卡扣配合时,第一贴合部140与第一卡边210贴合;同时,第二扣合部130与第四扣合部221卡扣配合时,第二贴合部150与第二卡边220贴合,因此,滤光本体110卡扣在边框本体200上的同时,还分别通过第一贴合部140与第二贴合部150,使之紧密贴合在边框本体200上,保证结构与结构之间紧凑,减小滤光本体110与边框本体200之间的缝隙,有效避免滤光本体110在边框本体200上存在松动而导致干扰光线发生渗漏,如此,有利于提高交互智能平板的触控效果。同时,滤光本体110与边框本体200紧密贴合,也有效避免因结构松动而存在拍打异响的现象。此外,由于滤光本体110通过第一贴合部140、第二贴合部150紧密贴合在边框本体200上,因此,使得光源收发器400稳定密封在边框本体200内,有效防止灰尘或者水分从滤光本体110与边框本体200之间的缝隙处进入边框本体200内,而导致光源收发器400不稳定,如此,有利于提高交互智能平板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光源收发器400为发射或者接收触控光线的设备,其中,光源收发器400包括发射二极管与接收二极管。由于常用的触控光线为红外光线,因此,光源收发器400具体包括红外发射二极管与红外接收二极管。同时,本实施例中的干扰光线应理解为:除触控光线以外的光线均为干扰光线,其中,触控光线为能在触控面板上构成光线矩阵,且能够准确感应触控物,比如:手指、触控笔等的光线。以红外光源收发器为例,触控光线为红外光线,而红外光线以外的光线均为干扰光线。
还需说明的是,第一扣合部120、第二扣合部130、第一贴合部140及第二贴合部150均沿着滤光本体1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其中,滤光本体110的长度方向应理解为图1中滤光本体110垂直纸质内外的方向。另外,本实施例的拍打异响应理解为轻拍或者摇晃交互智能平板时,交互智能平板内部结构因松动而发出声响。
可选地,第一扣合部120与第二扣合部130均可为凸起结构或者凹槽结构,当第一扣合部120为凸起结构时,第一卡边210上的第三扣合部211则为凹槽结构;当第一扣合部120为凹槽结构时,第一卡边210上的第三扣合部211则为凸起结构。同样,当第二扣合部130为凸起结构时,第二卡边220上的第四扣合部221则为凹槽结构;当第二扣合部130为凹槽结构时,第二卡边220上的第四扣合部221则为凸起结构。
具体地,第一扣合部120、第二扣合部130及滤光本体110为一体式结构。同时,滤光本体110为红外滤光条,其材料可为PC(Polycarbonate)或者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与图3,滤光本体110上还设有第三贴合部160。第一贴合部140与第三贴合部160分别位于第一扣合部120的相对两侧。第一扣合部120用于与第一卡边210上的第三扣合部211卡扣配合时,第一贴合部140与第三贴合部160均用于与第一卡边210贴合。由此可知,当第一扣合部120卡扣在第三扣合部211上时,第一扣合部120的两侧均贴合在第一卡边210上,如此,使得滤光本体110一端与第一卡边210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使得交互智能平板的滤光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交互智能平板的触控效果。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贴合部140、第二贴合部150及第三贴合部160均为平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3,第二扣合部130为凸起结构,第二扣合部130用于与第二卡边220上的凹槽结构卡扣配合。由此可知,第二卡边220上的第四扣合部221为凹槽结构。因此,滤光本体110在安装过程中,只需将该凸起结构卡入凹槽结构内即可,如此,大大提高了滤光本体110在边框本体200上安装操作。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扣合部120也为凸起结构,第三扣合部211则对应为凹槽结构。如此,在安装过程中,只需将两个凸起结构分别对应卡入两个凹槽结构内。其中,滤光本体110安装在边框本体200上可采用侧插方式或者扣合方式进行安装。同时,当第三扣合部211与第四扣合部221为凹槽结构时,第一贴合部140与第二贴合部150则分别贴合在凹槽结构的侧壁端部上。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与图2,第二扣合部130在滤光本体110上拱形设置。由此可知,在安装过程中,将弯曲的第二扣合部130卡在第四扣合部221上;再推压滤光本体110,将第二卡边220与第一卡边210之间间隙撑大;最后,将第一扣合部120卡在第三扣合部211。由于第二扣合部130弯成拱形状,因此,在撑大第二卡边220与第一卡边210之间间隙时,第二扣合部130会牢牢钩在第四扣合部221,避免第二扣合部130容易从第四扣合部221上滑脱,如此,大大提高了滤光本体110与边框本体200之间的结合力,便于滤光本体110更加稳定安装在边框本体200上。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图2及图3,第二贴合部150位于第二扣合部130的内弯侧面上。由此可知,第二扣合部130卡在第四扣合部221上时,第二卡边220则与第二扣合部130上的第二贴合部150贴合,如此,使得第二扣合部130不仅稳定卡扣在第四扣合部221上,同时,还保证第二扣合部130紧密与第二卡边220贴合,从而使得滤光本体110与第二卡边220结合更加紧密。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贴合部150为平面,该平面设置在第二扣合部130的内弯侧面上。为了便于理解第二扣合部130的内弯侧面,以图1或者图2为例,第二扣合部130的内弯侧面为图1或者图2中第二扣合部130的内凹侧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3,滤光本体110上还设有抵触部170。抵触部170用于与显示屏300边缘抵触配合。传统的显示屏300边缘通常抵触在第二卡边220上,然而,这样很容易增加显示屏300与光源收发器400的垂直距离h,导致书写或者触控过程中的灵敏度降低。因此,本实施例在滤光本体110上设置抵触部170,使得显示屏300边缘直接抵触在抵触部170上,缩短显示屏300与光源收发器400的垂直距离h,以便提高书写或者触控过程中的反应灵敏度,提升交互智能平板的使用性能。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300包括玻璃310与液晶模组,抵触部170贴合在玻璃310的边缘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与图4,第一贴合部140的贴合面相对水平方向倾斜,且第一贴合部140的贴合面朝向第一扣合部120设置。当第一扣合部120卡在第三扣合部211上时,第一扣合部120会相对第三扣合部211向光源收发器400的方向滑动,因此,本实施例将第一贴合部140倾斜设置,使得第一卡边210与第一贴合部140作用时,能够阻止第一扣合部120向光源收发器400方向滑动,保证滤光本体110稳定安装在边框本体200上,如此,有利于提高交互智能平板的结构稳定性。同时,当抵触部170抵触在显示屏300边缘上时,将第一贴合部140的贴合面倾斜设置,更有利于抵触部170稳定抵触显示屏300边缘,避免显示屏300从边框结构上掉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2及图3,一种边框结构,包括边框本体200与以上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滤光条100。边框本体200用于沿着显示屏300的周向设置,边框本体200包括第一卡边210、及与第一卡边210连接的第二卡边220。第一卡边210上设有与第一扣合部120卡扣配合的第三扣合部211。第二卡边220上设有与第二扣合部130卡扣配合的第四扣合部221。
上述的边框结构,采用以上的滤光条100,通过第一扣合部120与第三扣合部211卡扣配合,使得滤光本体110一端安装在第一卡边210上;再通过第二扣合部130与第四扣合部221卡扣配合,使得滤光本体110另一端安装在第二卡边220上,如此,使得滤光本体110在边框本体200上的安装操作变得简单、方便,有利于提高交互智能平板的组装效率。由于第一扣合部120与第三扣合部211卡扣配合时,第一贴合部140与第一卡边210贴合;同时,第二扣合部130与第四扣合部221卡扣配合时,第二贴合部150与第二卡边220贴合,因此,滤光本体110卡扣在边框本体200上的同时,还分别通过第一贴合部140与第二贴合部150,使之紧密贴合在边框本体200上,保证结构与结构之间紧凑,减小滤光本体110与边框本体200之间的缝隙,有效避免滤光本体110在边框本体200上存在松动而导致干扰光线发生渗漏,如此,有利于提高交互智能平板的触控效果。同时,滤光本体110与边框本体200紧密贴合,也有效避免因结构松动而存在拍打异响的现象。其中,显示屏300包括玻璃310与液晶模组,玻璃310设置在液晶模组上。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边框结构还包括支撑架230。支撑架230设置在第二卡边220上,支撑架230的支撑面用于与显示屏300的边缘连接,如此,通过支撑架230,使得显示屏300稳定支撑,以使显示屏300稳定工作,保证交互智能平板使用性能稳定。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230呈或者近似呈“Z”形结构。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支撑架230的支撑面、滤光本体110及第二卡边220围成容纳槽800。容纳槽800用于插入显示屏300,且滤光本体110用于与显示屏300的边缘抵触配合。由此可知,显示屏300安装过程中,显示屏300边缘位于容纳槽800内,如此,保证显示屏300边缘安全,避免显示屏300边缘易受损。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边框结构还包括粘接剂700。粘接剂700用于设置在支撑架230的支撑面与显示屏300的边缘之间。如此,通过粘接剂700,便于显示屏300稳定安装在支撑架230上。其中,粘接剂700可为胶水或者双面胶。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230的支撑面上设有安装槽231,粘接剂700设置在安装槽231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边框结构还包括缓冲件600。缓冲件600用于设置在第二卡边220与显示屏300的端部之间。如此,通过缓冲件600,保护显示屏300的端部,避免显示屏300端部与第二卡边220发生碰撞,而导致显示屏300碎裂。具体在本市实施例中,缓冲件600为泡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第一卡边210上还设有第一卡槽212。第二卡边220上还设有第二卡槽222。第一卡槽212与第二卡槽222分别用于卡入线路板500的两端。如此,使得线路板500稳定安装。其中,光源收发器400电性连接在线路板50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第二卡边220上设有弯曲槽223,以使第二卡边220具有更好的弯曲变形能力,便于滤光本体110更方便地卡在边框本体20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2及图3,一种交互智能平板,包括显示屏300与以上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边框结构,显示屏300装设在边框结构上。
上述的交互智能平板,采用以上的滤光条100,通过第一扣合部120与第三扣合部211卡扣配合,使得滤光本体110一端安装在第一卡边210上;再通过第二扣合部130与第四扣合部221卡扣配合,使得滤光本体110另一端安装在第二卡边220上,如此,使得滤光本体110在边框本体200上的安装操作变得简单、方便,有利于提高交互智能平板的组装效率。由于第一扣合部120与第三扣合部211卡扣配合时,第一贴合部140与第一卡边210贴合;同时,第二扣合部130与第四扣合部221卡扣配合时,第二贴合部150与第二卡边220贴合,因此,滤光本体110卡扣在边框本体200上的同时,还分别通过第一贴合部140与第二贴合部150,使之紧密贴合在边框本体200上,保证结构与结构之间紧凑,减小滤光本体110与边框本体200之间的缝隙,有效避免滤光本体110在边框本体200上存在松动而导致干扰光线发生渗漏,如此,有利于提高交互智能平板的触控效果。同时,滤光本体110与边框本体200紧密贴合,也有效避免因结构松动而存在拍打异响的现象。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滤光条,其特征在于,包括:滤光本体,所述滤光本体上间隔设有第一扣合部、第二扣合部、第一贴合部及第二贴合部,所述第一贴合部与所述第一扣合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贴合部与所述第二扣合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扣合部用于与第一卡边上的第三扣合部卡扣配合时,所述第一贴合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卡边贴合;所述第二扣合部用于与第二卡边上的第四扣合部卡扣配合时,所述第二贴合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卡边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本体上还设有第三贴合部,所述第一贴合部与所述第三贴合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扣合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扣合部用于与第一卡边上的第三扣合部卡扣配合时,所述第一贴合部与所述第三贴合部均用于与所述第一卡边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扣合部为凸起结构,所述第二扣合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卡边上的凹槽结构卡扣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光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扣合部在所述滤光本体上拱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光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贴合部位于所述第二扣合部的内弯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滤光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本体上还设有抵触部,所述抵触部用于与显示屏边缘抵触配合;或者,
所述第一贴合部的贴合面相对水平方向倾斜,且所述第一贴合部的贴合面朝向所述第一扣合部设置。
7.一种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本体与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滤光条,所述边框本体用于沿着显示屏的周向设置,所述边框本体包括第一卡边、及与所述第一卡边连接的第二卡边,所述第一卡边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扣合部卡扣配合的第三扣合部,所述第二卡边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扣合部卡扣配合的第四扣合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二卡边上,所述支撑架的支撑面用于与所述显示屏的边缘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支撑面、所述滤光本体及所述第二卡边围成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插入所述显示屏,且所述滤光本体用于与所述显示屏的边缘抵触配合;或者,
所述边框结构还包括粘接剂,所述粘接剂用于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支撑面与所述显示屏的边缘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二卡边与所述显示屏的端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任意一项所述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边上还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边上还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分别用于卡入线路板的两端。
12.一种交互智能平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与权利要求7-11任意一项所述的边框结构,所述显示屏装设在所述边框结构上。
CN201921641232.XU 2019-09-29 2019-09-29 滤光条、边框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Active CN210466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41232.XU CN210466355U (zh) 2019-09-29 2019-09-29 滤光条、边框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41232.XU CN210466355U (zh) 2019-09-29 2019-09-29 滤光条、边框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66355U true CN210466355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35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41232.XU Active CN210466355U (zh) 2019-09-29 2019-09-29 滤光条、边框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663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04332B2 (en) Handheld computer
US9326057B2 (en) Microphone module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201804313U (zh) 一种红外触摸显示器
US814428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0398039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same
US8508921B2 (en) Housing assembly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1552116B (zh) 液晶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7820180B (zh) 终端设备、扬声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US6686979B2 (en) Display panel
CN210605673U (zh) 触摸框及包含其的触摸屏
CN210466355U (zh) 滤光条、边框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US10641947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11720581U (zh) 移动终端及曲面屏模组
CN210573711U (zh) 触控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5494445U (zh) 显示装置
CN210776635U (zh) 滤光结构、边框组件及交互智能平板
CN215932493U (zh) 一种滤光条、面框组件及交互平板
CN111464682A (zh) 移动终端及曲面屏模组
CN217443841U (zh) 一种滤光条、触摸边框组件及交互智能平板
CN217333303U (zh) 显示屏触控边框结构及显示屏
CN216119389U (zh) 显示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US20130286296A1 (en) Television receiv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9287973U (zh) 一种显示设备的边框组件、显示设备及交互平板
CN220154762U (zh) 滤光条及电子设备
CN216435323U (zh) 面框结构、显示设备以及书写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