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59499U - 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59499U CN210459499U CN201920515122.2U CN201920515122U CN210459499U CN 210459499 U CN210459499 U CN 210459499U CN 201920515122 U CN201920515122 U CN 201920515122U CN 210459499 U CN210459499 U CN 2104594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mp
- liquid level
- floating ball
- chamber
- level flo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包括筒体、进水口、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第三出水管、第一低液位浮球、第二低液位浮球、第三低液位浮球、第一高液位浮球、第二高液位浮球、过滤网、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污泥泵、提升泵、提油泵、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底基。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把预制泵站筒体分为三个腔室,把污水细分化到三个腔里,并且每个腔里的排污泵,都是根据每个腔里的污物定制的,整个污水分离排污都是自动完成的,这样防止了堵泵又节约了人工清理;在第三腔室下部设有加热管,通过加热管加热的方式将各种油脂彻底液化排出,油脂排除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污水的量越来越多,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污水处理设备,泵站便是其中之一。传统的泵站是由混凝土等在现场建造而成,建造周期通常为2-3个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物力、财力。针对此问题,预制泵站应运而生。
目前国内对预制泵站的需求非常大,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国各种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多的领域里的废水不能自流到排放管道,这就需要泵站去提升和输送。而传统的混凝土泵站由于受占地面积大,施工周期长,投资高,混凝土池壁容易腐蚀、泵坑内杂质沉积等因素影响,越来越不能被大家接受。而一体化预制泵站由于具有显著的优点和良好的匹配性能,越来越被大家认可和接受。广泛地应用于新建和改扩建的市政设施、住宅、隧道、桥梁、人防等领域,具有其它泵站无法替代的优点。
现有的预制泵站通过浮球检测预制泵站筒体里的污水来启动排污泵工作的,一般预制泵站只有一个泵站腔室,污水进入腔体室后,预制泵站连续工作后污水里的杂质很容易堆积堵泵,堵泵后超负载运行导致电流过大,容易烧坏线路和电机,堵泵后还需人工清理,非常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筒体、进水口、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第三出水管、第一低液位浮球、第二低液位浮球、第三低液位浮球、第一高液位浮球、第二高液位浮球、过滤网、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污泥泵、提升泵、提油泵、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所述筒体设于底基上方,所述筒体内通过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将筒体分割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顶端均没有延伸到筒体内顶部,所述过滤网一端与第一挡板上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筒体内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腔室底部设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依次连接出水管和出水口,所述第二腔室底部设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依次连接出水管和出水口,所述第三腔室底部设有提油泵,所述提油泵依次连接出水管和出水口;
所述第一腔室顶部通过线缆连接悬挂第一低液位浮球,所述所述第二腔室顶部分别通过线缆连接悬挂第二低液位浮球和第一高液位浮球,所述第一高液位浮球的位置高于第二低液位浮球,所述第三腔室顶部分别通过线缆连接悬挂第三低液位浮球和第二高液位浮球,所述第三高液位浮球的位置高于第二低液位浮球;所述第一高液位浮球和第二高液位浮球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上端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所述第一低液位浮球、第二低液位浮球、第三低液位浮球、第一高液位浮球、第二高液位浮球、污泥泵、提升泵、提油泵均与PLC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腔室底部有第一水泵自耦座体,所述第一水泵自耦座体上设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与竖直设置的第一导轨相连接,所述第一导轨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腔室顶部;
所述第一腔室底部有第二水泵自耦座体,所述第二水泵自耦座体上设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与竖直设置的第二导轨相连接,所述第二导轨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腔室顶部;
所述第三腔室底部有第三水泵自耦座体,所述第三水泵自耦座体上设有提油泵,所述提油泵与竖直设置的第三导轨相连接,所述第三导轨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三腔室顶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腔室底部设有第一排污口,所述第二腔室底部设有第二排污口,所述第三腔室底部设有第一排污口。
优选的,所述第三腔室下部设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至少一个。
优选的,所述加热管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第三腔室下部内壁。
优选的,所述预制泵站由不锈钢板焊接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把预制泵站筒体分为三个腔室,把污水细分化到三个腔里,并且每个腔里的排污泵,都是根据每个腔里的污物定制的,整个污水分离排污都是自动完成的,这样防止了堵泵又节约了人工清理;排污泵采用自动耦合装置进行安装,检修水泵时不需下到污水池中,利用导轨把泵吊起即可,安装时也是利用导轨把泵放下就可以,省时省力;在第三腔室下部设有加热管,通过加热管加热的方式将各种油脂彻底液化排出,油脂排除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结构示意图;
其中:1.筒体,6.过滤网,9.加热管,12.进水口,13.底基,2-1.第一出水管、2-2.第二出水管,2-3.第三出水管,3-1.第一腔室,3-2.第二腔室,3-3.第三腔室,4-1.第一低液位浮球,4-2.第二低液位浮球,4-3.第三低液位浮球,5-1.第一高液位浮球,5-2.第二高液位浮球,7-1.第一挡板,7-2.第二挡板,8-1.污泥泵,8-2.提升泵,8-3.提油泵,10-1.第一导轨,10-2.第二导轨,10-3.第三导轨,11-1.第一水泵自耦座体,11-2.第二水泵自耦座体,11-3.第三水泵自耦座体,12-1.第一出水口,12-2.第二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其包括筒体1、进水口12、第一出水管2-1、第二出水管2-2、第三出水管2-3、第一低液位浮球4-1、第二低液位浮球4-2、第三低液位浮球4-3、第一高液位浮球5-1、第二高液位浮球5-2、过滤网6、第一挡板7-1、第二挡板7-2、污泥泵8-1、提升泵8-2、提油泵8-3、第一出水口12-1、第二出水口12-2、底基13;所述筒体1设于底基13上方,所述筒体1内通过第一挡板7-1、第二挡板7-2将筒体1分割成第一腔室3-1、第二腔室3-2、第三腔室3-3,所述第一挡板7-1、第二挡板7-2顶端均没有延伸到筒体1内顶部,所述过滤网6一端与第一挡板7-1上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筒体1内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腔室3-1底部设有污泥泵8-1,所述污泥泵8-1依次连接出水管2-1和出水口12-1,所述第二腔室3-2底部设有提升泵8-2,所述提升泵8-2依次连接出水管2-2和出水口12-1,所述第三腔室3-3底部设有提油泵8-3,所述提油泵8-3依次连接出水管2-3和出水口12-2;
所述第一腔室3-1顶部通过线缆连接悬挂第一低液位浮球4-1,所述所述第二腔室3-2顶部分别通过线缆连接悬挂第二低液位浮球4-2和第一高液位浮球5-1,所述第一高液位浮球5-1的位置高于第二低液位浮球4-2,所述第三腔室3-3顶部分别通过线缆连接悬挂第三低液位浮球4-3和第二高液位浮球5-2,所述第三高液位浮球5-2的位置高于第二低液位浮球4-3;所述第一高液位浮球5-1和第二高液位浮球5-2与第一挡板7-1和第二挡板7-2的上端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所述第一低液位浮球4-1、第二低液位浮球4-2、第三低液位浮球4-3、第一高液位浮球5-1、第二高液位浮球5-2、污泥泵8-1、提升泵8-2、提油泵8-3均与PLC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根据之前的预制泵站存在的缺陷,我们设计出了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所述预制泵站筒体1内通过第一挡板7-1、第二挡板7-2将筒体1分割成第一腔室3-1、第二腔室3-2、第三腔室3-3,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时,污水通过进水口12进入第一腔室3-1后,污水里的杂质会在第一腔室3-1里沉淀,污水会通过第一挡板7-1上端固定连接的过滤网6进入第二腔室3-2,杂质会通过过滤网6完全过滤留在第一腔室3-1,PLC控制系统控制污泥泵8-1通过出水管2-1和出水口12-1将污水排出,直到第一腔室3-1中的第一低液位浮球4-1检测的污水液位下限,PLC控制系统自动启动污泥泵8-1运行停止,其中污泥泵8-1底有绞轮,绞轮会把较大的杂质搅碎并排出去,避免了堵泵。
污水从第一腔室3-1进入第二腔室3-2,第二腔室3-2中第一高液位浮球5-1检测到液位达到上限后,PLC控制系统控制启动提升泵8-2通过出水管2-2和出水口12-1把污水排出去,直到第二腔室3-2中的第二低液位浮球4-2检测的污水液位下限,停止提升泵8-2排污泵工作。
我们知道油脂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如果污水中混合有油脂,油脂会漂浮在污水表面,从进水管12进入第一腔室3-1中的污水,如果混有油脂,油脂会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穿过过滤网6进入第二腔室3-2,油脂会溢过第二挡板7-2游离到第三腔室3-3,直到第二腔室3-2和第三腔室3-3液面持平,第三腔室3-3的第二高液位浮球5-2检测到液位达到上限后,PLC控制系统控制启动提油泵8-3通过水管2-3和出水口12-2把污水排出去,直到第三腔室3-3中的第三低液位浮球4-3检测的污水液位下限,停止提油泵8-3排污泵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液位浮球采用现有技术即可,故其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不作赘述。
本实用新型研制的预制泵站与现有的技术相比而言,是把预制泵站筒体分为三个腔室,把污水细分化到三个腔里,并且每个腔里的排污泵,都是根据每个腔里的污物定制的,整个污水分离排污都是自动完成的,这样防止了堵泵又节约了人工清理。
实施例2,参阅图1,图1为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结构示意图,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所述第一腔室3-1底部有第一水泵自耦座体11-1,所述第一水泵自耦座体11-1上设有污泥泵8-1,所述污泥泵8-1与竖直设置的第一导轨10-1相连接,所述第一导轨10-1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腔室3-1顶部;所述第一腔室3-2底部有第二水泵自耦座体11-2,所述第二水泵自耦座体11-2上设有提升泵8-2,所述提升泵8-2与竖直设置的第二导轨10-2相连接,所述第二导轨10-2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腔室3-2顶部;所述第三腔室3-1底部有第三水泵自耦座体11-3,所述第三水泵自耦座体11-3上设有提油泵8-3,所述提油泵8-3与竖直设置的第三导轨10-3相连接,所述第三导轨10-3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三腔室3-3顶部。
我们知道排污泵一般安装在液面以下,水质比较差,工作人员无法直接进到污水水坑下面进行安装,或者排污泵出现问题的时候,工作人员也无法直接进到污水水坑下面进行维修,费时费力,很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研制的预制泵站使用的污泥泵8-1、提升泵8-2、提油泵8-3在筒体1内采用自动耦合装置进行安装,安装时污泥泵8-1、提升泵8-2、提油泵8-3均可以直接沿导轨滑下,利用污水泵和电机重力作用,与水泵自耦座体通过耦合斜面自动耦合安装在一起。这种水泵自动耦合装置,检修水泵时不需下到污水池中,利用导轨把泵吊起即可,安装时也是利用导轨把泵放下就可以,省时省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腔室3-1底部设有第一排污口9-1,所述第二腔室3-2底部设有第二排污口9-2,所述第三腔室3-3底部设有第一排污口9-3。在腔室底部设有排污口,当腔室内杂质或者污物比较大,不能依靠水泵进行排除的时候,可以通过打开排污口人工直接掏出杂质或者污物,防止堵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腔室3-3下部设有加热管10,所述加热管10至少一个,所述加热管10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第三腔室3-3下部内壁。我们知道油脂容易凝固,尤其是冬天,油脂凝固不方便提油泵8-3将油脂排出。我们在第三腔室3-3下部设有加热管10,通过加热管10加热的方式将各种油脂彻底液化排出,油脂排除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泵站由不锈钢板焊接一体成型,采用不锈钢板焊接一体成型,预制泵站使用时间更久还不容易污水泄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把预制泵站筒体分为三个腔室,把污水细分化到三个腔里,并且每个腔里的排污泵,都是根据每个腔里的污物定制的,整个污水分离排污都是自动完成的,这样防止了堵泵又节约了人工清理;排污泵采用自动耦合装置进行安装,检修水泵时不需下到污水池中,利用导轨把泵吊起即可,安装时也是利用导轨把泵放下就可以,省时省力;在第三腔室下部设有加热管,通过加热管加热的方式将各种油脂彻底液化排出,油脂排除效果更好。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本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其特征是:包括筒体(1)、进水口(12)、第一出水管(2-1)、第二出水管(2-2)、第三出水管(2-3)、第一低液位浮球(4-1)、第二低液位浮球(4-2)、第三低液位浮球(4-3)、第一高液位浮球(5-1)、第二高液位浮球(5-2)、过滤网(6)、第一挡板(7-1)、第二挡板(7-2)、污泥泵(8-1)、提升泵(8-2)、提油泵(8-3)、第一出水口(12-1)、第二出水口(12-2)、底基(13);所述筒体(1)设于底基(13)上方,所述筒体(1)内通过第一挡板(7-1)、第二挡板(7-2)将筒体(1)分割成第一腔室(3-1)、第二腔室(3-2)、第三腔室(3-3),所述第一挡板(7-1)、第二挡板(7-2)顶端均没有延伸到筒体(1)内顶部,所述过滤网(6)一端与第一挡板(7-1)上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筒体(1)内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腔室(3-1)底部设有污泥泵(8-1),所述污泥泵(8-1)依次连接第一出水管(2-1)和第一出水口(12-1),所述第二腔室(3-2)底部设有提升泵(8-2),所述提升泵(8-2)依次连接第二出水管(2-2)和第一出水口(12-1),所述第三腔室(3-3)底部设有提油泵(8-3),所述提油泵(8-3)依次连接第三出水管(2-3)和第二出水口(12-2);
所述第一腔室(3-1)顶部通过线缆连接悬挂第一低液位浮球(4-1),所述第二腔室(3-2)顶部分别通过线缆连接悬挂第二低液位浮球(4-2)和第一高液位浮球(5-1),所述第一高液位浮球(5-1)的位置高于第二低液位浮球(4-2),所述第三腔室(3-3)顶部分别通过线缆连接悬挂第三低液位浮球(4-3)和第二高液位浮球(5-2),所述第二高液位浮球(5-2)的位置高于第二低液位浮球(4-2);所述第一高液位浮球(5-1)和第二高液位浮球(5-2)与第一挡板(7-1)和第二挡板(7-2)的上端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所述第一低液位浮球(4-1)、第二低液位浮球(4-2)、第三低液位浮球(4-3)、第一高液位浮球(5-1)、第二高液位浮球(5-2)、污泥泵(8-1)、提升泵(8-2)、提油泵(8-3)均与PLC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腔室(3-1)底部有第一水泵自耦座体(11-1),所述第一水泵自耦座体(11-1)上设有污泥泵(8-1),所述污泥泵(8-1)与竖直设置的第一导轨(10-1)相连接,所述第一导轨(10-1)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腔室(3-1)顶部;
所述第一腔室(3-1)底部有第二水泵自耦座体(11-2),所述第二水泵自耦座体(11-2)上设有提升泵(8-2),所述提升泵(8-2)与竖直设置的第二导轨(10-2)相连接,所述第二导轨(10-2)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腔室(3-2)顶部;
所述第三腔室(3-3)底部有第三水泵自耦座体(11-3),所述第三水泵自耦座体(11-3)上设有提油泵(8-3),所述提油泵(8-3)与竖直设置的第三导轨(10-3)相连接,所述第三导轨(10-3)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三腔室(3-3)顶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腔室(3-1)底部设有第一排污口(9-1),所述第二腔室(3-2)底部设有第二排污口(9-2),所述第三腔室(3-3)底部设有第一排污口(9-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其特征是:所述第三腔室(3-3)下部设有加热管(10),所述加热管(10)至少一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其特征是:所述加热管(10)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第三腔室(3-3)下部内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其特征是:所述一体化预制泵站由不锈钢板焊接一体成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515122.2U CN210459499U (zh) | 2019-04-16 | 2019-04-16 | 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515122.2U CN210459499U (zh) | 2019-04-16 | 2019-04-16 | 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59499U true CN210459499U (zh) | 2020-05-05 |
Family
ID=70429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51512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59499U (zh) | 2019-04-16 | 2019-04-16 | 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5949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052178A1 (zh) * | 2020-09-14 | 2022-03-17 | 广东美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排污泵自动检测耦合装置 |
-
2019
- 2019-04-16 CN CN201920515122.2U patent/CN21045949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052178A1 (zh) * | 2020-09-14 | 2022-03-17 | 广东美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排污泵自动检测耦合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32947B (zh) | 地下敞开式调蓄池 | |
CN206438585U (zh) | 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 |
CN210459499U (zh) | 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 | |
CN106552445B (zh) | 一种矩形周进周出二沉池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5756753U (zh) | 硅片切割液在线循环回收系统 | |
CN113863373A (zh) | 一种新型地下综合管廊结构 | |
CN110185124B (zh) | 污水污物自动分离与提升的一体化预制泵站 | |
CN221074352U (zh) | 一种自动放水器 | |
CN210001675U (zh) | 油水分离系统 | |
CN215781717U (zh) | 沉淀池排泥系统 | |
CN215138225U (zh) | 中水地表水高效除沙器 | |
CN2685408Y (zh) | 一种自控式二次水冲厕装置 | |
CN212001472U (zh) | 一种厂区雨水环保监控分流排放系统 | |
CN208049501U (zh) | 污水自吸过滤装置 | |
CN201470196U (zh) | 三水净化装置 | |
CN110565771A (zh) | 垃圾渗滤液导排系统 | |
CN220686265U (zh) | 一种漂浮物自动收集兼底泥冲洗装置 | |
CN219952200U (zh) | 一种增设斜板沉淀装置的排渍泵站 | |
CN221989281U (zh) | 一种渗滤液抽排井 | |
CN215327389U (zh) | 一种发酵蔬菜高盐废水除渣提升装置 | |
CN216379902U (zh) | 污水泵站自动排渣装置 | |
CN219058621U (zh) | 油水分离设备 | |
CN210859258U (zh) | 利于延长水泵使用寿命的全自动排水系统 | |
CN215505925U (zh) |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 |
CN115324089B (zh) | 一种具有引排侧壁涌水的深基坑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