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49755U - 一种热风循环式加温室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风循环式加温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49755U
CN210449755U CN201920923911.XU CN201920923911U CN210449755U CN 210449755 U CN210449755 U CN 210449755U CN 201920923911 U CN201920923911 U CN 201920923911U CN 210449755 U CN210449755 U CN 210449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preservation
chamber
preservation chambe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239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inzhou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Xinzhou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Xinzhou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Xinzhou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239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49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49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49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Warming Or Keeping Food Or Tableware Hot (AREA)

Abstract

一种热风循环式加温室,包括:保温室,设置有保温外壳,顶部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热风管,至少两个,均设置在保温室内,热风管的进风口与保温室的进风口连通,热风管与保温室固定连接;热循环机,设置在保温室顶部,热循环机的进风口与保温室的出风口连通,热循环机的出风口与保温室的进风口连通,热循环机与保温室固定连接;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保温室,用于检测保温室内不同段落温度,与保温室固定连接;恒温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热循环机攻略,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与热循环机固定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热风循环式加温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漆、粉固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风循环式加温室。
背景技术
在涂装行业普遍使用的烘烤设备中,固化为适用于各种行业中的零部件加热、树脂固化、烘干和固化漆、粉的生产工艺,固化是生产的关键工序,固化工艺及设备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产品性能的稳定性。目前常用固化设备为一体式固化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出现温度分布不均、气体排放不畅、反应不彻底及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此外,传统一体式固化炉在热处理温度设定曲线完成后直接断电,降温方式为自然降温,降温时间受天气影响较大,设备无温度保护措施,操作者容易误判加温室内温度直接打开炉门,可能造成烫伤等意外伤害。
中国公开专利号CN106679432A,公开日2017年5月17日,发明名称为一种固化炉,提供一种固化炉,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出风口气体温度不均匀这一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固化炉的技术方案包括:固化炉壳体和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包括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相通设置的进风管、风轮构件、加热构件和出风管,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还均与所述固化炉壳体相通。
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风道外置,热量会在风道内损耗,造成额外的功耗和环境影响;并且其炉体仅适合单次作业不适合流水线作业,每次作业均需要重新加热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固化炉采用多个加热装置,均匀分布在固化炉内分别用对应的控制装置进行控制,此种固化炉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检修复杂,且实际加热过程中由于采用多加热装置结构在单段内也会产生靠近加热结构的部位温度高于加热结构之间的部位的问题,对零部件固化造成热度不均衡的问题;为此设计了一种采用热风在加温室循环加热的以避免加热死角和局部过热的热风循环式加温室。
一种热风循环式加温室,包括:
保温室,设置有保温外壳,顶部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热风管,至少两个,均设置在保温室内,热风管的进风口与保温室的进风口连通,热风管与保温室固定连接;
热循环机,设置在保温室顶部,热循环机的进风口与保温室的出风口连通,热循环机的出风口与保温室的进风口连通,热循环机与保温室固定连接;
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保温室,用于检测保温室内不同段落温度,与保温室固定连接;
恒温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热循环机攻略,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与热循环机固定连接。
保温室前后门的高度根据实际焊接零部件调整至合适高度,工作时,前后进料门的空气向中间的出风口流动减少热气流向前后门外逸散,同时空气进入热循环机进行加热,热循环机把加热完毕的热空气向热风管输送,再又热风管把热空气分布至保温室内;由于整体热空气向中心聚集,会使保温室的前后两段温度低于中间段落,使保温室内的温度符合逐渐上升至逐渐下降的趋势,以此保证待固化零部件的温度也是逐渐上升至逐渐下降的趋势,并减少待固化零部件在出保温室时的实际温度;在保温室的温度传感器能够确定保温室处于工作温度内,而恒温控制电路则是控制热循环机的空气流速和加热功率,以此来控制保温室的温度。同时,由于风热的利用效率不高,采用了能量循环利用的做法,尽可能的将带有余热的热风进行回收,回收之后再次加热的能源消耗比单纯的冷风加热能源消耗有了巨大的下降,由此节约了能源。
作为优选,所述的热循环机,包括:
保温机体,分为进风段、加热段以及鼓风段,设置在保温室顶部,进风段与保温室出风口连通,鼓风段与保温室进风口连通;
风机,机体设置在保温机体鼓风段侧面,扇叶设置在鼓风段内,机体与保温机体固定连接,扇叶与保温机体鼓风段铰接;
组式安装板,至少两块,均设置在保温机体加热段顶部,与保温机体可拆卸连接;
组式电发热管,与组式安装板数量相匹配,设置在组式安装板底部,热管进入保温机体加热段内,与组式安装板固定连接,与恒温控制电路电连接。
风机的扇叶转动能够带动热循环机内的空气流动,同时带动保温室的空气流动;根据实际保温室工作的温度需求,可以减少安装有组式电发热管的组式安装板;组式电发热管由单根电热元件盘绕组式安装板制成,原件两端通电端位于组式安装板上方,减少耐热电路的布置,同时方便组式电发热管从组式安装板拆卸或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的热风管,包括:
主风道,呈直长方管,与保温室固定连接;
进风口,设置在主风道中段顶部,与保温室的进风口连通;
可控纵向出风口,均设置在主风道底部,可控纵向出风口之间等间距设置;
可控横向出风口,均设置在主风道底部,与可控纵向出风口间隔设置,可控横向出风口之间等间距设置;
电控风门,数量与可控纵向出风口以及可控横向出风口的总数相匹配,设置在可控纵向出风口与可控横向出风口上,均与主风道固定连接,与恒温控制电路电连接。
热风循环回路依次为:加热室、加温室送风口、主风道、可控横向出风口和可控纵向出风口、加温室出风口、加热室,形成一个回路,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加热室的加热方式存在有燃油、燃气和电加热设备等多种形式。
为了具体控制保温室内不同段落的温度,还有改变热风管的出风配置由此来降低需要管控的段落的温度;当而纵向和横向两种出风口则是为了热空气能够流至保温室内的不同区域保持保温室温度均一,并且电控风门能够控制出风量以此来控制保温室内对应段落的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保温室的出风口共两个对称设置,开口与保温机体鼓风段底部相匹配;
保温室的进风口设置在保温室顶部中心,开口长度小于保温室宽度,开口宽度小于出风口间距。
这样设置出风口可以保证保温室内两端空气向中间流动,使热量集中至保温室中段,同时减少保温室前后门的热量流失;而限制出风口宽度主要是为了放置出风口反复排出从热风管放出的热空气。
作为优选,所述的组式电发热管由单热管盘绕而成,热管两端位于组式安装板顶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保温机体鼓风段内设置有螺旋风道,螺旋风道底部分叉呈两个出风口。
螺旋风道有利于加大实际空气流量,而螺旋风道底部直接分叉避免了单独风道输送至热风管时对热风管造成的冲级。
作为优选,在保温室底部还设置了网带传送带,用于输送零部件。网带传送带耐高温且摩擦力比皮带传送带大,有利于在保温室内传送零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加温室内加热采用热风对流式,保证加温室内温度均匀;风管上安放有可调整板,能风口调整达到温度均匀,所有的发热元件放在一个热交换室中采用强热风循环,加温室内不会形成加热盲区,气流畅通,操作简单,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顶部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热循环机侧面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热循环机顶部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热循环机螺旋风道示意图;
图中:1、网带传送带,2、保温室,3、检修门,4、主风道,5、可控纵向出风口,6、可控横向出风口,7、保温室出风口,8、保温室进风口,9、风机,10、进风段,11、组式电发热管,12、加热段,13、鼓风段,14、组式安装板,15、螺旋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热风循环式加温室,包括:
保温室2,整体呈长方体,外部设置有保温外壳,保温室顶部开设有保温室进风口8和保温室出风口7,出风口设置在保温室2顶部中心,开口呈长方形,开口的长度小于保温室2的宽度,保温室2前后端面均设置有开口,保温室2的顶部位置设置有热循环机。为了方便检修和拆卸,在保温室2的侧面还设置了检修门3,检修门的位置与上部的热循环机匹配,并且整个保温室2只设置一个检修门3。保温室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保温室2内不同段落温度,与保温室2固定连接;温度传感器连接恒温控制电路,恒温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热循环机功率
保温室2底部还设置了网带传送带1,用于输送零部件,网带传送带1贯穿保温室2前后开口,网带传送带1的长度比保温室2长,本实施例中网带传送带1输送部分位于保温室2内,回送部分位于保温室2外。
保温室内设置有两个主风道4,呈直长方管,分别设置在保温室2左上和保温室2右上方,管身与保温室2固定连接,主风道中段顶部设置有进风口,主风道的进风口均与保温室进风口连通;主风道的底部设置有可控纵向出风口5和可控横向出风口6,可控纵向出风口和可控横向出风口均呈矩形,可控纵向出风口和可控横向出风口间隔设置,可控纵向出风口5之间等间距设置,可控横向出风口6之间等间距设置;可控纵向出风口5与可控横向出风口6上均设置有电控风门,电控风门的大小与可控纵向出风口5或可控横向出风口6想匹配,数量与可控纵向出风口5以及可控横向出风口6的总数相等,电控风门与所在的主风道4固定连接,均与恒温控制电路电连接。
热循环机具有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进风口与保温室出风口7连通,出风口与保温室进风口8连通,热循环机与保温室2固定连接;
保温室2前后端面均开口的高度根据实际焊接零部件调整至合适高度,工作时,前后端面均开口的空气向中间的出风口流动减少热气流向前后门外逸散,同时空气进入热循环机进行加热,热循环机把加热完毕的热空气向主风道输送,再由主风道把热空气分布至保温室2内;由于整体热空气向中心聚集,会使保温室2的前后两段温度低于中间段落,使保温室2内的温度符合逐渐上升至逐渐下降的趋势,以此保证待固化零部件的温度也是逐渐上升至逐渐下降的趋势,并减少待固化零部件在出保温室2时的实际温度;在保温室2的温度传感器能够确定保温室2处于工作温度内,而恒温控制电路则是控制热循环机的空气流速和加热功率,以此来控制保温室2的温度。
保温室顶部的热循环机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保温机体,风机9,
保温机体前后连通,并依次分为进风段10、加热段12以及鼓风段13,保温机体固定在保温室2顶部,进风段10与保温室出风口连通,鼓风段13与保温室进风口连通;
进风段10、加热段12从顶面看均为矩形,鼓风段13呈梯形短边与矩形组合的形状,进风段10、加热段12以及鼓风段13按顺序连通;
风机机体设置在保温机体鼓风段13侧面,风机的扇叶设置在鼓风段13内,机体与保温机体固定连接,扇叶与保温机体鼓风段13铰接;风机9底部有安装面,安装面与保温室2固定连接,风机9的转轴贯穿保温机体与鼓风段13内的扇叶固定连接;
保温机体加热段12顶部设置有组式安装板14,如图4所示,组式安装板共五块,与保温机体可拆卸连接;组式安装板底部设置有组式电发热管11,组式电发热管的数量与组式安装板14数量相匹配,组式电发热管进入保温机体加热段12内,与组式安装板14固定连接,与恒温控制电路电连接。组式电发热管共四组,其中左数第一块组式安装板未安装组式电发热管11,其余四块均安装有组式电发热管11;组式电发热管11由单条电热管盘绕而成,组式电发热管两端位于组式安装板14顶部。
风机9的扇叶转动能够带动热循环机内的空气流动,同时带动保温室2的空气流动;根据实际保温室2工作的温度需求,可以减少安装有组式电发热管11的组式安装板14的数量;组式电发热管11由单根电热管盘绕制成,组式电发热管两端通电端位于组式安装板14上方,减少耐热电路的布置,同时方便组式电发热管11从组式安装板14拆卸或安装。为了具体控制保温室2内不同段落的温度,可以通过改变主风道的出风配置由此来降低需要管控的段落的温度;纵向和横向两种出风口则是为了热空气能够流至保温室2内的不同区域,并且电控风门能够控制出风量以此来控制保温室2内对应段落的温度。
保温机体鼓风段13内设置有螺旋风道15,如图5所示,螺旋风道15底部分叉呈两个出风口。螺旋风道15有利于加大实际空气流量,而螺旋风道15底部直接分叉避免了单独风道输送至热风管时对热风管造成的冲级。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热风循环式加温室,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温室,设置有保温外壳,顶部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热风管,至少两个,均设置在保温室内,热风管的进风口与保温室的进风口连通,热风管与保温室固定连接;
热循环机,设置在保温室顶部,热循环机的进风口与保温室的出风口连通,热循环机的出风口与保温室的进风口连通,热循环机与保温室固定连接;
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保温室,用于检测保温室内不同段落温度,与保温室固定连接;
恒温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热循环机攻略,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与热循环机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风循环式加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循环机,包括:
保温机体,分为进风段、加热段以及鼓风段,设置在保温室顶部,进风段与保温室出风口连通,鼓风段与保温室进风口连通;
风机,机体设置在保温机体鼓风段侧面,扇叶设置在鼓风段内,机体与保温机体固定连接,扇叶与保温机体鼓风段铰接;
组式安装板,至少两块,均设置在保温机体加热段顶部,与保温机体可拆卸连接;
组式电发热管,与组式安装板数量相匹配,设置在组式安装板底部,热管进入保温机体加热段内,与组式安装板固定连接,与恒温控制电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风循环式加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风管,包括:
主风道,呈直长方管,与保温室固定连接;
进风口,设置在主风道中段顶部,与保温室的进风口连通;
可控纵向出风口,均设置在主风道底部,可控纵向出风口之间等间距设置;
可控横向出风口,均设置在主风道底部,与可控纵向出风口间隔设置,可控横向出风口之间等间距设置;
电控风门,数量与可控纵向出风口以及可控横向出风口的总数相匹配,设置在可控纵向出风口与可控横向出风口上,均与主风道固定连接,与恒温控制电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风循环式加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室的出风口共两个对称设置,开口与保温机体鼓风段底部相匹配;
保温室的进风口设置在保温室顶部中心,开口长度小于保温室宽度,开口宽度小于出风口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热风循环式加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式电发热管由单热管盘绕而成,热管两端位于组式安装板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风循环式加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机体鼓风段内设置有螺旋风道,风道底部分叉呈两个出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风循环式加温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网带传送带,设置在保温室底部,用于输送零部件。
CN201920923911.XU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热风循环式加温室 Active CN210449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23911.XU CN210449755U (zh)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热风循环式加温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23911.XU CN210449755U (zh)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热风循环式加温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49755U true CN210449755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41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23911.XU Active CN210449755U (zh)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热风循环式加温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497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3147A (zh) * 2021-11-09 2022-01-21 江苏睿昕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油离合器加工用自动化注油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3147A (zh) * 2021-11-09 2022-01-21 江苏睿昕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油离合器加工用自动化注油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2926B (zh) 一种钢化玻璃均质炉
CN203982907U (zh) 一种生产漆包线的烘炉
CN206005684U (zh) 一种热风循环式饼干隧道电烤炉
CN204100743U (zh) 一种连续式螺旋烘干机
CN201306928Y (zh) 一种大型贯通炉的循环风结构
CN207721061U (zh) 一种食品烘烤用节能型隧道炉
CN102690048A (zh) 玻璃钢化用加热炉的加热方法
CN202885457U (zh) 一种银片干燥炉
CN208649406U (zh) 一种连续式带钢退火炉快速冷却装置
CN210449755U (zh) 一种热风循环式加温室
CN206005685U (zh) 一种多功能的饼干隧道电烤炉
CN201974033U (zh) 新型连续均热处理炉喷流加热系统
CN201933010U (zh) 一种钢化玻璃均质炉
CN209652361U (zh) 一种可对热量进行回收利用的退火炉
CN207891379U (zh) 高效真空回火炉
CN202623528U (zh) 一种热风烘干装置
CN202917263U (zh) 高速扁线漆包机立式热风循环烘炉
CN214709953U (zh) 一种烘焙隧道炉
CN205741128U (zh) 一种立式连续式回火炉
CN202008280U (zh) 一种干燥机的热风供给装置
CN103629905A (zh) 一种银片干燥炉
CN2433019Y (zh) 薄型高效异型材热烘箱
CN103471345B (zh) 一种用高温热泵与辐射烘干工业物料的方法
CN210485757U (zh) 一种胶粘制品烘干设备废气循环处理系统
CN209279542U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热风循环式烘烤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