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41229U - 一种有机废气高效催化燃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废气高效催化燃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41229U
CN210441229U CN201921090010.3U CN201921090010U CN210441229U CN 210441229 U CN210441229 U CN 210441229U CN 201921090010 U CN201921090010 U CN 201921090010U CN 210441229 U CN210441229 U CN 2104412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tic combustion
waste gas
carbon adsorption
air pipe
centrifugal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900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lue Drago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lue Drago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lue Drago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lue Drago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9001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412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412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412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催化燃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废气高效催化燃烧装置,包括用于导入废气过滤的干式过滤组件,所述干式过滤组件连接将过滤后废气所含活性炭吸附的至少两组活性炭吸附组件,所述活性炭吸附组件一端连接催化燃烧组件,另一端连接第一离心风机,所述第一离心风机连接排放烟囱;所述催化燃烧组件连接有用于将气体导出的第二离心风机,所述第二离心风机与排放烟囱相连;本实用新型针对活性炭的吸附和脱附,采用双气路连续工作,提高了净化效率;实现余热利用,达到节能的目的,降低了运行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废气高效催化燃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催化燃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机废气高效催化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废气的治理方法有吸收法、冷凝法、膜分离法、吸附法和燃烧法。对于大风量、低浓度的废气治理,冷凝法由于要将气体温度降低,会需要极大的制冷量,造成设备耗能增加,且由于废气中可凝组分浓度低,不易直接液化。吸收法同样存在设备尺寸过大,净化效率低的问题。其中,吸附法可以适应低浓度废气的治理要求,但是普通的吸附剂,如颗粒状活性炭,其设备的气流空塔速度一般只取0.1~0.3m/s,解吸采用常规真空解吸,对于大风量的废气处理一方面需要极大的吸附器体积,一方面真空泵的抽气量也将随之增加,设备投资大大提高。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810726442,一种净化挥发性有机废气的预热式催化燃烧系统,其主要涉及废气处理领域,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储存单元、吸附单元和催化燃烧单元,通过三个单元对废气进行处理,既能够保证净化效率,由能够减少热能的损失,而且也有利于回收有机溶剂,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废气处理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工作中,其存在不足在于,不能实现双气路连续工作,净化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对活性炭的吸附和脱附,采用双气路连续工作,提高了净化效率;实现余热利用,达到节能的目的,降低了运行成本的有机废气高效催化燃烧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机废气高效催化燃烧装置,包括用于导入废气过滤的干式过滤组件,所述干式过滤组件连接将过滤后废气所含活性炭吸附的至少两组活性炭吸附组件,所述活性炭吸附组件一端连接催化燃烧组件,另一端连接第一离心风机,所述第一离心风机连接排放烟囱;所述催化燃烧组件连接有用于将气体导出的第二离心风机,所述第二离心风机与排放烟囱相连。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干式过滤组件为干式过滤器,其包括箱体,设置于箱体用于将废弃导入的进气口,在箱体内设置若干过滤板,箱体设置出气口连接第一风管,箱体通过第一风管与两组活性炭吸附组件相连。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活性炭吸附组件为活性炭吸附箱设置,其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若干层吸附板。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活性炭吸附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活性炭吸附组件均设置第二风管与催化燃烧组件相连,两组所述活性炭吸附组件设置第三风管与第一离心风机相连。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催化燃烧组件为催化燃烧箱,其包括燃烧箱,设置于燃烧箱的燃烧器,设置于燃烧箱位于燃烧器上方的催化床。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催化燃烧组件连接有催化补冷组件。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催化燃烧组件设置第四风管与第二离心风机相连,两组所述活性炭吸附组件设置第五风管与第四风管相连,所述第四风管与排放烟囱相连,所述第五风管设置有炭箱补冷模块。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风管、第二风管、第三风管、第四风管和第五风管均设置有气动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设置干式过滤组件,具体是干式过滤组件为干式过滤箱,将废气导入干式过滤组件进行过滤,过滤后将气体导入活性炭吸附组件,将气体中所含的活性炭物质吸附,从而保证废气后续处理的安全性,活性炭吸附组件设置有至少两组同时工作,能够进一步保证活性炭物质的吸附效果,保证整体顺畅工作,活性炭吸附组件连接催化燃烧组件,催化燃烧可以使燃料在较低的温度下实现完全燃烧,对改善燃烧过程、降低反应温度、促进完全燃烧、抑制有毒有害物质的形成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一个环境友好的过程;活性炭吸附组件连接第一离心风机,第一离心风机连接排放烟囱,具体是通过第一离心风机可将过滤净化无毒抽取至排放烟囱排放,排放效果好,对气体过滤效果好;催化燃烧组件连接第二离心风机,通过第二离心风机将催化燃烧组件内的燃烧后的无毒气体导出,燃烧后的气体一部分用于吸附箱的脱附,剩余的直接排放,实现余热利用,第二离心风机连接排放烟囱,整体结构对气体催化燃烧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中,针对活性炭的吸附和脱附,采用双气路连续工作,提高了净化效率;实现余热利用,达到节能的目的,降低了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干式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性炭吸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催化燃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催化燃烧装置100、干式过滤组件110、箱体111、进气口112、过滤板113、出气口114、第一风管115、活性炭吸附组件120、壳体121、吸附板122、第二风管123、第三风管124、催化燃烧组件130、燃烧箱131、燃烧器132、催化床133、催化补冷组件134、第四风管135、第五风管136、第一离心风机140、排放烟囱150、第二离心风机1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有机废气高效催化燃烧装置100,包括用于导入废气过滤的干式过滤组件110,所述干式过滤组件110连接将过滤后废气所含活性炭吸附的至少两组活性炭吸附组件120,所述活性炭吸附组件120一端连接催化燃烧组件130,另一端连接第一离心风机140,所述第一离心风机140连接排放烟囱150;所述催化燃烧组件130连接有用于将气体导出的第二离心风机160,所述第二离心风机160与排放烟囱150相连。
干式过滤组件110为干式过滤器,其包括箱体111,设置于箱体111用于将废弃导入的进气口112,在箱体111内设置若干过滤板113,箱体111设置出气口114连接第一风管115,箱体111通过第一风管115与两组活性炭吸附组件120相连,具体是通过干式过滤组件110对气体过滤,其通过箱体111作用过滤板113的安装,通过进气口112将废弃导入,在经过过滤板113过滤气体后在出气口114排出至第一风管115,对气体过滤效果好。
活性炭吸附组件120为活性炭吸附箱设置,其包括壳体121,设置于壳体121内的若干层吸附板122,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活性炭吸附组件120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活性炭吸附组件120均设置第二风管123与催化燃烧组件130相连,两组所述活性炭吸附组件120设置第三风管124与第一离心风机140相连,具体是通过吸附板122将活性炭物质吸附,同时在除炭后再通过第二风管123和第三风管124导出,采用两组活性炭吸附组件120同时工作,工作效率高。
催化燃烧组件130为催化燃烧箱,其包括燃烧箱131,设置于燃烧箱131的燃烧器132,设置于燃烧箱131位于燃烧器132上方的催化床133,整体结构简单实用,催化燃烧可以使燃料在较低的温度下实现完全燃烧,对改善燃烧过程、降低反应温度、促进完全燃烧、抑制有毒有害物质的形成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催化燃烧组件130连接有催化补冷组件134,通过催化补冷组件134给予催化燃烧组件130补冷辅助,加强工作效果。
催化燃烧组件130设置第四风管135与第二离心风机160相连,两组所述活性炭吸附组件120设置第五风管136与第四风管135相连,所述第四风管135与排放烟囱150相连,所述第五风管136设置有炭箱补冷模块,通过风管连接导风实用,设置炭箱补冷模块对活性炭吸附组件120补冷辅助,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风管115、第二风管123、第三风管124、第四风管135和第五风管136均设置有气动阀门,设置气动阀门方便风管的开合通气使用,使用方便。
设置干式过滤组件110,具体是干式过滤组件110为干式过滤箱,将废气导入干式过滤组件110进行过滤,过滤后将气体导入活性炭吸附组件120,将气体中所含的活性炭物质吸附,从而保证废气后续处理的安全性,活性炭吸附组件120设置有至少两组同时工作,能够进一步保证活性炭物质的吸附效果,保证整体顺畅工作,活性炭吸附组件120连接催化燃烧组件130,催化燃烧可以使燃料在较低的温度下实现完全燃烧,对改善燃烧过程、降低反应温度、促进完全燃烧、抑制有毒有害物质的形成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一个环境友好的过程;活性炭吸附组件120连接第一离心风机140,第一离心风机140连接排放烟囱150,具体是通过第一离心风机140可将过滤净化无毒抽取至排放烟囱150排放,排放效果好,对气体过滤效果好;催化燃烧组件130连接第二离心风机160,通过第二离心风机160将催化燃烧组件130内的燃烧后的无毒气体导出,燃烧后的气体一部分用于吸附箱的脱附,剩余的直接排放,实现余热利用,第二离心风机160连接排放烟囱150,整体结构对气体催化燃烧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中,针对活性炭的吸附和脱附,采用双气路连续工作,提高了净化效率;实现余热利用,达到节能的目的,降低了运行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有机废气高效催化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导入废气过滤的干式过滤组件,所述干式过滤组件连接将过滤后废气所含活性炭吸附的至少两组活性炭吸附组件,所述活性炭吸附组件一端连接催化燃烧组件,另一端连接第一离心风机,所述第一离心风机连接排放烟囱;所述催化燃烧组件连接有用于将气体导出的第二离心风机,所述第二离心风机与排放烟囱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高效催化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式过滤组件为干式过滤器,其包括箱体,设置于箱体用于将废弃导入的进气口,在箱体内设置若干过滤板,箱体设置出气口连接第一风管,箱体通过第一风管与两组活性炭吸附组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高效催化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组件为活性炭吸附箱设置,其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若干层吸附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高效催化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活性炭吸附组件均设置第二风管与催化燃烧组件相连,两组所述活性炭吸附组件设置第三风管与第一离心风机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高效催化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燃烧组件为催化燃烧箱,其包括燃烧箱,设置于燃烧箱的燃烧器,设置于燃烧箱位于燃烧器上方的催化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高效催化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燃烧组件连接有催化补冷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高效催化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燃烧组件设置第四风管与第二离心风机相连,两组所述活性炭吸附组件设置第五风管与第四风管相连,所述第四风管与排放烟囱相连,所述第五风管设置有炭箱补冷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高效催化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管、第二风管、第三风管、第四风管和第五风管均设置有气动阀门。
CN201921090010.3U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有机废气高效催化燃烧装置 Active CN2104412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0010.3U CN210441229U (zh)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有机废气高效催化燃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0010.3U CN210441229U (zh)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有机废气高效催化燃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41229U true CN210441229U (zh) 2020-05-01

Family

ID=70405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90010.3U Active CN210441229U (zh)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有机废气高效催化燃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412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97093U (zh) 一种焦化装置低压逸散气体回收处理装置
CN205782992U (zh) 一种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CN102029148B (zh) 有机废气活性炭吸附的干法脱附装置
CN104524929A (zh) 一种高效节能含挥发性有机物尾气的净化回收工艺
CN111298528A (zh) 一种适合橡胶工艺中的密炼废气的减风增浓系统
CN109939534A (zh) 一种吸附浓缩与催化燃烧耦合处理VOCs废气的装置
CN201643947U (zh) 零排放气体干燥装置
CN1748836A (zh) 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装置
CN202028320U (zh) 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CN212119479U (zh) 一种沸石转轮吸附脱附催化燃烧一体机
CN217662415U (zh) 一种活性炭吸附浓缩催化燃烧系统
CN201537451U (zh) 一种气体干燥装置
CN102029100A (zh) 有机废气活性炭吸附的干法脱附工艺
CN210441229U (zh) 一种有机废气高效催化燃烧装置
CN206073099U (zh) 切换浓缩式蓄热催化燃烧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CN201889143U (zh) 有机废气活性炭吸附的干法脱附装置
CN209405976U (zh) 智能一体化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系统
CN217662414U (zh) 一种新型活性炭吸附浓缩催化燃烧系统
CN216171152U (zh) 一种新型催化燃烧废气净化装置
CN116123548A (zh) 一种适用于中低浓度voc废气的低能耗浓缩氧化装置
CN214598100U (zh) 一种制药车间VOCs废气处理装置
CN209917582U (zh) 一种转筒吸附浓缩装置
CN201049277Y (zh) 有机废气吸附焚烧净化装置
CN209612536U (zh) 一种吸附浓缩与催化燃烧耦合处理VOCs废气的装置
CN208720240U (zh) 一种热氧化废气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