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30117U - 一种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30117U
CN210430117U CN201921965862.2U CN201921965862U CN210430117U CN 210430117 U CN210430117 U CN 210430117U CN 201921965862 U CN201921965862 U CN 201921965862U CN 210430117 U CN210430117 U CN 2104301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slot
type
slotted hole
slot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658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志行
卫伟
吴广
时圣浩
卢嘉轩
胡小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eng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eng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eng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eng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658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301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301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301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其包括自内而外同轴设置的:内导体、绝缘体以及外导体;所述外导体上设置有至少两类槽孔组,各类槽孔组分布于各组的区域中,且各类槽孔组自两端向中间对称设置,相邻槽孔组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本实用新型的电缆沿漏缆长度方向开制不同的槽孔,使得从两端往中间方向,漏缆在传输性能和辐射性能上呈单调变化,体现为百米损耗增大,耦合损耗减小,综合损耗更为均衡,达到对漏缆传输特性和辐射特性渐变控制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
背景技术
漏缆(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是具有信号传输作用,又具有天线功能,可将受控的电磁波能量沿线路辐射出去及接收进来,实现对电磁场盲区的覆盖,以达到移动通信畅通的目的无源产品。然而,现有的漏缆由于需要覆盖较长的区域,由此导致,在漏缆的起始段时,漏缆的信号强度过强,而到漏缆的末段时,漏缆的信号强度较弱,信噪比较差,从而影响了通信的质量,不能均衡全线场强,造成能量的浪费。因此,针对如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其包括自内而外同轴设置的:内导体、绝缘体以及外导体;
所述外导体上设置有至少两类槽孔组,各类槽孔组分布于各组的区域中,且各类槽孔组自两端向中间对称设置,相邻槽孔组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
所述第一类槽孔组中包括:左右分布的两组形状、尺寸参数完全一致而倾角互补的至少一组第一槽孔,每组第一槽孔中的槽孔数量为N1个,任一第一槽孔具有:长度L1,宽度W1,倾斜角度R1
所述第x槽孔组中包括:左右分布的两组形状、尺寸参数完全一致而倾角互补的至少一组第x槽孔,每组第x槽孔中的槽孔数量为Nx个,任一第一槽孔具有:长度Lx,宽度Wx,倾斜角度Rx
所述x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各尺寸参数至少满足如下关系中的至少一种:L1<…Li…<Lx,W1<…Wi…<Wx,R1<…Ri…<Rx,N1<…Ni…<Nx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的改进,所述外导体上设置有第一类槽孔组、第二类槽孔组以及第三类槽孔组,所述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按照轴向被分割为依次设置的:A区域、B区域、C区域、D区域以及E区域;
所述A区域设置有所述第一类槽孔组,所述B区域设置有所述第二类槽孔组,所述C区域设置有第三类槽孔组,所述D区域设置有第二类槽孔组,所述E区域设置有第一类槽孔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的改进,所述A区域、B区域、C区域、D区域以及E区域的长度比为:3:1.5:1:1.5: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的改进,所述第一类槽孔组中,任一组第一槽孔中各槽孔之间的间距为非等间距排布,该间距沿轴向先减小,再增大;所述第二类槽孔组中,任一组第二槽孔中各槽孔之间的间距为非等间距排布,该间距沿轴向先减小,再增大;所述第三类槽孔组中,任一组第三槽孔中各槽孔之间的间距为非等间距排布,该间距沿轴向先减小,再增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的改进,所述第一类槽孔组中,任一组第一槽孔中各槽孔的长度全部相同或者部分相同,所述第二类槽孔组中,任一组第二槽孔中各槽孔的长度全部相同或者部分相同,所述第三类槽孔组中,任一组第三槽孔中各槽孔的长度全部相同或者部分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的改进,所述第一类槽孔组中,任一组第一槽孔中第一个和第三个槽孔的长度为15mm,第二个和第四个槽孔的长度为13mm,各槽孔的宽度为2mm,倾斜角度为20°;所述第二类槽孔组中,任一组第二槽孔中第一个和第三个槽孔的长度为16mm,第二个和第四个槽孔的长度为14mm,各槽孔的宽度为2.3mm,倾斜角度为22°;所述第三类槽孔组中,任一组第三槽孔中第一个和第三个槽孔的长度为17mm,第二个和第四个槽孔的长度为15mm,各槽孔的宽度为2.6mm,倾斜角度为2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的改进,所述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外导体上的护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的改进,所述外导体等效内径为32.0~32.8mm,内导体等效外径为12.8~13.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的改进,所述绝缘体采用物理发泡绝缘介质,等效介电常数为1.23~1.29,介质损耗角正切值为5.2×10-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的改进,所述相邻槽孔组之间的间距为130-13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沿漏缆长度方向开制不同的槽孔,使得从两端往中间方向,漏缆在传输性能和辐射性能上呈单调变化,体现为百米损耗增大,耦合损耗减小,综合损耗均衡,达到对漏缆传输特性和辐射特性渐变控制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槽孔组的布置方式示意图,由于各槽孔组区别在于尺寸上的差异,而排布方式大致保持一直,因此本图所示的槽孔组可以表示为第一类槽孔组或第二类槽孔组或第三类槽孔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为一根连续的无断点的漏缆,所述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包括自内而外同轴设置的:内导体、绝缘体以及外导体。此外,为了对上述内导体、绝缘体以及外导体进行保护,所述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外导体上的护套。
其中,所述外导体等效内径为32.0~32.8mm,内导体等效外径为12.8~13.2mm。所述绝缘体采用物理发泡绝缘介质,等效介电常数为1.23~1.29,介质损耗角正切值为5.2×10-5
为了便于槽孔组的布置,使得该连续的无断点的漏缆上,呈中间对称开设特定的不一致的槽孔组,使得从两端往中间方向,漏缆在传输性能和辐射性能上呈单调变化。
具体地,所述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包括自内而外同轴设置的:内导体、绝缘体以及外导体,所述外导体上设置有至少两类槽孔组,各类槽孔组分布于各组的区域中,且各类槽孔组自两端向中间对称设置,相邻槽孔组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
即,各类槽孔组设置的排布方式为:第一类、第二类、…、第i类、…第x-1类、第x类、第x-1类、…、第i类、…、第二类、第一类。其中,所述x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同时,各类槽孔组按照上述方式排布的同时,各类槽孔组还进行渐变设计,具体地,所述第一类槽孔组中包括:左右分布的两组形状、尺寸参数完全一致而倾角互补的至少一组第一槽孔,每组第一槽孔中的槽孔数量为N1个,任一第一槽孔具有:长度L1,宽度W1,倾斜角度R1
所述第x槽孔组中包括:左右分布的两组形状、尺寸参数完全一致而倾角互补的至少一组第x槽孔,每组第x槽孔中的槽孔数量为Nx个,任一第一槽孔具有:长度Lx,宽度Wx,倾斜角度Rx
各尺寸参数至少满足如下关系中的至少一种:L1<…Li…<Lx,W1<…Wi…<Wx,R1<…Ri…<Rx,N1<…Ni…<Nx
下面结合一实施方式,对各槽孔组的布置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所述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按照轴向被分割为依次设置的:A区域、B区域、C区域、D区域以及E区域。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A区域、B区域、C区域、D区域以及E区域的长度比为:3:1.5:1:1.5:3。
其中,各区域中槽孔组按照如下方式布置:所述外导体上设置有第一类槽孔组、第二类槽孔组以及第三类槽孔组,所述A区域设置有所述第一类槽孔组,所述B区域设置有所述第二类槽孔组,所述C区域设置有第三类槽孔组,所述D区域设置有第二类槽孔组,所述E区域设置有第一类槽孔组。
同时,要求各区域中,相邻槽孔组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即各槽孔组周期地排布于所在的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上。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相邻槽孔组之间的间距为130-135mm。例如,当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的长度为500m,间距为132mm时,则500m长度的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重复约3789个周期。
为了进行渐变开槽,所述第一类槽孔组中,包括:左右分布的两组形状、结构、尺寸参数完全一致而倾角互补的第一槽孔,每组第一槽孔中的槽孔数量为N1个,任一第一槽孔具有:长度L1,宽度W1,倾斜角度R1
所述第二类槽孔组中,包括:左右分布的两组形状、结构、尺寸参数完全一致而倾角互补的第一槽孔,每组第一槽孔中的槽孔数量为N1个,与第一槽孔顺序对应的一个第二槽孔具有:长度L2,宽度W2,倾斜角度R2
所述第三类槽孔组中,包括:左右分布的两组形状、结构、尺寸参数完全一致而倾角互补的第一槽孔,每组第一槽孔中的槽孔数量为N1个,与第一槽孔顺序对应的一个第三槽孔具有:长度L3,宽度W3,倾斜角度R3
其中,所述L1<L2<L3,W1<W2<W3,R1<R2<R3,N1<N2<N3中,必须至少满足一个。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一根漏缆上进行了渐变开槽,沿漏缆长度方向其性能具有方向性,即沿线具有不同的电气性能,若应用现场所需长度较长,或处于整个链路末端,在生产时就应对漏缆进行分段定制,此时在敷设时需要特别注意漏缆的敷设方向。
任一槽孔组中,各槽孔按照非等间距排布。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类槽孔组中,任一组第一槽孔中各槽孔之间的间距为非等间距排布,该间距沿轴向先减小,再增大;所述第二类槽孔组中,任一组第二槽孔中各槽孔之间的间距为非等间距排布,该间距沿轴向先减小,再增大;所述第三类槽孔组中,任一组第三槽孔中各槽孔之间的间距为非等间距排布,该间距沿轴向先减小,再增大。
为了进行渐变开槽,任一槽孔组中,各槽孔的长度全部相同或者部分相同。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类槽孔组中,任一组第一槽孔中各槽孔的长度全部相同或者部分相同,所述第二类槽孔组中,任一组第二槽孔中各槽孔的长度全部相同或者部分相同,所述第三类槽孔组中,任一组第三槽孔中各槽孔的长度全部相同或者部分相同。
下面以500m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为例,对渐变开槽的尺寸进行说明。
定制500m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其外导体等效内径为32.4mm,内导体等效外径为13.0mm,绝缘体采用物理发泡绝缘介质,等效介电常数为1.26,介质损耗角正切值为5.2×10-5。槽组周期间距132mm,重复约3789个周期。此时,A区域分布1136个第一类槽孔组、B区域分布569个第二类槽孔组、C区域分布379个第三类槽孔组、D区域分布569个第二类槽孔组、E区域分布1136个第一类槽孔组。此时,所述第一类槽孔组中,任一组第一槽孔中第一个和第三个槽孔的长度为15mm,第二个和第四个槽孔的长度为13mm,各槽孔的宽度为2mm,倾斜角度为20°;所述第二类槽孔组中,任一组第二槽孔中第一个和第三个槽孔的长度为16mm,第二个和第四个槽孔的长度为14mm,各槽孔的宽度为2.3mm,倾斜角度为22°;所述第三类槽孔组中,任一组第三槽孔中第一个和第三个槽孔的长度为17mm,第二个和第四个槽孔的长度为15mm,各槽孔的宽度为2.6mm,倾斜角度为24°。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沿漏缆长度方向开制不同的槽孔,使得从两端往中间方向,漏缆在传输性能和辐射性能上呈单调变化,体现为百米损耗增大,耦合损耗减小,综合损耗更为均衡,达到对漏缆传输特性和辐射特性渐变控制的目的。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包括自内而外同轴设置的:内导体、绝缘体以及外导体;
所述外导体上设置有至少两类槽孔组,各类槽孔组分布于各组的区域中,且各类槽孔组自两端向中间对称设置,相邻槽孔组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
所述第一类槽孔组中包括:左右分布的两组形状、尺寸参数完全一致而倾角互补的至少一组第一槽孔,每组第一槽孔中的槽孔数量为N1个,任一第一槽孔具有:长度L1,宽度W1,倾斜角度R1
所述第x槽孔组中包括:左右分布的两组形状、尺寸参数完全一致而倾角互补的至少一组第x槽孔,每组第x槽孔中的槽孔数量为Nx个,任一第一槽孔具有:长度Lx,宽度Wx,倾斜角度Rx
所述x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各尺寸参数至少满足如下关系中的至少一种:L1<…Li…<Lx,W1<…Wi…<Wx,R1<…Ri…<Rx,N1<…Ni…<Nx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上设置有第一类槽孔组、第二类槽孔组以及第三类槽孔组,所述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按照轴向被分割为依次设置的:A区域、B区域、C区域、D区域以及E区域;
所述A区域设置有所述第一类槽孔组,所述B区域设置有所述第二类槽孔组,所述C区域设置有第三类槽孔组,所述D区域设置有第二类槽孔组,所述E区域设置有第一类槽孔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A区域、B区域、C区域、D区域以及E区域的长度比为:3:1.5:1:1.5: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槽孔组中,任一组第一槽孔中各槽孔之间的间距为非等间距排布,该间距沿轴向先减小,再增大;所述第二类槽孔组中,任一组第二槽孔中各槽孔之间的间距为非等间距排布,该间距沿轴向先减小,再增大;所述第三类槽孔组中,任一组第三槽孔中各槽孔之间的间距为非等间距排布,该间距沿轴向先减小,再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槽孔组中,任一组第一槽孔中各槽孔的长度全部相同或者部分相同,所述第二类槽孔组中,任一组第二槽孔中各槽孔的长度全部相同或者部分相同,所述第三类槽孔组中,任一组第三槽孔中各槽孔的长度全部相同或者部分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槽孔组中,任一组第一槽孔中第一个和第三个槽孔的长度为15mm,第二个和第四个槽孔的长度为13mm,各槽孔的宽度为2mm,倾斜角度为20°;所述第二类槽孔组中,任一组第二槽孔中第一个和第三个槽孔的长度为16mm,第二个和第四个槽孔的长度为14mm,各槽孔的宽度为2.3mm,倾斜角度为22°;所述第三类槽孔组中,任一组第三槽孔中第一个和第三个槽孔的长度为17mm,第二个和第四个槽孔的长度为15mm,各槽孔的宽度为2.6mm,倾斜角度为2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外导体上的护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等效内径为32.0~32.8mm,内导体等效外径为12.8~13.2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采用物理发泡绝缘介质,等效介电常数为1.23~1.29,介质损耗角正切值为5.2×10-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槽孔组之间的间距为130-135mm。
CN201921965862.2U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 Active CN2104301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65862.2U CN210430117U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65862.2U CN210430117U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30117U true CN210430117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69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65862.2U Active CN210430117U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3011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0646A (zh) * 2021-06-16 2021-09-17 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漏缆
CN114094294A (zh) * 2021-11-19 2022-02-2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漏缆
CN114798901A (zh) * 2021-10-09 2022-07-29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段耦合漏泄电缆外导体带料冲孔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0646A (zh) * 2021-06-16 2021-09-17 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漏缆
CN114798901A (zh) * 2021-10-09 2022-07-29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段耦合漏泄电缆外导体带料冲孔装置及方法
CN114094294A (zh) * 2021-11-19 2022-02-2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漏缆
CN114094294B (zh) * 2021-11-19 2023-12-0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漏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30117U (zh) 一种综合损耗均衡的漏泄同轴电缆
US7098405B2 (en) High performance support-separator for communications cables
EP3391457B1 (en) Dielectric waveguide
US7399927B2 (en) High performance support-separators for communications cables
CN108390155B (zh) 一种广角辐射型漏泄同轴电缆
US9912029B2 (en) Waveguide assembly having a plurality of dielectric waveguides separated by a shield
US20100194500A1 (en) Leaky cable
US20070044994A1 (en) Communication cable having spacer integrated with separator therein
US5276413A (en) High frequency radiation cable including successive sections having increasing number of openings
WO2020029341A1 (zh) 一种性能渐变的漏泄同轴电缆
CN109066033B (zh) 一种纵包型软波导漏缆
CN103151591A (zh) 一种宽高频低损耗均匀辐射漏泄同轴电缆
CN101950838A (zh) 一种漏泄同轴电缆
CN209804902U (zh) 可实现地铁场景5g网络mu-mimo的新型泄漏电缆
CN203119072U (zh) 宽高频低损耗均匀辐射漏泄同轴电缆
CN112928416B (zh) 一种缺陷地式金属圆波导
US6608255B1 (en) Local area network cabling arrangement having improved capacitance unbalance and structural return loss
CN210516318U (zh) 一种漏泄同轴电缆
CN205751561U (zh) 一种多边形导体芯线及使用其的高速数据传输线缆
CN102290625A (zh) 一种漏泄同轴电缆
CN202076395U (zh) 一种漏泄同轴电缆
CN210837284U (zh) 一种高对称性高速率数据传输线
CN102497232A (zh) 一种光载无线通信系统的匹配实现方法
CN208352524U (zh) 对称型漏波天线
CN201149792Y (zh) 一种漏泄同轴电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