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29812U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29812U
CN210429812U CN201921658409.7U CN201921658409U CN210429812U CN 210429812 U CN210429812 U CN 210429812U CN 201921658409 U CN201921658409 U CN 201921658409U CN 210429812 U CN210429812 U CN 2104298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area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584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振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584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298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298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298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设备,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所述阵列基板包括驱动电路布设的驱动区域、金属走线的布线区域、以及外围区域,其中,还包括若干根散热线及至少一个散热片;所述若干根散热线与所述金属走线绝缘的布设在所述布线区域和/或所述外围区域;所述散热片的一部分区域位于所述布线区域和/或外围区域内;并连接在至少部分所述散热线上,所述散热片的另一部分区域延伸至所述阵列基板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设备,其能够增强车载显示设备的散热效果,避免车载显示设备因温度过高而出现毁损现象。

Description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对汽车的驾乘环境舒适性也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车载显示设备的显示性能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现有的车载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通常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显示区域设置有显示单元及驱动单元,非显示区域设置有多根金属走线,金属走线与各显示单元、驱动单元信号连接,用于驱动显示单元发光。因此,非显示区域也是显示面板产生热量集中区域,为防止非显示区域内的金属走线产生的热量损坏显示面板,人们常在显示面板背侧设置有石墨散热膜,用于将显示面板内的热量散出。
然而,由于车载显示设备中显示面板尺寸较大,驱动电流较大;因此,上述散热方式对显示面板的散热效果不好,显示面板因温度过高而出现毁损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设备,其能够增强车载显示设备的散热效果,避免车载显示设备因温度过高而出现毁损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其包括驱动电路布设的驱动区域、金属走线的布线区域、以及外围区域,还包括若干根散热线及至少一个散热片;所述若干根散热线与所述金属走线绝缘的布设在所述布线区域和/或所述外围区域;所述散热片的一部分区域位于所述布线区域和/或外围区域内;并连接在至少部分所述散热线上,所述散热片的另一部分区域延伸至所述阵列基板外。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线布设在所述阵列基板的顶面或者中间层;所述散热片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的顶面上,所述散热线贴合在所述散热片上,或通过过孔与所述散热片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线布设在所述布线区域,所述散热线与任意所述金属走线分层设置,所述散热线的延伸方向与任意所述金属走线的延伸方向具有夹角;或者
所述散热线布设在所述布线区域,所述散热线与任一金属走线同层设置,所述散热线设置在任意两相邻金属走线之间,且所述散热线的延伸方向与任意所述金属走线的延伸之间具有夹角,且两者不接触;或者
所述散热线布设在所述外围区域,所述散热线一端靠近所述布线区域设置,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外围区域的边缘;或者
所述散热线连续地布设在所述布线区域和外围区域,所述散热线与任意金属走线位于不同层上。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延伸出所述阵列基板的部分区域绕设至所述阵列基板的背侧。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线仅部分区域和与其连接的所述散热片连接,且连接区域的长度不大于所述散热线长度的1/2。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区域呈方形,其中在连续环绕所述驱动区域的三个侧边上均设置有所述散热线。
进一步的,至少在所述驱动区域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边设置所述散热片,且位于所述驱动区域外的不同侧边上的散热片相互隔离。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为铜箔、碳纳米管散热膜或石墨散热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所述阵列基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及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外围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金属走线的布线区域及外围区域;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部分区域位于非显示区内,所述散热片的另一部分区域延伸至所述显示面板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显示设备,包括模组支架及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模组支架用于固定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凸出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连接在模组支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设备,其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及非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中的布线区域设置有金属走线,非显示区域还设置有散热片,散热片的部分区域位于非显示区域内,用于将金属走线产生的热量可传输至散热片上,散热片的另一部分位于显示面板外,可将热量导出显示面板;散热片增大了散热线的散热面积,能够将显示面板内的热量及时导出;另外,位于显示面板外的散热片的部分区域可连接至车载显示设备的模组支架上,将热量可传输至模组支架上,进一步加快将显示面板的热量导出显示面板外,因而避免显示面板因温度过高而出现损毁现象。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设备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散热线的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散热片的布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显示区域;
20-非显示区域;
21-第一区域;
22-第二区域;
23-第三区域;
24-第四区域;
30-金属走线;
40-散热线;
50-散热片;
100-显示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100包括阵列基板,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域10和设置在显示区域10外围的非显示区域20,对应于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域,陈列基板包括用于驱动电路布设的驱动区域。显示区域10布置有多个发光单元,驱动电路用于传输发光单元点亮所需的信号及电压。非显示区域20通常包括用于金属走线30布置的布线区域以及位于布线区域外侧的外围区域(也可理解为非显示区域远离显示区域的边缘部分,即金属走线外的空白区域)。对应于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域20,陈列基板上也包括用于金属走线30布置的布线区域以及位于布线区域外侧的外围区域。
非显示区域20(布线区域)可布置有多个金属走线30,金属走线30可为信号线或者电源驱动线,电源驱动线及信号线可分别与发光单元提供信号及电压,用于点亮发光单元,进而使显示面板100显示画面。布线区域为显示面板100产生热量的集中区域,需要将显示面板100内的热量扩散至外界,以对显示面板100进行降温;目前常在显示面板100的背侧贴附散热膜并将显示面板100内的热量导出。然而,上述散热方式效果不好,显示面板100因温度过高而损坏;尤其针对大尺寸显示面板100,其驱动电流较大,在布线区域产生的热量更多,以及具有窄边框的显示面板100,其布线区域较小,布线密度大,在布线区域产生的热量更多,更加容易造成显示面板100因温度过高而损坏。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中散热线的布置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还包括若干根散热线及至少一个散热片50;若干根散热线40与金属走线30绝缘的布设在布线区域和/或外围区域;散热片50的一部分区域位于布线区域和/或外围区域内;并连接在至少部分散热线40上,散热片50的另一部分区域延伸至阵列基板外。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其包括显示区域10及位于显示区域10外侧的非显示区域20,且非显示区域20包围显示区域10;若显示区域10(驱动区域)呈矩形布置在阵列基板上,非显示区域20可为矩形边框,其包括相对的第一区域21、第二区域22及相对的第三区域23、第四区域24。其中,可选择在第一区域21、第二区域22、第三区域23设置有金属走线30,预留出第四区域为绑定区域。
以第一区域21为例,对本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设置的散热线40及散热片40进行说明;
第一区域21作为非显示区域20的一部分,其包括用于布设金属走线30的布线区域及外围区域,阵列基板还设置有一根或者多根散热线40,散热线40用于将金属走线30上的热量传输至散热线40上,散热线40可布置在布线区域或者外围区域以及跨接在布线区域和外围区域,且散热线40与金属走线30不接触,即散热线40需与金属走线30保持绝缘,以免影响金属走线30中的信号及电流传输。可以理解的是,散热线40可采用金属材料或者金属合金材料制作而成,并安装在非显示区域20内,或者散热线40还可以是设置在非显示区域20内的金属薄膜层,并经刻蚀形成散热线40;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刻蚀金属薄膜层的方法在非显示区域20形成散热线4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散热片的布置示意图。
如图3所示,阵列基板上还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散热片50,且散热片50的部分区域连接在散热线40上,散热片50的另一部分可位于阵列基板外,并将散热片50上的热量传输至阵列基板外。本实施例中,散热片50的部分区域可以覆盖整个散热线40,或者与散热线40的部分区域连接,例如,散热片50的部分区域与散热线40部分连接,其两者之间的连接区域的长度不大于散热线长度的1/2,例如,连接区域的长度可为散热线长度的1/3或者1/4等。可优选的将散热片50的部分区域覆盖在整个散热线40上,以增大散热线40与散热片50之间的散热面积,可加快金属走线30产生的热量传输至散热片50上,并通过散热片50扩散至阵列基板外。
进一步的,为提升阵列基板的散热效率,非显示区域20内可布置有多个散热线40,多个散热线40可均布设置在第一区域21内,第一区域21内可布置与多个散热片50或只布置有一个散热片50;若第一区域21内布置有一个或多个散热片50,散热片50的数量与散热线40的数量相同,每个散热片50可与散热线40一一对应连接,或者散热片50的数量少于散热线40的数量,则每个散热片50可与多个散热线40连接;或者,第一区域21只布置有一个散热片50,一个散热片50可覆盖整个第一区域21内的散热线40。
进一步的,驱动区域呈方形,其中在连续环绕驱动区域的三个侧边上均设置有散热线。具体的,基于本实施例中阵列基板包括方形或者矩形的显示区域(驱动区域),可优选在阵列基板上设置方形的区域,非显示区域20设置在方形显示区域10的外围,其包括位于左右两侧且相对设置的
第一区域21、第二区域22以及位于下侧的第三区域23,第一区域21和
第二区域22及第三区域23可同时布置有散热线40。相应的,可在第一区域21、第二区域22及第三区域23均设置有一个散热片50,或者选择在第一区域21及第二区域22设置有两个相对的散热片50,无论采用上述那种散热片的设置方案,围绕显示区域10外侧设置的散热片50,其各个侧边上的散热片50应相互隔离,防止不同散热片50上的热量相互干扰,提升散热片50的散热效率。
相比现有技术中,将散热膜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背侧,本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中,在非显示区域20内布置有散热线40及散热片50,且散热片50部分连接在散热线上,散热片50的另一部分可延伸至阵列基板外;将散热线布置在显示面板内的阵列基板上,并靠近金属走线布置,并通过散热片将散热线上的热量传输至显示面板外,使得金属走线产生的热量可快速传输至散热线,同时,散热片也增大了散热面积,从而本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可将非显示区域20内的热量快速传输至显示面板100外,避免显示面板100因其内部温度过高而损坏。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散热线40和金属走线30可同层设置或者分层设置,并且散热线可布设在阵列基板的顶面或者中间层,且散热片50设置在阵列基板的顶面上,散热线40与散热片50连接,因此阵列基板上设置的散热线及散热片具有以下几种不同方式。
例如,第一种,散热片50设置在阵列基板的顶面,散热线40位于阵列基板的中间层,且在顶面与中间层之间设置有过孔,以使散热线与散热片通过过孔连接在一起。第二种,散热片50设置在阵列基板的顶面,同时,散热线40也设置在阵列基板的顶面,此时,可将散热线40直接连接在散热片50上。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散热线40可布设在布线区域,其可与金属走线30同层设置,或者不同层设置;若两者同层设置,则金属走线30的布置方向可与散热线40的布置方向之间形成夹角,且金属走线30与散热线40不接触;若两者分层设置,则金属走线30的布置方向可与散热线40布置方向相交,例如金属走线30与散热线40垂直布置。
散热线40可布设在显示区域10的外围区域,外围区域位于布线区域的外侧,散热线40的一端可靠近布线区域设置,散热线40的另一端朝向外围区域的边缘延伸,此时,散热片50可覆盖整个散热线40或者覆盖部分散热线40。散热线40还可布设在非显示区域20内,且散热线40的两端分别跨接布线区域及外围区域,此时,散热线40与金属走线30分层设置,且散热线40可垂直与金属走线30布置。
本实施例中,为节省显示面板100的安装空间及实现窄边框,散热片50延伸出阵列基板的部分区域绕设至阵列基板的背侧。具体的,散热片50可为可折叠的散热片,其可采用延伸率较好的金属材料制作,例如铜、铝等;本实施例中散热片50为优选的采用铜制作而成的铜箔,铜箔的一端与位于非显示区域20内的散热线40的一端连接,铜箔的另一端位于显示面板100外且可折叠至显示面板100的背侧。若显示面板100为柔性显示面板100,非显示区域20可进行弯折,则铜箔也可随着弯折区进行弯折,可减少显示面板100的边框宽度,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
可以理解的是,散热片50也可以是散热膜,散热膜具有导热散热的薄膜,散热膜是一种全新的导热散热材料,具有独特的晶粒取向,可沿两个方向均匀导热,其具有的片状结构,使其可贴合设置在散热线40上,保证散热线40与散热片50之间稳固接触,进而增强显示面板100的散热性能,可避免显示面板100因温度过高而损坏。进一步的,散热膜可以是碳纳米管散热膜,其散热效果好且成本相对较低,散热膜也可以是石墨散热膜,石墨散热膜包括人工石墨散热膜和天然石墨散热膜;本实施对散热膜的种类不加以限制,可以是金属薄片,例如铜箔,也可以是上述散热膜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包括散热线40及散热片50,散热线40位于非显示区域20内,且靠近布线区域设置,或者设置在布线区域内,用于将布线区域内金属走线30产生的热量传输至散热线40上,散热片50的部分区域位于非显示区域20内,且与散热线40连接,散热片50的另外部分区域位于显示面板外,可将散热线40上吸收的热量沿散热线40及散热片50扩散至显示面板外,可将非显示区域20内的热量快速传输至显示面板100外,避免显示面板100因其内部温度过高而损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载显示设备,包括模组支架及显示面板;模组支架用于固定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散热片50,散热片50凸出显示面板的一端连接在模组支架上。
具体的,车载显示设备包括模组支架及显示面板100,通常显示面板为大尺寸显示面板,便于驾乘人员查阅显示面板100上的显示内容,以提升驾乘的舒适性。模组支架用于固定显示面板100,模组支架通常安装在汽车的中控台上,并靠近方向盘设置;模组支架包括框体,框体的外部轮廓与显示面板一致,可将框体设置成矩形框体,矩形框体的开口尺寸与显示面板100相配合,并且形成开口的端面上设置有安装槽,显示面板100的边缘可卡接在框体的安装槽内。
另外,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域10及设置在显示区域10外围的非显示区域20,非显示区域20内设置有散热线40及与散热线40一端连接的散热片50,散热线40的一端靠近金属走线30设置,金属走线30是显示面板主要的发热单元,其产生的热量可扩散至散热线40上。
散热片50的另一端位于显示面板100外,且位于显示面板100外的一端可与模组支架连接。模组支架具有传热功能,模组支架可以是金属支架;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域20产生的热量可扩散至散热线40,且热量沿散热线40传输至散热片50,并经散热片50扩散至模组支架,进而可将显示面板100内的热量快速扩散至显示面板100外,降低了显示面板100的内部温度,可避免显示面板100内部因温度过高而出现损坏。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金属支架可以为铁架,铁架包括框体,显示面板100嵌设在框体内,在框体的边缘处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可位于框体的背侧,连接部与散热片50位于显示面板100外的一端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为粘接、焊接等。若散热片50为铜箔,可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连接部上,若散热片50为散热膜,散热片50可粘接在连接部上。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嵌设在铁架的框体内,并且散热片50固定在连接部上,增强了连接部与散热片50的连接稳定性,可保证散热片50上的热量传输至金属支架上,进而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散热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阵列基板,其包括驱动电路布设的驱动区域、金属走线的布线区域、以及外围区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根散热线及至少一个散热片;
所述若干根散热线与所述金属走线绝缘的布设在所述布线区域和/或所述外围区域;
所述散热片的一部分区域位于所述布线区域和/或外围区域内;并连接在至少部分所述散热线上,所述散热片的另一部分区域延伸至所述阵列基板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线布设在所述阵列基板的顶面或者中间层;
所述散热片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的顶面上,所述散热线贴合在所述散热片上,或通过过孔与所述散热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线布设在所述布线区域,所述散热线与任意所述金属走线分层设置,所述散热线的延伸方向与任意所述金属走线的延伸方向具有夹角;或者
所述散热线布设在所述布线区域,所述散热线与任一金属走线同层设置,所述散热线设置在任意两相邻金属走线之间,且所述散热线的延伸方向与任意所述金属走线的延伸之间具有夹角,且两者不接触;或者
所述散热线布设在所述外围区域,所述散热线一端靠近所述布线区域设置,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外围区域的边缘;或者
所述散热线连续地布设在所述布线区域和外围区域,所述散热线与任意金属走线位于不同层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延伸出所述阵列基板的部分区域绕设至所述阵列基板的背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线仅部分区域和与其连接的所述散热片连接,且连接区域的长度不大于所述散热线长度的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区域呈方形;
其中,在连续环绕所述驱动区域的三个侧边上均设置有所述散热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驱动区域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边设置所述散热片,且位于所述驱动区域外的不同侧边上的散热片相互隔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为铜箔、碳纳米管散热膜或石墨散热膜。
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及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外围的非显示区;
所述非显示区包括金属走线的布线区域及外围区域;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部分区域位于非显示区内,所述散热片的另一部分区域延伸至所述显示面板外。
10.一种车载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模组支架及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
所述模组支架用于固定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凸出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连接在模组支架上。
CN201921658409.7U 2019-09-30 2019-09-30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设备 Active CN2104298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8409.7U CN210429812U (zh) 2019-09-30 2019-09-30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8409.7U CN210429812U (zh) 2019-09-30 2019-09-30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29812U true CN210429812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68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58409.7U Active CN210429812U (zh) 2019-09-30 2019-09-30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2981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1869A (zh) * 2020-12-16 2021-03-30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355652A (zh) * 2021-12-20 2022-04-15 北海惠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14420863A (zh) * 2022-01-10 2022-04-29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1869A (zh) * 2020-12-16 2021-03-30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2581869B (zh) * 2020-12-16 2022-07-12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355652A (zh) * 2021-12-20 2022-04-15 北海惠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14420863A (zh) * 2022-01-10 2022-04-29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4420863B (zh) * 2022-01-10 2023-06-30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29812U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设备
JP5241416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EP1006505B1 (en) Flat display device
JP5305816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5236178B2 (ja) 電子回路装置
KR100759553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모듈
US2010006693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ratus
CN108986681B (zh) 一种背光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CN111564677A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114038330B (zh) 一种可折叠显示模组和可折叠显示装置
US20080111944A1 (en) Illuminating device, electro-opt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060291153A1 (en) Plasma display module
CN114067673A (zh) 显示装置
KR101119172B1 (ko) 발광 다이오드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US7656666B2 (en) Heat dissipating stru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chip of plasma display module and plasma display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8137089A (ja) 照明装置
CN114220344A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120023324A (ko) 블랑켓 일체형 방열회로기판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샤시 구조물
CN111182775A (zh) 一种显示屏
JP2009152146A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211297524U (zh) 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用控制器结构
CN209914176U (zh) 印制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CN219536649U (zh) 一种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车辆
CN111025760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器
JPH09218404A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