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28022U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28022U
CN210428022U CN202020397617.2U CN202020397617U CN210428022U CN 210428022 U CN210428022 U CN 210428022U CN 202020397617 U CN202020397617 U CN 202020397617U CN 210428022 U CN210428022 U CN 2104280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resistance
impedanc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9761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征华
金一坤
赵斌
张鑫
赵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9761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280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280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280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该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驱动电路层、第一公共电极层及隔垫层;该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及第二公共电极层。本申请通过在该显示面板中的该第二公共电极层的一侧设置电阻构件,以及使该第二公共电极层通过该过孔与该电阻构件电连接,降低了该第二公共电极层的阻抗,因此当数据线的电压变化时,加快了第二公共电极层的电压恢复速度,避免了显示面板出现水平串扰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s,液晶显示器)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平板显示器,主要是通过液晶开关调制背光源光场强度来实现画面显示。
在现有LCD面板中,由于数据线与彩膜基板公共电极之间存在耦合电容,因此当数据线的电压变化时,彩膜基板公共电极的电压变化后不能快速恢复,导致面板出现水平串扰现象。而随着面板分辨率的上升,每行扫描线的扫描时间进一步变短,彩膜基板公共电极的电压的恢复的时间更少,显示面板的水平串扰现象更严重。
因此,亟需一种显示面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显示面板出现水平串扰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位于所述第一衬底上的驱动电路层、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层上的第一公共电极层及隔垫层;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位于所述第二衬底上的彩膜层、位于所述彩膜层上的第二公共电极层,所述彩膜层包括至少三个色阻单元、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色阻单元之间的遮光层;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彩膜层或/和所述第二衬底内的电阻构件,所述电阻构件至少包括第一阻抗单元,所述第一阻抗单元在所述彩膜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遮光层内;
其中,所述电阻构件通过位于所述第二基板内的过孔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阻抗单元与所述彩膜层同层设置;
所述第一阻抗单元位于所述遮光层表面或者位于所述遮光层内。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电阻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阻抗单元同层设置的第二阻抗单元,所述第二阻抗单元在所述彩膜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色阻单元内。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阻抗单元包括沿所述显示面板像素单元中的非透光区形成的走线回路。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任一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多个液晶配向区,所述第二阻抗单元中的走线在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上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液晶配向区之间或者环绕至少一所述液晶配向区。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衬底包括第一硬质层、及位于所述第一硬质层上的第二覆盖层;
其中,所述电阻构件位于所述第一硬质层与所述第二覆盖层之间,所述电阻构件在彩膜层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彩膜层中的遮光层内。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层上的隔垫层,所述隔垫层包括第一隔垫物与第二隔垫物,所述第一隔垫物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隔垫物;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隔垫物上的至少一第三阻抗单元,一所述第一隔垫物对应一所述第三阻抗单元,所述第三阻抗单元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数据线所对应的直线的方向,靠近数据发出端的所述第三阻抗单元的密度小于远离所述数据发出端的所述第三阻抗单元的密度。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数据线所对应的直线的方向,靠近数据发出端的所述第三阻抗单元的面积小于远离所述数据发出端的所述第三阻抗单元的面积。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及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上的上述显示面板。
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在该显示面板中的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的一侧设置电阻构件,以及使该第二公共电极层通过该过孔与该电阻构件电连接,降低了该第二公共电极层的阻抗,因此当数据线的电压变化时,加快了第二公共电极层的电压恢复速度,避免了显示面板出现水平串扰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显示面板中电阻构件的结构图;
图3为图2中区域A的放大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五种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显示面板隔垫层的第一种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显示面板隔垫层的第二种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六种结构图;
图11为本申请显示面板中降阻器件的第一种结构图;
图12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七种结构图;
图13为本申请显示面板中降阻器件的第二种结构图;
图14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八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在现有LCD面板中,由于数据线与彩膜基板公共电极之间存在耦合电容,因此当数据线的电压变化时,彩膜基板公共电极的电压变化后不能快速恢复,导致面板出现水平串扰现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下列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8,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100,其包括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一基板10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0、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30;
所述第一基板10包括第一衬底11、位于所述第一衬底11上的驱动电路层12、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层12上的第一公共电极层13及隔垫层;
所述第二基板20包括第二衬底21、位于所述第二衬底21上的彩膜层23、位于所述彩膜层23上的第二公共电极层22,所述彩膜层23包括至少三个色阻单元231、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色阻单元231之间的遮光层232;
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所述彩膜层23或/和所述第二衬底21内的电阻构件60,所述电阻构件60至少包括第一阻抗单元61,所述第一阻抗单元61在所述彩膜层23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遮光层232内;
其中,所述电阻构件60通过位于所述第二基板20内的过孔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22电连接。
本申请通过在该显示面板100中的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22的一侧设置电阻构件60,以及使该第二公共电极层22通过该过孔与该电阻构件60电连接,降低了该第二公共电极层22的阻抗,因此当数据线的电压变化时,加快了第二公共电极层22的电压恢复速度,避免了显示面板100出现水平串扰的技术问题。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基板10可以为阵列基板,所述第二基板20可以为彩膜基板。所述第一衬底11及所述第二衬底21可以为刚性衬底或柔性衬底中的一种。当所述第一衬底11及所述第二衬底21为刚性衬底时,所述第一衬底11及所述第二衬底21的材料可以为玻璃、石英等材料制备。当所述第一衬底11及所述第二衬底21为柔性衬底时,所述第一衬底11及所述第二衬底21可以为聚酰亚胺等材料。而在LCD显示面板100中,衬底结构一般均设置为刚性衬底,此处不对其作详细介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基板可以为常规的阵列基板或者COA(Color filter onArray,彩膜层设置在阵列上的基板),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下面实施例中,本申请首先以常规阵列基板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驱动电路层12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可以为蚀刻阻挡型、背沟道蚀刻型或顶栅薄膜晶体管型等结构,具体没有限制。例如底栅薄膜晶体管型的所述薄膜晶体管可以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衬底11上的栅极层101、位于所述栅极层101上的栅绝缘层102、位于所述栅绝缘层上的有源层103、位于所述有源层103上的源漏极层104、及位于所述源漏极层104上的钝化层10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13通过钝化层105的过孔与所述源漏极层104中的源极/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13也可以被称为像素电极层,用于提供液晶分子偏转的第一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13的材料可以为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22用于提供液晶分子偏转的第二电压。所述第二电压为恒定电压,所述显示面板100通过改变第一电压的大小以改变液晶层30两侧的压差使得液晶分子呈不同角度的偏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22的材料可以为ITO。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00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0或所述第二基板20内的彩膜层23。当所述阵列基板为COA基板时,所述彩膜层23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0内,其可以避免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的对位误差,提高了面板的品质。而当所述阵列基板为常规基板时,所述彩膜层23位于所述第二基板20内。
请参阅图1,所述彩膜层23可以包括多个色阻单元231,一所述色阻单元231对应一所述像素单元。所述色阻单元231可以为红色色阻、绿色色阻或蓝色色阻中的一者。相邻两个所述色阻单元231之间设置有遮光层23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232还可以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上,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1,所述电阻构件60与所述彩膜层23同层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阻构件60在所述彩膜层23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遮光层232内。所述电阻构件60包括位于所述遮光层表面或者位于所述遮光层内的第一阻抗单元6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抗单元61位于所述第一衬底11上,以及被所述遮光层232覆盖。所述第一阻抗单元61通过对应的过孔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22并联连接,以降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22的阻抗。
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阻抗单元61包括位于所述彩膜层23上的多条第一阻抗电极线611,多条所述第一阻抗电极线611呈横纵交错的网状设置。多条所述第一阻抗电极线611形成的开口与一所述像素单元对应。其中,横向设置所述第一阻抗电极线611与所述阵列基板中的扫描线107对应及平行,纵向设置的所述第一阻抗电极线611余所述阵列基板的所述数据线106对应及平行。本实施例中结构,通过在所述彩膜层23上设置多条所述第一阻抗电极线611,以及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22并联连接,所述堵住电极层与所述降阻器件40的联合作用,降低了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22的阻抗,避免了显示面板100出现水平串扰的技术问题。
请参阅图3,图3为图2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抗单元61包括沿所述显示面板像素单元中的非透光区形成的走线回路。所述第一阻抗电极线611可以由多条导线并联连接而形成,其具体结构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4,在图1的基础上,所述电阻构件60还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阻抗单元61同层设置的第二阻抗单元62,所述第二阻抗单元62与所述色阻单元对应。所述第二阻抗单元62在所述彩膜层23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色阻单元231内。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电阻构件60可以由多种类型的辅助电极构成,二者可以电连接或非电连接。所述第一阻抗单元61与所述第二阻抗单元62通过不同的过孔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22电连接,降低了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22的阻抗,避免了显示面板100出现水平串扰的技术问题。
任一像素单元包括多个液晶配向区151,所述第二阻抗单元62中的走线在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13上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液晶配向区151之间或者环绕至少一所述液晶配向区151。例如图11和图13所示的结构,所述第二阻抗单元62中的走线可以与图中的金属线作相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阻抗单元62为透明导电材料,例如ITO,所述第二阻抗单元62可以在所述彩膜层23上的透光区。
请参阅图5,所述彩膜层23包括所述电阻构件60及位于所述电阻构件60之间的色阻单元231。所述电阻构件60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22直接连接,无须过孔的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阻构件6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色阻单元231的厚度。
本实施例去除了原有结构中的遮光层232,直接以所述电阻构件60作为所述彩膜层23中的遮光层232。即在保证相邻色阻单元231不会发生混色的前提下,所述电阻构件60可以作为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22的降阻器件40。另外,所述电阻构件60厚度的增加,减小了所述电阻构件60的电阻,进一步减小了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22的阻抗,当数据线106的电压变化时,加快了第二公共电极层22的电压恢复速度,避免了显示面板100出现水平串扰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中的基础上,所述电阻构件60还可以位于所述第二衬底21内。
请参阅图6,所述第二衬底21包括第一硬质层211、及位于所述第一硬质层211上的第二覆盖层212。所述电阻构件60位于所述第一硬质层211与所述第二覆盖层212之间,所述电阻构件60在彩膜层23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彩膜层23中的遮光层232内。所述电阻构件60通过对应的过孔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22电连接,降低了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22的阻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覆盖层212可以为与所述第一硬质层211相同的材料或者为柔性材料等,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阻构件60在所述第一衬底11上的设置形式可以与所述图2相同或相似,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7,结合图1与图6中的结构,所述电阻构件60包括位于所述彩膜层23及所述第一衬底11上的两层金属层。多层金属层彼此的并联连接,进一步降低了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22的阻抗。
在图1、图6及图7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电阻构件60由透明导电材料构成时,所述电阻构件60不受像素单元透光区的限定,可以在透明区上进行正面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所述阵列基板外围的非显示区一般设置有大量的驱动模块,因此不宜设置所述降阻器件40。但是所述第一基板10(即彩膜基板)的外围未设置对应的驱动模块,本申请的所述电阻构件60可以位于所述彩膜基板的外围,与所述阵列基板中的GOA电路或框胶等对应。此处不作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8~9,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层上的隔垫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垫层包括第一隔垫物51与第二隔垫物52,所述第一隔垫物5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隔垫物52。所述第一隔垫层51与所述第二基板20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垫层可以由有机材料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隔垫物51上的至少一第三阻抗单元53,一所述第一隔垫物51对应一所述第三阻抗单元53,所述第三阻抗单元53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22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阻抗单元53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22并联连接,减小了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22的电阻,当数据线106的电压变化时,加快了第二公共电极层22的电压恢复速度。
请参阅图8,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数据线所对应的直线的方向,靠近数据发出端的所述第三阻抗单元53的密度小于远离数据发出端的所述第三阻抗单元53的密度。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公共电极层22由金属材料构成,其自身存在一定的阻抗,从而导致第二公共电极层22出现压降,在远离数据发出端的压降大于靠近数据发出端的压降。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在降压过大的区域设置密度较大的所述第三阻抗单元53,使得与远端的第二公共电极层22并联连接的第三阻抗单元53的面积大于近端的第二公共电极层22并联连接的第三阻抗单元53的面积,平衡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22上的压降,提高面板的显示效果。
请参阅图9,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数据线所对应的直线的方向,靠近数据发出端的所述第三阻抗单元53的面积小于远离数据发出端的所述第三阻抗单元53的面积。本实施例通过增加第三阻抗单元53的面积,以增加位于所述第一隔垫物51上的所述第三阻抗单元53的面积,减小了所述第三阻抗单元53的面积,降低了所述第三阻抗单元53的阻抗,进一步减小了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22的阻抗。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与所述驱动电路层12同层设置的降阻器件40,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22通过所述电连接构件14与所述降阻器件40电连接。
以图1中的实施例为基础,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00中,所述降阻器件40可以包括与所述有源层103、所述栅极层101、所述源漏极层104中的至少一者同层设置的一金属层。
如图10所示,所述降阻器件40包括与所述源漏极层104同层设置的第一导电层41。
请参阅图11,所述第一导电层41包括至少两条与所述源漏极层104中的数据线106平行设置的第一降阻单元,相邻两列所述数据线106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所述第一降阻单元,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降阻单元并联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一所述第一降阻单元包括至少一条第一降阻走线411,相邻两条所述第一降阻走线411并联连接。
以现有4畴像素结构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5,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任一像素单元包括四个液晶配向区151。在第一像素单元152中,三条所述第一降阻走线411可以呈H型形成于各液晶配向区151之间,避免了所述第一降阻走线411阻挡所述像素单元的透光区,降低像素单元的开口率。在第二像素单元153中,多条所述第一降阻走线411呈“田”字型在各液晶配向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任一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一降阻走线411的设置方式可以为所述第一像素单元152的结构或所述第二像素单元153的结构,或者二者的混合等。本申请所述第一降阻走线411不限定于上述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由于数据线106与所述第一降阻单元同层设置,因此,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降阻单元可以通过至少一条第一换线412电连接。此处,进行换线的金属可以为但不限定于栅极层101。
请参阅图12,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00中,所述降阻器件40可以包括与所述栅极层101同层设置的第二导电层42。所述第二导电层42包括至少两条与所述栅极层101中的扫描线107平行设置的第二降阻单元,相邻两行所述栅极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所述第二降阻单元,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降阻单元并联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一所述第二降阻单元包括沿像素单元外围设置的至少一条第二降阻走线421,相邻两条所述第二降阻走线421并联连接。
请参阅图13,所述第二降阻走线421沿像素单元中的非透光区形成走线回路。与图12类似,所述第二降阻走线421可以设置于像素单元的外围。
如图13中所示的结构,所述第二降阻单元可以包括至少一条呈螺旋状设置的第二降阻走线421,如图13中的第三像素单元154中的结构。在第四像素单元155中,所述第二降阻单元可以包括多条位于所述像素单元外围的闭环回路。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扫描线107与所述第二降阻单元同层设置,因此,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降阻单元可以通过至少一条第二换线422电连接。此处,进行换线的金属可以为但不限定于源漏极层10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抗电极线的设置方式可以参阅图11及图13中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4,所述降阻器件40包括与所述源漏极层104同层设置的第一导电层41、及与所述栅极层101同层设置的第二导电层42。所述第一导电层41及所述第二导电层42在同一个像素单元内通过至少一个过孔进行并联连接。多层降阻走线的并列连接进一步降低了所述降阻走线的阻抗,即进一步降低了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22的阻抗。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降阻器件40还包括与所述有源层103同层设置的第四导电层。有源层103作为半导体结构。在进行半导体层的工艺时,可以在形成有源层103的同时,以形成所述第四导电层。所述第四导电层通过所述电连接构件14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22电连接,降低了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22的阻抗,加快第二公共电极层22的电压恢复速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降阻器件40包括与所述源漏极层104同层设置的第一导电层41、与所述栅极层101同层设置的第二导电层42、以及与所述有源层103同层设置的第四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41、所述第二导电层42、及所述第四导电层三者在各自膜层上的设置方式可参阅图5~图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41、所述第二导电层42、及所述第四导电层可以通过对应过孔并列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降阻器件40包括与所述阵列基板中遮光层232同层设置的第五导电层。所述第五导电层可以结合所述第一导电层41、所述第二导电层42、及所述第四导电层中的至少一者形成并联电路作为降阻器件40。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导电层41、所述第二导电层42、所述第四导电层、及所述第五导电层由透明材料构成时,在保证电路不短路的前提下,所述第一导电层41、所述第二导电层42、所述第四导电层、及所述第五导电层可以正面设置在所述像素单元对应的区域。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构件14均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非透光区,因此隔垫层及电连接构件14的设置不会影响所述像素单元的开口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构件可以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在同一道光罩工艺中形成。
请参阅图12,所述电连接构件14可以包括位于所述支撑层表面的第一连接走线141及位于所述第一隔垫物内的第二连接走线142,所述第一连接走线141与所述第二连接走线142并联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走线141与所述第二连接走线142并联设置,减小了所述电连接构件14的阻抗,而所述电连接构件14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22的并列连接,进一步减小了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22的阻抗,其可以加快第二公共电极层22的电压恢复速度。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及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上的上述显示面板。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原理与上述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相同或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驱动电路层、第一公共电极层及隔垫层;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及第二公共电极层。本申请通过在该显示面板中的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的一侧设置电阻构件,以及使该第二公共电极层通过该过孔与该电阻构件电连接,降低了该第二公共电极层的阻抗,因此当数据线的电压变化时,加快了第二公共电极层的电压恢复速度,避免了显示面板出现水平串扰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位于所述第一衬底上的驱动电路层、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层上的第一公共电极层及隔垫层;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位于所述第二衬底上的彩膜层、位于所述彩膜层上的第二公共电极层,所述彩膜层包括至少三个色阻单元、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色阻单元之间的遮光层;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彩膜层或/和所述第二衬底内的电阻构件,所述电阻构件至少包括第一阻抗单元,所述第一阻抗单元在所述彩膜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遮光层内;
其中,所述电阻构件通过位于所述第二基板内的过孔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抗单元与所述彩膜层同层设置;
所述第一阻抗单元位于所述遮光层表面或者位于所述遮光层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阻抗单元同层设置的第二阻抗单元,所述第二阻抗单元在所述彩膜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色阻单元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抗单元包括沿所述显示面板像素单元中的非透光区形成的走线回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多个液晶配向区,所述第二阻抗单元中的走线在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上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液晶配向区之间或者环绕至少一所述液晶配向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衬底包括第一硬质层、及位于所述第一硬质层上的第二覆盖层;
其中,所述电阻构件位于所述第一硬质层与所述第二覆盖层之间,所述电阻构件在彩膜层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彩膜层中的遮光层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层上的隔垫层,所述隔垫层包括第一隔垫物与第二隔垫物,所述第一隔垫物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隔垫物;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隔垫物上的至少一第三阻抗单元,一所述第一隔垫物对应一所述第三阻抗单元,所述第三阻抗单元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数据线所对应的直线的方向,靠近数据发出端的所述第三阻抗单元的密度小于远离所述数据发出端的所述第三阻抗单元的密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数据线所对应的直线的方向,靠近数据发出端的所述第三阻抗单元的面积小于远离所述数据发出端的所述第三阻抗单元的面积。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及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20397617.2U 2020-03-25 2020-03-2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04280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97617.2U CN210428022U (zh) 2020-03-25 2020-03-2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97617.2U CN210428022U (zh) 2020-03-25 2020-03-2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28022U true CN210428022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70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97617.2U Active CN210428022U (zh) 2020-03-25 2020-03-2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2802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4628A (zh) * 2022-03-30 2022-06-07 长沙惠科光电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246714A1 (zh) * 2021-05-26 2022-1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WO2022262010A1 (zh) * 2021-06-18 2022-12-22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6714A1 (zh) * 2021-05-26 2022-1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WO2022262010A1 (zh) * 2021-06-18 2022-12-22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4594628A (zh) * 2022-03-30 2022-06-07 长沙惠科光电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94628B (zh) * 2022-03-30 2023-08-22 长沙惠科光电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28022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4316381B2 (ja) 高開口率の液晶表示装置
KR101159318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5666764B2 (ja) 表示装置
KR100444538B1 (ko) 액티브 매트릭스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US822847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6356331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080009796A (ko)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패널
KR20100019601A (ko) 표시 장치
CN111580317A (zh)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11103732B (zh) 一种显示面板母版
US9746721B2 (en)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first and second sub-pixels on a first substrate corresponding respectively to first and second electrode patterns on a second substrate
US11467455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8508661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US7956974B2 (en) Liquid cryst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1061103B (zh) Coa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KR102078807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190027497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24011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0428008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40005717A (ko) 프린지 필드형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30104429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983590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417778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4815421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