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23691U - 一种新型中缸底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中缸底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23691U
CN210423691U CN201920610647.4U CN201920610647U CN210423691U CN 210423691 U CN210423691 U CN 210423691U CN 201920610647 U CN201920610647 U CN 201920610647U CN 210423691 U CN210423691 U CN 2104236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ylinder bottom
cylinder
sleeve
cylinder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1064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叶杰
任立敏
郭耀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rdos Juding Co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rdos Juding Co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rdos Juding Co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rdos Juding Co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1064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236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236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236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中缸底结构,包括缸底座和加长套,所述缸底座上固定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插入有加长套,所述加长套左侧面与缸底座左侧面之间的距离为31.5mm‑32.5mm,所述加长套环形侧面与缸底座左侧面通过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将原锻件缸底按各结构的功能、受力不同等要素进行合理拆分成缸底座和加长套;而且将拆分后的各部件按各自的形状选用合适的板料、管料或圆钢等进行下料、热处理、组焊;最后将组焊后的缸底按原锻件缸底尺寸进行加工,满足使用要求,从而方便中缸维修补制过程中使用,更加便捷,减少成本费用,并且定位孔的内径与加长套外径相通,定位孔的内径大于通孔内径,这样方便精确控制加长套的安装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中缸底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支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中缸底结构。
背景技术
液压支架立柱中缸在批量加工制造时,其中缸底是锻件,如图3 所示,使用锻件是为了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材料成本;而且由于能形成批量,锻造的模具费、加工费均比较低。但在中缸维修补制时,数量为一件或两件,多则十件,很难形成批量,如果此时中缸底继续采用锻件加工,则模具费、加工费数十倍的增长,而且锻件加工周期较长,很明显不适合维修项目,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新型中缸底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中缸底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中缸底结构,包括缸底座和加长套,所述缸底座上固定设有通孔和定位孔,所述通孔和定位孔相通设置,所述通孔和定位孔的中心轴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定位孔内径大于通孔内径,所述定位孔内插入有加长套,所述加长套外壁与定位孔内壁贴合设置,所述加长套左侧面与缸底座左侧面之间的距离为 31.5mm-32.5mm,所述加长套环形侧面与缸底座左侧面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加长套右侧面与通孔侧面通过焊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缸底座采用Q460、δ70的低合金高强度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长套采用40Cr或 27SiMn并经过调质处理到HB240~28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缸底座和加长套的尖棱采用半径为0.3的倒钝处理并去除毛刺处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长套环形侧面与缸底座左侧面焊接连接处形成第一焊缝,所述加长套右侧面与通孔侧面焊接处形成第二焊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焊缝和第二焊缝的抗拉强度不低于600MPa,在63MPa压力下保压5分钟不得渗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新型中缸底结构,将原锻件缸底按各结构的功能、受力不同等要素进行合理拆分成缸底座和加长套;而且将拆分后的各部件按各自的形状选用合适的板料、管料或圆钢等进行下料、热处理、组焊;最后将组焊后的缸底按原锻件缸底尺寸进行加工,满足使用要求,从而方便中缸维修补过程中使用,更加便捷,减少成本费用,并且定位孔的内径与加长套外径相通,定位孔的内径大于通孔内径,这样方便精确控制加长套的安装位置。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中缸底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中缸底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中缸底结构的锻件中缸底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缸底座;2、加长套;3、第一焊缝;4、第二焊缝;5、通孔;6、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中缸底结构,包括缸底座1和加长套2,所述缸底座1上固定设有通孔5和定位孔 6,所述通孔5和定位孔6相通设置,所述通孔5和定位孔6的中心轴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定位孔6内径大于通孔5内径,所述定位孔6内插入有加长套2,所述加长套2外壁与定位孔6内壁贴合设置,所述加长套2左侧面与缸底座1左侧面之间的距离为 31.5mm-32.5mm,所述加长套2环形侧面与缸底座1左侧面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加长套2右侧面与通孔5侧面通过焊接固定,该种新型中缸底结构,将原锻件缸底按各结构的功能、受力不同等要素进行合理拆分成缸底座和加长套;而且将拆分后的各部件按各自的形状选用合适的板料、管料或圆钢等进行下料、热处理、组焊;最后将组焊后的缸底按原锻件缸底尺寸进行加工,满足使用要求,从而方便中缸维修补过程中使用,更加便捷,减少成本费用,并且定位孔的内径与加长套外径相通,定位孔的内径大于通孔内径,这样方便精确控制加长套的安装位置。
其中,所述缸底座1采用Q460、δ70的低合金高强度钢。
其中,所述加长套2采用40Cr或27SiMn并经过调质处理到 HB240~280。
其中,所述缸底座1和加长套2的尖棱采用半径为0.3的倒钝处理并去除毛刺处理。
其中,所述加长套2环形侧面与缸底座1左侧面焊接连接处形成第一焊缝3,所述加长套2右侧面与通孔5侧面焊接处形成第二焊缝 4。
其中,所述第一焊缝3和第二焊缝4的抗拉强度不低于600MPa,在63MPa压力下保压5分钟不得渗漏。
工作时
将原有的锻件中缸底,如图3所示,按各结构的功能、受力不同等要素进行合理拆分成缸底座1和加长套2,如图2所示。
将加长套2插入到缸底座1上定位孔6内,然后进行焊接固定,形成第一焊缝3和第二焊缝4,最后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去除焊渣、焊瘤等飞溅物,并且因为缸底座1上固定设有通孔5和定位孔6,通孔5和定位孔6相通设置,通孔5和定位孔6的中心轴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定位孔6内径大于通孔5内径,定位孔6内插入有加长套2,加长套2外壁与定位孔6内壁贴合设置,这样安装加长套2过程中,只需要直接插入定位孔6内顶死,就可以进行焊接,更加方便精确控制加长套2的安装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中缸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缸底座(1)和加长套(2),所述缸底座(1)上固定设有通孔(5)和定位孔(6),所述通孔(5)和定位孔(6)相通设置,所述通孔(5)和定位孔(6)的中心轴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定位孔(6)内径大于通孔(5)内径,所述定位孔(6)内插入有加长套(2),所述加长套(2)外壁与定位孔(6)内壁贴合设置,所述加长套(2)左侧面与缸底座(1)左侧面之间的距离为31.5mm-32.5mm,所述加长套(2)环形侧面与缸底座(1)左侧面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加长套(2)右侧面与通孔(5)侧面通过焊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缸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底座(1)采用Q460、δ70的低合金高强度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缸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套(2)采用40Cr或27SiMn并经过调质处理到HB240~2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缸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底座(1)和加长套(2)的尖棱采用半径为0.3的倒钝处理并去除毛刺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缸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套(2)环形侧面与缸底座(1)左侧面焊接连接处形成第一焊缝(3),所述加长套(2)右侧面与通孔(5)侧面焊接处形成第二焊缝(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中缸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缝(3)和第二焊缝(4)的抗拉强度不低于600MPa,在63MPa 压力下保压5分钟不得渗漏。
CN201920610647.4U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新型中缸底结构 Active CN2104236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0647.4U CN210423691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新型中缸底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0647.4U CN210423691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新型中缸底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23691U true CN210423691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70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10647.4U Active CN210423691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新型中缸底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236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156177A1 (en) Overlap-welded member, automobile part, method of welding overlapped por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verlap-welded member
CN1938120A (zh) 在一个或多个连接点对两个或多个型材件或金属板进行机械连接和压焊的方法
CN104551552B (zh) 热成形车轮制作方法
CN102658417A (zh) 高铬铸铁的铸造缺陷的焊补工艺
CN103990895A (zh) 一种高强度无缝钢管的焊接方法
CN107287522B (zh) 一种深海载人潜水器压载水舱的制造方法
CN105328414B (zh) 一种汽车用节叉的成型方法
CN210423691U (zh) 一种新型中缸底结构
JP4724535B2 (ja) 高強度鋼板スポット溶接継手の疲労強度向上方法
CN111069750A (zh) 一种不锈钢螺柱与钢板的焊接方法
CN101648333B (zh) 一种大吨位组合型吊钩制造方法
CN100525986C (zh) 汽车后轴总成的焊接方法
CN105081705A (zh) 高压氮气球形贮罐的制备方法
CN203184902U (zh) 一种一体成型的驱动轮
CN210818045U (zh) 一种焊接梁
CN109226921B (zh) 利于焊料流通的耐蚀焊接钢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1287672A (zh) 具有加强板的起重机
CN104985408A (zh) 一种制冷压缩机壳体加工工艺
CN110842331B (zh) 重载万向接轴中间轴的组焊方法
CN110033907A (zh) 一种悬式绝缘子用球形和槽形钢帽的制造方法
CN219025393U (zh) 一种用于冷轧线高强结构张力辊
CN117548807B (zh) 一种随焊超声冲击设备
CN214349384U (zh) 一种压机旋转墩粗台
CN111618410B (zh) 一种汽车用大厚度热成型钣金材料及点焊焊接方法
CN108161353A (zh) 一种性能均匀的大型铝合金拼焊板封头整体成形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