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21571U - 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21571U
CN210421571U CN201921197384.5U CN201921197384U CN210421571U CN 210421571 U CN210421571 U CN 210421571U CN 201921197384 U CN201921197384 U CN 201921197384U CN 210421571 U CN210421571 U CN 2104215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layer
buffer spring
buffer
telescopic rod
laminated sl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9738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兹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Chengwe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Guangfa Building Materials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Guangfa Building Materials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Guangfa Building Materials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9738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215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215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215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叠合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所述混凝土层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卡块,且混凝土层的一侧表面位于第一卡块的下方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混凝土层的另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卡块,且混凝土层的另一侧位于第二卡块的上方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混凝土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缓冲组件,且混凝土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缓冲组件,所述混凝土层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组件,通过第一缓冲组件和第二缓冲组件的结合使用,在叠合板叠放时可以保持叠合板之间的缝隙,便于取用,而且减少接触面的磨损,加强组件可以增加叠合板的稳固性,通过加强杆的设置可以减少叠合板表面的开裂,保温层可以增加叠合板的保温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叠合板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
背景技术
叠合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预制板既是楼板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的永久性模板,现浇叠合层内可敷设水平设备管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刚度大,可节省模板,而且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
但是现有的叠合板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现有的叠合板在叠放时因为上下面为平面,需要在两块板之间加上垫片,对取用造成麻烦,而且现有的叠合板在收到双向的压力时表面容易产生裂缝。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包括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卡块,且混凝土层的一侧表面位于第一卡块的下方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混凝土层的另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卡块,且混凝土层的另一侧位于第二卡块的上方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混凝土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缓冲组件,且混凝土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缓冲组件,所述混凝土层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缓冲组件包括上支撑板、第一缓冲弹簧、上支撑座和第一伸缩杆,所述上支撑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缓冲弹簧,且上支撑座的上表面位于第一缓冲弹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一伸缩杆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上支撑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缓冲组件包括下支撑座、第二缓冲弹簧、第二伸缩杆和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座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缓冲弹簧,且下支撑座的下表面位于第二缓冲弹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缓冲弹簧和第二伸缩杆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下支撑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强组件包括钢筋板、腹杆钢筋、保温层、加强杆、预制底板和底板钢筋,所述钢筋板的内部设置有腹杆钢筋,且钢筋板的内部位于腹杆钢筋之外的间隙处设置有保温层,所述钢筋板的上下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加强杆,且位于下方所述加强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钢筋,所述底板钢筋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预制底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缓冲组件的数量为个,所述第二缓冲组件的数量为个,所述第一卡块与第二卡槽的水平高度相同,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块的水平高度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缓冲弹簧为不锈钢材质的构件,且第一缓冲弹簧的直径为1cm。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温层为聚氨酯材质的构件,且保温层的厚度为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缓冲组件和第二缓冲组件的结合使用,在叠合板叠放时可以保持叠合板之间的缝隙,便于取用,而且减少接触面的磨损;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加强组件,可以增加叠合板的稳固性,通过加强杆的设置可以减少叠合板表面的开裂,保温层可以增加叠合板的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中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中第一缓冲组件和第二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中加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卡块;2、第一缓冲组件;201、上支撑板;202、第一缓冲弹簧;203、上支撑座;204、第一伸缩杆;3、第一卡槽;4、混凝土层;5、第二卡块;6、第二卡槽;7、第二缓冲组件;701、下支撑座;702、第二缓冲弹簧;703、第二伸缩杆;704、下支撑板;8、加强组件;801、钢筋板;802、腹杆钢筋;803、保温层;804、加强杆;805、预制底板;806、底板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包括混凝土层4,混凝土层4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卡块1,且混凝土层4的一侧表面位于第一卡块1的下方开设有第一卡槽3,混凝土层4的另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卡块5,且混凝土层4的另一侧位于第二卡块5的上方开设有第二卡槽6,第一卡块1与第二卡槽6的水平高度相同,第一卡槽3和第二卡块5的水平高度相同。
在图3中:混凝土层4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缓冲组件2,第一缓冲组件2包括上支撑板201、第一缓冲弹簧202、上支撑座203和第一伸缩杆204,上支撑座203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缓冲弹簧202,且上支撑座203的上表面位于第一缓冲弹簧20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杆204,第一缓冲弹簧202和第一伸缩杆204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上支撑板201,第一缓冲组件2的数量为4个,第一缓冲弹簧202为不锈钢材质的构件,且第一缓冲弹簧202的直径为1cm。
在图3中:混凝土层4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缓冲组件7,第二缓冲组件7包括下支撑座701、第二缓冲弹簧702、第二伸缩杆703和下支撑板704,下支撑座70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缓冲弹簧702,且下支撑座701的下表面位于第二缓冲弹簧70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伸缩杆703,第二缓冲弹簧702和第二伸缩杆703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下支撑板704,第二缓冲组件7的数量为5个,通过第一缓冲组件2和第二缓冲组件7的结合使用,在叠合板叠放时可以保持叠合板之间的缝隙,便于取用,而且减少接触面的磨损。
在图4中:混凝土层4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组件8,加强组件8包括钢筋板801、腹杆钢筋802、保温层803、加强杆804、预制底板805和底板钢筋806,钢筋板801的内部设置有腹杆钢筋802,且钢筋板801的内部位于腹杆钢筋802之外的间隙处设置有保温层803,钢筋板801的上下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加强杆804,且位于下方加强杆80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钢筋806,底板钢筋80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预制底板805,保温层803为聚氨酯材质的构件,且保温层803的厚度为5cm,通过设置有加强组件8,可以增加叠合板的稳固性,通过加强杆804的设置可以减少叠合板表面的开裂,保温层803可以增加叠合板的保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钢筋板801的上下表面固定安装是的加强杆804可以增加混凝土层4的强度,减少混凝土层4的开裂,通过设置有加强组件8,可以增加叠合板的稳固性,通过加强杆804的设置可以减少叠合板表面的开裂,保温层803可以增加叠合板的保温效果,当对叠合板进行叠放时,第一缓冲弹簧202和第一伸缩杆204可以减少叠合板上表面的压力和摩擦,第二缓冲弹簧702和第二伸缩杆703可以减少叠合板下表面的压力和摩擦,第一缓冲组件2和第二缓冲组件7相互垂直,在叠放时保持相邻叠合板之间的间隙,通过第一缓冲组件2和第二缓冲组件7的结合使用,在叠合板叠放时可以保持叠合板之间的缝隙,便于取用,而且减少接触面的磨损,当叠合板相互拼接时,第一卡块1卡入相邻的叠合板的第二卡槽6中,第二卡块5卡入相邻的叠合板的第一卡槽3中,拼接方便稳固性强。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包括混凝土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4)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卡块(1),且混凝土层(4)的一侧表面位于第一卡块(1)的下方开设有第一卡槽(3),所述混凝土层(4)的另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卡块(5),且混凝土层(4)的另一侧位于第二卡块(5)的上方开设有第二卡槽(6),所述混凝土层(4)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缓冲组件(2),且混凝土层(4)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缓冲组件(7),所述混凝土层(4)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组件(2)包括上支撑板(201)、第一缓冲弹簧(202)、上支撑座(203)和第一伸缩杆(204),所述上支撑座(203)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缓冲弹簧(202),且上支撑座(203)的上表面位于第一缓冲弹簧(20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杆(204),所述第一缓冲弹簧(202)和第一伸缩杆(204)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上支撑板(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组件(7)包括下支撑座(701)、第二缓冲弹簧(702)、第二伸缩杆(703)和下支撑板(704),所述下支撑座(70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缓冲弹簧(702),且下支撑座(701)的下表面位于第二缓冲弹簧(70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伸缩杆(703),所述第二缓冲弹簧(702)和第二伸缩杆(703)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下支撑板(7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8)包括钢筋板(801)、腹杆钢筋(802)、保温层(803)、加强杆(804)、预制底板(805)和底板钢筋(806),所述钢筋板(801)的内部设置有腹杆钢筋(802),且钢筋板(801)的内部位于腹杆钢筋(802)之外的间隙处设置有保温层(803),所述钢筋板(801)的上下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加强杆(804),且位于下方所述加强杆(80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钢筋(806),所述底板钢筋(80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预制底板(8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组件(2)的数量为4个,所述第二缓冲组件(7)的数量为5个,所述第一卡块(1)与第二卡槽(6)的水平高度相同,所述第一卡槽(3)和第二卡块(5)的水平高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弹簧(202)为不锈钢材质的构件,且第一缓冲弹簧(202)的直径为1c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803)为聚氨酯材质的构件,且保温层(803)的厚度为5cm。
CN201921197384.5U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 Active CN2104215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97384.5U CN210421571U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97384.5U CN210421571U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21571U true CN210421571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84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97384.5U Active CN210421571U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215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X2007013800A (es) Estructura de panel de soporte.
CN202831295U (zh) 一种无粘结内藏钢板偏心支撑预制混凝土剪力墙
CN210421571U (zh) 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
ATE399233T1 (de) Wärmedämm-verbundsystem sowie hiermit ausgestattetes gebäude
CN206844474U (zh) 一种a级防火承重保温板
RU2625881C2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ая панель с опорной сердцевиной из ячеистого стекла
WO2020125378A1 (zh) 一种集块建筑叠合板用渐变截面单向预制空心板
CN101554792A (zh) 一种玻璃钢板材结构及该结构的玻璃钢板材制备方法
CN207580085U (zh) 一种船用高强度独立围壁
CN201241428Y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用砼制品槽形马凳
CN206769124U (zh) 一种超大超重玻璃幕墙复杂连接节点结构
CN214117179U (zh) 一种预制式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KR20090008020A (ko) 엘엔지 선박의 단열 방벽 연결용 열패드
CN114508251A (zh) 一种防裂抗漏的下沉式卫生间架空设计地面
CN211395331U (zh) 一种桥梁用具有双重功效的橡胶底座
CN211622290U (zh) 一种平板用钢筋垫块
CN202248502U (zh) 高效保温、隔音、高强、轻质水泥护面夹心墙板
CN202324328U (zh) 一种建筑用复合板及复合板结构的墙体及建筑物
RU215849U1 (ru) Трехслойный изгибаемый элемент
CN211899173U (zh) 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叠合板
CN205242837U (zh) 一种组合式预制墙板
CN215152468U (zh) 一种用于墙面保温的胶合板
CN216641100U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的pc预制叠合板
CN216239250U (zh) 一种新型叠合板
CN217395856U (zh) 一种具有夹层支撑结构的蜂窝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604

Address after: 230000, Room 105, Building 3, West District, Shanhuyuan, Intersection of Shufeng Road and Huguang Road, Shushan District,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Chengwe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Taocun town jingzibu village, Qixia City, Yant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Guangfa building materials Product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