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20066U - 一种圆环链热处理水槽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圆环链热处理水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20066U
CN210420066U CN201921278819.9U CN201921278819U CN210420066U CN 210420066 U CN210420066 U CN 210420066U CN 201921278819 U CN201921278819 U CN 201921278819U CN 210420066 U CN210420066 U CN 2104200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body
round
main tank
link ch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7881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刚
孙孝宇
朱俊德
霍金海
温龙生
王童
王勃
王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Chengyue Min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Chengyue Min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Chengyue Min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Chengyue Min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7881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200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200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200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环链热处理水槽,属于圆环链热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主槽体,主槽体内设置有冷却套,冷却套通过支撑板竖直架设在主槽体内并位于淬火使用的第一加热器的下方,红热的圆环链从冷却套的腔体中间穿过进行淬火;主槽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隔水板,隔水板竖直连接在主槽体的侧壁和底壁上,隔水板将主槽体隔离为淬火工作区和回火工作区,主槽体在回火工作区的侧壁上开设溢流口,溢流口的底面高度低于隔水板的顶面高度;进水管向冷却套提供冷却水,冷却水从溢流水斗溢出排到排水管。本实用新型圆环链热处理水槽,能够控制淬火时红热的圆环链初始接触冷却水的水温,隔离淬火和回火作业区域减少相互影响,提高圆环链热处理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圆环链热处理水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圆环链热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环链热处理水槽。
背景技术
矿用高强度圆环链条作为煤矿刮板输送机的牵引构件,它的质量和性能优劣将直接影响设备的工作效率和煤矿的煤炭产量。在圆环链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圆环链进行淬火和回火热处理来改变圆环链内部的金相组织达到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指标。
目前,圆环链的生产厂家大多采用中频感应加热设备对传送过程中的圆环链进行在线加热,红热的圆环链直接落入位于所述中频感应加热设备下部的水槽中进行淬火和回火作业。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圆环链热处理水槽由于直接浸没红热的圆环链,所以槽内冷却水的水温容易上升,淬火时圆环链初始接触水温不容易控制,淬火质量不容易控制,同时,因为淬火和回火作业同时在一个水槽中进行容易造成相互影响,不利于提高圆环链热处理质量。
因此,有必要针对以上缺点开发出一种新型圆环链热处理水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环链热处理水槽,能够控制淬火时红热的圆环链初始接触冷却水的水温,隔离淬火和回火作业区域减少相互影响,提高圆环链热处理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圆环链热处理水槽,包括主槽体,所述主槽体内设置有冷却套,所述冷却套通过支撑板竖直架设在所述主槽体内并位于淬火使用的第一加热器的下方,红热的圆环链从所述冷却套的腔体中间穿过进行淬火;所述主槽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隔水板,所述隔水板竖直连接在所述主槽体的侧壁和底壁上,所述隔水板将所述主槽体隔离为淬火工作区和回火工作区,所述主槽体在所述回火工作区的侧壁上开设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底面高度低于所述隔水板的顶面高度;进水管向所述冷却套的进水口提供冷却水,冷却水从所述溢流口溢出进入溢流水斗,所述溢流水斗连通排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主槽体的顶部设置有立柱、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两个所述立柱架设一个所述第一横梁且所述第一横梁的顶部设置有若干进水嘴组成一组供水机构;两个所述立柱架设一个所述第二横梁且所述第二横梁贯穿架设若干出水嘴组成一组回水机构,所述第一加热器和回火使用的第二加热器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套所述供水机构和回水机构;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水管的第二进水支管,所述进水嘴连通所述第一加热器或第二加热器的冷却单元的进水口,所述出水嘴连通所述第一加热器或第二加热器的冷却单元的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主槽体的顶部还设置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为钢板弯折成的截面U型导水结构,所述导水槽的进水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加热器下部右侧的所述第二横梁的下方,所述导水槽的出水端设置在所述溢流水斗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主槽体的侧壁外侧设置两个温度传感器支架,两个所述温度传感器支架分别设置于对应所述第一加热器或第二加热器的外侧,所述温度传感器支架设置有安装温度传感器的旋转支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圆环链热处理水槽,通过冷却套对红热的圆环链进行淬火,进水管不断将冷却水供应系统输出的温度符合要求的冷却水喷射到所述冷却套的腔体中,在这个部位形成初冷腔对圆环链进行冷却淬火。所述主套体的底部与所述水槽连通达到连通器效果,冷却水回水通过底部回到所述主槽体中。通过局部的初冷腔不断涌入的温度符合要求的冷却水对圆环链进行冷却淬火,保证了淬火质量。通过隔水板和所述溢流口的设置,将主槽体隔离为淬火工作区和回火工作区,淬火工作区内的冷却水的液位高于隔水板顶面时从隔水板顶面溢出流入到回火工作区,回火工作区内的冷却水的液位高于所述溢流口的底面示溢出流入溢流水斗再汇集到排水管。可见,淬火工作区内的冷却水的水位低于回火工作区内的冷却水,且淬火工作区内的冷却水不受到回火工作区内的高温冷却水的影响,符合淬火和回火工艺要求,提高了圆环链热处理质量。
此外,通过导水槽的设置,避免了出水嘴流出的高温冷却水回水直接落入到所述淬火工作区内,造成所述淬火工作区内的冷却水水温升高,不利于淬火和回火工艺的控制要求;通过温度传感器支架的设置,便于安装红外温度传感器,进而对从第一加热器或第二加热器输出的红热的圆环链进行温度监测,增加热处理工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圆环链热处理水槽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圆环链热处理水槽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I部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圆环链热处理水槽安装使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主槽体;101、冷却套;102、支撑板;103、第一横梁;104、进水嘴;105、出水嘴;106、导水槽;107、隔水板;108、溢流水斗;109、温度传感器支架;110、第二横梁;111、立柱;2、进水管;201、第一进水支管;202、第二进水支管;3、排水管;4、吊架;5、第一加热器;6、第二加热器;7、圆环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圆环链热处理水槽,能够控制淬火时红热的圆环链初始接触冷却水的水温,隔离淬火和回火作业区域减少相互影响,提高圆环链热处理质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附图说明,以下具体实施例中,对上、下、左、右的描述均是对说明书附图而言,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考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圆环链热处理水槽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圆环链热处理水槽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I部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圆环链热处理水槽安装使用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一种圆环链热处理水槽,包括主槽体1,主槽体1内设置有冷却套101,冷却套101通过两个支撑板102竖直架设在主槽体1内并位于淬火使用的第一加热器5的下方,红热的圆环链7从冷却套101的腔体中间穿过进行淬火;主槽体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隔水板107,隔水板107的竖直焊接连接在主槽体1的侧壁和底壁上,隔水板107将主槽体1隔离为淬火工作区和回火工作区,主槽体1在所述回火工作区的侧壁上开设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底面高度低于隔水板107的顶面高度;进水管2向冷却套101的进水口提供冷却水,冷却水从溢流口溢出进入溢流水斗108,溢流水斗108连通排水管3。
通过冷却套101对红热的圆环链7进行淬火,进水管2不断将冷却水供应系统输出的温度符合要求的冷却水喷射到所述冷却套101的腔体中,在这个部位形成初冷腔对圆环链7进行冷却淬火。所述主套体的底部与所述水槽连通达到连通器效果,冷却水回水通过底部回到所述主槽体1中。通过局部的初冷腔不断涌入的温度符合要求的冷却水对圆环链7进行冷却淬火,保证了淬火质量。通过隔水板107和所述溢流口的设置,将主槽体1隔离为淬火工作区和回火工作区,淬火工作区内的冷却水的液位高于隔水板107顶面时从隔水板107顶面溢出流入到回火工作区,回火工作区内的冷却水的液位高于所述溢流口的底面示溢出流入溢流水斗108再汇集到排水管3。可见,淬火工作区内的冷却水的水位低于回火工作区内的冷却水,且淬火工作区内的冷却水不受到回火工作区内的高温冷却水的影响,符合淬火和回火工艺要求,提高了圆环链7热处理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主槽体1的顶部设置有立柱111、第一横梁103和第二横梁110;两个立柱111架设一个第一横梁103且第一横梁103的顶部设置有若干进水嘴104组成一组供水机构;两个立柱111架设一个第二横梁110且第二横梁110贯穿架设若干出水嘴105组成一组回水机构,第一加热器5和回火使用的第二加热器6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套供水机构和回水机构;第一横梁103的一端连通进水管2的第二进水支管202,进水嘴104连通第一加热器5或第二加热器6的冷却单元的进水口,出水嘴105连通第一加热器5或第二加热器6的冷却单元的出水口。第一加热器5或第二加热器6采用中频感应加热器,为保证中频感应加热器稳定运行需要对其进行不停的冷却,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供水机构和回水机构对其进行冷却,保证了中频感应加热器的稳定运行。
进一步的,主槽体1的顶部还焊接安装有导水槽106,导水槽106为钢板弯折成的截面U型导水结构,导水槽106的进水端设置在第一加热器5下部右侧的第二横梁110的下方,导水槽106的出水端设置在溢流水斗108的上方。出水嘴105回流的冷却水因为冷却了高温的中频感应加热器,所以回水温度较高,通过导水槽106的设置,避免了出水嘴105流出的高温冷却水回水直接落入到所述淬火工作区内,造成所述淬火工作区内的冷却水水温升高,不利于淬火和回火工艺的控制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4所示,主槽体1的侧壁外侧设置两个温度传感器支架109,两个温度传感器支架109分别设置于对应第一加热器5或第二加热器6的外侧,温度传感器支架109设置有安装温度传感器的旋转支座。通过温度传感器支架109的设置,便于安装红外温度传感器,进而对从第一加热器5或第二加热器6输出的红热的圆环链7进行温度监测,增加热处理工艺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圆环链热处理水槽,主槽体1的顶部通过支脚连接有吊架4,吊架4架设第一加热器5和第二加热器6在主槽体1上方,工作时,圆环链7通过输送结构输送依次穿过第一加热器5、冷却套101、所述淬火工作区、第二加热器6和所述回火工作区后输出到下一工位,完成圆环链7的热处理工艺。
本案所述的圆环链热处理水槽,通过冷却套101对红热的圆环链7进行淬火,进水管2不断将冷却水供应系统输出的温度符合要求的冷却水喷射到所述冷却套101的腔体中,在这个部位形成初冷腔对圆环链7进行冷却淬火。所述主套体的底部与所述水槽连通达到连通器效果,冷却水回水通过底部回到所述主槽体1中。通过局部的初冷腔不断涌入的温度符合要求的冷却水对圆环链7进行冷却淬火,保证了淬火质量。通过隔水板107和所述溢流口的设置,将主槽体1隔离为淬火工作区和回火工作区,淬火工作区内的冷却水的液位高于隔水板107顶面时从隔水板107顶面溢出流入到回火工作区,回火工作区内的冷却水的液位高于所述溢流口的底面示溢出流入溢流水斗108再汇集到排水管3。可见,淬火工作区内的冷却水的水位低于回火工作区内的冷却水,且淬火工作区内的冷却水不受到回火工作区内的高温冷却水的影响,符合淬火和回火工艺要求,提高了圆环链7热处理质量。此外,通过导水槽106的设置,避免了出水嘴105流出的高温冷却水回水直接落入到所述淬火工作区内,造成所述淬火工作区内的冷却水水温升高,不利于淬火和回火工艺的控制要求;通过温度传感器支架109的设置,便于安装红外温度传感器,进而对从第一加热器5或第二加热器6输出的红热的圆环链7进行温度监测,增加热处理工艺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圆环链热处理水槽,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槽体(1),所述主槽体(1)内设置有冷却套(101),所述冷却套(101)通过支撑板(102)竖直架设在所述主槽体(1)内并位于淬火使用的第一加热器(5)的下方,红热的圆环链(7)从所述冷却套(101)的腔体中间穿过进行淬火;所述主槽体(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隔水板(107),所述隔水板(107)竖直连接在所述主槽体(1)的侧壁和底壁上,所述隔水板(107)将所述主槽体(1)隔离为淬火工作区和回火工作区,所述主槽体(1)在所述回火工作区的侧壁上开设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底面高度低于所述隔水板(107)的顶面高度;进水管(2)向所述冷却套(101)的进水口提供冷却水,冷却水从所述溢流口溢出进入溢流水斗(108),所述溢流水斗(108)连通排水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环链热处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槽体(1)的顶部设置有立柱(111)、第一横梁(103)和第二横梁(110);两个所述立柱(111)架设一个所述第一横梁(103)且所述第一横梁(103)的顶部设置有若干进水嘴(104)组成一组供水机构;两个所述立柱(111)架设一个所述第二横梁(110)且所述第二横梁(110)贯穿架设若干出水嘴(105)组成一组回水机构,所述第一加热器(5)和回火使用的第二加热器(6)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套所述供水机构和回水机构;所述第一横梁(103)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水管(2)的第二进水支管(202),所述进水嘴(104)连通所述第一加热器(5)或第二加热器(6)的冷却单元的进水口,所述出水嘴(105)连通所述第一加热器(5)或第二加热器(6)的冷却单元的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环链热处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槽体(1)的顶部还设置有导水槽(106),所述导水槽(106)为钢板弯折成的截面U型导水结构,所述导水槽(106)的进水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加热器(5)下部右侧的所述第二横梁(110)的下方,所述导水槽(106)的出水端设置在所述溢流水斗(108)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环链热处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槽体(1)的侧壁外侧设置两个温度传感器支架(109),两个所述温度传感器支架(109)分别设置于对应所述第一加热器(5)或第二加热器(6)的外侧,所述温度传感器支架(109)设置有安装温度传感器的旋转支座。
CN201921278819.9U 2019-08-08 2019-08-08 一种圆环链热处理水槽 Active CN2104200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78819.9U CN210420066U (zh) 2019-08-08 2019-08-08 一种圆环链热处理水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78819.9U CN210420066U (zh) 2019-08-08 2019-08-08 一种圆环链热处理水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20066U true CN210420066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85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78819.9U Active CN210420066U (zh) 2019-08-08 2019-08-08 一种圆环链热处理水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200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25902A (zh) * 2024-01-15 2024-03-01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一种环链热处理自动化节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25902A (zh) * 2024-01-15 2024-03-01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一种环链热处理自动化节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92412U (zh) 一种喷淋式淬火冷却设备
CN210420066U (zh) 一种圆环链热处理水槽
CN102010979B (zh) 钢丝穿管式加热水淬保温组合式等温淬火设备
CN209555048U (zh) 一种具有改善玻璃厚薄差的新型水包的浮法玻璃生产线
CN105803166B (zh) 一种钢丝水浴和空冷淬火机组
CN104964559A (zh) 矿热炉用底部环及其制造方法
CN105879784A (zh) 用于木焦油沸腾床加氢反应器的进油分布管
CN101906516B (zh) 金属制件淬火介质循环利用装置
CN201933124U (zh) 钢丝明火加热水淬保温组合式等温淬火设备
CN205893395U (zh) 一种酸洗槽
CN204324873U (zh) 熔硫釜
CN112795407A (zh) 一种煤气冷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3833804U (zh) 一种浮法玻璃退火窑
CN105671465A (zh) 挤压铝型材的在线连续淬火工艺及其连续淬火装置
CN206645999U (zh) 一种用于3d玻璃窑炉耳池的澄清结构
CN211445837U (zh) 一种用于金属工件加工的调制处理装置
CN101837437A (zh) 一种用于连铸机的拉矫机
CN201785447U (zh) 金属制件淬火介质循环利用装置
CN208818008U (zh) 青砖窑充分水冷循环系统
CN210030859U (zh) 一种防加锡冲击的锡池
CN210374706U (zh) 一种用于水洗槽的热交换盘管
CN210420065U (zh) 一种圆环链淬火用水套
CN207524978U (zh) 一种节能熔硫釜
CN220818591U (zh) 一种水淬冲渣装置
CN104846168A (zh) 一种连铸铸坯在线连续淬火设备及其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