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20041U - 一种螺旋风向连续等温正火炉新型急冷室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螺旋风向连续等温正火炉新型急冷室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20041U CN210420041U CN201921148255.7U CN201921148255U CN210420041U CN 210420041 U CN210420041 U CN 210420041U CN 201921148255 U CN201921148255 U CN 201921148255U CN 210420041 U CN210420041 U CN 2104200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cooling
- chamber
- quenching chamber
- spir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791 quench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0171 quenching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29920002456 HOTAIR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螺旋风向连续等温正火炉新型急冷室,核心部分:急冷室,用于等温正火炉的控制冷却。其包括急冷室本体、循环热风机、进排风装置、冷却速度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急冷室,把循环风机集成与急冷室内,提高了风机的效率,减少了热量的损失,能降低能源消耗;混风室设置有和冷却室内设置有螺旋导风板,形成螺旋上升的风向,提高冷却效率、提高了零件冷却的内部温度的均匀性,从而使工件的硬度均匀性和组织都可以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等温正火及类似需要进行控制空气冷设备的冷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螺旋风向连续等温正火炉新型急冷室。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常规的等温正火的急冷室,因为通常循环风机及冷风机都与急冷室体分开布置,占地大、风道长且复杂,造成风阻大、热量散失多、造价高、冷却效果差;混风室一般都是自然混合,冷热风无法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冷却风温出现严重的不均匀现象,造成工件各部分冷却效果差异大,且冷热风容易造成。风篦板与循环风机法兰(实际即是冷却室排风口)的距离,影响工件最底和最顶部的冷却风速,会造成底部、顶部与中间部位的冷却速度的差异,从而影响冷却速度的一致性。冷却室内部的温度,因为工件热量的原因,会急速升温,造成冷却效果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风向连续等温正火炉新型急冷室,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螺旋风向连续等温正火炉新型急冷室,包括急冷室体、循环风机、冷风机、电气控制系统、冷风阀、排风管道和排风阀;
所述急冷室体由循环风机连接循环风机法兰、循环风道、冷风通道、保温壁板、冷却室、进出料通道、混风室、水雾喷嘴、风篦板、混风导流板、螺旋导风板和炉门组成;
所述循环风机法兰用于循环风机与急冷室体连接定位;
冷却室设置在循环风机法兰下端,冷却室内设有螺旋导风板和进出料通道,工件放置在进出料通道上;
所述循环风道是从循环风机出来的热风到混风室的通道;
所述保温壁板分布在整个急冷室体外侧,用于急冷室体各结构的连接和保温;
所述混风室设置在急冷室体下端,用于将从循环风道来的热风与冷风机送来的冷风混合调温的腔体;
所述冷风通道设置在保温壁板与冷却室之间,且伸出急冷室体上端,与冷风管道连接,冷风机和冷风阀设置在冷风管道上,冷风机产生的高压冷风,通过冷风阀将高压冷风送入混风室;
所述混风室为半球形且室内设有导流板,用于形成螺旋气流,避免冷热风出现冲突;
所述风篦板设置在冷却室和混风室之间,用于控制冷却风的强度及均匀性;
所述水雾喷嘴,设置在混风室上,用于需要水雾冷却时启动,形成水雾;
所述排风阀和排风通道设置在急冷室体上端一侧,用于按需要将部分热空气排出;
所述炉门设置在急冷室体上端的另一侧,用于将冷却室与外界隔开;
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独立的控制柜和传感器,具体包括传感器、变频器及其他控制元件用于进行风量调节、风温控制及炉门推动;
所述急冷室体与循环风机、循环风机法兰、循环风道、混风室、冷风机、冷风阀及排风管道、排风阀形成一个集成的冷却循环结构。
所述的一种螺旋风向连续等温正火炉新型急冷室,其优选方案为所述风篦板呈SR1640的球面形状,且球面上设有多个大小不同的通风孔;风篦板结构为上下两层,下层固定,上层可转动;
所述通风孔通过旋转上层风篦板实现可调;分为长条形和圆形,外侧孔为长条形,且较内侧宽,用于保证从混风室进入的气流在外侧仍能保持螺旋上升。
所述的一种螺旋风向连续等温正火炉新型急冷室,其优选方案为所述保温壁板的分布集中在急冷室体的外侧,内侧无保温壁板。
所述的一种螺旋风向连续等温正火炉新型急冷室,其优选方案为所述风篦板与工件上的距离150mm;循环风机法兰与工件的距离 350mm;冷却室侧壁与工件的距离220mm用于保证冷却风速在冷却室内的分布的均匀性。
所述的一种螺旋风向连续等温正火炉新型急冷室,其优选方案为冷热风通道为相邻的同心圆形分布并方向一致,实现了提前进行热量交换,并且气流方向不会发生对冲能量损失。
所述的一种螺旋风向连续等温正火炉新型急冷室,其优选方案为冷却室内侧设有螺旋导风板。实现冷却室内的风向为螺旋形上升。从而提高攻击的冷却效率和冷却均匀性。
所述的一种螺旋风向连续等温正火炉新型急冷室,其优选方案为所述风篦板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可旋转,下层固定。
急冷室的工作方式为:当加热后的工件经过进出料通道进入急冷室后,控制系统启动冷风机、冷风阀、循环风机、排风阀。空气开始沿混风室--风篦板--冷却室--循环风机法兰-循环风机--循环风道--混风室这个顺序进行循环。部分热空气根据控制要求从排风阀和排放管道排出。冷风机的风量、冷风阀的开关、循环风机的风量都是由电气控制系统根据工艺需要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不额外增加成本、能源消耗的情况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重量轻、冷却效率高、工件冷却均匀、能源消耗更低的等温正火急冷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急冷室,把循环风机集成与急冷室内,提高了风机的效率,减少了热量的损失,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冷却效率、提高了零件冷却的内部温度的均匀性。加热效率,从而使工件的硬度均匀性和组织都可以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螺旋风向连续等温正火炉新型急冷室结构示意图;
图2为风篦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急冷室体,2为循环风机,3为循环风机法兰,4为炉门,5为工件,6为进出料通道,7为风篦板,8为混风导流板,9为冷风阀,10为冷风机,11为传感器,12为循环风道,13为保温壁板,14为水雾装置,15为排风阀,16为排风管道,17为冷风管道, 18为冷风通道,19为螺旋导风板,20为混风室,21为冷却室,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螺旋风向连续等温正火炉新型急冷室,包括急冷室体1、循环风机2、冷风机10、传感器11、冷风阀9、排风管道 16和排风阀15;
所述急冷室体1由循环风机2连接循环风机法兰3、循环风道2、冷风通道18、保温壁板13、冷却室21、进出料通道6、混风室20、水雾装置14、风篦板7、混风导流板8、螺旋导风板19和炉门4组成;
所述循环风机法兰3用于循环风机2与急冷室体1连接定位;
冷却室21设置在循环风机法兰2下端,冷却室21内设有螺旋导风板19和进出料通道6,工件5放置在进出料通道6上;
所述循环风道12是从循环风机1出来的热风到混风室20的通道;
所述保温壁板13分布在整个急冷室体1外侧,用于急冷室体1 各结构的连接和保温;
所述混风室20设置在急冷室体1下端,用于将从循环风道12来的热风与冷风机10送来的冷风混合调温的腔体;
所述冷风通道18设置在保温壁板13与冷却室21之间,且伸出急冷室体1上端,与冷风管道17连接,冷风机10和冷风阀9设置在冷风管道17上,冷风机10产生的高压冷风,通过冷风阀9将高压冷风送入混风室20;
所述混风室20为半球形且室内设有混风导流板19,用于形成螺旋气流,避免冷热风出现冲突;
所述风篦板7设置在冷却室21和混风室20之间,用于控制冷却风的强度及均匀性;
所述水雾喷嘴14设置在混风室20上,用于需要水雾冷却时启动,形成水雾;
所述排风阀15和排风通道16设置在急冷室体1上端一侧,用于按需要将部分热空气排除;
所述炉门4设置在急冷室体1上端的另一侧,用于将冷却室21 与外界隔开;
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独立控制柜和传感器11,电气控制系统具体包括传感器11、变频器及其他控制元件用于进行风量调节、风温控制及炉门推动;
所述急冷室体1与循环风机2、循环风机法兰3、循环风道12、混风室20、冷风机10、冷风阀9及排风管道17、排风阀15形成一个集成的冷却循环结构。
所述风篦板7呈SR1640的球面形状,且球面上设有多个大小不同的通风孔;风篦板结构为上下两层,下层固定,上层可转动;
所述通风孔通过旋转上层风篦板7实现可调,分为长条形和圆形,外侧孔为长条形,且较内侧宽,用于保证从混风室20进入的气流在外侧仍能保持螺旋上升。
所述保温壁板13的分布集中在急冷室体1的外侧,内侧无保温壁板。
所述风篦板7与工件5上的距离150mm;循环风机法兰3与工件 5的距离350mm;冷却室21侧壁与工件5的距离220mm;用于保证冷却风速在冷却室21内的分布的均匀性。
冷热风通道为相邻的同心圆形分布并方向一致,实现了提前进行热量交换,并且气流方向不会发生对冲能量损失。
冷却室21内侧设有螺旋导风板19。实现冷却室内的风向为螺旋形上升。从而提高攻击的冷却效率和冷却均匀性。
所述风篦板7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可旋转,下层固定。
急冷室的工作方式为:当加热后的工件5经过进出料通道6进入急冷室体1后,控制系统启动冷风机10、冷风阀9、循环风机2、排风阀15。空气开始沿混风室20--风篦板7--冷却室21--循环风机法兰 3-循环风机2--循环风道12--混风室20这个顺序进行循环。部分热空气根据控制要求从排风阀15和排放管道16排出。冷风机10的风量、冷风阀9的开关、循环风机2的风量都是由电气控制系统根据工艺需要进行控制。
Claims (7)
1.一种螺旋风向连续等温正火炉新型急冷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急冷室体、循环风机、冷风机、电气控制系统、冷风阀、排风管道和排风阀;
所述急冷室体由循环风机法兰、循环风道、冷风通道、保温壁板、冷却室、进出料通道、混风室、水雾装置、风篦板、混风导流板、螺旋导风板和炉门组成;
所述循环风机法兰用于循环风机与急冷室体连接定位;
冷却室设置在循环风机法兰下端,冷却室内设有螺旋导风板和进出料通道,工件放置在进出料通道上;
所述循环风道是从循环风机出来的热风到混风室的通道;
所述保温壁板分布在整个急冷室体外侧,用于急冷室体各结构的连接和保温;
所述混风室设置在急冷室体下端,用于将从循环风道来的热风与冷风机送来的冷风混合调温的腔体;
所述冷风通道设置在保温壁板与冷却室之间,且伸出急冷室体上端,与冷风管道连接,冷风机和冷风阀设置在冷风管道上,冷风机产生的高压冷风,通过冷风阀将高压冷风送入混风室;
所述混风室为半球形且室内设有导流板,用于形成螺旋气流,避免冷热风出现冲突;
所述风篦板设置在冷却室和混风室之间,用于控制冷却风的强度及均匀性;
水雾喷嘴,设置在混风室上,用于需要水雾冷却时启动,形成水雾;
所述排风阀和排风通道设置在急冷室体上端一侧,用于按需要将部分热空气排除;
所述炉门设置在急冷室体上端的另一侧,用于将冷却室与外界隔开;
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独立控制柜及传感器,具体包括传感器、变频器及其他控制元件用于进行风量调节、风温控制及炉门推动;
所述急冷室体与循环风机、循环风机法兰、循环风道、混风室、冷风机、冷风阀及排风管道、排风阀形成一个集成的冷却循环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风向连续等温正火炉新型急冷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篦板呈SR1640的球面形状,且球面上设有多个大小不同的通风孔,风篦板结构为上下两层,下层固定,上层可转动;
所述通风孔通过旋转上层风篦板实现可调,通风孔分为长条形和圆形,外侧孔为长条形,且较内侧宽,用于保证从混风室进入的气流在外侧仍能保持螺旋上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风向连续等温正火炉新型急冷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壁板的分布集中在急冷室体的外侧,内侧无保温壁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风向连续等温正火炉新型急冷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篦板与工件上的距离150mm,循环风机法兰与工件的距离350mm,冷却室侧壁与工件的距离220mm;用于保证冷却风速在冷却室内的分布的均匀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风向连续等温正火炉新型急冷室,其特征在于:冷热风通道为相邻的同心圆形分布并方向一致,实现了提前进行热量交换,并且气流方向不会发生对冲能量损失。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风向连续等温正火炉新型急冷室,其特征在于:冷却室内侧设有螺旋导风板;实现冷却室内的风向为螺旋形上升;从而提高攻击的冷却效率和冷却均匀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风向连续等温正火炉新型急冷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篦板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可旋转,下层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48255.7U CN210420041U (zh) | 2019-07-22 | 2019-07-22 | 一种螺旋风向连续等温正火炉新型急冷室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48255.7U CN210420041U (zh) | 2019-07-22 | 2019-07-22 | 一种螺旋风向连续等温正火炉新型急冷室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20041U true CN210420041U (zh) | 2020-04-28 |
Family
ID=70381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148255.7U Active CN210420041U (zh) | 2019-07-22 | 2019-07-22 | 一种螺旋风向连续等温正火炉新型急冷室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2004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37347A (zh) * | 2021-04-19 | 2021-08-10 |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烧结烟气循环混风方法 |
-
2019
- 2019-07-22 CN CN201921148255.7U patent/CN21042004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37347A (zh) * | 2021-04-19 | 2021-08-10 |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烧结烟气循环混风方法 |
CN113237347B (zh) * | 2021-04-19 | 2022-12-13 |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烧结烟气循环混风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316838U (zh) | 一种高效的热风循环烘干箱 | |
CN201031250Y (zh) | 侧吹喷流加热式铝卷材退火炉 | |
CN210420041U (zh) | 一种螺旋风向连续等温正火炉新型急冷室 | |
CN104457189A (zh) | 热源内置式双侧热交换隧道式烘房 | |
CN201122464Y (zh) | 节能环保型漆包机烘炉 | |
CN101968978B (zh) | 一种用催化燃烧热能从底部烘烤漆包线的方法和设备 | |
CN210367791U (zh) | 一种连续等温正火炉新型急冷室 | |
CN209210881U (zh) | 一种油管高压螺母热处理装置 | |
CN216573998U (zh) | 一种气浮干燥箱 | |
CN214361534U (zh) | 一种真空高压气淬炉 | |
CN213208407U (zh) | 一种粉块状物料烘房的进气装置 | |
CN209260148U (zh) | 一种真空气淬炉之气冷系统 | |
CN201463608U (zh) | 高温物料气体快速喷射冷却单元 | |
CN211233033U (zh) | 一种家庭用移动式采暖及置换新风装置 | |
CN210826252U (zh) | 淬火炉热能利用系统 | |
CN103725840B (zh) | 一种真空炉 | |
CN2135755Y (zh) | 组合导热式粮食烘干机 | |
CN201615699U (zh) | 高温物料气体快速喷射冷却单元 | |
CN216005949U (zh) | 一种回火炉内部热量循环结构 | |
CN201704377U (zh) | 气体循环喷射冷却装置 | |
CN205564397U (zh) | 一种立式漆包机保温节能装置 | |
CN205667062U (zh) | 一种带制冷风量可调的服务器机柜 | |
CN201615698U (zh) | 高温物料气体喷射冷却单元 | |
CN109520226B (zh) | 一种多功能砖坯干燥设备 | |
CN105823320A (zh) | 热风真空双效烘干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