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09825U - 一种防止沉淀淤积的排水泵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沉淀淤积的排水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09825U
CN210409825U CN201921100589.7U CN201921100589U CN210409825U CN 210409825 U CN210409825 U CN 210409825U CN 201921100589 U CN201921100589 U CN 201921100589U CN 210409825 U CN210409825 U CN 2104098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water
collecting tank
pipe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0058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文清
许秋林
余文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Tongkun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Tongkun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Tongkun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Tongkun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0058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098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098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098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止沉淀淤积的排水泵站,包括沉淀池、集水池、水泵室,沉淀池远离集水池的侧壁设有进水口;沉淀池靠近进水口处倾斜设有格栅;沉淀池靠近集水池的侧壁开设有溢水口;沉淀池内设有第一污泥界面仪;集水池内设有液位传感器;集水池远离沉淀池的侧壁且靠近集水池底部的位置设有排水管;排水管另一端连通放置于水泵室的排水泵;排水泵的出水管伸出至出水池;水泵室内设有污泥泵;污泥泵的进泥口连通有污泥管,污泥管包括水平伸入集水池的底部的第一管道。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其能够及时将池底的污泥杂质清除,有效地避免污泥杂质对排水泵造成堵塞。

Description

一种防止沉淀淤积的排水泵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止沉淀淤积的排水泵站。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排水泵站作为防汛排涝和排水工程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正在得到广泛应用。城市径流雨水中夹杂着大量泥沙和其他杂质,只有水流流速达到一定要求,这些泥沙和杂质才能随着雨水流出管道,保持着自清畅通。因为城市径流中夹杂的泥沙杂质颗粒大小不一,密度不同,流量波动也较大,通过设计管道流速来清理淤泥是不足的。目前的污水处理泵站处理后的污水可以滤除多数的生活垃圾,但容易造成泵站筒体底部沉积淤泥,随着处理时间的不断积累,筒体底部的淤泥越来越多,容易造成排水泵停止工作的问题,进而发生机器故障。
目前,公告号为CN20550221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清淤装置的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包括筒体、进水口,设于筒体且与筒体的内部相连通;出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排水潜污泵和与至少一个排水潜污泵相连接的出水管,出水管的一端为出水口,排水潜污泵设于筒体内,出水口设于筒体;清淤装置,包括清淤管和设于清淤管的电磁阀,清淤管一端连接出水管,另一端设于筒体的底部;控制装置,设于筒体且电性连接排水潜污泵和电磁阀,以控制排水潜污泵和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
上述技术方案当开启清淤装置的电磁阀时,出水管中的污水被分流至清淤装置的清淤管中,并从筒体底部冲出,从而冲击筒体底部淤泥,防止筒体底部淤泥沉积,但存在以下缺陷:通过在出水管分流一部分污水到筒体底部,单凭靠分流的污水从清淤管的上端到下端的重力作用对筒体底部进行冲洗,尤其在筒体内有污水和污泥的情况下,清淤管内的水流冲击力太小,无法实现将污水与污泥充分混合,其不能有效地避免污泥对排水泵造成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沉淀淤积的排水泵站,其能够及时将池底的污泥杂质清除,有效地避免污泥杂质对排水泵造成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防止沉淀淤积的排水泵站,包括沉淀池、与沉淀池连通的集水池、与集水池连通的水泵室,所述沉淀池远离集水池的侧壁设有进水口;所述沉淀池靠近进水口处倾斜设有格栅;所述沉淀池靠近集水池的侧壁开设有溢水口;所述沉淀池内设有第一污泥界面仪;所述集水池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集水池远离沉淀池的侧壁且靠近集水池底部的位置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另一端连通放置于水泵室的排水泵;所述排水泵的出水管伸出至出水池;所述水泵室内设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的进泥口连通有污泥管,污泥管包括水平伸入集水池的底部的第一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从进水口进入沉淀池,通过格栅过滤掉一些杂质,沉淀池的积水从溢水口流入集水池,对进入排水泵的积水进行初步过滤。为了保证第一污泥界面仪的正常使用,第一污泥界面仪与格栅位置为错开设置,即格栅靠近第一污泥界面仪的端部与第一污泥界面仪远离沉淀池的侧面错开设置,留有间隙。第一污泥界面仪利用超声波回波检测原理,检测出传感器探头与污泥界面的距离和底面的距离,当此距离大于第一最大极限设定值时,使得污泥泵开启对池底的污泥进行清理,当第一污泥界面仪检测到距离小于第一最小极限设定值时,使得污泥泵停止工作。第一最大极限设定值一般设置为当前污泥界面靠近格栅下方的位置,第一最小极限设定值一般设置为当前污泥界面靠近污泥管上方的位置。集水池内的水位达到液位传感器的高水位设定值时,液位传感器响应,使得排水泵工作进行排水,当集水池内的水位低于液位传感器的低水位设定值时,排水泵停止工作。高水位设定值一般设置为当前水位靠近溢水口下方的位置,低水位设定值一般设置为当前水位靠近排水管上方的位置。
设置沉淀池,使得从进水口进入的积水不会夹杂杂质直接进入排水泵导致排水泵堵塞。通过在进口处倾斜设置格栅,避免经过格栅过滤的杂质粘附在格栅上。通过设置溢水口,使得经过沉淀的相对干净的积水流入集水池通过排水泵排出。通过在沉淀池与集水池的底部设置污泥管,使得污泥泵能够将沉淀在池底的杂质泥沙清理,避免长期积累导致杂质堵塞排水泵。通过沉淀池将杂质沉淀在池底,通过第一污泥界面仪判断出污泥界面的位置来使污泥泵及时清理沉淀在池底的杂质,简单高效,将在沉淀池过滤后的积水排到集水池内再通过排水泵进行排水,进一步避免了排水泵的进口被堵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池内设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水平设于两端固定于与开设有溢水口的侧壁相邻的两侧壁上的固定杆、转动套设于固定杆上的筛板、集水池靠近水泵室的侧壁且在筛板处于水平状态的位置设置的第一限位板、集水池靠近水泵室的侧壁且靠近集水池上方设置的第二限位板;所述固定杆位于筛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处;所述筛板靠近溢水口的一侧受到溢水口流入的积水冲击时向下方偏转,开设有溢水口的侧壁与筛板靠近溢水口的一侧形成有通道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过滤组件,使得进入集水池内的积水进一步过滤,避免夹杂有杂质的水直接进入排水泵。通过限位板的设置,使得筛板只能向远离排水管口的一侧偏转,经过筛板过滤的一部分杂质也会随着筛板偏转落至远离排水管口的一侧,避免杂质直接进入排水泵,使得进入排水泵的积水较为纯净,避免产生堵塞。另外,由于经过沉淀池的过滤后,进入集水池的杂质并没有很多,将经过筛板过滤的杂质向一侧堆积到一起,方便在池底的污泥管对池底的杂质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管道上竖直向上方连接有清洗管;所述清洗管与第一管道之间设有第一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泥泵在经过长期的使用,容易在泵体内沉淀淤泥,为了避免污泥泵损坏,设置清洗管进入泵体内进行冲洗,将清洗管的管口朝向沉淀池的上方,在清理完池底的污泥后,打开阀门即可实现对泵体的清洗。由于集水池内的水质比沉淀池内的水质较为纯净,将清洗管设置于集水池内,对于污泥泵内的清洗效果会更好。
所述第一管道伸入集水池底部且靠近沉淀池的位置连接有管口朝向集水池底部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管口处设有第二阀门;所述集水池上方设有第二污泥界面仪;所述筛板靠近溢水口的一端与第二污泥界面仪远离溢水口的侧面留有间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管道,使得集水池内沉淀的淤泥可以清理干净。设置第二阀门和第二污泥界面仪,将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分开控制,因为经过初次过滤,集水池内的淤泥沉淀少于沉淀池内的淤泥,为了避免集水池内的淤泥抽取完了之后,沉淀池内还需要抽取沉淀的淤泥,造成第二管道抽入过量积水或空气,从而导致沉淀池内的淤泥无法抽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伸入集水池的一端下方设置有向远离排水管的下方倾斜的斜板;所述斜板的下方位于污泥管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中,污水中仍然会有少量的污泥溢流到集水池内,设置斜板,使得污泥杂质尽可能地沉淀在池底的平面上,斜面上沉淀的淤泥相对来说较少,使得排水管内不易进入污泥杂质堵塞排水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上分别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用于固定污泥管的卡箍、成型于设置在污泥管下方的卡箍底端的脚架;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通过卡箍固定住在将脚架通过螺栓固定于池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箍将管道进行固定,与卡箍一体的脚架固定于池底,对污泥管能够起到稳定地支撑作用;设置支架,对管道进行支撑,防止污泥管排泥时重量过重导致管口与池底接触造成无法排泥;由于污泥管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其长度很长,通过支架能够保证在排泥时管道的内污泥流动的顺畅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泵与污泥泵的底部设置有底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排水泵与污泥泵设置于池底,池底的潮湿度较大,会导致电机受潮,影响泵的使用功能,设置底座使得电机不易受潮,保护电机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污泥管与集水池接口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排水管与集水池接口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污水或者污泥进入水泵室,导致设备的不安全性,设置密封圈,保证集水池与水泵室之间的密封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沉淀池将杂质沉淀在池底,通过第一污泥界面仪判断出污泥界面的位置来使污泥泵及时清理沉淀在池底的杂质,简单高效,将在沉淀池过滤后的积水排到集水池内再通过排水泵进行排水,进一步避免了排水泵的进口被堵塞;
2.通过筛板与限位板的设置,使得筛板只能向远离排水管口的一侧偏转,经过筛板过滤的一部分杂质也会随着筛板偏转落至远离排水管口的一侧,避免杂质直接进入排水泵,使得进入排水泵的积水较为纯净,避免产生堵塞;
3.在实际应用中,污水中仍然会有少量的污泥溢流到集水池内,设置斜板,使得沉淀在集水池底的污泥不易进入排水管的管口处,还使得污泥杂质尽可能地沉淀在池底的平面上,斜面上沉淀的淤泥相对来说较少,使得排水管内不易进入污泥杂质堵塞排水泵。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固定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沉淀池;11、第一污泥界面仪;12、进水口;13、溢水口;14、格栅;141、垃圾收集箱;142、电机;15、第二污泥界面仪;2、集水池;21、液位传感器;22、斜板;3、水泵室;31、排水泵;311、排水管;32、污泥泵;321、污泥管;322、第一管道;323、第二管道;324、清洗管;325、第一阀门;326、第二阀门;33、支架;331、卡箍;332、脚架;34、底座;35、密封圈;4、过滤组件;41、固定杆;42、筛板;43、第一限位板;44、第二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防止沉淀淤积的排水泵站,包括沉淀池1、与沉淀池1连通的集水池2、与集水池2连通的水泵室3。
沉淀池1远离集水池2的侧壁且靠近集水池2上方的位置开设有进水口12,沉淀池1靠近集水池2的侧壁且位于进水口12的水平面的上方开设有溢水口13。沉淀池1的上方且靠近进水口12的位置安装有第一污泥界面仪11。沉淀池1靠近进水口12的位置倾斜安装有格栅14,该格栅14为机械格栅。由于机械格栅为现有技术,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故对机械格栅的结构仅做简要介绍。
格栅14的上端面靠近沉淀池1的上方安装有电机142,格栅14通过电机142驱动,将杂物输送到格栅14靠近电机142的端部下方固定安装的垃圾收集箱141内。格栅14的下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到70度之间。
集水池2的上方靠近溢水口13的位置安装有第二污泥界面仪15。集水池2远离沉淀池1的侧壁且靠近集水池2底部的位置安装有排水管311。集水池2内靠近排水管311的上方安装有液位传感器21。排水管311靠近水泵室3的一端连通安装于水泵室3的排水泵31,排水泵31的出水管伸出至出水池。排水管311伸入集水池2的一端下方设置有向远离排水管311的下方倾斜的斜板22,斜板22的下方位于污泥管321的上方。集水池2内安装有过滤组件4。
如图2所示,过滤组件4包括水平设置于两端固定于与开设有溢水口13的侧壁相邻的两侧壁上的固定杆41、转动套设于固定杆41上的筛板42、集水池2靠近水泵室3的侧壁且在筛板42处于水平状态的位置的下方安装的第一限位板43、集水池2靠近水泵室3的侧壁且靠近集水池2上方安装的第二限位板44。筛板42靠近溢水口13的一端与第二污泥界面仪15远离溢水口13的侧面留有间隔。
结合图1所示,筛板42的边缘均靠近集水池2的四周侧壁。筛板42靠近溢水口13的一侧受到溢水口13流入的积水冲击时向下方偏转,开设有溢水口13的侧壁与筛板42靠近溢水口13的一侧形成有通道口。固定杆41位于筛板42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处。
如图1所示,水泵室3内安装有污泥泵32。污泥泵32的进泥口连通有污泥管321,污泥管321包括水平伸入集水池2的底部的第一管道322、与第一管道322的管口连接且水平伸入沉淀池1底部的第二管道323。第一管道322上竖直向上方连接有清洗管324,清洗管324与第一管道322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325。第一管道322与第二管道323上分别安装有支架33,且第二管道323的管口处安装有第二阀门326。
排水泵31与污泥泵32的底部均安装有底座34。污泥管321与集水池2接口的位置安装有密封圈35,排水管311与集水池2接口的位置安装有密封圈35。
如图3所示,支架33包括用于固定污泥管321的卡箍331、成型于设置在污泥管321下方的卡箍331底端的脚架332。第一管道322、第二管道323通过卡箍331固定住在将脚架332通过螺栓固定于池底。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水流从进水口12进入沉淀池1,通过格栅14过滤掉一些杂质收集到垃圾收集箱141中,沉淀池1的积水从溢水口13流入集水池2,对进入排水泵31的积水进行初步过滤。沉淀池1内设置的第一污泥界面仪11利用超声波回波检测原理,检测出传感器探头与污泥界面的距离和底面的距离,当此距离大于第一最大极限设定值时,使得污泥泵32开启对池底的污泥进行清理,当第一污泥界面仪11检测到距离差值小于第一最小极限设定值时,使得污泥泵32停止工作。第一最大极限设定值一般设置为当前污泥界面靠近格栅14下方的位置,第一最小极限设定值一般设置为当前污泥界面靠近污泥管321上方的位置。当第二污泥界面仪15检测到集水池2内距离差值大于第二最大极限设定值时,使得第二阀门326打开,使得污泥泵32对集水池2内的污泥进行抽取;当第二污泥界面仪15检测距离差值小于第二最小极限设定值时,使得第二阀门326关闭。第二最大极限设定值一般设置为污泥界面靠近斜板22的下方的位置;第二最小极限设定值一般设置为污泥界面靠近第二管道323的管道口上方的位置。
集水池2内的水位达到液位传感器21的高水位设定值时,液位传感器21响应,使得排水泵31工作进行排水,当集水池2内的水位低于液位传感器21的低水位设定值时,排水泵31停止工作。高水位设定值一般设置为当前水位靠近溢水口13下方的位置,低水位设定值一般设置为当前水位靠近排水管311上方的位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防止沉淀淤积的排水泵站,包括沉淀池(1)、与沉淀池(1)连通的集水池(2)、与集水池(2)连通的水泵室(3),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1)远离集水池(2)的侧壁设有进水口(12);所述沉淀池(1)靠近进水口(12)处倾斜设有格栅(14);所述沉淀池(1)靠近集水池(2)的侧壁开设有溢水口(13);所述沉淀池(1)内设有第一污泥界面仪(11);所述集水池(2)内设有液位传感器(21);所述集水池(2)远离沉淀池(1)的侧壁且靠近集水池(2)底部的位置设有排水管(311);所述排水管(311)另一端连通放置于水泵室(3)的排水泵(31);所述排水泵(31)的出水管伸出至出水池;所述水泵室(3)内设有污泥泵(32);所述污泥泵(32)的进泥口连通有污泥管(321),污泥管(321)包括水平伸入集水池(2)的底部的第一管道(3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沉淀淤积的排水泵站,其特征是:所述集水池(2)内设有过滤组件(4);所述过滤组件(4)包括水平设于两端固定于与开设有溢水口(13)的侧壁相邻的两侧壁上的固定杆(41)、转动套设于固定杆(41)上的筛板(42)、集水池(2)靠近水泵室(3)的侧壁且在筛板(42)处于水平状态的位置设置的第一限位板(43)、集水池(2)靠近水泵室(3)的侧壁且靠近集水池(2)上方设置的第二限位板(44);所述固定杆(41)位于筛板(42)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处;所述筛板(42)靠近溢水口(13)的一侧受到溢水口(13)流入的积水冲击时向下方偏转,开设有溢水口(13)的侧壁与筛板(42)靠近溢水口(13)的一侧形成有通道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沉淀淤积的排水泵站,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管道(322)上竖直向上方连接有清洗管(324);所述清洗管(324)与第一管道(322)之间设有第一阀门(32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沉淀淤积的排水泵站,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管道(322)伸入集水池(2)底部且靠近沉淀池(1)的位置连接有管口朝向集水池(2)底部的第二管道(323);所述第二管道(323)的管口处设有第二阀门(326);所述集水池(2)上方设有第二污泥界面仪(15);所述筛板(42)靠近溢水口(13)的一端与第二污泥界面仪(15)远离溢水口(13)的侧面留有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沉淀淤积的排水泵站,其特征是:所述排水管(311)伸入集水池(2)的一端下方设置有向远离排水管(311)的下方倾斜的斜板(22);所述斜板(22)的下方位于污泥管(321)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沉淀淤积的排水泵站,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管道(322)与第二管道(323)上分别设置有支架(33);所述支架(33)包括用于固定污泥管(321)的卡箍(331)、成型于设置在污泥管(321)下方的卡箍(331)底端的脚架(332);所述第一管道(322)、第二管道(323)通过卡箍(331)固定住在将脚架(332)通过螺栓固定于池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沉淀淤积的排水泵站,其特征是:所述排水泵(31)与污泥泵(32)的底部设置有底座(3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沉淀淤积的排水泵站,其特征是:所述污泥管(321)与集水池(2)接口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35);所述排水管(311)与集水池(2)接口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35)。
CN201921100589.7U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防止沉淀淤积的排水泵站 Active CN2104098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0589.7U CN210409825U (zh)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防止沉淀淤积的排水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0589.7U CN210409825U (zh)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防止沉淀淤积的排水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09825U true CN210409825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80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00589.7U Active CN210409825U (zh)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防止沉淀淤积的排水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098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55615B (zh) 一种带自清洗功能的初雨收集处理系统
CN105625557B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泵站
KR100959373B1 (ko) 상수도관의 이물질 배출장치
CN206621845U (zh) 水池污泥清理装置
CN212001543U (zh) 一种基于一体化预制泵站用排污循环系统
CN208815647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水利管道
CN210409825U (zh) 一种防止沉淀淤积的排水泵站
CN210078926U (zh) 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装置
CN215888504U (zh) 防淤堵式倒虹吸污水管道系统
CN205975746U (zh) 一种便捷移动的水利清淤自清洗装置
CN213192722U (zh) 一种化工生产中明沟杂物沉淀清理装置
CN208167930U (zh) 一种防堵塞的市政建设用雨水井
CN209076230U (zh) 一种雨水过滤净化装置
CN206970424U (zh) 一种垃圾给料斗的渗滤液密封收集排放系统
CN102121265A (zh) 下水管道防堵塞分离装置
CN206090665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污装置
CN205935168U (zh) 一种用于市政排水管道口的除污净化装置
CN206033411U (zh) 一种洗车废水的循环利用系统
CN218291585U (zh) 一种道路桥梁工程用排水装置
CN209556070U (zh) 一种雨水回收弃流装置
CN214940648U (zh) 一种水利建设工程用排水装置
CN218608289U (zh) 一种环保型污泥中转车间
CN214344742U (zh) 一种市政污水排放管道防堵清淤装置
CN108086442A (zh) 一种可收集沉淀物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20908520U (zh) 一种河道清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