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05175U - 一种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05175U
CN210405175U CN201921607789.1U CN201921607789U CN210405175U CN 210405175 U CN210405175 U CN 210405175U CN 201921607789 U CN201921607789 U CN 201921607789U CN 210405175 U CN210405175 U CN 2104051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photovoltaic cell
flexible film
film photovoltaic
inner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0778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艳贞
陈国栋
刘一川
陈维强
刘景涛
严军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Fuyan Mobile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Fuyan Mobil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Fuyan Mobile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Fuyan Mobil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0778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051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051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0517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包括壳体、传动马达、卷轴内芯、柔性薄膜光伏电池、收缩支撑杆和储能电池;通过柔性薄膜光伏电池与收缩支撑杆以及横向辅助支撑杆结构的配合,从而实现了可直接将整个车棚收纳在较小的壳体内的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收缩后占用空间更小,展开后具有更大的遮挡空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光伏车棚无法完成收缩,移动不便,需要单独设置支撑架,结构复杂,体积笨重的技术问题;整体结构更加简单,便携性更好,收纳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可折叠车棚大多是通过可折叠的伸缩架来完成收缩的,纵使在其完成收缩后因为其自身高度宽度的限制,其体积仍然非常庞大,携带非常不便。光伏虽然可以通过太阳能发电,但是其却很难做到折叠弯曲,想要将其与现有技术中的可折叠车棚结合,来实现一款在收缩后体积小,携带移动方便,展开后又可为车辆遮风挡雨,满足太阳能发电,为汽车充电提供电能,目前现有技术中也还没有更好的实现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光伏车棚无法折叠,体积庞大移动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包括壳体、传动马达、卷轴内芯、柔性薄膜光伏电池、收缩支撑杆和储能电池;传动马达通过皮带与卷轴内芯上的转轴连接,内侧端头固定在卷轴内芯上,在卷轴内芯上缠绕后,外侧端伸出壳体;所述收缩支撑杆为3组以上,设置在柔性薄膜光伏电池的底部作为车棚的支撑,收缩支撑杆的内侧端固定在卷轴内芯上,在跟随柔性薄膜光伏电池在卷轴内芯上缠绕后,外侧端伸出壳体;所述收缩支撑杆由至少3个单向旋转连接杆串接组成,连接杆单向旋转销轴穿过连接杆弹簧套后,将两个相邻的单向旋转连接杆的端头连接,单向旋转连接杆的底部,设置有能够在单向旋转连接杆伸出壳体后,使相邻单向旋转连接杆的底部限位成168°~178°夹角的收缩连接杆限位端头;所述连接杆弹簧套压缩后给与单向旋转连接杆一个展开的弹力。
进一步的,单向旋转连接杆为U型槽结构,相邻的单向旋转连接杆通过连接杆单向旋转销轴,穿过连接杆弹簧套将二者连接后,通过底部的收缩连接杆限位端头形成限位,来使单向旋转连接杆伸出壳体后,相邻单向旋转连接杆的底部成168°~178°夹角。
进一步的,柔性薄膜光伏电池在收缩支撑杆展开后,铺设在收缩支撑杆的上部,柔性薄膜光伏电池固定连接在单向旋转连接杆的中间部分,在相邻单向旋转连接杆的连接处不连接。
进一步的,壳体上还设置有提手。
进一步的,壳体与储能电池对应的位置还设置有散热孔,在壳体的底部还设置有滚轮。
进一步的,在壳体内部还设置有将内部空间分割成部分的隔板;在柔性薄膜光伏电池、收缩支撑杆与卷轴内芯设置的一侧的壳体内壁上还设置有,能够对卷曲的柔性薄膜光伏电池形成向内挤压力的弹性固定压板;所述储能电池、传动马达设置在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皮带穿过隔板将传动马达与卷轴内芯上的转轴连接。
进一步的,柔性薄膜光伏电池的两侧通过沿收缩支撑杆长度方向设置的折痕还连接有折叠延伸部;所述折叠延伸部在向上折叠后,使柔性薄膜光伏电池的长度小于遮阳板伸出口的宽度;所述折叠延伸部沿折痕向两侧展开后其宽度大于遮阳板伸出口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还包括横向设置在单向旋转连接杆中间的柔性薄膜光伏电池底部的横向辅助支撑杆,所述横向辅助支撑杆包括与单向旋转连接杆垂直连接的第一U型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内侧端头为U型,外侧部分为板状,第二支撑杆内侧端头通过销轴与弹簧活动套接在第一U型支撑杆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收缩支撑杆设计成单向旋转,且在旋转展开后其相邻底部夹角为168°~178°,然后通过将收缩支撑杆与柔性薄膜光伏电池结合后缠绕在卷轴内芯上,然后再通过皮带与传动马达连接,从而在传动马达向外转动时,收缩支撑杆与柔性薄膜光伏电池在传动马达的带动下,沿着遮阳板伸出口向外侧运动,由于在相邻的单向旋转连接杆的连接位置设置有连接杆弹簧转轴,从而在收缩支撑杆与柔性薄膜光伏电池传出遮阳板伸出口后,连接杆弹簧转轴即给收缩支撑杆一个向外展开的力,从而使收缩支撑杆与柔性薄膜光伏电池展开,从而收缩支撑杆与柔性薄膜光伏电池形成展开,形成充电车棚,从而在光照下柔性薄膜光伏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在储能电池内,待车辆需要充电时,通过充电电缆,为车辆充电;而在不使用,或者需要运输移动时,反向启动传动马达,卷轴内芯带动收缩支撑杆与柔性薄膜光伏电池反向转动,从而将收缩支撑杆与柔性薄膜光伏电池卷曲,使其缠绕在卷轴内芯上,完成收纳,从而使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展开收纳更加方便,收纳后占用空间更小,携带移动更加方便,不用再设置多余支撑杆,结构更加简单。通过在柔性薄膜光伏电池的两侧通过沿收缩支撑杆长度方向设置的折痕还连接有折叠延伸部,从而进一步在较小的壳体情况下,可以提供足够大的车棚空间,为车辆遮风挡雨,而在收纳时向将折叠延伸部向上折叠,然后正常收纳,从而显著减少收纳空间,整体更加简单,在不减小遮挡面积的情况下,显著减小设备体积,从而使安装,携带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单向旋转连接杆连接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产品横切剖视图。
图4是一个实施例中的产品展开状态图。
图5是横向辅助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柔性薄膜光伏电池;2、收缩支撑杆;2.1、单向旋转连接杆;3、卷轴内芯;4、转轴;5、皮带;6、传动马达;7、储能电池;8、充电电缆;9、连接杆单向旋转销轴;10、连接杆弹簧转轴;11、收缩连接杆限位端头;12、壳体;13、遮阳板伸出口;14、提手;15、弹性固定压板;16、散热孔;17、卷轴内芯支撑杆;18、滚轮;19、隔板;20、光伏输出缆线;21、横向辅助支撑杆;21.1、第一U型支撑杆;21.2、销轴;21.3、弹簧;21.4、第二支撑杆;22、折痕;23、折叠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收纳后占用空间更小,移动携带更加方便的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解释。
实施例1,如图1-图5所示,一种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包括不锈钢制成的矩形壳体12、传动马达6、卷轴内芯3、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收缩支撑杆2和储能电池7;卷轴内芯3由钢板焊接成的圆柱状结构,内部横向焊接卷轴内芯支撑杆17,用于加固。卷轴内芯3中部设置转轴4,转轴4穿过卷轴内芯3后由焊接在矩形壳体12底部的三角支撑架25支撑,从而形成两端被三角支撑架25支撑的可转动卷轴内芯3。传动马达6通过螺丝固定在矩形壳体12底部,其输出端通过皮带5与卷轴内芯3上的转轴4连接,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在作为太阳能电池的同时作为车棚棚架,优选的在其底部衬一层柔性篷布,二者通过黏胶粘合在一起,由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与柔性篷布共同作为车棚棚架。所述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的内侧端头通过螺丝横向固定在卷轴内芯3的钢板上,然后在卷轴内芯3上缠绕后,外侧端伸出壳体12。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的光伏输出缆线20与储能电池7连接,从而将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产生的电能存储到储能电池7中,储能电池7的输出端连接充电电缆8,充电电缆8用于为汽车充电。另外在储能电池7上还连接有传动马达6,及控制开关,从而通过储能电池7为传动马达6供电,进而通过控制传动马达6来控制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的展开与收缩。
收缩支撑杆2由10个单向旋转连接杆2.1串连组成,连接杆单向旋转销轴9穿过连接杆弹簧套10后将两个相邻的单向旋转连接杆2.1的端头连接,单向旋转连接杆2.1的底部,设置有能够在单向旋转连接杆2.1伸出壳体12后,使相邻单向旋转连接杆2.1的底部限位成168°夹角的收缩连接杆限位端头11,也就是在两个相邻单向旋转连接杆2.1展开后,由于底部相对因此限制其进一步旋转,从而使其底部夹角为168°,从而形成矩形壳体12伸出后向上,向前伸出的弧形,从而带动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也向上,向前伸出形成可以为车辆遮风挡雨的弧形车棚结构。
所述连接杆弹簧套10压缩后给予单向旋转连接杆2.1一个反向的展开的弹力。连接杆弹簧套10内部设置弹簧,将弹簧包过,弹簧两端伸出后分别支撑在两个相邻的单向旋转连接杆2.1的底部,从而在收缩状态时,给予单向旋转连接杆2.1一个向外展开的力。
所述收缩支撑杆2通过铆钉固定在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的底部作为车棚的支撑,收缩支撑杆2的内侧端,通过螺丝固定在卷轴内芯3上,在跟随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在卷轴内芯3上缠绕后,外侧端伸出壳体12。
如图2所示,为了使单向旋转连接杆2.1能够更好的实现单向限位旋转,优先的,单向旋转连接杆2.1为U型槽结构,相邻的单向旋转连接杆2.1通过连接杆单向旋转销轴9穿过连接杆弹簧套10将二者连接后,通过底板形成限位,来使单向旋转连接杆2.1伸出壳体12后,相邻单向旋转连接杆2.1的底部成178°夹角。从而使得,仅仅依靠收缩支撑杆2就可实现对整个车棚结构的支撑,单向旋转连接杆2.1在相邻位置,当展开后仅能实现与其底部成178°夹角,也就是当其在受到重力的情况下,由于其底部形成了限位,保证其无法再继续旋转,从而保证了整个车棚结构在展开后实现水平方向上的支撑,给予车棚一个向上的支撑力,而在其收纳过程中,由于受到向上折叠的力,从而迫使收缩支撑杆2不断卷曲,最终卷曲在卷轴内芯3上外成收纳。由于收缩支撑杆2在相邻的单向旋转连接杆2.1之间,其可以实现向上转动,因此可以顺利的保证卷曲收纳的完成,相邻单向旋转连接杆2.1的底部夹角以及其单体长度,可根据收缩支撑杆2的整体长度适度调整,本申请优选的采用每个单向旋转连接杆2.1长度为13cm,相邻单向旋转连接杆2.1的底部夹角为178°,总体个数为23个串接而成。
优选的所述相邻单向旋转连接杆2.1的底部夹角前10个夹角为176°,中间2个为177°,内侧末端10个之间夹角为178°的设计,也就是根据展开棚架所需角度来进行调整,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使车棚展开后呈现不同的遮挡角度,而对各个单向旋转连接杆2.1连接位置展开后的限位角度做各种调整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在收缩支撑杆2展开后,铺设在收缩支撑杆2的上部,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通过铆钉固定连接在单向旋转连接杆2.1的中间部分,在相邻单向旋转连接杆2.1的连接处不连接,从而有效保证在单向旋转连接杆2.1展开收缩过程中,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可以自由随着卷曲及展开。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携带移动更加方便,进一步的,在矩形壳体12的顶部焊接提手14,从而在需要移动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时,通过提手14来携带移动。
壳体12与储能电池7对应的位置还设置有散热孔16,在壳体的底部还设置有滚轮18。
如图3所示,为了使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车棚收缩展开免受储能电池7以及传动马达6工作的影响,也使得车棚收缩更加顺利,进一步的,在壳体12内部还设置有将内部空间分割成2部分的隔板19;在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收缩支撑杆2与卷轴内芯3设置的一侧的壳体内壁上还焊接有,能够对卷曲的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形成向内挤压力的弹性固定压板15,弹性固定压板15用于对经过卷曲后的车棚部分形成向内的挤压力,从而使车棚在卷入壳体12后,可以收缩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小。所述储能电池7、传动马达6设置在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皮带5穿过隔板19将传动马达6与卷轴内芯3上的转轴4连接,从而通过传动马达6转动,再带动卷轴内芯3转动,进而带动整个车棚的卷曲或者收缩。
如图4所示,为了使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在较小的收纳空间内实现对较大车棚部分的收纳,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的两侧通过沿收缩支撑杆2长度方向设置的折痕21还连接有折叠延伸部22;所述折叠延伸部22在向上折叠后,使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的长度小于遮阳板伸出口13的宽度;所述折叠延伸部22沿折痕21向两侧展开后其宽度大于遮阳板伸出口13的宽度。也就是在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可向上弯折的折痕21,而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可沿着折痕21向上折叠,从而在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展开时,使其具有更宽的面积来提供更大的太阳能转化空间,以及对车辆的遮雨面积,而当其在收纳过程中先将,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两侧的折叠延伸部22向上翻起折叠,然后在启动传动马达6,开始收纳,从而使其在折叠到相对较小的宽度后仍旧可实现卷曲收纳。
如图5所示,为了能够使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向两侧延伸的折叠延伸部22具有更好的横向支撑,进一步的,所述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还包括横向焊接在单向旋转连接杆2.1中间的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底部的,向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两侧延伸的横向辅助支撑杆21,所述横向辅助支撑杆21包括与单向旋转连接杆2.1垂直连接的第一U型支撑杆21.1和第二支撑杆21.4,所述第二支撑杆21.4内侧端头为U型,外侧部分为板状也就是平板结构,第二支撑杆21.4内侧端头通过销轴21.2与弹簧21.3活动套接在第一U型支撑杆21.1的内侧,通过销轴21.2在穿过弹簧21.3后再穿过第一U型支撑杆21.1外侧端头与第二支撑杆21.4内侧端头来进行旋转固定。第二支撑杆21.4内侧端头的U型侧板为弧形,从而使第二支撑杆21.4可相对第一U型支撑杆21.1向上旋转折叠,销轴21.2穿过第一U型支撑杆21.1后再穿过弹簧21.3,从而将第二支撑杆21.4旋转固定在第一U型支撑杆21.1上。折叠延伸部22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二支撑杆21.4的外侧端头板状部分,其折叠延伸部22上的螺丝固定孔稍大于固定螺丝,从而使其相对第二支撑杆21.4具有一定活动量,也就是在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沿着折痕22折叠时,折叠延伸部22可相对固定螺丝具有一定的活动量,保证其可以顺利向上折叠。。销轴21.2与弹簧21.3设置位置在折痕21的底部位置。从而在进行折叠时,将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两侧的折叠延伸部22沿着折痕21向上弯折,从而带动第二支撑杆21.4也向上弯折,由于第二支撑杆21.4的外侧端为板状,从而在弯折后相对也仍旧占有较小空间,在进行卷曲收纳时,其可以随着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以及收缩支撑杆2进入到壳体12内进行收纳,而在整个车棚进行展开时,当其伸出壳体12后,所述由于弹簧21.3的反作用力,第二支撑杆21.4自动向两侧展开,从而带动折叠延伸部22向两侧展开,在展开到水平水位后形成横向支撑。
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工作过程中,通过壳体12上的提手14将所述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移动到适当位置,然后根据储能电池7的电能情况,选择性的将储能电池7的充电线与直流电源接通,然后通过储能电池供电,通过控制开关控制传动马达转动6,进而带动皮带5再带动转轴4及卷轴内芯3转动,由于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与收缩支撑杆2的内侧端头都是固定在卷轴内芯3的柱面上的,因此在卷轴内芯3转动的过程中会使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及收缩支撑杆2形成正转反转,从而使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及收缩支撑杆2可以从遮阳板伸出口13伸出或者收缩。在伸出过程中,在卷轴内芯3反向转动下,推进缠绕在其上面的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及收缩支撑杆2转动,进而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及收缩支撑杆2的外侧端从遮阳板伸出口13伸出,在不断伸出过程中,由于连接杆弹簧转轴3的存在,从而促使单向旋转连接杆2.1不断展开,又由于相邻的单向旋转连接杆2.1之间底部夹角为168°~175°,因此在其不断展开的过程中,在弹簧弹力以及重力的作用下,其不断的向壳体12的前方及上方伸展,从而带动设置在其上部的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不断的向外向上伸展,从而形成弧形的车棚结构,进一步的随着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及收缩支撑杆2不断的展开,横向辅助支撑杆21也在弹簧21.3的作用下向两侧展开,进而折叠延伸部23沿着折痕22不断展开,从而在横向上形成足够的宽度,在完成伸缩后,设置在上部的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就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从而不断的存储到储能电池7内,完成能量转化。在需要进行收缩时,先手动将折叠延伸部23上折,然后通过控制开关控制传动马达反向带动卷轴内芯3转动,从而将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及收缩支撑杆2卷入壳体12内,缠绕在卷轴内芯3上,由于壳体12内部弹性固定压板15的存在,从而使缠绕在卷轴内芯3上的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及收缩支撑杆2可以占用更小的空间,最终完成收纳。由于传动马达与储能电池与收纳部分的装置的分开设置,从而更加便于防水设计,对收纳部分的影响也更小。
通过柔性薄膜光伏电池1与收缩支撑杆2以及横向辅助支撑杆21结构的配合,从而实现了可直接将整个车棚收纳在较小的壳体内的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收纳后占用空间更小,展开后具有更大的遮挡空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光伏车棚无法完成收缩,移动不便,需要单独设置支撑杆,整体车棚结构复杂,体积笨重的技术问题,从而使整体结构更加简单,便携性更好。

Claims (8)

1.一种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传动马达、卷轴内芯、柔性薄膜光伏电池、收缩支撑杆和储能电池;传动马达通过皮带与卷轴内芯上的转轴连接,内侧端头固定在卷轴内芯上,在卷轴内芯上缠绕后,外侧端伸出壳体;所述收缩支撑杆为3组以上,设置在柔性薄膜光伏电池的底部作为车棚的支撑,收缩支撑杆的内侧端固定在卷轴内芯上,在跟随柔性薄膜光伏电池在卷轴内芯上缠绕后,外侧端伸出壳体;所述收缩支撑杆由至少3个单向旋转连接杆串接组成,连接杆单向旋转销轴穿过连接杆弹簧套后,将两个相邻的单向旋转连接杆的端头连接,单向旋转连接杆的底部,设置有能够在单向旋转连接杆伸出壳体后,使相邻单向旋转连接杆的底部限位成168°~178°夹角的收缩连接杆限位端头;所述连接杆弹簧套压缩后给与单向旋转连接杆一个展开的弹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其特征在于:单向旋转连接杆为U型槽结构,相邻的单向旋转连接杆通过连接杆单向旋转销轴,穿过连接杆弹簧套将二者连接后,通过底部的收缩连接杆限位端头形成限位,来使单向旋转连接杆伸出壳体后,相邻单向旋转连接杆的底部成168°~178°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柔性薄膜光伏电池在收缩支撑杆展开后,铺设在收缩支撑杆的上部,柔性薄膜光伏电池固定连接在单向旋转连接杆的中间部分,在相邻单向旋转连接杆的连接处不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上还设置有提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与储能电池对应的位置还设置有散热孔,在壳体的底部还设置有滚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部还设置有将内部空间分割成两部分的隔板;在柔性薄膜光伏电池、收缩支撑杆与卷轴内芯设置的一侧的壳体内壁上还设置有,能够对卷曲的柔性薄膜光伏电池形成向内挤压力的弹性固定压板;所述储能电池、传动马达设置在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皮带穿过隔板将传动马达与卷轴内芯上的转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柔性薄膜光伏电池的两侧通过沿收缩支撑杆长度方向设置的折痕还连接有折叠延伸部;所述折叠延伸部在向上折叠后,使柔性薄膜光伏电池的长度小于遮阳板伸出口的宽度;所述折叠延伸部沿折痕向两侧展开后,其宽度大于遮阳板伸出口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还包括横向设置在单向旋转连接杆中间的柔性薄膜光伏电池底部的横向辅助支撑杆,所述横向辅助支撑杆包括与单向旋转连接杆垂直连接的第一U型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内侧端头为U型,外侧部分为板状,第二支撑杆内侧端头通过销轴与弹簧活动套接在第一U型支撑杆的内侧。
CN201921607789.1U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051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07789.1U CN210405175U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07789.1U CN210405175U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05175U true CN210405175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42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0778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05175U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051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8426A (zh) * 2020-09-11 2020-11-20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外语教学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8426A (zh) * 2020-09-11 2020-11-20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外语教学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8523B (zh) 汽车遮阳罩
CN210405175U (zh) 一种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
CN110572115A (zh) 一种可收缩式移动光伏充电车棚结构
CN105882820A (zh) 隐形电瓶车雨棚
CN109340045B (zh) 一种风光结合式发电设备
CN211818512U (zh) 一种多功能可折叠遮阳蓬
CN204428722U (zh) 太阳能登山杖
JP2023035811A (ja) 太陽光発電装置
CN104608609B (zh) 车载智能车衣
CN201086626Y (zh) 一种可安装于车顶或车尾箱的汽车遮阳篷
CN218479770U (zh) 一种伸缩卷绕的遮阳罩
CN220849054U (zh) 一体化伸缩帐篷行李架
CN111845366A (zh) 一种太阳能收集装置和具有其的电动车
CN213487342U (zh) 一种太阳能遮阳伞
CN212243662U (zh) 一种电动车太阳能充电装置
CN212400915U (zh) 一种太阳能收集装置和具有其的电动车
CN110402727B (zh) 一种接力式保温被铺卷系统
CN218054812U (zh) 一种汽车遮阳装置
CN216961703U (zh) 一种电动收放遮阳装置
CN220377990U (zh) 一种便于收放的充气帐篷
CN220640113U (zh) 一种方便撑开和取下的电动车遮阳伞
CN220889724U (zh) 一种用于帐篷的顶棚及具有该顶棚的帐篷
CN215168635U (zh) 一种车边帐篷
CN217602287U (zh) 车辆的天幕帐篷和车辆
CN216008027U (zh) 一种方便携带移动式帐篷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4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