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03871U - 防爆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防爆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03871U
CN210403871U CN201921974612.5U CN201921974612U CN210403871U CN 210403871 U CN210403871 U CN 210403871U CN 201921974612 U CN201921974612 U CN 201921974612U CN 210403871 U CN210403871 U CN 2104038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explosion
proof
flame
retard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7461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Bike New Power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cheng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cheng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cheng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7461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038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038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038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爆电池模组,其包括电池组、阻燃减震板、提拉束紧带,所述电池组采用压紧接触式免焊接设计,其一侧壁或相对的两侧壁设有防爆盖板,所述防爆盖板压紧弹性电连接件使其连接组成电池组的各单体电池的电极,所述阻燃减震板设于所述电池组其他侧壁并突出于所述防爆盖板并不对所述防爆盖板进行包裹,其保证电池因热失衡引起温度过高时防爆盖板可以脱落从而破坏电池组的连接、形成防爆防护结构。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防爆电池模组,可以在电池模组内部某些单体电池发生严重热失衡时,通过破坏电池连接结构来避免电池模组的整体热失衡,从而避免了严重的爆炸、起火等情况的发生。

Description

防爆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爆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大功率直流电动化工具也越来越普及,比如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各种UPS不间断电源等,已成为整个社会生态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池组作为各种大功率直流电动化工具的能量供应装置,其性能严重影响着各种所述电动化工具的性能,比如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的续航里程等。铅酸电池组曾经拥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但因其高污染和低能量密度等因素,铅酸电池正在逐步的被众多的应用场景抛弃,取而代之的是近些年强势突起的锂电池。
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污染小等优点,但其电化学反应原理也决定了其并非一种非常安全稳定的电池,其一旦出现过度充电或内/外部短路等因素引起电池单体温度过高时,电池内部电化学反应将随温度升高而愈加剧烈,进而产生更大的热量,当温度达到约130摄氏度时,常规锂电池负极处抑制反应速率的钝化膜将开始彻底分解,并将导致更加严重的热失衡致使正极表面钝化膜分解正极发生析氧,并继续同电解液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并形成高内压甚至还将伴随锂炭负极同粘结剂的剧烈放热反应、电池内部绝缘层被破坏,从而所述温度过高的单体电池将会电压急剧下降变成一个常规导电体并且因其内部剧烈反应产生的大量热量和高气压而面临随时起火、爆炸的风险。虽然一个单体电池热失衡所能释放的能量是有限的,不过现阶段电池组大多采用多个单体电池通过焊接或其他接触连接结构并联、串联组成,当一个单体电池热失衡时并不能够断开其与其他电池的连接,从而将直接引发更大规模的热失衡事故的发生,这将不可避免的导致电池组的起火/爆炸现象,比如特斯拉汽车的自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单、安全性能好的防爆电池模组。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爆电池模组,其包括电池组、阻燃减震板、提拉束紧带,所述阻燃减震板设于所述电池组的侧壁,所述提拉束紧带缠绕所述电池组的侧壁、阻燃减震板的表面以保证阻燃减震板和电池组之间配合稳固并方便电池组的取放。
进一步的,所述阻燃减震板包括第一阻燃减震板和第二阻燃减震板,所述第一阻燃减震板和第二阻燃减震板分别设于所述电池组相对的两侧壁;所述电池组的两端还设有防爆盖板,所述防爆盖板位于所述第一阻燃减震板、第二阻燃减震板之间;所述第一阻燃减震板、第二阻燃减震板突出于所述防爆盖板并不对所述防爆盖板进行包裹,其保证电池因热失衡引起温度过高时防爆盖板可以脱落从而破坏电池组的连接,形成第一层防爆防护。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燃减震板与所述电池组相近的一面设置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阻燃减震板与所述电池组相近的一面设置第二限位槽。
进一步的,还包括箱体,所述电池组、阻燃减震板、提拉束紧带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采用金属材质,并采用密封设计,其表面进行绝缘处理;所述箱体隔绝了电池组和外部的接触,作为第二层安全防护保证外部的水份、氧气、灰尘等无法进入箱体内部对电池组产生影响及保证内部的防爆盖板脱落时电池组不会影响到外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池管理模块,所述电池箱体外侧设置有充放电同口接口,或设有正极接线端子、负极接线端子以及充电接口或电压信号采样接口两者之一:
当所述电池箱体外侧装配充放电同口接口时,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置于所述电池箱体内部,其电压采样线分别连接对应各串电池的正极和电池模块总负极,其余接线分别对应连接电池组总负极、充放电同口接口负极引脚,所述充放电同口接口正极引脚在箱体内部连接电池组总正极;
当所述电池箱体外侧装配正极接线端子、负极接线端子和充电接口时,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置于所述电池箱体内部,其电压采样线分别连接对应各串电池的正极和电池模块总负极,其其余接线分别对应连接电池组总负极、负极接线端子引脚、充电接口负极引脚;所述正极接线端子引脚在箱体内部连接电池组总正极;
当所述电池箱体外侧装配正极接线端子、负极接线端子和电压信号采样接口时,不少于一个所述装有电池组的电池箱体之间串联连接,并通过一个电池管理模块进行整体管理。
在本方案中电池管理模块作为第三层常规安全防护对整个电池模组进行管理。
进一步的,所述阻燃减震板采用硬质防火阻燃泡棉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防爆盖板采用阻燃性塑料材质,且其耐高温低于100摄氏度。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组包括不少于一个压紧接触式免焊接电池模块;所述压紧接触式免焊接电池模块包括不少于一个单体电池和不少于一个压紧导通单元;所述压紧导通单元设有不少于一个容置所述单体电池的容置单元、多个与单体电池电极相对的弹性电连接件、多个防爆盖板和用于固定所述压紧导通单元的紧固连接件。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单元用于容置电池并对电池限位,所述弹性电连接件分别与各所述单体电池的电极压紧并电导通连,所述防爆压板置于所述压紧导通单元的侧壁并与侧壁的弹性电连接件压紧接触,所述紧固连接件保证所述压紧接触式免焊接电池模块的结构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箱体内部摆放多个所述电池组时,多个电池组之间通过连接线进行串联和/或并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接触式免焊接电池组包括多个压紧接触式免焊接电池模块时,各所述电池模块间通过紧固件进行连接固定,各所述电池模块之间通过电连接片进行串联和/或并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接触式免焊接电池模块包括多个单体电池时,多个所述弹性电连接件使多个所述单体电池之间串联和/或并联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单体电池可以是圆柱形电池、方块形电池或软包锂电池等,但同一所述防爆阻燃电池模组选用的所有电池规格必须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防爆电池模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空气开关与负载连接,可进一步的增加整个电池模组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防爆电池模组的有益效果是,创造性的设计了上述的三层安全防护体系,极大的增加了电池组的使用安全性,尤其第一层的防爆防护,可以在电池管理模块失效或电池内部短路等导致电池模组内部某些单体电池发生严重热失衡时,通过防爆盖板的脱落来破坏电池组连接结构从而避免电池模组的整体热失衡,进而避免了严重的爆炸/起火等情况发生的可能,同时压紧接触式免焊接结构也更便于电池组的装拆和修理维护;电池箱体内部铺设阻燃减震板,不仅保证了防爆盖板脱落所需的空间,也能对电池组起到良好的减震作用从而减少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所承受的硬冲击;阻燃减震板外设置的提拉束紧带,不仅保证了阻燃减震板和电池组的接触的稳固,同时可以方便的对电池组进行取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爆电池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爆电池模组的带有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爆电池模组的电池组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爆电池模组的压紧接触式免焊接电池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爆电池模组的压紧导通单元。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爆电池模组的第一阻燃减震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爆电池模组的第二阻燃减震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爆电池模组的拉束紧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防爆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10、阻燃减震板20、提拉束紧带30。
请结合图6,电池组10在本实施例中为压紧接触式免焊接电池组。所述压紧接触式免焊接电池组包括不少于一个压紧接触式免焊接电池模块12。也就是多个该电池组包括多个压紧接触式免焊接电池模块12。每个压紧接触式免焊接电池模块包括不少于一个单体电池14和不少于一个压紧导通单元16。
请参阅图2及图3并结合图6,所述压紧导通单元16包括不少于一个用于容置单体电池的容置单元162、多个与单体电池电极相对的弹性电连接件164、多个防爆盖板166和紧固连接件168。其中,弹性电连接件164分别与各所述单体电池14的电极压紧并电导通连。防爆盖板166通过紧固连接件168固定电池。所述容置单元162在图示实施例中为多个阵列排布的容置槽163,容置槽163用于容置电池,容置槽163的侧壁对电池进行限位。
请参阅图4、5,当所述压紧接触式免焊接电池组包括多个压紧接触式免焊接电池模块时,各所述电池模块间通过紧固件161进行连接固定。具体的,相邻的两压紧导通单元16的侧壁开设匹配的固定孔,紧固件同时插入固定孔,将两者连接连接。在图示实施中,紧固件161的横截面呈两相接燕尾型。
各所述电池模块之间通过弹性电连接件进行串联和/或并联连接。
所述电池在所述压紧接触式免焊接电池组中的排列方向为电极指向所述压紧接触式电池组的侧面。
当所述压紧接触式免焊接电池模块包括多个单体电池时,多个所述弹性电连接件使多个所述单体电池之间串联和/或并联连接。
当所述电池箱体内部摆放多个所述压紧接触式免焊接电池组时,多个电池组之间进行串联和/或并联连接。
所述单体电池可以是圆柱形电池、方块形电池或软包锂电池等,但同一所述防爆阻燃电池模组选用的所有电池规格必须一致。
所述压紧导通单元的容置单元和防爆盖板采用阻燃性塑料材质,且耐高温的温度在100摄氏度以下。
所述阻燃减震板20设于所述电池组的侧壁,所述提拉束紧带30缠绕所述电池组的侧壁、阻燃减震板20的表面。
请结合参阅图7、8,图示实施例中,所述阻燃减震板20包括第一阻燃减震板22和第二阻燃减震板24,所述第一阻燃减震板22和第二阻燃减震板24分别设于所述电池组相对的两侧壁;所述电池组的两端还设有防爆盖板166,所述防爆盖板166位于所述第一阻燃减震板22、第二阻燃减震板24之间;所述第一阻燃减震板22、第二阻燃减震板24的两端均突出于所述防爆盖板166。也即,第一阻燃减震板22和第二阻燃减震板24在所述电池组的防爆盖板166所在侧面的方向上长于电池组,并且不对所述防爆盖板进行包裹,使得防爆盖板与外箱体之间留有一段间隙,对防爆盖板的脱落预留空间。防止一旦电池因内部热失衡引起爆炸/起火时,防爆盖板从第一阻燃减震板、第二阻燃减震板中间脱落,避免破坏电池连接结构形成第一层安全防护。
所述第一阻燃减震板22与所述电池组的电池接触处设置第一限位槽222,所述第二阻燃减震板24与所述电池组的电池接触处设置第二限位槽242。于图示实施例中,第一阻燃减震板22与电池组的电池单体接触之处,形成与电池的外形相匹配的长凹槽,使得第一阻燃减震板22与电池单体紧密的配合。第二阻燃减震板24与电池组的电池单体接触之处,形成与电池的外形相匹配的长凹槽,使得第二阻燃减震板24与电池单体紧密的配合。所述第一阻燃减震板22和第二阻燃减震板24均采用硬质防火阻燃泡棉材质。
防爆电池模组还包括箱体60,箱体60采用金属材质制作。所述箱体隔绝了电池组和外部的接触,作为第二层安全防护保证外部的水份、氧气、灰尘等无法进入箱体内部对电池组产生影响及保证内部的防爆盖板脱落时电池组不会影响到外部。
请参阅图9,所述提拉束紧带30缠绕所述电池组的侧壁、阻燃减震板的表面以保证阻燃减震板和电池组之间配合稳固并方便电池组的取放。提拉束紧带30包括缠绕部32以及收紧部34,缠绕部32和收紧部34固定连接。收紧部34可调整松紧度,以调整阻燃减震板20和电池组之间松紧度。
防爆电池模组还包括电池管理模块。所述电池箱体外侧设置有正极接线端子、负极接线端子,以及充电接口或电压信号采样接口两者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单体电池可以是圆柱形电池、方块形电池或软包锂电池等,但同一所述防爆阻燃电池模组选用的所有电池规格必须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防爆电池模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空气开关与负载连接,可进一步的增加整个电池模组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当所述电池箱体外侧装配充电接口时,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置于所述电池箱体内部,电压采样线分别连接对应各串电池的正极和电池模块总负极,其余接线分别连接电池组总负极、负极接线端子引脚、充电接口负极引脚;所述正极接线端子引脚在箱体内部连接电池组总正极。
当所述电池箱体外侧装配电压信号采样接口时,不少于一个所述装有电池组的电池箱体之间串联连接,并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对外供电。
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市面上有大量的现有方案及产品,比如达锂保护板、蚂蚁BMS等,其功能主要包括防止过度充/放电、防止充/放电电流过大、防止外部短路、防止电池组高温充/放电等,在本方案中电池管理模块作为第三层常规安全防护对整个电池模组进行管理。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防爆电池模组,其包括电池组、阻燃减震板、至少一个提拉束紧带,所述阻燃减震板设于所述电池组的侧壁,所述提拉束紧带缠绕所述电池组的侧壁、阻燃减震板的表面以捆紧所述电池组。在电池组的外壁设置阻燃减震板可以减少电池组的震动,而提拉束紧带可以方便的进行捆绑。
更为具体的,防爆电池模组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的三层安全防护体系,极大的增加了电池组的使用安全性,尤其第一层的防爆防护,可以在电池管理模块失效或电池内部短路等导致电池模组内部某些单体电池发生严重热失衡时,通过防爆盖板的脱落来破坏电池组连接结构从而避免电池模组的整体热失衡,进而避免了严重的爆炸/起火等情况发生的可能,同时压紧接触式免焊接结构也更便于电池组的装拆和修理维护。电池箱体内部铺设阻燃减震板,不仅保证了防爆盖板脱落所需的空间,也能对电池组起到良好的减震作用从而减少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所承受的硬冲击;阻燃减震板外设置的提拉束紧带,不仅保证了阻燃减震板和电池组的接触的稳固,同时可以方便的对电池组进行取放。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爆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阻燃减震板、提拉束紧带,所述阻燃减震板设于所述电池组的侧壁,所述提拉束紧带缠绕所述电池组的侧壁、阻燃减震板的表面以捆紧所述电池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减震板至少包括第一阻燃减震板和第二阻燃减震板,所述第一阻燃减震板和第二阻燃减震板分别设于所述电池组相对的两侧壁;所述电池组的一端或两端还设有防爆盖板,所述防爆盖板位于所述第一阻燃减震板、第二阻燃减震板之间;所述第一阻燃减震板、第二阻燃减震板突出于所述防爆盖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爆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燃减震板与所述电池组相近的一面设置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阻燃减震板与所述电池组相近的一面设置第二限位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爆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箱体,所述电池组、阻燃减震板、提拉束紧带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采用阻燃材料制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爆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管理模块,所述电池箱体外侧设置有充放电同口接口,或设置有正极接线端子、负极接线端子以及充电接口或电压信号采样接口两者之一;
当所述电池箱体外侧装配充放电同口接口时,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置于所述电池箱体内部,其电压采样线分别连接对应各串电池的正极和电池模块总负极,其其余接线分别对应连接电池组总负极、充放电同口接口负极引脚,所述充放电同口接口正极引脚在箱体内部连接电池组总正极;
当所述电池箱体外侧装配正极接线端子、负极接线端子和充电接口时,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置于所述电池箱体内部,其电压采样线分别连接对应各串电池的正极和电池模块总负极,其余接线分别对应连接电池组总负极、负极接线端子引脚、充电接口负极引脚;所述正极接线端子引脚在箱体内部连接电池组总正极;
当所述电池箱体外侧装配正极接线端子、负极接线端子和电压信号采样接口时,不少于一个所述装有电池组的电池箱体之间串联连接,并通过一个电池管理模块进行整体管理。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爆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束紧带包括缠绕部以及收紧部,所述缠绕部和收紧部固定连接,所述收紧部可调整收紧部松紧度。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爆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盖板采用阻燃性塑料材质。
8.如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防爆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包括不少于一个压紧接触式免焊接电池模块;所述压紧接触式免焊接电池模块包括不少于一个单体电池和不少于一个压紧导通单元;所述压紧导通单元设有不少于一个容置所述单体电池的容置单元、多个与单体电池电极相对的弹性电连接件、不少于一个的防爆盖板和用于固定所述压紧导通单元的紧固连接件;所述容置单元用于容置电池并对电池限位,所述弹性电连接件分别与各所述单体电池的电极压紧并电导通连接,所述防爆盖板置于所述压紧导通单元的侧壁并与侧壁的弹性电连接件压紧接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爆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接触式免焊接电池组包括多个压紧接触式免焊接电池模块,各所述电池模块间通过紧固件进行连接固定,各所述电池模块之间通过电连接片进行串联和/或并联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爆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接触式免焊接电池模块包括多个单体电池,多个所述弹性电连接件使多个所述单体电池之间串联和/或并联连接。
CN201921974612.5U 2019-11-15 2019-11-15 防爆电池模组 Active CN2104038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74612.5U CN210403871U (zh) 2019-11-15 2019-11-15 防爆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74612.5U CN210403871U (zh) 2019-11-15 2019-11-15 防爆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03871U true CN210403871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43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74612.5U Active CN210403871U (zh) 2019-11-15 2019-11-15 防爆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0387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54144A (zh) * 2020-09-23 2020-12-08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软包模组和电动车辆
CN112332032A (zh) * 2020-06-23 2021-02-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以及使用电池组作为电源的装置
EP4106076A1 (en) * 2021-06-16 2022-12-21 Shu-Chin Chen Flame-retardant and explosion-proof battery pack for electric vehic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2032A (zh) * 2020-06-23 2021-02-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以及使用电池组作为电源的装置
CN112332032B (zh) * 2020-06-23 2024-02-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以及使用电池组作为电源的装置
CN112054144A (zh) * 2020-09-23 2020-12-08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软包模组和电动车辆
CN112054144B (zh) * 2020-09-23 2023-05-09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软包模组和电动车辆
EP4106076A1 (en) * 2021-06-16 2022-12-21 Shu-Chin Chen Flame-retardant and explosion-proof battery pack for electric vehic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03871U (zh) 防爆电池模组
CN105247729B (zh) 具有冷却剂流动通道的电池模块组件
CN102306717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包及其制作方法
CN201904409U (zh) 可修复大型锂离子二次电池
WO2016032092A1 (ko) 전지모듈
CN216698555U (zh) 电池模块和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US11289762B2 (en) Battery pack
US20140030574A1 (en) Car battery with waterproofness, fireproofness, shockproofness and explosion-proofness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130116446A (ko) 신규한 구조의 외부 입출력 케이블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어셈블리
WO2014017779A1 (ko) 파우치형 전지셀이 내장되어 있는 각형화된 전지셀
CN112271374A (zh) 一种多单格一体化锂电池及其制造工艺
CN110911172A (zh) 一种软包超级电容器模组
KR102519837B1 (ko) 배터리 모듈, 배터리 팩 및 배터리를 전원으로 사용하는 장치
CN210607513U (zh) 一种动力循环用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
CN218414686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4784441B (zh) 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04407434U (zh) 一种安全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组结构
CN216529117U (zh) 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CN209993636U (zh) 电池模组
CN201413847Y (zh) 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03427095A (zh) 一种大容量动力型电池组的制造方法
CN210040320U (zh)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模块结构
CN208570716U (zh) 一种电动摩托车用的锂离子电池模组
CN201853773U (zh) 充电电池组装机构
CN219436055U (zh) 一种锂一次/二次电池组用圆柱电芯固定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07

Address after: No. 59, Meilin Avenue, Huangshan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Bike New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401, building 6, Sanli Industrial Park, No.4 Jianshe Road, Lijin community, Hangche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YICHENGXI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