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02150U - 一种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02150U
CN210402150U CN201921389317.3U CN201921389317U CN210402150U CN 210402150 U CN210402150 U CN 210402150U CN 201921389317 U CN201921389317 U CN 201921389317U CN 210402150 U CN210402150 U CN 2104021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ensor
trigger signal
processor
target obj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8931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恒
宋以祥
张燕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8931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021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021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021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设置于所述终端上的传感器,用于将目标物体靠近所述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转换为触发信号;设置于所述终端内的处理器,用于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以接收所述触发信号来触发所述终端与另一终端进行交互。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但不限于一种终端。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终端厂商采用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技术完成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与手机之间的配对,及对等式网络(peer-to-peer,P2P)数据的传输,但该方案有如下缺陷:PC必须在外表面增加NFC标签,标签内线圈的尺寸要保证标签能被顺利读取;如此,一旦标签不能被顺利读取,就不能顺利进行匹配及传输,用户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设置于所述终端上的传感器,用于将目标物体靠近所述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转换为触发信号;
设置于所述终端内的处理器,用于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以接收所述触发信号来触发所述终端与另一终端进行交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包括:感应部件和传感器芯片,所述感应部件与所述传感器芯片相连;
所述感应部件,用于感应所述目标物体的靠近来生成所述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传输至所述传感器芯片;
所述传感器芯片,用于将所述电信号转换为所述触发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芯片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所述传感器芯片将所述触发信号传输至所述处理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应部件的外表面与所述终端的外表面位于同一表面;
所述感应部件的外表面,用于感应所述目标物体靠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还包括:显示屏;
所述感应部件的外表面与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终端的同一表面;
所述感应部件的外表面,用于感应所述目标物体靠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应部件与所述显示屏分别位于所述同一表面的不同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还包括:图像采集器;
所述感应部件设置于所述终端的靠近所述图像采集器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还包括:蓝牙模块;所述触发信号包括第一触发信号;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蓝牙模块电连接,以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后,通过所述电连接控制所述蓝牙模块与所述另一终端进行配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还包括:无线模块;所述触发信号包括第二触发信号;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无线模块电连接,以接收到所述第二触发信号后,通过所述电连接控制所述无线模块与所述另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包括电容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包括:设置于所述终端上的传感器,用于将目标物体靠近所述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转换为触发信号;设置于所述终端内的处理器,用于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以接收所述触发信号来触发所述终端与另一终端进行交互;如此,能够通过设置在终端上的传感器触发终端与另一终端进行交互,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在附图(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可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不同字母后缀的相似附图标记可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示例。附图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大体示出了本文中所讨论的各个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感应部件位于终端上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感应部件位于终端上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感应部件与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感应部件与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感应部件位于终端上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PC端与手机端之间进行配对或数据传输的效果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PC端与手机端之间进行配对或数据传输的效果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PC端与手机端之间进行配对或数据传输的效果示意图三;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PC端与手机端之间进行配对或数据传输的效果示意图四;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PC端与手机端之间进行配对或数据传输的效果示意图五;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PC端与手机端之间进行配对或数据传输的效果示意图六;
附图标记说明:10,终端;11,传感器;111,感应部件;112,传感器芯片;12,处理器;13,显示屏;14,图像采集器;15,蓝牙模块;16,无线模块;21,PC端;22,手机端;23,电容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能够通过设置在终端上的传感器触发终端与另一终端进行交互。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终端10包括:
设置于终端10上的传感器11,用于将目标物体靠近传感器11产生的电信号转换为触发信号。
设置于终端10内的处理器12,用于与传感器11电连接,以接收所述触发信号来触发终端10与另一终端进行交互。
其中,目标物体可以为用户的手、移动的物体等能向传感器11靠近的物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目标物体不做限制。
这里,终端10上设置传感器11,用于检测目标物体的靠近。当目标物体向传感器11靠近,传感器11检测到目标物体靠近后,产生电信号,并将产生的电信号转换为触发信号。
处理器12与传感器11电连接。处理器12接收到触发信号后,处理器12触发终端10与另一终端进行交互。终端10与另一终端之间的交互可包括:终端10与另一终端之间进行配对;终端10与另一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在终端10与另一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包括:终端10向另一终端发送数据,和/或另一终端向终端10发送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传感器11包括:感应部件111和传感器芯片112,感应部件111与传感器芯片112相连。
感应部件111,用于感应所述目标物体的靠近来生成所述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传输至传感器芯片112。
传感器芯片112,用于将所述电信号转换为所述触发信号。
感应部件111能够基于目标对象的靠近产生电信号。当目标物体向感应部件111靠近,感应部件111检测到目标物体靠近后,感应部件111的电容、电流、电压等参数产生变化,从而产生电信号,并将产生的电信号传输至传感器芯片112。
传感器芯片112用来产生触发信号,当传感器芯片112接收到电信号后,传感器芯片112将电信号转换为触发信号。这里,电信号可为模拟信号,触发信号可为数字信号,从而基于传感器芯片实现电信号至触发信号的模数转换。
需要说明的是,感应部件111和传感器芯片112可以集成在一个元器件上,也可以是单独的两个元器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传感器芯片112与处理器12相连,传感器芯片112将所述触发信号传输至处理器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感应部件111的外表面与终端10的外表面位于同一表面。
这里,感应部件111设置在终端的外表面,能够及时感应所述目标物体靠近。
这里,终端10的外表面可以为显示屏所在的外表面,或者,终端10的外表面也可以为终端10的外壳所在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终端10还包括:显示屏13;感应部件111的外表面与显示屏13位于终端10的同一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感应部件可以位于显示屏上,也可以与显示屏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区域。
这里,感应部件111设置在终端的外表面,与终端10的显示屏13位于同一表面,如此,当用户对终端进行操作时,终端的显示屏面向用户,将感应部件与显示屏设置在同一表面,方便用户靠近感应部件111,以快捷地触发终端与另一终端的交互。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A及图5B所示,感应部件111与显示屏13分别位于所述同一表面的不同区域。
这里,显示屏13和感应部件111位于终端10的同一表面,显示屏13可以位于终端10的表面的中间部分,感应部件111可以位于终端10的表面的边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终端10还包括:图像采集器14;感应部件111设置于终端10的靠近图像采集器14的位置。
这里,图像采集器14包括前置摄像头,后置摄像头及红外采集器等图像采集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感应部件111可以设置在靠近图像采集器14的位置,如此,使得感应部件111放置在触摸较少的地方,以防止误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终端10还包括:蓝牙模块15;所述触发信号包括第一触发信号。
处理器12与蓝牙模块15电连接,以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后,通过所述电连接控制蓝牙模块15与所述另一终端进行配对。
这里,终端10还包括:蓝牙模块15,蓝牙模块15与处理器12电连接;第一触发信号为触发终端10与另一终端进行配对的信号。
这里,目标物体向感应部件111靠近,感应部件111检测到目标物体靠近后,感应部件111产生电信号,并将产生的电信号传输至传感器芯片112,传感器芯片112将接收到的电信号转换为第一触发信号,并将第一触发信号传输至处理器12,处理器12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后,触发终端10通过蓝牙模块15与另一终端进行配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终端10还包括:无线模块16;所述触发信号包括第二触发信号。
处理器12与无线模块16电连接,以接收到所述第二触发信号后,通过所述电连接控制无线模块16与所述另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这里,终端10还包括:无线模块16,无线模块16与处理器12电连接;第二触发信号为触发终端10与另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的信号。
其中,无线模块16可以包括WIFI模块、WLAN模块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这里,目标物体向感应部件111靠近,感应部件111检测到目标物体靠近后,感应部件111产生电信号,并将产生的电信号传输至传感器芯片112,传感器芯片112将接收到的电信号转换为第二触发信号,并将第二触发信号传输至处理器12,处理器12接收到第二触发信号后,触发终端10通过无线模块16与另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在终端10通过无线模块16与另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是终端10通过无线模块16将数据传输至另一终端;也可以是终端10通过无线模块16接收另一终端传输的数据。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触发信号与第二触发信号是具有先后顺序的,当感应部件111检测到目标物体靠近后,首先生成第一触发信号,触发终端与另一终端进行配对;当感应部件111检测到目标物体再次靠近后,接着生成第二触发信号,触发终端与另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11包括电容传感器。
这里,传感器11包括电容传感器,当目标物体向电容传感器靠近时,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值发生变化,从而生成电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置于所述终端上的传感器,用于将目标物体靠近所述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转换为触发信号;设置于所述终端内的处理器,用于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以接收所述触发信号来触发所述终端与另一终端进行交互;如此,能够通过设置在终端上的传感器触发终端与另一终端进行交互,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具体场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终端,该终端可以为PC或手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PC作为终端,以手机作为另一终端,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PC与手机之间的配对和数据传输。
这里,可以在PC端设置电容传感器,PC端及手机端均要支持蓝牙或WIFI。在PC端和手机端之间配对时,用户触碰电容传感器,触发PC端通过蓝牙与手机端进行配对;在PC端和手机端之间数据传输时,用户再次触碰电容传感器,触发PC端通过蓝牙或WIFI与手机端进行数据传输。
如图9至图14所示,PC端与手机端之间进行配对或数据传输的过程如下:
这里,PC端为21,手机端为22,电容传感器为23。
1、PC端21和手机端22均开启WIFI和蓝牙,PC端21和手机端22打开数据传输功能,PC端21的电容传感器23上电,如图9所示。
2、用户触碰PC端21的电容传感器23,触发信号返回PC端21的CPU后,启动PC端21与手机端22的蓝牙配对流程,如图10和图11所示。
3、PC端21与手机端22配对完成后,用户在PC端21或手机端22选择要传输的图片或者视频,如图12所示。
4、选择完成后,用户再次触碰PC端21的电容传感器23,如图13所示。
5、触发信号返回PC端21的CPU后,启动PC端21与手机端22的P2P数据传输,如图14所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手机端设置电容传感器,用户通过触碰手机端的电容传感器,以触发PC端与手机端的配对或数据传输。
或者,也可同时在PC端与手机端设置电容传感器,通过设置在PC端与手机端上的电容传感器共同控制PC端与手机端之间的配对及数据传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PC端和/或手机端设置电容传感器,通过设置的传感器触发终端与另一终端进行交互,提高了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设置于所述终端上的传感器,用于将目标物体靠近所述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转换为触发信号;
设置于所述终端内的处理器,用于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以接收所述触发信号来触发所述终端与另一终端进行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所述传感器包括:感应部件和传感器芯片,所述感应部件与所述传感器芯片相连;
所述感应部件,用于感应所述目标物体的靠近来生成所述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传输至所述传感器芯片;
所述传感器芯片,用于将所述电信号转换为所述触发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所述传感器芯片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所述传感器芯片将所述触发信号传输至所述处理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所述感应部件的外表面与所述终端的外表面位于同一表面;
所述感应部件的外表面,用于感应所述目标物体靠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所述终端还包括:显示屏;
所述感应部件的外表面与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终端的同一表面;
所述感应部件的外表面,用于感应所述目标物体靠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所述感应部件与所述显示屏分别位于所述同一表面的不同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所述终端还包括:图像采集器;
所述感应部件设置于所述终端的靠近所述图像采集器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所述终端还包括:蓝牙模块;所述触发信号包括第一触发信号;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蓝牙模块电连接,以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后,通过所述电连接控制所述蓝牙模块与所述另一终端进行配对。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终端,所述终端还包括:无线模块;所述触发信号包括第二触发信号;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无线模块电连接,以接收到所述第二触发信号后,通过所述电连接控制所述无线模块与所述另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所述传感器包括电容传感器。
CN201921389317.3U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终端 Active CN2104021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9317.3U CN210402150U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9317.3U CN210402150U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02150U true CN210402150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38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89317.3U Active CN210402150U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021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40757B1 (ko) 펜 입력 장치와 전자 장치 사이의 거리를 기반으로 화면의 속성을 제어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2498813B1 (ko) 스타일러스 펜과 페어링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에 관한 방법
US10101876B2 (en) User interface for a mobile device with lateral display surfaces
EP2787714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by using caller phone number
US10222968B2 (en) Image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image display control method
US20170090693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140014726A1 (en)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including an ergonomic handle
AU2014284843A1 (en) Method for switching digitizer mode
US1188958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sharing peripheral device with external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CN108965691B (zh) 摄像头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KR20200100918A (ko) 카메라를 이용하는 어플리케이션을 통해 다양한 기능을 제공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KR20160093471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8932102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US9633225B2 (en) Portab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rovision of data
CN210402150U (zh) 一种终端
KR20140137616A (ko) 다자간 대화를 제어하는 휴대 단말 및 방법
KR102500309B1 (ko) 펜 입력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CN108803961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KR20210040759A (ko) 이동 단말기
US20220167850A1 (en) 3D Body Scanner for Generating 3D Body Models
KR20150025294A (ko) 모바일 단말기 및 그의 코드 인식 방법
US1139222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xternal electronic device on basis of usage state of electronic device
JP6445750B2 (ja) 携帯端末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の制御方法
KR102555213B1 (ko) 스타일러스 펜을 이용하여 전자 장치를 잠금 해제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그에 관한 방법
KR101620272B1 (ko) 스마트폰용 간편 실행스위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