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01294U - 土壤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土壤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01294U
CN210401294U CN201921062838.8U CN201921062838U CN210401294U CN 210401294 U CN210401294 U CN 210401294U CN 201921062838 U CN201921062838 U CN 201921062838U CN 210401294 U CN210401294 U CN 2104012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detection
housing
shell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6283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6283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012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012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012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土壤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主体、控制主机以及传感器,控制主机设置在检测主体长度方向的一端,传感器与控制主机电连接;检测主体包括可拆卸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长度以及第二壳体的长度均与检测主体的长度一致,第一壳体内具有安装腔,传感器设置于安装腔内,在第一壳体上开设有安装孔,传感器设有检测电极的部分位于安装孔内,以使检测电极外露于检测主体,第二壳体遮挡安装腔的腔口,以将传感器封堵在安装腔内。通过设置分体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有效降低传感器的安装难度,提升传感器的固定稳定性,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更换为其他的结构,以实现传感器的不同的布局需求。

Description

土壤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壤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土壤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影响土壤环境质量因素有: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硬度以及土壤酸碱度等。目前对于土壤水分的测量常用技术有人工烘干法、介电常数法、中子法等。介电常数法是通过检测介电常数来换算成土壤含水量,工程项目上主要采用介电常数法中的频域法(FDR)或时域法(TDR)等。
现有的多深度的土壤检测装置有采用传感器集成度较高的结构,如金属圆管内部布置多个金属环,金属环作为检测电极,每两个金属环为一组传感器单元,多组传感器单元能够检测多个位置的含水量,集成度较高。此土壤检测装置存在的缺陷是:1、检测电极没有与土壤直接接触,量程小,金属环需要足够大的直径才能达到较高精度,传感器整体体积大,不便于安装;2、传感器单元的安装和固定较为困难,需要从金属圆管的一端逐个放入传感器单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检测装置,其集成度高,检测精度高,传感器安装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检测装置,其制造简单,成本低。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土壤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主体、控制主机以及传感器,所述控制主机设置在所述检测主体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主机电连接;
所述检测主体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长度以及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均与所述检测主体的长度一致,所述第一壳体内具有安装腔,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传感器设有检测电极的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内,以使所述检测电极外露于所述检测主体,所述第二壳体遮挡所述安装腔的腔口,以将所述传感器封堵在所述安装腔内。
作为土壤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作为土壤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内沿所述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传感器。
作为土壤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检测主体为圆柱形,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截面均呈半圆形。
作为土壤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连接侧面,所述第二壳体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连接侧面,所述第一连接侧面和所述第二连接侧面两者中的一个上凸设有连接凸部,所述第一连接侧面和所述第二连接侧面两者中的另一个上凹设有与连接凸部插接配合的连接凹槽。
作为土壤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侧面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侧面上开设有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凹槽沿所述检测主体的长度方向贯穿设置,所述密封凹槽内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部分凸出于所述密封凹槽的槽口。
作为土壤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检测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封板,所述封板分别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面连接。
作为土壤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主机与其中一个所述封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封板的外形与所述检测主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面形状相匹配。
作为土壤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侧面的中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安装腔内凸设有配合凸部,所述配合凸部的宽度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口相匹配,所述配合凸部的长度沿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安装腔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腔壁,两个所述腔壁分别贴合在所述配合凸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作为土壤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腔相对的两个腔壁上均朝向所述安装腔的中心凸设有卡接凸条,所述卡接凸条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安装腔的腔口之间;
所述传感器的侧壁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接凸条卡接,以将所述传感器限制在所述安装腔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分体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有效降低传感器的安装难度,提升传感器的固定稳定性,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更换为其他的结构,以实现传感器的不同的布局需求。本实用新型的土壤检测装置集成度高,且由于传感器的检测电极通过安装孔外露于检测主体,检测电极可直接与土壤接触,检测精度高。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土壤检测装置的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土壤检测装置的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土壤检测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壳体与传感器的组装示意图(部分去除了第二传感壳体)。
图5为图4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感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感器的仰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主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主机的一分解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主机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主机的一剖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主机的另一剖视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键软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尖端与连接壳的组装示意图。
图中:
1、检测主体;101、第一壳体;1011、第一连接侧面;1012、连接凸部;1013、密封凹槽;102、第二壳体;1021、第二连接侧面;1022、连接凹槽;1023、配合凸部;103、安装腔;1031、卡接凸条;104、安装孔;105、第一封板;1051、固定孔;106、第二封板;
2、控制主机;201、固定柱;202、容纳槽;203、上壳;2031、开口端;2032、封口端;204、下壳;2041、插入部;2042、第一密封槽;2043、抵接部;2044、下壳本体;2045、固定通孔;205、第一密封圈;206、螺钉座;2061、安装板;2062、连接板;2063、连接柱;2064、固定螺纹孔;207、PCB板;208、保护挡板;209、装配柱;210、限位件;211、按键孔;212、限位套筒;213、按键软套;2131、按压部;2132、连接筒;2133、第一贴合部;2134、第二贴合部;214、按键主体;215、压块;2151、抵压筒;2152、预固定卡扣;216、注胶槽;217、围壁;218、第二密封槽;219、第一台阶;220、第二台阶;221、指示灯;222、安装槽;223、存储卡接口;224、盖板;2241、板本体;2242、密封部;225、第二密封圈;226、限位槽;
3、传感器;301、检测电极;302、卡扣;303、灌胶口;304、第一侧面;305、第二侧面;306、电插口;307、连接线;308、电插头;309、检测电路板;310、电极凹槽;311、第二容纳腔;312、第一传感壳体;313、第二传感壳体;
4、尖端;401、尖端连接柱;
5、连接壳;501、第一容纳腔;502、抵接台阶;503、连接孔;504、固定螺母;505、限位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土壤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土壤的湿度、温度等数据,其中,土壤的湿度是土壤的重要指标,它的含量与作物生长有密切关系。
如图1至18,土壤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主体1、控制主机2和传感器3,检测主体1用于固定传感器3,控制主机2与传感器3连接,用于控制传感器3检测以及接收和处理由传感器3传输的数据,以分析出对应位置的土壤的湿度、温度等数据。
检测主体1呈杆状,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控制主机2,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置有尖端4,尖端4可以便于检测主体1插入至土壤内。
参照图1至8,检测主体1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第一壳体101的长度以及第二壳体102的长度均与检测主体1的长度一致,在第一壳体101内设置安装腔103,传感器3设置于安装腔103内,在第一壳体101上开设安装孔104,传感器3设置有检测电极301的部分位于安装孔104内,以使检测电极301外露于检测主体1,第二壳体102遮挡安装腔103的腔口,以将传感器3封堵在安装腔103内。通过设置分体的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可以有效降低传感器3的安装难度,提升传感器3的固定稳定性,且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可更换,可以实现传感器3的不同的布局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可拆卸连接。可拆卸便于后期的维护,比如某个传感器3损坏可以实现更换,另外还可以通过更换第二壳体102的结构,实现在第二壳体102内也设置传感器3的布局方式,进而对土壤检测装置实现扩容处理。
当然,不限于将检测主体1设置为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可拆卸的结构,还可以直接将检测主体1采用中空的杆体结构,检测主体1的内部中空结构为安装腔103,在检测主体1上相对与安装孔104的位置开设安装口,安装口与安装腔103连通,传感器3由安装口安装于安装腔103内,安装口处可拆卸设置有遮挡此安装口的遮挡结构。
具体地,在第一壳体101内沿第一壳体10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传感器3,对应每个传感器3在第一壳体101上均开设一个安装孔104。设置多个传感器3可以对不同深度的土壤的湿度、温度等数据进行检测,检测的范围更广。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主体1为圆柱形,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截面均呈半圆形。圆柱形的检测主体1便于整个土壤检测装置的安装和检测,而对半分的检测主体1不仅可以降低传感器3的拆装难度,还可以降低检测主体1的制造难度,在采用注塑成型或挤塑成型的方式制造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时,可以有效降低模具的成本,提升生产质量和速度。
当然,检测主体1的形状不限于为圆柱形(即截面呈圆形),还可以设置为截面呈正方形、长方形、矩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等结构,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为对半分检测主体1的壳体结构。
以下以检测主体1为圆柱形为例进行描述,第一壳体101具有连接第二壳体102的第一连接侧面1011,第二壳体102具有连接第一壳体101的第二连接侧面1021,第一连接侧面1011上凸设有连接凸部1012,第二连接侧面1021上凹设有与连接凸部1012插接配合的连接凹槽1022。具体地,连接凸部1012和连接凹槽1022沿检测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连接凸部1012的两端与第一壳体101的两端平齐,连接凹槽1022贯穿第二壳体102。连接凸部1012和连接凹槽1022的设计,可以使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侧边实现快速连接,且凸起和凹槽的结构设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内的空间进行密封,防止外部土壤的水进入到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内。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凸部1012和连接凹槽1022的位置还可以互换,即连接凹槽1022凹设在第一连接侧面1011上,连接凸部1012凸设在第二连接侧面1021上;或者,第一连接侧面1011和第二连接侧面1021上均设置连接凸部1012和连接凹槽1022。
第一连接侧面1011上设置两个连接凸部1012,两个连接凸部1012沿安装腔103的腔口对称设置,对应地,第二连接侧面1021上设置两个连接凹槽1022。
第一连接侧面1011和第二连接侧面1021上均开设有密封凹槽1013,密封凹槽1013沿检测主体1的长度方向贯穿设置,密封凹槽1013内设置有密封条(图上未示出),密封条部分凸出于密封凹槽1013的槽口。在设置时,可以将第一连接侧面1011和第二连接侧面1021上的密封凹槽1013正对设置,密封条分别插设在两个密封凹槽1013内。优选地,第一连接侧面1011上并位于连接凸部1012的一侧设置有此密封凹槽1013,即第一连接侧面1011上设置两个密封凹槽1013,第二连接侧面1021上并位于连接凹槽1022的一侧设置有此密封凹槽1013,即第二连接侧面1021上也设置两个密封凹槽1013。密封槽和密封条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连接处的密封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仅在第一连接侧面1011或第二连接侧面1021上开设此密封凹槽1013,密封条部分凸出于密封凹槽1013的槽口与对应的连接侧面抵接,以实现密封。
检测主体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封板,封板分别通过螺钉与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长度方向的端面连接。通过设置封板,使得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固定连接结构设置在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两端,连接可靠,且可以避免在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表面外露出螺钉等结构,进一步防止螺钉因长期与土壤中的水分接触而发生生锈的情况,另外,此组装方式还可以降低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制造难度,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只需要在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面开设螺纹孔即可。
两个封板分别为第一封板105和第二封板106,第一封板105远离检测主体1的一侧面与控制主机2可拆卸连接,第二封板106远离检测主体1的一侧面与尖端4可拆卸连接,且第一封板105和第二封板106的形状与检测主体1的长度方向的端面形状相匹配,以使第一封板105和第二封板106不凸出于检测主体1的外壁,使外观更加美观。具体地,尖端4通过连接壳5与第二封板106连接,连接壳5内具有第一容纳腔501,第一容纳腔501的腔壁环形设置抵接台阶502,检测主体1远离控制主机2的一端插入至第一容纳腔501内并与抵接台阶502抵接,检测主体1的端面与抵接台阶502之间设置此第二封板106,连接壳5远离检测主体1的一侧开设连接孔503,连接孔503连通第一容纳腔501,第一容纳腔501内设置固定螺母504,尖端4的一端呈锥形,另一端凸设有尖端连接柱401,尖端连接柱401外设置有外螺纹,尖端连接柱401穿过连接孔503与固定螺母504旋接实现固定。
第一容纳腔501内固定设置限制固定螺母504绕连接孔503的中心轴线转动的限位支架505,连接孔503位于限位支架505内,限位支架505的内部形状与固定螺母504的形状相匹配,固定螺母504仅能沿连接孔503的中心轴线移动实现拆装,当尖端4由连接壳5的外部插入至第一容纳腔501内时,尖端4上的尖端连接柱401会与固定螺母504旋接,由于固定螺母504被限位支架505限制,因此尖端连接柱401会与固定螺母504旋紧而实现固定。
为了使尖端连接柱401与固定螺母504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将固定螺母504通过粘胶剂粘接在限位支架505内,防止固定螺母504在安装后相对于限位支架505发生移动。
连接壳5通过螺钉与检测主体1的端面连接。具体地,连接壳5与第二封板106共用一组螺钉与检测主体1连接,即连接壳5上开设的通孔与第二封板106上开设的通孔位置和数量对应。此设计可以减少螺钉等紧固件的使用,降低成本。
第二连接侧面1021的中部朝向第一壳体101的安装腔103内凸设有配合凸部1023,配合凸部1023的宽度与安装腔103的腔口相匹配,配合凸部1023的长度沿第二壳体102的长度方向延伸,安装腔103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腔壁,两个腔壁分别贴合在配合凸部102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通过设置配合凸部1023,可以插入至安装腔103的腔口内,对安装腔103进行密封,提升密封效果,且中部设置的配合凸部1023,还便于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安装对位,降低安装对位的难度。
参照图5,安装腔103相对的两个腔壁上均朝向安装腔103的中心凸设有卡接凸条1031,卡接凸条1031设置在安装孔104和安装腔103的腔口之间;传感器3的外壁设置有卡扣302,卡扣302与卡接凸条1031卡接,以将传感器3限制在安装腔103内。
卡扣302为倾斜设置在传感器3的侧壁上的板状结构,卡扣302的一端与传感器3的侧壁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卡扣302远离传感器3的侧壁的一端为悬空端,悬空端抵接在卡接凸条1031靠近安装孔104的一侧面。卡扣302与传感器3的侧壁(设置此卡扣302的侧壁)呈锐角设置。传感器3安装时,由第一壳体101的安装腔103的腔口插入到安装腔103内,传感器3上的卡扣302先抵住卡接凸条1031,施加外力后,卡扣302在卡接凸条1031的限制作用下发生变形(卡扣302的悬空端被挤压至朝向贴近传感器3的侧面),卡扣302移动过卡接凸条1031后,抵压在卡扣302上的力消失,卡扣302恢复到初始状态,此时,卡扣302的悬空端抵紧在卡接凸条1031靠近安装孔104的一侧面,实现传感器3的预固定。
卡接凸条1031的长度沿检测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此设计可以在传感器3安装时降低传感器3与卡接凸条1031的对位难度,从安装腔103的腔口的任意位置插入均可以实现传感器3的安装和预固定。
预固定后的传感器3还需要进行密封和紧固处理。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3通过密封胶封装于安装腔103内,密封胶填充满传感器3插入至安装孔104内的部分与安装孔104的孔壁之间的间隙,以对传感器3实现密封处理。此密封方式不仅可以保证传感器3的检测电极301能够外露于检测主体1,检测电极301能充分与土壤接触,提升检测精度,还可以对位于安装腔103内的传感器3部分进行密封,完全杜绝水进入到传感器3的内部损坏传感器3。
参照图4,传感器3具有沿检测主体1长度方向的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304和第二侧面305,第一侧面304和第二侧面305上均设置有电插口306,相邻两个传感器3通过连接线307连接,连接线307的两端均设置有与电插口306插接的电插头308,邻近控制主机2的传感器3通过连接线307与控制主机2连接。通过在传感器3沿检测主体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电插口306,可以利用连接线307及电插头308实现相邻两个传感器3快速连接,接线方式简单,便于拆装,且此设计还以实现最短的连接线307连接,有效避免绕线,保证检测主体1内的线路布局整齐,便于安装和维修,不阻碍检测主体1内的其他零部件或结构的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有的电插口306位于同一直线上。此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连接线307的长度。
电插口306、连接线307以及电插头308均密封设于检测主体1内。此设计可以防止水有电插口306和电插头308进入到传感器3内,造成传感器3内的电子元器件损坏。
参照图5至7,传感器3包括传感壳体、检测电极301和检测电路板309,传感壳体的外壁上凹设有电极凹槽310,电极凹槽310内间隔安装有至少两个检测电极301,每个检测电极301均与检测电路板309电连接,至少两个检测电极301沿电极凹槽310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通过在传感壳体上设置电极凹槽310,并将至少两个检测电极301间隔安装在电极凹槽310内,由于两个检测电极301之间的电位分布最密集,当传感器3安装在土壤内时,部分土壤会位于电极凹槽310内的两个检测电极301之间,使土壤与检测电极301充分接触,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量程。
优选地,检测电极301可以采用不锈钢、石墨等导电材质制成。
具体地,检测电路板309密封设置于传感壳体内。此设计可以使传感器3的集成度高,检测电路板309不外露,无需设置其他结构对其进行封装,降低组装及安装难度。
当然,检测电路板309还可以设置在传感壳体外,检测电路板309可选择采用其他带腔体的外壳进行密封,或者直接采用密封胶进行封装,又或者在土壤检测装置的检测主体1上设置凹设腔体,通过密封胶将检测电路板309封装在此腔体内。
一实施例中,电极凹槽310为长方形凹槽,检测电极301为长条状,当至少两个检测电极301沿电极凹槽3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时,检测电极301的长度沿电极凹槽310的长度方向延伸,当至少两个检测电极301沿电极凹槽3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时,检测电极301的长度沿电极凹槽310的宽度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电极凹槽310内设置三个检测电极301,三个检测电极301沿电极凹槽3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两个检测电极301分别贴合在电极凹槽310的宽度方向的相对的两个槽壁上。此设计可以使检测电极301的长度与电极凹槽310的长度方向相同,在长方形的电极凹槽310内可以实现土壤更多的接触检测电极301,提高检测电极301的检测精度和量程。
当然,电极凹槽310不限于为长方形,还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异形结构。另外,检测电极301也不限于为长条状,还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异形结构。
进一步地,检测电极301的长度沿传感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此设计可以提高检测电极301外露的部分的长度,即提升了检测电极301与土壤接触的面积,提高检测电极301的检测精度和量程。更加优选地,检测电极301的长度沿检测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即传感壳体的长度方向与检测主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
一实施例中,检测电极301的表面与电极凹槽310的槽口平齐。此设计可以使两个检测电极301之间电位分布最密集的位置位于电极凹槽310内,使电极凹槽310内的土壤被接触得更充分,有效地提高检测精度和量程。在其他实施例中,检测电极301部分凸出于电极凹槽310的槽口。
一实施例中,传感壳体内具有用于安装检测电路板309的第二容纳腔311,第二容纳腔311内填充有密封检测电路板309的密封胶,传感壳体上开设有与第二容纳腔311连通的灌胶口303。通过在第二容纳腔311内灌封密封胶,可以对检测电路板309进行密封处理,防止土壤中的水进入到传感壳体内损坏检测电路板309,灌胶口303可便于检测电路板309在安装至传感壳体后进行灌胶处理。在本实施例中,电极凹槽310设置在传感壳体的上表面(即外露于检测主体1的侧面),灌胶口303设置在传感壳体的下表面(即设于检测主体1的安装腔103内的一侧面)。
当然,不限于采用上述的方式对检测电路板309进行密封处理,还可以将传感壳体设置为密封式壳体,即在传感壳体的连接处或者开孔处设置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可以为密封圈或者密封胶。
一实施例中,传感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传感壳体312和第二传感壳体313,第一传感壳体312和第二传感壳体313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检测电路板309的第二容纳腔311。通过将传感壳体设置为分体式结构,可以便于检测电路板309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电极凹槽310凹设在第一传感壳体312背离第二传感壳体313的一侧,检测电路板309固定在第一传感壳体312的内壁并位于电极凹槽310的槽底的背侧。通过将检测电路板309固定在电极凹槽310的槽底背侧,可以缩短检测电极301与检测电路板309之间距离,以便于电连接检测电极301和检测电路板309。
参照图3,检测主体1连接控制主机2的端面为第一端面,控制主机2连接检测主体1的端面为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上开设固定孔1051,第二端面上凸设有固定柱201,固定柱201与固定孔1051插接,以实现控制主机2与检测主体1可拆卸连接。通过将控制主机2和检测主体1可拆卸设置,可以便于控制主机2的拆卸,在检测土壤的过程中,如果控制主机2发生故障需要维修,只需要将控制主机2拆卸即可,不需要将整个土壤检测装置移出土壤,实现了控制主机2的单独维护,降低了维护难度;通过设置固定柱201和固定孔1051,插接配合的方式简化了控制主机2的拆装,便于维修。
第二端面凹设有容纳槽202,检测主体1的端部插接在容纳槽202内,控制主机2的侧面开设有与容纳槽202连通的通孔,检测主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通孔相对应的螺纹孔,螺钉穿过通孔旋拧至螺纹孔内,以实现检测主体1与控制主机2的连接。通过将检测主体1和控制主机2通过螺钉连接,可以加强控制主机2与检测主体1的连接稳定性,防止控制主机2被随意的拆卸;侧边锁螺钉的结构可以便于控制主机2的拆装,在土壤检测装置埋入土里后,如果控制主机2发生故障,只需要从侧边拧下螺钉,向上拔出控制主机2即可,操作非常方便。具体地,检测主体1上对称设置两个螺纹孔,对应地在控制主机2上设置两个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孔1051开设在位于检测主体1的端面的第一封板105上,固定孔1051与连接第一封板105和检测主体1的螺钉间隔设置,且用于供侧边锁螺钉的螺纹孔也开设在第一封板105上。当然,也可以省去第一封板105,直接将固定孔1051开设在检测主体1连接控制主机2的端面上,即检测主体1的端部直接与控制主机2连接。
另外,固定孔1051和固定柱201的位置还可以调换,即第一封板105上凸设有固定柱201,控制主机2的第二端面上开设固定孔1051。
一实施例中,第二端面上间隔设置两组固定组件,每组固定组件均至少包括一个固定柱201,且两组固定组件的固定柱201的数量不等。可以实现控制主机2的装配防呆设计,进而精确且快速地安装控制主机2。具体地,两组固定组件均邻近于控制主机2的侧面设置。
容纳槽202的深度大于第一封板105的厚度,此设计可以使第一封板105全部隐藏于容纳槽202内,并使检测主体1的端部部分也位于容纳槽202内,进而隐藏第一封板105和检测主体1的端部之间的间隙,提升检测主体1与控制主机2连接处的密封性,使整个土壤检测装置的外观更美观。
参照图10至12,控制主机2包括上壳203和下壳204,上壳203为中空的壳体结构,上壳203具有相对设置的开口端2031和封口端2032,下壳204具有插入至上壳203内的插入部2041,插入部2041的外周与上壳203的内壁之间环形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05,下壳204远离封口端2032的一侧面开设有固定通孔2045,上壳203内设置有固定螺纹孔2064,螺钉穿过固定通孔2045旋拧至固定螺纹孔2064内,以将上壳203和下壳204连接。通过在下壳204插入至上壳203内部的插入部2041的外壁环形设置一圈第一密封圈205,上壳203和下壳204沿垂直于螺钉的方向挤压第一密封圈205实现密封,可有效防止第一密封圈205的弹力使得固定上壳203和下壳204的螺钉松动脱落;通过将螺钉设置在下壳204的下方,不仅可以使控制主机2的外观美观,还可以提升控制主机2的防水效果。
插入部2041的外周壁上环形开设有第一密封槽2042,第一密封圈205设置于第一密封槽2042内并部分凸出于第一密封槽2042的槽口与上壳203的内壁抵接。设置第一密封槽2042可以对第一密封圈205进行安装,防止上壳203和下壳204在组装时,第一密封圈205发生相对移动而导致密封失效的问题。第一密封槽2042还可以开设在上壳203的内壁上,此时,第一密封圈205凸出于第一密封槽2042的部分与插入部2041的外壁抵接。具体地,第一密封圈205的截面呈波浪形,波浪形结构的第一密封圈205具有较多的变形空间,密封效果更好。
插入部2041的外壁朝向远离插入部2041的中心的一侧延伸形成有抵接部2043,上壳203的开口端2031的端面与抵接部2043抵接。抵接部2043的设置可以便于上壳203的安装定位,当上壳203插入并使开口端2031与抵接部2043抵接时,代表着上壳203与下壳204组装到位。
下壳204还包括设置在上壳203外的下壳本体2044,下壳本体2044与插入部2041连接,且下壳本体2044的截面尺寸小于插入部2041的截面尺寸,下壳本体2044远离插入部2041的一端与土壤检测装置的检测主体1连接,固定通孔2045开设在插入部2041连接下壳本体2044的一端,且固定通孔2045与下壳本体2044间隔设置。通过设置下壳本体2044,可以提升下壳204的内部容纳空间,同时也便于下壳204与检测主体1连接。
参照图12,上壳203的内壁设置有供螺钉旋接的螺钉座206,螺钉座206包括与上壳203间隔设置的安装板2061、连接安装板2061和上壳203的内壁的连接板2062,安装板2061远离上壳203的内壁的一侧凸设有连接柱2063,固定螺纹孔2064开设在连接柱2063上,连接上壳203和下壳204的螺钉旋拧在此连接柱2063的固定螺纹孔2064内。通过将开设固定螺纹孔2064的连接柱2063与上壳203的内壁间隔设置,避免了主要承力的连接柱2063上的固定螺纹孔2064直接开设在上壳203上,有效防止连接柱2063发生开裂的情况,进而保证上壳203的完整性。
螺钉座206设置在上壳203的封口端2032靠近上壳203内部的一侧,螺钉座206的数量有四个,四个螺钉座206呈矩形分布在封口端2032。
安装板2061与封口端2032平行,连接柱2063垂直与封口端2032,安装板2061与封口端2032直接通过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接板2062连接。通过设置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接板2062连接安装板2061和上壳203的封口端2032,可以使整个螺钉座206的结构更加稳固,便于螺钉与连接柱2063上的固定螺纹孔2064旋接。
下壳204上开设的供螺钉通过的固定通孔2045为台阶孔,台阶孔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孔邻近于检测主体1,第二孔邻近于螺钉座206,第一孔的尺寸大于第二孔的尺寸。台阶孔的设置可以隐藏连接上壳203和下壳204的螺钉,使得螺钉不外露。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孔内设置有密封软塞。通过设置密封软塞,可以对下壳204上开设的固定通孔2045进行密封,防止连接上壳203和下壳204的螺钉处发生水渗入的情况,提升密封效果。
参照图11,控制主机2还包括PCB板207,PCB板207可设置于上壳203内,也可设置在下壳204内,当PCB板207设置在上壳203内时,上壳203内还设置保护挡板208,保护挡板208可将PCB板207封装于上壳203的内部,此时保护挡板208与上壳203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保护挡板208,可以有效防止控制主机2在组装时螺钉等部件掉落到PCB板207上损坏PCB板207,对PCB板207实现良好的保护。具体地,PCB板207设置在上壳203的封口端2032与保护挡板208之间。
封口端2032位于上壳203内部的一侧面凸设有装配柱209,装配柱209上开设螺纹孔,保护挡板208上开设通孔,螺钉穿过通孔旋拧至螺纹孔内,以将保护挡板208固定在上壳203内。凸设的装配柱209可以为PCB板207提供安装空间,防止PCB板207上的部件与上壳203或保护挡板208发时碰撞。在本实施例中,封口端2032上凸设有四个装配柱209,四个装配柱209呈矩形分布在封口端上2032。
具体地,PCB板207上开设有供装配柱209通过的过孔,装配柱209的一侧设置限位件210,PCB板207被夹设于限位件210与保护挡板208之间。过孔的设置,可以对PCB板207的安装进行导向,使得PCB板207能快速地安装到位,而限位件210的设计,可以防止PCB板207在装配柱209上移动,避免PCB板207撞击保护挡板208和封口端2032。在其他实施例中,PCB板207还可以被限制在装配柱209与保护挡板208之间,即PCB板207上开设有与装配柱209上的螺纹孔相对应的通孔,螺钉依次穿过保护挡板208上的通孔和PCB板207上的通孔与装配柱209上的螺纹孔旋接。
保护挡板208的外边缘邻近于上壳203的内壁设置。此设计可以保证保护挡板208能顺利地安装于上壳203内,且也可以减少保护挡板208的外边缘与上壳203内壁之间的间距,防止螺钉等部件通过此间隙进入到保护挡板208与封口端2032之间。
保护挡板208不限于采用螺钉固定于上壳203内,还可以采用卡扣组件固定于上壳203内,或者采用粘胶剂粘接于上壳203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PCB板207不限于安装于上壳203内,还可以安装在下壳204内,比如在下壳204的插入部2041上凹设一凹槽,将PCB板207和保护挡板208均设置在此凹槽内,再将下壳204与上壳203通过螺钉连接。
参照图14、16、17,控制主机2的壳体(壳体包括上壳203和下壳204)内设置有按键组件,壳体上开设有按键孔211,按键孔211的孔壁朝向壳体的内部延伸形成有限位套筒212,按键组件包括按键软套213、按键主体214和压块215,按键主体214活动设置在限位套筒212内,按键主体214的一端与PCB板207连接,另一端穿过限位套筒212延伸至壳体外,按键软套213包括外露于壳体的按压部2131,按压部2131靠近按键主体214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筒2132,连接筒2132的外壁贴合限位套筒212的内壁,连接筒2132远离按压部2131的一端朝向限位套筒212的外壁延伸有贴合部,压块215通过螺钉固定在壳体内,压块215将贴合部压紧在限位套筒212的端面。通过设置此结构的按键软套213,可以有效防止控制主机2外部的水由按键孔211进入到控制主机2内,且螺钉固定的压块215进一步增强了密封效果,使得控制主机2上的按键处的密封效果好。
在本实施例中,按键软套213采用硅胶一体制造成型。硅胶材质的按键软套213,不仅防水密封效果好,便于安装,还可有效防止按键卡键的情况。当然,按键软套213不限于采用硅胶制成,还可以采用橡胶等可变形密封效果好的材质制成。
一实施例中,限位套筒212的周部设置有密封胶,密封胶密封连接筒2132与限位套筒212之间的间隙。通过设置密封胶,进一步增加了密封效果,可完全杜绝控制主机2外的水由按键孔211进入到控制主机2内,且即使压块215上的螺钉发时松动或者脱落同样也不会影响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的内壁沿限位套筒212的周部环形设置一圈注胶槽216,密封胶设于注胶槽216内。通过设置注胶槽216,可以防止密封胶溢出至壳体的内壁的其他位置,降低密封胶的使用量。具体地,壳体的内壁环形设置一围壁217,限位套筒212间隔位于围壁217内,限位套筒212的外壁与围壁217的内壁之间形成注胶槽216。
围壁217远离壳体的内壁的一端朝向围壁217的外部延伸有连接凸块,连接凸块上开设螺纹孔,压块215上对应螺纹孔开设供螺钉通过的通孔。此设计可以避免在壳体的内壁上直接开设供螺钉旋接的螺纹孔,保证壳体不受损坏。
按键孔211内环形设置第一台阶219,第一台阶219与壳体的外壁间隔设置,二者之间形成容纳按压部2131的按压孔,按压部2131的尺寸大于连接筒2132的截面尺寸。通过设置第一台阶219,可以防止按压部2131凸出于壳体的外壁,保证控制主机2的外观美观。
限位套筒212的外壁环设有第二台阶220,第二台阶220与限位套筒212的端面间隔设置,贴合部具有设于限位套筒212的端面的第一贴合部2133和贴合在限位套筒212的外壁的第二贴合部2134,第二贴合部2134远离第一贴合部2133的一端与第二台阶220抵接。
压块215上开设有与连接筒2132内部连通的连通孔,连通孔的孔壁朝向连接筒2132的内部延伸形成有抵压筒2151,连接筒2132位于抵压筒2151的外壁与限位套筒212的内壁之间,按键主体214贯穿抵压筒2151。进一步地,压块215上设置有预固定卡扣2152,对应在围壁217上设置与此预固定卡扣2152卡接的预固定卡口。通过设置预固定卡扣2152和预固定卡口,可以将压块215通过预固定卡扣2152和预固定卡口预先安装在围壁217的指定位置,便于后续利用螺钉对压块215实现紧固,降低操作难度。具体地,压块21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此预固定卡扣2152。
在本实施例中,按键孔211开设在壳体的上壳203上,且位于上壳203的侧壁。在其他实施例中,按键孔211还可以开设在上壳203的其他侧面,或者开设在下壳204上。
PCB板207上设置有指示灯221,上壳203上开设有与指示灯221位置对应的指示孔,指示灯221插入至指示孔内,指示灯221与指示孔的孔壁之间填充有密封胶。通过在指示灯221与指示孔之间填充密封胶,可以实现指示灯221处的密封。具体地,密封胶为黑色的玻璃胶。
在本实施例中,指示孔开设在上壳203的封口端2032。此设计可以便于使用者观察指示灯221的状态。
参照图13和15,控制主机2上开设有安装槽222,安装槽222的槽口朝向检测主体1,安装槽222的槽底设置有与控制主机2内的PCB板207电连接的存储卡接口223,存储卡接口223内插接有存储卡,安装槽222内可拆卸设置有盖板224,盖板224与安装槽222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225。通过将安装存储卡接口223的安装槽222的槽口朝向检测主体1设置,可以使土壤检测装置在检测土壤时,安装槽222的槽口朝向下方,配合盖板224和第二密封圈225可以实现对存储卡接口223的良好密封。另外,由于控制主机2与检测主体1是可拆卸连接的,因此,存储卡的插拔也非常方便,只需要将控制主机2从检测主体1上拆卸,然后翻转一定角度后就能打开盖板224,插拔存储卡,操作非常简单。具体地,盖板224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槽222内。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槽222开设在下壳204靠近检测主体1的一侧。此设计使得安装槽222位于下壳204的正下方。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安装槽222还可以开设在下壳204的侧壁上,侧壁与下壳204靠近检测主体1的一侧呈夹角设置。
盖板224包括板本体2241和设置在板本体2241一侧的密封部2242,第二密封圈225环设在密封部2242的外周,第二密封圈225环设在密封部2242的外周,第二密封圈225远离密封部2242的一侧面与安装槽222的槽壁抵接。通过将第二密封圈225环设在密封部2242的外周与安装槽222的槽壁抵接,可以实现沿盖板224上的螺钉的垂直方向压紧第二密封圈225,可以有效防止第二密封圈225的弹力作用将固定盖板224的螺钉顶松甚至顶脱落。
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槽222的槽底环形设置一圈限位槽226,存储卡接口223位于限位槽226围设的区域内,限位槽226与安装槽222的槽壁间隔设置,密封部2242呈筒状,其插接在限位槽226内,第二密封圈225远离密封部2242的一侧面与限位槽226的槽壁抵接。具体地,板本体2241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槽222内。即板本体2241上开设供螺钉通过的通孔,安装槽222的槽底开设供螺钉旋接的螺纹孔,螺纹孔位于限位槽226与安装槽222的槽壁之间。此设计可以减少固定盖板224的螺钉的长度。
密封部2242的外周部环形设置一圈第二密封槽218,第二密封圈225设置在第二密封槽218内并部分凸出于第二密封槽218的槽口。通过设置第二密封槽218,可以对第二密封圈225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防止第二密封圈225在装配时发时位置移动而导致密封失效的情况发生。具体地,第二密封圈225的截面呈波浪形,波浪形结构的第二密封圈225具有较多的变形空间,密封效果更好。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土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主体、控制主机以及传感器,所述控制主机设置在所述检测主体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主机电连接;
所述检测主体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长度以及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均与所述检测主体的长度一致,所述第一壳体内具有安装腔,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传感器设有检测电极的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内,以使所述检测电极外露于所述检测主体,所述第二壳体遮挡所述安装腔的腔口,以将所述传感器封堵在所述安装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沿所述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主体为圆柱形,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截面均呈半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连接侧面,所述第二壳体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连接侧面,所述第一连接侧面和所述第二连接侧面两者中的一个上凸设有连接凸部,所述第一连接侧面和所述第二连接侧面两者中的另一个上凹设有与连接凸部插接配合的连接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土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侧面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侧面上开设有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凹槽沿所述检测主体的长度方向贯穿设置,所述密封凹槽内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部分凸出于所述密封凹槽的槽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土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封板,所述封板分别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土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主机与其中一个所述封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封板的外形与所述检测主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面形状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土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侧面的中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安装腔内凸设有配合凸部,所述配合凸部的宽度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口相匹配,所述配合凸部的长度沿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安装腔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腔壁,两个所述腔壁分别贴合在所述配合凸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土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相对的两个腔壁上均朝向所述安装腔的中心凸设有卡接凸条,所述卡接凸条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安装腔的腔口之间;
所述传感器的侧壁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接凸条卡接,以将所述传感器限制在所述安装腔内。
CN201921062838.8U 2019-07-08 2019-07-08 土壤检测装置 Active CN2104012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62838.8U CN210401294U (zh) 2019-07-08 2019-07-08 土壤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62838.8U CN210401294U (zh) 2019-07-08 2019-07-08 土壤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01294U true CN210401294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53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62838.8U Active CN210401294U (zh) 2019-07-08 2019-07-08 土壤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012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66759B2 (ja) 鉛蓄電池
CN210401290U (zh) 控制主机及土壤检测装置
CN210401293U (zh) 土壤检测装置
CN210401299U (zh) 土壤检测装置
CN114652018A (zh) 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
CN112198198A (zh) 土壤检测装置
CN210401294U (zh) 土壤检测装置
CN210401292U (zh) 土壤检测装置
CN210401291U (zh) 控制主机及土壤检测装置
CN210401297U (zh) 土壤检测装置
CN210401295U (zh) 控制主机及土壤检测装置
CN210006643U (zh) 防水开关、控制主机及土壤检测装置
CN201028333Y (zh) 一种防水led螺旋灯
CN216941726U (zh) 注塑模具的温度压力检测系统
CN214428436U (zh) 一种可拆卸安装的电感器
CN205542954U (zh) 一种车辆启动电源
CN208566395U (zh) 一种具有密封性及可拆卸性的灯丝草坪灯
CN221549724U (zh) 一种井盖传感器的防水壳体结构及井盖传感器
CA1262475A (en) Electrode with sealing assembly and fill hole cover
CN204168646U (zh) 顶压pcb板体的圆形安装盒子
CN204168680U (zh) 多层平装pcb板体的支架结构
CN220670574U (zh) 用于种植大棚的检测设备
CN217849876U (zh) 一种智能型防水防潮温度控制器
CN217957531U (zh) 控制器壳体、控制器和电气设备
CN212872091U (zh) 一种直读式粉尘检测仪的罩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000 Block C, 115 Gaopu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AG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Block C, 115 Gaopu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