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00179U - 一种集装箱式武器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装箱式武器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00179U
CN210400179U CN201920776760.XU CN201920776760U CN210400179U CN 210400179 U CN210400179 U CN 210400179U CN 201920776760 U CN201920776760 U CN 201920776760U CN 210400179 U CN210400179 U CN 210400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plate
lifting
tower
container
weapon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7676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涛
张红刚
叶斌
白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Leishe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Leishe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Leishe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Leishe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7676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00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00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001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式武器站,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的液压升降塔、武器装备、电气控制系统和液压系统,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由顶板油缸控制的上开式顶盖;液压升降塔包括升降支架和塔体油缸,在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塔体油缸和顶板油缸动作,按照设定的顺序实现顶盖开关以及升降支架的升降;所述的武器装备设置在升降支架顶部的载荷平台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式快速布放的武器系统,采用集装箱作为平台集成,可由普通运输车辆运输至布防处,通过外接或后备电源系统快速升降自动武器站平台,部署/隐藏时间较短,自动武器站平台高度根据需要升至数米至数十米的高度,显著提高了被保护对象的防护等级。

Description

一种集装箱式武器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集装箱平台的武器站。
背景技术
集装箱式武器站是一款基于集装箱平台的武器系统,平时武器系统及侦察设备藏匿在集装箱内部,一旦发生恐怖袭击或战时需求时,武器站可提供快速直接火力或侦察信息来支持前线战斗哨所基地,为驻地、港口及舰船防御提供保护。根据需要系统配备全自动武器站,也可同时装备战术导弹等武器以及全方位光电探测系统,该系统对提高部队的生存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传统的集装箱并不具备布控武器平台的能力,而且为了适应战时工作的特殊要求,需要集装箱能快速将武器平台展开并进行装备布控,给相关的技术研发带来了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装箱式武器站,可实现武器的快速布防、武器系统的无人值守和远程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集装箱式武器站,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的液压升降塔、武器装备、电气控制系统和液压系统,箱体正面设置有左右对开式门板,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由顶板油缸控制的上开式顶盖;液压升降塔包括升降支架和塔体油缸,在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塔体油缸和顶板油缸动作,按照设定的顺序实现顶盖开关以及升降支架的升降;所述的武器装备设置在升降支架顶部的载荷平台上。
上述集装箱式武器站中,所述的液压升降塔包括三个组合为一体的桅柱式液压升降平台,升降平台的顶端设置有载荷工作台;每只液压升降平台在对应的塔体油缸驱动下升降。
上述集装箱式武器站中,电气控制系统上设置有系统开启按钮和系统关闭按钮,实现顶盖开关以及升降支架的升降的控制。
上述集装箱式武器站中,顶盖包括相互咬合的外侧顶板的顶端和内侧顶板,外侧顶板的顶端和内侧顶板的顶端均设置有相互匹配的折边扣和折边槽,闭合时形成相互咬合的密封结构。
上述集装箱式武器站中,顶盖包括外侧顶板的顶端和内侧顶板,内侧顶板设置有下凸边,外侧顶板设置有上凸边,上凸边和下凸边之间设置有密封条。
上述集装箱式武器站中,液压升降平台上设置有升塔到位行程开关、落塔到位行程开关和对应的挡块,当挡块触碰行程开关的触头时,产生升降平台上升到位和下降到位触发信号。
上述集装箱式武器站中,箱体上安装有顶板开到位行程开关,内侧顶板上设置有伸杆,当伸杆触碰行程开关触头时产生开顶盖到位触发信号。
上述集装箱式武器站中,箱体的内侧面安装有顶板关到位行程开关,内侧顶板上设置有挡块,当挡块触碰行程开关触头时产生关顶盖到位触发信号。
上述集装箱式武器站中,武器站还包括通讯单元,通讯单元还包括线控系统和遥控通讯电台系统。
上述集装箱式武器站中,武器站还包括辅助电源,辅助电源包括发电机、太阳能供电单元和电源管理单元。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式快速布放的武器系统,采用集装箱作为平台集成,可由普通运输车辆运输至布防处,通过外接或后备电源系统快速升降自动武器站平台,部署/隐藏时间较短,自动武器站平台高度根据需要升至数米至数十米的高度,提高了光电侦察仪器目标观察、获取的能力以及自动武器站武器火力的效果,显著提高了被保护对象的防护等级。
二、本实用新型将集装箱顶盖改造为左右相互咬合的双开门顶板开合结构,实现了箱体的防水密封,同时在箱体和顶板上设置了顶板开启到位和关闭到位行程开关,为顶盖的自动开启和关闭控制提供了触发信号。
三、本实用新型采用由三个柱体组成的液压升降平台,提高了武器站平台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同时在升降平台的子支柱上设置了升塔到位行程开关和落塔到位行程开关,为升降塔的自动控制提供了触发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武器站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改造后的集装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武器站顶盖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武器站顶盖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支架在落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支架在升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顶板开到位行程开关触发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顶板关到位行程开关触发原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落塔到位行程开关触发原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升塔到位行程开关触发原理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液压升降塔;3-武器装备;4-散热栅格;5-电气控制系统;11-系统开启按钮;12-系统关闭按钮;101-对开式门板;201-升降支架;309-外顶板油缸;310-内顶板油缸;311-内侧顶板;312-外侧顶板;313-密封条;314-上凸边;315-下凸边;316-折边槽;317-折边扣;405-塔体油缸;601-伸杆;602-顶板开到位行程开关;603-行程开关触头;611-挡块;612-顶板关到位行程开关;620-子支柱;622-落塔到位行程开关;624-塔体支座;625-桅柱;632-升塔到位行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式武器站包括箱体1和设置于箱体1内的液压升降塔2、武器装备3、通讯单元、电气控制系统5和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包括顶盖开关液压分系统和塔体升降液压分系统。除配备市电接口接入外接电源外,为保持在较长时间无外接电源情况下自持的能力,武器站内置辅助电源,辅助电源包括发电机、太阳能供电单元和电源管理单元。
电气控制系统5上设置有系统开启按钮11和系统关闭按钮12,二者均为自动回弹复位式按钮。通讯单元还包括线控系统和遥控通讯电台系统,分别实现有线远程操控和无线远程操控。
箱体1的正面设置有左右对开式门板101,侧面设置有若干只散热栅格4,箱体1顶盖设置有两片上开式液压控制门板,分别是内侧顶板311和外侧顶板312,两只顶板对应有各自独立的外顶板油缸309和内顶板油缸310,电气控制系统5控制顶盖开关液压分系统使得油缸动作,进而内侧顶板311和外侧顶板312绕顶板的转轴转动,实现顶盖的开启和关闭。
液压升降塔2包括升降支架201和塔体油缸405,在电气控制系统5的控制下,塔体升降液压分系统使得塔体油缸405动作,实现升降支架201的升降;武器装备3设置在升降支架201顶部的载荷平台上。武器装备为自动瞄准射击的枪支、火箭炮、导弹发射装置等装备,也可以装备有光电系统用于周边环境的侦察。武器站还可以根据需求另行研发相应口径的枪弹以满足部队的需求。此外武器站可实现全遥控操作,线控操作距离可达1公里,无线遥控距离可达2-3公里,布置多台可实现无人值守状态下的区域布防。使用中,集装箱被运输至指定位置后,得到开启指令后,集装箱体的上顶盖打开,液压升降塔升到数米或数十米的高度后,武器装备3开始工作。
如图3所示,集装箱的顶盖包括相互咬合的内侧顶板311和外侧顶板312,内侧顶板311设置有下凸边315,外侧顶板312设置有上凸边314,闭合时上凸边314压在下凸边315的上部,故称之为内外顶板。同时上凸边314和下凸边315之间设置有密封条313,形成防水密封结构。开门时外侧顶板312先开启,然后内侧顶板311再开启,关闭时则相反顺序。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外侧顶板312和内侧顶板311的顶端均设置有相互匹配的折边扣317和折边槽316结构,关闭时内侧顶板311的折边扣317嵌入外侧顶板312的折边槽316内,同时外侧顶板312的折边扣317嵌入内侧顶板311的折边槽316内,形成相互咬合的结构,并依靠尺寸公差的相互匹配形成防水密封,
如图5和图6所示,液压升降塔2由三个桅柱式液压升降平台组合为一体,升降平台的顶端设置有载荷工作台。液压升降平台为外购定制产品,塔身可实现数米或数十米的高度的升降,三柱体结构的升降平台克服了传统的由单个或两个柱体组成的升降平台稳定性差的缺陷,增强了武器站平台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图中每个桅柱625由8个子支柱620组成,液压缸在最外侧子支柱620安装,当油缸活塞在液压油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时,通过其连接的重型链条传动带动次外侧子支柱620上升,次外侧子支柱620上升中又同时通过重型链条传动带动其内侧的子支柱620上升,如此传递到最内侧的第8个子支柱620,使它们同时向上运动,直至最高限位停止。下降过程则相反,最内侧子支柱620在其负载的重力的压迫下向下运动,并通过链条传动带动次内侧子支柱620下降,如此传递到最外侧子支柱620的油缸活塞向下运动,同时向油箱排出液压油,每节子支柱620直至落到底部,在此过程中,每节子支柱620的自身重量也是整个桅柱625向下运动的动力。
如图7至图10所示,为了实现升降平台及上顶盖的自动控制,在升降支架201上安装了升塔到位行程开关和落塔到位行程开关,在顶盖或箱体上安装了顶板开到位行程开关和顶板关到位行程开关。
图7中,在箱体1上安装有顶板开到位行程开关602,在内侧顶板311上设置有伸杆601,并跟随内侧顶板311移动,当内顶板油缸310伸长至一定高度,内侧顶板311达到接近垂直的位置,满足武器站上升需要的空间时,伸杆601触碰行程开关触头603,从而产生触发信号,使得顶板开到位行程开关602的常开触点变为闭合,给出内侧顶板311开门到位触发信号,作为整个集装箱顶盖开门到位的信号。
图8中,箱体1的内侧面安装有顶板关到位行程开关612,内侧顶板311上设置有挡块611,当内侧顶板311关闭到位时,挡块611触碰行程开关触头603,从而产生触发信号,使得顶板关到位行程开关612的常开触点变为闭合,从而给出内侧顶板311关门到位触发信号,作为整个集装箱顶盖关门到位的信号。
图9中,每个桅柱625包括塔体支座624和若干只子支柱620,最外侧的一只子支柱620上设置有落塔到位行程开关622,临近的子支柱620上设置有挡块611,一旦落塔到位时,挡块611触碰行程开关触头603,从而产生触发信号,使得落塔到位行程开关622的常开触点变为闭合,从而给出塔体回落到位的触发信号。
图10中,最内侧的一只子支柱620上设置有升塔到位行程开关632,临近的子支柱620上设置有挡块611,一旦升塔到位,塔体到达设定的高度时,挡块611触碰行程开关触头603,从而产生触发信号,使得升塔到位行程开关632的常开触点变为闭合,从而给出塔体上升到位的触发信号。
本实用新型武器站的主要特点为:
(1)快速布防:采用集装箱集成,可由普通运输车辆运输至布防处,通过外接或后备电源系统快速升降自动武器站平台,部署/隐藏时间较短,使被保护对象迅速提高防护等级。
(2)较高的防护级别:自动武器站平台高度根据需要可升至较高的高度,提高了光电侦察仪器目标观察、获取的能力以及自动武器站武器火力的效果。
(3)自持的电源保障:系统具备在较长时间无外接电源情况下自持的能力,系统内配有电池组,车载发电机,太阳能电池等。
(4)远程/自主控制:动武器站实现全遥控操作,通过无线或线控操作台,控制距离可达1Km以上,布置多台可实现区域布防,实现无人值守,大大提高了我军的要地防卫水平。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集装箱式武器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和设置于箱体(1)内的液压升降塔(2)、武器装备(3)和电气控制系统(5),箱体(1)正面设置有左右对开式门板(101),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由顶板油缸控制的上开式顶盖;液压升降塔(2)包括升降支架(201)和塔体油缸(405),在电气控制系统(5)的控制下,塔体油缸(405)和顶板油缸动作,按照设定的顺序实现顶盖开关以及升降支架(201)的升降;所述的武器装备(3)设置在升降支架(201)顶部的载荷平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式武器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升降塔(2)包括三个组合为一体的桅柱式液压升降平台,升降平台的顶端设置有载荷工作台;每只液压升降平台在对应的塔体油缸(405)驱动下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式武器站,其特征在于:电气控制系统(5)上设置有系统开启按钮(11)和系统关闭按钮(12),实现顶盖开关以及升降支架(201)的升降的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式武器站,其特征在于:顶盖包括相互咬合的外侧顶板(312)的顶端和内侧顶板(311),外侧顶板(312)的顶端和内侧顶板(311)的顶端均设置有相互匹配的折边扣(317)和折边槽(316),闭合时形成相互咬合的密封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式武器站,其特征在于:顶盖包括外侧顶板(312)的顶端内侧顶板(311),内侧顶板(311)设置有下凸边(315),外侧顶板(312)设置有上凸边(314),上凸边(314)和下凸边(315)之间设置有密封条(3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式武器站,其特征在于:液压升降平台上设置有升塔到位行程开关(632)、落塔到位行程开关(622)和对应的挡块(611),当挡块(611)触碰行程开关的触头(603)时,产生升降平台上升到位和下降到位触发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式武器站,其特征在于:箱体(1)上安装有顶板开到位行程开关(602),内侧顶板(311)上设置有伸杆(601),当伸杆(601)触碰行程开关触头(603)时产生开顶盖到位触发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式武器站,其特征在于:箱体(1)的内侧面安装有顶板关到位行程开关(612),内侧顶板(311)上设置有挡块(611),当挡块(611)触碰行程开关触头(603)时产生关顶盖到位触发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式武器站,其特征在于:武器站还包括通讯单元,通讯单元还包括线控系统和遥控通讯电台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式武器站,其特征在于:武器站还包括辅助电源,辅助电源包括发电机、太阳能供电单元和电源管理单元。
CN201920776760.XU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集装箱式武器站 Active CN210400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76760.XU CN210400179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集装箱式武器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76760.XU CN210400179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集装箱式武器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00179U true CN210400179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47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76760.XU Active CN210400179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集装箱式武器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0017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3998A (zh) * 2020-11-03 2021-03-16 湖南宇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式无人值守遥控武器站
CN114777568A (zh) * 2022-05-09 2022-07-22 鲁东大学 一种四集装箱式海上发射火箭起竖装置及起竖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3998A (zh) * 2020-11-03 2021-03-16 湖南宇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式无人值守遥控武器站
CN114777568A (zh) * 2022-05-09 2022-07-22 鲁东大学 一种四集装箱式海上发射火箭起竖装置及起竖方法
CN114777568B (zh) * 2022-05-09 2023-09-29 鲁东大学 一种四集装箱式海上发射火箭起竖装置及起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48029B1 (en) Autonomous unmanned tower military mobile intermodal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CN210400179U (zh) 一种集装箱式武器站
CN108033031B (zh) 具有太阳能充电装置的野外无人飞行平台
CN102166931A (zh) 新能源多功能飞机
CN103832591A (zh) 新能源多功能飞机
CN210400186U (zh) 一种快速自动布控的集装箱式武器站
CN210400178U (zh) 一种区域布防的集装箱式武器站系统
CN105241314B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军用作战坦克
CN210015343U (zh) 一种集装箱武器站载荷平台的远程控制系统
CN210718838U (zh) 用于集装箱武器站载荷平台的自动控制系统
CN110244603B (zh) 一种集装箱武器站载荷平台的远程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7759063U (zh) 具有太阳能充电装置的野外无人飞行平台
CN210400160U (zh) 一种集装箱顶盖自动开关的液压控制系统
CN110260719B (zh) 用于集装箱武器站载荷平台的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9277611U (zh) 一种海岛型保安舱
CN111660741A (zh) 机动二次核反击战略防御反击列车
CN110220420B (zh) 一种快速自动布控的集装箱式武器站及载荷平台控制方法
CN210393585U (zh) 一种载荷自动升降平台
CN110220417B (zh) 一种区域布防的集装箱式武器站系统及载荷平台控制方法
CN108482703A (zh) 一种可快速移动的机场系统
CN210634770U (zh) 一种可用作野外航测节点的无人机起降机库平台
CN113147448B (zh) 一种无人机起降充电设备
RU74704U1 (ru) Универсальная мишен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RU77414U1 (ru)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и раскладки боеприпасов
CN103693181A (zh) 航母潜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