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94459U - 一种淬火保温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淬火保温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94459U
CN210394459U CN201920762801.XU CN201920762801U CN210394459U CN 210394459 U CN210394459 U CN 210394459U CN 201920762801 U CN201920762801 U CN 201920762801U CN 210394459 U CN210394459 U CN 2103944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wall
heating plate
condenser
furnac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6280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贺
承明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madian Hengjiu New Wear Resistant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madian Hengjiu New Wear Resistant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madian Hengjiu New Wear Resistant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madian Hengjiu New Wear Resistant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6280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944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944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944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淬火保温设备,包括炉体和炉门,炉体内壁和炉门内壁组成炉腔;炉体外长度方向一侧设有排气孔,炉体外长度方向另一侧水平设有风机,风机的输出轴水平伸入炉腔,位于炉腔内的输出轴一端套设有离心叶片;炉体内壁上靠近离心叶片一侧固设有冷凝器;冷凝器外设有加热器,加热器上设有炉胆;炉胆底端内壁上设有滑轨淬火槽。本实用新型炉体内表面贴附炉胆,可起到隔热作用,减少热量的流失,节约能源,并能保护炉体表面不被腐蚀;通过设置三层结构,延长气体在炉腔内的停留时间,提高冷却速度;通过在冷凝器上设置多个散热翅片,提高了对冷却气体的换热效果,进一步提高了该淬火炉的淬火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淬火保温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淬火保温设备。
背景技术
淬火为一种热处理工艺,它是指首先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然后保持一段时间,再立即将工件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过程。淬火的目的是使金属中的奥氏体向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然后再配合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金属的刚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淬火工艺通常需要在特定装置中进行,其中,真空淬火炉便是一种常见的淬火装置,由于真空淬火炉隔热和密封效果好,处理温度高,因此,真空淬火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现有的淬火炉往往存在冷却不均匀,冷却速度不够快,经淬火后的冷却气体换热效率不高等问题。现有的淬火炉冷却气体经淬火后不能很好地进行冷却换热然后进行循环淬火,降低了淬火炉的工作效率。
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是决定真空高压淬火炉生产效能的关键。换热器通常安置于真空高压淬火炉内炉胆之后,换热器紧邻风机,在风机的作用下,高压淬火气体流经换热器,通过换热器的换热管与高压淬火气体的接触来实现换热,再通过换热管内部流动的冷却液将热量转移。目前国内外用于真空高压淬火炉换热器的换热管一般设计为钢质的蛇形光管结构。这种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尤为不适应材料的高速冷却淬火处理。改变常规换热器的换热管结构,以满足真空高压淬火炉换热的换热要求,是真空高压淬火炉设计与制造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冷却均匀且冷却速度快的淬火保温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淬火保温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淬火保温设备,包括长度方向水平设置的炉体和与炉体转动连接的炉门,炉体内壁和炉门内壁组成封闭的炉腔;炉体外长度方向一侧设有与炉腔连通的排气孔,炉体外长度方向另一侧水平设有与外部氮源连接的风机,风机的输出轴水平伸入炉腔,位于炉腔内的输出轴一端套设有离心叶片;炉体内壁上靠近离心叶片一侧固设有冷凝器;冷凝器外设有位于炉腔内的加热器,加热器上套设有固接于炉体内壁上的炉胆;炉胆底端内壁上设有滑轨和位于滑轨上的淬火槽。
进一步地,漏斗状的冷凝器包括冷凝罩和长度方向水平设置的冷凝管道,且离心叶片设于冷凝罩内。
进一步地,冷凝管道内壁上远离冷凝罩一端固接有过滤网,冷凝管道内壁上沿冷凝器长度方向均匀桥设有位于冷凝罩和过滤网之间的散热翅片;散热翅片上均匀开设有通孔。
进一步地,加热器包括两个水平加热板和竖直设于水平加热板之间的竖直加热片;水平加热板位于竖直加热板和冷凝罩之间;水平加热板内一侧均匀设有上加热片,水平加热板内另一侧均匀设有长度方向与上加热片长度方向平行的下加热片;上加热片和下加热片交替设置。
进一步地,水平加热板内相邻上加热片之间开设有位于下加热片正上方的上凹槽,水平加热板内相邻下加热片之间开设有位于上加热片正下方的下凹槽。
进一步地,炉胆内顶端开设有外上管道,且炉胆内底端开设有外下管道;冷凝器内顶端开设有与外上管道连通的内上管道,且冷凝器内底端开设有与外下管道连通的内下管道;冷凝管道内设有分别与内上管道和内下管道连通的连接管道;炉体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与外上管道连通的出水口和与外下管道连通的进水口。
进一步地,冷凝器内壁组成内通道,冷凝器外壁和加热器内壁组成中通道,加热器外壁与炉体内壁形成外通道;冷凝器外壁上位于中通道内设有紫外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炉体内表面贴附橡胶石棉板材料的炉胆,可起到隔热作用,减少热量的流失,节约能源,并能保护炉体表面不被腐蚀,延长了设备的寿命。通过设置冷凝器、加热器和炉胆三层结构,延长气体在炉腔内的停留时间,提高冷却速度;通过在冷凝器上设置多个散热翅片,提高了对冷却气体的换热效果,进一步提高了该淬火炉的淬火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凝器的示意图。
图中:1、炉体;2、冷凝器;3、加热器;4、紫外灯;5、排气孔;6、出水口;9、炉门;10、进水口;11、滑轨;12、淬火槽;13、炉胆;14、离心叶片;15、风机;21、冷凝罩;22、冷凝管道;23、散热翅片;24、通孔;25、过滤网;26、连接管道;31、上加热片;32、下凹槽;33、下加热片;34、上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淬火保温设备,如图1~3所示,包括长度方向水平设置的炉体1和与炉体1转动连接的炉门9,炉体1内壁和炉门9内壁组成封闭的炉腔;炉体1外长度方向一侧设有与炉腔连通的排气孔5,炉体1外长度方向另一侧水平设有与外部氮源连接的风机15,风机15的输出轴水平伸入炉腔,位于炉腔内的输出轴一端套设有离心叶片14;炉体1内壁上靠近离心叶片14一侧固设有冷凝器2;冷凝器2外设有位于炉腔内的加热器3,加热器3上套设有固接于炉体1内壁上的炉胆13;炉胆13底端内壁上设有滑轨11和位于滑轨11上的淬火槽12;
漏斗状的冷凝器2包括冷凝罩21和长度方向水平设置的冷凝管道22,且离心叶片14设于冷凝罩21内;冷凝管道22内壁上远离冷凝罩21一端固接有过滤网25,冷凝管道22内壁上沿冷凝器2长度方向均匀桥设有位于冷凝罩21和过滤网25之间的散热翅片23;散热翅片23上均匀开设有通孔24;
加热器3包括两个水平加热板和竖直设于水平加热板之间的竖直加热片;水平加热板位于竖直加热板和冷凝罩21之间;水平加热板内一侧均匀设有上加热片31,水平加热板内另一侧均匀设有长度方向与上加热片31长度方向平行的下加热片33;上加热片31和下加热片33交替设置;水平加热板内相邻上加热片31之间开设有位于下加热片33正上方的上凹槽34,水平加热板内相邻下加热片33之间开设有位于上加热片31正上方的下凹槽32;
炉胆13内顶端开设有外上管道,且炉胆13内底端开设有外下管道;冷凝器2内顶端开设有与外上管道连通的内上管道,且冷凝器2内底端开设有与外下管道连通的内下管道;冷凝管道22内设有分别与内上管道和内下管道连通的连接管道26;炉体1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与外上管道连通的出水口6和与外下管道连通的进水口10;冷凝器2内壁组成内通道,冷凝器2外壁和加热器3内壁组成中通道,加热器3外壁与炉体1内壁形成外通道;冷凝器2外壁上位于中通道内设有紫外灯4。
具体实施时,装有待淬火工件的淬火槽12自炉体1外沿滑轨11进入炉腔,然后将关闭炉门9,炉体1与炉门9形成封闭的炉腔;加热时,通过外电源对上加热片31和下加热片33加热,因为上加热片31下方开设下凹槽32,且下加热片33上方开设上凹槽34,削减了上加热片31下方的厚度和下加热片33上方的厚度,便于加热器3散热;
外部氮源通过风机15向炉腔内鼓入氮气,以防金属原料被氧化;进入炉腔的氮气依次经过冷凝罩21内壁组成的内通道、冷凝管道22内壁组成的内管道,然后再依次经过冷凝器2和加热器3之间的中管道、加热器3和炉体1内壁之间的外通道,最后经过排气孔5排出炉腔;通过三层通道,延长气体在炉腔内的停留时间,提高冷却速度和冷却的均匀性。
冷却液体自进水口10进入,然后依次经过炉胆13内底端的外下管道、冷凝器2内底端的内下管道、连接管道26、冷凝器2内顶端的内上管道和炉胆13内顶端的外上管道;最后自出水排出。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淬火保温设备,包括长度方向水平设置的炉体和与炉体转动连接的炉门,炉体内壁和炉门内壁组成封闭的炉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外长度方向一侧设有与炉腔连通的排气孔,所述炉体外长度方向另一侧水平设有与外部氮源连接的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出轴水平伸入炉腔,位于炉腔内的所述输出轴一端套设有离心叶片;所述炉体内壁上靠近离心叶片一侧固设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外设有位于炉腔内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上套设有固接于炉体内壁上的炉胆;所述炉胆底端内壁上设有滑轨和位于滑轨上的淬火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保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漏斗状的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罩和长度方向水平设置的冷凝管道,且离心叶片设于冷凝罩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淬火保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道内壁上远离冷凝罩一端固接有过滤网,所述冷凝管道内壁上沿冷凝器长度方向均匀桥设有位于冷凝罩和过滤网之间的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上均匀开设有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淬火保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两个水平加热板和竖直设于水平加热板之间的竖直加热片;所述水平加热板位于竖直加热板和冷凝罩之间;所述水平加热板内一侧均匀设有上加热片,所述水平加热板内另一侧均匀设有长度方向与上加热片长度方向平行的下加热片;所述上加热片和下加热片交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淬火保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加热板内相邻上加热片之间开设有位于下加热片正上方的上凹槽,所述水平加热板内相邻下加热片之间开设有位于上加热片正下方的下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保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胆内顶端开设有外上管道,且炉胆内底端开设有外下管道;所述冷凝器内顶端开设有与外上管道连通的内上管道,且冷凝器内底端开设有与外下管道连通的内下管道;所述炉体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与外上管道连通的出水口和与外下管道连通的进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淬火保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内壁组成内通道,所述冷凝器外壁和加热器内壁组成中通道,所述加热器外壁与炉体内壁形成外通道;所述冷凝器外壁上位于中通道内设有紫外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淬火保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胆为橡胶石棉板。
CN201920762801.XU 2019-05-25 2019-05-25 一种淬火保温设备 Active CN2103944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62801.XU CN210394459U (zh) 2019-05-25 2019-05-25 一种淬火保温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62801.XU CN210394459U (zh) 2019-05-25 2019-05-25 一种淬火保温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94459U true CN210394459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46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62801.XU Active CN210394459U (zh) 2019-05-25 2019-05-25 一种淬火保温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944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0348A (zh) * 2021-12-21 2022-03-29 河北英凯模金属网有限公司 多屉式真空气淬炉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0348A (zh) * 2021-12-21 2022-03-29 河北英凯模金属网有限公司 多屉式真空气淬炉
CN114250348B (zh) * 2021-12-21 2024-04-30 河北英凯模金属网有限公司 多屉式真空气淬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94459U (zh) 一种淬火保温设备
CN103898280A (zh) 一种可余热利用的辊棒式快冷炉
CN104651581A (zh) 热处理车间余热利用系统
CN215288896U (zh) 一种渗碳淬火多用炉前室空冷循环装置
CN203112868U (zh) 一种可余热利用的辊棒式快冷炉
CN201284360Y (zh) 新型快速冷却罩
CN103045838B (zh) 双金属带锯条热处理生产线淬火回火快速冷却设备及其工艺
CN213012974U (zh) 一种淬火用高效冷却设备
CN204417327U (zh) 一种玻璃钢化机组的冷却系统
CN205590750U (zh) 一种用于水冷空冷交替热处理磨球的淬火槽
CN104651593A (zh) 热处理炉余热利用装置
CN103432805B (zh) 钢锹热处理液回收炉及回收方法
CN205443366U (zh) 一种多功能热处理装置
CN201540034U (zh) 高温物料气体超快速喷射冷却单元
CN206529516U (zh) 氮化炉
CN204939542U (zh) 双冷却热处理淬火槽
CN105586469B (zh) 一种多功能热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4939534U (zh) 一种冷却循环淬火装置
CN201031230Y (zh) 一种带混沌效应的高炉冷却装置
CN208104469U (zh) 一种一体式回火炉的热量循环装置
TWI836733B (zh) 裂解爐熱交換裝置
CN209957840U (zh) 一种网带式平面连续去氢炉
CN204211769U (zh) 一种回火工艺流程使用的装置
CN219037619U (zh) 一种控温结构
CN102399964B (zh) 钢管正火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