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85526U - 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85526U
CN210385526U CN201921183732.3U CN201921183732U CN210385526U CN 210385526 U CN210385526 U CN 210385526U CN 201921183732 U CN201921183732 U CN 201921183732U CN 210385526 U CN210385526 U CN 2103855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liquid
microbubble
generating apparatus
winding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8373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易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ish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ish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ish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isha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855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855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包含一进液管、一气体供给单元、一加压泵、一缠绕式混溶管以及一释压分散器。进液管用以提供一液体,气体供给单元用以提供一气体。加压泵包含一入口端及一出口端,进液管及气体供给单元与加压泵的入口端连接。缠绕式混溶管包含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缠绕式混溶管的第一端与加压泵的出口端连接。释压分散器与缠绕式混溶管的第二端连接,释压分散器包含一穿孔及一分散结构,穿孔与缠绕式混溶管连通,且分散结构对应穿孔。

Description

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有利于缩减体积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微气泡水是利用物理原理,于水中溶入大量气体(例如空气)而形成气体与水的混合溶液,再通过释压,使溶于水中的气体释放出来而在水中形成微小气泡,当水中气泡的浓度愈高、尺寸越小,代表微气泡水的品质越佳。高品质的微气泡水因为水中富含微小气泡,外观呈现如牛奶般的乳白色。
由于微气泡具有强大的携载能力以及接触效果,而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加工、农业用水,渔业养殖场等诸多领域。举例来说,微气泡水可进入普通水分子无法进入的组织中,例如人体的毛孔、蔬果表面的皱折而可提供深层清洁效果,可应用肌肤清洁、清洗蔬果及去除衣物上残留的洗涤剂。当选用特定的气体,可进一步赋予微气泡水其他功效,例如,臭氧为强氧化剂,结合臭氧与水所产生的微气泡水可应用于杀菌、消毒及分解污染物。
现有于产生微气泡水的装置可区分为气体溶解型以及流体动力型二种。气体溶解型微气泡水产生装置是将高压气体注入液体中,使液体中包含气泡,然而,在产生过程中需确实管控高压气体的压力以及储存容器中的液气压力,而不利于缩减装置的体积。液体动力型微气泡水产生装置是利用抽水回流同时吸入空气,在循环水中加入大量的气体,或是采用涡流泵快速将气体打成较小的气泡,但这类型的微气泡水产生装置通常构造复杂、操作技术需求高、耗电量大、安装所需空间大。换句话说,现有的微气泡水产生装置普遍具有体积庞大的缺失,而不利于居家使用。
因此,如何缩减微气泡水产生装置的体积,且同时兼顾微气泡水的品质,而使微气泡水产生装置有利于居家使用,遂成为相关业者努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是提供一种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包含一进液管、一气体供给单元、一加压泵、一缠绕式混溶管以及一释压分散器。进液管用以提供一液体。气体供给单元用以提供一气体。加压泵包含一入口端及一出口端,进液管及气体供给单元与加压泵的入口端连接。缠绕式混溶管包含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缠绕式混溶管的第一端与加压泵的出口端连接。释压分散器与缠绕式混溶管的第二端连接,释压分散器包含一穿孔及一分散结构,穿孔与缠绕式混溶管连通,且分散结构对应穿孔。
依据前述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可更包含一壳体,其中进液管、气体供给单元、加压泵以及缠绕式混溶管可设置于壳体中。
依据前述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其中缠绕式混溶管可采取S形配置或螺旋形配置。缠绕式混溶管的长度可为4米至8米。
依据前述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可更包含一T型接头,其中进液管、气体供给单元及加压泵的入口端通过T型接头彼此连接。
依据前述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可更包含一逆止阀,其中逆止阀设置在气体的流道中。
依据前述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可更包含一水流控制阀,其中水流控制阀设置于进液管的二端之间。
依据前述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其中气体可为一臭氧,液体可为一自来水或一过滤水。
依据前述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其中释压分散器可为一管状结构,释压分散器包含一横隔片、一第一空间及一第二空间,横隔片设置于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之间,穿孔设置于横隔片,且穿孔连通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第一空间的管壁与缠绕式混溶管的第二端连接,分散结构为一疏松材且设置于第二空间。第一空间的管壁可包含一第一螺纹结构,缠绕式混溶管的第二端可包含一第二螺纹结构,释压分散器与缠绕式混溶管通过第一螺纹结构及第二螺纹结构连接。
依据前述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可更包含一控制开关,其中控制开关设置于壳体之外。控制开关可以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控制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开启或关闭。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可更包含一电磁阀,其中电磁阀设置于进液管的二端之间,且电磁阀与控制开关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凭借使用缠绕式混溶管,可在缩减体积的同时,提供足够的距离使气体能更完全地溶解于液体中,进而可提升微气泡液体中的气泡浓度。本实用新型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凭借使用释压分散器,使溶解于液体中的气体在减压释放的过程中可被分散成微小气泡,进而可缩小微气泡液体中的气泡尺寸。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有利于缩减体积,且同时可兼顾微气泡液体的品质,有利于居家的使用。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示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缠绕式混溶管的外观示意图。
图4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缠绕式混溶管的外观示意图。
图5是图1中释压分散器的外观示意图。
图6是图5中释压分散器沿着割面线A-A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200-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110、210-进液管;111、211-第一端;112、212-第二端;120、220-气体供给单元;121、221-气体输送管;130、230-加压泵;131、231-入口端;132、232-出口端;133、233-内部空间;140、240、340-缠绕式混溶管;141、241、341-第一端;142、242、342-第二端;150、250-释压分散器;151、251-第一端;152、252-第二端;153-横隔片;154-穿孔155-第一空间;156-第二空间;157-分散结构;158-第一螺纹结构;159-第三螺纹结构;160、260-出液管;213-水流控制阀;214-电磁阀;222-逆止阀;270-壳体;271-底板;272-盖体;273-容置空间;274、275-孔;280-T型接头;290-控制开关;291-显示面板;292-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中心思想,兹以具体实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元件比例、尺寸及其变形量是按利于说明的比例和尺寸绘制,而非实际尺寸,也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及图2,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100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100的分解示意图。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100包含一进液管110、一气体供给单元120、一加压泵130、一缠绕式混溶管140以及一释压分散器150,其中气体供给单元120通过一气体输送管121与加压泵130连接。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100可选择地包含一出液管160,出液管160与释压分散器150连接。图1中,进液管110、气体供给单元120、气体输送管121及加压泵130设置在缠绕式混溶管140的上方,图2中是将设置在上方的气体供给单元120、气体输送管121及加压泵130与设置在下方的缠绕式混溶管140、释压分散器150及出液管160分开绘示,以清楚呈现缠绕式混溶管140的流道配置。
进液管110用以提供一液体(图未绘示)。进液管110包含一第一端111及一第二端112,第一端111与液体源(图未绘示)连接,液体源提供前述液体,第二端112与加压泵130的入口端131连接,因此,液体源的液体是通过进液管110进入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100。气体供给单元120用以提供一气体(图未绘示),气体供给单元120通过气体输送管121与加压泵130的入口端131连接。加压泵130包含一入口端131、一出口端132及一内部空间133,内部空间133与入口端131及出口端132连通。
缠绕式混溶管140包含一第一端141及一第二端142,缠绕式混溶管140的第一端141与加压泵130的出口端132连接。缠绕式混溶管140是指经过缠绕的管路。如此,可在提供足够管路长度的情况下,缩减缠绕式混溶管140所占据的空间。缠绕式混溶管140的长度可为4米至8米,如此可提供足够的长度供气体与液体产生交互作用,使气体能更完全地溶解于液体中,进而可提升微气泡液体中的气泡浓度。配合参照图3,其是图1中缠绕式混溶管140的外观示意图,图3中,缠绕式混溶管140是采取S形配置,凭借将管路往复弯折以提供足够长度及缩减体积,另外,图1及图2中,为简化图面,二相邻管路段仅绘示出单边管壁。配合参照图4,其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缠绕式混溶管340的外观示意图,缠绕式混溶管340包含一第一端341及一第二端342,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缠绕式混溶管340是采取螺旋形配置。由图3及图4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缠绕式混溶管(140、340)可依实际需求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
释压分散器150包含一第一端151及一第二端152,第一端151与缠绕式混溶管140的第二端142连接,第二端152与出液管160连接,如此,微气泡液体经由出液管160流至外界。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可省略出液管160,换句话说,微气泡液体可直接由释压分散器150的第二端152流至外界。配合参照图5及图6,图5是图1中释压分散器150的外观示意图。图6是图5中释压分散器150沿着割面线A-A的剖视示意图。释压分散器150为管状结构,释压分散器150包含一横隔片153、一第一空间155及一第二空间156,横隔片153设置于第一空间155及第二空间156之间,穿孔154设置于横隔片153,且穿孔154连通第一空间155及第二空间156,第一空间155的管壁(未另标号)与缠绕式混溶管140的第二端142连接,换句话说,穿孔154通过第一空间155与缠绕式混溶管140连通,分散结构157可为疏松材且设置于第二空间156,疏松材可为但不限于钢丝绒。此外,分散结构157对应穿孔154,如此,通过穿孔154流出的流体会流经分散结构157,而使分散结构157能够对流体产生作用。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空间155的管壁可包含一第一螺纹结构158,缠绕式混溶管140的第二端142可包含一第二螺纹结构(图未绘示)与第一螺纹结构158对应,使释压分散器150与缠绕式混溶管140可通过第一螺纹结构158及第二螺纹结构连接,如此,有利于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100的组装及更换零件。相似地,第二空间156的管壁可包含一第三螺纹结构159,出液管160与释压分散器150连接的一端可包含一第四螺纹结构(图未绘示)与第三螺纹结构159对应,使释压分散器150与出液管160可通过第三螺纹结构159及第四螺纹结构连接。
图1中,细箭头表示液体流向、空心粗箭头表示气体流向、实心粗箭头表示气液混合溶液及增压气液混合溶液的流向,由图1可知,液体源所提供的液体由进液管110流入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100后,与气体供给单元120提供的气体混合形成一气液混合溶液(图未绘示),气液混合溶液经由加压泵130的入口端131流入内部空间133后由出口端132流出而形成一增压气液混合溶液(图未绘示),增压气液混合溶液于缠绕式混溶管140中流动时,增压气液混合溶液中的液体与气体持续产生交互作用而使气体更完全地溶解于液体中,的后增压气液混合溶液通过释压分散器150的穿孔154,而使溶解于液体的气体因减压而由液体中释出、并通过分散结构被分散成微小气泡,以形成微气泡液体(图未绘示)。
本实用新型中,液体可为水,例如自来水或过滤水,气体可为臭氧,此时,气体供给单元120为臭氧产生器,然而,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可依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100所产生的微气泡液体的用途,选择液体及气体的种类。例如,当气体为臭氧、液体为水时,微气泡液体可应用于清洗蔬果或消毒器具。又例如,当气体为二氧化碳、液体为过滤水时,微气泡液体可用于饮用。又例如,当气体为纯氧、液体为过滤水时,微气泡液体可成为用于饮用的高氧水。
配合参照图7,其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200的示意图。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200包含一进液管210、一水流控制阀213、一电磁阀214、一气体供给单元220、一气体输送管221、一逆止阀222、一T型接头280、一加压泵230、一缠绕式混溶管240、一释压分散器250、一出液管260、一壳体270及一控制开关290,其中进液管210、水流控制阀213、电磁阀214、气体供给单元220、气体输送管221、逆止阀222、T型接头280及加压泵230设置在缠绕式混溶管240的上方。
壳体270包含一底板271及一盖体272,底板271及盖体272可通过可拆卸的结构和元件予以连接,例如,可通过螺丝跟螺帽将底板271与盖体272锁固连接。盖体272包含一容置空间273,盖体272覆盖底板271,如此可将进液管210、水流控制阀213、电磁阀214、气体供给单元220、气体输送管221、逆止阀222、T型接头280、加压泵230、缠绕式混溶管240、释压分散器250、出液管260等元件设置于壳体270的容置空间273中,盖体272上设置孔274及孔275分别对进液管210及出液管260。如此,有利于将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200安装于厨房流理台上或流理台水槽下的空间。
进液管210用以供一液体(图未绘示)进入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200。进液管210包含一第一端211及一第二端212,第一端211与一液体源(图未绘示)连接,液体源提供前述液体,第二端212与T型接头280连接,水流控制阀213及电磁阀214设置于进液管210的第一端211及第二端212之间。水流控制阀213用以控制流入加压泵230的液体流量。
气体供给单元220用以提供一气体(图未绘示),气体供给单元220通过气体输送管221与T型接头280连接,逆止阀222设置在气体的流道中,在本具体实施方式,逆止阀222是设置于气体输送管221的管路中,如此,防止气液混合溶液逆流至气体供给单元220,而减损气体供给单元220的寿命。
加压泵230包含一入口端231、一出口端232及一内部空间233,内部空间233与入口端231及出口端232连通。加压泵230的入口端231与T型接头280连接。换句话说,进液管210、气体供给单元220及加压泵230的入口端231通过T型接头280彼此连接。
缠绕式混溶管240的第一端241与加压泵230的出口端232连接。缠绕式混溶管240的第二端242与释压分散器250的第一端251连接,释压分散器250的第二端252与出液管260连接。
控制开关290设置于壳体270之外。控制开关290可以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控制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200开启或关闭。控制开关290可为但不限于时间控制开关,例如,可凭借控制开关290控制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200运转的时间。控制开关290可包含一显示面板291以及复数个按钮292,显示面板291可用于显示时间,按钮292可为电源钮或用于调整时间的操作钮。控制开关290可与电磁阀214、加压泵230及气体供给单元220电性连接,通过压按控制开关290的按钮292,可使电磁阀214、加压泵230及气体供给单元220同步开启,而使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200开始制造微气泡液体,也可通过压按控制开关290的按钮292,使电磁阀214、加压泵230及气体供给单元220同步关闭,而使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200停止制造微气泡液体。
关于缠绕式混溶管240、释压分散器250、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200的其他细节,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与缠绕式混溶管140、释压分散器150、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100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可指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例如,进液管可直接与加压泵的入口端连接,如图1所示,进液管也可通过T型接头及另一连接管间接与加压泵的入口端连接,如图7所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凭借使用缠绕式混溶管,可在缩减体积的同时,提供足够的距离使气体能更完全地溶解于液体中,进而可提升微气泡液体中的气泡浓度;凭借使用释压分散器,使溶解于液体中的气体在减压释放的过程中可被分散成微小气泡,进而可缩小微气泡液体中的气泡尺寸。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有利于缩减体积,且同时可兼顾微气泡液体的品质,有利于居家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凭借进一步改良各组成元件的安排配置,例如,使用T型接头连接进液管、气体供给单元及加压泵,或者通过第一螺纹及第二螺纹使缠绕式混溶管与释压分散器连接,有利于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的组装及更换零件,有利于量产而普及于一般家庭使用,并有利于维修,适于一般家庭的长期使用。

Claims (13)

1.一种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进液管,用以提供液体;
一气体供给单元,用以提供气体;
一加压泵,包含一入口端及一出口端,该进液管及该气体供给单元与该加压泵的该入口端连接;
一缠绕式混溶管,包含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缠绕式混溶管的该第一端与该加压泵的该出口端连接;以及
一释压分散器,与该缠绕式混溶管的该第二端连接,该释压分散器包含一穿孔及一分散结构,该穿孔与该缠绕式混溶管连通,且该分散结构对应该穿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壳体,其中该进液管、该气体供给单元、该加压泵以及该缠绕式混溶管设置于该壳体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缠绕式混溶管采取S形配置或螺旋形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缠绕式混溶管的长度为4米至8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T型接头,其中该进液管、该气体供给单元及该加压泵的该入口端通过该T型接头彼此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逆止阀,其中该逆止阀设置在该气体的一流道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水流控制阀,其中该水流控制阀设置于该进液管的二端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体为臭氧,该液体为自来水或过滤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释压分散器为一管状结构,该释压分散器包含一横隔片、一第一空间及一第二空间,该横隔片设置于该第一空间及该第二空间之间,该穿孔设置于该横隔片,且该穿孔连通该第一空间及该第二空间,该第一空间的一管壁与该缠绕式混溶管的该第二端连接,该分散结构为一疏松材且设置于该第二空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空间的该管壁包含一第一螺纹结构,该缠绕式混溶管的该第二端包含一第二螺纹结构,该释压分散器与该缠绕式混溶管通过该第一螺纹结构及该第二螺纹结构连接。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设置于该壳体之外。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开关以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控制该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开启或关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电磁阀,其中该电磁阀设置于该进液管的二端之间,且该电磁阀与该控制开关电性连接。
CN201921183732.3U 2019-07-05 2019-07-25 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 Active CN21038552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8790 2019-07-05
TW108208790U TWM586170U (zh) 2019-07-05 2019-07-05 微氣泡液體產生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85526U true CN210385526U (zh) 2020-04-24

Family

ID=68917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83732.3U Active CN210385526U (zh) 2019-07-05 2019-07-25 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224447U (zh)
CN (1) CN210385526U (zh)
TW (1) TWM586170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6170U (zh) 2019-11-11
JP3224447U (ja) 2019-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80200B1 (ko) 산소 가스와 수소 가스를 이용한 미세기포 함유 산소수와 수소수의 동시 병렬적 제조장치 및 수소 가스를 이용한 미세기포 함유 수소수의 제조장치
CN108722212B (zh) 含有应用气体的纳米泡沫水发生装置
JP2004525748A (ja) オゾン処理水を生成し提供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JP2017121630A (ja) 気体溶解装置及び気体溶解方法
JP2009248079A (ja) 高純度のブラウンガスを利用した微細気泡含有高濃度酸素水素水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KR20120029259A (ko) 극미세 버블수 발생장치
JP2008264771A (ja) マイクロバブル水及びナノバブル水製造装置
CN210385526U (zh) 微气泡液体产生装置
WO2008047958A1 (en) Device for dissolving oxygen into water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superoxygenated water employing the same
KR100638811B1 (ko) 과포화 산소수 제조장치
JP4890277B2 (ja) 浴槽装置、糖尿病治療装置、美容装置、育毛促進装置、中枢神経疾患装置、心血管系疾患装置、代謝異常疾患装置、消化器疾患装置、運動器疾患装置および皮膚科領域疾患装置
KR20220002801U (ko) 나노버블발생장치용 연결관
KR100819875B1 (ko) 에스피지막을 이용한 탄산수제조모듈을 구비한탄산수제조장치.
JP2008149265A (ja) 生物反応装置
KR101703140B1 (ko) 수소수기
KR20210002289U (ko) 나노버블발생장치
CN209985226U (zh) 一种臭氧水的即时混合装置
CN209338181U (zh) 一种臭氧水机
JP2013223824A (ja) 微細気泡利用装置
CN208032489U (zh) 臭氧水混合设备
KR101639726B1 (ko) 초미세기포(나노버블) 함유 액체 생성 장치
CN107311366A (zh) 一种富氢水净水机
CN215627008U (zh) 一种富氧微气泡发生器
KR20120051132A (ko) 클러스터분리를 이용한 대용량 고농도 오존수 처리시스템
KR102550187B1 (ko) 나노버블발생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