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79359U - 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 - Google Patents

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79359U
CN210379359U CN201921954740.3U CN201921954740U CN210379359U CN 210379359 U CN210379359 U CN 210379359U CN 201921954740 U CN201921954740 U CN 201921954740U CN 210379359 U CN210379359 U CN 2103793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line
line
reference line
main transmission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5474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毅
梁运华
雷云飞
刘功能
周金刚
陈四桥
张国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Hu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Maintenance Co of State Grid Hu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Hu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Maintenance Co of State Grid Hu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Hu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Maintenance Co of State Grid Hu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92195474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793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793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793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包括主线单元和参考线单元;主线单元和参考线单元对称布置;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将在主线单元的输入端口和参考线单元的输出端口同时输入的同一信号移相90°后,在主线单元的输出端口和参考线单元的输出端口输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带宽较宽、回损插损较小、移相偏移较小,而且通带内较为平坦、损耗小,结构简单、稳定性高,生产成本低、易于加工等优势,可用于相控天线阵列、射频前端模块等设计中,在Wi‑Fi路由器、通信基站等产品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波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
背景技术
移相器是一种可对输入信号相位进行调整元件,在微波电路中移相器可以通过控制微波相位来控制微波波束的发射方向。近几十年来,移相器广泛应用于极化可重构天线、电子扫描雷达,宽带分支线巴伦、无线通信、圆极化反射阵列等系统当中。
传统移相器通过改变传输线的长度或调整传输线的传播常数来改变相位,但通常会导致带宽较窄。1958年,谢夫曼利用边缘耦合带状线结构设计了90°倍频差分移相器。此后,采用不同类型耦合线结构的各种改进谢夫曼移相器被用于获得更宽频带的移相信号,但此类移相器设计的耦合间隙较窄,并且需要高阻抗传输线,制作容差性较差。为降低制造难度,研究人员提出了具有良好带宽特性并且相位偏移较小的三维结构移相器,然而三维结构移相器又存在设计复杂、应用范围小的问题。目前,结构简单、性能良好的平面移相器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但是此类移相器或多或少存在带宽不足、回损插损较大、移相偏移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宽较宽、回损插损较小、移相偏移较小的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包括主线单元和参考线单元;主线单元包括主线单元第一端口、主线单元第二端口、若干路T型开路短截线、若干路圆形开路短截线、若干路线性渐变传输线、若干个矩形连接线框和若干路主传输线;参考线单元包括参考线第三端口、参考线第四端口和若干路z型传输线;主传输线将第一端口、主线单元第二端口、矩形连接线框和T型开路短截线连接在一起,圆形开路短截线通过线性渐变传输线连接矩形连接线框;若干路z型传输线将参考线第三端口和参考线第四端口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将在主线单元的输入端口和参考线单元的输出端口同时输入的同一信号移相90°后,在主线单元的输出端口和参考线单元的输出端口输出。
所述的主线单元包括主线单元第一端口、主线单元第二端口、四路T型开路短截线、两路圆形开路短截线、两路线性渐变传输线、两个矩形连接线框和九路主传输线;主线单元第一端口连接第一主传输线的一端,第一主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主传输线的一端,第二主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三主传输线的一端,第三主传输先线的另一端连接第四主传输线的一端,第四主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五主传输线的一端,第五主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第六主传输线的一端,第六主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七主传输线的一端,第七主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第八主传输线的一端,第八主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九主传输线的一端,第九主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主线单元第二端口;第一T型开路短截线设置在第二主传输线上,第二主传输线与自身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第一T型开路短截线自身的T形交点,且第一T型开路短截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主传输线的长度方向;第二T型开路短截线设置在第四主传输线上,第四主传输线与自身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第二T型开路短截线自身的T形交点,且第二T型开路短截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四主传输线的长度方向;第三T型开路短截线设置在第六主传输线上,第六主传输线与自身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第三T型开路短截线自身的T形交点,且第三T型开路短截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六主传输线的长度方向;第四T型开路短截线设置在第八主传输线上,第八主传输线与自身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第四T型开路短截线自身的T形交点,且第四T型开路短截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八主传输线的长度方向;第一圆形开路短截线连接第一线性渐变传输线的宽头端,第一线性渐变传输线的窄头端连接第一矩形连接线框的中心,第二圆形开路短截线连接第二线性渐变传输线的宽头端,第二线性渐变传输线的窄头端连接第二矩形连接线框的中心;第三主传输线与自身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第一矩形连接线框的中心,且第一矩形连接线框的长度方向为第三主传输线的长度方向;第七主传输线与自身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第二矩形连接线框的中心,且第二矩形连接线框的长度方向为第七主传输线的长度方向;主线单元轴对称地布置在单层板上,对称轴为第五主传输线的垂直平分线;第一主传输线、第二主传输线、第三主传输线和第四主传输线共线;第六主传输线、第七主传输线、第八主传输线和第九主传输线共线;第一主传输线和第九主传输线平行;第一圆形开路短截线的圆心、第一线性渐变传输线的中心线、第二圆形开路短截线的圆心和第二线性渐变传输线中心线均在第三主传输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同时也在第七主传输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参考线单元包括参考线第三端口、参考线第四端口和两路z型传输线;第三端口连接第一z型传输线的一端,第一z型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二z型传输线的一端,第二z型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端口;参考线单元轴对称地布置在单层板上,对称轴为第五主传输线的垂直平分线;第一z型传输线和第二z型传输线的连接点位于该对称轴上;主线单元第一端口、主线单元第二端口、参考线第三端口和参考线第四端口均为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且主线单元的输入端口和参考线单元的输入端口位于对称轴的同一侧,主线单元的输出端口和参考线单元的输出端口同时位于对称轴的另一侧。
所述的第一z型传输线和第二z型传输线的具体分布为:第一z型传输线包括第一参考线、第二参考线、第三参考线、第四参考线、第五参考线和第六参考线;第二z型传输线包括第七参考线、第八参考线、第九参考线、第十参考线、第十一参考线和第十二参考线;第一参考线~第十二参考线依次串联;其中,第一参考线与第二参考线垂直,第三参考线与第四参考线垂直,第五参考线与第六参考线垂直;第七参考线与第八参考线垂直,第九参考线与第十参考线垂直,第十一参考线与第十二参考线垂直;第一参考线、第三参考线、第五参考线、第八参考线、第十参考线和第十二参考线平行;第六参考线和第七参考线的连接点位于第五主传输线的垂直平分线上;第六参考线与第七参考线共线;第三端口连接第一参考线的首端,第四端口连接第十二参考线的末端;第二参考线的末端朝向第四端口的方向;第三参考线的末端朝向第三端口的方向;第四参考线的末端朝向第四端口的方向;第五参考线的末端朝向第三端口的反方向;第六参考线的末端朝向第四端口的方向;第七参考线的末端朝向第四端口的方向;第八参考线的末端朝向第四端口的方向;第九参考线的末端朝向第四端口的方向;第十参考线的方向朝向第四端口的反方向;第十一参考线的方向朝向第四端口的方向;第十二参考线的方向朝向第四端口的方向。
所述的第一z型传输线和第二z型传输线的具体尺寸为:第一z型传输线的宽度为2.0mm,总长度为76.0mm,其中,第一参考线的长度为22.0mm,在末端20.0mm处有45°倒角;第二参考线的长度为10.0mm,在末端8.0mm处有45°倒角;第三参考线的长度为12.0mm,在末端10.0mm处有45°倒角;第四参考线的长度为14.0mm,在末端12.0mm处有45°倒角;第五参考线的长度为12.0mm,在末端10.0mm处有45°倒角;第六参考线的长度为6.0mm。第二z型传输线的宽度为2.0mm,长度为76.0mm,其中,第七参考线的长度为6.0mm;第八参考线的长度为12.0mm,在首端2.0mm处有45°倒角;第九参考线的长度为14.0mm,在首端2.0mm处有45°倒角;第十参考线的长度为12.0mm,在首端2.0mm处有45°倒角;第十一参考线的长度为10.0mm,在首端2.0mm处有45°倒角;第十二参考线的长度为22.0mm,在首端2.0mm处有45°倒角。
所述的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布置在一个单衬底构成的单层板上;板材为F4B板材,厚度为0.8mm,介电常数为2.65,铜厚为0.035mm。
所述的主传输线和z型传输线为微带线、共面波导或带状线。
所述的主传输线为折叠线结构。
所述的T型开路短截线和圆形开路短截线为微带线、带状线或波导管。
所述的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的具体参数为:第九主传输线的长度为12.0mm,宽度为1.6mm;第八主传输线的长度为6.0mm,宽度为0.6mm;第四T型开路短截线的长度为2.6mm,宽度为0.2mm;第七主传输线的长度为24.0mm,宽度为1.6mm;第二矩形连接线框的长度为4.0mm,宽度为2.0mm;第六主传输线的长度为6.0mm,宽度为0.6mm;第三T型开路短截线的长度为2.6mm,宽度为0.2mm;第五主传输线的长度为24.0mm,宽度为1.2mm;第二圆形开路短截线的直径为6.0mm;第二线性渐变传输线的长度为10.0mm,宽头的宽度为1.0mm,窄头的宽度为0.2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带宽较宽、回损插损较小、移相偏移较小,而且通带内较为平坦、损耗小,结构简单、稳定性高,生产成本低、易于加工等优势,可用于相控天线阵列、射频前端模块等设计中,在Wi-Fi路由器、通信基站等产品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的主线单元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的主线单元对称部分的电路结构及尺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的主线单元的插入损耗曲线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的主线单元的输入端口的回波损耗曲线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的相移特性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包括主线单元和参考线单元;主线单元包括主线单元第一端口、主线单元第二端口、若干路T型开路短截线、若干路圆形开路短截线、若干路线性渐变传输线、若干个矩形连接线框和若干路主传输线;参考线单元包括参考线第三端口、参考线第四端口和若干路z型传输线;主传输线将第一端口、主线单元第二端口、矩形连接线框和T型开路短截线连接在一起,圆形开路短截线通过线性渐变传输线连接矩形连接线框;若干路z型传输线将参考线第三端口和参考线第四端口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将在主线单元的输入端口和参考线单元的输出端口同时输入的同一信号移相90°后,在主线单元的输出端口和参考线单元的输出端口输出。
在具体实施时,主线单元包括主线单元第一端口、主线单元第二端口、四路T型开路短截线、两路圆形开路短截线、两路线性渐变传输线、两个矩形连接线框和九路主传输线;主线单元第一端口连接第一主传输线的一端,第一主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主传输线的一端,第二主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三主传输线的一端,第三主传输先线的另一端连接第四主传输线的一端,第四主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五主传输线的一端,第五主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第六主传输线的一端,第六主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七主传输线的一端,第七主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第八主传输线的一端,第八主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九主传输线的一端,第九主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主线单元第二端口;第一T型开路短截线设置在第二主传输线上,第二主传输线与自身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第一T型开路短截线自身的T形交点,且第一T型开路短截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主传输线的长度方向;第二T型开路短截线设置在第四主传输线上,第四主传输线与自身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第二T型开路短截线自身的T形交点,且第二T型开路短截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四主传输线的长度方向;第三T型开路短截线设置在第六主传输线上,第六主传输线与自身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第三T型开路短截线自身的T形交点,且第三T型开路短截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六主传输线的长度方向;第四T型开路短截线设置在第八主传输线上,第八主传输线与自身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第四T型开路短截线自身的T形交点,且第四T型开路短截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八主传输线的长度方向;第一圆形开路短截线连接第一线性渐变传输线的宽头端,第一线性渐变传输线的窄头端连接第一矩形连接线框的中心,第二圆形开路短截线连接第二线性渐变传输线的宽头端,第二线性渐变传输线的窄头端连接第二矩形连接线框的中心;第三主传输线与自身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第一矩形连接线框的中心,且第一矩形连接线框的长度方向为第三主传输线的长度方向;第七主传输线与自身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第二矩形连接线框的中心,且第二矩形连接线框的长度方向为第七主传输线的长度方向;主线单元轴对称地布置在单层板上,对称轴为第五主传输线的垂直平分线;第一主传输线、第二主传输线、第三主传输线和第四主传输线共线;第六主传输线、第七主传输线、第八主传输线和第九主传输线共线;第一主传输线和第九主传输线平行;第一圆形开路短截线的圆心、第一线性渐变传输线的中心线、第二圆形开路短截线的圆心和第二线性渐变传输线中心线均在第三主传输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同时也在第七主传输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参考线单元包括参考线第三端口、参考线第四端口和两路z型传输线;第三端口连接第一z型传输线的一端,第一z型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二z型传输线的一端,第二z型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端口;参考线单元轴对称地布置在单层板上,对称轴为第五主传输线的垂直平分线;第一z型传输线和第二z型传输线的连接点位于该对称轴上;主线单元第一端口、主线单元第二端口、参考线第三端口和参考线第四端口均为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且主线单元的输入端口和参考线单元的输入端口位于对称轴的同一侧,主线单元的输出端口和参考线单元的输出端口同时位于对称轴的另一侧。
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布置在一个单衬底构成的单层板上;板材为F4B板材,厚度为0.8mm,介电常数为2.65,铜厚为0.035mm。主传输线和z型传输线为微带线、共面波导或带状线。主传输线为折叠线结构。T型开路短截线和圆形开路短截线为微带线、带状线或波导管。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的具体参数为:第九主传输线的长度为12.0mm,宽度为1.6mm;第八主传输线的长度为6.0mm,宽度为0.6mm;第四T型开路短截线的长度为2.6mm,宽度为0.2mm;第七主传输线的长度为24.0mm,宽度为1.6mm;第二矩形连接线框的长度为4.0mm,宽度为2.0mm;第六主传输线的长度为6.0mm,宽度为0.6mm;第三T型开路短截线的长度为2.6mm,宽度为0.2mm;第五主传输线的长度为24.0mm,宽度为1.2mm;第二圆形开路短截线的直径为6.0mm;第二线性渐变传输线的长度为10.0mm,宽头的宽度为1.0mm,窄头的宽度为0.2mm。
所述的第一z型传输线和第二z型传输线的具体分布和尺寸为:第一z型传输线包括第一参考线、第二参考线、第三参考线、第四参考线、第五参考线和第六参考线;第二z型传输线包括第七参考线、第八参考线、第九参考线、第十参考线、第十一参考线和第十二参考线;第一参考线~第十二参考线依次串联;其中,第一参考线与第二参考线垂直,第三参考线与第四参考线垂直,第五参考线与第六参考线垂直;第七参考线与第八参考线垂直,第九参考线与第十参考线垂直,第十一参考线与第十二参考线垂直;第一参考线、第三参考线、第五参考线、第八参考线、第十参考线和第十二参考线平行;第六参考线和第七参考线的连接点位于第五主传输线的垂直平分线上;第六参考线与第七参考线共线;第三端口连接第一参考线的首端,第四端口连接第十二参考线的末端;第二参考线的末端朝向第四端口的方向;第三参考线的末端朝向第三端口的方向;第四参考线的末端朝向第四端口的方向;第五参考线的末端朝向第三端口的反方向;第六参考线的末端朝向第四端口的方向;第七参考线的末端朝向第四端口的方向;第八参考线的末端朝向第四端口的方向;第九参考线的末端朝向第四端口的方向;第十参考线的方向朝向第四端口的反方向;第十一参考线的方向朝向第四端口的方向;第十二参考线的方向朝向第四端口的方向;第一z型传输线的宽度为2.0mm,总长度为76.0mm,其中,第一参考线的长度为22.0mm,在末端20.0mm处有45°倒角;第二参考线的长度为10.0mm,在末端8.0mm处有45°倒角;第三参考线的长度为12.0mm,在末端10.0mm处有45°倒角;第四参考线的长度为14.0mm,在末端12.0mm处有45°倒角;第五参考线的长度为12.0mm,在末端10.0mm处有45°倒角;第六参考线的长度为6.0mm。第二z型传输线的宽度为2.0mm,长度为76.0mm,其中,第七参考线的长度为6.0mm;第八参考线的长度为12.0mm,在首端2.0mm处有45°倒角;第九参考线的长度为14.0mm,在首端2.0mm处有45°倒角;第十参考线的长度为12.0mm,在首端2.0mm处有45°倒角;第十一参考线的长度为10.0mm,在首端2.0mm处有45°倒角;第十二参考线的长度为22.0mm,在首端2.0mm处有45°倒角。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的主线单元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的主线单元对称部分的电路结构及尺寸示意图:其中L为传输线的长度,W为传输线的宽度,圆形开路短截线的直径为D,T型短截线的长度为T,宽度为wT;线性渐变短截线的长度为h;则移相器的各相参数如下表1所示:
表1电路参数示意表
参数 数值 参数 数值
L<sub>1</sub> 12.0mm w<sub>1</sub> 1.6mm
L<sub>2</sub> 6.0mm w<sub>2</sub> 0.6mm
L<sub>3</sub> 12.0mm w<sub>3</sub> 1.6mm
L<sub>4</sub> 4.0mm w<sub>4</sub> 2.0mm
L<sub>5</sub> 12.0mm w<sub>5</sub> 1.2mm
D 6.0mm h 10.0mm
T 2.6mm w<sub>T</sub> 0.2mm
参考图4,由CST电磁软件仿真结果与二端口矢量网络分析仪(Agilent N5230C)测量结果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移相器可在2.5GHz~6.6GHz的宽带范围内实现小于0.6dB的插入损耗。
参考图5,所示为反射系数的仿真值与测量值,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移相器可在2.5GHz~6.6GHz的宽带范围内实现优于13dB的回波损耗。
参考图6,所示为主线单元与参考线单元输出端口相移曲线的仿真值与测量值,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移相器可在2.5GHz~6.6GHz的宽带范围内实现最大偏差为±7°的90°相移。

Claims (9)

1.一种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线单元和参考线单元;主线单元包括主线单元第一端口、主线单元第二端口、若干路T型开路短截线、若干路圆形开路短截线、若干路线性渐变传输线、若干个矩形连接线框和若干路主传输线;参考线单元包括参考线第三端口、参考线第四端口和若干路z型传输线;主传输线将第一端口、主线单元第二端口、矩形连接线框和T型开路短截线连接在一起,圆形开路短截线通过线性渐变传输线连接矩形连接线框;若干路z型传输线将参考线第三端口和参考线第四端口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将在主线单元的输入端口和参考线单元的输出端口同时输入的同一信号移相90°后,在主线单元的输出端口和参考线单元的输出端口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线单元包括主线单元第一端口、主线单元第二端口、四路T型开路短截线、两路圆形开路短截线、两路线性渐变传输线、两个矩形连接线框和九路主传输线;主线单元第一端口连接第一主传输线的一端,第一主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主传输线的一端,第二主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三主传输线的一端,第三主传输先线的另一端连接第四主传输线的一端,第四主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五主传输线的一端,第五主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第六主传输线的一端,第六主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七主传输线的一端,第七主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第八主传输线的一端,第八主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九主传输线的一端,第九主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主线单元第二端口;第一T型开路短截线设置在第二主传输线上,第二主传输线与自身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第一T型开路短截线自身的T形交点,且第一T型开路短截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主传输线的长度方向;第二T型开路短截线设置在第四主传输线上,第四主传输线与自身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第二T型开路短截线自身的T形交点,且第二T型开路短截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四主传输线的长度方向;第三T型开路短截线设置在第六主传输线上,第六主传输线与自身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第三T型开路短截线自身的T形交点,且第三T型开路短截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六主传输线的长度方向;第四T型开路短截线设置在第八主传输线上,第八主传输线与自身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第四T型开路短截线自身的T形交点,且第四T型开路短截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八主传输线的长度方向;第一圆形开路短截线连接第一线性渐变传输线的宽头端,第一线性渐变传输线的窄头端连接第一矩形连接线框的中心,第二圆形开路短截线连接第二线性渐变传输线的宽头端,第二线性渐变传输线的窄头端连接第二矩形连接线框的中心;第三主传输线与自身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第一矩形连接线框的中心,且第一矩形连接线框的长度方向为第三主传输线的长度方向;第七主传输线与自身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第二矩形连接线框的中心,且第二矩形连接线框的长度方向为第七主传输线的长度方向;主线单元轴对称地布置在单层板上,对称轴为第五主传输线的垂直平分线;第一主传输线、第二主传输线、第三主传输线和第四主传输线共线;第六主传输线、第七主传输线、第八主传输线和第九主传输线共线;第一主传输线和第九主传输线平行;第一圆形开路短截线的圆心、第一线性渐变传输线的中心线、第二圆形开路短截线的圆心和第二线性渐变传输线中心线均在第三主传输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同时也在第七主传输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参考线单元包括参考线第三端口、参考线第四端口和两路z型传输线;第三端口连接第一z型传输线的一端,第一z型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二z型传输线的一端,第二z型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端口;参考线单元轴对称地布置在单层板上,对称轴为第五主传输线的垂直平分线;第一z型传输线和第二z型传输线的连接点位于该对称轴上;主线单元第一端口、主线单元第二端口、参考线第三端口和参考线第四端口均为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且主线单元的输入端口和参考线单元的输入端口位于对称轴的同一侧,主线单元的输出端口和参考线单元的输出端口同时位于对称轴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z型传输线和第二z型传输线的具体分布为:第一z型传输线包括第一参考线、第二参考线、第三参考线、第四参考线、第五参考线和第六参考线;第二z型传输线包括第七参考线、第八参考线、第九参考线、第十参考线、第十一参考线和第十二参考线;第一参考线~第十二参考线依次串联;其中,第一参考线与第二参考线垂直,第三参考线与第四参考线垂直,第五参考线与第六参考线垂直;第七参考线与第八参考线垂直,第九参考线与第十参考线垂直,第十一参考线与第十二参考线垂直;第一参考线、第三参考线、第五参考线、第八参考线、第十参考线和第十二参考线平行;第六参考线和第七参考线的连接点位于第五主传输线的垂直平分线上;第六参考线与第七参考线共线;第三端口连接第一参考线的首端,第四端口连接第十二参考线的末端;第二参考线的末端朝向第四端口的方向;第三参考线的末端朝向第三端口的方向;第四参考线的末端朝向第四端口的方向;第五参考线的末端朝向第三端口的反方向;第六参考线的末端朝向第四端口的方向;第七参考线的末端朝向第四端口的方向;第八参考线的末端朝向第四端口的方向;第九参考线的末端朝向第四端口的方向;第十参考线的方向朝向第四端口的反方向;第十一参考线的方向朝向第四端口的方向;第十二参考线的方向朝向第四端口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z型传输线和第二z型传输线的具体尺寸为:第一z型传输线的宽度为2.0mm,总长度为76.0mm,其中,第一参考线的长度为22.0mm,在末端20.0mm处有45°倒角;第二参考线的长度为10.0mm,在末端8.0mm处有45°倒角;第三参考线的长度为12.0mm,在末端10.0mm处有45°倒角;第四参考线的长度为14.0mm,在末端12.0mm处有45°倒角;第五参考线的长度为12.0mm,在末端10.0mm处有45°倒角;第六参考线的长度为6.0mm,第二z型传输线的宽度为2.0mm,长度为76.0mm,其中,第七参考线的长度为6.0mm;第八参考线的长度为12.0mm,在首端2.0mm处有45°倒角;第九参考线的长度为14.0mm,在首端2.0mm处有45°倒角;第十参考线的长度为12.0mm,在首端2.0mm处有45°倒角;第十一参考线的长度为10.0mm,在首端2.0mm处有45°倒角;第十二参考线的长度为22.0mm,在首端2.0mm处有45°倒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的具体参数为:第九主传输线的长度为12.0mm,宽度为1.6mm;第八主传输线的长度为6.0mm,宽度为0.6mm;第四T型开路短截线的长度为2.6mm,宽度为0.2mm;第七主传输线的长度为24.0mm,宽度为1.6mm;第二矩形连接线框的长度为4.0mm,宽度为2.0mm;第六主传输线的长度为6.0mm,宽度为0.6mm;第三T型开路短截线的长度为2.6mm,宽度为0.2mm;第五主传输线的长度为24.0mm,宽度为1.2mm;第二圆形开路短截线的直径为6.0mm;第二线性渐变传输线的长度为10.0mm,宽头的宽度为1.0mm,窄头的宽度为0.2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布置在一个单衬底构成的单层板上;板材为F4B板材,厚度为0.8mm,介电常数为2.65,铜厚为0.035mm。
7.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传输线和z型传输线为微带线、共面波导或带状线。
8.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传输线为折叠线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型开路短截线和圆形开路短截线为微带线、带状线或波导管。
CN201921954740.3U 2019-11-13 2019-11-13 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 Active CN2103793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54740.3U CN210379359U (zh) 2019-11-13 2019-11-13 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54740.3U CN210379359U (zh) 2019-11-13 2019-11-13 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79359U true CN210379359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57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54740.3U Active CN210379359U (zh) 2019-11-13 2019-11-13 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793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50382A (zh) * 2021-11-16 2022-02-15 南通大学 一种平衡式宽带压控可调移相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50382A (zh) * 2021-11-16 2022-02-15 南通大学 一种平衡式宽带压控可调移相器
CN114050382B (zh) * 2021-11-16 2022-11-08 南通大学 一种平衡式宽带压控可调移相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77583B (zh) 一种移相器及馈电网络
US9136579B2 (en) Phase shifter using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
CN105789802B (zh) 一种基于新型互联结构的超宽带巴伦
CN106450643B (zh) E面波导定向耦合器及应用该耦合器的十六路波导功分器
CN112909471B (zh) 一种高隔离度的矩形波导-微带功分器
CN108448221B (zh) 一种宽带多层微带Butler波束成形网络矩阵装置
CN103022614A (zh) 基片集成波导与矩形金属波导的过渡结构
WO2022227598A1 (zh) 矩形波导微带0°相差高隔离度宽带功分器
CN210379359U (zh) 新型90°宽带差分移相器
CN204391233U (zh) 一种基于新型互联结构的超宽带巴伦
CN112436281B (zh) 一种阵列天线及自校准网络结构
CN202454709U (zh) 一种定向耦合器
CN109585994B (zh) 小型化双层半模基片集成波导六端口器件
Sobis et al. High/low-impedance transmission-line and coupled-line filter networks for differential phase shifters
CN208570879U (zh) X波段大型混合平面电路功分器
CN110581335B (zh) 基于基片集成波导的顺序馈电功分网络
CN105244582A (zh) 一种基于微带线—槽线结构的宽带巴伦
CN113612000B (zh) 矩形波导工字形隔离网络双微带转换器
CN112563711B (zh) 矩形贴片-半模基片集成波导杂交型90度定向耦合器
CN115377640B (zh) 一种具有跨接电容的微带定向耦合器
CN217334372U (zh) 一种用于77GHz宽带毫米波微带转波导连接结构
CN115764225B (zh) 一种波导功分器
CN109390650B (zh) 小型化双层基片集成波导六端口器件
CN115084806B (zh) 宽带滤波移相器
CN108598646B (zh) 一种带状线到矩形波导耦合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