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74173U - 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74173U
CN210374173U CN201921409133.9U CN201921409133U CN210374173U CN 210374173 U CN210374173 U CN 210374173U CN 201921409133 U CN201921409133 U CN 201921409133U CN 210374173 U CN210374173 U CN 2103741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control module
heat pump
chassis
air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0913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杰
马超
钟文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0913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741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741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741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其中,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底盘、边框组件及电控模块,边框组件围绕底盘设置,以形成开口朝向底盘的安装腔,边框组件具有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电控模块设于安装腔的开口处,电控模块一端可转动连接于第一侧板,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第二侧板,以使电控模块可绕第一侧板翻转并显露底盘。本实用新型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大大简化了检修工序,且不会占用底盘的安装空间,同时底盘的内部零件不会对电控模块的翻转造成干扰,以及电控模块的翻转不会影响安装在底盘上的零部件。

Description

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源热泵机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存在的问题是,检修和更换其内部零部件时候,由于被电控模块挡住,检修过程中,需要拆卸下电控模块,整个检修工序较为繁琐复杂,不方便开展。
目前有通过在底盘上设置两相对的支撑杆用于支撑电控模块,并使得电控模块绕其中一个支撑杆翻转的方案,然而此种方案需要额外增设支撑杆,使得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且容易造成底盘空间不足、底盘内部零件对电控模块的翻转造成干扰等问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旨在解决上述提出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包括底盘、边框组件及电控模块,边框组件围绕所述底盘设置,以形成开口朝向所述底盘的安装腔,所述边框组件具有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电控模块设于所述安装腔的开口处,所述电控模块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以使所述电控模块可绕所述第一侧板翻转并显露所述底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呈相对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控模块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控模块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其中之一上设有挂钩,所述电控模块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其中另一上设有供所述挂钩翻转的挂钩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挂钩包括自所述电控模块的侧边凸伸的弯折部及连接于所述弯折部的钩部,所述弯折部可转动插设于所述挂钩槽,所述钩部与所述挂钩槽周围的第一侧板钩合连接,以将所述电控模块挂接于所述第一侧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及所述钩部均呈板状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包括与所述电控模块的侧边连接的第一段及与所述第一段相连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控模块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其中之一上设有卡接件,所述电控模块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其中另一上设有与所述卡接件卡接配合的卡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控模块包括模块主体及设于所述模块主体两侧的第一折边及第二折边,所述第一折边搭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的端面,所述第二折边搭接于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面,所述模块主体容纳于所述安装腔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折边上开设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一翻边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侧板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折边上开设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二翻边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边框组件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及所述第四侧板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三侧板及所述第四侧板均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
本实用新型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通过边框组件围绕底盘设置,且形成开口朝向底盘的安装腔,使得整个空气源机组的室内机模块化、形成一个整体,便于整机的安装和拆卸,同时边框组件能够防护安装其内的零部件。通过将电控模块设置在安装腔的开口处,且一端可转动连接于边框组件的第一侧板,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第二侧板,如此,充分利用边框组件的结构,使得电控模块能够绕第一侧板翻转,则在检修时,只需翻转电控模块,即能够显露底盘,对安装在底盘上的零部件进行检修,大大简化了检修工序。且由于边框组件是围绕底盘周围设置,如此不会占用底盘的安装空间,同时底盘的内部零件不会对电控模块的翻转造成干扰,以及电控模块的翻转不会影响安装在底盘上的零部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电控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电控模块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1中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的电控模块位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8中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图11中边框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图12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图11中电控模块另一实施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图11中电控模块又一实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底盘 232 第二翻边 312 钩部
2 边框组件 24 第三侧板 32 卡接件
21 安装腔 25 第四侧板 33 模块主体
22 第一侧板 200 第二连接孔 34 第一折边
221 挂钩槽 3 电控模块 341 第一过孔
222 第一翻边 31 挂钩 35 第二折边
100 第一连接孔 311 弯折部 351 第二过孔
23 第二侧板 300 第一段
231 卡槽 400 第二段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8、图10至图12所示,该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包括底盘1、边框组件2及电控模块3,边框组件2围绕底盘1设置,以形成开口朝向底盘1的安装腔21,边框组件2具有第一侧板22及第二侧板23;电控模块3设于安装腔21的开口处,电控模块3一端可转动连接于第一侧板22,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第二侧板23,以使电控模块3可绕第一侧板22翻转并显露底盘1。
在本实施例中,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具有卧式安装和壁挂式安装两种安装方式,即底盘1具有与地面平行及与地面垂直两种安装方式,以下均以壁挂式安装方式为例进行解释说明。此时,底盘1的板面与地面方向垂直,安装时,底盘1整体沿竖直方向延伸。底盘1通常为板状结构。空气源热泵机组还包括换热系统、接水盘组件等,换热系统、接水盘组件及管路均可安装在底盘1上。换热系统可以包括换热器、水泵、电加热罐、膨胀罐、系统管路、阀与仪表等器件。可以理解的是,边框组件2围绕底盘1设置,且形成开口朝向底盘1的安装腔21,则安装在底盘1上的换热系统及接水盘组件等均容纳于安装腔21内。边框组件2还可以包括第三侧板24及第四侧板25,由第一侧板22、第二侧板23、第三侧板24、第四侧板25围绕底盘1设置,且形成安装腔21。此时,第一侧板22、第二侧板23、第三侧板24及第四侧板25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分体成型设置。第一侧板22与第二侧板23可以呈相对设置,也可以呈相交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通过将电控模块3安装在安装腔21的开口处,节省了安装腔21内空间。而使得电控模块3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第一侧板22,则能够实现电控模块3的翻转,且电控模块3绕第一侧板22翻转后能够显露底盘1,则形成操作窗口,便于检修人员对底盘1内的零部件进行维修更换、售后安装接线和调试。而将电控模块3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第二侧板23,则实现对电控模块3的定位以及固定安装,使得整个电控模块3在能够实现翻转的前提下安装更加稳固。电控模块3的一端与第一侧板22实现可转动连接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可以通过合页、轴孔配合、铰接等方式实现,在此不做一一列举。电控模块3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23的实现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可以通过卡扣卡槽231配合、磁吸配合、吸盘连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实现,在此不做一一列举。
通常,对安装在底盘1上的换热系统的维修和安装较为频繁,因此,为了方便检修换热系统。优选地,电控模块3对应底盘1上的换热系统设置。如此,在需要对换热系统进行检修时,只需翻转电控模块3即可显露出换热系统,进而方便对换热系统的维护和检修。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还可以包括面板组件,在电控模块3安装至安装腔21的开口处后,面板组件盖合安装腔21的开口设置。如此,使得整个空气源热泵机组形成一个完整整体、保持完整一体性,且使得整机更加美观简洁。
本实用新型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通过边框组件2围绕底盘1设置,且形成开口朝向底盘1的安装腔21,使得整个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模块化、形成一个整体,便于整机的安装和拆卸,同时边框组件2能够防护安装在其内的零部件。通过将电控模块3设置在安装腔21的开口处,且一端可转动连接于边框组件2的第一侧板22,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第二侧板23,如此,充分利用边框组件2的结构,使得电控模块3能够绕第一侧板22翻转,则在检修时,只需翻转电控模块3,即能够显露底盘1,对安装在底盘1上的零部件进行检修,大大简化了检修工序。且由于边框组件2是围绕底盘1周围设置,如此不会占用底盘1的安装空间,同时底盘1的内部零件不会对电控模块3的翻转造成干扰,以及电控模块3的翻转不会影响安装在底盘1上的零部件。
具体而言,第一侧板22与第二侧板23呈相对设置。相较将电控模块3的两端分设于相交的两侧板而言,将电控模块3的两端分设在相对的两侧板,其翻转及盖合的操作更加顺畅,且使得电控模块3连接在两侧板上时受力更加均匀,即使得电控模块3与第一侧板22、第二侧板23的连接更加稳固。以底盘1的安装方向为基准,第一侧板22和第二侧板23可以为上下两侧板,也可以为左右两侧板。为了便于操作,优选地,第一侧板22与第二侧板23为左右两相对侧板。
在第一侧板22与第二侧板23呈相对设置的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1及图12,所述边框组件2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24及第四侧板25,所述第一侧板22、所述第二侧板24、所述第三侧板24及所述第四侧板25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21,所述第三侧板24及所述第四侧板25均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22和所述第二侧板2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侧板24及第四侧板25均围绕底盘1设置。第三侧板24与第一侧板22和第二侧板23可以通过卡扣、螺栓、插接、磁吸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同样的,第四侧板25与第一侧板22和第二侧板23可以通过卡扣、螺栓、插接、磁吸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第三侧板24和第四侧板25实现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优选地两者使用同一种连接方式。通过使得第三侧板24及所述第四侧板25均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22和所述第二侧板23,则便于整个边框组件2的拆装,且方便安装腔21内的零部件的安装。如,可以先将零部件安装至底盘1,再将边框组件2的各个侧板与底盘安装,如此,能够减少将零部件抬起或吊起至高于边框组件2,再将其下落安装至安装腔21内的步骤,大大减少安装步骤,节约了人力物力,进而极大的降低了安装成本。
进一步地,电控模块3的转动轴线与第一侧板22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一致。如此,电控模块3能够绕第一侧板22的长度延伸方向翻转,使得电控模块3的翻转更加顺畅。
在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照图2、图4、图5、图8、图9、图14及图15,电控模块3与第一侧板22的其中之一上设有挂钩31,电控模块3与第一侧板22的其中另一上设有供挂钩31翻转的挂钩槽221。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挂钩31可以起到挂接固定的作用。而通过使得挂钩31能够在挂钩槽221内翻转,则一方面能够实现电控模块3与第一侧板22的可转动连接,另一方面能够防止电控模块3与第一侧板22相脱离。电控模块3与第一侧板22通过挂钩31及挂钩槽221的方式实现转动连接,相对于采用铰接、合页等方式结构更加简单实用,且能够减少材料成本和生产成本。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控模块3与第一侧板22的其中至一上设有转轴,电控模块3与第一侧板22的其中另一设有供转轴转动的转轴孔。如此,通过转轴及转轴孔的配合能够实现电控模块3可转动连接在第一侧板22上。
具体地,挂钩31包括自电控模块3的侧边凸伸的弯折部311及连接于弯折部311的钩部312,弯折部311可转动插设于挂钩槽221,钩部312与挂钩槽221周围的第一侧板22钩合连接,以将电控模块3挂接于第一侧板22。
在本实施例中,挂钩槽221可以与弯折部311相适配,则钩部312可以在与弯折部311一起插设至挂钩槽221后再弯折成型。挂钩槽221的长度还可以大于整个挂钩31的长度,则在安装时,直接将整个成型好的挂钩31插入挂钩槽221中即可。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安装时,电控模块3自身具有重力,则能够保证钩部312勾合住挂钩槽221下端的周壁面,进而避免挂钩31从挂钩槽221中脱落。通过弯折部311及钩部312的结合,能够使得挂钩31在可绕第一侧板22翻转的同时不会从挂钩槽221中脱落,进而保证了电控模块3与第一侧板22的连接稳固性。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弯折部311及钩部312均呈板状设置。如此,使得整个挂钩31均呈板状设置,使得挂钩31与挂钩槽221的连接强度高,且挂钩31的成型更加简单,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5及图15所示,弯折部311包括与电控模块3的侧边连接的第一段300及与第一段300相连的第二段400,第一段300与第二段400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如此,弯折部311在挂钩槽221内进行翻转时,其翻转角度更大,从而使得电控模块3相对第一侧板22的翻转角度更大,进而保证电控模块3翻转后能够留有足够的操作空间供维修工人检修底盘1内的零部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使得第一段300与第二段400的夹角为180度,即使得第一段300与第二段400的板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如此,不光能够满足电控模块3的翻折需求,且结构更加简易,成型更加方便。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3、图6、图7、图10及图11,电控模块3与第二侧板23的其中之一上设有卡接件32,电控模块3与第二侧板23的其中另一上设有与卡接件32卡接配合的卡槽231。使得电控模块3与第二侧板23通过卡合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可靠,且方便打开和闭合。同时通过卡接件32与卡槽231卡接配合更加稳固有效、不易出现因多次的开合而造成连接失效,进而造成安全隐患。
在较佳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至图7、图11、图14及图16,电控模块3包括模块主体33及设于模块主体33两侧的第一折边34及第二折边35,第一折边34搭接于第一侧板22的端面,第二折边35搭接于第二侧板23的端面,模块主体33容纳于安装腔21内。
在本实施例中,电控模块3通过第一折边34及第二折边35搭接在第一侧板22及第二侧板23的端面,则整个电控模块3连接在第一侧板22及第二侧板23的端面,使得电控模块3的翻转更加顺畅、不易受到侧板板面以及其他零部件的干扰。且能够使得模块主体33容纳在安装腔21内,则在电控模块3通过第一折边34及第二折边35安装至边框组件2上时,整个电控模块3的板面大致与边框组件2的端面平齐,如此,充分利用安装腔21的空间容纳电控模块3,且能够保持整体外观一致性,使得整机更加整洁美观。第一折边34及第二折边35与模块主体33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分体成型设置。如图16所示,优选地,第一折边34与第二折边35分体成型设置。如此,使得模块主体33的成型更加方便快捷。此时第一折边34及第二折边35与模块主体33可以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螺钉、卡扣、插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则当第一折边34和第二折边35损坏时,可以直接更换折边,而不必更换整个电控模块3,从而降低更换和维修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图8、图10至图12所示,第一侧板22设有第一翻边222,第一折边34上开设有第一过孔341,第一翻边222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00,第一过孔341与第一连接孔100通过第一紧固件(未图示)连接;和\或,
第二侧板23设有第二翻边232,第二折边35上开设有第二过孔351,第二翻边232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00,第二过孔351与第二连接孔200通过第二紧固件(未图示)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紧固件(未图示)和\或第二紧固件(未图示)固定电控模块3与第一侧板22和第二侧板23,能够使得整个电控模块3与边框组件2的连接更加稳固,避免出现电控模块3松脱造成的安全隐患及线路故障的情况。通过在第二侧板23上设置第二翻边232,能够对电控模块3装配时进行定位,同时在拆除电控模块3与边框组件2的固定螺钉后具有支撑平衡的作用,能够维持电控模块3的原有状态,不会使得电控模块3发生倾斜。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翻边222自所述第一侧板22的端面向远离所述底盘1的一侧翻折设置,所述第二翻边232自所述第二侧板23的端面向远离所述底盘的一侧翻折设置。如此,使得第一翻边222凸出第一侧板22的端面设置,如此,第一翻边222与第一侧板22的端面及第二翻边232与第二侧板23的端面之间形成空间,以供电控模块3翻折。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边222自所述第一侧板22的端面向靠近所述底盘1的一侧翻折设置,所述第二翻边232自所述第一侧板22的端面向靠近所述底盘1的一侧翻折设置。如此,第一翻边222及第二翻边232朝向底盘1翻折延伸,第一翻边222与第一侧板22的端面及第二翻边与第二侧板23的端面之间形成空间,以供电控模块3翻折。且电控模块3的端面能够与第一侧板22和第二侧板23的端面平齐,进而保证整体一致性和美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
边框组件,围绕所述底盘设置,以形成开口朝向所述底盘的安装腔,所述边框组件具有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以及
电控模块,设于所述安装腔的开口处,所述电控模块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以使所述电控模块可绕所述第一侧板翻转并显露所述底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呈相对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模块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一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模块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其中之一上设有挂钩,所述电控模块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其中另一上设有供所述挂钩翻转的挂钩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包括自所述电控模块的侧边凸伸的弯折部及连接于所述弯折部的钩部,所述弯折部可转动插设于所述挂钩槽,所述钩部与所述挂钩槽周围的第一侧板钩合连接,以将所述电控模块挂接于所述第一侧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及所述钩部均呈板状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包括与所述电控模块的侧边连接的第一段及与所述第一段相连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模块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其中之一上设有卡接件,所述电控模块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其中另一上设有与所述卡接件卡接配合的卡槽。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模块包括模块主体及设于所述模块主体两侧的第一折边及第二折边,所述第一折边搭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的端面,所述第二折边搭接于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面,所述模块主体容纳于所述安装腔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折边上开设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一翻边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侧板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折边上开设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二翻边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组件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及所述第四侧板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三侧板及所述第四侧板均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
CN201921409133.9U 2019-08-27 2019-08-27 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 Active CN2103741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09133.9U CN210374173U (zh) 2019-08-27 2019-08-27 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09133.9U CN210374173U (zh) 2019-08-27 2019-08-27 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74173U true CN210374173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53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09133.9U Active CN210374173U (zh) 2019-08-27 2019-08-27 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741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61383A (zh) 可折叠显示设备
CN101257197A (zh) 可调电盒组件
CN103340025A (zh) 机柜骨架及具有该机柜骨架的机柜
CN210374173U (zh) 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内机
CN206004166U (zh) 一种采用11折型材的传动柜
CN201755727U (zh) 一种焊机的壳体结构
CN111065227A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拼装式电气柜
CN209042597U (zh) 空调室内机的壳体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CN210980099U (zh) 一种空调器
CN208747490U (zh) 一种吊车驾驶室装饰件总成
CN210089095U (zh) 一种电机盖安装结构、电机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11986754U (zh) 一种折叠灭火器箱
CN208062459U (zh) 一种轨道中位安装取电装置
CN211854218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599861U (zh) 分体式面板及风管机
CN216486280U (zh) 一种机箱内电源增加挂扣的固定结构
CN206053630U (zh) 一种锁紧机构
CN220453356U (zh) 教室摄像头安装结构
CN218647289U (zh) 投影仪壳体和投影仪
CN214886330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麻将机简易合页
CN205014571U (zh) 一种前门结构、柜内机及空调器
CN214791547U (zh) 一种壳体支撑柱、空调壳体和空调器
CN217870937U (zh) 组合框架用连接结构及用于搭建空间的金属骨架
CN219099617U (zh) 一种易拆易装的电动晾衣架面板结构
CN220173528U (zh) 一种翻盖式医用箱体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