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73943U - 吊顶式全换热高压静电耦合催化新风净化机 - Google Patents
吊顶式全换热高压静电耦合催化新风净化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373943U CN210373943U CN201921232374.0U CN201921232374U CN210373943U CN 210373943 U CN210373943 U CN 210373943U CN 201921232374 U CN201921232374 U CN 201921232374U CN 210373943 U CN210373943 U CN 2103739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esh air
- old
- air inlet
- heat exchange
-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吊顶式全换热高压静电耦合催化新风净化机,包括机箱、全热交换芯体、第一隔板、第二隔板、新风进风区、新风排风区、旧风进风区以及旧风排风区,通过将新风进风区与新风排风区进行对角设置,将旧风进风区与旧风排风区进行对角设置,实现新风、旧风在全热交换芯体内进行充分的热交换,有效利用热能转换,且在新风进风区设置高压静电集尘箱及臭氧催化分解模块,可实现对室外新风的高效净化和有效分解净化过程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臭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新旧风热交换不彻底、臭氧无法完全被去除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空气调节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吊顶式全换热高压静电耦合催化新风净化机。
背景技术
净化机通常是指一种含有全热交换芯体的新风、排风换气设备,其工作原理是:产品工作时,室内排风和新风分别呈正交叉方式流经换热器芯体时,由于气流分隔板两侧气流存在着温差和蒸汽分压差,两股气流通过分隔板时呈现传热传质现象,引起全热交换过程。夏季运行时,新风从空调排风获得冷量,使温度降低,同时被空调风干燥,使新风含湿量降低;冬季运行时,新风从空调室排风获得热量,温度升高。这样,通过换热芯体的全热换热过程,让新风从空调排风中回收能量。
申请号为CN201621433583.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具有深层灭菌净化效果的新风净化器,包括箱体、新风系统、旧风系统、臭氧发生装置和热管,所述新风系统包括从右至左依次连通设置的新风入口、新风进风腔、深度净化箱、新风出风腔和新风出口,所述旧风系统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连通设置的旧风入口、旧风进风腔、旧风出风腔和旧风出口;所述新风进风腔中从右至左依次设置有粗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所述深度净化箱内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深度净化箱内中部还设置有布风管。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粗效过滤器过滤、高效过滤器进一步过滤、深度净化箱深度灭菌净化对空气进行深层次净化,能极大提高室内空气品质,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
然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新风入口与新风出口设置在同一侧、旧风入口与旧风出口设置在同一侧,热交换效果不好,且用于净化空气的臭氧无法完全被去除,会危害人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吊顶式全换热高压静电耦合催化新风净化机,通过将新风进风区与新风排风区进行对角设置,将旧风进风区与旧风排风区进行对角设置,实现新风、旧风在全热交换芯体内进行充分的热交换,有效利用热能转换,且在新风进风区设置高压静电集尘箱及臭氧催化分解模块,可实现对室外新风的高效净化和有效分解净化过程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臭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新旧风热交换不彻底、臭氧无法完全被去除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吊顶式全换热高压静电耦合催化新风净化机,包括机箱、安装于该机箱内部的全热交换芯体、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沿所述机箱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将其内部分隔成三个独立区域,所述全热交换芯体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之间的区域内,
所述全热交换芯体沿所述机箱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机箱内中部,所述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沿长度方向的两侧;
所述第一隔板背离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一侧依次设置有旧风排风区及新风进风区,所述旧风排风区及新风进风区通过第三隔板隔开;
所述第二隔板背离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一侧依次设置有新风排风区及旧风进风区,所述新风排风区及旧风进风区通过第四隔板隔开;
所述新风进风区与所述新风排风区为对角设置,所述旧风进风区与所述旧风排风区为对角设置;
室外新风在新风进风区进行净化后进入全热交换芯体进行热交换,再通过新风排风区输入至室内,旧风在旧风进风区内进行净化后进入全热交换芯体进行热交换,再通过旧风排风区排出至室外。
进一步的,所述全热交换芯体为六棱柱结构,且:
其正对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上半部分与所述第一隔板及所述机箱的顶板之间形成新风进风腔;
其正对所述旧风排风区的一侧上半部分开设有新风进风口c;
其正对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下半部分与所述第一隔板及所述机箱的底板之间形成旧风排风腔;
其正对所述新风进风区的一侧下半部分开设有旧风排风口a;
其正对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上半部分与所述第二隔板及所述机箱的顶板之间形成旧风进风腔;
其正对所述旧风进风区的一侧上半部分开设有旧风进风口c;
其正对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下半部分与所述第二隔板及所述机箱的底板之间形成新风排风腔;
其正对所述新风排风区的一侧下半部分开设有新风排风口a。
进一步的,所述全热交换芯体内,在新风进风口c与所述新风排风口a之间连通设置有新风导向板,在所述旧风进风口c与所述旧风排风口a之间连通设置有旧风导向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板正对所述新风进风区的一侧上半部分开设有与所述新风进风腔相通的新风进风口b,其正对所述旧风排风区的一侧下半部分开设有与所述旧风排风腔相通的旧风排风口b。
进一步的,所述旧风排风区包括:
旧风排风口c,所述旧风排风口c贯穿所述机箱设置;以及
旧风排风风机,所述旧风排风风机与所述旧风排风口c连通设置,且其进风口与所述旧风排风口b外形尺寸相适配且连通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进风区包括:
新风进风口a,所述新风进风口a贯穿所述机箱设置,且其出风口与所述新风进风口b连通设置;以及
功能框卡槽,所述功能框卡槽平行于所述第一隔板设置,且其设置有多个模块安装空间,其上可配合安装有新风粗滤网、高压静电集尘箱、臭氧催化分解模块及甲醛催化分解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隔板正对所述旧风进风区的一侧上半部分开设有与所述旧风进风腔相通的旧风进风口b,其正对所述新风排风区的一侧下半部分开设有与所述新风排风腔相通的新风排风口b。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排风区包括:
新风排风口c,所述新风排风口c贯穿所述机箱设置;以及
新风排风风机,所述新风排风风机与所述新风排风口c连通设置,且其进风口与所述新风排风口b外形尺寸相适配且连通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旧风进风区包括:
旧风进风口a,所述旧风进风口a贯穿所述机箱设置,且其出风口与所述旧风进风口b连通设置,该旧风进风口a一侧的机箱外壁上设置有机装电源开关、液晶屏接线口及电源接入口;
排风粗滤网,所述排风粗滤网平行于所述第二隔板设置,该排风粗滤网背离所述旧风进风口a的一侧还设置有直流高压电源模块、智能电路控制板以及空气质量传感器。
进一步的,且所述机箱上位于所述新风进风区及所述旧风进风区一侧的侧壁底部铰接有安装板,该安装板与所述机箱卡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新风进风区与新风排风区呈对角设置,新风进风口b与新风进风口c呈水平错开设置,新风进风口c与新风排风口a呈上下错开设置,延长新风在全热交换芯体内部停留的时间,同理,通过旧风进风区与旧风排风区呈对角设置,旧风进风口c与旧风排风口a呈上下错开设置,旧风排风口a与旧风排风口b呈水平错开设置,延长旧风在全热交换芯体内部停留的时间,从而使新风与旧风在全热交换芯体内进行充分的热交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新旧风热交换不彻底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新风进风区设置高压静电集尘箱,可实现对室外新风的高效净化,并通过在高压静电集尘箱后面设置臭氧催化分解模块,可以有效分解高压静电集尘箱中净化空气而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臭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臭氧无法完全被去除的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新旧风热交换彻底、热能利用率高、有效分解有害气体臭氧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空气净化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吊顶式全换热高压静电耦合催化新风净化机,包括机箱1、安装于该机箱1内部的全热交换芯体2、第一隔板3及第二隔板4,所述第一隔板3及第二隔板4沿所述机箱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将其内部分隔成三个独立区域,所述全热交换芯体2位于所述第一隔板3及第二隔板4之间的区域内,
所述全热交换芯体2沿所述机箱1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机箱1内中部,所述第一隔板3及第二隔板4分别设置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2沿长度方向的两侧;
所述第一隔板3背离所述全热交换芯体2的一侧依次设置有旧风排风区5及新风进风区6,所述旧风排风区5及新风进风区6通过第三隔板9隔开;
所述第二隔板4背离所述全热交换芯体2的一侧依次设置有新风排风区7及旧风进风区8,所述新风排风区7及旧风进风区8通过第四隔板10隔开;
所述新风进风区6与所述新风排风区7为对角设置,所述旧风进风区8与所述旧风排风区5为对角设置;
室外新风在新风进风区6进行净化后进入全热交换芯体2进行热交换,再通过新风排风区7输入至室内,旧风在旧风进风区8内进行净化后进入全热交换芯体2进行热交换,再通过旧风排风区5排出至室外。
进一步的,如图4-6所示,所述全热交换芯体2为六棱柱结构,且:
其正对所述第一隔板3的一侧上半部分与所述第一隔板3及所述机箱1的顶板之间形成新风进风腔21;
其正对所述旧风排风区5的一侧上半部分开设有新风进风口c25;
其正对所述第一隔板3的一侧下半部分与所述第一隔板3及所述机箱1的底板之间形成旧风排风腔22;
其正对所述新风进风区6的一侧下半部分开设有旧风排风口a26;
其正对所述第二隔板4的一侧上半部分与所述第二隔板4及所述机箱1的顶板之间形成旧风进风腔23;
其正对所述旧风进风区8的一侧上半部分开设有旧风进风口c27;
其正对所述第二隔板4的一侧下半部分与所述第二隔板4及所述机箱1的底板之间形成新风排风腔24;
其正对所述新风排风区7的一侧下半部分开设有新风排风口a28。
在本实用新型中,六棱柱形状的全热交换芯体2与机箱1的顶板、底板以及第一隔板3与第二隔板4形成四个空腔,即新风进风腔21、旧风排风腔22、旧风进风腔23及新风排风腔24,新旧风分别在这四个空腔内进行扩散和输送,增加新旧风在全热交换芯体2中进行热交换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全热交换芯体2上下两面上还分别安装有第五隔板和第六隔板,第五隔板与机箱1的顶板以及第一隔板3与第二隔板4形成新风进风腔21及旧风进风腔23,第六隔板与机箱1的底板以及第一隔板3与第二隔板4形成旧风排风腔22及新风排风腔24。
进一步的,如图5-6所示,所述全热交换芯体2内,在新风进风口c25与所述新风排风口a28之间连通设置有新风导向板201,在所述旧风进风口c27与所述旧风排风口a26之间连通设置有旧风导向板20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板3正对所述新风进风区6的一侧上半部分开设有与所述新风进风腔21相通的新风进风口b31,其正对所述旧风排风区5的一侧下半部分开设有与所述旧风排风腔22相通的旧风排风口b32。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所述旧风排风区5包括:
旧风排风口c51,所述旧风排风口c51贯穿所述机箱1设置;以及
旧风排风风机52,所述旧风排风风机52与所述旧风排风口c51连通设置,且其进风口与所述旧风排风口b32外形尺寸相适配且连通设置。
进一步的,如图1-2及图4所示,所述新风进风区6包括:
新风进风口a61,所述新风进风口a61贯穿所述机箱1设置,且其出风口与所述新风进风口b31连通设置;以及
功能框卡槽62,所述功能框卡槽62平行于所述第一隔板3设置,且其设置有多个模块安装空间,其上可配合安装有新风粗滤网621、高压静电集尘箱622、臭氧催化分解模块623及甲醛催化分解模块624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实用新型中,新风进风口a61的出风口由挡板形成广口空间,该挡板与机箱1顶板固定连接形成密闭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隔板4正对所述旧风进风区8的一侧上半部分开设有与所述旧风进风腔23相通的旧风进风口b41,其正对所述新风排风区7的一侧下半部分开设有与所述新风排风腔24相通的新风排风口b42。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新风进风区6与新风排风区7呈对角设置,新风进风口b31与新风进风口c25呈水平错开设置,新风进风口c25与新风排风口a28呈上下错开设置,延长新风在全热交换芯体2内部停留的时间,同理,通过旧风进风区5与旧风排风区8呈对角设置,旧风进风口c27与旧风排风口a26呈上下错开设置,旧风排风口a26与旧风排风口b32呈水平错开设置,延长旧风在全热交换芯体2内部停留的时间,从而使新风与旧风在全热交换芯体2内进行充分的热交换。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所述新风排风区7包括:
新风排风口c71,所述新风排风口c71贯穿所述机箱1设置;以及
新风排风风机72,所述新风排风风机72与所述新风排风口c71连通设置,且其进风口与所述新风排风口b42外形尺寸相适配且连通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室外新风由新风进风口a61进入后,首先经过新风粗滤网621进行粗滤,过滤掉大颗粒杂质,再经过高压静电集尘箱622进行高压静电除尘,去除细微颗粒杂质,由于高压静电除尘过程,电场会产生臭氧,因此通过在高压静电集尘箱622后面设置臭氧催化分解模块623,及时有效分解臭氧,避免其夹带在空气中进入室内,危害人体健康。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功能框卡槽62上设置有多个模块安装空间,可以针对空气不同的净化需要卡设不同的功能模块,例如增加甲醛催化分解模块624,去除甲醛等,各个模块可通过滑动抽拉方式卡设在功能框卡槽62上。
进一步的,如图1-3所示,所述旧风进风区8包括:
旧风进风口a81,所述旧风进风口a81贯穿所述机箱1设置,且其出风口与所述旧风进风口b41连通设置,该旧风进风口a81一侧的机箱1外壁上设置有机装电源开关11、液晶屏接线口12及电源接入口13;
排风粗滤网82,所述排风粗滤网82平行于所述第二隔板4设置,该排风粗滤网82背离所述旧风进风口a81的一侧还设置有直流高压电源模块83、智能电路控制板84以及空气质量传感器85。
在本实用新型中,旧风进风口a81的出风口由挡板形成广口空间,该挡板与机箱1顶板固定连接形成密闭空间。
排风粗滤网82用于对即将排出室外的旧风进行粗滤,过滤掉大颗粒杂质,以免造成对室外空气的二次污染。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所述机箱1上位于所述新风进风区6及所述旧风进风区8一侧的侧壁15底部铰接有安装板16,该安装板16与所述机箱1卡和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机箱1顶部的四角上还分别设置有安装吊耳,该吊耳用于将机箱1吊装在室内墙顶上,通过在侧壁15上铰接设置有安装板16,方便对功能框卡槽62内的功能模块及排风粗滤网82等进行检修和更换。
工作过程:
室外新风由新风进风口a61进入后,首先经过新风粗滤网621进行粗滤,过滤掉大颗粒杂质,再经过高压静电集尘箱622进行高压静电除尘,去除细微颗粒杂质,高压静电除尘过程电场产生的臭氧通过臭氧催化分解模块623进行分解去除,可视需要在功能框卡槽62内增加甲醛催化分解模块624,去除甲醛等,净化完成的新风由新风进风口b31进入新风进风腔21,再由新风进风口c25进入全热交换芯体2内部,室内旧风由旧风进风口a81进入后,经过排风粗滤网82进行粗滤,再通过旧风进风口b41进入旧风进风腔23,再由旧风进风口c27进入全热交换芯体2内部,新风与旧风在全热交换芯体2内部发成热交换后,新风由新风排风口a28排出至新风排风腔24,再由新风排风口b42排出,在新风排风风机72作用下通过新风排风口c71排出到室内,而完成热交换的旧风则由旧风排风口a26排出至旧风排风腔22,再由旧风排风口b32排出,在旧风排风风机52作用下通过旧风排风口c51排出到室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吊顶式全换热高压静电耦合催化新风净化机,包括机箱(1)、安装于该机箱(1)内部的全热交换芯体(2)、第一隔板(3)及第二隔板(4),所述第一隔板(3)及第二隔板(4)沿所述机箱(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将其内部分隔成三个独立区域,所述全热交换芯体(2)位于所述第一隔板(3)及第二隔板(4)之间的区域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全热交换芯体(2)沿所述机箱(1)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机箱(1)内中部,所述第一隔板(3)及第二隔板(4)分别设置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2)沿长度方向的两侧;
所述第一隔板(3)背离所述全热交换芯体(2)的一侧依次设置有旧风排风区(5)及新风进风区(6),所述旧风排风区(5)及新风进风区(6)通过第三隔板(9)隔开;
所述第二隔板(4)背离所述全热交换芯体(2)的一侧依次设置有新风排风区(7)及旧风进风区(8),所述新风排风区(7)及旧风进风区(8)通过第四隔板(10)隔开;
所述新风进风区(6)与所述新风排风区(7)为对角设置,所述旧风进风区(8)与所述旧风排风区(5)为对角设置;
室外新风在新风进风区(6)进行净化后进入全热交换芯体(2)进行热交换,再通过新风排风区(7)输入至室内,旧风在旧风进风区(8)内进行净化后进入全热交换芯体(2)进行热交换,再通过旧风排风区(5)排出至室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式全换热高压静电耦合催化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2)为六棱柱结构,且:
其正对所述第一隔板(3)的一侧上半部分与所述第一隔板(3)及所述机箱(1)的顶板之间形成新风进风腔(21);
其正对所述旧风排风区(5)的一侧上半部分开设有新风进风口c(25);
其正对所述第一隔板(3)的一侧下半部分与所述第一隔板(3)及所述机箱(1)的底板之间形成旧风排风腔(22);
其正对所述新风进风区(6)的一侧下半部分开设有旧风排风口a(26);
其正对所述第二隔板(4)的一侧上半部分与所述第二隔板(4)及所述机箱(1)的顶板之间形成旧风进风腔(23);
其正对所述旧风进风区(8)的一侧上半部分开设有旧风进风口c(27);
其正对所述第二隔板(4)的一侧下半部分与所述第二隔板(4)及所述机箱(1)的底板之间形成新风排风腔(24);
其正对所述新风排风区(7)的一侧下半部分开设有新风排风口a(2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顶式全换热高压静电耦合催化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2)内,在新风进风口c(25)与所述新风排风口a(28)之间连通设置有新风导向板(201),在所述旧风进风口c(27)与所述旧风排风口a(26)之间连通设置有旧风导向板(20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顶式全换热高压静电耦合催化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3)正对所述新风进风区(6)的一侧上半部分开设有与所述新风进风腔(21)相通的新风进风口b(31),其正对所述旧风排风区(5)的一侧下半部分开设有与所述旧风排风腔(22)相通的旧风排风口b(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顶式全换热高压静电耦合催化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旧风排风区(5)包括:
旧风排风口c(51),所述旧风排风口c(51)贯穿所述机箱(1)设置;以及
旧风排风风机(52),所述旧风排风风机(52)与所述旧风排风口c(51)连通设置,且其进风口与所述旧风排风口b(32)外形尺寸相适配且连通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顶式全换热高压静电耦合催化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风区(6)包括:
新风进风口a(61),所述新风进风口a(61)贯穿所述机箱(1)设置,且其出风口与所述新风进风口b(31)连通设置;以及
功能框卡槽(62),所述功能框卡槽(62)平行于所述第一隔板(3)设置,且其设置有多个模块安装空间,其上可配合安装有新风粗滤网(621)、高压静电集尘箱(622)、臭氧催化分解模块(623)及甲醛催化分解模块(624)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顶式全换热高压静电耦合催化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4)正对所述旧风进风区(8)的一侧上半部分开设有与所述旧风进风腔(23)相通的旧风进风口b(41),其正对所述新风排风区(7)的一侧下半部分开设有与所述新风排风腔(24)相通的新风排风口b(4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顶式全换热高压静电耦合催化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排风区(7)包括:
新风排风口c(71),所述新风排风口c(71)贯穿所述机箱(1)设置;以及
新风排风风机(72),所述新风排风风机(72)与所述新风排风口c(71)连通设置,且其进风口与所述新风排风口b(42)外形尺寸相适配且连通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顶式全换热高压静电耦合催化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旧风进风区(8)包括:
旧风进风口a(81),所述旧风进风口a(81)贯穿所述机箱(1)设置,且其出风口与所述旧风进风口b(41)连通设置,该旧风进风口a(81)一侧的机箱(1)外壁上设置有机装电源开关(11)、液晶屏接线口(12)及电源接入口(13);
排风粗滤网(82),所述排风粗滤网(82)平行于所述第二隔板(4)设置,该排风粗滤网(82)背离所述旧风进风口a(81)的一侧还设置有直流高压电源模块(83)、智能电路控制板(84)以及空气质量传感器(8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式全换热高压静电耦合催化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上位于所述新风进风区(6)及所述旧风进风区(8)一侧的侧壁(15)底部铰接有安装板(16),该安装板(16)与所述机箱(1)卡和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32374.0U CN210373943U (zh) | 2019-08-01 | 2019-08-01 | 吊顶式全换热高压静电耦合催化新风净化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32374.0U CN210373943U (zh) | 2019-08-01 | 2019-08-01 | 吊顶式全换热高压静电耦合催化新风净化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373943U true CN210373943U (zh) | 2020-04-21 |
Family
ID=70248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232374.0U Active CN210373943U (zh) | 2019-08-01 | 2019-08-01 | 吊顶式全换热高压静电耦合催化新风净化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373943U (zh) |
-
2019
- 2019-08-01 CN CN201921232374.0U patent/CN21037394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921714U (zh) | 新风净化吊顶机 | |
CN207881086U (zh) | 混风式新风净化系统 | |
CN210373943U (zh) | 吊顶式全换热高压静电耦合催化新风净化机 | |
CN105258238B (zh) | 一种室外侧空气引入并净化设备 | |
CN210569035U (zh) | 一种壁挂式全热净化新风机 | |
CN205119279U (zh) | 可同时实现空气引入和净化及加湿的设备 | |
CN101428188A (zh) | 侧进风超薄风机过滤单元 | |
CN211753385U (zh) | 一种工业车间空气粉尘循环净化设备 | |
CN217785378U (zh) | 一种高效的全热交换新风机 | |
CN218936578U (zh) | 回风口微静电净化器 | |
CN218065240U (zh) | 一种热回收新风换气装置 | |
CN217163622U (zh) | 一种地铁施工通风换气装置 | |
CN211739353U (zh) | 复合式多级微粒净化器 | |
CN213480405U (zh) | 一种柜式壁挂机 | |
CN212204941U (zh) | 一种高压静电除菌的新风净化装置 | |
CN216986819U (zh) | 一种抽屉式活性炭过滤器 | |
CN212179054U (zh) |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风量和温度补偿的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4841423U (zh) | 一种雾霾净化型全新风全热交换器 | |
CN213480484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新风装置 | |
CN217817215U (zh) | 一种空气置换设备多角度滤网组合 | |
CN217560014U (zh) | 一种过滤网可水洗且具有五级过滤的新风空气净化吊顶机 | |
CN210267573U (zh) | 一种带有加湿功能的复合滤网空气净化器 | |
CN215675488U (zh) | 一种双向流吊顶新风机 | |
CN214664946U (zh) | 一种室内全面循环式空气净化器 | |
CN220355650U (zh) | 一种双风机双风道空气净化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